§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505200516053700
DOI 10.6846/TKU.2005.00584
論文名稱(中文) 警察人員公平認知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研究—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 of justi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 Case Study of Taipei City Police Department.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陳建豪
研究生(英文) Chien-Hao Chen
學號 69155020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5-19
論文頁數 19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一峯
委員 - 孫本初
委員 - 朱金池
關鍵字(中) 公平認知
組織公民行為
關鍵字(英) Perception of Justice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在探討組織內部成員公平認知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間的關係。本文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為研究對象,第一部份在瞭解市警局同仁對於公平認知及組織公民行為的情形;第二部份在於瞭解人口背景變項對於公平認知與組織公民行為的差異情形;第三部分為瞭解公平認知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間的相關性;第四部分以公平認知的各構面為依變項,來預測組織公民行為及其構面。最後根據的研究結果,提出建言,以供警政機關參考。本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全體同仁7709人為研究母體,採取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以局本部、分局及外勤大隊為分層單位,共發出1000份研究問卷,回收問卷共為884份,問卷回收率為88.4%。剔除無效問卷153份後,有效問卷共為730份。本研究以SPSS10.0中文版的電腦套裝軟體進行問卷的統計與分析,採用的統計方式包含:敘述性統計及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法及多元(複)迴歸分析等推論性統計。本研究經由統計分析後,重要的研究結果如下:市警局的警察人員對組織內部的公平認知程度約有50%。市警局的警察人員對於組織公民行為的表現程度約有55%。個人背景變項對於公平認知與組織公民行為上具有顯著差異獲得部分支持。公平認知及其構面與組織公民行為及其構面均具有相關性。「互動公平」與「分配公平」可以預測「組織公民行為」及其構面「角色內行為」、「組織公益行為」及「同事互助行為」。且「互動公平」的預測力均大於「分配公平」。
英文摘要
It mainl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 of justi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CB) inside the constituent of this organization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Taipei City Police Department is chosen as subject of the study of this dissertation: First, to realize the members of the Department about the condition of OCB; second, to realize the individual background variables regarding the difference of perception of justice and OCB; third, to reali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justice and OCB; fourth, to predict OCB and its component which are taken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Finally,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forward the outcome of this study to the police authorities concerned for reference. The questionnaire, which had been sent out 1,000 copies, is method of survey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responding questionnaires are 844 copies; the responding ratio is up to 88.4%. Apart from 153 in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whole valid ones are 730.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it had been produced some important outcomes in this dissertation such as follows: The degree of perception of justice for staffs of the Taipei City Police Department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had been reached to 50% approximately. It had been reached to 55% approximately for staffs of the Taipei City Police Department regarding the degree of performance of OCB. Individual background variable, which shows evident difference toward perception of justice and OCB, receives support in part. Both perceptions of justice and OCB together with their components are correlated. The OCB together with its components such as “in-role behavior,” “organization-OCB” and “individual-OCB” can be predicted by “interactive justice” and “distributive justic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	7
第四節 重要名詞解釋	10
第二章 相關文獻探討	14
第一節 公平認知相關理論探討	14
第二節 組織公民行為相關理論探討	26
第三節 公平認知與組織公民行為研究論文回顧	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8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48
第二節 各研究變項的操作型定義	54
第三節 量表來源與製作	56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57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59
第六節 問卷前測	6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74
第一節 樣本結構分析	74
第二節 警察人員公平認知分析	84
第三節 警察人員組織公民行為分析	90
第四節 個人背景變項與公平認知間的差異性分析	94
第五節 個人背景變項與組織公民行為間的差異性分析	118
第六節 公平認知與組織公民行為相關性分析	146
第七節 公平認知對組織公民行為的預測力分析	150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	15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5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69
附錄一:參考文獻	179
附錄二:前測用問卷	188
附錄三:本研究問卷	191

表 目 錄
表 一 1 組織公民行為定義	12
表 二 1 GREENBERG(1987)組織公平理論分類架構	20
表 二 2 組織公民行為構面	36
表 二 3 國外相關文獻	38
表 二 4 國內相關文獻	41
表 三 1分層抽樣之問卷數	58
表 三 2公平認知量表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62
表 三 3組織公民行為量表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63
表 三 4公平認知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66
表 三 5組織公民行為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68
表 三 6公平認知量表信度分析結果摘要	70
表 三 7組織公民行為量表信度分析結果摘要	72
表 四 1問卷回收情形	74
表 四 2樣本中性別分佈情形	76
表 四 3樣本中婚姻狀況分佈情形	77
表 四 4樣本中年齡分佈情形	78
表 四 5樣本中教育程度分佈情形	79
表 四 6樣本中官等分佈情形	80
表 四 7樣本中職務分佈情形	81
表 四 8樣本中工作性質分佈情形	82
表 四 9樣本中任警職年資分佈情形	83
表 四 10警察人員對分配公平認知情形	84
表 四 11警察人員對程序公平認知情形	85
表 四 12警察人員對互動公平認知情形	87
表 四 13警察人員對整體公平認知情形	89
表 四 14警察人員角色內行為情形	90
表 四 15警察人員組織公益行為情形	91
表 四 16警察人員同事互助行為情形	92
表 四 17警察人員組織公民行為情形	93
表 四 18警察人員性別與公平認知及其構面T檢定結果摘要表	94
表 四 19警察人員婚姻狀況與公平認知及其構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96
表 四 20警察人員年齡與公平認知及其構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98
表 四 21警察人員教育程度與公平認知及其構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102
表 四 22警察人員官等與公平認知及其構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106
表 四 23警察人員職務與公平認知及其構面T檢定結果摘要表	109
表 四 24警察人員工作性質與公平認知及其構面T檢定結果摘要表	111
表 四 25警察人員年資與公平認知及其構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113
表 四 26警察人員性別與組織公民行為及其構面T檢定結果摘要表	118
表 四 27警察人員婚姻狀況與組織公民行為及其構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120
表 四 28警察人員年齡與公平認知及其構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122
表 四 29警察人員教育程度與組織公民行為及其構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125
表 四 30警察人員官等與組織公民行為及其構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134
表 四 31警察人員職務與組織公民行為及其構面T檢定結果摘要表	139
表 四 32警察人員工作性質與組織公民行為及其構面T檢定結果摘要表	140
表 四 33警察人員年資與組織公民行為及其構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摘要表	142
表 四 34「公平認知」及其構面與「組織公民行為」及其構面間相關分析	147
表 四 35共線性診斷結果摘要表	150
表 四 36分配公平與互動公平對角色內行為多元迴歸分析結果摘要表	152
表 四 37分配公平與互動公平對組織公益行為多元迴歸分析結果摘要表	153
表 四 38分配公平與互動公平對同事互助行為多元迴歸分析結果摘要表	154
表 四 39分配公平與互動公平對組織公民行為多元迴歸分析結果摘要表	155
表 五 1個人背景變項與公平認知之研究假設驗證結果摘要表	160
表 五 2個人背景變項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假設驗證結果摘要表	163
表 五 3公平認知與組織公民行為相關性分析驗證結果摘要表	167
表 五 4公平認知對組織公民行為預測力分析驗證結果摘要表	168

圖 目 錄
圖 一 1本研究流程圖	9 
圖 二 1 ADAMS公平理論架構圖	17
圖 二 2 社會交換理論脈絡圖	30
圖 三 1研究架構圖	49
圖 四 1樣本中性別分佈情形長條圖	76
圖 四 2樣本中婚姻狀況分佈情形長條圖	77
圖 四 3樣本中年齡分佈情形長條圖	78
圖 四 4樣本中教育程度分佈情形長條圖	79
圖 四 5樣本中教育程度分佈情形長條圖	80
圖 四 6樣本中職務分佈情形長條圖	81
圖 四 7樣本中職務分佈情形長條圖	82
圖 四 8樣本中任警職年資分佈情形長條圖	8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一).書籍
1.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2.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知城數位科技。
3. 阮貞樺譯(2002)(Ken Blanchard原著)(2002)一分鐘激勵,台中:晨星出版社。
4. 邱華君(2000),警察行政,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5. 邱皓政(2002),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出版社。
6. 李茂興、陳夢怡譯(Henry L. Tosi, Neal P. Mero, & John R. Rizzo原著)(2004),組織行為管理學,台北:弘智文化。
7. 李再長譯(Richard L Daft原著)(1999),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華泰文化出版社。
8. 孫本初(1999),組織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9. 許濱松著(1981),論激勵管理與人力資源的有效運用,台北:七友出版傳播事業公司。
10. 銓敘部人事管理司(1998)公務人力調查評估報告(第五輯),台北:銓敘部。
11. 銓敘部(2001),警察人事法制相關研究,台北:銓敘部。
12. 袁方(2002),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二).論文
1. 王惠芳(2001),員工對組織生涯發展方案的公正認知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組織支持認知、領導者-部屬交換關係為中介變項,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
2. 王南琳(2002),薪資公正、升遷公正與心理契約違背之關係探討-以醫師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 林淑姬(1992),薪酬公平、程序公正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4. 朱慶忠(2003),社會關係網絡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探討,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 古聖姿(2004),陞遷公平認知對工作滿意、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各區公所公務人員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6. 徐漢祥(1997),配公平性、程序公平性對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7. 邱麗蓉(2003)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研究—以苗栗縣國小為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8. 黃一峯(2001),從考用配合角度談公務人員核心能力之建立:以警察人員為例,考選制度與政府再造研討會。
9. 許道然(2001)公部門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所博士論文。
10. 陳明正(1995),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金融業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陳泰哲(1997)領導行為、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半導體封裝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2. 陳麗綺(2002),台灣與大陸企業組織公正 員工工作滿意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比較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陳順風(2003),機動保安警察替代役男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陳金貴、呂育誠,(2003)公務人員陞遷制度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託研究案。
15. 曹忠文,(2004)從轉換型領導方式探討領導者與部屬間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台北捷運公司木柵站務段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6. 張榮華(2003),組織公平、組織信任與組織承諾影響關係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7. 梁凱雯(2002),組織公平、工作自主性與互依性對觀光旅館餐飲服務員工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8. 謝瑞智等(1999),警察幹部職務分析—陞職教育與職務職稱之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委託研究案。
19. 鄭燿男(2002),國中小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學校組織公民行為模型初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20. 廖志明(1995),我國警察人員升職制度之研究—兼論特殊功績陞職問題,國立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袁國森(1997),績效評估中之程序公平及分配公平認知對員工對績效評估態度之影響-以中華電信某分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蔡建樑(2003),個人人格特質對組織公正認知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影響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
23. 黃小娉(2001),組織公平、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財政部高雄市國稅局為對象,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劉鈞慈(2000),程序公平、組織承諾、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我國產物保險產業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羅樹平(2004),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組織公民行為間之實證研究-屏東縣警察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期刊
1. 余德成等(2001),「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以半導體封裝業為例」,科技管理學報,第6卷,第1期,頁131-150。
2. 余德成、溫金豐、陳泰哲(2001),「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半導體封裝業為例」,科技管理學刊,第6卷,第1期,頁131-150。
3. 余德成等(2002),「科技產業週領導行為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檢驗督導信任的情境效應」,中山管理評論,第10卷,第1期,頁65-91。
4. 林鉦棽(1996),「組織公正、信任、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社會交換理論的觀點」,管理科學學報,第13卷,第3期,頁391-415。
5. 林鉦棽(1999),「組織承諾、工作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各種不同理論模式比較」,中山管理評論,第7卷,第4期,頁1049-1073。
6. 林鉦棽(2003a),「製造業從業人員之社會交換變數在組織公正與工作滿意對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中的中介角色分析--以多重評量來源之研究設計觀點」,中原企管評論 第1卷,第1期,頁81-110。
7. 林鉦棽(2003b),「以組織承諾及工作滿足為實徵切入觀點分析組織公民行為與員工工作考績之結構模式比較」,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3卷,第2期,頁93-113。
8. 吳新竹(2002),「建立公平合理的警察人事制度」,警光,第550期,頁29-30。
9. 邱華君(1997),「警察人事管理的現況與展望」,公務人員月刊,第120期,頁37-47。
10. 銓敘部特審司(2002),「警察人事制度之探討」,公務人員月刊,第75期,頁4-10。
11. 張瑞當、徐漢強、倪豐裕(2001),「公平性認知對組織成員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之實證研究」,中山管理評論,第9卷,第1期,頁135-163。
12. 蔡庭榕(2001),「論公務人事處分之正當程序—以警察人員之特殊功績晉階級免職處分為例」,警學叢刊,第31卷,第4期,頁181-206。
13. 蔡秀涓、施能傑(1996),「政府部門陞遷政策設計之思考架構:公平性與策略性觀點之整合」,公務人員月刊,第1期,頁36-45。
14. 蔡秀涓(1999),「政府部門陞遷的政治現象」,東海社會科學學報,第18期,頁219-240。
15. 蔡秋月等(2003),「護理人員組織承諾、工作滿足及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秀傳醫學雜誌,第4卷,第1期,頁35-44。
16. 黃家齊(2002a),「組織控制、交換關係與組織公民行為--組織公正的中介效果」,輔仁管理評論,第9卷,第2期,頁1-34。
17. 黃家齊(2002b),「組織公正與組織公民行為--認知型與情感型信任的中介效果」,臺大管理論叢,第12卷,第12期,頁107-141。
18. 簡吉照(2002),「我國女性警察人員陞遷障礙之研究」,台灣警察專科學校警專學報,第3卷,第2期,頁180-205。
19. 黃啟賓(2003),「警政人事升遷制度改革新論」,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40期,頁113-146。
20. 翁興利(1999),「警政再造:警力結構觀點」,理論與政策,第13卷,第1期,頁121-140。
21. 廖國鋒等(2001),「組織結構特性對組織公正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影響之研究」,中華管理學報,第2卷,第1期,頁43-58。
22. 羅開仁(2001),「.如何建立健全陞遷制度以拔擢優秀人才之研究」,人事行政,第135期,頁35-56。
(四).網路資料
1. 陳桂輝(2003),「清廉警察風紀」,警光網站,http://www.police.org.tw/mag/MagArticle.po?handle=60119908。
2. 蔡祈賢(2001),「終身學習:現代人自我修練」,國家文官培訓所網站,http://www.ncsi.gov.tw/e-paper/contents/special/07011.pdf。
二. 英文部分
(一).Books
1. Adams, J. S. (1965). Inequity in social exchange. In L. Berkowitz (Ed.),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 2, 267-299).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2. Folger, R. & Greenberg, J. (1985). Procedural justice: An interpretative analysis of personnel systems. In K. Rowland & G. Ferris (Eds.), 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Vol.3, pp. 141-183). Greenwich, CT: JAI Press.
3. Folger, R. (1986). Rethinking equity theory: A referent conditions model. In H.W.Bierhoff, R.L.Cohen, & J.Greenberg (Eds.), Justice in social relations (pp.145-162). New York: Plenum.
4. Folger, R., & Cropanzano, R. (1998).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ousand Oaks, CA: Sage.
5. Greenberg, J. (1993a). The social side of fairness: Interpersonal and informational classes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In R. Cropanzano (Ed.), Justice in the workplace: Approaching fairness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p. 79-103). Hillsdale, NJ: Erlbaum.
6. Katz, D. & Kahn, R. L. (1966).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John Willy & Sons, Inc.
7. Leventhal, G. S. (1980). What should be done with equity theory? New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fairness in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K. J. Gergen, M. S. Greehberg, & R.H. Willis (Eds.), Social exchange 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pp. 27-55).New York: Plenum Press.
8. Organ, D. W. (1988).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Good Solider Syndrome. Lexington, MA:Lexington Books.
9. Thibaut, J. W., & Walker, L. (1975). Procedural justice: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Hillsdale, NJ: Erlbaum.
(二).Periodicals
1. Adams, J. S. (196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422-436.
2. Alotaibi, A. G. (2001). Antecedent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 study of public personnel in Kuwait.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30(3), 363-375.
3. Anit, S & Anat D. Z (2004) Exploring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from an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77, 281-298.
4. Ang S., Dyne L. V., & Thomas M. B. (2003)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s of foreign workers versus local employees: a field study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job satisfaction, performance, and OCB.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4, 561-583.
5. Colquitt, J. A. (2001). On the dimensionality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A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6(3), 386-400.
6. Farh, J. L. Earley, P. C., & Lin, S. C. (1997). Impetus for action: A cultural analysis of justi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Chinese societ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42, 421-444.
7. Folger, R., & Konovsky, M.A. (1989). Effects of procedural and distributive justice on reactions to pay raise decis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2, 115-130.
8. Greenberg, J. (1987). A taxonomy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 theori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2, 9-22.
9. Greenberg, J. (1990a). Employee theft as a reaction to underpayment inequity: The hidden cost of pay cu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5, 561-568.
10. Katz, D. (1964). 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ehavioral Science , 9, 131-146.
11. Konovsky, M. A., & Pugh, S. D. (1994).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social exchan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 37, 656-669.
12. Mark G. E. (2004) Leadership and procedural justice climate as antecedents of unit-level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 Personnel Psychology 57, 61-94.
13. Morrison, E. (1994). Role Defini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Employee's Perspec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1543-1567.
14. Niehoff, B. P., & Moorman, R. H. (1993). Justice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hods of monitoring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6, 527-556.
15. Ouchi, W.G,(1980) Markers, Bureaucracies, and Clan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5,  129-141.
16. Podsakoff, P. M., MacKenzie, S. B., Paine, J. B., & Bachrach, D. G. (2000).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literature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6, 513-563.
17. Rousseau, D. M., & Parks, J. M. (1993). The contracts of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5, 1-43.
18. Shnake, M. (1991).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A review, proposed model and research agenda, Human Relations,44, 735-759.
19. Williams, L. J., & Anderson, S. E. (1991).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s predictor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and in-role behaviors.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601-617.
20. Williams, S., Pitre, R., & Zainuba, M. (2002). Justi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tentions: Fair rewards versus fair treatment.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42(1), 33-44.
21. Yochi & Spector, P.E. (2001). The role of justice in organizational a meta-analysi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 86(2), 278-321.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