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503201314150300
DOI 10.6846/TKU.2013.01022
論文名稱(中文) 方寸間的藝術─文字瓦當的裝飾審美意蘊
論文名稱(英文) Art in Ceramics Plate- Discuss the Meaning of Character Ornamental in Til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1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絲凱郁
研究生(英文) Kai-Yu Szu
學號 69802011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1-08
論文頁數 17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馬銘浩
委員 - 張炳煌
委員 - 郭晉銓
關鍵字(中) 文字瓦當
書法藝術
筆畫
結構
關鍵字(英) Wa Dang
Calligraphy Art
strokes of Chinese character
structur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瓦當是建築用的一種陶製品,是陶製筒瓦頂端下垂的部分,是瓦片的頭端,即「瓦頭」,擋住瓦片使其不致滑落,主要是方便於屋頂流水,也有保護屋檐、防止風雨浸蝕,延長建築物壽命的作用,是實用與美觀結合的物品。
瓦當的起源與發展,與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活各方面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在瓦當中大量運用文字來表述寓意並作為裝飾,可以直接表達當時人們的思想和需求。文字不僅能表達內容,文字本身也是很好的裝飾形式,變化多樣的字體,形成內容豐富又辭藻華麗的瓦當文字。
本文主要從文字瓦當的結構、筆畫、字形和美學等層面來論述,文字瓦當的線條在圓方構建的空間內隨體詰詘,盤曲糾繞,以藝術化的手法點、畫勾摹出中國文字的形體之美,靈活多變的結構布局展示出瓦當藝術的獨特之美。
英文摘要
Wa Dang is the ceramics plate using for building, which is belonging to eaves. There are many functions, like protecting the eaves to prevent damages from wind and rain, extending the year of the construction, more important, Wa Dang art will Increase the aesthetics of building. In Wa Dang art, the main point is showing us the desire from human being and using character to display, which is also a good decorative form in building. Therefore, the character ornamental in Wa Dang art shows many ideas from our lif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character ornamental in Wa Dang art from its structure, font, and strokes of Chinese character, also mentioned the aesthetic of Chinese character.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瓦當名說……………………………………………………………2
第二節、研究動機……………………………………………………………5
第三節、研究方法……………………………………………………………7
第四節、古人著錄與近人研究………………………………………………9
第二章、方寸間的瓦當藝術………………………………………………………21
第一節、瓦當各部位的名稱…………………………………………………22
第二節、瓦當的形制與種類…………………………………………………24
第三節、瓦當的起源與發展…………………………………………………32
第三章、文字瓦當的出土與研究…………………………………………………51
第一節、秦漢瓦當的出土與發現……………………………………………52
第二節、文字瓦當的出土與發現……………………………………………57
第三節、文字瓦當的分類與內容……………………………………………61
第四章、文字瓦當的形式藝術……………………………………………………98
第一節、文字瓦當的結構布局………………………………………………99
第二節、文字瓦當的筆畫形式………………………………………………111
第三節、文字瓦當的審美意涵………………………………………………122
第五章、文字瓦當的書法藝術……………………………………………………130
第一節、文字瓦當的書法字體………………………………………………131
第二節、文字瓦當的書法特色………………………………………………139
第三節、文字瓦當的書法價值………………………………………………142
第六章、結論………………………………………………………………………155
【參考文獻】………………………………………………………………………160

【圖版目次】
圖1:	瓦當之各名稱種類………………………………………………………3
圖2:	《續考古圖》中摹拓之文字瓦當………………………………………10
圖3:	《漢甘泉宮瓦記》中記錄之〈長生未央〉瓦當………………………12
圖4:	瓦當各部位的名稱………………………………………………………23
圖5:	秦始皇陵出土的瓦當製作痕跡…………………………………………25
圖6:	秦始皇陵北建築遺址出土的夔鳳紋半圓瓦當…………………………25
圖7:	漢代的四靈瓦當…………………………………………………………28
圖8:	秦代的雲紋瓦當…………………………………………………………29
圖9:	秦代的葵紋瓦當…………………………………………………………30
圖10:	西周時期的重環紋半瓦當………………………………………………32
圖11:	西周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33
圖12:	秦代鹿紋瓦當……………………………………………………………35
圖13:	齊臨淄出土的樹木紋瓦當………………………………………………36
圖14:	燕下都出土獸面紋半瓦當………………………………………………37
圖15:	燕下都出土山形紋半瓦當………………………………………………37
圖16:	陝西地區出土雲紋瓦當…………………………………………………38
圖17:	洛陽永寧寺遺址出土蓮花紋瓦當………………………………………42
圖18:	北朝時期獸面紋瓦當……………………………………………………42
圖19:	十六國時期的文字瓦當…………………………………………………43
圖20:	唐代的蓮花紋瓦當………………………………………………………44
圖21:	唐代華清宮遺址出土龍紋瓦當…………………………………………45
圖22:	唐代的佛像紋瓦當………………………………………………………45
圖23:	福建地區出土宋代花卉紋瓦當…………………………………………46
圖24:	大葆台地區遺址出土金代獸面紋瓦當…………………………………47
圖25:	后英房居住遺址出土元代獸面紋瓦當…………………………………47
圖26:	〈橐泉宮當〉瓦當………………………………………………………62
圖27:	〈年宮〉瓦當……………………………………………………………62
圖28:	〈蘄年宮當〉瓦當………………………………………………………63
圖29:	〈來谷宮當〉瓦當………………………………………………………63
圖30:	〈竹泉宮當〉瓦當………………………………………………………63
圖31:	〈棫陽〉瓦當……………………………………………………………64
圖32:	〈成山〉瓦當……………………………………………………………64
圖33:	〈黃山〉瓦當……………………………………………………………64
圖34:	〈宮〉瓦當………………………………………………………………65
圖35:	〈宮〉瓦當………………………………………………………………65
圖36:	〈貌宮〉瓦當……………………………………………………………65
圖37:	〈鼎胡延壽宮〉瓦當……………………………………………………66
圖38:	〈甘林〉瓦當……………………………………………………………66
圖39:	〈上林〉瓦當……………………………………………………………67
圖40:	〈維天降靈延元萬年天下康寧〉瓦當…………………………………67
圖41:	〈京師倉當〉瓦當………………………………………………………68
圖42:	〈京師庾當〉瓦當………………………………………………………69
圖43:	〈華倉〉瓦當……………………………………………………………69
圖44:	〈都司空瓦〉瓦當………………………………………………………69
圖45:	〈右空〉瓦當……………………………………………………………70
圖46:	〈衛〉瓦當………………………………………………………………70
圖47:	〈衛〉瓦當………………………………………………………………70
圖48:	〈船室〉瓦當……………………………………………………………71
圖49:	〈關〉瓦當………………………………………………………………71
圖50:	〈關〉瓦當………………………………………………………………71
圖51:	〈佐弋〉瓦當……………………………………………………………72
圖52:	〈上林農官〉瓦當………………………………………………………72
圖53:	〈澂邑漕倉〉瓦當………………………………………………………72
圖54:	〈長陵東當〉瓦當………………………………………………………73
圖55:	〈長陵西當〉瓦當………………………………………………………74
圖56:	〈齊一宮當〉瓦當………………………………………………………74
圖57:	〈齊園宮當〉瓦當………………………………………………………74
圖58:	〈齊園〉瓦當……………………………………………………………75
圖59:	〈萬歲冢當〉瓦當………………………………………………………75
圖60:	〈冢〉瓦當………………………………………………………………75
圖61:	〈長生毋敬冢〉瓦當……………………………………………………76
圖62:	〈巨楊冢當〉瓦當………………………………………………………76
圖63:	〈津門〉瓦當……………………………………………………………76
圖64:	〈光耀凷宇〉瓦當………………………………………………………77
圖65:	〈加氣始降〉瓦當………………………………………………………77
圖66:	〈道德順序〉瓦當………………………………………………………77
圖67:	〈屯澤流施〉瓦當………………………………………………………78
圖68:	〈天地相方與民世世永安中正〉瓦當…………………………………78
圖69:	〈長樂萬世〉瓦當………………………………………………………78
圖70:	〈吳氏舍當〉瓦當………………………………………………………79
圖71:	〈漢并天下〉瓦當………………………………………………………80
圖72:	〈單于和親〉瓦當………………………………………………………80
圖73:	〈單于天降〉瓦當………………………………………………………80
圖74:	〈四夷咸服〉瓦當………………………………………………………81
圖75:	〈定〉瓦當………………………………………………………………81
圖76:	〈千秋萬歲〉瓦當………………………………………………………82
圖77:	〈千秋萬歲〉瓦當………………………………………………………83
圖78:	〈千秋萬歲〉瓦當………………………………………………………83
圖79:	〈千秋萬歲〉瓦當………………………………………………………83
圖80:	〈千秋萬歲〉瓦當………………………………………………………83
圖81:	〈千秋萬歲〉瓦當………………………………………………………84
圖82:	〈千秋萬歲〉瓦當………………………………………………………84
圖83:	〈千秋萬歲〉瓦當………………………………………………………84
圖84:	〈千秋萬歲〉瓦當………………………………………………………84
圖85:	〈千秋萬歲〉瓦當………………………………………………………85
圖86:	〈千秋萬歲〉瓦當………………………………………………………85
圖87:	〈千秋〉瓦當……………………………………………………………85
圖88:	〈長樂未央〉瓦當………………………………………………………86
圖89:	〈長樂未央〉瓦當………………………………………………………86
圖90:	〈長樂未央〉瓦當………………………………………………………86
圖91:	〈長樂未央〉瓦當………………………………………………………87
圖92:	〈延年益壽〉瓦當………………………………………………………87
圖93:	〈延年〉瓦當……………………………………………………………87
圖94:	〈長生未央〉瓦當………………………………………………………88
圖95:	〈長生未央〉瓦當………………………………………………………88
圖96:	〈長毋相忘〉瓦當………………………………………………………88
圖97:	〈長生無極〉瓦當………………………………………………………89
圖98:	〈長生無極〉瓦當………………………………………………………89
圖99:	〈長生無極〉瓦當………………………………………………………89
圖100:	〈與天無極〉瓦當………………………………………………………90
圖101:	〈與天無極〉瓦當………………………………………………………90
圖102:	〈與華無極〉瓦當………………………………………………………90
圖103:	〈與華無極〉瓦當………………………………………………………91
圖104:	〈與華相宜〉瓦當………………………………………………………91
圖105:	〈千秋萬世長樂未央昌〉瓦當…………………………………………91
圖106:	〈長樂未央大富之當如意〉瓦當………………………………………92
圖107:	〈大富〉瓦當……………………………………………………………92
圖108:	〈永奉無疆〉瓦當………………………………………………………92
圖109:	〈高安萬世〉瓦當………………………………………………………93
圖110:	〈億年無疆〉瓦當………………………………………………………93
圖111:	〈億年無疆〉瓦當………………………………………………………93
圖112:	〈安樂未央〉瓦當………………………………………………………94
圖113:	〈安平樂未央〉瓦當……………………………………………………94
圖114:	〈樂未央〉瓦當…………………………………………………………94
圖115:	〈常樂萬歲〉瓦當………………………………………………………95
圖116:	〈常樂〉瓦當……………………………………………………………95
圖117:	〈常山長貴〉瓦當………………………………………………………95
圖118:	〈春(林)萬(歲)〉瓦當…………………………………………………96
圖119:	〈吉羊宜官〉瓦當………………………………………………………96
圖120:	〈萬歲〉瓦當……………………………………………………………96
圖121:	〈萬歲〉瓦當……………………………………………………………97
圖122:	〈萬歲〉瓦當……………………………………………………………97
圖123:	〈上林〉半瓦當…………………………………………………………100
圖124:	〈萬歲〉半瓦當…………………………………………………………100
圖125:	〈未央〉半瓦當…………………………………………………………100
圖126:	〈天福〉半瓦當…………………………………………………………100
圖127:	〈淮南〉半瓦當…………………………………………………………100
圖128:	秦代三字印章讀法………………………………………………………108
圖129:	漢代四字印章讀法………………………………………………………108
圖130:	秦代四字印章讀法………………………………………………………108
圖131:	文字瓦當字頭的排列變化………………………………………………109
圖132:	中軸對稱結構的瓦當形式〈單于天降〉………………………………125
圖133:	秦篆字例與漢篆字例瓦當比較…………………………………………134
圖134:	鳥蟲書體的〈千秋萬歲〉瓦當…………………………………………137
圖135:	鳥蟲書體的〈千秋萬歲〉瓦當…………………………………………137
圖136:	鄧石如朱文印作品………………………………………………………147
圖137:	鄧石如印學理論實踐作品………………………………………………14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古籍專書(依照出版年份排序)
1.	清‧吳隱編:《悲盦賸墨》,上海:西泠印社影印本,1923年。
2.	後晉‧劉昫撰:《舊唐書》,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
3.	宋‧歐陽修撰:《新唐書》,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
4.	唐‧孫過庭撰:《書譜》,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5.	宋‧蘇易簡撰:《文房四譜》,錄自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簡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6.	宋‧黃伯思撰:《東觀餘論》,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7.	南唐‧徐鍇撰:《說文解字繫傳》,台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8.	不著撰人:《續考古圖》,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9.	明‧王褘撰:《王忠文公集》,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10.	清‧畢沅重校:《三輔黃圖六卷附補遺》,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11.	西漢‧司馬遷撰:《史記》,台北:鼎文書局,1982年。
12.	元‧李好文撰:《長安志圖》,錄自《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十一地理類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13.	東晉‧王羲之撰:《筆勢論》,錄自《歷代書法論文選》,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
14.	唐‧徐浩撰:《論書》,錄自《歷代書法論文選》,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
15.	清‧康有為撰:《廣藝舟雙楫》,錄自《歷代書法論文選》,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
16.	清‧包世臣撰:《藝舟雙楫》,錄自《歷代書法論文選》,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
17.	清‧容庚撰:《叢帖目》,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
18.	清‧劉熙載撰:《藝概》,錄自《歷代書法論文選》,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
19.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87年。
20.	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87年。
21.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22.	清‧王澍撰:《竹雲題跋》,錄自崔爾平選編點校《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
23.	宋‧司馬光撰,元‧胡三省注:《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24.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台北:書銘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25.	宋‧王闢之撰:《澠水燕談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26.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27.	清‧胡澍:《六朝別字記》序文,錄自《續修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28.	清‧惠棟撰:《九經古義首述》,錄自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北:里仁書局,2002年。
29.	清‧程敦撰:《秦漢瓦當文字》,錄自《石刻史料新編‧第四輯》,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6年。
30.	清‧畢沅撰:《秦漢瓦當圖》,錄自《石刻史料新編‧第四輯》,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6年。
31.	清‧林佶撰:《漢甘泉宮瓦記》,錄自《石刻史料新編‧第四輯》,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6年。
32.	清‧朱楓撰:《秦漢瓦圖記》,錄自《石刻史料新編‧第四輯》,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6年。
33.	羅振玉撰:《唐風樓秦漢瓦當文字》,錄自《石刻史料新編‧第四輯》,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6年。
34.	宋‧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台北:鵝湖月刊社,2010年。
35.	魏‧楊衒之撰,周祖謨校釋:《洛陽伽藍記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二、現代專書(依照出版年份排序)
1.	小林斗盦編:《中國篆刻叢刊》,東京都二玄社,1981年。
2.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編:《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年。
3.	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編:《陝西古代美術巡禮5‧秦漢瓦當》,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
4.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秦漢研究室編:《新編秦漢瓦當圖錄》,西安:三秦出版社,1986年。
5.	楊立民:《中國古代瓦當藝術》,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年。
6.	劉士獲:《西北大學藏瓦選集》,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87年。
7.	徐錫台等:《周秦漢瓦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8.	錢君甸、張星逸、許明農等編:《瓦當彙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年。
9.	李發林:《齊故城瓦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10.	范韌庵、李志賢編著:《書法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
11.	錢君匋:《錢君匋論藝》,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0年。
12.	馬永強主編、劉向偉等合編:《中國書法詞典》,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1年。
13.	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14.	李硯祖:《裝飾之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
15.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編:《漢杜陵陵園遺址》,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年。
16.	費振剛等輯校:《全漢賦》,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17.	周俊傑:《書法知識千題》,科技圖書出版社,1993年。
18.	華非:《中國古代瓦當》,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年。
19.	韓天衡:《古瓦當文編》,上海:世界圖書出版社,1996年。
20.	林尹:《文字學概說》,台北:正中書局,1996年。
2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長安城未央宮(上)》,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年。
22.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長安城未央宮(下)》,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年。
23.	徐利明:《中國書法風格史》,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7年。
24.	戈父:《古代瓦當》,北京:中國書店,1997年。
25.	趙叢蒼:《古代瓦當》,北京:中國書店,1997年。
26.	安立華:《齊國瓦當藝術》,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27.	趙力光:《中國古代瓦當圖典》,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28.	陳根遠、朱思紅合著:《屋檐上的藝術─中國古代瓦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
29.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新中國出土瓦當集錄‧齊臨淄卷》,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9年。
30.	傅嘉儀:《秦漢瓦當》,陝西旅遊出版社,1999年。
31.	劉恆:《中國書法史‧清代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
32.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標點本)》,北京:新華書店,1999年。
33.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34.	劉慶柱:《古代都城與帝陵考古學研究》,科學出版社,2000年。
35.	歐陽中石等:《書法天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36.	沃興華:《中國書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37.	劉墨編:《明清書法精品系列》,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1年。
38.	陳建貢編:《中國磚瓦陶文大字典》,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
3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辭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
40.	陳振濂:《線條的世界─中國書法文化史》,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年。
41.	傅嘉儀:《中國瓦當藝術》,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42.	林進忠:《趙之謙的篆刻書法繪畫研究》,台南:古印出版文化有限公司,2002年。
43.	葉其峰:《古璽印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44.	成耆仁:《中國紋飾及其象徵意義》,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3年。
45.	王長虎等:《秦發祥地雍城》,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
46.	宗鳴安:《漢代文字考釋與欣賞》,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
47.	倪洪林:《瓦當鑑賞及收藏》,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05年。
48.	韓天衡編:《歷代印學論文選》,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
49.	申云艷:《中國古代瓦當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
50.	水渭松注釋:《新譯莊子本義》,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51.	陳振濂:《品味經典─陳振濂談中國篆刻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
52.	張光賓:《中華書法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7年。
53.	張小莊:《趙之謙研究》,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8年。
54.	朱天曙:《中國書法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年。
三、期刊文獻(依照出版年份排序)
1.	陳直:〈秦漢瓦當概述〉,《文物》,1963年第11期。
2.	杜忠誥:〈說隸書〉,《藝壇》,1979年第131期。
3.	王丕忠:〈略談秦漢瓦當的時代特徵〉,《人文雜誌》,1981年第3期。
4.	徐錫台:〈幾個漢晉文字瓦當考釋〉,《考古與文物》,1981年第4期。
5.	王岩:〈明十三陵邊牆山口查勘記〉,《考古》,1983年第9期。
6.	王丕忠:〈秦漢瓦當管見〉,《文博》,1984年第1期。
7.	馬國權:〈趙之謙及其藝術〉,《書譜》,1984年第57期。
8.	劉景文:〈葉赫古城調查記〉,《文物》,1985年第4期。
9.	王岩、王秀玲:〈明十三陵的陪葬墓〉,《考古》,1986年第6期。
10.	張麗華:〈秦漢文字瓦當賞析〉,《美術研究》,1989年第4期。
11.	王琪森:〈趙之謙的文化締造意義與藝術中介精神〉,《朵雲雜誌》第26 期,上海書畫出版社,1990年。
12.	楊平:〈淺談秦漢十二字瓦當〉,《文物春秋》,1996年第4期
13.	呼林貴:〈歷代瓦當斷代與辨偽〉,《文博》,1997年第4期。
14.	焦南峰等:〈秦文字瓦當的確認和研究〉,《考古與文物》,2000年第3期。
15.	劉寧:〈淺議中國瓦當藝術〉,《絲綢之路》,2000年第1期。
16.	田亞歧:〈秦漢瓦當淺說〉,《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17.	車日格:〈淺談包頭出土的漢代瓦當〉,《內蒙古文物考古》,2000年第1期。
18.	高曉燕等:〈泰安岱廟出土的漢唐瓦當〉,《江漢考古》,2000年第3期。
19.	王興國:〈從與顏真卿之比較看鄧石如的價值〉,《藝術研究》第17卷,2001年。
20.	白雲翔:〈漢代中國與朝鮮半島關係的考古學考察〉,《北方文物》,2001年第4期。
21.	趙叢蒼:〈古瓦縱橫‧第一講、綜說〉,《收藏界》,2002年1月。
22.	趙叢蒼:〈古瓦縱橫‧第二講、斷代(續)〉,《收藏界》,2002年5月。
23.	吳公勤:〈文字瓦當源流考〉,《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
24.	戴雨林:〈淺談瓦當紋飾的演變〉,《洛陽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25.	張春蓉:〈漫談瓦當的裝飾藝術〉,《安陽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26.	田亞岐:〈陜西秦漢瓦當〉,《上海文博論叢》,2004年第4期。
27.	歐陽摩一:〈論秦漢文字瓦當的形式藝術〉,《東南文化》,2005年第2期。
28.	陳昭容:《秦系文字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5年。
29.	林鯤:〈論漢代建築裝飾中文字瓦當的特色〉,《電影評介》,2006年第22期。
30.	張文玲:〈茂陵出土的文字瓦當淺談〉,《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31.	王書廣:〈漫議瓦當書法〉,《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8年第6期。
32.	高桐:〈敦厚沉雄的帝國─試析秦漢瓦當折射出的人文環境〉,《美術大觀》,2008年第7期。
33.	陳道義:〈漢代文字瓦當與磚文的裝飾意味及其文化闡釋〉,《藝術探索》,2008年第4期。
34.	盛偉:〈瓦當造型的文化意識與審美價值〉,《藝術教育》,2008年第4期。
35.	徐懿睿:〈淺談漢代瓦當的簡約之美〉,《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年第12期。
36.	馮瑾:〈文字瓦當書飾呈韻〉,《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37.	董戈:〈漢字設計中的文字瓦當形式語言〉,《陜西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第3期。
38.	董文強:〈漢文字瓦當書法藝術〉,《新余高專學報》,2009年第6期。
39.	王峰:〈瓦當的歷史及藝術特色〉,《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年第10期。
40.	孟衛東:〈漢代瓦當的形式構成美〉,《文藝研究》,2010年第11期。
41.	陳潔:〈中國古代瓦當的審美意義〉,《華章》,2010年第36期。
42.	王書廣:〈中國瓦當書法的沿革與發展〉,《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0年第3期。
43.	熊選德:〈秦漢瓦當文字的審美特性〉,《華夏文化》,2011年第1期。
44.	盧花:〈漢代文字瓦當的審美文化觀念〉,《文藝研究》,2012年第1期。
45.	王曉:〈瓦當紋飾藝術初考〉,《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第2期。
四、學位論文(依照出版年份排序)
1.	施拓全撰:《秦代金石及其書法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2年。
2.	黃靜吟撰:《楚金文研究》,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7年。
3.	許仙瑛撰:《漢代瓦當研究》,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
4.	林慧怡撰:《戰國與秦漢圖案紋瓦當應用於數位印花設計之研究》,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5.	王佳以撰:《融碑入帖—趙之謙書藝風格演變歷程及其社會意涵之研究》,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6.	張明明撰:《鄧石如書法藝術及其影響之研究》,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7.	連蔚勤撰:《秦漢篆文形體比較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0年。
8.	杜其東撰:《趙之謙書篆創作及影響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五、調查報告(依照出版年份排序) 
1.	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福建崇安城漢城村漢城遺址試掘〉,《考古》1960年第10期。
2.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陝西韓城芝川扶荔宮遺址的發現〉,《考古》1961年第3期。
3.	鄭州市博物館:〈河南偃師二里頭早商宮殿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74年第4期。
4.	廣州市文物管理處:〈廣州秦漢造船工場遺址試掘〉,《文物》1977年第4期。
5.	鄭州市博物館:〈鄭州商代城址試掘簡報〉,《文物》1977年第1期。
6.	鄭州市博物館:〈鄭州古榮鎮漢代冶鐵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78年第2 期。
7.	陝西周原考古隊:〈陝西鳳翔春秋秦國凌陰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78年第3期。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漢長安城武庫遺址發掘的初步收穫〉,《考古》1978年第4期。
9.	陝西周原考古隊:〈扶風召陳西周建築群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1年第3期。
10.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華倉考古隊:〈漢華倉遺址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6期。
11.	咸陽博物館:〈漢平陵調查簡報〉《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4期。
12.	陝西省雍城考古隊:〈一九八二年鳳翔雍城秦漢遺址調查簡報〉,《考古與文物》1984年第2期。
13.	秦俑考古隊:〈秦代陶窯遺址調查清理簡報〉,《考古與文物》1985年第5期。
14.	陝西省雍城考古隊:〈鳳翔馬家莊一號建築群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5年第2期。
15.	福建省博物館:〈崇安城村漢城探掘簡報〉,《文物》1985年第11期。
16.	內蒙古冶區昭鳥達盟文物工作站:〈昭鳥達盟漢代長城遺址調查報告〉,《文物》1985年第4期。
17.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漢長安城1號窯址發掘簡報〉,《考古》1989年第1期。
18.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漢長安城未央宮第三號建築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9年第1期。
19.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北臨漳鄴北城遺址勘探發掘簡報〉,《考古》1990年7月。
20.	福建省博物館:〈崇安漢城北崗一號建築遺址〉,《考古學報》1990年第3期。
21.	貴州省博物館考古隊:〈貴州沿河洪渡漢代窯址試掘〉,《考古》1990年第9 期。
22.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杜陵工作隊:〈1984~1985年西漢宣帝杜陵的考古工作收穫〉,《考古》1991年第12期。
23.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漢長安城未央宮第二號建築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2年第8期。
24.	福建省博物館:〈崇安漢城北崗二號建築遺址〉,《文物》1992年第8期。
25.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隊:〈漢魏洛陽城西東漢墓園遺址〉,《考古學報》1993年第3期。
26.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漢長安城未央宮第五號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3年第11期。
27.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漢長安城未央宮第四號建築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3年第11期。
28.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漢長安城窯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94年第1期。
29.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漢長安城23~27號窯址發掘簡報〉,《考古》1994年第11期。
30.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1992年漢長安城野鑄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5年第7期。
3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魏洛陽永寧寺1979~1994年考古發掘報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年。
32.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姜女石工作站:〈遼寧綏中縣石碑地秦漢宮城遺址1993~1995年發掘簡報〉,《考古》1997年第10期。
33.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洛陽李屯東漢元嘉二年墓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997年第2期。
34.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河南洛陽市東漢孝女黃晨、黃芍合葬墓〉,《考古》1997年第7期。
35.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洛陽發掘的四座東漢玉衣墓〉,《考古與文物》1999年第1期。
36.	西安市文物局文物處、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秦阿房宮遺址考古調查報告〉,《文博》1998年第1期。
37.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漢長安城桂宮二號建築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9年第1期。
38.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故城隊:〈漢魏洛陽故城金墉城址發掘簡報〉,《考古》1999年第3期。
39.	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黃河小浪底監東村漢函谷關倉庫建築遺址發掘簡報〉,《文物》2000年第10期。
40.	開封市文物管理處:〈河南杞縣許村崗一號漢墓發掘簡報〉,《考古》2000年第1期。
41.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越王宮博物館籌建辦公室:〈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1995~1997年發掘簡報〉,《文物》2000年第9期。
42.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園考古報告(1999)〉,科學出版社,2000年。
43.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漢長安城桂宮二號建築遺址發掘簡報〉,《考古》2000年第1期。
44.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漢長安城桂宮二號建築遺址發掘簡報〉,《考古》2002年第1期。
45.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漢長安城新發現六座窯址〉,《考古》2002年第11期。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