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502201509140100
DOI 10.6846/TKU.2015.00815
論文名稱(中文) 歷史街區的再造機會─以新莊老街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A Recycling opportunity of the Historic District - A Case of Sinjhuang Historic Distric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建築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3
學期 1
出版年 104
研究生(中文) 郭良瑜
研究生(英文) Liang-Yu Kuo
學號 60136044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12-27
論文頁數 11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瑞茂
委員 - 賴仕堯
委員 - 林珍瑩
關鍵字(中) 歷史街區
都市更新
活化保存
修景
新莊廟街
關鍵字(英) Historic District
Urban Renewal
Activation save
Trimming landscape
Sinjhuang Historic Distric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近年來老街觀光化提供了都會區休閒的去處,每到假日均出現人潮湧現的景況。透過回應歷史街區的環境設計與商業活動創造了觀光的榮景。然而,隨著類似的規畫手法及商業策略運用,再加上都市更新的政策性鼓勵,像是「簡易都更」等等。導致這些原本應該擁有各自特殊歷史文化風貌與建築特色的歷史街區,在商業化力量與量化政策的引導下,逐漸喪失獨特性。另一面,「特色經營」的品牌消費也讓大眾逐漸接受了保存取向的都市設計模式來復甦老街區,也是一個改變的契機。因此,本設計提案關注於歷史街區中都市更新的操作機制的研擬,以及用設計操作提出可以討論與溝通的設計方案,透過社區對話,設計提案可以成為凝聚共識的機制的一種可能。
    新北市的新莊廟街在捷運新蘆線通車之後,打開了新莊廟街與都會區的直接連結的機會,加上新莊廟街周邊區域的都市更新計畫,新莊廟街如何在這樣的條件下,找到一條轉型的可能性,成為新北市的重要議題之一。透過設計的模擬,可以提供不同的可能性,在與地方討論過程中,這些設計的生產品可以提供給大家作為討論的想像基礎。
因此,設計的議題將關注於,如何進行歷史街區風貌的調整與規範的設計策略,制定出一套有利特色風貌維護與回應未來發展需要的設計提案,同時提出可以讓新莊廟街區永續經營下去的機制。
(一)新莊廟街沿街街廓的空間規劃:運用修景式的編排沿街街廓內部的量體空間,使其能在不破壞廟街空間氛圍的情況下,同時可以設計出擁有良好的內部居住品質。使用數個不同條件的建蔽與容積率的提案做為實驗比較,透過討論以提出有共識的提案設計。
(二)捷運站出口連結新莊廟街的軸帶上的土地,大部份為公有地,建議市政府不應該將這些土地提供作為私人所啓動的都市更新案。反而,應該將這些公有地挪作為新莊廟街發展的策略性土地使用。例如提供足夠的公共設施以調節廟街地區的環境品質。這條軸帶從捷運站出口,連到武德殿與街役所,來到馬祖宮前,與廟街形成核心廟程空間,往南穿過水門,連到大漢溪邊。這條軸帶連結了都市、歷史與生態發展。是新莊廟街發展的啓動點。
    隨著都會區城市的容積政策的放任政策,極小基地的「簡易都更」預計將徹底的改變都會區老街的面貌。新莊廟街的爭議與想像,似乎可以透過設計策略的提案討論,整合出一個凝聚共識的提案。
英文摘要
In recent years,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old neighborhoods provides places for relaxation in metropolitan areas. These tourism sites are crowded on every holiday. The tourism is flourished by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s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in the historical districts. However, du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similar planning practices and business strategies, and the encouragement of urban renewal policies such as Simple Urban Renewal, these historical districts that should have their own special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architectural features have gradually lost their uniquenes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mmercial strength and quantitative polic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brand consumption of "characteristic operation" has influenced the general public to gradually accept the preservation-oriented urban design concepts in reviving old neighborhoods. It is also an opportunity for change. Hence, the design proposal of the study focuses on developing an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urban renewal in the historical districts, and suggests a design plan that allows for discussing and communicating with design operations. Through community dialogue, the design proposal can become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building consensus. 
    The opening of the New Taipei Metro station, Xinzhuang Temple Street (on the Xinlu line), has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for directly connecting Xinzhuang Temple Street to the metropolitan area. Coupled with the urban renewal plan for the area surrounding Xinzhuang Temple Street, it has become important for New Taipei City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Xinzhuang Temple Street transformation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Different possibilities can be provided through simulation of the proposed design. In the process of discussing with the local, these design products can serve as the basis of imagination for further discussions.
Hence, the subject of design will focus on implementing the design strategies to adjust and regulate the style of the historical districts, as well as developing a design proposal to facilitate the maintenance of the characteristic style and respond to future development needs. Meanwhile, we propose a mechanism to enabl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Xinzhuang Temple Street.
(A) With respect to the spatial planning of the blocks along the Xinzhuang Temple Street, we use the scenery repairing method to arrange the inner layer space of the blocks along the street, so that good design quality for interior living can be maintained without destroying the space environment of the street. We use a number of proposals with different building coverage and volume rates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for experimental comparisons and through discussions reach a consensus over the design proposal.
(B) The land at the Metro exit that connects the shaft of Xinzhuang Temple Street is mainly publicly owned. We suggest that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should not offer it to the urban renewal programs initiated by individuals. Instead, it should be used for strategic purposes of developing Xinzhuang Temple Street, such as providing adequate public facilities to regulate environment quality in the street area. From the exit of the Metro station, the shaft connects Takenori Hall and Street Hall, and forms a core temple space with the street in front of the Matsu Temple; to the south, it goes through Watergate to Da Han River. The shaft connects the urban area, historical district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It is the launching poi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Xinzhuang Temple Street.
Along with the laissez-faire policy for the floor area ratio of the cities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the Simple Urban Renewal of the minimum places is expected to completely change the appearance of the old neighborhoods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With respect to the controversies and imagination of Xinzhuang Temple Street, it seems that we can integrate a well-recognized proposal through the discussions of the proposed design strategi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緒論	1
1-1研究動機	2
1-2研究目的	3
1-2-1近年老街再生之議題	3
1-2-2選擇基地	4
1-3 研究步驟	5
第二章、文獻與案例	7
2-1相關理論	8
2-1-1城市地方的生與死	8
2-1-2歷史環境的真實性	10
2-2案例	15
2-2-1村上市	17
2-2-2川越市	19
2-2-3古川町	21
2-3 小結	23
第三章、大台北地區歷史街區的發展與論述	25
3-1老街的構成要素	26
3-2觀光趨勢與政府政策下的六個老街區	26
3-2-1發展及營運方式	29
3-2-2近年趨勢與比較	33
3-3小結	33
第四章、新莊廟街的再發展議題	37
4-1現況	38
4-2公辦都更與廟街計畫	41
4-2-1現況課題	41
4-2-2發展目標	41
4-2-3都市設計原則	42
4-2-4都更計畫	48
4-3小結	50
第五章、新莊廟街調查與規劃	53
5-1 新莊廟街區環境現況	54
5-2 新莊廟街區文化空間	64
5-2-1 歷史建築物立面分析	64
5-2-2 沿街面附加物分析	66
5-2-3 建築物量體分析	68
5-3 規劃設計目標	69
5-3-1在地居民及社區團體之意見	69
5-3-2規劃設計內容	73
第六章、規劃與設計策略	75
6-1新莊路二側街廓設計策略	76
6-1-1 道路拓寬型(模組一)	80
6-1-2 法規基本型(模組二)	84
6-1-3 修改建蔽型(模組三)與 修改建蔽獎勵型(模組四)	88
6-1-4 小結	93
6-2武德殿暨周邊更新區域	94
6-2-1 議題	95
6-2-2 規劃設計提案	96
6-2-3 小結	105
第七章、結論與建議	107
附錄	110
參考文獻與資料	112
參考書籍	112
網路資料	114

圖目錄
【圖1-1】淡水老街觀光盛況	2
【圖1-2】引進觀光商業吸引遊客的淡水老街	3
【圖1-3】使用仿古策略的三峽老街、深坑老街	3
【圖1-4】面臨拆除的歷史建築物	4
【圖1-5.】新莊老街空照圖	4
【圖2-1】珍.雅各(Jane Jacobs)	8
【圖2-2】雪倫.朱津(Sharon Zukin)	9
【圖2-3】深坑現況照片	11
【圖2-4】仿古立面模型	11
【圖2-6】歷史性街屋、立面分析及78號立面	12
【圖2-7】三地之比較	13
【圖2-10】大溪立面改造前後照片	14
【圖2-11】傳建地區的修景基準	16
【圖3-1】大台北地區各大老街的地理位置	26
【圖3-2】三峽老街與深坑老街街景比較	34
【圖3-3】淡水老街與新莊老街街景比較	34
【圖3-4】淡水老街店面	34
【圖4-1】更新地區特色產業與廟宇分布示意圖	38
【圖4-2】更新地區土地使用示意圖	39
【圖4-3】更新地區公共設施現況示意圖	40
【圖4-4】相關計畫位置示意圖	42
【圖4-5】總體設計規劃圖	43
【圖4-6】擬定捷運新莊站周邊地區(新莊體育場至大漢溪)都市更新地區範圍圖	44
【圖4-7】更新地區優先更新單元範圍暨現況	45
【圖4-8】風貌塑造範圍示意圖	46
【圖4-9】新莊廟街留設人行道與騎樓示意圖	47
【圖4-10】牌樓規劃示意圖	47
【圖4-11】優先更新區域使用分區計畫圖	48
【圖4-12】 皇翔建設公司規劃圖	48
【圖4-13】優先更新區域未來活動預想圖─武德殿	49
【圖4-14】優先更新區域未來活動預想圖─新新莊派出所	49
【圖5-1】街區現況照片	54
【圖5-2】新莊捷運站周邊─使用分區示意圖	55
【圖5-3】捷運新莊站周邊─交通系統現況示意圖	56
【圖5-4】新莊廟街區─交通現況示意圖	57
【圖5-5】新莊廟街區─使用分區現況圖	58
【圖5-6】新莊廟街區─建物年代示意圖	59
【圖5-7】 新莊廟街區─樓層高度示意圖	60
【圖5-8】新莊廟街區─具歷史價值建築分布位置示意圖	61
【圖5-9】新莊廟街區─具歷史價值建築分布位置與沿街立面對照圖	62
【圖5-10】一層閩式建築立面圖     【圖5-11】一層閩式建築立面圖山牆	63
【圖5-12】林泉成古宅立面圖           【圖5-13】.巴洛克式立面圖	63
【圖5-14】新莊路沿街具歷史風貌之建築立面	64
【圖5-15】新莊路沿街面現有保存之部分山牆及山牆殘骸現況照片	65
【圖5-16】新北市政府風貌塑造牌樓設計與新莊路建築沿街面之比較	65
【圖5-18】街道剖線位置示意	66
【圖5-19】剖面街景圖A	67
【圖5-20】剖面街景圖B	67
【圖5-21】最低容積率與最高容積率建築量體比較	68
多棟建築和為一棟,後端量體連接,沿街面各別成立。	68
【圖5-23】策略二	68
【圖5-24】新莊面臨之問題	70
【圖5-25】新莊未來之潛力	71
【圖5-26】設計規畫範圍	72
【圖6-1】街廓設計基地範圍圖	77
【圖6-2】模組一diagram	80
【圖6-3】模組一配置圖一	81
【圖6-4】模組一配置圖二	81
【圖6-5】模組一量體示意圖	82
【圖6-6】模組一空間活動剖面預想圖	83
【圖6-7】模組二diagram	84
【圖6-8】模組二配置圖一	85
【圖6-9】模組二配置圖二	85
【圖6-10】模組二量體示意圖	86
【圖6-11】模組二空間活動剖面預想圖	87
【圖6-12】模組三、四diagram	88
【圖6-13】模組三、四配置圖一	89
【圖6-14】模組三、四配置圖二	89
【圖6-15】模組三量體示意圖一	90
【圖6-16】模組四量體示意圖一	90
【圖6-17】模組四量體示意圖二	91
【圖6-18】模組三量體示意圖二	91
【圖6-19】模組四量體示意圖三	91
【圖6-20】模組三空間活動剖面預想圖	92
【圖6-21】模組四空間活動剖面預想圖	92
【圖6-22】設計規畫範圍	94
【圖6-23】全區一層平面圖	96
【圖6-25】全區長向剖面圖	97
【圖6-26】剖線位置示意圖	97
【圖6-28】全區歷史建築規畫示意圖	98
【圖6-29】全區開放空間示意圖	99
【圖6-30】遊客動線規畫示意圖	100
【圖6-31】區域透視圖一	101
【圖6-32】區域透視圖二	101
【圖6-33】區域透視圖三	102
【圖6-34】區域透視圖四	102
【圖6-35】區域透視圖五	103
【圖6-36】區域透視圖六	103
【圖6-37】區域透視圖七’	104
【圖6-38】區域透視圖八	104
【圖6-39】全區總配置圖	106

表目錄
【表1-1】研究流程	5
【表2-1】深坑老街歷史建築保存方式	10
【表2-2】深坑、大溪、及三坑子歷史環境改善工程之比較	12
【表2-3】村上市重要事件年表	18
【表2-4】川越市重要事件年表	19
【表2-5】古川町重要事件年表	22
【表3-1】大台北地區歷史街區比較表一	27
【表3-2】大台北地區歷史街區比較表二	28
【表5-1】新莊路沿街街廓設計規劃系項	73
【表5-2】武德殿周邊更新區域規劃細項	73
【表6-1】模組規劃條件	79
【表6-2】武德殿周邊更新區域之現況與問題	9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與資料

參考書籍
王志鴻、周守真/著 (1994)
《臺北縣的舊街》臺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

陳宗仁/著 (1996)
《從草地到街市 : 十八世紀新庄街的研究》臺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

黃沼元/著 (2002)
《台灣的老街》臺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事業公司

莊永明/著 (2012)
《台北老街》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

張邦熙/總編輯 (2009)
《三峽老街復舊全紀錄》臺北縣:臺北縣政府城鄉發展局

珍.雅各(Jane Jacobs)/著;吳鄭重/譯 (2007)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雪倫.朱津(Sharon Zukin)/著;王志弘、王玥民、徐苔玲/合譯 (2012)
《裸城 : 純正都市地方的生與死》臺北市:群學出版公司

諾伯舒茲(Christian Norberg-Schulz)/著;施植明/譯 (2010)
《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北京市: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黃士娟/著 (2011)
《歷史環境的真實性》東方文化遺址保護聯盟台北國際學術研討會

林美吟/譯;
施國隆、粘振裕、陳昭榮、許有仁、陳政三、陳佳君、林蔚嘉/編輯 (2010) 
《歷史街區與聚落的保存活化方》台中市: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徐裕健/計畫主持 (2009) 未出版
《新莊老街騎、牌樓復舊保存方式調查規畫研究》台北縣政府城鄉發展局

輔仁大學景觀系/編輯;皇翔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資料提供 (2013) 未出版
《新莊大觀街公辦都更案介紹》

網路資料
【圖1-3】使用仿古策略的三峽老街、深坑老街
http://web.ntnu.edu.tw/~496203248/picnic.html
http://nearsight.pixnet.net/blog/post/25694245-%5B%E5%8F%B0%E5%8C%97-%E6%B7%B1%E5%9D%91%5D-%E6%B7%B1%E5%9D%91%E8%80%81%E8%A1%97

【圖1-4】面臨拆除的歷史建築物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31216003912-260402

【圖2-1】珍.雅各(Jane Jacobs)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70756
http://lolitachingfanghu.blogspot.tw/2006/06/blog-post_29.html

【圖2-2】雪倫.朱津(Sharon Zukin)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53635
http://www.citsee.eu/interview/naked-city-authenticity-and-urban-citizenship-interview-sharon-zukin

新北市政府:擬定捷運新莊站周邊地區(新莊體育場至大漢溪)都市更新計畫暨劃定都市更新地區
http://www.ntura.org.tw/news_show-0a2028.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