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502200816442000
DOI 10.6846/TKU.2008.00879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和諧世界」戰略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n Beijing's “Harmonious World” Strateg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1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林芷瑩
研究生(英文) Chih-Ying Lin
學號 79326029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1-18
論文頁數 14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高成
委員 - 李明
委員 - 張五岳
關鍵字(中) 和諧世界
和平崛起
中國威脅論
國際關係民主化
關鍵字(英) Harmonious World
Peace Rising
China Threat Theory
Democrat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改革開放後的中共外交政策,基本上依循鄧小平所提之「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鄧小平之後的領導人為了因應多變的內外在環境需要,經常在「和平」與「發展」的框架下,進一步提出更具有特色及針對性的外交口號與論述。2005年9月胡錦濤在聯合國大會提出共同建構「和諧世界」的主張,受到各方關注。接著在2006年6月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第六次峰會」上,胡錦濤又提出「和諧地區」、「和諧亞洲」等概念,顯然「和諧」一詞已成為中共對外政策的宣示重點,而「和諧世界」理念也成為中國新時期新階段對外戰略的重要指導方針。
   中共「和諧世界」理念主張各國應互信、互利、平等、協作,尊重多樣文明和謀求共同發展,意圖消弭國際間對於「中國威脅論」的爭議。中共深刻了解其自身的崛起與發展必須在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下才得以實現,同時也明白唯有採取和平方式與外在世界互動,才不致遭受強權及國際社會其他成員的壓抑和圍堵。因此,在外交實踐上,中共改變過去被動模式並淡化意識形態,在不當頭原則下,加強「有所作為」。透過「和諧」外交的柔性力量,中共致力與各國改善關係並爭取認同,進而提高自身在國際間的影響力與地位。「和諧世界」理念反映了在經濟快速發展下,中國有了自信,作為全球化下的勝利者,想更積極的參與世界。
    中共外交政策的對外表述經常具有濃厚的道德色彩,「和諧世界」論也不例外,吾人欲窺當中的「虛」與「實」,必須同時觀察中共對於國家「權力」與「利益」的追求。為正確理解「和諧世界」論的本質,本文嘗試採伊斯頓之政治系統研究途徑針對中共「和諧世界」戰略做一整體性的分析,探討其形成的內外背景因素、政策意涵與實際作為,並歸納分析中共對外建構「和諧世界」所面臨之挑戰與困境,同時評估中共推展「和諧世界」外交對國際格局、區域安全及兩岸關係等方面的影響。面對中共在外交理念上的不斷創新,及操作上的日趨純熟,台灣該如何自處,本文結論亦提出相關因應對策建議。「和諧世界」理論根植於中國傳統的文化與戰略思維,背後又有中共近年來迅速累積的經濟實力作為基礎,中國施展「軟權力」的影響不容小覷。
英文摘要
After entering into the period of “Reform & Operation”,Beijing’s foreign policy has been following two basic principles: “Peace & Development”, which was proposed by Deng Siao Ping and was considered then a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However,the successors of Deng tended to design new slogans to interpret their peaceful thoughts in foreign policy. On September 2005,Hu Jin tao brought up the new idea of “Harmonious World” in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which arous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 Afterwards , during the 6th summit of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held on June 2006,Hu proposed the similar terms,such as “Harmonious Region” and “Harmonious Asia”.Obviously,the concept of “harmony” has become the key point in Beijing’s propaganda.Furthermore,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Worl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uiding policy to Beijing’s diplomatic strategy in the new era of China. 
    With the remarkable growth in national power,the leaders of Beijing realized that the rise of China would come true only under peaceful and stable international circumstances.They also understand that only keeping good relations with the outer world can prevent Beijing from being contained or hedged in the process of rise .Hence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World” advocates mutual trust , mutual enriching,equality,cooperation,respecting diversity of civilizations and pursuing common prosperity. Beijing attempts to smooth down the constant controversy over “China Threat Theory”.In diplomatic practice,Beijing behaves more actively than before.Through the soft power of “harmony” diplomacy , Beijing endeavors to improve relations with other nations and promote it’s status in the world.The proposal of “Harmonious World” reflects that being a victor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Beijing becomes more confident and desires to be an active part of the world.
    Beijing’s foreign policy tends to lay emphasis on moral value,but we should not neglect her pursuit of national “power” and “interes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ssence of “Harmonious World” strategy ,this thesis adopts David Easton’s “system analysis approach” to build an integral understanding.The study analyses the background,implications and actual performances of the strategy; it discusses challenges and dilemmas that Beijing would probably face while carring out her promises . Moreover,the thesis evaluates the influence of Bejing’s strategy on international politics,regional security and relations between two sides of Taiwan Strai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名詞界定…………………………………………3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五節 研究架構………………………………………………………11
第二章 中共「和諧世界」戰略之形成背景
第一節 國際情勢變遷……………………………………………… 13
壹、中國如何崛起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焦點…………………………13
貳、經濟全球化加深各國相互依賴…………………………………15
參、國家安全威脅種類日趨複雜多元………………………………16
肆、美式民主走向單邊獨斷…………………………………………18
 第二節 國內情勢變遷……………………………………………….20
  壹、中國自身發展進入關鍵時期……………………………………20
  貳、中國社會轉型產生矛盾與對立…………………………………22
  叁、中共專制政權邁向過渡轉型……………………………………23
  肆、儒家傳統道德文化重新受到重視………………………………24
 第三節 小結………………………………………………………… 25
第三章 中共「和諧世界」理念之政策內涵與戰略考量
 第一節 政策內涵…………………………………………………… 26
  壹、緣起………………………………………………………………26
  貳、基本主張…………………………………………………………28
 第二節 戰略考量…………………………………………………… 30
  壹、破除「中國威脅論」的制約……………………………………31
貳、爭取國際認同……………………………………………………32
  叁、反制美國戰略圍堵…………………………………………… 33
  肆、鞏固對內領導權力…………………………………………… 35
  伍、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關係論述……………………………36
 第三節 小結………………………………………………………… 38
第四章 中共實踐「和諧世界」戰略之相關作為      
 第一節、政治外交層面……………………………………………… 39
  壹、進行全方位外交佈局………………………………………… 39
  貳、積極參與多邊融入國際社會………………………………… 54
 第二節、經濟層面…………………………………………………… 56
  壹、擴大經貿往來………………………………………………… 56
  貳、積極運用外援………………………………………………… 58
 第三節、軍事安全層面………………………………………………60
  壹、加強安全對話與軍事交往…………………………………… 60
  貳、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 63
  叁、加強非傳統安全領域之合作………………………………… 64
 第四節、心理文化層面………………………………………………67
  壹、致力漢語教學與文化傳播…………………………………… 67
  貳、申辦奧運展現軟權力………………………………………… 69
  叁、成立公共外交機構加強對外宣導…………………………… 71
 第五節 小結………………………………………………………… 73
第五章 中共建構「和諧世界」之挑戰
 第一節、中國威脅論的持續爭議……………………………………75
   壹、「中國威脅論」的緣起…………………………………………76
   貳、「中國威脅論」的各種論點……………………………………78
   叁、「中國威脅論」與「和平崛起論」……………………………83
 第二節、與美日關係的潛在衝突……………………………………84
   壹、中國崛起下的中美關係………………………………………84
   貳、中國崛起下的中日關係………………………………………91
 第三節、台灣問題的未來走向………………………………………96
   壹、台灣主體意識的發展…………………………………………97
   貳、中共處理台灣問題的立場與困境……………………………100
 第四節、小結…………………………………………………………102
第六章、中共建構「和諧世界」之影響評估
 第一節、對國際格局的影響…………………………………………104
   壹、現況-美國單極領導格局逐漸動搖…………………………104
   貳、未來-非西方世界自成格局………………………………… 107
 第二節、對區域安全的影響…………………………………………110
   壹、中共軍力興起衝擊亞太安全情勢……………………………110
   貳、海洋權益爭奪引發軍備競賽…………………………………111
 第三節、對兩岸關係的影響…………………………………………112
   壹、胡錦濤對台政策走向…………………………………………113
   貳、胡錦濤對台政策操作手法……………………………………115
  第四節、小結……………………………………………………… 117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研究心得與發現…………………………………………119
  第二節、我方因應對策建議………………………………………122
參考文獻………………………………………………………………125
圖次
【圖1-1】伊斯頓之政治系統分析模型……………………………… 8
【圖1-2】研究架構圖…………………………………………………12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一、專書
王良能,《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出版社,2000年)。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著,林添貴譯,《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台北:立緒文化出版社,1998年4月)。 
甘險峰,《中國對外新聞傳播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田進等箸,《中國在聯合國:共同締造更美好的世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
朱建民,《外交與外交關係》,(台北:正中書局,1977年)。
江西元、夏立平,《中國和平崛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9月)。
何方,《論和平與發展時代》,(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
余孟娟,《中共新時期海權發展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1994年5月)。
李而炳主編,《21世紀前期中國對外戰略選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9月)。
李慎明、王逸舟主編,《2002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2年)。
李壽原主編,《國際關係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12月)。
林中斌,《以智取勝》,(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林佳龍主編,《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3年)。
俞正梁等,《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俄、日、歐盟和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威廉•奧弗霍爾特著,《中國的崛起》(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6)。
約翰•奈斯比特著,蔚文譯,《亞洲大趨勢》(北京:外文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美國眾議院特別委員會,《考克斯報告——關於美國國家安全以及對華軍事及商業關係的報告》(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
唐世平,〈中國理想的安全環境〉,收錄《中國大戰略》,胡鞍鋼主編,(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徐堅,《國際環境與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曹鳳中,馬登奇,《綠色的衝擊》,(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1998)。
郭可,《當代對外傳播》,(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
陳向陽,《中國睦鄰外交 思想 實踐 前瞻》,(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麥可‧布朗(Michael E.Brown)、歐文‧寇特(Owen R.Cote)等人編,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崛起》(The Rise of China),(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
楊洁勉,《大合作:變化中的世界和中國國際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楊潔勉,《後冷戰時期的外交關係:外交比較政策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3年)。
裴堅章編,《毛澤東外交思想研究》(北京:世紀知識出版社,1994年)。
盧建榮,《台灣後殖民國族認同》(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7月30日)。
蕭立輝等,《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建設研究》,(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11月)。
蘇振興主編,《2005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發展報告-中國與拉丁美洲關係的回顧與展望》,(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3月)。
二、期刊、報紙專文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人民日報》,2001年6月16日,第1版。
〈不容錯失的戰略機遇〉,《瞭望週刊》,2002年11月11日,頁10-17。
〈中共「和諧世界」外交 挖我友邦〉,《中國時報》,2006年9月28日,A17。
〈中共和諧世界論,難掩其崛起野心〉,《青年日報》,2006年12月18日,版2。
〈以文促信 以經促政 以民促官 — 中日民間團體負責人會議側記〉《人民日報》,2006年4月1日,第3版。
〈共同譜寫中美關係新篇章〉,《解放軍報》,2003年12月11日,第5版。
〈社會榮辱觀大家談〉,《人民日報》,2006年3月29日,第5版。
〈胡錦濤訪問俄法哈蒙的外交及政治意義〉,《大陸情勢雙週報》,1414期(2003年6月4日),頁28-29。
〈胡錦濤會見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人民日報》,2003年6月1日,第1版。
〈胡錦濤會見日本執政三黨幹事長--希望共同譜寫新世紀中日睦鄰友好合作關係的新篇章〉,《人民日報》,2003年5月20日,第1版。
〈深刻認識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人民日報》,2005年2月20日,版1。
〈第十次駐外使節會議在京舉行〉,《人民日報》,2004年8月30日,第1版。
〈鄭必堅:中共無意挑戰國際秩序〉,《聯合報》,2005年11月23日,A13版。
于有慧,〈國際反恐情勢下的中美外交:轉機與矛盾〉,收錄於《國際反恐與亞太情勢》(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4年7月),頁113-136。
文馨,〈對中國威脅論之研析〉,《中共研究》,第29卷第8期,1995年8月,頁69。
方軍祥,〈中國與東盟: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的現狀與意義〉,《南洋問題研究》,2005年第4期,頁26-30。
方華,〈分析中共領導人頻密訪歐與雙邊關係發展〉,《中共研究》,第38卷8期(2004年8月),頁82-94。
王少普,〈論當今日本外交戰略的基本目標〉,《亞太論壇》,1993年第4期,頁24。
王立新,〈試論普京務實外交與中俄合作〉,《東北亞論壇》,2002年第2期,頁8
王崑義,〈三和戰略:中國新外交與台灣的戰略選擇〉,《全球政治評論》,第十七期(2007),頁19-46。
王銘義,〈只談發展,不談崛起〉,《中國時報》,2004年8月29日,第4版。
王鶴,〈經濟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全球經濟》,第3期,1999。
王體琨,〈和平崛起-中國發展的戰略抉擇〉,《決策探索》,4期,2005年4月,頁13-14。
亓樂義,〈北京「和諧外交」討好 歐亞矚目〉,《中國時報》,2006年6月19日,A13。
江明非,〈論體育的現時代特徵〉,《武漢體育學院學報》,第37卷第6期(2003年11月),頁301-303。
艾約銘,〈從1997-2007年中共國防費支出評估其軍力發展的真相〉,胡錦濤政權之續與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6月,頁4-25至4-42。
吳南,〈2003年中共外交〉,《中共研究》,第38卷2期(2004年2月),頁49-62。
宋鎮照,〈中共與東協雙贏共識的契機與變數〉,《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69期(1997年7月),頁4-5。
李明,〈台灣問題的戰略大視野〉,《南風窗/半月刊》,10期,2005年5月,頁34-35。
李路路,〈社會變遷:風險與社會控制〉,《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第2期(2004年),頁10。
孟曉駟,〈和諧世界理念的文化意蘊〉,《光明日報》,2005年12月09日,7版。
林中斌,〈中日不免一戰?〉,《中國時報》,2006年6月5日,A15。
林中斌,〈中共「輸面子贏裡子」〉,《財訊》,2006年3月,頁132。
林中斌,〈新胡四點的深層解讀〉,《中國時報》,2006年5月1日,A5。
林德昌,〈對外經援動機之研究〉,《問題與研究》,第32卷20期(1993年12月10日),頁63-76。
金榮勇,〈美國在東亞戰略角色之調整〉,《國際關係學報》,第23期(2007年1月),頁91-115。
俞邃,〈當今大國關係與世界格局〉,《國際政治研究》,1994年第3期,頁1。
施子中,〈從「大國外交」到「和諧世界」--中共外交戰略之轉變〉,《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1期(2007年1月),頁9-12。
施正屏,〈歐盟解除對中軍售禁令之全球戰略思維〉,歐洲聯盟研究論壇主辦歐盟共同外交與台歐關係研討會論文,2005年5月14日。
唐紹邦,〈如何建構和諧世界-和諧世界的提出具有繼承性和囊括性〉,《中國評論》,(2006年3月),頁72。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戰略安全研究》,第6期(2005年10月),頁3-5。
張文木,〈亞太地緣政治格局與台灣問題〉,《中國改革》,2003年12期,頁12-15。
張國慶,〈中國威脅論:漂浮在美國上空〉,《新聞週刊》,2002年7月22日。
張誠恩,〈2004年中共外交〉,《中共研究》,第39卷2期(2005年2月),頁88-92。
張榮恭,〈從國共經貿論壇、布胡會看美中台三邊關係〉,外交部第158次國際現勢新聞研析座談會議資料,2006年5月3日。
張慧玉,〈透視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思想理論教育導刊》(北京),2004年第9期,頁46-49。
郭震遠,〈和諧世界:中國和平發展的外交總綱〉,《中國評論》,第98期(2006年2月),頁9。
陳牧民,〈當和平崛起遇上台灣問題:菁英認知下的中國安全戰略〉,《中國大陸研究》,第49卷,第4期(2006年12月),頁1-21。
陳國雄,〈美中台戰略十字路口〉,《自由時報》,2006年2月06日,A15。
喻希來、吳紫晨,〈世界新秩序與新興大國的歷史選擇〉,《戰略與管理》(北京),第2期(1998年3-4月),頁1-13。
黃秋龍,〈「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之評析〉,《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2期(2007年2月),頁5-11。
葛暘,〈淺析「中國威脅論」〉,《亞太論壇》,1994年第4期,頁1。
裘援平,〈以鄰為伴的戰略思考〉,《當代世界》,2005年第1期,頁20-23。
趙春山,〈內外考量 胡錦濤對台以靜制動〉,《聯合報》,2007年10月16日。
趙春曉,〈中國威脅論對我國周邊環境的影響及對策〉,《國際關係學院學報》,1995年2月,頁9-11。
趙華勝,〈中亞形勢變化與“上海合作組織”〉,《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6期,頁57-58。
劉宜友,〈對中共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之研析〉,《國防雜誌》,第21卷第5期(2006年10月),頁195-205。
蔡裕明,〈透析中共發展航母的戰略意圖與威脅〉,《青年日報》,2006年6月18日,第3版。
蔡增家,〈美日2+2安保諮商的政治意涵及其影響〉,《展望與探索》,3卷3期(2005年3月),頁1-5。
蔡增家,〈擺盪在合作與衝突之間:中國崛起下中日衝突的結構分析〉,《國際關係學報》, 第21期(2006年1月),頁45-70。
閻學通,〈中國崛起的可能選擇〉,《戰略與管理》,第2期(1995年3-4月),頁11-14。
閻學通,〈和平崛起與保障和平:檢論中國崛起的戰略與策略〉,《中國外交》(北京),2004年第7期,頁7-11。
羅傑,〈東南亞國家如何看中國威脅論〉,《亞太參考》,1997年2月3日,頁2。.
麗高鴻、馬德寶,〈拒斥冷戰思維,樹立「新安全觀」〉,《南京政治學院學報》,第4期(1999年4月),頁39。
嚴震生、陳忠巖,〈拉美左派對美國的挑戰〉,2006年11月28日,《中國時報》。
蘇奐之,〈對中共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分析〉,《中共研究》,39卷6期(2005年6月),頁35-49。
蘇浩,〈政治上不對抗,硬力量就不會轉為威脅-採訪史丹福大學政治學教授〉,《世界知識》,2003年第4期。
三、網路資料
〈「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事演習〉,新華網,2005年8月18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5-08/18/content_3369174.htm。
〈「和平使命-2007」聯合反恐軍演對中國軍隊產生深遠影響〉,人民網,2007年08月24日,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69693/78854/83915/6161283.html。
〈「和平使命-2007」聯合軍演成果豐碩〉,人民網,2007年08月29日,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69693/78854/83915/6183940.html。
〈「金三角」新毒情給中國與東盟國家提出新課題〉,中國網,2006年10月23日,http://www.china.com.cn/law/txt/2006-10/23/content_7266246.htm 。
〈200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新華網,2004年12月27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12/27/content_2385569.htm。
〈2006中國軍事外交開創新局面 充分展示大國形象〉,http://big5.chinanews.com.cn:89/gn/news/2006/12-27/844545.shtml。
〈2006中國國防白皮書〉,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6-12/29/content_5546516_11.htm。
〈2006台灣、香港、澳門、沖繩民眾文化與國家認同國際比較調查〉,2006年11月27日,http://esc.nccu.edu.tw/newchinese/news/2006newletter.pdf。
〈2007年中非交流與合作大事記〉,新華網,2007年12月10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2/10/content_7226479.htm。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宣言〉,新華網,2005年7月5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7/05/content_3179786.htm。
〈大陸情勢2005.7-外交〉,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http://www.mac.gov.tw/。
〈大陸情勢2006.4-外交〉,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http://www.mac.gov.tw/。
〈大陸經濟工作評析〉,大陸台商簡訊,2005年5月,http://www.cnfi.org.tw/cnfi/ssnb/146-419-20.htm。
〈中日關係柳暗花明〉,聯合早報網,2007年12月29日,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sino_jp/pages4/sino_jp071229a.shtml。
〈中日關係趨熱的冷思考〉,聯合早報網,2007年12月7日,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sino_jp/pages3/sino_jp071207.html。
〈中共近期對台軍事威嚇資料〉,陸委會企劃處整理,2007年3月,http://www.mac.gov.tw/。
〈中共軍事預算擴增 美籲公佈意圖〉,大紀元,2007年3月7日,http://news.epochtimes.com.tw/7/3/7/49855.htm。
〈中美軟衝突與中日硬衝突〉,國際先驅導報,2005年4月12日,http://www.dracker.cn/blog/read.php?933。
〈中國: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新華網,2007年12月4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12/04/content_7194950.htm。
〈中國中央電視台概況〉,中央電視台網站,                            http://www.cctv.com/profile/intro.html。
〈中國外交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wjdt/wjzc/t24782.htm。
〈中國明確表示反對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自由亞洲電台,2005年10月24日,http://www.rfa.org/cantonese/xinwen/2004/09/22/un_china_japan。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華網,2005年12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2/22/content_3954937.htm。
〈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外交政策〉,馬克思主義研究網,2006年1月12日。
〈中國政府發布關於聯合國改革問題的立場文件〉,新華網,2005年6月8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6/08/content_3056781.htm。
〈中國與利比亞的關係〉,南方網,2002年4月9日,big5.southcn.com/gate/big5/www.southcn.com/news/china/bgcn/200204091714.htm - 27k -。
〈中國應做硬軟兩手準備〉,新華網,2005年1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5-01/24/content_2499808.htm。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第一章第二節〉,http://report.mnd.gov.tw/chinese/01_01_2.htm。
〈什麼是公共外交〉,學習時報,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xxsb/919200.htm。
〈分析中國掀起八榮八恥運動〉,大紀元,2006年3月31日,http://epochtimes.com/gb/6/3/31/n1272185.htm。
〈反恐:美國屢犯兵家之忌〉http://www.gotoread.com/vo/2929/page309113.html。
〈孔子學院遍地開花:有助中國提升軟實力?〉,亞洲時報,2007年5月25日,http://www.atchinese.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4341&Itemid=110。
〈日《防衛白皮書》:對中國擴大軍力表示“警惕”〉,東北亞研究中心,2007年7月7日,http://blog.sina.com.tw/cnear/article.php?pbgid=33723&entryid=572906。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 中日應攜手成為「真正的朋友」〉,聯合早報網,2007年12月29日,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sino_jp/pages4/sino_jp071229.shtml。
〈日本眾院通過「有事三法案」 為日打通戰爭之路〉,中國網,2003年05月15日,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2003/May/330216.htm。
〈日本通過2005年防衛白皮書影射中國威脅〉,中國新聞網,2005年8月2日,http://news.sina.com.cn/w/2005-08-02/14516592107s.shtml。
〈日本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中國經濟黑洞論」〉,日本新華僑網,2007年2月28日,http://it.jnocnews.jp/news/show.aspx?id=10490。
〈世界銀行調高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測〉,BBC中文網,2007年09月12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low/newsid_6990000/newsid_6990700/6990744.stm。
〈加強對話合作,共謀和平發展—李肇星在第61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發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2006年9月23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gzdt/2006-09/23/content_396958.htm。
〈北京奧組委官員接受媒體採訪,詳解華人關注熱點〉,2006年9月4日,http://gov.people.com.cn/big5/48377/4777918.html。
〈北京奧運會徽〉,新華網,2005年11月09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olympics/2005-11/09/content_3753949.htm。
〈北京奧運獎牌 鑲嵌龍紋玉璧〉,新華網,2007年3月27日http://www.cdnnews.com.tw/20070328/news/tyxw/100000002007032720280610.htm。
〈台灣歷史記憶與文學的重建問題〉,http://www.taiwanncf.org.tw/seminar/20000429/20000429-6.pdf。
〈外交工作大手筆,對「台獨」鬥爭新利器〉,新華澳報,http://www.waou.com.mo/detail.asp?id=9275。
〈民主怎麼不是好東西?——俞可平談中國民主〉,中國新聞網,2007年04月16日,http://www.cns.hk:89/gn/news/2007/04-16/916443.shtml。
〈民國95年民眾對大陸政策及兩岸關係的看法綜合分析報告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7年2月,http://www.mac.gov.tw/。
〈民進黨"去中國化"的"軟性台獨"戰略觀察〉,中國網,2007年2月25日,http://big5.china.com.cn/overseas/txt/2007-02/25/content_7862803.htm。
〈交通部與福建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建「平安海域」〉,中國新聞網,2007年9月9日,http://www.nihaotw.com/xw/xwfl/dl/200709/t20070909_286586.htm。
〈全國人大政協十屆二次會議-溫家寶記者會答問全文〉,新華網,2004年3月15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3/15/content_1365856_1.htm。
〈全球競爭力報告預測中國2020年將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台灣商會聯合資訊網,2004年10月14日,http://www.tcoc.com.tw/newslist/005700/5710.asp。
〈收入差距:中國社會難解的密碼〉,中國網,2006年6月26日,http://big5.china.com.cn/review/txt/2006-08/11/content_7070592.htm。
〈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已進入黃燈區〉,華富財經網,2005年8月9日,http://hk.quamnet.com/fcgi-bin/alt_invest/c/index.fpl?par3=6&par4=23082005。
〈兩岸青年交流漸入佳境〉,華夏經緯,http://big5.huaxia.com/zt/pl/07-069/index.html。
〈和諧世界〉,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6-08/24/content_5000866.html。
〈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專家解讀十七大報告中的中國外交新理念〉,新華網,2007年10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0/content_6914726.htm。
〈東盟與中日韓打擊跨國犯罪部長級會議在文萊召開〉,新華網,2007年11月07日,http://www.gov.cn/jrzg/2007-11/07/content_799023.htm。
〈爭奪東海油源 中日新冷戰〉,大紀元,2005年1月19日,https://67.15.34.213/dmirror/http/epochtimes.com/gb/5/1/19/n785110.htm。
〈金燦榮:中國外交技巧在提升〉,環球在線,2007年3月7日,http://www.chinadaily.com.cn/2007npc/2007-03/07/content_821739.htm。
〈建設和諧世界:中國外交思想的新發展〉,新華網,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8/23/content_4993067.htm。
〈美日澳印安保合作與亞太安全〉,財團法人台灣智庫,2007年10月24日,http://www.peaceforum.org.tw/onweb.jsp?webno=33333330;0&webitem_no=361。
〈美日澳安全對話討論中國崛起〉,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3月11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美國公佈2006年中國軍力報告〉,新浪網,2006年5月23日,http://news.sina.com.cn/z/jlbg2006/index.shtml。
〈美國全球軍力重組用意深遠〉,世界新聞報,2004年8月25日,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201/2004/08/25/1226@278930.htm。
〈美國防部長倫斯斐促中國說明軍費成長原因〉,大紀元,2005年6月3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6/6/3/n1338343.htm。
〈美國放鬆部分對華高科技出口,波音將加速技術轉讓〉,第七屆中國航空航天博覽會網站,2007年7月4日,http://www.airshow.com.cn/cn/index.html。
〈美增強亞太軍力部署嚇阻中共蠢動〉,軍事新聞網,2007年9月10日,http://news.gpwb.gov.tw/news.php?css=2&rtype=2&nid=24882。
〈美聯社:美國警告中國謹慎對待與伊朗石油交易〉,星島環球網,2007年1月10日,www.singtaonet.com。
〈背景資料:海外孔子學院概況〉,新華網,2006年4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4/29/content_4491339.htm。
〈胡江開戰導火線,權力交替你死我活〉,看中國頻道,2006年9月30日,http://dongtaiwang.com/dmirror/http/www.kanzhongguo.com/news/gb/kanshishi/dalu/2006/0930/168135.html。
〈全面推進21世紀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新華網,2005年11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11/20/content_3807532.htm。
〈胡錦濤: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為爭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新華網,2007年6月25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8/12/content_6518157.htm。
〈胡錦濤: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路透社,2008年1月2日,http://cnt.reuters.com/article/chinaNews/idCNTChina-405920080102
〈胡錦濤在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塔納峰會上講話〉,四川在線,2005年7月6日,http://202.98.123.203:82/focus/zlk/20050706/20057692600.htm。
〈胡錦濤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講話〉,新華網,2006年11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1/04/content_5288773.htm。
〈胡錦濤在伊斯蘭堡會議中心發表重要演講〉,中國評論新聞,http://gb.chinareviewnews.com/doc/1002/5/6/1/100256170.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256170。
〈胡錦濤在巴西國會就中拉和中巴關係演講〉,華夏經緯,2004年11月15日,http://big5.huaxia.com/20041115/00261910.html。
〈胡錦濤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演講〉,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2005年11月18日,http://www.fmprc.gov.cn/chn/wjdt/zyjh/t221998.html。
〈胡錦濤呼籲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新華網,2005年10月15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10/15/content_3618622.htm。
〈胡錦濤訪阿盟總部建議加強中阿在四方面的合作〉,華夏經緯網,2004年1月31日,www.huaxia.com/xw/00170505.html。
〈胡錦濤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新華網,2006年10月8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0/08/content_5177408.htm。
〈胡錦濤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新華網,2005年4月24日,http://big5.xinhuanet.com/world/2005-04/24/content_2869914.html。
〈胡錦濤攜金訪朝越,圖穩住後院〉,大紀元,2005年11月4日,http://tw.epochtimes.com/bt/5/11/4/n1108046.htm。
〈首次中美戰略對話在京舉行〉,新華網,2008年8月1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8/01/content_3293102.htm。
〈首屆東盟與中日韓打擊跨國犯罪部長級會議召開〉,南方新聞網,2004年1月10日,www.southcn.com/news/china/zgkx/200401100482.htm。
〈馬英九發表聲明 定調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大紀元,2007年9月15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7/9/15/n1835302.htm。
〈馬英九競選網站〉,http://www.ma19.net/。
〈國共十點共識的陷阱〉,大紀元,2005年4月2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5/4/2/n875653.htm。
〈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2005年5月31日胡錦濤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之談話,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6/01/content_3032455.htm。
〈曹剛川出訪亞洲五國〉,人民網,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8221/51754/61766/index.html。
〈曹剛川出訪歐洲四國〉,中文新聞頻道,http://www.rthk.org.hk/rthk/news/expressnews/20060902/news_20060902_55_338827.htm。
〈第二屆兩岸縣市「雙百」論壇在青島舉行〉,新華澳報,2007年7月19日,http://www.waou.com.mo/detail.asp?id=21191。
〈第六次中歐領導人會晤聯合新聞公報〉,《新華社》,2003年10月30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3-10/31/content_1152540.htm。
〈陸以正:胡錦濤縱橫世界走遍稍有實力國家〉,中國評論新聞網,2006年5月1日,http://gb.chinareviewnews.com/doc/1001/3/4/8/100134866.html?coluid=62&kindid=1297&docid=100134866&mdate=0911123624。
〈評「和平崛起與兩岸關係」〉,和平論壇電子報,90期,2004年7月23日,http://wwww.peaceforum.org.tw/onweb.jsp?webno=3333333132&webitem_no=842。
〈評美印「戰略伙伴關係」〉,中華歐亞基金會網站,2006年5月10日,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847。
〈趁亞細安峰會舉行會談 溫家寶:中日關係正好轉 福田:雙邊關係渡過難關 〉,聯合早報,2007年11月21日,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sino_jp/pages3/sino_jp071121.html。
〈溫家寶提出進一步推進中日關係的三點意見〉,東方網,2006年3月14日,http://61.129.65.8:82/gate/big5/news.eastday.com/eastday/node81741/node81762/node123835/userobjectlai1913914.html。
〈溫家寶與布萊爾會談 布萊爾:我們能坦承交流〉,大公網,2003年7月21日,http://www.takungpao.com:82/news/2003-7-21/ZM-156755.htm。
〈溫家寶總理在第六屆亞歐首腦會議上的講話〉,新華網,2006年9月11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9/11/content_5074152.htm。
〈解讀《世界軍事力量對比》報告--全球軍費增長〉,解放軍報,2004年3月1日,http://news.sohu.com/2004/03/01/10/news219251048.shtml。
〈試析祖國統一與中國國家戰略的關係〉,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網站,2007年4月29日,http://ldxsc.buu.com.cn/taiyanyuan/list.asp?wz=840。
〈福田對華外交思路漸露端倪〉,聯合早報網,2007年12月12日,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sino_jp/pages3/sino_jp071212a.html。
〈學者新論:中日曆史問題的癥結〉,新華網,2005年4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4/20/content_2854494.htm。
〈戰後首次抵達東京-中國驅逐艦拉開中日互信序幕〉,聯合早報,2007年11月29日,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sino_jp/pages3/sino_jp071129a.html。
〈樹立「榮辱觀」的浪潮開始影響中國人生活軌跡〉,新華社,2006年4月5日,http://gb.cri.cn/8606/2006/04/05/106@979866.htm。
〈樹立「榮辱觀」的浪潮開始影響中國人生活軌跡〉,新華網,2006年4月5日,http://www.southcn.com/news/china/zgkx/200604050898.htm。
〈錢尼訪問中國將重申美國對兩岸政策不變〉,大紀元,2004年4月10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4/4/10/n506621.htm。
〈舉辦歷史上最出色的奧運會─北京市市長劉淇代表談2008年奧運會籌備工作〉,《人民網》,http://people.com.cn/BIG5/shizheng/7501/7519/20020309/683425.html。
〈謝長廷競選網站〉,http://www.frankhsieh.com/。
丁松泉,〈WTO與中國外交新思維〉,聯合早報網,2001年11月15日,http://www.zaobao.com/special/wto/pages/wto151101c.html。
尹懷哲,〈綜合分析美日安保共同戰略目標對台灣的影響〉,《海峽評論》,172期(2005年4月),http://midnightoil-society.blogspot.com/2005/05/blog-post_02.html。
王林主編,〈分析資訊化和重要戰略機遇期之間的關係〉,中國電子政務網,2007年7月24日, http://big5.ccidnet.com:89/gate/big5/industry.ccidnet.com/art/1544/20070724/1153225_1.html。
王崑義,〈中共軍事權力的擴張與對台的威脅〉,2006年5月26日,http://blog.sina.com.tw/wang8889999/article.php?pbgid=22448&entryid=4451。
朱奕冰,〈國外關於中國'崛起"問題的研究綜述〉,中國網,2005年4月28日,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HIAW/850400.htm)。
李明峻,〈中國蠢動 啟動日美聯合作戰網〉,台灣國際法學會,2007年12月18日,http://www.tsil.org.tw/member_writings.jsp?id=21273&status=one。
李榮民,〈中國的對外援助促進世界和諧〉,學習時報,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xxsb/1272286.htm。
沈孝榮,〈西班牙「3•11」事件正在改變歐洲〉,人民網,2004年3月23日,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14549/2406127.html。
周學佑,〈後冷戰時期美日同盟發展新趨勢〉,政府出版資料回應網,http://open.nat.gov.tw/OpenFront/report/report_detail.jsp?sysId=C09500701。
林正義,〈亞太安全對話機制的趨勢〉,www.inpr.org.tw/publish/pdf/171_1.pdf。
林祖嘉 ,〈2010大陸東協自由貿易區,台灣邊緣化的開始〉,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資料網,http://rcted.ncu.edu.tw/digest_view.php?serial=136。 
邱永崢,〈中國的軍事外交政策日益成熟〉,新浪網,http://jczs.news.sina.com.cn/2004-03-16/1717187817.html。
施子中,〈2006年美國國防部「中國軍力報告」之評析〉,中華歐亞基金會網站,2006年7月10日,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866。
韋娓,〈中國最近在亞洲的軍事外交活動〉,大紀元,http://tw.epochtimes.com/bt/6/5/23/n1327008p.htm。
馬準威,〈從中非合作論壇看中國的外交戰略〉,中華歐亞基金會網站,2006年12月11日,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480。
國紀平,〈共同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新華網,2007年11月26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11/26/content_7144384.htm。
張弘遠,〈中國-東協間之自由貿易區的建構與影響〉,中華歐亞基金會網站,2005年1月10日,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797。
許志吉,〈中共對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策略運用:有關台灣因素的案例研究〉,http://eastasia.nccu.edu.tw/paper/0012-1-1.pdf。
郭博堯,〈中國大陸石油安全戰略的轉折〉,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2004年8月10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D/093/SD-R-093-002.htm。
陳向陽,〈建設和諧世界的戰略思考〉,人民網,2006年12月12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0/49152/5155635.html。
童振源,〈十七大後中國對台政策評估與兩岸關係展望〉,新世紀中國政策研究學術研討會,2007年12月14日,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tung961214.pdf。
童振源,〈中國經濟發展之全球風險與挑戰〉,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7年11月13日,http://www.mac.gov.tw/。
劉復國,〈美國與東南亞〉,http://iir.nccu.edu.tw/hpolicy/2006report/1-2.pdf。
蔣斌、丁晉清,〈努力建設和諧世界〉,《光明日報》,2005年10月11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0/49152/3756998.html。
蔡宏明,〈從上海股市震盪看中國的經濟全球化〉,中華歐亞基金會網站,2007年4月9日,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852。
蔡鎮新,〈就海洋戰略觀點論中共遠洋海軍未來之發展〉,http://www.ndu.edu.tw/afc/navy/science_share/paper/teach_officer/93_papers/015.doc。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未來〉,中國網,2003年11月24日,http://www.china.org.cn/chinese/OP-c/448115.htm。
羅建波,〈中國的多邊外交〉,學習時報,http://www.studytimes.com.cn/txt/2005-11/15/content_6030864.html。
貳、外文部分 
一、專書 
David M.Lampton ed.,The Making of Chinese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in the Era of Reform,1978-2000(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Drift Reinhard,Japan’sSecurity Relations with China since 1989:from Balancing to Bandwagoning?( New York:Routledge Curzon,2003).
Emmanuel Todd(translated by Jon Delogu),After the Empire:The Breakdown of the American Order(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3).
Gordon G. Chang,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Random House,2001).
Hanns-Gunthur Hilpert and Rene Haak,Japan and China:Cooperation,Competition,and Conflict(New York:Palgrave,2002).
J.J.Suh,Peter J. Katzenstein and Allen Carlson eds., Rethinking Security in East Asia:Identity,Power and Efficiency  (Standford:Sasakawa Peace Foundation,2004).
James N.Rosenau and Hylke Tromp,eds.,Interdependence and Conflict in World Politics (Aldershot,U.K.:Avebury,1989). 
John J.Mearsheime,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2001).
Joseph E.Stiglitz,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New York:W.W.Norton,2002).
Marie Soderberg,Chinese-Japanese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Complementarity and Conflict(New York:Routledge,2002).
Peter Hays Gries,China’s New Nationalism:Pride,Politics,and Diplomacy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4).
Ranjeet Singh, ed., Investigating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ashington, DC: The Stimson Center, May 1999).
Richard N.Rosecrance,The Rise of the Trading State:Commerce and Conquest in the Modern World(NY.:Basic Books,1986).
Ronald Dore, Japan,Internationalism,and the UN (New York:Routledge,1997).
二、期刊、報紙專文
“Breathing the Air of Success,”The Economist,February 15,1992,p28.
“China seen rivaling U.S.as world superpower soon”,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june 3-4,2006,p3.
“US-China Relations Healthiest in 30-plus Years:Powell,” Agence France Press,November 14,2004.
Anne Applebaum,“Full of Eastern Menace,”The Spectator,September 23,1995,pp.10-12.
Barber B Conable Jr,David M Lampton,“China :The Coming Power,”Foreign Affairs,Winter,1992/93,p142.
Bonoface Pascal,“The specter of Unilateralism,”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24,no.3(2001), pp. 155-162.
Brantly Womack,“China’s Border Trad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American Asian Review,Vol.19(Summer 2001),p.31.
Clayton Jones,“Japanese Link Increased Acid Rain to Distant Coal Plantsin China,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November 6,1992,p4.
Codoleezaa Rice,“Promot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Foreign Affairs,Vol.79,No.1,January/February2000,pp.46-47,56.
Cristopher Layne,“From Preponderance to Offshore Balancing ,” 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2,no.1(Summer1997),p.88.
Edward Friedman, "Good Will Lost in Translation,"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Aug. 1, 1996), p. 27.
Geral Segal,“As China Grows Strong,”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64(Spring, 1988),p231.
Howard W. French,“Another Chinese Export Is All the Rage: China's Language,”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11, 2006).
Irving B Kravis.,“An Approximation of the Relative Real Per Capita GDP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March,1981.pp.68-70.
Kelly Hearn,“China’s ‘Peaceful’ Invasion,”The Washington Times,20 November 2005,p.1.
Kristof,“The Rise of China,”Foreign Affairs,November/December,1993.
Nayan Chanda,“Fear of the Dragon,”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April 13,1995.pp. 24-28.
Rice Condoleezza,“Promot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Foreign Affairs,vol.79,no.1(2000),pp.45-62.
Richard Bernstein,Ross H Munro.“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America,”Foreign Affairs,March/April,1997.
Ross H.Munro,“Awakening Dragon:The Real Danger in Asia Is from China,”Policy Review,(Fall 1992 ),p. 62.
三、網路資料
“China Rejected U.S. Suggestion to Cut off Oil to Pressure North Korea,” Washington Post, May 7, 2005.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5/05/06/AR2005050601623.html.
“China: Iran Sanctions Are Not the Solution ”,Reuters,December 24,2006,   http://www.crinordic.com/3126/2006/12/24/45@177214.htm. 
“President Bush Delivers Graduation Speech at West Point,”The White House(June 2002), http://www.whitehouse.gov/news/releases/2002/06/20020601-3.html.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White House(September 2002), http:// www.whitehouse.gov/nsc/nss.html.
Benjamin Robertson and Melinda Liu ,“Can the Sage Save China?”Newsweek(Mar 20, 2006), http://www.newsweek.com/id/47036.
Naazneen Barma, Ely Ratner and Steven Weber,“Report and Retort: A World Without the West,” National Interest Online,2007.07.01. http://www.nationalinterest.org/General.aspx?id=92&id2=14798.
President George W. Bush,“President Sworn-In to Second Term”,The White House, http://www.whitehouse.gov/news/releases/2005/01/20050120-1.html.
Remarks of Robert B. Zoellick (Deputy Secretary of State) to National Committee on U.S: China Relations,September 21, 2005 , http://usinfo.state.gov/eap/Archive/2005/Sep/22-290478.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