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501201610531100
DOI 10.6846/TKU.2016.00814
論文名稱(中文) 成年中期未婚單身男性生活經驗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Narrative Study on The Life Experiences of Single Men in Middle Adulthood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1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孫昭業
研究生(英文) Chao-Yeh Sun
學號 60069003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6-01-08
論文頁數 19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郭瓈灩
委員 - 林淑君
委員 - 黃創華
關鍵字(中) 成年中期
單身男性
未婚男性
中年男性
關鍵字(英) single men
middle adulthood
singlehood
unmarried me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3位41-45歲、目前無交往對象之未婚單身男性為研究對象,透過訪談和「類別-內容」敍事分析方法,探討成年中期未婚單身男性的生活與心理樣貎。研究發現如下:
1.對成年中期未婚單身男性來說,自主性高是單身生活的最大優勢,在日常生活中或職場上,也鮮少因為單身而感到不便或歧視,但由於他們的單身非出於自願及家人親友的催婚壓力,他們對整體生活的評價並不高。
2.成年中期未婚單身男性對自己單身原因的詮釋:(1)工作型態或環境不利於認識異性和維繫感情;(2)個性內向、害羞、預期失敗、在意社會評價等;(3)人際互動技巧不足;(4)經濟基礎不夠;(5)女性不喜歡與長男獨子交往;(6)女性不喜歡嫁入客家家庭。
3.成年中期未婚單身男性不會主動求助家人、親友介紹對象,但都有被動接受家人、親友安排相親的經驗。在拓展交友機會方面,他們接觸過婚友社、交友網站和App等管道,但由於對媒合結果失望或沒有時間經營等因素,都沒有持續參與。
4.家庭(特別是父母)對成年中期未婚單身男性的婚姻期待,主要為「傳宗接代」,但未必毫無彈性、完全不可鬆動。另一方面,他們對自己也有「行孝」的角色期待。
5.對成年中期未婚單身男性而言,婚姻的意義包括:(1)完成家庭「傳宗接代」的期待;(2)滿足愛與隸屬感;(3)創造生命的意義;(4)獲得社會認同。他們對夫妻的角色期待仍帶有父權色彩,即男性是家庭主要經濟供給者,女性的主要責任是在家帶小孩,但尊重女性婚後就業的決定。
6.在擇偶態度方面,老化影響成年中期未婚單身男性的自信。他們認為優勢正在流失,但若經濟能力與年齡俱增,便可「愈老愈吃香」;在擇偶條件方面,他們考慮生育年限,偏好比自己年輕的女性,有人不考慮大於35歲的對象,也有人設下限在10歲以內。
7.對成年中期未婚單身男性來說,即使有感於找到適合對象的機會可能不多了,跨國婚姻仍然是最後不得已的選項,因為不只有跨文化的障礙,也有心理上的障礙。
8.成年中期未婚單身男性仍盼望走入婚姻,但跟其他生涯目標比較起來,實現結婚願望的方法並不明確,行動力不足。
英文摘要
The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life experiences of single men in middle adulthood by interviewing three male participants aged 41 to 45, never-married and currently in no relationship. The materials collected via interviews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categorical content” model under the narrative approach. The findings are summarized below:
1.Autonomy is the most important advantage of their single lives. They have more freedom and rarely feel inconvenience or discrimination. However, their life-satisfaction is roughly at a medium level due to unwillingness for singlehood and pressures from their families, which push them hard for marriages.
2.The causes of being single include (1)work-related factors,(2)traits of introversion, shyness, fear of failure and concerns about social judgment.(3)a lack of interpersonal skills.(4) financial factors,(5) the status of the oldest and only son in a family,(6) Hakka males are unpopular in the marriage market.
3.They never call for help with looking for wives, while accepting arrangements by their families or friends to have a blind date. In spite of desires to meet more female friends, they disappoint with dating agencies, dating web sites or App.
4.Continuing the family line by having a son(傳宗接代) is their families’ major expectation for their marriages, which is not necessarily unshakable all the times. One the other side, they may expect themselves to be a filial son as well.
5.The meaning of marriage includes (1) continuing the family line by having a son,(2) satisfaction with love and belongingness,(3) creating the meaning of life,(4) acquisition of social recognition.
6.Aging issues have an impact on their confidence in search of wives. They believe that their advantages are shrinking unless their fortunes are growing with years passing. In spouse selection, they prefer younger females within a 10-year difference, considering the infertility risk.
7.Athough having a sense that the chance is slim to find an ideal wife, they still regard the     marriage with a foreign spouse as a very last resort due to cross–cultural concerns and the resistances in their minds.
8.They still carry the hope for getting married to have their own families, but there is a lack of clear strategies to realize it, compared with their other goals, such as pursuits of a Master’s degree, a stable job or better health.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致謝辭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目次 VII
表次 IX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成年中期男性的生命發展                            	6
第二節  單身相關理論與研究                                	14
第三節  單身生活適應之探討                                	20
第四節  國內未婚男性之相關研究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38
第二節 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5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47
第五節 研究倫理                                         	50
第四章 研究參與者的故事	
第一節 A先生的故事                                      	51
第二節 B先生的故事                                      	57
第三節 C先生的故事                                      	64
第五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A先生的故事                                      	72
第二節 B先生的故事                                      	95
第三節 C先生的故事                                      	124
第六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一節 單身生活概況及其評價                              	149
第二節 單身原因與經驗                                   	154
第三節 社會脈絡的影響與其對社會評價的知覺                 	163
第四節 個人對婚姻的期待與生活展望                         	168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77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83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86
英文部份                                                	190
附錄一 研究邀請函                                       	191
附錄二 研究參與同意書                                   	192
附錄三 訪談大綱                                         	193
附錄四 訪談札記                                         	194
附錄五 逐字稿檢核與回饋函                                	195
附錄六 故事文本檢核與回饋函                              	196

表 次
表1-1 近15年來40-59歲台灣未婚人口之變化                     2
表2-1 Stein的單身類型分類                                 14
表2-2 國內未婚、單身男性研究一覽表                         33
表2-3 國內單身者研究一覽表                                35
表3-1 三位研究參與者之背景資料表                          44
表3-2 研究參與者回饋結果                                 46
表3-3 資料分析編碼表                                      47
表3-4 對重要?說經驗進行理解並形成主題之範例                 48
表3-5 主題依研究目的分類之範例                             49
表6-1 單身生活概況及其評價一覽表                          152
表6-2 單身原因與經驗一覽表                               161
表6-3 社會脈絡的影響與其對社會評價的知覺                  166
表6-4 個人對婚姻的期待與生活展望                         173
參考文獻
內政部統計處(2012a)。100年婦女生活狀況調查統計結果摘要分析。2013年8月7日,取自內政部統計處網站:http://sowf.moi.gov.tw/stat/Survey/list.html
內政部統計處(2012b)。現住人口婚姻狀況。2013年8月7日,取自內政部統計處網站:http://www.moi.gov.tw/stat/gender.aspx
內政部統計處(2013)。102年第21週內政統計通報(101年及102年1-4月結婚狀況統計)。2013年9月23日,取自內政部統計處網站:
  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7439&page=1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敍說分析(原作者:C.K.Riessman)。台北:五南。(原著出版年:1993)
王梅(2010)。多數人「不知不覺變單身」!2大真實告白。康健雜誌。2013年10月14日,取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4700
王曉晴(2011)。你是「不婚男」或「不戀女」嗎?單身職業大突擊!。Cheers雜誌。2013年12月8日。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5464&page=1
古芸妮(2005)。未婚男女婚姻信念、婚姻態度與婚姻承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田晶瑩、王宏仁(2006)。男性氣魄與可「娶」的跨國婚姻:為何台灣男子要與越南女子結婚?台灣東南亞學刊,3(1),3-36。
丘玲玲(1998)。台北縣中小學未婚女教師單身壓力、單身壓力因應與單身生活滿意的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江宜倩(2001)。未婚男性婚姻觀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2011)。國情統計通報第91號。2013年7月7日,取自行政院主計處網站: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151816145071.pdf
呂苑慈(2008)。單身男性愛情關係中之自我認定敍說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余振民(1999)。未婚男性的愛情觀-現象學方法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李亦園(1978)。信仰與文化。台北:巨流。
李政猷、侯嘉瑜(1994)。單身的挑戰:為何不結婚?因為,單身更好!(原作者:M.Edwards & E.Hoover)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74)
李筱媛(2013)。現代台灣單身男女的婚姻觀與「家」的想像-以新竹地區高教育專業工作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李佳蓉(2010)。台北縣市單身者寂寞感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邵麗芳(1988)。單身生活意識--單身與一般社會大眾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林盈聿(2006)。未婚男性性別角色態度、知覺父母婚姻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美和(2006)。成人發展、性別與學習。台北:五南。
林麗玉(2013年3月4日)。求助心理諮商,女多於男,以親子問題最多。中廣新聞網。取自http://tw.news.yahoo.com/%E6%B1%82%E5%8A%A9%E5%BF%83%E7%90%86%E8%AB%AE%E5%95%86%E5%A5%B3%E5%A4%9A%E6%96%BC%E7%94%B7-%E4%BB%A5%E8%A6%AA%E5%AD%90%E5%95%8F%E9%A1%8C%E6%9C%80%E5%A4%9A-063925860.html
林美珍、黃世琤、柯華葳(2007)。人類發展。台北:心理。
林怡君(2008)。成年男性追尋婚姻經驗之敍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周念縈譯(2008)。人類發展學-青少年與成人發展(原作者:J.W.V.Zanden)。台北:巨流(原著出版年:2003)
林珮萱(2012年8月)。青年觀點大調查。遠見雜誌,314,86-95。
吳芝儀(2003)。敘事研究的方法論探討。載於齊力、林本炫主編,質性研究方法,140-170,嘉義:南華大學。
吳怡卿(2004)。我的單身何必議論紛紛?催婚情境中的未婚單身女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芝儀(2008)。敍事研究:閱讀、分析詮釋(原作者:A.Lieblich, R.Tuval-Mashiach,& T.Zilber)。嘉義市:濤石文化。(原著出版年:1998)
吳芝儀、李奉儒(2008)。質的評鑑與研究(原作者:M.Q.Patton)。嘉義市:濤石文化。(原著出版年:2002)
卓馨怡、利翠珊(2008)。成年子女的孝道責任與焦慮:親子關係滿意度的影響。本土心理學研究,30,155-197。
吳少萍、王慶福、歐滄和(2010)。不同單身類型未婚女性單身壓力、自我觀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台灣心理諮商季刊,2(2),11-36。
胡幼慧、姚美華(2008)。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117-132,台北:巨流。
高淑貴(1991)。家庭社會學。台北:黎明。
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譯(2009)。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原作者:G.Corey)。台北:雙葉。(原著出版年:2008)。
梁家維(2010)。未婚男性軍官在親密關係中寂寞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台北市。
夏曉鵑(2001)。「外籍新娘」現象之媒體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3,157-196。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儷文(2006)。台北市單身者的寂寞感與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郭育吟(2004)。探討長姑娘單身生涯經驗之認同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暁瀅(2004)。台灣社會晚婚現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郭靜晃、吳幸玲譯(1994)。發展心理學:心理社會理論與實務(原作者:B.M.Newman & P.R.Newman)。台北:揚智。(原著出版於1991年)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瑞真(2001)。國小未婚教師性別角色、成就動機與婚姻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慧芝譯(2002)。人類發展-成人心理學(D.E.Papalia,S.W.Olds,& R.D.Feldman)。台北:桂冠。(原著出版年2001)
張思嘉、周玉慧(2004)。緣與婚前關係的發展。本土心理學研究,21,85-123。
張維安、王雯君(2005)。客家意象:解構「嫁夫莫嫁客家郎」。思與言,43(2),43-76。
張榮富、唐玉蟬(2009)。逐歲分析男女年齡對擇偶年齡偏好的影響。淡江人文社會學刊,40,115-144。
張榮富(2011)。結婚最佳時機的性別差異:一個以臺灣人口資料的模擬配對研究。思與言,49(4),215-274
張榮富、陳玫瑜(2012)。年齡被接受度的性別差異-以年齡偏好的雙向配對擇偶模式評估。經濟論文叢刊,40(1),119-146。
黃慧真譯(1995)。成人發展(原作者:D.E.Papalia & S.W.Olds)。台北:桂冠。(原著出版年:1992)
黄麗莉(2008)。單身熟男擇偶條件、婚姻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彭玲嫻譯(2009)。單身,不是你想的那樣!(原作者:B.DePaulo)。台北:台灣商務 (原著出版年:2007) 。
彭懷真(2009)。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
游雅婷譯(2011)。發展心理學:以生物、心理與社會架構探討人類的發展(原作者:R.V.Kail & J.C.Cavanaugh)。台北:洪葉。(原著出版年:2006)
陽琪、陽琬譯(1995)。婚姻與家庭(原作者:N.Goodman)。台北:桂冠。(原著出版年:1993)
楊美慧(1991)。單身女性之婚姻觀-現象學方法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楊茹憶(1996)。未婚單身女性生活適應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楊淑智譯(2003)。一定要結婚嗎?(原作者:X.F.Amador & J.Kiersky)。台北:張老師。(原著出版年:1999)
楊智喬(2008)。適婚年齡未婚男性如何面對婚姻:從文化的角度出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吳大學,台北市。
董智慧、趙淑珠(1998)。單身類型、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之分析研究。中華輔學報,6,267-304。
蔡文菁(2011)。男性單親之福利服務使用經驗之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吳大學,台北市。
蔡怡杼(2015年9月21日)。調查:結婚門檻在哪?年薪55萬元。中央通訊社。取自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509210223-1.aspx
蔡文輝(2012)。婚姻與家庭:家庭社會學。台北:五南
趙淑珠(2003)。未婚單身女性生活經驗之研究:婚姻意義的反思。教育心理學報,34(2),221-246。
鄭佳瑋(2013)。成年男性生活壓力幸福感與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劉秀娟、林明寬譯(1996)。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原作者: S.A.Basow)。台北:揚智。(原著出版年:1992)
薛承泰(2003)。台灣地區婚姻的變遷與社會衝擊。國家政策論壇。2014年5月2日,取自http://old.npf.org.tw/monthly/0303/theme-245.htm 
謝佩珊(1995)。國中未婚女教師婚姻態度及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謝佳容、楊承芳、周雨樺、郭淑芬、徐育愷譯(2005)。人類發展學(原作者:R.F.Philip)。台北:五南。(原著出版年:2001)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鐘重發(2004)。台灣男性擇娶外籍配偶之生活經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Cockrum, J. & White, P.(1985). Influences on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never-married men and women. Family Relations, 34, 551-556.
Huang,S.F.(1987). Two studies on prototype semantics: Xiao filial piety and mei mianzi loss of face. Journal of Chinese Linquistics, 15(1),55-86.
Levinson D.J.,Darrow C.N.,Klein E.B.,Levinson M.H.,& McKee B.(1978). The seasons of a man’s life. New York, NY: Ballantine Books.
Lamanna,M.A. & Riedmann, A.(1985). Marriage and families: making choices through the life cycle.Belmont,CA:Wadworth. 
McErlean, K.(2012). Examining Conceptions of Singledom among Older Ever-Singles. Honors Theses of th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Cornell University.
Slonim G., Gur-Yaish N. & Katz R.(2015).By choice or by circumstance?:Stereotypes of and feelings about single people. Studyia Psychologica,57,35-47.
Stein,P.J.(1976). Single. Englewood Cliffs.NY: Prentice-Hall.
Stein, P.J.(1981).Single life : Unmarried adults in social context. NY: St.Martin’s Press
Shostak, A.B.(1987).Singlehood.In M.B. Sussman & S.K. Steinmetz (Eds). Handbook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New York,NY: Plenum Pres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