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501201011365300
DOI 10.6846/TKU.2010.00858
論文名稱(中文) 宋代絕命詩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Death Poem of Song Dynas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1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丁國智
研究生(英文) Kuo-Chih Ding
學號 69400023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1-04
論文頁數 14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文華
委員 - 陳文華
委員 - 呂正惠
委員 - 林淑貞
關鍵字(中) 絕命詩
臨終詩
生死學
宋代
關鍵字(英) death poem
Song Dynas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死亡是生命的必然環節,自古以來人們以各種方式表達對死亡的看法。以詩歌表達自我死亡的「絕命詩」,在中國詩歌的發展中並不少見,然而這方面的研究仍然有所欠缺。而絕命詩更是生死學與詩歌相扣連的重要環節,本文第一章先對宋代絕命詩作一定義,分析前人研究成果、闡述研究動機並設定研究方法;第二章探討絕命詩發展至宋代之前的文化淵源;第三章討論宋代絕命詩的書寫情境,探討不同情境下所書寫的絕命詩作品;第四章以思想超越為主軸,討論宋代的思想與宗教在絕命詩之中表現的思想超越。第五章由藝術風格著手,探討宋代絕命詩中常用的言語意象、並探討其章法以及風格特色。第六章奠基於之前幾章的成果之上,用以做出結論透過各章的分析闡述宋代絕命詩的文化意涵。宋代的絕命詩在思想上以及文學上,都有相當程度的拓展。
英文摘要
In life, death is always close to us. Since ancient time, people have been used a verity of ways to express their thoughts and feelings to death. Thu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etry, it is not uncommon for poets to anticipate and describe the imagination of their own death by “death poems”. Although “death poems” is an important intermediary that connects thanatology and poetry, this field is not very popular yet. Hence,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research of death poem in Song Dynasty. 
In chapter one, I will define death poem, analyze pervious essays , elaborate the motivation of this research, and set up the research method. Chapter two will be the dis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death poem is prior to the Song Dynasty. Chapter three will include the discussion of construction of the death poem and how these factors influence the form of poem. Chapter four will shift a focus to the traditional or religious theories that help people overcome the fear of death. In chapter five, I will go forward
and talk about the artistry of death poem form the rhetoric point of view. And chapter six is a conclus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宋代絕命詩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2
第三節  絕命詩定義........................................................................................10
        	死亡書寫與生死書寫………………………..…..……………10
        	宋代絕命詩定義………………………………….…………...1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17
    	    	研究範圍……………………………………….……………...17
     	   		研究方法……………………………………………..………..18
     	   		研究架構說明……………………………………………..…..19

第二章 絕命詩的文化淵源...........................................................................……21
第一節  先秦民歌與兩漢樂府詩中的生死意涵...........................................21
第二節  挽歌的遞嬗.......................................................................................26
第三節  絕命詩的歷史發展….......................................................................40

第三章 宋代絕命詩情境.......................................................................................52
第一節	因病痛而作絕命詩...........................................................................53
看淡生死...................................................................................53
求速死.......................................................................................59
表達哀傷....................................................................................61
第二節	因刑戮或戰爭而作絕命詩...............................................................62
刑戮...........................................................................................63
戰爭...........................................................................................64
第三節	自壽而寫絕命詩...............................................................................73
第四節	異地失依而作絕命詩..........................,............................................79
貶謫...........................................................................................79
流落...........................................................................................80
出使...........................................................................................81

第四章 宋代絕命詩的思想超越...........................................................................85
第一節 儒家超越...........................................................................................86
第二節 道家超越...........................................................................................92
第三節 道教超越..........................................,................................................98
第四節  佛教超越.........................................................................................104
超脫輪迴.................................................................................106
因緣暫聚.................................................................................109

第五章 宋代絕命詩的藝術風格.........................................................................115
第一節 宋代絕命詩的語言意象.................................................................115
第二節 宋代絕命詩的表現方法.................................................................123

第六章  結論.........................................................................................................131

參考書目.................................................................................................................135


表格一 思想超越比較.…………………………………………………………..113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古籍
經部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
《毛詩正義》,清 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
《禮記》,清 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
《春秋左傳正義》,清 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
《論語》,清 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
史部
《國語》,春秋 左丘明,台北:宏業書局,1980
《史記會注考證》,日 瀧川龜太郎,台北縣:漢京,1983
《史記》,漢 司馬遷,北京:中華書局,1997
《古今事文類聚》,南宋 祝穆,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25冊
《漢書》,漢 班固,北京:中華書局,1997
《後漢書》,南朝宋 范曄,北京:中華書局,1997
《三國志》,晉 陳壽,北京:中華書局,1997
《晉書》,唐 房玄齡,北京:中華書局,1997
《南齊書》,梁 蕭子顯,北京:中華書局,1997
《南史》,唐 李延壽,北京:中華書局,1997
《隋書》,唐 魏徵,北京:中華書局,1997
《新唐書》,北宋 歐陽修,北京:中華書局,1997
《宋史》,元 托托等,北京:中華書局,1997
子部
《淮南子》,漢 劉安撰,高誘注,台北:世界書局,1987,收於《景印摛藻堂四庫薈要》32冊
《世說新語校箋》,南朝宋 劉義慶撰,徐震堮注,台北:文史哲,1989年再版
《冷齋夜話》,北宋 釋惠洪,台北:新文豐,1985,收於《叢書集成新編》78冊
《呂氏雜記》,北宋 呂希哲,台北:新文豐,1985,收於《叢書集成新編》86冊
《邵氏聞見錄》,北宋 邵伯溫,李劍雄、劉德權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再版
《東軒筆錄》,北宋 魏泰,李裕民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再版
《雲齋廣錄》,北宋 李獻民,程毅中、程有慶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月
《玉壺清話》,北宋 釋文瑩,鄭世剛、楊立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再版
《歸田錄》,北宋 歐陽修,李偉國校,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再版
《容齋隨筆》,南宋 洪邁,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5
《茅亭客話》,北宋 黃休復,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1月,收於朱易安、傅璇琮等編:《全宋筆記》第2編第1冊
《孫公談圃》,北宋 宋孫升述,北宋 劉延世錄,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1月,收於朱易安、傅璇琮等編《全宋筆記》第2編第1冊
《夢溪筆談》,北宋 沈括,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1月,收於朱易安、傅璇 琮等編《全宋筆記》第2編第3冊。
《避暑錄話》,北宋 葉夢得,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1月,收於朱易安、傅璇琮等編《全宋筆記》第2編第3冊
《談苑》,北宋 孔平仲,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1月,收於朱易安、傅璇琮等編《全宋筆記》第2編第5冊
《夷堅志》,南宋 洪邁,台北:明文書局,1994年9月再版
《宋朝事實類苑》,南宋 江少虞,台北:源流文化,1982
《甕牖閒評》,南宋 袁文,台北:新文豐,1985,收於《叢書集成新編》11冊
《野客叢書》,南宋 王楙,台北:新文豐,1985,收於《叢書集成新編》12冊
《苕溪漁隱叢話》,南宋 胡仔,台北:新文豐,1985,收於《叢書集成新編》78冊
《癸辛雜識》,南宋 周密,台北:新文豐,1985,收於《叢書集成新編》84冊
《獨醒雜志》,南宋 曾敏行,台北:新文豐,1985,收於《叢書集成新編》84冊
《莊子集解》,清 王先謙,台北:東大,2004年五版
集部
《楚辭章句》王逸,台北:五洲出版社,1970年。
《文選》,梁 蕭統輯,唐 李善注,台北:正中書局,1971
《顏氏家訓》顏之推,王利器集解,台北:明文書局,民71年。
《文心雕龍注釋》,南朝梁 劉協,周振甫注,台北:里仁,1998年9月28日初版三刷
《杜詩鏡詮》杜甫著,楊倫箋注。台北:華正書局。民國92年。
 《直講李先生文集》,北宋 李覯,北京:線裝書局,2004
《樂府詩集》宋 郭茂倩編。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詩話總龜》,北宋 阮閱編,周本淳點校,北京:人民文學,1998年2月
《箋註王荊文公詩》,北宋 王安石撰,南宋 李壁注,劉辰翁評校,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3月再版
《六一詩話》,北宋 歐陽修,收入清 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4月
《東坡全集》,北宋 蘇軾,台北:世界書局,1987,收於《景印摛藻堂四庫薈要》378冊
《西崑酬唱集》,北宋 楊億,台北:漢京,1984年
《元豐類藁》,北宋 曾鞏,楊家駱編,台北:世界書局,1984年再版
《太倉稊米集》,南宋 周紫芝,北京:線裝書局,2004,《宋集珍本叢刊》34-35冊
 《象山集》,南宋 陸九淵,北京:線裝書局,2004,《宋集珍本叢刊》63冊
《韻語陽秋》,南宋 葛立方,台北:新文豐,1985,收於《叢書集成新編》78冊
《觀林詩話》,南宋 吳聿,台北:新文豐,1985,收於《叢書集成新編》78冊
《竹坡詩話》,南宋 周紫芝,台北:新文豐,1985,收於《叢書集成新編》78冊
《滄浪詩話》,南宋 嚴羽,台北:新文豐,1985,收於《叢書集成新編》79冊
《瀛奎律髓刊誤》,元 方回,清 紀昀刊誤,台北:新文豐,1985,收於《叢書集成續編》114冊
《古樂苑》明 梅鼎祚,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歸田詩話》明 瞿佑,收錄於《續歷代詩話》。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四十八年。
《昭昧詹言》清 方東樹,台北:廣文書局,民51年初版。
《宋詩紀事》,清 厲鶚,台北:中華書局,1971
《歷代詩話》,清 吳景旭,台北:新文豐,1985,收於《叢書集成續編》200冊
《欽定全唐詩》,台北:世界書局,1987,收於《景印摛藻堂四庫薈要》第435冊、第437冊、第438冊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逯欽立輯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全宋詩》,北京大學古文縣研究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現代專著 
《詩言志辨》,朱自清,台北:漢京文化,1983
《白話文學史》胡適,上卷,台北:遠流1986年一版。
《東方死亡論》賈非賢主編。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
《道學通論──道家、道教、仙學》胡孚琛、呂錫琛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1年。
《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傅偉勳,,民80,台北:正中書局。
《先秦傳播活動及其影響》,張玉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4月
《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究》(文史叢刊之九十五)康韻梅,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民83六月初版。
《死亡學與死亡教育──國中生之死亡概念、死亡態度、死亡教育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張淑美,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6年初版。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石上玄一郎著,吳村山翻譯,台北:東大,民85。
《生死智慧──中國人對人生觀及死亡觀的看法》鄭曉江,台北:漢欣文化,1997年初版。
《中國歌謠》朱自清,台北:世界書局。民87二版。
《宋代文學通論》,王水照,高雄:高雄復文,2000年6月
《中國古代文體形態研究》,吳承學,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
《樂府古辭之原型與流變──以漢至唐為斷限》劉德玲,台北:花木蘭文化2008年。
學位論文
《先秦生死觀研究》全明鎔,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3年。
《兩漢民間樂府與後人擬作之研究》王淳美,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5年。
《六朝哀挽詩研究》吳炳輝,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9年。
《從古代的生命禮儀透視其生死觀: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林素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1。
《死亡的問題與《莊子》哲學的回應》余靜惠,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3年。
《早期儒家喪禮思想研究》陳麗蓮,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85。
《唐君毅論道德理性與生死觀之研究》施穗鈺,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85。
《莊子生死觀研究》李宗蓓,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88年。
《《論語》中所蘊涵之生死觀》羅子翔,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民90。
《《老》《莊》生死觀研究》蘇慧萍,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民90年。
《來果禪師的生命進路與生死思想》陳清龍,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
《雜阿含經的生死觀》黃齡瑩,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
《《黃帝內經》的生死觀研究》劉秋固,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年。
《元雜劇中的生死觀探討》黃惠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民91。
《魏晉文學之生死觀研究──以阮籍、陸機、陶淵明為例》戴士媛,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
《先秦道家老莊生命思想研究》柳秀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民92年。
《《列子》生命哲學研究》蔡政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民92年。
《初期佛教生死觀之哲理試探—以緣起理論為核心之探索》黃瑞凱,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
《性靈詩人與志怪小說家的自我觀照:袁枚生死書寫之研究》張正良。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民93。
《《莊子》生死觀研究》鄭鈞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3年。
《憨山大師《莊子內篇註》之生死觀研究》王玲月,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民93年。
《魏晉南北朝文人挽歌研究》馮棋楠,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3年。
《儒道生死觀對生命教育的啟示之研究》歐陽國榮。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論文。民94年。
《儒道生死觀對生命教育的啟示之研究》歐陽國榮,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4。
《先秦道家之生死觀研究──以《老子》《莊子》為核心的展開》呂蕙黛,國立台灣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民94年。
《佛教生死觀研究─以《涅槃經》為中心之探討》曾長安,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民94。
《佛教的生死觀—從天台智顗的心靈哲學看生死解脫》周鶴庭,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民95。
《莊子氣化的生命觀與生死超越之研究》王雅暄,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96年。
《宋代居士生死觀之現代意義-以《淨土聖賢錄》為主的考察》李明勳,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碩士論文,民96
《王船山生死觀與其義理體系研究》鄭富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民96。
《論儒家生死觀—以「以生通死」為核心概念展開》林明君,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97。
《建安詩人生死觀研究》陳佳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民97。
期刊論文
〈中國人的生死觀〉羅光,收錄於《哲學年刊》第10期,台北,台灣大學哲學學會,1994年。
〈莊子的終極關懷〉葉海煙,收錄於《哲學年刊》第10期,台北,台灣大學哲學學會,1994年。
〈莊子的生死觀〉鄔崑如,收錄於《哲學與文化》第21卷7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1994年7月。
〈生、死的轉化與超越──儒、道、佛、天主教生死觀初探〉李匡郎,收錄於哲學年刊第10期,台北,台灣大學哲學學會,1994年。
〈中國傳統生死觀探析〉鄭曉江,收錄於《孔孟月刊》35卷8期,1997年4月,頁35-47。
〈論生死觀的演變〉朱繼英,收錄於《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8。
〈由老莊的生死觀論其養生哲學〉李美燕,收錄於《屏東師院學報》第11期,1998年。
〈「不出而出」與「出而不出」──試論孔子死亡哲學的理論特徵〉段德智,收錄於《鵝湖月刊》25卷1期,民88年5月。
〈宋初詩壇的「白體」辯〉張海鷗。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板)廣州:第六卷,40期,2000年
〈莊學生死觀的特徵及其影響〉朱伯崑,收錄於《道家文化研究》第4輯,台北:文史哲,頁63-76,2000年。
〈試析老子的生死觀〉張岫峰,收錄於《中國道教》第5期,2000年。
〈中國古代自挽自悼詩文及審美價值〉王立,收錄於《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3月
〈從自敘傳文看明代士人的生死書寫〉曹淑娟著。收錄於《古典文學》第15集,2001年。台北:學生書局。
〈儒家的生死觀〉黃瑩暖,收錄於《中國學術年刊》第22期,2001年5月。
〈生死兩無憾──傳統儒家的臨終關懷〉洪錦淳,收錄於《孔孟月刊》第40卷6期,2002年6月。
〈莊子的三種生死觀的矛盾及其解決〉蕭仕平,收錄於《哲學與文化》第29卷8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2002年8月。
〈挽歌之禮儀與文體考察〉林育信著,收錄於《興大中文學報》民國九十三年。
〈漢代挽歌盛行之因及其風貌〉林淑華著,收錄於《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論文集刊》民國九十三年。
李霞,《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觀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