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501200710583900
DOI 10.6846/TKU.2007.00750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發展「天軍」之挑戰與機遇─以航天科技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Challenges and Chances in Space Forces Development of PLA- Use Space Technology as Exampl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1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王景祥
研究生(英文) Ching-Shiang Wang
學號 79326016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1-04
論文頁數 24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曾復生
委員 - 曾章瑞
委員 - 王高成
關鍵字(中) 天軍
航天科技
制天權
挑戰與機遇
關鍵字(英) Space Force
Space Technology
Space Superiority
Challenge and Chanc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二次波灣戰爭中,美、英聯軍運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管制作為」有效統合三軍部隊兵火力,發揮精準打擊,短時間內即獲致決定性勝利,其大量運用衛星科技與資訊網路的整合,使遙攻武器精準度大幅提高,戰場透明度增加,作戰效益也大幅提昇。全世界軍事評論家自「第一次波灣戰爭」後,即預判未來作戰型態將以高科技武器裝備與全新的戰略、戰術與戰法構想,未來作戰將是打一場天、空、地、海、信息、電磁等多樣式的綜合戰爭。同時也意識到未來的航太武力(areospace power)並非單純的僅限於空權(air power),將會延伸為「藉由空間奪取」,也就是發展航太武力以為制天權奪取的航天大戰型態。
現代戰爭無一不是綜合軍力的數量,而勝負的關鍵因素厥為軍隊的質量問題;在現代戰爭條件下,軍隊質量對綜合軍力影響極大,倘若數量未改變,而質量提高,則綜合軍力就能相對提高。中共自1985年正式決定實施軍隊現代化以來,受到這兩次波灣戰爭的重大影響,其建軍的方向分別從:「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到「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至「信息化條件下的高技術戰爭」三度做了轉型。為了達到打贏下一場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目標,中共天軍發展應運而生,其在航天科技發展上也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
航天技術與空間探索,是衡量一個民族智慧、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中共發展載人航天技術,對於進一步提升中共的國際地位,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未來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均對我國家安全形勢影響至鉅。本研究針對中共天軍的發展以航天科技為範圍,探究未來中共天軍發展的挑戰與機遇,並希望藉此研究能讓世人對中共天軍能力有客觀的認識與瞭解。
英文摘要
In the second Gulf war, United States and Great Britain joint forces use “Theater Joint Combat Command Control” to effectively combine military and firing forces of all services.  With precision attack, joint forces obtain victory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With massive usage of satellite technology and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network, joint forces ensure precision of stand-off weapons, increase the transparency of battlefield, and highl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bat.  Since the first Gulf war critics already foreseen the future of war will have brand new strategy, tactics and combat concepts combined with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The future battlefield will combine space, sky, ground, sea, information and electromagnetic.  The future of air power will be extended to aerospace power; key point will be space superiority, which requires development of space force to obtain.
	Modern war is not depending on single forces but the key factor is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forces. In a modern warfare, the qualities of forces have great influence to joint forces.  If the quantity stays the same, higher quality means higher force power. Since PLA decided to modernize its forces in 1985, with the influence of two Gulf wars they have changed their objective from “people’s war in modern warfare”, “local war in high technology warfare”, to “high technology war in information warfar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ir latest objective, PLA have established their space force, their development in space technology have become the new focus of world attention.
	Space technology and exploration is a milestone for both race intelligence and nation power.  The PRC development of man-carried space technology have great influence to PRC’s international standing, economic strength, technology strength, defense strength and citizen cohesion.  In the future, PRC’s progress in politics, economic, military and technology will have profound affection to Taiwan’s security. This research will emphasis on spa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PLA space force, in order to find challenges and chances of PLA space forc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nd to offer objective point of view and understanding of PLA space forc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緒論-----------------------------p.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p.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p.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p.6
第四節  概念界定----------------------------p.11
第五節  文獻評析----------------------------p.15
第二章、中共航天理論形成的背景-----------p.30
第一節  兩次波灣戰爭對中共航天戰略影響------p.30
第二節  波灣戰爭中航天科技運用--------------p.36
第三節  美、俄航天發展理論與經驗------------p.41
第四節  小結--------------------------------p.44
第三章、中共天軍作戰的概念與內涵---------p.46
第一節  中共高技術局部戰爭概念--------------p.46
第二節  中共航天作戰構想--------------------p.64
第三節  航太理論實踐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p.69
第四節  小結--------------------------------p.79
第四章、中共天軍戰略發展之要素-----------p.82
第一節  中共的「天軍力量」概念--------------p.82
第二節  中共天軍戰略發展--------------------p.87
第三節  中共天軍作戰組織與架構--------------p.95
第四節  小結--------------------------------p.108
第五章、中共航天力量建設與科技發展-------p.111
第一節  空間監視與預警能力建設--------------p.111
第二節  空間部署能力建設--------------------p.118
第三節  空間攻防能力建設--------------------p.126
第四節  神舟飛船系列發展--------------------p.133
第五節  小結--------------------------------p.147
第六章、中共發展天軍的挑戰與機遇---------p.149
第一節  國際對中共發展航天科技的疑慮--------p.149
第二節  航天科技發展之限制與突破------------p.156
第三節  「天軍」發展之挑戰與機遇------------p.163
第四節  小結--------------------------------p.194
第七章、結論-----------------------------p.196
第一節  研究發現----------------------------p.196
第二節  研究心得與啟示----------------------p.204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建議--------------------p.213
參考書目---------------------------------p.219
 
圖表目錄
圖1-1  概念架構圖-----------------------------p.8
圖1-2  研究架構圖-----------------------------p.9
圖4-1  中共航天部隊組成構想圖-----------------p.100
圖6-1  國防科工委在1993至1997年間的組織架構---p.171

表1-1  文獻評析-------------------------------p.17
表5-1  神舟五號與神舟六號對比-----------------p.146
表6-1  中共軍事生產能力的弱點-----------------p.157
表6-2  中共官方國防支出佔GDP比率--------------p.168
表6-3  中共2001年3月宣布增加的預算------------p.169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書目
Alberts,David S.ed.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理解資訊時代的作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Brown,Michael E.ed.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崛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Baylis,John etc,ed.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當代戰略(上、下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1年。
Burles,Mark. Etc,ed.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動武方式。台北:全球防衛雜誌出版社,2001年。
Babbi,Earl.Ed. 李美華等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下冊)。台北:時英出版社,1998年。
Binnendijk,Hans.ed.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美國的軍事轉型。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Burkitt,Laurie.Etc,ed.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解放軍七十五周年之歷史教訓。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C.Dennison Lane,etc.ed.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軍事現代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8年。
Cerami,Joseph R. ed.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指南。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Clark, Wesley K.ed.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進行現代戰爭。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Chava Frankfort-Nachmias.ed.潘明宏等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
Dougherty,James E.etc.ed.閻學通等譯。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Duk-ki kim.Ed.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東北亞海軍戰略。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Ellings,Richard J.eds.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2001—02戰略亞洲:權力與目的。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Flournoy,Michele A.ed.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2001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重大議題。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Huntington,Samuel P.ed.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1997年。
Hughes,Barry B.歐信宏等譯。國際政治新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1999年。
Hombarger,Christopher E.ed.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變遷世界中的國家戰略與能力。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Khalilzad,Zahmay M.eds.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美國與崛起中的中共戰略與軍事意涵。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Knox,Macgergor ed.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1300-2050之軍事革命變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Keaney,Thomas A.ed.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波灣空戰掀起戰爭革命。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2年。
Lilley,James R.and David Shambaugh,etc.ed.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共軍的未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Lawerence F. Locke,etc.ed.項靖等譯。論文計畫與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2年。
Lambeth,Benjamin S.ed.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科索沃空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Neuman,W. Lanwrence.ed.王佳皇等合譯。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Owens,Bill.Etc,ed.曾祥穎譯。軍事事務革命—移除戰爭之霧。台北:麥田出版,2002年。
O'hanlon,Michael.王振西譯。高科技與新軍事革命。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年。
Offler,Alvin T.傅凌譯。新戰爭論。台北:時報文化,1994年。
Puska,Susan M.ed.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下下一代的戰爭。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Pillsbury Michael ed.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對未來安全環境的辯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Pumphrey,Carolyn W.ed.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在亞洲崛起之安全意涵。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Romberg,Alan D.ed.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中共與飛彈—美中戰略關係。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Stoke,Mark A.ed.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戰略現代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Tow,Willam T.ed.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Tangredi,Sam J.ed.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Thucydides.ed.謝德風譯。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台北:商務印書館,2000年。
Holsti,K.J.ed.李偉成等譯。國際政治分析架構。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
丁樹範主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化,2002年。
于化庭主編。高技術戰爭與軍隊質量建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5年。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中共軍事科學院。鄧小平戰略思想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中共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編寫組。中共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編輯。2000年中共年報(上、下冊)。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0年。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編輯。2001年中共年報(上、下冊)。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1年。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編輯。2002年中共年報(上、下冊)。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2年。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編輯。2003年中共年報(上、下冊)。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3年。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編輯。2004年中共年報(上、下冊)。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4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中共十六大評析專輯。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2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2002年大陸情勢總觀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3年。
中共大陸問題研究所 主編。中共建政五十年。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王曾才編著。西洋近代史。台北:正中書局,2001年。
王厚卿著。軍事思想與現代戰役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王厚卿主編。軍役發展史。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王厚卿主編。中共軍事思想論綱。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王成俊等主編。新武器技術發展蓋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
王東著。中華藤飛論—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領導集體的理論創新。北京:中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
王智遠等主編。聯合信息作戰。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王保存主編。世界新軍事變革新論。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9年。
王普豐編。明天戰爭與戰法。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王生榮主編。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共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王越主編。國防科技與軍事教程—國防科技『十五』重點教材。哈爾濱:哈爾濱大學出版社,2002年。
王信領著。當代高新科技—知識幹部讀本。北京:中共發展出版社,2003年。
王國強著。美國有限戰爭理論與實踐。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6年。
王逸舟著。全球政治和中共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王永剛等編祝。軍事衛星及應用概論。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3年。
牛力主編。國防與軍隊建設的科學指南--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軍事思想研究。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牛俊法主編。世界軍事史概要。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牛建新主編。軍事高科技知識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支紹曾著。戰後世界局部戰爭戰爭史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方連慶等主編。戰后國際關係史(上下兩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白德華等何著。中共第四代領導人—胡錦濤。台北:商周文化,2002年。
余起芬著。戰后局部戰爭戰略指導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年。
伍仁和著。信息化戰爭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安德烈平可夫著。世界之交的台海危機—中日美大對決。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1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中共大陸研究基本手冊(上下兩冊)。台北: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李德哈特著。鈕先鍾譯。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台北:軍事譯粹社,1971年。
李德哈特著。鈕先鍾譯。戰略論:間接路線。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李雲漢著。中共近代史。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
李際均著。軍事戰略思維增訂版。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
李際均著。戰略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
李巨泰主編。中共核武器試驗追蹤。。北京:長征出版社,2000年。
李輝光主編。美軍信息化作戰與信息化建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李文著。美軍聯合空中作戰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李榮常等編著。空天一體信息作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李德生主編。從郭福興教學法道科技大練兵。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李耐國著。信息戰新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李恒劭等編著。戰場信息系統。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年。
李志忠等着。高技術條件下非對稱作戰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左賽春著。中共航天員飛天紀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沈偉光主編。中共軍事變革。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
沈偉光主編。21世紀戰場。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沈偉光主編。21世紀士兵。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沈偉光主編。21世紀軍兵種。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沈偉光主編。21世紀軍事科技。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沈偉光主編。21世紀武器裝備。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沈偉光主編。21世紀作戰指揮。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沈偉光主編。21世紀作戰樣式。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沈偉光主編。21世紀戰爭趨勢。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沈偉光主編。信息化戰爭。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沈偉光主編。21世紀戰場。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
沈雪哉主編。軍制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宋楚瑜著。如何寫學術論文。台北:三民書局,1986年。
何太由編著。東方戰爭論(三卷)。北京:海潮出版社,2000年。
克勞塞維茨著。鈕先鍾譯。戰爭論精華。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弗伊斯里普琴科著。張鐵華譯。第六代戰爭。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
季廣智總編。新三打三防研究上下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吳銓敘主編。軍事訓練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吳秀鄰編著。高技術戰爭與國防現代化。北京:國防大學,2001年。
林中斌著。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台北:學生書局,1999年。
林中斌主編。廟算台海。台北:學生書局,2002年。
林中斌著。以智取勝國防兩岸事務。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林長盛著。《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台北:明鏡,1996年。
林宗達著。中共與美國飛彈攻防之軍備建議。台北:晶典文化出版社,2003年。
林宗達著。強權較勁中共與美國飛彈攻防之外交戰略。台北:晶典文化出版社,2003年。
林宗達著。《蛻變中的軍事強權:中共軍事革新的動力》。台北:時英,民國90年7月。
林宗達著。《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台北:全球防衛,民國91年5月。
林宗達著。《赤龍爭霸》。台北:軍事迷文化,民國91年8月。
林源森主編。震撼世界一千天—志願軍將士朝鮮戰場實錄(上、下)。北京:中共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林碧炤著。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曾復生著。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一、二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4年。
曾復生著。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三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6年。
阿蘭英格利施等著。王彥軍等譯。變化中的戰爭。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呂其儒等編著。21世紀戰爭新概念—獨領風騷精准戰。河北: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尚偉著。冷戰后俄羅斯軍事戰略思維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尚金鎖等主編。毛澤東軍事思想與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岳水玉等著。孫子兵法與高技術戰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8年。
岳嵐主編。高技術戰爭與現代化軍事哲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0年。
岳嵐等主編。『打的贏』的哲理—面對未來戰爭的思考。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著。中共人民解放軍的七十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著。波灣戰爭全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0年。
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譯。科索沃戰爭(上中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孟樵著。探索中共二十一世紀的軍力:邁向打贏高技術戰爭之路。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1年。
段家鋒等主編。論文寫作研究。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
姜文華等編著。美軍從哪裡出兵—美國軍力大掃瞄。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3年。
展學習主編。戰役學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展學習編。伊拉克戰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范承斌著。高技術條件下戰役癱瘓戰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章儉等編著。15場空中戰爭—20世紀中葉以來典型空中作戰評價。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徐德池等主編。空軍信息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高宇飆主編。聯合戰役學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高鵬著。戰略理論創新與問題研究—20世紀的反思和啟示。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高建亭著。21數字化戰場建設。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0年。
翁明賢編輯。2010年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翁明賢等著。國際組織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5年。
翁明賢著。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創世文化出版社,2001年。
哈倫厄爾曼等著。滕建群等譯。震懾論—世界新軍事變革譯叢。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
哈倫厄爾曼等著。滕建群等譯。迅速制敵—一場真正的軍事革命。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
哈倫厄爾曼等著。滕建群等譯。震懾與畏懼—迅速制敵之道。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
約米尼著。鈕先鍾譯。戰爭藝術。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張京育著。國際關係與國際政治。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
張五岳主編。中共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張萬年主編。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共國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年。
張明睿著。中共國防戰略發展。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張明睿著。解放軍的戰略決策的辨證。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2003年。
張全啟主編。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張全啟等主編。鄧小平軍隊改革思想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靜如主編。中共共產黨通史共三卷上下策。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
張召忠主編。話說國防--張召忠教授演講實錄。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張召忠主編。怎樣才能打贏信息化戰爭。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張健志著。倚天仗劍看世界—現代高技術戰爭和導彈核武器。北京:中共青年出版社,1997年。
張永紅編著。應戰爭—當前美國軍事實力透視。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年。
張召忠著。戰爭離我們有多遠。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
張廷貴等主編。軍事辭海第一卷均是綜合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張建昌著。走向信息化軍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陳永發著。中共共產黨革命七十年修訂版(上、下冊)。台北:聯經,2001年。
陳峰君主編。亞太安全析論。北京:中共國際廣播出版社,2004年。
陳偉華著。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2003年。
陳東龍著。中共軍備總覽。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陳東龍著。中共軍備現況。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陳東龍著。新世代解放軍。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陳舟著。現代局部戰爭理論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陳堅等著。圖說美國彈道導彈防禦NMD&TMD大寫真。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
程廣中著。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1999年。
郭梅初主編。高技術戰爭劍與盾。北京:軍事科學社,2003年。
郭梅初主編。高技術局部戰爭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郭齊勝等編著。分布交互仿真及其軍事應用。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3年。
郝玉慶等著。科技強軍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
荷竹著。專家說評伊拉克戰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崔師曾等主編。美軍高技術作戰理論與戰法。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5年。
崔長琦主編。21世紀空襲與反空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過毅等主編。中共古代戰略理論精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 
單少傑著。毛澤東執政春秋。台北:聯經出版,2001年。
連玉明主編。學習型軍隊。北京:中共時代經濟出版社,2004年。
夏學華等主編。21世紀美軍作戰理論新發展。濟南:黃河出版社,2000年。
馬保安主編。戰略理論學習指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
姚有志主編。二十世紀戰略理論遺產。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梁必駸等著。高技術戰爭哲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年。
梁月槐等主編。軍事辭海第四卷國際軍事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彭光謙、姚有志主編。軍事戰略學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馮海明著。戰後局部戰爭演變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
傅啟學編著。中共外交史(上下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黃碩風著。綜合國力新論。北京:中共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董子峰著。信息化戰爭型態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楊育才著。歐亞雙頭鷹—俄羅斯軍事戰略發展與現狀。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葉衛平主編。世界高技術武器市場透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喬清晨主編。世紀空襲與反空襲。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
喬良等著。超限戰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思想。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
熊光楷著。國際戰略與新軍事變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潘友木著。非接觸戰爭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鄭叔平等著。大陸問題研究輯要。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3年。
鄭學稼著。中共興亡史(共五卷)。台北:帕米爾書店,1984年。
羅援主編。談兵論戰—伊拉克戰爭點評。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華盛著。中共最新王牌武器。香港:夏菲爾國際出版公司,2000年。
管繼生編著。高技術局部戰爭戰役。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3年。
劉雷波主編。高技術條件下-。司令部工作簡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
劉龍光主編。高技術軍事世界。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5年。
劉森山主編。高技術局部戰爭條件下的作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年。
劉桂芳主編。高技術條件下的—C4ISR—軍隊指揮自動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
劉金質著。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年。
劉金質著。冷戰史(上中下冊)。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劉文孝編。中共空軍史。台北:中共之翼出版社,1993年。
劉精松主編。跨世紀的國防建設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劉志強著。高技術條件下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劉彥軍等著。論制天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趙影露等主編。當代軍事高技術敎程。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0年。
趙潞生主編。高技術對軍事影響。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1997年。
趙建民著。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
趙捷主編。指揮自動化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趙曉哲等編著。海軍作戰數學模型。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年。
趙彥亮主編。戰術理論學習指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
蘇彥榮主編。軍事熱點聚焦—高技術局部戰爭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4年。
錢海皓主編。軍隊組織編制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曹杰主編。軍事辭海第二卷軍事力量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曹淑信等編著。炮兵作戰理論新探。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4年。
曹建儒等主編。信息時代軍隊指揮自動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
鈕先鍾著。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鈕先鍾著。中共戰略思想新論。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鈕先鍾著。二十一世紀的戰略思想前瞻。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鈕先鍾著。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鈕先鍾著。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鈕先鍾著。國際安全與全球戰略。台北:軍事譯粹社,1988年。
鈕先鍾編著。黎東方校訂。第一次世界大戰史。台北:燕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
富勒將軍著。鈕先鍾譯。西洋世界軍事史(六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薄富爾著。鈕先鍾譯。戰略緒論。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羅伯特斯格爾斯著。薛國安等譯。未來戰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閻學通著。中共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薛興林主編。戰役理論學指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
韓林等編著。軍事電子信息系統安全。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
廖文中主編。中共軍事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1年。
廖宏祥,〈中共的太空科技發展〉,收錄《2003台海戰略環境評估》,曾章瑞主編。台北: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民國92年1月
蘇起等主編。「一個中共,自我表述」共識的史實。台北:國家政策基金會,2002年。
黎友安(Andrew J. Nathan)、陸伯彬(Robert S. Ross),《長城與空城計:中共對安全的尋求》(The Great Wall And The Empty Fortress: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何大明譯。台北:麥田,民國87年。
譚傳毅著。中共人民解放軍之攻與防。台北:時英出版社。1999年。
糜振玉著。戰爭與戰略理論探研。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滕建群主編。世紀軍事結—中共軍事專家談二十世紀軍事演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潘湘陳著。最高決策1989之后共和國重大方略上下兩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
潘日軒主編。戰略轉變的歷史與歷史性戰略轉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戴清民等編著。信息作戰概論(修訂版)。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
國防部。91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2年。
國防部。93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4年。
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室。2010年聯戰遠景。台北: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室,1998年。
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室。未來聯合作戰構想。台北: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室,1998年。
國防大學編。二次波灣戰爭專題研究—論文專輯(三冊)。桃園:國防大學,2003年。
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等編。2003年台海戰略環境評估。台北: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2004年。
國防大學《戰史簡編》編寫組。中共人民解放軍戰史簡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國防大學科研部著。軍事變革中的新概念。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實踐學社。三軍聯合作戰概論。台北:實踐學社,1960年。
蘭德公司。扎勒米哈利勒札德等著。美國與亞洲—探索美國的新戰略和兵力態勢。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斯德哥爾摩國和平研究所。中共軍控與裁軍委員會譯。SIPRI年鑑2002—軍備裁軍和國際安全。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總裝備部電子信息基礎部編。現代武器裝備知識叢書--現代武器裝備概論。北京:原子能出版社、航空工業出版社、兵器工業出版社,2003年。
總裝備部電子信息基礎部編。現代武器裝備知識叢書—陸軍武器武器裝備。北京:原子能出版社、航空工業出版社、兵器工業出版社,2003年。
總裝備部電子信息基礎部編。現代武器裝備知識叢書—電子戰和信息戰技術與裝備。北京:原子能出版社、航空工業出版社、兵器工業出版社,2003年。
二、	英文書目
Allen,Kenneth W.&Eric Mcvadon,eds.China's Foreign Military Relations. The Henry L.Stimson Center,Washington D.C.,October,1999.
Allen, Kenneth W.& Glenn Krumel and Jonathan D.Pollack,eds.China's Air Force Enter the 21 Century.Santa Monica C.A.:RAND,1995.
Allen, Kenneth W. PLA Air Force Logistics and Maintenance:What Has Changed?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Santa Monica C.A.:RAND, 1999.
Allen,Kenneth W. China's Aviation Capabilitie.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Military Affairs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October 26-27,2000.
Bitzinger, Richard A.and Bates Gill,eds.Gearing up for High-Tech Warfare:Chinese and Taiwan Defense Modernization and Implication for Military Confronta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1995-2005. Washington D.C.: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1996.
Brown,Michael E.Owen R.Cote,Jr.,Sean M.Lynn-Jones,StevenE.Miller,eds.The Rise of China.The MIT,2000.
Burles,Marks & Abram N.Shulsky.Pattern in China's Use of force:Evidence from History and Doctrinal Writings.Santa Monica C.A.:RAND,2000.
Bates Gill,“Hearing on Chinese Military Power”,House Armed Services Director,Center for Northeast Asian Policy Studies Committee.
Bateman,Robert L.Digital War : A View from the front Lines.New York:Presidio Press,1999.
Bitzinger,Richard A. A Lot of Explaining to Do :Assessing Chinese Defense Expenditures.INSS,October 2001.
Cole,Bernard D.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Navy and “Active Defense”:Coastal or Blue Water Operations?A paper prepared for the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Confetrence on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30-31 October  2001.
Cobertt, Jr John F.and Edward C.O'Dowd, PLA ORGANIZATION AND MANGEMENT.CHINESE MILITARY STUDIES : A CONFERENCE ON THE  STATE OF THE FIELD  26 - 27 OCTOBER  2000  FORT MCNAIR, WASHINGTON, D.C.
DOD.FY04 REPORT TO CONGRESS ON MILITARY POWER.Pursuant to the FY 2004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yion Act.ANNUAJ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ttp//www.defense link.mil/pubs/d2004528 PRC pdf.
DOD.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DOD,1997
http//www.defense link.mil/pubs/pdr
DOD.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DOD,2001
http//www.defense link.mil/pubs/pdr
DOD.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DOD,2005
http//www.defense link.mil/pubs/pdr
Dougherty,James E & Pfaltzgraff,Robert L.Jr.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A Comprehensive Survey,4th ed. U.S.: 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 Inc, 1997.
Eikenberry, Karl W. Does China Threaten Asia-Pacific Regional Stability ?
http//carlisle-www.army.mil/usawc/parameters/1995/eiken.htm.
Flanagan Stephen J.Michael E. Marti. The People's Libereation Army And China Transition.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Aug 2003.
Godwin, Paul H.B. PLA Doctrine and Strategy : Mutual Apprehension in Sino-American Military Planning Consultant on East Asian Security Affairs Chico,California,October,2001.
Godwin, Paul H.B.Compensating for Deficiencies : Doctrinal Evolution in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RAND,Feb 2001.
Huang, Chieh-Cheng. Transformation and Refinement of Chinese Military Doctrine.RAND,Feb 2001.
Lane, C. Dennison Mark Weisenbloom, Dimon Liu,eds. Chinese  Military Modernization. U.K.London:Kegan Paul Limited, 1996.
Lilley, James R. & David Shambaugh, eds. China's Military Faces the Future.Washington D.C.: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1999. 
Mulvenon James,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S ARMY:THE STRUGGLE FOR IDENTITY,RAND,October,2001.
Pendley,William T. ASSESSING CHINESE MILITARY DEVELOPMENT: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 A CRITERIA OF RELEVANCE.26 October 2000.
Puska,Susan M. ed.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fter Next.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ation,U.S.Army War College,2000.
Pillsbury Michael.China Debates the Future Security Environment.Washington,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2000.
Pillsbury Michael,ed.Chinese View of Future Warfare. Washington,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1997.
Scobell, Andrew.CHINESE ARMY BUILDING IN THE ERA OF JIANG ZEMIN.U.S.Army War College,Jul 2000.
Scobell  Andrew & Wortzel Larry M. CHINA'S GROWING MILITARY POWER : Perspectives on Security,Ballistic Missile, and Conventional Capabilities.U.S.Army War College.Sep 2002.
Snyder,Craig A., ed. Contemporary Security and Strategy.u.k.:Macmillian Press Ltd,1999.
Shambaugh,David.ed.MODERING CHINA'S MILITARY:Progress,Problems,and Prospect.Berkeley and Los Angeles,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4.
Shambaugh,David.ed. PLA Strategy & Doctrine:Recommendation for a  Future Research Agenda By Professorbof Political Science &International Affairs Director,China Policy Program Elliott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Non-Resident Senior Fellow Foreign Policy Studies Program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Washington,D.C.October, 2001.
Sloss, Leon.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Rveisited. Washington,D.C.:The Atlantic Council of the United States,1999.
Swaine,Michael D. & Tellis,Ashley J.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Past,Present,and Future.U.S.:RAND,2000.
Swaine,Michael D. The Role of the Chinese Military i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making.U.S.:Rand,2000.
Stokes, Mark A. SPACE, THEATER MISSILES, AND ELECTRONIC WARFARE  : EMERGING  FORCE  MULTIPLERS  FOR  THE  PLA  AEROSPACE  CAMPAIGN CHINESE  MILITARY  AFFAIRS : A  CONFERENCE  ON THE STATE OF THE FIELD  26-27 OCTOBER  2000 FORT MCNAIR,WASHINGTON DC,AEROSPACE I PANEL.
Stokes, Marks. China's Strategic Modernization.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ion, U.S.Army War College,1999.
Sutter,Robert G..U.S.Policy Toward China:An Introduction to the Role of Interest Groups.Maryland: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1998.
Tangredi,Sham J. All Possible War? Toward a Consensus View of the Future Security Environment ,2001-2005.Washington,D.C.: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2000.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Rising China.RAND,1999
http://www.rand.org/publications/MR/MR/1082
The United Stated and Cross-Strait Rivalry. Strategy Partnership and Strategy Ambiguity.Washington,D.C.:The Council of the United States,1999.
Wong,Ming-Hsien,ed.Security in the Taiwan Straits.Taipei: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1998.
Wang,Kao-Cheng. “Clintons China's and its Impact on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in Wong,Ming-Hsien,ed.Security in the Taiwan Straits.Taipei: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a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1998.
Wortzel,Larry M. ed.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in the 21st Century.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ion,U.S.Army War College, 1999.
三、期刊
丁樹範。<一九九○年代以來的中共黨軍關係>,中共大陸研究,第46卷第2期。2003年4月,頁57-58。
丁樹範。〈波斯灣戰爭對中共解放軍的影響〉。《中共大陸研究》,34卷12期。民國80年12月。
文光。〈對中共國防科技發展戰略之探討〉。《中共研究》33卷11期。民國88年11月。
王高成,<中共不對稱作戰軍事戰略與台海安全>,「國防戰略與台海安全」頁1-15。
王逸舟。<面向未來的中共國際關係理論研究>,東亞季刊,第30卷第2期。1999年,頁111-124。
江暢。〈中共海軍戰略思想演進之研究〉。《海軍學術月刊》,36卷2期。民國91年2月。
呂國雄。〈中共發展攻陸巡弋飛彈之研究〉。《》,28卷2期。民國91年2月。
〈我國第一枚商用衛星ST-1〉。《通訊雜誌》,58期。民國87年11月。
何勵夫。〈長距離情資傳遞利器—衛星通訊〉。《新新季刊》,29卷3期。民國90年7月。
李俊融。<解放軍人員素質變化>,東亞季刊,第31卷第2期。2000年4月,頁43-62。
李黎明。中共對軍事<「不對稱」概念的認知與觀點>,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4期。2002年10月,頁145-172。
沈明室。<中共戰略決策的文化分析>,東亞季刊,第31卷第1期。2002年1月,頁1-23。
沈明室。<中共軍事戰略演變與台海安全>,東亞季刊,第33卷第2期。2002年4月,頁33-43。
沈一鳴。<「美伊戰爭」美英聯軍之組織與指揮管制>。國防雜誌,第18卷第10期。2003年4月,頁19-27。
林長盛。〈中共巡弋飛彈的研發與部署(上)〉。《軍事家》,212期。民國91年4月。
林長盛。〈中共巡弋飛彈的研發與部署(下)〉。《軍事家》,213期。民國91年5月。
林東煥。〈中共海權發展與亞太安全〉。《海軍學術月刊》,36卷10期。民國91年10月。
居朝良。〈中共偵察衛星發展現況及我國因應之道〉。《陸軍砲兵學校季刊》,120期。民國92年2月。
陳宇震。〈中共發展太空事業的戰略意義〉。《中華戰略學刊》,89年秋季季刊。民國89年10月。
陳永康、翟文中。〈中共海軍未來發展之研究〉。《海軍學術月刊》,34卷11期。民國90年11月。
黃河。〈中共首創移動衛星通訊系統〉。《軍事家》,197期。民國90年1月。
張德方。〈美國尋求解除來自太空的威脅〉。《國防雜誌》,19卷2期。民國93年2月。
翁俊熙。〈對中共巡弋飛彈之發展與反制對策〉。《陸軍砲兵學校雙月刊》,110期。民國89年10月。
曾復生。<台北—北京—華府的互動趨勢備忘錄>,三民主義統一中共大同盟,第119期。2003年9月,頁26-39。
曾復生。<台北—北京—華府的互動趨勢備忘錄>,三民主義統一中共大同盟,第120期季刊。2003年12月,頁23-39。
黃朝茂。<中共軍事能力現代化>,國防譯粹,第29卷第12期。2002年12月,頁32-41。
劉昺坤。〈從「邊緣策略」解析中共對台軍事手段的思維〉。《國防雜誌》,18卷18期。民國92年12月。
劉昺坤。<從克勞塞維茨戰爭本質探討中共武力犯台>,東亞季刊,第33卷第4期。2002年10月,頁101-134。
蔡政修。<九○年代美國對中共戰略與美「中」關係演變>,東亞季刊,第31卷第3期。2000年7月,頁69-94。
廖文中。〈中共21世紀海軍戰略對亞太地區安全之影響〉。《中共研究》, 34卷6期。民國89年6月。
廖文義。〈析論新世紀中共安全戰略之建構〉。《展望與探索電子版》,1卷3期。(民國91年2月)
應天行。〈中共衛星投射能力的近況與展望〉。《軍事家》,163期。民國87年3月。
應天行。〈珠海航展外一章「北斗一號」導航衛星展望〉。《軍事家》,197期。民國90年1月。
應天行。〈中共偵察衛星發展之近況與展望(上)〉。《軍事家》,207期。民國90年11月。
應天行。〈中共偵察衛星發展之近況與展望(下)〉。《軍事家》,208期。民國90年12月。
應天行。〈從「跟蹤」轉進為「跨越」中共科技發展的新戰略〉。《軍事家》,228期。民國92年8月。
應紹基。〈中共的導航定位衛星系統〉。《國防雜誌》,18卷12期。民國92年6月。
應紹基。〈中共通信衛星之發展歷程與展望〉。《海軍學術月刊》,37卷1期。民國92年1月。
應紹基。〈中共「海洋衛星」系列的軍事應用之研析〉。《海軍學術月刊》,37卷7期。民國92年7月1日
應紹基。〈中共氣象衛星之發展歷程與展望〉。《海軍學術月刊》,37卷8期。民國92年8月。
應紹基。〈由中共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的成長歷程—談中共小衛星科技的發展趨勢〉。《空軍學術月刊》,565期。民國92年12月。
羅慶生。〈中共間諜衛星發展現況對我國家安全威脅之影響評估〉。《國防雜誌》,17卷11期。民國91年5月。
關向光。<論「毛澤東晚期思想」:概念與戰爭>,東亞季刊,第32卷第1期。2001年1月,頁1-16。
閻學通。<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東亞季刊,第30卷2期。1999年4月,頁97-110。

四、	網際網路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olicy Research (美國企業研究所)
http://www.aei.org
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Revolution and Peace.
(史丹佛大學「亞太研究所」,史丹佛大學「胡佛戰爭、革命暨和平研究所」)
http://www.hoover.stanford.edu/group/APARC
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亞太安全研究所)
http://www.apcss.org
Atlantic Council of the Untited States(美國大西洋理事會)
http://www. acus.org
Brookings Institution(布魯金斯研究所)
http://www.brook.edu
Carnegie Council on Ethics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Inc.(卡內基倫理暨國際事務會)
http://www.cceia.org
Cato Institute(卡托研究所)
http://www.cato.org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CISS.(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
http://www.csis.org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美國外交關係協會)
http://www.foreignrelation.org
Heritage Foundation(美國傳統基金會)
http://www.heritage.org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
http://www.ndu.edu
The RAND Corporation(蘭德公司)  http://www.rand.org
http://www.ams.cn  中共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http://www.chinamail.com.cn/  中共解放軍軍事網  
http://www.cast.cn/  中共空間技術學院  
http://www.calt.com  中共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http://www.cnsa.cn/  中共國家航天局
http://xinhua.net.com/  新華網  
http://www.people.com.cn  人民網  
http://www.china.com.cn  中共網  
http://www.china-spacenews.com  中共航天報社  
http://www.chinanews.com/  中共新聞網  
http://www2.shuwu.com/  木子書屋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