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407201812424300
DOI 10.6846/TKU.2018.00735
論文名稱(中文) 陳若曦與嚴歌苓移民小說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Two Novelists’ Immigrant Novels—— Lucy Chen and Geling Y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2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蔡佳臻
研究生(英文) Chia-Chen Tsai
學號 60101004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6-25
論文頁數 13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大道
委員 - 林黛嫚
委員 - 簡瑛瑛
關鍵字(中) 陳若曦
嚴歌苓
華人女性
移民小說
關鍵字(英) Lucy Chen
Geling Yan
Chinese female
Immigrant Novel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陳若曦(1938~)與嚴歌苓(1958~)是兩位親身經過「文化大革命」之後,在美國展開寫作新頁的華人作家。論述重點從兩位作家年齡上的差異,以及成長背景、赴美年代、身分、地位上的不同,以大學教師對留學生、家庭主婦對單身女子的條件下探討、比較兩位華人女性的作品間之異同。
關於本論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來探討:第一部分簡介陳若曦與嚴歌苓兩位作家的生平以及寫作理念。第二部分從「個人」、「愛情」、「婚姻」、「家庭」出發,來看陳若曦與嚴歌苓作品中人物的比較及內在價值觀差異。第三部分則是由外在層面來看,探討「愛滋病」、「同性戀」、「美國婚姻法」對華人所造成的文化衝擊、影響。
經研究後發現,不論是從內在因素到外在條件,陳若曦與嚴歌苓兩位女性華人作家的作品有著根本性的差異,但卻都透過小說人物來讓讀者了解,在美華人所面對的遭遇、處境,也傳達出小說家們對在美華人的關懷。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studies Chinese Immigrant novels written by two novelists Lucy Chen and Geling Yan. As female realistic writers, they individually started unique new liv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ages, the background of growth, the year stay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particularly focuses on the social status 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 of these two novelists, Chen was a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housewife when she wrote her immigrant novels in the 80’s, Yan was a foreign students living in poverty when she wrote hers in the 90’s.
This thesis divides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introduces the life of the two novelists, Lucy Chen and Geling Yan, separately and their distinctive writing philosophies. The second is the introspection of the protagonists depicted in their works including their "love", "life experience", "marriage" and "family". The third is the world around the protagonists when they met "AIDS", "homosexuality" and "Marriage Law" in the new content.
Although there are distinguishing differences between Lucy Chen and Geling Yan 's works, the love of life and writing are the same. These two female Chinese writers not only let readers understand the new environment that Chinese immigrants might face in the USA, but also conveys personal concern through the protagonists of their novel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2
一、	前人研究——陳若曦	2
二、	前人研究——嚴歌苓	4
第二章、	陳若曦及嚴歌苓的背景及寫作特色及理念	6
第一節	陳若曦之生平背景、寫作理念及特色	6
一、	生平背景	6
二、	寫作理念及特色	9
第二節	嚴歌苓 背景、寫作理念及特色	16
一、	生平背景	16
二、	寫作理念及特色	17
第三章、	小說人物的自我生命抉擇	19
第一節	小說人物的自我定位比較	19
一、	家庭主婦與子女教育	19
二、	留學生與永久居留權(綠卡)	26
三、	待嫁女性	31
第二節	男女交往	33
一、	愛情價值觀的差異	34
第三節	婚姻問題	66
一、	分隔兩地的夫妻溝通問題——《遠見》廖淑貞與吳道遠	67
二、	婚姻觸礁——外遇	71
三、	兩種不同的婚姻觀——《二胡》胡為恆、胡景漢	77
四、	金錢交易的婚姻——〈紅羅裙〉	87
第四節	小結	91
第四章、	小說呈現的文化衝擊	95
第一節	同性戀與愛滋病議題	95
一、	美國文化下的同性戀——《紙婚》項‧墨菲為例	95
二、	愛滋病議題的關懷——「非虛構小說」寫作手法	101
第二節	美國婚姻法以《遠見》、《突圍》、《紙婚》為例	104
一、	《突圍》駱翔之前段婚姻的經濟負擔——贍養費	104
二、	離婚財產分配——《遠見》林美智	107
三、	離婚子女監護權——《遠見》林美智	112
四、	《無出路咖啡館》——個人婚姻與國家公權力的衝突	114
第三節	東西方觀念的差異性	118
第四節	小結	123
第五章、	結論	124
參考文獻	126
一、	陳若曦著作	126
二、	嚴歌苓著作	126
三、	專書	127
四、	期刊雜誌	128
五、	報紙	129
六、	學位論文	129
七、	網路資料	132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	陳若曦著作
《二胡》,臺北:敦理出版社,1985年。
《女兒的家》,臺北:探索出版社,1998年。
《王左的悲哀》,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尹縣長》,臺北:九歌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完美丈夫的秘密》,臺北:九歌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城裡城外》,臺北:時報出版有限公司,1981年。
《突圍》,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
《紙婚》,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1986年。
《陳若曦自選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6年。
《陳若曦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3年。
《貴州女人》,臺北: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9年。
《遠見》,臺北: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8年。
二、	嚴歌苓著作
《人寰》,臺北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 1998年。
《少女小漁》,臺北:爾雅出版社,1994年。
《白蛇》,臺北:九歌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波西米亞樓》,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
《風箏歌》,臺北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 1999年。
《海那邊》,臺北:九歌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倒淌河》,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
《無出路咖啡館》,臺北:九歌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三、	專書
王德威:《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臺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
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令狐萍:《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增訂版),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李仕芬:《愛情與婚姻 : 臺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李仕芬:《女性關照下的男性》,臺北:聯合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周芬伶:《聖與魔-台灣戰後小說的心靈圖像》,臺北市:印刻出版,2007年。
陳賢茂:《海外華文文學史》(第四卷),廈門:鷺江出版社,1990年。
陳若曦:《堅持‧無悔 陳若曦七十自述》,臺北:九歌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
陳大道:《留美「親情」「愛情」的小說主題情節研究──以1960、70年代《皇冠》、《現代文學》、《純文學月刊》短篇小說為核心》,臺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2011年。  
陳大道:《留美小說論──以1960、70年代《皇冠》、《現代文學》、《純文學月刊》短篇小說為核心》,臺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2013年。
陳信元:《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45陳若曦,臺南:臺灣文學館,2013年。
葛亮:《此先安處亦吾鄉──嚴歌苓的移民小說文化版圖》,香港:香港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2014年。
鄭永孝:《陳若曦的世界》,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85年。
樊洛平:《著當代台灣女性小說史論》,臺北市 : 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簡政珍:《放逐詩學:臺灣放逐文學初探》,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3年。
(美)霍洛韋爾(Hollowwell, John)著,仲大軍譯:《非虛構小說的寫作》,遼寧省瀋陽市:春風文藝出版社,1988年。
(美)大衛‧維斯各特著:方永德、孟雪雷、方雨樺譯《夫妻相處之道》,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四、	期刊雜誌
王靜:〈人生的三種書寫-談陳若曦早期作品〉,《台湾研究集刊》第79期, 2003年,頁101~106。
民琪:〈尋回自己──讀陳若曦的「歸」「突圍」和遠見〉,《文學界》第14集,1985年,頁116~119。
朱西甯:〈陳若曦小說價值和作用〉,《幼獅文藝》第43期6月號,1976年,頁4~8。
竹內実著,鐘肇政譯:〈陳若曦論〉,《書評書目》第68期,1978年,頁25~33。
呂正惠:〈徬徨回歸線──陳若曦小說中的政治三角關係〉,《文星》第116期,1988年,頁88~94。
吳達芸:〈自主與成全-試論陳若曦小說中的女性意識〉,《文星》第116期, 1988年,頁100~108。
林承璜:〈試探陳若曦小說創作之得失〉,《文學界》,第14期,1985年,頁105~115。
施淑珺:〈宰制女人的制度──從陳若曦的灰眼黑貓來窺視傳統女性的命運〉,《臺灣風物》第51卷第3期,2001年,頁165~180。
陳雅玲:〈從主流到邊緣──陳若曦談海外華文文學〉,《光華》3月號,1995年,頁90~92。
陳若曦:〈寫長篇如同炒一盤菜〉,《文訊》第246期,2006年,頁66~68。
陳大道:〈信仰與生活:陳若曦長篇移民小說的宗教情結〉,《宗教、人文與醫療研討會論文集》,2014年。
梁若梅:〈論陳若曦早期世界觀的形成及其特點〉,《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7期1月號,頁80~86,1989年。
楊明璋:〈迷信與自信--從宗教信仰看陳若曦早期小說的晦暗情調〉,《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第17期,2000年3月,頁83~90。
鄭永孝:〈迷信與命運──論陳若曦早期小說的主題〉,《中外文學》第7卷9期,頁48~68,1979年。
蔡孟哲:〈愛滋、同性戀與婚家想像《紙婚》的「殘∕酷」政治 」〉,《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33期,2013年,頁47~78。
錢虹:〈從灰眼黑貓到第三者──論陳若曦短篇小說中的女性形象〉,《現代中文文學評論》, 1995年4 月,頁57~71。
蕭錦綿:〈遠看「遠見」〉,《新書月刊》第8期,1984年,頁44~47。
五、	報紙
白先勇:〈烏托邦的追尋與幻滅〉,《中國時報》第12版,1977年11月1日。
張恆豪:〈風雨中的鴿聲—評陳若曦的〈向著太平洋彼岸〉〉,《自立晚報》,第10版,1982年3月28日。
葉石濤:〈從憧憬幻滅到徬徨〉,《自立晚報》,第10版,1984年6月11、12日。
六、	學位論文
王怡婷:《悲憫與救贖──嚴歌苓小說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2010年。
朱玉芳:《論陳若曦小說中的文化認同》,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何怡萱:《陳若曦小說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林皇杏:《存在主義的側影──嚴歌苓《無出路咖啡館》析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林怡君:《重繪移民女性:聶華苓與嚴歌苓作品中的華裔美國移動論述》,國立交通大學語言與文化研究所碩士,2003年。
林原君:《陳若曦移民小說研究:1979~1995》,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林婉蓉:《嚴歌苓第一人稱小說敘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2006年。
林以捷:《創傷與治療──論嚴歌苓的我說書寫》,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2006年。
林叡姍:《女性觀點下的存在主義──以《現代文學》女作家群的小說為考察對象》,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 年。
周靜宜:《陳若曦佛教題材小說研究──以《慧心蓮》、《重返桃花源》為核心》,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紀姿菁:《論現代主義旅美女性小說家──以歐陽子、叢甦、陳若曦、李渝為研究對象》,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徐文娟:《嚴歌苓小說主題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徐敏俸:《陳若曦後期小說的女性人物探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許君如:《一九六○年代台灣學院派本省女作家成長小說研究──以陳若曦、歐陽子、施叔青、李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許茹婷:《海那邊:嚴歌苓小說的跨國書寫》,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2011年。
陳慧玲:《嚴歌苓《雌性的草地》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6年。
黃雅莉:《秀美的旅程──陳若曦小說的女性成長》,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
黃偉筠:《嚴歌苓小說與張藝謀電影之互文性》,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2016年。
葉如芳:《嚴歌苓的移民女性書寫》,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葉玲君:《多重觀照下的人生旅次──陳若曦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
葉佳佩:《嚴歌苓《人寰》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10年。
楊育嫻:《女兒家的原生與依歸──陳若曦小說析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廖懿琳:《身體‧母性‧母職──嚴歌苓小說的性別圖景》,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2014年。
蔡馨旻:《嚴歌苓小說中的女體與女性關懷》,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2011年。
簡汝兌:《生命與書寫的辯證──嚴歌苓創作論》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2009年。
謝孟琚:《女性生命的離散-齊邦媛、聶華苓、陳若曦的自傳書寫研究》,國立臺灣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博士班,2014年。
七、	網路資料
G. Dwayne Fuselier, 「Placing the Stockholm Syndrome in Perspective,」 FBI Law Enforcement Bulletin, July 1999, 22-25.翻譯自(2017, January 12). Retrieved April, 201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AF%E5%BE%B7%E5%93%A5%E7%88%BE%E6%91%A9%E7%97%87%E5%80%99%E7%BE%A4#.E7.B6.81.E6.9E.B6.E4.B8.AD.E5.87.BA.E7.8F.BE.E6.96.AF.E5.BE.B7.E5.93.A5.E7.88.BE.E6.91.A9.E7.97.87.E5.80.99.E7.BE.A4.E7.9A.84.E4.BA.BA.E8.B3.AA.E7.89.B9.E5.BE.B5
黃婉玲編:〈民法歷年修正條文及理由04~第四編親屬〉(2011, September 4) Retrieved April, 2018, from http://www1.hl.gov.tw/webplaw/data/民法歷年修正條文及理由4.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