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407201623240000
DOI 10.6846/TKU.2016.00804
論文名稱(中文)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以一所國中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A Case Study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of One Junior High Schoo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2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許佩雯
研究生(英文) Pen-wen Hsu
學號 70375007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6-06-27
論文頁數 17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游家政(yuchia@mail.tku.edu.tw)
委員 - 許籐繼(bourdieu@mail.ntou.edu.tw)
委員 - 黃儒傑(ruchieh@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教師專業發展
個案研究
國中
關鍵字(英)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ase study
Junior High School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係以個案研究法針對一所國中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進行探究。本研究之目的旨在瞭解國中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歷程、成效與困境,及教師參與之動機與期待。經由實地觀察、訪談,及相關文件資料之蒐集分析,就研究目的,提出以下六點結論:
一、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最主要的動機是專業提升的需求,其次是認證取得與夥伴相約,及為了配合學習共同體專案而參加。
二、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期望涵蓋著:多元面向的專業成長、評鑑證書的取得及自願參與之原則。
三、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推動始於學校領導者的鼓勵,進而啟動校本評鑑,並發揮教師團隊領導者之影響力,型塑共學夥伴氛圍。
四、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參與性創造了專業對話與相互學習的管道,協助教學實務的改進,牽動個人及校內組織團隊的學習。 
五、學校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時面臨著困境有:行政作業資訊不夠完整周詳,正式社群運作停滯。
六、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遇到的問題有:評鑑專業度及時間的不足,質疑評鑑之目的與效益,且後續專業成長機制不明確。
依據結論分別對個案學校、教育行政機關以及後續研究途徑,提出建議。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uses the methodology of case study to explor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ism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effect, and conundrum of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ism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mposed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addition, teachers’ motivation and expectation of particip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Via fact-finding observation, interviews, and analysis of the collection of related data, in terms of the research purpose, six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as follows: 
1.The main motivations of teachers’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re the need of elevating professionalism and gaining certificates.  Companionship and invitation are the second , and the special case of a study community is the reason to participate . 
2.The expectations of teachers’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re inclusive of pluralistic professionalism growth, gaining certificates and the principle of volunteering participation. 
3.The push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s based on the encouragement of schools’ leaders.  Furthermore, school-based evaluations are initia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leader of a teachers’ team is exerted, and the atmosphere of study companionship is formed. 
4.The nature of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creates the channel of professionalism dialogues and mutual study, and help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affairs, involving the learning of individuals and inside-school organizations and teams. 
5.The conundrums faced by the schools in push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re as follows: in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executive operations, and the halt of formal social group operations. 
6.The problems faced in teachers’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re as follows: the insufficiency of evaluation professionalism and time, doubt of evaluation’s purpose and effect, and uncertainty of the follow-up professionalism growth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case schoo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bodies, an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8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9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意涵………………………………………13
第二節	台灣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沿革與現況……………………33
第三節	國中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51
第二節	資料蒐集…………………………………………………………56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60
第四節	信實度……………………………………………………………65
第五節	研究倫理…………………………………………………………66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教師參與專業發展評鑑的動機與期待………………………71
第二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的歷程………………………………89
第三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後的成效……………………………106
第四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困境與提議……………………………12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53
第二節	建議……………………………………………………………156
第三節	省思與啟示……………………………………………………15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59
外文部分…………………………………………………………………168
附錄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171

附錄二 訪談大綱………………………………………………………173
附錄三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參考版規準vs.精緻版規準對應
表………………………………………………………………175
表1-1教育部教師專業評鑑各學年度學等類別參與學校………………………3
表2-1 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主要內涵………………………………………21
表2-2 教育評鑑的類型…………………………………………………………27
表2-3台灣教師專業評鑑政策推動過程一覽表…………………………………35
表2-4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47
表3-1學校與社區環境關係表……………………………………………………52
表3-2訪談對象…………………………………………………………………55
表3-3 觀察時間表…………………………………………………………………57
表3-4訪談編碼示例……………………………………………………………62
表 3-5 文件資料編碼………………………………………………………………63
圖1-1 研究流程……………………………………………………………………7
圖2-1 評鑑理論的五個範疇………………………………………………………24
圖2-2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專業發展的關係……………………………………30
圖2-3學校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流程…………………………………………42
圖2-4 教師評鑑結果運用圖………………………………………………………43
圖 3-1研究資料分析架構…………………………………………………………64
圖 3-2三角檢證……………………………………………………………………65
圖4-1 教師參加教師專業評鑑的動機與期待對應圖……………………………8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斌華(2005)。教師評價:績效管理與專業發展。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曉琪(2012)。教師專業評鑑初階實體研習~心得分享。2016年5月31日取自
http://epaper.ntpc.edu.tw/index/EpaSubShow.aspx?CDE=EPS2012072513
42193KQ&e=EPA20110627113733WZZ
王仁勇(2010)。高雄市國中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文科、王智弘(2015)。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作者: D. L. Jorgensen 。參與觀察法。臺
北市:弘智文化。
王鈺欣(2012)。推動國中教師評鑑策略選擇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田芳華(2007)如何準備教學檔案?臺大教育實習輔導通訊 第42期 2007. 9。
江銀梓、蘇文賢(譯)(2010)。作者:Marilyn Lichtman。教育質性研
究:實用指南。臺北市:學富文化。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朱慶璋(2002)。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評鑑知覺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
李珀(2014)。教師專業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高等教育出版,台北市。
李奉儒(2006)。國中小學教師評鑑機制規劃之芻議:英國的經驗與啟示。教育
    研究與發展月刊,2(3),193-216。
李坤調(2007)。國民小學教務主任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以台北
    縣試辦學校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李昆璉(2007)。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歷程之個案研究~石頭坑的故事。國立
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教育處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清偉(2015)。學校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困境與策進。臺灣教育評論月 
    刊,2015,4(1),頁194-198 。
李安明(1999)。「為教學而行政」的校長教學領導:理論與實務。教育政
策論壇,2(2),158-203。
林保良(2000)。人格特質、內在動機與開心農場使用意圖。東海大學國際貿
    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運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
    文。
林明地、林慧蓉(2007)。剖析「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計畫及其品質保證機
制。教育研究月刊,160 ,5-16。
林斐雯(2013)。嘉義縣一所小學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國立嘉義大
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國凍(2015)。中國大陸小學公開課之個案研究:教師專業學習的視角。國
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邵仁(2015)。教育評鑑:創意取向。黃金學堂文化出版社,台北市。
林啟超(2012)。expectancy-value theory of motivation。動機的期望價
    值理論-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教育大辭
    書。2016年5月31日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453809/
林秋美(2012)。台南市東東國小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台南首
    府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志成(2002a)。授能導向的專業發評鑑。教育政策論壇,5 (2),81-102。
林志成(2002b)。建立專業取向的教師評鑑與教師考績制度。載於台灣教育政
策評鑑學會、臺中市政府編印之「地方教育行政論壇第二次研討會論文
集」,67-78。
林章榜、廖主民(2005)。Eccles的期望-價值理論的概念與應用。國立臺灣體
    育學院體育學系(所)刊,5,85~89。
邱靜美(2013)。高中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朝陽科技大
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吳和堂(2007)。教師評鑑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俊憲(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三化取向理念與實務。五南出版。台北
    市。
吳清山、王湘栗(2004)。教育評鑑的概念與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9,9。台
北市。
吳清山(2005)。教師專業倫理準則的內涵與實踐。教育研究月刊,132,
4458。
吳清山、張素偵(2002)。教師評鑑:理念、挑戰與策略。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臺北市:學富文化。
吳清基、黃乃熒、吳武典、高新建、周淑卿、林育瑋、李大偉、黃譯瑩
(2007)。師資類科教師專業標準之研究。教師評鑑與專業成長。臺北市:心理。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市:桂冠圖書。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8)。Patton,M.Q.著。質性研究與評鑑第三版
(Qualitative research & evaluation methods.3rd ed.)。嘉義市:濤
石文化。
吳政憲 (2001)教師在職進修的新趨勢--學校本位的教師專業發展。學校行
    政,15,66-76。
吳紹歆(2004)。台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研究~一所教師文化與制度
的對話。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吳淑真。淺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因應之初探-以「課程設計與教學」為例。
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研究生。2016年6月1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96/a44.htm
柯嘉敏(2012)。國中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對知覺教學效能與學生學習成
就關係之研究—以嘉南地區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姜添輝、黃柏叡(2015)。教育危機:當代趨勢與議題。臺北市。高等教育。
高強華(1995)。論提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教育評鑑, 247-272。
    臺北市:師大書苑。
高志輝(2013)。臺北市公立國中教師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同度與教師自我效
能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市。
洪劭品(2007)。國民小學教師對「教育部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見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50,1-26。
周麗玉(2005)。教育專業化才能讓教師贏得尊敬、解決教育問題。學生輔
    導,98,56-78。
孫志麟(2004)。教育政策與評鑑研究:追求卓越。臺北市:學富文化。
馮佩玲(2008)。國民中學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個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梁芷瑄(2015)。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成就動機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知覺對參   
    與意願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臺北
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5)。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臺北市:教育
部。
教育部(2006)。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宣導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評鑑規準(參考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2009年2月6 
日臺研字第0970253430C 號令修正。
教育部(2010)。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臺北市:教育
部。
教育部(2013)。教育基本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鑑制度規劃報告(草案)。臺北市:
教育部。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網(2016)。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參加學校數統計。2016
年6月11日,取自 https://tepd.moe.gov.tw/handle。
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整合平台(2015)。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
   2015年12月22日取自:
http://teachernet.moe.edu.tw/MAIN/Article/ArticleDetail.aspx?proid=A-1&aid=18
精緻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網(2016)。計畫願景。2016年6月21日取自
https://atepd.moe.gov.tw/about
許明峰(2004)。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手冊建構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校行
    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許添明、葉珍玲(2014)。偏遠地區教育─成功專案。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
    31(1),5-16。
許元彰(2013)。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張翡芳(2015)。教師人格特質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以
臺中市國中為例。中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
中市。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
35,87-120。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
    教育專業,241-284。臺北:師大書苑。
張德銳 (2004)。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9,169-193。
張德銳、李俊達、蔡美錦、陳輝誠、林秀娟、楊士賢等(2005)。教學  
    檔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臺北市:高等教育。
張德銳(2006)。形成性教師評鑑系統的研發、推廣、研究與實施展望。初等教
    育學刊,23,1-26。
張慶伶(2013)。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理想與實際-國民小學個案研究。逢甲大
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張新仁(2012)。台灣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推動策略。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
29(1),13-24。
張春興 (2010)。現代心理學: 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花蓮:東華。
張媛甯(2016)。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支持系統之實施、困境與建議。台灣教  
    育,697,035-041。
陳姵霖(2013)。臺北市市立國中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學效能之研究。銘傳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發展途徑之探討--以教師專業經驗合作反省為
    例。教育研究資訊,7(2),80-99。
陳立曦(2015)。高雄市國中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與專業成長現況之研
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市。
陳佳伶(2010)。國中教育實務工作者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觀點。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錫昌(2013)。臺南市高中職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專業成長研究。台
灣首府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陳仙萱(2013)。花蓮一所學校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
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臺北市:洪葉文化。
陳向明(2004)。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治遠(2011)。國民小學推動教師參與專業發展評鑑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
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淑芬(2013)。學校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歷程故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教育視導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玉琴(2010)。台南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之研究。
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坤錦 (2003)。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241-
258。
黃馨嬅(2014)。新北市完全中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先芝(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中的專業對話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
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淑惠 (2002)。教育方案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進雄(2009)。論教育評鑑人員應扮演的角色。評鑑雙月刊,18,61-62。
黃慈恩(2013)。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歷程之研究—以屏東縣一所典範學校為
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程介明(2003)。學習的專業、專業的學習: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及教師持續
專業發展。香港:香港師訓與師資諮詢委員會。
鄭雅文(2014)。運用Kano二維品質模式探討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之研究。
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潘慧玲(2003)。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潘慧玲(2004)。邁向下一代的教育評鑑:回顧與前瞻。論文發表於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舉辦之「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市。
潘慧玲(2007)。教師增能。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潘慧玲(2008)。教師評鑑之理論研究。載於潘慧玲(主編):教師評鑑理論與
實務。臺北市:師大教評中心。
潘慧玲(2015)。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田野經驗。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潘文忠(2006)。教師專業評鑑制度:從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開始。論文發表
    於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育論壇討會,高雄市。
劉秀滿 (2008)。桃園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意見之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美智(2004)。校長實施臨床視導之研究--以臺北縣快樂國小為例。國立台
    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魏君潔(2015)。一所國民中學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歷程之研究。國立臺中
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顏寧(譯)(2011)。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作者:Sharan B. Merriam。
台北市,五南。
顏國樑(2003a)。從教師專業評鑑導向實施教師評鑑的策略。教育資料集刋, 28, 259-286。 
顏國樑(2003b)。教師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作法。教育研究月刊,112, 
62-77。 
顏國樑、洪劭品(2007)。國民小學教師對“教育部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 
見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學校行政,50,1-26。 
藍玉鳳(2011)。國民小學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以基隆市一所學校為 
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二、外文部分 
Beerens ,D.R. (2000) .Evaluating teachers for profressional growth. California: 
Crowin press。
Beerens, D. R. (2001). Evaluating teachers for professional growth: Creating a 
culture of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Thousand Oaks, Calif.: Corwin Press. 
Blandford, S. (2001).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chools. In F. Banks, & A. S. 
Mayes (Eds.), Earl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pp. 12-19). 
London, WC: 
David(1987)David, H.(1987). Appraising teacher performance in North 
Carolina. Educational Leadership,44(7),40-44. 
Díaz-Maggioli, G. (2004). Teacher-center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ccles, J. S. (1983). Expectancies, values and academic behaviors. In J. T. Spence 
(Ed.), Achievement and achievement motives (pp. 75-146). San Francisco: 
Freeman. 
Eccles, J.S., Adler, T., & Meece, J.L. (1984). Sex differences in achievement: A test 
of alternate theor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1), 26-43. 
Guskey. T. R. (2000). Evalu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 : 
Corwin Press. 
Haefele,D.L.(1993).Evaluating teachers:A call for change.Journal of Personnel 
ation in Education,7,21-31. 
Jackson, A. W., & Davis, G. A. (2000). Turning points 2000: Educating adolescents in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005). Teacher evaluation loss ary. Retrieved at Dec. 2, 2006, from http://www.wmich.edu/evalctr/ess/glossary/.
Kariuki, C. (2009).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21st century teachers: Effec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505988). 
Mathieu, J. E., & Zajac, D. M. (1990).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antecedents, 
correlates, and consequenc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8(2), 171. 
McKeachie, W. J. & Svinicki, M. (2006). Teaching tips: Strategies, research, and 
theory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g Company. 
Merriam, S. B.(1988).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Thousand Oaks, CA: Jossey- 
Bass. 
Merriam, S. B.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Michigan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 (2000).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efinition and 
standards. Available: http://ameritechacademy.org/Summer2002Web/Day. 
Mizell, H. (2007). NSDC has a brand-new purpose. Available: 
http://www.nsdc.org/news/system/sys9-07mizell.pdf 
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2002). What teachers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 Retrieved December 4, 2010, from http://www.nbpts. 
org/User-Files/File/ 51049_web.pdf. 
National Staff Development Council. (n.d.). NSDC resolutions. Available: 
http://www.nsdc.org/connect/about/resolutions.cfm. 
Robb, L. (2000). Redefining staff development: A collaborative model for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Sparks, D. (1994). A paradigm shift in staff development.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 15(4), 26-29. 
Scriven,M.(1973).Educational evaluation:Theory and practice.Belmont, CA: Wadsworth. 
Scriven, M. (1995). A unified theory approach to teacher evaluation.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1, 111-129. 
Stevens, D.F., Lawrenz, F. & Sharp, L.(1997). User-friendly handbook for project 
evaluation. Available: 
http://www.nsf.org/Her/RED/EVAL/%20handbook/handbook.htm 
Steele, S.M.(1991). Introduction to evaluation. Department of Continuing and 
Vocational Evaluation. UW-Madison. 
Stronge, J. H., &Tucker, P. D.(2003). Teacher evaluation:Assess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Larchmont, NY: Eye on education. 
Stufflebeam, D., & Shinkfield, A. J. (1995). Teacher evaluation: Guide to effective 
practice. Massachusette: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The Center f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2000). 
Preparing a Teaching Portfolio: A guide book. Retrieved August 18, 2 0 0 
Vivian, I. M.(1990).Teacher appraisal and development—A focus on the teacher. 
Dissertation ,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Wigfield, A., Eccles, 
J. S. (2000). Expectancy-value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5, 68-81. 
Worthen,B.R.,& Sanders,J.R.(1987).Educationl evalution: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White plains,NY:Longman 
Zepeda, S. J. (1999). Staff development: Practices that promote leadership in learning 
communities. Larchmont, NY: Eye on Education. 
Yin, R. K. (2003). Applications of case study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