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407200615394500
DOI 10.6846/TKU.2006.00770
論文名稱(中文) 「國民教育課程」政策變遷之探討
論文名稱(英文) The Analysis of Curriculum Polic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Chang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2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劉邵祥
研究生(英文) Shao-Shyang Liou
學號 69155014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6-19
論文頁數 25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恆鈞
委員 - 張世賢
委員 - 陳敦源
關鍵字(中) 政策變遷
多重流模型
國民教育課程
關鍵字(英) Policy Change
Multiple Streams Theory
Curriculum Polic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探討政策變遷理論,並提出研究架構。在本文的分析架構中,包括二個部分:以Brian W. Hogwood與B. Guy Peters所提出的變遷分析指標與變遷類型,作為政策變遷形式的分析方式,並提出4個指標去分析變遷結果;另外,運用John W. Kingdon與Nikolaos Zahariadisa對多重流模型的觀點,作為變遷過程之探討方式。在個案上選擇以「國民教育課程」政策作為分析對象。研究方法選擇以內容分析法作為資料分析方法。    
    研究發現:(一)九年一貫課程初期並未受到廣泛注意與討論。(二)在發展過程中,有二個受到注意與討論的高峰點,分別是:2002年11月與2003年9月。(三)在政策發展過程中,對於該政策的共識程度並不高。(四)教育部長扮演重要的角色,前期扮演政策推介角色,後期扮演問題解決角色。(五)有關流程的看法,未必如Kingdon認為的流程彼此相互獨立發展。(六)匯集概念並非只能分析短期之變遷情況,更能夠追蹤長期的變化趨勢。    
    針對上述研究發現,認為在政策變遷的過程中,前面規劃期應該拓大社會參與以及加強監督著手,以減少事後犯錯的頻率。另外從變遷理論的角度而言,本文從多重流模型中的流程與匯集概念進行分析,屬於宏觀角度;因此未來研究可從政策企業家的微觀角度著手探討,進一步證實研究結果。
英文摘要
The main theme of this essay is to analyze the changing in curriculum policy. Its contents includes as following: first, with policy change related theories, the researcher propose the analysis framework. This framework consists of policy change type and policy change process. Using Brian W. Hogwood and B. Guy Peters’ concept to analyze the curriculum policy change type, and applying multiple streams theory to explain the policy change process. Second, this theme selects curriculum polic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s research objective and uses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newspaper data.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1) the initial stage of curriculum policy development does not to attract much attention; 2) the data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peaks in development process; 3) there are a low degree about the policy common consensus in curriculum policy development; 4) minister of educ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advertise curriculum policy in early stage and be a solver after to carry out this policy; 5) the streams viewpoint different from Kingdon’s point that these steams are independent. On the contrary, more similar Zahariadis argument that each stream having a life of its own; 6) the coupling analysis not only a short-term change point but also a long-term change tendency.    In accordance with research finding, I suggest two key point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first, we should increase the society participant and enhance supervise in the policy development stage. Second, from the viewpoint of policy change theory it can use a micro perspective to analyze for latter research.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相關研究回顧................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說明................	20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	22
第二章  文獻回顧....................25
第一節  政策變遷概念之探討..........	26
第二節  多重流模型之探討............	32
第三節  多重流模型之相關假設........	53
第四節  「國民教育課程」政策之探討..	64
第五節  「國民教育課程」政策發展回顧.72
第六節  本文研究架構................	7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8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87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分析單位..........	88
第三節  資料編碼方式................	91
第四節  效度與信度說明..............	97
第五節  統計方法....................	101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103
第一節  資料統計....................	103
第二節  資料分析....................	113
第三節  政策變遷形式之分析..........	121
第四節  政策變遷過程分析............	12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7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檢討..............	14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56
參考書目............................	159
附錄一 報紙資料編碼表...............	169

表目錄
表1-1 文獻分類方式	6
表1-2 國內課程政策相關之論文研究	7
表1-3 中文政策變遷文獻整理表	10
表1-4 西文政策變遷文獻整理表	14
表2-1 政策變遷的解釋變數整理	31
表2-2 影響議程設定與詳述備選方案的因素整理	39
表2-3 議程程序的類型比較	44
表2-4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課程目標與基本能力整理表	68
表2-5 學習領域結構表	69
表2-6 各學習領域階段劃分表	71
表2-7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發展大事紀	76
表2-8 創新、賡續、維持、及終結的特徵	81
表3-1 報導數量前五名報紙	90
表3-2 新聞報導流程分類原則	96
表3-3 信度計算表	101
表4-1 年份與報刊別交叉表	107
表4-2 報刊別與流程傾向交叉表	108
表4-3 報刊別與內容傾向交叉表	109
表4-4 年份與流程傾向交叉表	110
表4-5 年份與內容傾向交叉表	112
表4-6 流程傾向與內容傾向交叉表	113
表4-7 部長與流程傾向交叉表	116
表4-8 部長與內容傾向交叉表	117
表4-9 政策分期與流程傾向交叉表	118
表4-10 政策分期與內容傾向交叉表	119
表4-11 開放時段與開放科目整理表	125
表4-12 遷台後教育部長與任期	141
表4-13 教育部長之九年一貫課程作為	142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23
圖2-1 觀察變數之關係	32
圖2-2 議程程序的類型	43
圖2-3 本研究分析架構	79
圖4-1 報紙次數分配比例	104
圖4-2 流程傾向次數分配	105
圖4-3 內容傾向次數分配	106
圖4-4 時間序列(單位:月)	115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丘昌泰(2002),《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出版社。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編印(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冷則剛、任文姍譯,Jarol B. Manheim與Richard C. Rich著(1998),《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五南。
吳京(2004),〈回顧「九年一貫」的開始與定名-兼談教改政策的推動與執行〉,收錄於林生傳主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頁1-5。台北:教育部。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數位科技。
吳芝儀、廖梅花,Anselm Strauss與Juliet Corbin著(200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嘉義:石濤文化。
吳家瑩、郭守芬(2004),〈「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訂定之源起與經過(86.3-88.5)〉,收錄於林生傳主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頁30-43。台北:教育部。
吳清基(1990),〈我國中小學課程標準修訂的理念與作法〉,收錄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各國中小學課程比較研究》,頁67-94。台北:師苑。
李美華譯,Earl Babbie著(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周淑卿(2000),〈九年一貫課程之課程統整設計與問題探討〉,收錄於財團法人國立台南師院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頁81-98。高雄:復文。
周淑卿(2001),〈在應為與難為之間-論當前課程統整的困境〉,收錄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學程中心主編《教育改革的微觀工程:小班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頁141-160。高雄:復文。
林志忠(2001),〈九年一貫課程與協同教學〉,收錄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學程中心主編《教育改革的微觀工程:小班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頁179-202。高雄:復文。
林清江(2000),〈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收錄於高強華主編《九年一貫課程革新論文集》,頁19-28。台北:師大。
林惠玲、陳正倉(1999),《應用統計學》,台北:雙葉書廊。
唐麗英、王春和(2005),《SPSS統計分析》。台北:儒林。
徐宗國(1996),紮根理論研究法:淵源、原則、技術與涵義〉,收錄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47-73。台北:巨流出版社。
徐宗國譯,Anselm Strauss與Juliet Corbin著(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出版社。
袁方主編(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張清濱(2002),《學校教育改革-課程與教學》。台北:五南。
教育部編印(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編印(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正式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伯璋(2000),〈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收錄於高強華主編《九年一貫課程革新論文集》,頁29-41。台北:師大。
陳明印(2000),〈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審查制度〉,收錄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教科書制度研討會資料集》,頁131-157。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陳恆鈞譯,James P. Lester與Joseph Stewart JR.著(2001),《公共政策-演進研究途徑》。台北:學富。
游家政(200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研訂源起與理念〉,收錄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海峽兩岸新世紀小學課程與教材改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0-20。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黃政傑(2004),〈躍登九年一貫課程的政治舞台〉,收錄於林生傳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頁6-28。台北:教育部。
黃炳煌(1999),〈談課程統整-以九年一貫社會科學課程為例〉,收錄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冊)》,頁252-257。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黃嘉雄(2000),〈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制度的現況與展望〉,收錄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教科書制度研討會資料集》,頁66-82。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詹正信(2000),〈台灣教科書選用制度之探究〉,收錄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教科書制度研討會資料集》,頁208-224。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甄曉蘭(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元照。
潘明宏譯,Chava Frankfort Nachmias與David nachmias著(1999),《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冊)》,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蘇永明(2000),〈九年一貫課程的哲學分析-以「實用能力」的概念為核心〉,收錄於財團法人國立台南師院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頁3-20。高雄:復文。
歐用生(1993),《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

二、期刊
沈姍姍(2005),〈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探討:從社會脈絡與國際發展觀點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第65期,頁17-34。
林水波、王崇斌(1998),〈政策論述與政策變遷的關聯性:批判取向的分析〉,《台灣政治學刊》,第3卷:245-273。
孫煒(2002),〈政策次級系統與政策典範:政策變遷之模型建構〉,《政治學報》,第34卷,頁123-148。
許道然(1999),〈從政策變遷觀點論我國公教住宅政策之演變〉,《人事管理》,第36卷,頁10-23。
魯炳炎(2003),〈我國工業專用港轉型改制為工商綜合港之公共政策觀點:政策網絡與政策變遷的應用〉,《政治科學論叢》,第19卷,頁255-296。
藍順德(2003),〈教科書開放政策的演變與未來發展趨勢〉,《國立編譯館館刊》,第31卷,頁3-11。

三、論文
吳怡萱(2002),《教育決策權力平衡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決策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金玲(2001),《從國民教育權及競爭績效分析教育券政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長熾(2004),《兩岸報紙對「2003年美伊戰爭」議題報導之研究-以『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人民日報』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俊杰(2004),《從政治與法律層面探討政策變遷-以核四政策之爭議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奕瑩(2002),《九年一貫課程政策決定之評析》,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詠善(200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決策過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宜芳(2000),《美國「失依兒童家庭救助」計畫之研究:政策變遷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佑齊(2004),《報紙對公民投票活動報導之研究─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的內容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輝山(2003),《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網絡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文忠(2003),《政策體系與政策變遷之研究:停建核四政策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許玉青(2003),《台灣農漁會信用部體制改革之研究:倡議聯盟途徑之初探》,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耿地(1994),《政策形成與政策變遷:我國高速鐵路建設計畫個案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妙菁(2004),《九年一貫教育政策規劃過程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漢輝(2003),《臺灣國小社會課程標準與綱要制定過程之研究(1989~2001)》,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文件
「辦理國中小教育改革相關研究研習及教育實驗」經費解除凍結報告—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試辦輔導小組評估報告,2001年4月11日,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第4屆第5會期,2006年6月10日查詢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站。文件取得網址:http://lis.ly.gov.tw/npl/report/900411/5.tif
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1998年10月7日,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第3屆第6會期,2006年6月10日查詢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站。文件取得網址:http://lis.ly.gov.tw/npl/report/871007/2.tif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相關問題專案報告,2000年10月23日,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第4屆第4會期,2006年6月10日查詢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站。文件取得網址:http://lis.ly.gov.tw/npl/report/891023/9.tif
「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實施二年總檢討」專案報告,2002年11月21日,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第5屆第2會期,2006年6月10日查詢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站。文件取得網址:http://lis.ly.gov.tw/npl/report/911121/1.tif
「國中小課程教科書相關問題之檢討與因應」專案報告,2002年11月27日,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第5屆第2會期,2006年6月10日查詢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站。文件取得網址:http://lis.ly.gov.tw/npl/report/911127/4.tif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之問題與檢討,2003年10月13日,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第5屆第4會期,2006年6月10日查詢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站。文件取得網址:http://lis.ly.gov.tw/npl/report/921013/11.tif
九年一貫統整教學實施現況與未來定位,2004年3月25日,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第5屆第5會期,2006年6月10日查詢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站。文件取得網址:http://lis.ly.gov.tw/npl/report/930325/7.tif
「教科書開放審定本後所衍生問題之檢討與改進」專案報告,2002年4月15日,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第5屆第1會期,2006年6月10日查詢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站。文件取得網址:http://lis.ly.gov.tw/npl/report/910415/1.tif
近四年來我國中央教育經費之分配與消長報告,2004年3月4日,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第5屆第5會期,2006年6月10日查詢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站。文件取得網址:http://lis.ly.gov.tw/npl/report/930304/1.tif
五、網站
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史全球資料網(2006.6.10),〈教育大事年代表〉,網址:http://history.moe.gov.tw/
中萃民國教育部部史全球資料網(2006.6.10),〈歷代教育部長〉,網址:http://history.moe.gov.tw/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頁(2006.6.10),〈部會報告〉,網址:http://npl.ly.gov.tw/do/www/ministryReportList
立法院新聞知識管理系統(2006.6.10),網址:http://nplnews.ly.gov.tw/index.jsp
國教專業社群網(2006.6.10),〈九年一貫課程〉,網址: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

貳、西文部份
(Ⅰ)Books 
Baumgartner, Frank, and Bryan Jones (1993). Agendas and Instability in American Politic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irkland, Thomas A. (1997). After Disaster: Agenda Setting, Public Policy, and Focusing Events. Washington, D.C. :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Hogwood, B. W. and Peters, B. G.. (1983). Policy Dynamics, Brighton, Sussex: Wheatsheaf Books.
Kingdon, John W. (1984).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Boston : Little, Brown.
Majone, G. (1989). Evidence, Argument, and Persuasion in the Policy Process. New He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Riker, W. H. (1986). The Art of Political Manipulation. New He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Simon, H. A. (1957). Reason in Human Affair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Wildavsky, A. (1979). Speaking Truth to Power: The Art and Craft of Policy Analysis. Boston: Little Brown.
Zahariadis, Nikolaos (1999). 〈Ambiguity, Time, and Multiple Streams〉, in Sabatier, P. A. ed.,.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 pp73-93.
Zahariadis, Nikolaos (2003). Ambiguity and Choice in Public Policy: Political Decision Making in Modern Democracies.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Ⅱ)Periodicals
Bennett, Colin J., and Michael Howlett (1992). “The Lessons of Learning: Reconciling Theories of Policy Learning and Policy Change”, Policy Sciences, Vol. 25, No. 3, pp. 275-294.
Birkland, Thomas A. (2001). “”The World Changed Today”: Agenda-Setting and Policy Change in the wake of the September 11 Terrorist Attacks”, Review of Policy Research, Vol. 21, No. 2, pp. 179-200.
Cohen, M. D., J. G.. March, and J. P. Olsen (1972). “A Garbage Can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hoice”, Administration Science Quarterly, Vol. 17, No. 1, pp. 1-25.
Durant, Robert F. and Paul F. Diehl (1989).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y: Lessons from the U.S. foreign policy arena”,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Vol. 9, pp. 179-205.
Frisch, Deborah and Jonathan Baron (1988). “Ambiguity and Rationality”,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Marking, Vol. 1, No. 3, pp. 149-157.
Hirschman, A. O., and C. E. Lindblom (1962).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olicy Marking: Some Converging Views”, Behavioral Science, Vol. 7, pp. 211-222.
Howlett, M. and Ramesh, M (2002). “The Polcy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 subsystem Adjustment Analysis of Policy Chang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 Vol. 4, No. 1, pp. 31-50.
Howlett, M. and Ramesh, M. (1998). “Policy subsystem Configurations and Policy Change: Operationalizing the Postpositivist Analysis of the Politics of the Policy Process”,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 26, No. 3, pp. 466-481.
John, Peter (2003). “Is There Life After Policy Streams, Advocacy Coalitions, and Punctuations: Using Evolutionary Theory to Explain Policy Change?”,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 31, No. 4, pp. 481-498.
Judith I. DE Neufville and Stephen E. Barton (1987). ”Myth and the definition of policy problems: An exploration of home ownership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olicy Sciences, Vol. 20, pp. 181-206.
Kűbler, Daniel (2001). “Understanding policy change with the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An application to Swiss drug policy”, Journal of European Public Policy, Vol. 8, No. 4, pp. 623-641.
Kurtz, Rick S. (2004). “Coastal Oil Pollution: Spills, Crisis, and Policy Change”, Review of Policy Research, Vol. 21, No. 2, pp. 201-219.
Mintrom, Michael and Sandra Vergari (1996). “Advocacy Coalition, Policy Entrepreneurs, and Policy Change”,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 24, No. 3, pp. 420-434.
Rechefort, David A. and Roger W. Cobb (1993). ”Problem Definition, Agenda Access, and Policy Choice”,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 21, No. 1, pp. 56-71.
Sabatier, Paul A. (1988). “An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of Policy Change and the Role of Policy-Oriented Learning Therein”, Policy Science, Vol. 21, pp. 129-168.
Stone, A. Deborah (1989). “ Causal Stories and the Formation of Policy Agendas”,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 104, No. 2, pp. 281-300.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