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406201213134700
DOI 10.6846/TKU.2012.01003
論文名稱(中文) 電子書使用者經驗研究─以城邦「隨身e冊」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User Experience of E-books ─ A Case Study Of “E-reading Now”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2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許逸如
研究生(英文) Yi-Ru Hsu
學號 69800017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5-24
論文頁數 12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賴玲玲(llai@mail.tku.edu.tw)
委員 - 林信成(sclin@mail.tku.edu.tw)
委員 - 唐牧群(muhchyun.tang@gmail.com)
關鍵字(中) 電子書
使用者經驗
關鍵字(英) User Experience
E-book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電子書使用者經驗研究,包含了使用者使用電子書閱讀器閱讀的動機、使用者對於使用閱讀器時遇到的困難情況和使用者對於電子書與電子書閱讀器的需求與期望。因此本研究以淡江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城邦「隨身e冊」為測驗平台,透過可用性分析和深度訪談進行研究,瞭解淡江大學學生在電子書使用經驗中遭遇的困難,並依據可用性分析和深度訪談結果,本研究結論與建議如下:
  使用者對於聽到電子書的第一印象不同,研究發現大多數使用者認為電子書所指為電子書內容而言、少部分使用者認為是電子書閱讀器,故本研究認為應強化使用者對電子書的認知、讓使用者對於電子書的定義可以更加明確。此外,針對電子書與電子書閱讀器設計方面,使用者希望電子書的介面設計簡單易操作、系統提示能夠幫助記憶,方可讓使用者在短時間內,快速進入閱讀環境,享受閱讀;所以電子書的可用性越高,提升使用者閱讀時間的機會也會越高。然而就使用者認為良好的電子書閱讀器設計,則是希望閱讀器的重量越輕,越易攜帶、閱讀器的螢幕解析度越高,閱讀時眼睛越不易感覺疲憊,會拉長使用者閱讀的時間;若電子書閱讀器功能多、價錢親民,便會增加購買意願。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e-book user experience, including the motivation of the users in reading the e-book reader, user’s preferences and expectations for e-books and e-book readers. In this study, students at Tamkang University are recruited as research participants and the City-State’s “Carry e-book” is used as the test platform. Through usability testing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e researcher is able to identify the user experience of e-books.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For most users, they refer e-books as the content of the e-book;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a small number of users tend to think the term “e-book” as the hardware, i.e., the reader. It shows that a more clear definition for e-books is needed. For the design of e-books and e-book read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rs’ preferences are heavily relied on the user interface and the design of the e-book, including the easiness of use, the appropriate system prompts in e-books, quick access of the reading mode in order to enjoy reading at any time. Apparently, higher usability can enhance the reading experience and the time spent on reading e-books will be increased as the result. In addition, the findings also reveal that light weight, easy to be carried around, and higher resolution of the screen, etc. are among the preferences and expectations for the e-book reader. Lastly, the price of the e-book is still a major consideration of whether the user is willing to use e-book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圖  目  次	V
表  目  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9
第一節	閱讀行為	9
第二節	國內使用電子書的情況	10
第三節	國內常見大型電子書平台	12
第四節	電子書格式	20
第五節	電子書閱讀器的設計	25
第六節	電子書與電子書閱讀器的優點與缺點	26
第七節	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 UI)	29
第八節	電子書介面選單設計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5
第三節	研究環境隨身E冊簡介	36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圖	50
第四章	資料分析	53
第一節	受測者基本資料分析	53
第二節	任務前訪談	59
第三節	任務進行	63
第四節	綜合分析	96
第五節	任務後受測者對平台的建議	10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結論	105
第二節	建議	109
參考文獻	113
附件一	研究參與邀請函	121
附件二	參與研究同意書	123
附件三	可用性測試	125

圖  目  次
圖 1 隨身e冊App開啟圖示	37
圖 2隨身e冊書櫃開啟畫面	38
圖 3管理書櫃、雲端書櫃同步、系統更新時間	39
圖 4書櫃書籍排序	40
圖 5書櫃設定	40
圖 6書櫃設定-軟體資訊	41
圖 7書櫃設定-偏好設定	42
圖 8書櫃設定-定義設備設定	43
圖 9書籤設定、頁面超連結	44
圖 10搜尋&書目資料	45
圖 11影音、多媒體影音、外部超連結	46
圖 12預覽-頁面縮圖	47
圖 13預覽-所有全文	48
圖 14預覽-所有多媒體	49
圖 15本研究流程圖	52
圖 16 隨身e冊圖示	65
圖 17同步書櫃 & 未下載	67
圖 18偏好設定 & 書櫃管理	70
圖 19多媒體影音圖示	74
圖 20系統顯示的書目資料	76
圖 21全文模式下更改文字設定	79
圖 22單頁閱讀模式	81
圖 23雙頁閱讀模式	82
圖 24圖片檔閱讀模式 & 提示全文閱讀模式	84
圖 25拷貝功能	85
圖 26 書籤設定	87
圖 27目錄頁查找	90
圖 28閱讀書籤頁	93
圖 29回書櫃	96

表  目  次 
表 1 本研究研究平台的選擇	19
表 2常見的電子書格式	24
表 3電子書的優、缺點	27
表 4 iPad電子書閱讀器的優、缺點	28
表 5受測者基本資料	54
表 6 受測者閱讀、使用電子書基本分析	56
表 7對3C產品熟悉與使用程度	58
表 8任務前訪談	61
表 9開啟測試軟體	64
表 10下載書籍	66
表 11設定書中文字大小、顏色	69
表 12測試快速翻頁功能	72
表 13 測試發現影音功能鍵	73
表 14查找書目資料	75
表 15閱讀時將文字放大、縮小	77
表 16測試單 / 雙頁閱讀	80
表 17複製文字	83
表 18設定書籤頁	86
表 19查詢目錄頁	89
表 20閱讀書籤頁	92
表 21回到書櫃	94
表 22關閉受測軟體	95
表 23所有任務完成率與受測者回饋	97
表 24  八位受測者使用軟體的成功率	102
參考文獻
Danny L. Jorgensen(1999)。參與觀察法(Survey Research Method)(王昭正、朱瑞淵譯)。台北市:弘智文化。(原作 1991年出版)
Jane Ritchie & Jane Lewis(2008)。質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Practice: A Guide for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藍毓仁譯)。台北市:巨流圖書。(原作 2003年出版)
Strauss, A. L.& Corbin. (1997)。質性研究概論(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徐宗國譯)。台北市:巨流圖書。(原作 1997年出版)
Yoshinori Sugihara(1995)。多媒體的時代(Multimedia-an easy guide)(簫秋梅譯)。台北市:朝陽行。(原作 1995年出版)
大里高中生活科技網(無日期)。定義HTML。上網日期:2011年4月13日,檢自:http: //mail.dali.tcc.edu.tw/~tech/tips/HTML.htm
中央社(2009)。電子書產業發展 經濟部領航推動。上網日期:2011年4月14日,檢自:http: //n.yam.com/cna/garden/200912/20091229494096.html 
天下雜誌電子報(2009)。閱讀素養的培養。上網日期:2011年7月5日,檢自:http: //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37044
尤珮君(2006)。網路書店、線上出版、電子書。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7,1-37。

王洪建、邊瑤、周澍(2009)。高校學生電子書閱讀情況實證研究。科技與出版,12,67-70。
王富虹、戴孟宗(2008)。眼球控制電子書的初探。中華印刷科技年報,447-463。
王麗娜、周偉斌(2009)。專業電子書的消費者行為研究-化學工業出版社電子書讀者調查問卷分析。科技與出版,4,48-50。
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無日期)。非破壞性網路傳輸圖形格式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介紹。上網日期:2011年4月13日,檢自:
http: //www.csie.nctu.edu.tw/~zlxuan/tech/png.html
自聊思(2009)。三日不讀書,語言乏味。上網日期:2011年7月5日,檢自:http: //mpc22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096566
李易修(2002)。以劇本法開發圖書館行動導覽服務之研究─以元智大學圖書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中壢市。
沈秀玲(2007)。消費者採用創新產品之影響因素分析-以電子書閱讀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縣。
明道大學數位學習平台(無日期)。GIF 檔案格式介紹。上網日期:2011年4月13日,檢自:http: //el.mdu.edu.tw/datacos//09922312044A/GIFFile.pdf
林淑玲(2010)。科技應用:行動閱讀設備(電子書)之發展及使用。生活科技教育,43(4),13-19。
邱炯友(2000)。電子出版的歷史與未來。佛教圖書館館訊,23,6-7。
城邦媒體控股集團(2008)。集團願景。上網日期:2011年11月15日,檢自:http://www.cph.com.tw/intro.htm
城邦媒體控股集團(2008)。隨身e冊。上網日期:2011年11月15日,檢自:http://www.cite.com.tw/ereadingnow_intro
城邦讀書花園(2010)。pad館FAQ特色介紹。上網日期:2011年4月12日,檢自:http: //www.cite.com.tw/pad_help
施雅茹(2010)。E-Reader之新興人機介面發展探索(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CDOC20100330016)。臺北市: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
洪燕竹(2006)。BMP(BMP檔案格式)。上網日期:2011年4月12日,檢自:http: //andrew.csie.ncyu.edu.tw/DOC2/BMP.doc
胡釗維等(2009)。賈伯斯、Google、郭台銘、三星都在搶電子書大商機。商業周刊,1135,99-123。
郝宗瑜、蔡旻軒、藺思萍(2010)。大學生電子書消費行為之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279-289。
高雄女子中學(2011)。圖檔格式。上網日期:2011年12月1日,檢自:http://mail.kghs.kh.edu.tw/~tea523/imagetro/file.htm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2011)。何謂標示語言。上網日期:2011年11月25日,檢自:http://140.130.34.170/wikixhtml/index.php/1-1-1.%E4%BD%95%E8%AC%82%E6%A8%99%E7%A4%BA%E8%AA%9E%E8%A8%80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2011)。XML note。上網日期:2011年11月25日,檢自:http://irw.ncut.edu.tw/peterju/xml.html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圖書館(2011)。認識電子書。上網日期:2011年7月12日,檢自:http: //lib.ncue.edu.tw/941201/ebook1.htm
張思望(2009)。電子書籍設計及”紙本”情感需求。西北大學學報,39(6),173-175。
許明元(2010)。iPad無限制玩樂術-ios全面進化版。台北市:城邦文化出版。
陳忠輝、石佳玄(2010)。電子書出版產業現況與未來趨勢。印刷科技,26(2),48-77。
陳俊翰、梁育維(2009)。國小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相關性探究。網路社會學通訊,78。上網日期:2011年7月17日,檢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8/78-25.htm
陳銘祥(2009)。具漸層式結構OLED元件之研製。南榮學報,12,1-11。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調查(2010)。2010年01月 創市際電子書篇。上網日期:2011年4月14日,檢自:
http: //www.insightxplorer.com/specialtopic/2010_01_ebook.htm
曾茹萍(2002)。電子書包登場,誰抓得準500億商機?。上網日期:2011年4月15日,檢自:http: //tw.myblog.yahoo.com/anthony-chien/article?mid=180。
黃子恩(2010)。大學生課外閱讀動機與行為之調查研究-以中部一所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經濟部工業局(無日期)。E-Pub OPF電子出版品結構資料中文規範書v1.0。上網日期:2011年4月12日,檢自:http: //www.oss.org.tw/getfile.php?id=01
廖信、戴孟宗、藺思萍(2010)。電子書閱讀器發展之探討。中華印刷科技,450-465。
劉光岒(1996)。試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觀念體系的變革。德州師專學報,12(1),6-10。
劉佩雲、簡馨瑩、宋曜廷(2007)。國小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1(6),135-158。
潘奕華(2011)。電子書與數位閱讀。台北市:書泉出版社。
磐石之心(2010)。電子書到了。消費指南,2,59-61。
蔡郁薇(無日期)。電子書閱讀器之應用現況、偏好及未來需求。上網日期:2011年3月10日,檢自:資策會FIND,
http: //www.teema.org.tw/upload/ciaupload/1_36715.pdf
蔡恩(2010)。隨身e冊,用 iPad 也可以看 PC home、電腦王。上網日期:2011年4月12日,檢自:http://www.techbang.com.tw/posts/4065-city-issued-a-portable-e-book-chinese-books-platform-to-build-iPad
鞏昱(2010)。iPad來了。軟件工程師,5,8-15。
蕭至惠、張琡婍、蔡進發(2009)。響消費者對電子書接受意願因素之研究。電子商務研究,7(3),355-384。
謝顒丞、李汝宥、鄭惠文(2007)。電子書製作與出版—以「圖文傳播天地數位內容開發及加值應用」為例。藝術學報,80,138。

二、	英文文獻
Adobe (n. d.).  Adobe Reader. Retrieved July 11, 2011, from 
http: //www.adobe.com/products/acrobat/readermain.html 
Ben Shneiderman (2004). Designing the User Interfac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Birgit Lemken (1999). Ebook – the Missing Link Between Paper and Screen, ACM CHI 1999. Retrieved July 15, 2011, from http: //www.fxpal.com/chi99deb/
Bryman, Alan(1988).Quantity and Quality in Social Research. New York:Routledge.
Donald A. Norman (2005).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NY : Perseus Books Group.
Jacobson, J., Comiskey, B., Turner, C., Albert, J., & Tsao, P. (1997). The Last Book. IBM Systems Journal, 36(3), 457-463.
Joshua Kaufman (2006). Practical Usability Testing. Digital Web Magazine. Retrieved July 11, 2011, from http://www.digital-web.com/articles/practical_usability_testing/
Keith Rayner, & Alexander Pollatsek, (1989). 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 USA:Baker & Taylor Books.
Microsoft (n. d.). Microsoft Reader. Retrieved July 11, 2011, from Microsoft Web site : http://www.microsoft.com/reader/default.asp
Nielsen, J. (1993). Usability engineering. Boston: Academic Press. 
Nielsen, J. (1997b). Measuring the Usability of Reading on the Web. Retrieved July 11, 2011, from Useit Web site : http: //www.useit.com/alertbox/readingmetrics.html
Nielsen, J. (2005). Ten Usability Heuristics. Retrieved July 11, 2011, from Useit Web site : http://www.useit.com/papers/heuristic/heuristic_list.html
Press, L. (2000). From P-books to E-book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43 (5), 17-21.
USA Today (2007). Amazon hopes to kindle readers' interest in electronic books. Retrieved July 11, 2011, from http://goliath.ecnext.com/coms2/gi_0198-438286/Amazon-hopes-to-kindle-readers.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