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406200808454500
DOI 10.6846/TKU.2008.00827
論文名稱(中文) 台灣公藏印譜之調查與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n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Compilation and Collection of Printed Copies of Chops and Seals Deposited in Public Libraries across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Document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柯詩安
研究生(英文) Se-An Ko
學號 69328001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5-28
論文頁數 34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哲夫
委員 - 薛平南
委員 - 陳仕華
委員 - 吳哲夫
關鍵字(中) 印譜
印章
篆刻
印學
台灣篆刻
關鍵字(英) Sigillary Prints
Seals and Signets
Sigillography
Seal and signet engraving in Taiwa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秦漢以來,漢民族使用印章的習慣已極為普遍,無論是官方或是民間,都留下了數量龐大的印章,這些官私印遂成為金石學家研究歷史、官制或文字的 憑藉之一;另一方面,印章在宋元文人感情的挹注下,逐步提升美學與文學內涵,自是,文人相繼醉心於斯,促使了明清兩代印章藝術高度發展,儼然與詩文、書法、繪畫完美結合,成為中華藝術獨特的表現形式。
    對於一個源遠流長而涵蓋面向又如此廣闊的文獻資料,實有必要建構出獨立完善的學科架構,近世潛心於「印學」之學者亦孜孜矻矻地努力於此,其研究面向大體而言可概分為「史」、「論」、「藝」三個區塊:「史」的研究涵蓋了基礎資料、歷史進程與背景;「論」的部份包括史觀、藝術論述與研究方法、「藝」的部份包含了鑑藏與創作。其中「藝」的部份發展已相對完備,「史」、「論」兩部份近年來也逐漸受到學者重視,《台灣公藏印譜之調查與研究》即本於建構「印學之史、論」的基調下進行。而筆者認為,印譜的調查與整理工作是建立印學架構的第一步。
    台灣公藏的印譜一直以來未曾經過全面的整理,對於台幅篆刻發展的脈絡亦不甚明確,更遑論一部屬於自己的篆刻史,《台灣公藏印譜之調查與研究》試圖通過文獻的調查整理工作,提供更多有關篆刻發展的實際證據,以期填補台灣地區篆刻研究的空白,其最主要的工作內容分為兩部份:一是建立書志;一是繕打序跋。建立書志是希望瞭解公藏印譜現存的實際狀況;繕打序跋是欲進一步呈現各時期編著人之思維與文化背景,期待藉由本次調查,將台灣地區之公藏印譜整體呈現,以利有志於研究台灣篆刻歷史者。
英文摘要
Starting from Ch’in and Han dynasties, it has been a common practice among the Han people, both official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ordinary people in various castes of society, to employ seals and signets, many of which, as times wears on, have been left behind. As a result, a solid foundation based on this heritage of seals and signets has been laid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its history, the bureaucratic hierarchy and lexicology. Moreover, with the addition of a personal touch, seals and signets are enhanced in terms of their aesthetic and literary value. Consequently, men of letters have been known to absorb themselves in this art form, further helping promote it to a more exquisite level. It has thus been ranked with poetry,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nd has in turn established itself as a unique art form.
    Considering such a centuries old and wide scoped source of documentary information, there is supposed to be an urgent need to create a scientifically independent research mode for a more systematic academic survey and this is where most of the experts dedicated to sigillography are concentrating their time and energy: the history, the discourse and the craftsmanship of the sigillary art. The part of history focuses on the fundamental files and documents, the various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its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s. The part of discourse covers the historical views, the treatises on sigillography, and related research approaches. As regards the craftsmanship, it consists of connoisseurship and creation. Among the three, the part of craftsmanship is considered to have attained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maturity. The other two parts, the history and the discourse, have also been receiving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in this area in recent years. A Survey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Printed Copies of Seals and Signets Hoarded in Public Libraries Across Taiwan is conducted with the history and discourse of sigillography as its keystone. The author of this research also holds that an extensive survey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printed copies of seals and signets paves the way for a research mode of sigillography.
    There has never been found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approach applied to the sigillary prints stocked in public libraries across in Taiwan. There also has been a lack in a complete probe into the historical stages of sigillary development in Taiwan, let alone anyth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seal engraving that can be called our own. A Survey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Printed Copies of Seals and Signets Hoarded in Public Libraries Across Taiwan, through the a systematic survey of categorical information, provides an abundance of substantial evidence in relation to the sigillary development in Taiwan, which has been left a lamentable void till the publication of this research result. The research work involved is made up of the following two parts: the editing of bibliography and the composition of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The editing of bibliography aims at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library~hoarded printed copies of seals and signe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mposing of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is done in the hope of presenting a more defined explanation about the thought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that lie in various historical contexts. It is the author’s hope that, with the aid of this comprehensive presentation of printed copies of sigillary works hoarded in public libraries across Taiwan,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making a probe into the sigillary history in Taiwan can benefit from this research.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7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9
一、調查範圍的釐清及界定:	9
二、研究對象的限定		10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2
一、研究方法		12
二、具體實施的步驟:	12
第四節  文獻探討與回顧	15
一、前人研究之成果		15
二、現存公藏印譜的整理概況	17
第二章  印譜的發展與分類	18
第一節  印譜形式的緣起	18
第二節  印譜的發展		22
一、印譜功能的轉變		22
二、印譜發展的進程		23
第三節 印譜的分類		26
一、記錄與收藏		29
二、模仿			30
三、創作			30
四、教學			31
五、交誼			31
第四節 印譜內涵的擴充		33
一、序跋部份			33
二、印蛻部份			35
第三章 台灣之公藏印譜典藏現況調查(一)	38
第一節  國家圖書館			40
第二節  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64
第三節  中央研究院			75
一、傅斯年圖書館			75
二、中研院文哲所圖書館		101
第四節  故宮博物院圖書館		102
第五節  歷史博物館			114
第四章    台灣之公藏印譜典藏現況調查(二)	115
第一節  台灣大學圖書館		115
第二節  政治大學圖書館		151
第三節  東海大學圖書館		153
第五章  台灣公藏印譜內涵分析	156
第一節  印譜的著錄分析		156
第二節  公藏印譜分析		158
一、依時序分析			158
二、依印譜類別分析			158
三、依版本分析			159
四、依出版國別分析			159
第三節  台灣公藏印譜的價值		160
一、保存中日台三地印譜		160
二、向上延伸台灣篆刻史		161
三、特殊印譜述略			162
第六章  台灣公藏印譜之文獻意義	168
第一節  公藏印譜的共時性		168
一、故宮博物院所藏觀海堂藏印譜	168
二、國家圖書館所藏昆吾室藏印譜	171
三、台大圖書館所藏石原文庫印譜	173
四、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所藏台灣總督府藏印譜	174
第二節  印譜文獻的歷時性		175
一、明──集古印譜啟發印人		175
二、清──內涵豐富技藝兼備		176
三、近代──印人交流彙譜成風	176
第三節  充實地方藝文志		177
一、海峽兩岸文人間互動情形		177
二、日治時期日台印人結社概況	178
三、中國與日本文化交流概況		178
第七章  結論			180
附錄  公藏印譜善本序跋		185
參考文獻	         			346
參考文獻
古籍

(漢)司馬遷等著,《百衲本二十四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局,1988年1月,臺6版)
(北魏)酈道元注;(清)楊守敬疏,《水經注疏》(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
(唐)竇臮著,《文淵閣四庫全書.述書賦》(台北:台灣商務書局,1974年)
(唐)張彥遠著,《文淵閣四庫全書.歷代名畫記》(台北:台灣商務書局,1974年)
(宋)王俅著,《嘯堂集古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10月)
(元)趙孟頫著,《四庫全書薈要.松雪齋文集十卷外集一卷.印史序》(台北:世界書局,1988年)
(明)王世貞著,《弇州山人四部稿》(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6年6月)
(明)張學禮輯,《考古正文印藪》(1589年)
(明)甘暘鈐印本,《集古印譜四卷四冊》 (1596年)
(明)羅王常輯,《秦漢印統》(1606年)
(明)潘雲杰輯,《秦漢印範》(1607年)
(明)姚士慎著,《蘇氏印略不分卷.序》(1617年)
(明)張灝編,《學山堂印譜》(1634年)
(清)周亮工編,《賴古堂印譜》(1667年)
(清)汪啟淑編,《飛鴻堂印譜》(1745年)
(日)鄉純造著,《松石山房印譜.序》(1883年)

專書

《中國古文獻學史》,孫欽善著(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2月,第1版)
《中國古代印論史》,黃惇著(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中國古代印譜八百年集成》,季崇達編(上海:中國文物世界,1989年)
《中國古代著名篆刻家落款印譜》,(日)齋藤謙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中國目錄學史》,姚名達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中國印章藝術史》,劉江著(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中國印學年表》,韓天衡著(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
《中國印譜解題》,(日)橫田実編(東京:二玄社,1975年12月,第1版)
《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文史哲出版社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2月)
《中國篆刻大辭典》,韓天衡主編(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中國篆刻史》,劉江編著(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中國篆刻史》,趙昌智、祝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
《中國篆刻叢刊》,(日)小林斗盦編(東京:二玄社株式會社,1981年4月,第1版)
《中國歷代印風》,徐暢編(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年12月)
《天衡藝譚》,韓天衡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
《古籍版本知識》,李致忠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目錄學發微》,余錫嘉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印人傳集成》,周櫟園等編著(東京:汲古書院,1976年)
《印學史》,沙孟海著(杭州:西泠印社出版,1987年6月,第1版)
《印學論談》,劉江編(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安持精舍印最》,陳巨來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書印雙絕—曾紹杰書法篆刻研究展專輯》,陳永源主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年3月)
《書畫書錄解題》,余紹宋編著(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書畫篆刻實用辭典》,岑久發主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
《清代版刻一隅》,黃裳著(山東:齊魯書社,1992年1月,第1版)
《集古官印考證》,瞿中溶著(北京:東方學會,1921年)
《篆刻年歷》,黃嘗銘編著(台北:真微書屋出版社,2001年4月,初版)
《篆刻學》,葉一葦著(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歷代印學論文選》,韓天衡編著(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年8月,第2版)
《藝術史學的基礎》,Maurizio Fagiolo著;曾堉、葉劉天增譯(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4月,第1版)

期刊.論文

〈中國印學的分期〉《中國篆刻》,林乾良著(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5年第1期)
〈印譜爭議〉《北京圖書館館刊》,趙明海著(北京:北京圖書館,1998年第1期)
〈明清蘇州、揚州、徽州三地風俗的互動互融〉《史林》,李明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2005年第2期)
〈明清蘇州、徽州進士的文化素質文化互動〉《史林》,吳建華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2004年第2期)
〈簡談善本書志〉《圖書與圖書館》第三輯,吳哲夫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年)
〈關於篆刻藝術學科建設的若干問題〉《孤山証印──西泠印社國際印學峰會論文集》,陳振濂著(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