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406200722571000
DOI 10.6846/TKU.2007.00725
論文名稱(中文) 俄羅斯「新宗教意識」的研究,1901-1909 ─從「宗教哲學會議」到「路標」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New Religious Consciousness” in Russia ,1901-1909 .From “Religious- Philosophical Meetings ”to “Landmarks” .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俄羅斯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Slav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2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李若琦
研究生(英文) Jo-Chi Lee
學號 69209004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5-31
論文頁數 10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馬良文
委員 - 李細梅
委員 - 郭昕宜
關鍵字(中) 俄羅斯宗教哲學
宗教
東正教
關鍵字(英) Russian Religious Philosophy
Religion
Orthodox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俄羅斯一直存在著內在的矛盾和衝突,白銀時期是此趨勢的表現,白銀時期的思想核心之ㄧ就是新宗教意識。知識份子有自己的文化、傳統,他們應該對東正教有什麼態度?應該在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來領導人民?

    在俄羅斯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俄羅斯精神與東正教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在19-20世紀之交,俄羅斯知識份子致力於在基督教意識、文化、政治及個人生活觀念上的更新,經過一系列的創新、奮鬥、挑戰之下,發起了一場規模浩大的宗教思想運動-新宗教意識。

    本論文主旨在探討以下問題:
1.索洛維約夫、羅贊諾夫、梅列日科夫斯基獨創的宗教思想。
2.彼得堡宗教哲學會議(1901-1903年)的影響。
3.別爾嘉耶夫對新宗教意識的評價。
4.《路標》對知識份子的批評與期許。

    俄羅斯文明模式與東正教的傳統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產生深刻矛盾,這些矛盾在現代化過程中,向俄羅斯社會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在俄羅斯白銀時代,這些問題已經成熟,並且知識份子一定要解決這些矛盾。所以所謂的新宗教意識,正是對此的回答。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aims at clarifying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an intellectual the religious movement during the so-called Silver age of Russian history 1901-1914.One of its most important aspects was the search for the so-called New Religious Consciousness. This novelty was a response to contradictions and challenges related to the Russia modernization as well as the legacy of the intelligence tradition.

  During imperial age, there emerged painful split between Russian’s Orthodox tradition and social culture, whose most nature product of intelligence was a call for New Religious Consciousness was aimed at overcoming this split and creating “new religious sociality”that integrate Christian and secular values.

       This thesis deals with the following issues:
1.Religious thought of V. Soloviev, V. Rozanove, and D. Mereshkovski as well as other religious thinkers of the time, including S. Bulgakov and S. Frank. 
2.The influence of the Religious-Philosophical Meetings that held in Saint Petersburg during 1901 -1903. 
3.The religious thought of N.A Berdyaev who both sympathized with the new religious movement and criticized it.
4.How the major authors of the book“Landmark”(1909) criticized the tradition of social activity and religious values.
     
  Due to many factors, the search for New Religious Consciousness failed to achieve its goals, but it revealed some vital features of Russian thought and society. Its questions are still very important for contemporary Russian though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7
第四節	資料來源與文獻回顧	9

第二章  東正教傳統及索洛維約夫的宗教思想	13
第一節	東正教的特色及危機	13
第二節	索洛維約夫對東正教的批評	25
第三節	索洛維約夫的宗教理想	26

第三章 新宗教意識的形成	30
第一節	羅贊諾夫的宗教思想	30
第二節	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宗教思想	36
第三節	宗教哲學會議	49

第四章 別爾嘉耶夫對新宗教意識的看法	60
第一節	別爾嘉耶夫對東正教的評價	61
第二節	別爾嘉耶夫對羅贊諾夫與梅列日科夫斯基的批評	65
第三節	別爾嘉耶夫對新宗教意識綜合的評價	69

第五章 《路標集》與新宗教意識的遺產	74
第一節	俄國知識份子的宗教觀	75
第二節	《路摽集》作者對知識份子的批評	79

第六章 結論	94
第一節	對新宗教意識的評價	94
第二節	研究展望	99

參考書目	100
附錄一	106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	中文部份

〈一〉學位論文
1.	王巧萍。托爾斯泰的宗教思想研究。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民國九十年一月。
2.	吳珮琪。索洛維約夫的宗教與文化概念。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民國九十一年五月。
3.	陳妍伶。十七世紀俄羅斯東正教改革與分裂之探討。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民國八十五年一月。
4.	周思穎。俄羅斯象徵主義的社會理想-以維‧伊凡諾夫為中心。淡江大學俄羅   斯研究所。民國九十三年六月。

〈二〉專書
1.	尼米•尼科利斯基 著,丁士超等譯。俄國教會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
2.	瓦‧洛扎諾夫 著,鄭體武 譯。落葉集。台北:商鼎文化,民國88年。
3.	布爾加科夫 著,董友 譯。東正教:東正教教義綱要。香港:三聯書店。1995年。
4.	別爾嘉耶夫 著,安啟念、周靖波 譯。精神王國與凱撒王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5.	別爾嘉耶夫 著,董友 譯。自由的哲學。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
6.	汪劍釧 譯。俄羅斯的命運。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2月。
7.	汪劍釧 編選。別爾嘉耶夫集:一個貴族的回憶和思索。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二版。
8.	李莉、杜文娟譯,梅尼日科夫斯基 著。重病的俄羅斯。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2月。 
9.	李樹柏 譯。西方哲學的危機。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
10.	李明濱 著。俄羅斯文化史,台北,亞太圖書,2000年。
11.	李邁先。俄國史(上)。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八十四年四月。
12.	邱運華、吳學金 譯。俄羅斯思想的宗教闡釋。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
13.	唐逸 主編。基督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5月。
14.	徐鳳林 著。索洛維約夫。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八十四年二月。
15.	徐鳳林 譯。俄國知識人與精神偶像。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1月。
16.	徐鳳林 著。俄羅斯宗教哲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17.	高驊、楊繽 譯。俄國革命前後的宗教。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1月。
18.	格奧斯基‧佛洛羅夫斯基 著,吳安迪、徐鳳林、隋淑芬 譯。俄羅斯宗教哲     學之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19.	孫成木。俄羅斯文化一千年。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年3月。
20.	傅樹政 著。俄國東正教會與國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年。
21.	張達明 著。俄羅斯東正教與文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
22.	張綏 著。基督教會史。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7月。
23.	張百春 著。當代東正教神學思想。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10月。
24.	張百春 譯。神人類講座。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年1月。
25.	張百春 譯。論人的奴役與自由:人格主義哲學體驗。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
甲、	2002年.
26.	菲利浦‧詹金斯 著、梁永安 譯。下一個基督王國。台北縣新店市:立續文化。
乙、	民國九十二年八月。
27.	彭甄、曾予平 譯。路標集。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2月。
28.	傅佩榮 譯。宗教哲學初探。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三年。
29.	楊德友 譯。東正教神學導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30.	雷永生 著。別爾嘉耶夫。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八十七年十月。
31.	雷永生、邱守娟 譯。俄羅斯思想。北京:三聯書店。1996年5月第2版。
32.	賈澤林 譯。俄國哲學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
33.	赫克 著、高驊 譯。俄羅斯的宗教。香港:道風山基督教叢林。1994年。
34.	齊宗華、裘榮慶 譯。彼得大帝。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
35.	William James 著,蔡怡佳、劉宏信 譯。宗教經驗之種種。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民國九十年。
36.	蔡百銓 譯。比較宗教。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八十九年四月。
37.	蔡百銓 譯。俄羅斯‧蘇聯‧與其後的歷史。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八十四年十月。
38.	蔡維民。永恆與心靈的對話:基督教概論。台北:揚智文化。民國九十年。
39.	樂峰 著。東正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6月。
40.	劉錦昌 著。俄羅斯東正教的基督教化問題。台北:光啟文化。民國88年。
41.	劉祖熙 主編。斯拉夫文化。台北:淑馨出版社。民國八十三年四月。
42.	劉炳均 編著。俄國歷史概論。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八十八年二月。
43.	劉增泉 譯。帝俄和俄羅斯(下)。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44.	劉小楓 主編。二十世紀西方宗教哲學文選。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
45.	劉小楓 著。尼采與神學。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00年。
46.	戴貴菊 著。俄國東正教會改革(1861-1917)。北京:俄羅斯文化史,2002    年。

〈三〉期刊
1.	丁淑琴。別爾嘉耶夫思想探析。科學經濟社會。2003年第3期。頁23-26。
2.	王兆徽。路標文集在俄國文化史上的意義。政大俄語學報。1998年創刊號。頁187-196。
3.	王兆徽。別爾嘉耶夫與俄羅斯思想。政大俄語學報。2002年第5期。頁255-267。
4.	石衡潭。別爾嘉耶夫的神觀念與創造論。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1期。頁75-86。
5.	石朝穎。新世紀的宗教哲學觀。宗教哲學。1998年第2期。頁9-15。
6.	安啟念。別爾嘉耶夫對上帝概念的人道主義闡釋。哲學與文化。2002年第1 期。   頁45-56。
7.	朱達秋。俄羅斯精神內核與東正教。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頁143-147。
8.	李勇。索洛維約夫普世主義的上帝觀。浙江學刊。2000年第6期。頁42-46。
9.	汪介之、羅賢文。思想家與文學批評家別爾嘉耶夫。文教資料。1999年第3   期。頁79¬-83。
10.	汪寧、章自力。東正教文化能否成為俄羅斯的主流文化。俄羅斯中亞東歐研   究。2005年第4期。頁77-82。
11.	汪劍釧。精神探索的“路標”。讀書。2000年第12期。頁136-143。
12.	俞思念。東正教在俄羅斯的復興。俄羅斯研究。2002年第2期。頁76-79。
13.	姚海。俄國東正教危機與社會思想激進化。鐵道師院學報。1999年12月。頁32-37。
14.	馬寅卯。白銀時代俄羅斯宗教哲學的思想路向和主要貢獻。浙江學刊。1999年第6期。頁25-32。
15.	V.庫瓦金 著,馬寅卯 譯。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哲學譯叢。2001年第1期。頁2-9。
16.	耿海英。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象徵主義理論及文學主張。鄭州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頁25¬-29。
17.	陳仁姮。俄羅斯的人文思潮與社會運動-從索洛維約夫之「超人的理念」討論,    政大俄羅斯學報。2005年。頁73-88。
18.	許為勤。別爾嘉耶夫的人格主義與存在主義、俄羅斯文化。貴州社會科學。   2001 年第5期。頁50-54。
19.	曾思藝。俄羅斯文化中的東正教。世界文化。2005年第7期。頁7-9。
20.	張雅平。尼古拉‧別爾嘉耶夫和他的歷史的意義。世界宗教文化。1996年第4期。頁49-53。
21.	張雅平。俄羅斯宗教哲學思想綜述。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1期。頁144-147。
22.	張百春。從自然宗教到基督教-索洛危約夫論人類宗教意識的發展。哈爾濱師專學報。1998年第4期。頁13-19。
23.	張百春。俄國東正教獨立之路。俄羅斯文藝。2006年第1期。頁43-48。
24.	張百春。梅列日科夫斯基的神學思想概述。哈爾濱師專學報。2000年第1期。頁53-59。
25.	張百春。別爾嘉耶夫論新基督教意識。黑龍江社會科學。2000年第6 期。    頁20-24。
26.	張百春。俄羅斯哲學與東正教。哲學動態。2006年第11期。頁44-47。
27.	張杰。白銀時代俄羅斯宗教文化批評理論研究。外國文學評論。2000年第2期。頁129-135。
28.	張雅平。尼古拉‧洛斯基的價值哲學。宗教哲學。2005年第34期。頁161-171。
29.	張建華。以《路標》為界:俄國自由主義知識份子的思想波瀾。歷史研究。2003年第5期。頁127-141。
30.	楊秀杰。俄羅斯東正教漫談。俄語學習。2004年第2期。頁71-74。
31.	楊翠紅。俄羅斯東正教文化的民族特色。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4年7月。頁3-5。
32.	M.葉爾莫拉耶夫 著、車曉冬 摘譯。梅列日科夫斯基之謎。俄羅斯文藝。1999年01期。頁51-55。
33.	葉娟。俄國自由主義知識份子群體的思想特徵。俄羅斯文藝。2005年01期。頁46-50。
34.	趙桂蓮。用心感知,讓心說話-論羅贊諾夫的創作價值觀。北京大學學報(外國語文文學專刊。1999年s1期。頁137-140。
35.	趙桂蓮。德‧謝‧梅列日科夫斯基-思想家、評論家、藝術家。俄羅斯文藝。2000年04期。頁22-28。
36.	樂峰。東正教哲學。宗教哲學。1996年第4期。頁91-97。
37.	樂峰。略論東方基督教。宗教哲學。2005年第34期。頁144-160。
38.	劉錕。梅列日科夫斯基歷史小說及其個性化特徵。俄羅斯文藝。2005年02期。頁22-24。
39.	鄧理明。瓦‧羅贊諾夫簡論。俄羅斯文藝。1998年01期。頁60-63。
40.	戴桂菊。東正教與俄羅斯改革。東歐中亞研究。2001年第2期。頁54-60。
41.	戴桂菊。俄羅斯東正教探源-羅斯接受基督教的原因與後果。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4期。頁95-100。
42.	薛蓉。俄國之根與德國之源-論別爾嘉耶夫的哲學心史。中山大學學報。2004     年第4期。頁113-128。
43.	鄺芷人。論宗教應該是什麼。1998年第1期。頁1-25。
 
貳、 英文部分

〈ㄧ〉書籍
1.	Berlin, Isaiah, Russian Thinkers, London: Penguin Books,1979.
2.	Daniel B. Clendenin, Eastern Orthodox Christianity, Michigan: Baker Books, 1994. 
3.	Frederick C. Copleston , S.J., Philosophy in Russia, USA :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86.
4.	Frederick C. Copleston, Russian religious philosophy : selected aspects, USA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88.
5.	George P. Fedotov, Russian Religious Mind, Belmont, MA. : Nordland Publishers,    1975.
6.	Judith Deutsch Komblatt and Richard F. Gustafson, Russian Religious Thought, Madison, Wi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96.
7.	Knox, Zoe Katrina, Russian society and the Orthodox Church: religion in Russian after communism, London: Routledge Curzon, 2005.
8.	Roy R. Robson, Old Believers in Modern Russia, DeKalb: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95. 
9.	P. Pascal; tr. by Rowan Williams , The religion of the Russian people , New York : Seminary Press, 1976.
10.	Valliere Paul, Modern Russian Theology : Bukharev, Soloviev, Bulgakov : Orthodox Theology in a new key, Edinburgh : T & T Clark, 2000.

〈二〉期刊
1.	Nikolai P. Poltoratzsky,“The Russian Idea of Berdyaev”, Russian Review,       Vol.21,No.2 (Apr,1962),p121-136
2.	Rutan , Gerard F.,“N. A. Berdyaev-His contributions to political theory from the foundation of Russian orthodoxy”, Perspectives on Political Science, Summer91, Vol.20, Issue 3, p151-158

 
叁、 俄文部份

〈一〉書籍
1.	Н.А. Бердяев, Дух и реальность , Москва : Фолио, 2003.
2.	Н.А. Бердяев, Русская идея․судьба России, Москва: ЗАО《Сварог и К》, 1997.
3.	Н.А. Бердяев, Мутные лики – типы религиозной мысли в России, Москва: Реабилитация, 2004.
4.	Н.А. Бердяев, Опыты философские ,социальные и литературные (1900-1906), Москва: Реабилитация, 2002.
5.	Н.А. Бердяев, Духовный кризис интеллигенции , Москва:Канон, 1998.
6.	Н.А. Бердяев, Философия Свободы, Москва,Сварог и К,1997.
7.	Н.А. Бердяев, Новое религиозное сознание , Москва: Канон,1998.
8.	Вехи-Соборник статей о русской интеллигенции, Москва: Новости ,1990.
9.	Евдокимов Павел, Этапы духовной жизни, Москва: Свято-Филаретовская Московская высшая православно-христианская школа, 2003.
10.	Записки петербургских религиозно-философских собраний 1901-1903 , Москва: Республика, 2005.
11.	Империя и религия (к-100 летию Петербургских религиозно-философских собраний 1901-1903 гг.),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Алетейя, 2006.
12.	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1881-1917) , Ленинград, T.4, Наука, 1983.
13.	М.А.Колеров,Не мир ,но меч-русская религиозно- философская печать от  《Проблем идеализма 》до《Вех 》1902-1909,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Алетейя,1996.
14.	Д.С. Мережковский, Не мир,но меч, Москва: АСТ, 2000.
15.	В.В.Розанов, Около народной души-статьи 1906-1908гг., Москва: Республика, 2003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