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406200502215900
DOI 10.6846/TKU.2005.00561
論文名稱(中文) 日據時期台灣節令之食俗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dietary culture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莊欣華
研究生(英文) Hsin-Hua Chuang
學號 69100002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5-17
論文頁數 17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哲夫
指導教授 - 周宗賢
委員 - 吳哲夫
委員 - 曾永義
委員 - 胡衍南
關鍵字(中) 日據時期
節令文化
飲食風俗
舊慣調查記事
台灣舊慣冠婚葬祭と
年中行事
民俗台灣
崇拜
關鍵字(英) The Japanese colonizing period
the Old spoil to investigate the summary record
The culture of festival
The customs of eating habits
The old customary practice and proceedings on wedding & funeral in Taiwan
Customs of Taiwan
Admir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的主要思考主軸有二,一是利用罕用文獻為研究文本;二為研究須貼近庶民生活,依此理念而延伸出本碩士論文。日據時期為台灣歷史上的一段非常時期,日人為治理台灣而進行的一連串舊慣調查,成為今日欲研究早期台灣風情的最佳材料;而節令風俗貼近吾人生活,飲食又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筆者希望藉由日據時期台灣節令食俗的研究,能夠更了解台灣早期社會的風貌,了解今日吾人風俗的前有所承,讓身為繼承者與開創者的我們,對過去與未來的台灣風俗,有更深一層的認知與體會。

    論文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限制,以及論文欲解決的問題,同時對既有的研究成果作一統整說明,進一步開展出此篇論文的研究價值及發展性。第二章說明中國傳統節日的概念與淵源,先由外緣切入,由農業、天文曆法,以及中國人的信仰崇拜與人文化成談起,再論及到中國傳統節日所具備的特徵,希望藉由此章的闡述,讓讀者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有所釐清。第三章亦承上而下,概略地描述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與相關風俗,同時略加說明此節日的台俗為何;第四章為日人在台調查研究,以成立於1900年的「台灣慣習研究會」所彙整之《舊慣調查記事》、鈴木清一郎所著《台灣舊慣冠婚葬祭と年中行事》、以及以「風俗習慣的研究與介紹」為刊物旨趣的《民俗台灣》為主要文獻,藉由此三部書的整理,了解日人編纂的動機與目的,同時歸納出其中節令食俗的部分,再與各方志書對照,呈現出台灣地區節令食俗的部分,尤其強調食材的作法及特殊意義,此為第五章的部分。第六章則分別就原籍地移民風俗的濫殤、飲食有節、藥膳與食療、中國人祈求吉慶的心態,以及皇民化運動的影響等方面,討論台灣地區節令食俗的特色。而第七章結論,說明研究成果、議題的開展與限制,以及未來展望,總結此篇論文。
英文摘要
This dissertation concerns on two main issue, one is to use some rarely documents as the research text; another is to close to the common people for the research. Due to these ideas here comes the dissertation.  Japanese colonization period is a very special time about the history of Taiwan. The Japanese had researched 
the old customs of Taiwan in order to govern the island. Those custom researches have become the best documents for today’s research. Climate and other natural phenomena of a season and customs is very close to our life, among them eating is one the most important. The writer hopes to know more about the earlier society of Taiwan through researching climate and other natural phenomena of a season and customs during Japanese colonization period. Let us who live in modern Taiwan know more about those customs whether past or future.
  The first part of the dissertation explained the motivation, restriction, and the problem that the dissertation trying to solve. Also it explains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and helps to find the value of this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is talking about the ide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and where they are all about; from the outside to inside, from the agriculture, astronomy, calendar, and the faith of Chinese people, then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Through this part,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make the reader much clear about the origi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The third part continued with the second, described the origi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The fourth part is depending on three references, the Old spoil to investigate the summary record edited by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aiwanese old trick studies the meeting, The old customary practice and proceedings on  wedding  & funeral in Taiwan by kiyoichiro Suzuki, and Customs of Taiwan a magazine that introduce and research about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se three references, we can understand why the Japanese wanted to edit it and what’s their purpose of it, also generalizing the part of the festival and traditional eating habits, especially focus on the food-making and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m, this is the fifth part.
  The sixth parts is discussing about the source of customs through some different sides, the eating habits for different seasons, medicine and food curing, the motivation of why Chinese pray for auspicious and the effect of educating Taiwanese transferring themselves to Japanese. The last part, the seventh is concluding with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and how to start an issue and its restrictions and the expectation of the futur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01
第二節 思考理路──────────────────04
第三節 文獻利用與方法───────────────06
第四節 前人研究成果────────────────09
第五節 論文大綱──────────────────14
附圖────────────────────────17

第二章	中國傳統節日的概念與淵源──────────19
第一節	與農業息息相關的天文曆法──────────19
第二節	中國人的民間信仰──────────────23
第三節	中國傳統人文化成──────────────27
第四節	傳統節慶文化的特徵─────────────33
第五節	小結────────────────────37

第三章	中國傳統節日概述──────────────39
第一節	春季節令──────────────────39
第二節	夏季節令──────────────────42
第三節	秋季節令──────────────────50
第四節	冬季節令──────────────────55
第五節	小結────────────────────70
附圖─────────────────────────72

第四章	日人在台舊慣調查研究────────────75
第一節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的成立──────────75
第二節	日人其他台灣舊慣調查成果──────────87
第三節	小結────────────────────93

第五章	日據時期的台灣節令食俗───────────95
第一節  春季節令食俗────────────────95
第二節  夏季節令食俗────────────────99
第三節 秋季節令食俗────────────────103
第四節	冬季節令食俗───────────────104
第五節	小結───────────────────119
附圖──────────────────-─────122

第六章	台灣節令食俗特色──────────────123
第一節	原籍地移民風俗的濫殤────────────124
第二節	飲食有節與食療觀念─────────────128
第三節	福壽康寧財子旺全──────────────135
第四節	皇民化運動的影響──────────────138
第五節	小結────────────────────143
附錄────────────────────────146
附圖────────────────────────151

第七章	結論────────────────────153
第一節	研究成果──────────────────154
第二節	議題的開展與限制──────────────156
第三節	未來展望──────────────────158
附錄────────────────────────160
參考書目───────────────────────163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專著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
《太平御覽》(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
《月令廣義》(台南縣: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1997年2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時令類165
《台灣民俗大觀》(台北:大威出版社,1985年3月)
《台灣慣習記事》(中譯本)(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年6月),第一卷上
《台灣慣習記事》(中譯本)(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8年6月),第三卷上
《台灣慣習記事》(中譯本)(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9年3月),第四卷上
《台灣慣習記事》(中譯本)(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9年9月),第四卷下
《台灣舊慣調查事業報告》(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印行,1917年3月)
《孝經》(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13刷),《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第八冊
《周禮》(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13刷),《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第三冊
《孟子》(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13刷),《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第八冊
《尚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13刷),《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第一冊
《春謎大觀》(上海:進步書局印行,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第九輯)
《重修政和證類本草》(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金泰和刊本)
《唐六典》,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六集
《景岳全書》,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十集
《爾雅》(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13刷),《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第八冊
《儀禮》(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13刷),《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第四冊
《論語》(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13刷),《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第八冊
《歷代詩話》(台北:世界書局,1961年10月),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名著詩話叢編第一集
《禮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13刷),《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第五冊
E.泰勒:《原始文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編譯:《台灣治績志》(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11月)
王仁裕撰:《開元天寶遺事》(台北: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陽山顧氏文房)
王先謙撰、沈嘯寰、王星賢點校:《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四刷),新編諸子集成
王冰:《素問王冰注.內經》(台北:中華書局據明顧氏影宋本校刊,四部備要子部)
王利華:《中古華北飲食文化的變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王秋桂:《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附搜神記)》(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8月二印)
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
王祥齡:《中國古代崇祖敬天思想》(台北:學生書局,1992年2月)
王毓榮:《荊楚歲時記校注》,(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6月二刷)
王詩琅:《日本殖民體制下的台灣》(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1978年1月)
王學泰:《華夏飲食文化》(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8月)
司馬遷:《史記》(台北:鼎文書局,1991年5月十一版)
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餘》(王雲五主編,欽定四庫全書)
竹田旦:《韓國的祝祭與日本的節日》,文載於《亞細亞民俗研究》第二集,(民族出版社,1999年10月)
向柏松:《吉祥民俗》(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任叔寶主編:《中國歷代筆記英華》(北京:京華出版社,1998年10月)
呂自揚:《台灣民俗諺語析賞探源》(高雄市:河畔出版社,1996年10月三版二刷)
李永匡、王熹著:《中國節令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12月)
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李時珍:《本草綱目》(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6月,台一版)
吳均:《續齊諧記》(台北:藝文印書館,古今逸史,嚴一萍選輯,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
吳瀛濤:《台灣民俗》(台北:眾文出版社,1984年1月再版)
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
屈大均撰:《廣東新語》(台北:學生書局),廣東方志之十
忽思慧:《飲膳正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11月台一版)
林川夫:《民俗台灣》(台北:武陵出版社,1990年1月)第一輯
林川夫:《民俗台灣》(台北:武陵出版社,1990年2月)第二輯
林川夫:《民俗台灣》(台北:武陵出版社,1990年3月)第三輯
林川夫:《民俗台灣》(台北:武陵出版社,1990年5月)第四輯
林川夫:《民俗台灣》(台北:武陵出版社,1990年7月)第五輯
林忠勝撰述:《陳逸松回憶錄(日據時代篇)──太陽旗下風滿台》(台北:1994年)
俞樾:《茶香室續鈔》(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4月)
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2月二刷)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台南:大時代出版社,1969年8月)
烏丙安:《中國民俗學》(遼寧大學出版社,1985年9月)
班固:《白虎通》(百部叢書集成之33,抱經叢書第四函,原刻景印,嚴一萍選輯)
班固:《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4月三版)
高賢治、馮作民編譯:《台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出版社,1978年5月)紀坤撰:《花王閣賸稿》(台北:藝文印書館,嚴一萍精選,百部叢書集成,畿輔叢書)
張恒豪主編:《台灣作家全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2月)
清聖祖御製:《全唐詩》(台北:宏業書局有限公司,1982年9月)
莊陳登雲守傳:《莊林續道藏》(七)(台北:成文出版社,2003年1月)
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十二刷)
郭立誠:《中國生育禮俗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年3月)
陳元靚:《歲時廣記》(台北:藝文印書館,嚴一萍選輯,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十萬卷樓叢書)
陳金田譯:《台灣私法》(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0年6月)
陳紹馨:《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年)
陳壽:《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1991年4月7版)
陶立璠:《民俗學概論》(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7年8月)
章學誠:《文史通義》(台北:華世出版社,1980年9月)
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69年9月)
彭大翼撰:《山堂肆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7月)
彭銘泉主編:《中國藥膳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年4月一版五刷)
舒燕編著:《中國民俗》(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
費爾巴赫著、林伊文譯:《宗教本質演講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5月)
馮夢龍:《警世通言》(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80年2月)
馮贄編、張力偉點校:《雲仙散錄》(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2月)
黃通等:《日據時代台灣之財政》(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月)
黃靜嘉:《台灣殖民地統治歷程之回顧》(台北:海天印刷廠,1960年5月)
楊威理著.陳映真譯:《雙鄉記──葉盛吉傳:一個台灣知識份子之青春、徬徨、探索、實踐與悲劇》,(台北:人間出版社,1995年3月)
楊連生、林德堂、閰可及主編:《中國飲食療法》(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6月)
葛洪撰:《神仙傳》(百部叢書集成,夷門廣牘,台北:藝文印書館)
賈思勰著、繆啟愉校釋:《齊民要術校釋》(台北:明文書局,1986年1月)
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台灣的原住民──排灣族》(台北:台原出版社,2002年1月)
劉文典撰、馮逸、喬華點校:《淮南源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5月)
劉枝萬:《中國民間信仰論集》(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74年),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廿二
劉肅:《大唐新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三刷)
劉敬叔撰:《異苑》(台北: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學津討原)
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5月)
劉還月:《台灣民俗誌》(台北:洛城出版社,1986年1月再版)
蔡邕:《獨斷》(台北:藝文印書館,嚴一萍選輯,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百川學海)
鄭望之:《膳夫錄》,古今說部叢書第三集
鄭處誨撰、田廷柱點校:《明皇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二刷)
應劭:《風俗通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2月二刷),諸子百家叢書謝桂珍編著:《春夏秋冬菜肴》(北京:中國食品出版社,1988年7月)
韓養民、郭興文:《中國古代節日風俗》(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
魏徵:《隋書》(台北:鼎文書局,1990年7月六版)
顧炎武著、黃侃、張繼校勘:《原抄本日知錄》(台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3月)
顧祿:《清嘉錄》(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1月,清代筆記叢刊)

學位論文

王昭文:《日治末期台灣的知識社群(1940-1945)-《文藝台灣》、《台灣文學》、《民俗台灣》三雜誌的歷史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7月
李明宗:《當代台灣節慶活動的形貌──休閒社會學詮釋觀點的提擬》,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2002年1月
林雅鈴:《日本皇民化政與與台灣文學的反動精神》,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張耀方:《敦煌文書所見唐代節慶之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陳雅惠:《日據時代台灣文學童年經驗》,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6月
葉肅科:《日據時代台北都市發展與台人日常生活》,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理論組碩士論文,1987年6月
顏素足:《漢族「桃」文化與文學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期刊報紙
山根幸夫著.吳密察譯:<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的成果(附記:台灣慣習研究會)>,《台灣風物》第三十二卷第一期,1982年3月,頁23~58
王秋桂:<元宵節補考>,收於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社會民俗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3月),頁251~269
石萬壽:<台灣的祖先崇拜緣起與意義>,紀念蔣公逝世九週年暨民族掃墓的特刊,中國時報第十四、十五版,1984年4月4日
李棟明:<台灣早期的人口成長與漢人移民之研究>,《台北文獻》直字第十三、十四期合刊,1970年12月,頁134~161
邱坤良:<現代節慶與傳統節令>,《表演藝術》第63期,1998年3月,頁23~24
洪秋芬:<台灣保甲和「生活改善」運動:1937-1945>,《思與言》,第廿九卷第四期,頁115~153
洪德先:<俎豆馨香──歷代的祭祀>,《敬天與親人,宗教禮俗篇》,(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8月),頁374~375
陳美慧:<說粽子>,《民俗曲藝》,第60期,1989年7月,頁70~71
黃加成:<家禽篇:帝王食補說鴨肉>,《鄉間小路》第28卷第4期,(2002年4月),頁42~47
萬建中:<中國食療文化與陰陽五行學說>,《中國文化月刊》,一九一期, 1995年9月,頁85~91
詹惠婷:<湯圓元宵暖烘烘,歡度冬至和燈節>,《鄉間小路》第廿八卷第一期,1992年1月,頁52~53
資料室:<冬令進補>,《明通醫藥》二一七期,1995年1月,頁8
簡榮總:<台灣粿糕餅糖塔的年節飲食文化-七夕、中元、中秋>,《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第15卷第1期,1999年2月,頁38~42

方志
《泉州府誌》(台南市:登文印刷局,1964年10月)
《惠州府誌》(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10月台一版,中國方志叢書第三號)
《漳州府誌》(台南市:登文印刷局,1965年10月)
《潮州府誌》(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12月台一版,中國方志叢書第46號)
方豪主編、王必昌修:《王修台灣縣志》(台北:國防研究院.中華學術院合作出版,1968年10月),台灣叢書第一輯第三冊
方豪主編、林豪修:《澎湖廳志》(台北:國防研究院.中華學術院合作出版,1968年10月),台灣叢書第一輯第七冊
王澧:《台灣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3月台一版),中國方志叢書台灣地區第八
台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編:《台灣統治綜覽》(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1911年),重刊於中國方志叢書,台灣地區128號(台北:成文書局影印本,1985年3月)
連雅堂:《台灣通史》(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3月台一版),中國方志叢書台灣地區六十三
劉良璧:《重修台灣府志》(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7年2月)

外文資料
<舊慣調查會の官制>,《台灣日日新報》,第九七六號,「雜報」,明治34年8月3日
池田麻奈:<台灣の民俗雜誌解題>,《台灣近現代史研究》四,1983年
信夫清三郎:《後藤新平─科學的政治家の生涯-》(東京:博文館,昭和16年)
關敬吾:<民俗學の方法>,收於《關敬吾著作集》,(京都:京都同朋舍,1981年),頁184~193
鶴見祐輔:《後藤新平》(東京:勁草書房,昭和40年)

網路資源
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http://info.lib.tku.edu.tw/encyc-china/Content.asp?ID=30847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