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402201617212700
DOI 10.6846/TKU.2016.00770
論文名稱(中文) 漫畫閱讀的歷程初探:來自眼動追蹤的證據
論文名稱(英文)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omics reading: Evidence from eye-tracking method.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1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何宛臻
研究生(英文) Wan-Chen Ho
學號 60005024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5-12-14
論文頁數 10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唐大崙
委員 - 趙雅麗
委員 - 湯允一
關鍵字(中) 眼動追蹤法
圖文共構
漫畫
關鍵字(英) eye tracking method
integration of picture and text
comic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在未來圖像化的傳播趨勢中,圖像與文字讓訊息設計更為五花八門,圖文訊息的有效編排與設計將是未來傳播的重點。本研究企圖跳脫以往研究圖文敘事的範疇,以讀者的注意力為出發點,藉由眼動實驗探討「以圖為主」、「以文為主」兩種不同的漫畫文類對讀者閱讀的影響。本實驗以平均年齡18~25歲,共69位淡江大學的大學生與研究生做為受試者,並將男女人數平均配,希望透過不同圖文主體的漫畫內容,探討讀者在圖像與文字的注視歷程,以此探究圖文訊息設計與讀者注意力之間的交互效果。
研究發現,(一)閱讀漫畫的過程中,文字是受試者首要處理的訊息。(二)在閱讀「以文為主」的漫畫時,受試者會需要更多圖文共構的歷程。(三)「以文為主」的漫畫出現更趨一致的觀看順序。(四)「以圖為主」的漫畫觀看順序一致性偏低,且閱讀動線集中在圖像區。綜合以上研究發現,本研究建議在圖文搭配的訊息設計上,除了注重圖像的敘事功能之外,文字更是讀者解讀意義及決定是否要繼續閱讀的動機,並且要注意圖文訊息的邏輯敘述,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更能掌握作者要傳達的意義,降低意義解讀上的不確定性,使圖像與文字能夠達成互補的作用,讓訊息更具有閱讀的吸引力。
英文摘要
Thanks to picture and text, design of message becomes much more diversified than ever. In the future trend of visualized communication, the efficient arrangement and design of picture and text will be very important. By eye tracking test, this research studies the difference of impacts between two kinds of comic genres: narrative by picture & narrative by text. The subjects of this test are 69 undergraduates and graduate students of TKU, aged from 18~25 and equally divided to male and female. By studying the eye movement of readers reading picture and text between different comic genres, this research try to analysis the interaction effect of text-picture message design and reader’s attention.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ing:(1)In the reading journey, text is the first message processed by the subjects.(2)When reading comics narrated by text, subjects experienced more integration of picture and text.(3)Subject shows more consistency in reading sequence when they are reading comic narrated by text.(4)Subject shows less consistency in reading sequence when they are reading comic narrated by picture, and the eye movement of subject focus on picture area.
In conclusion, beside of narrative function of picture, text is the key factor influencing the meaning interpretation and motives of continue reading. To make message more attractive to read, the author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logical discouse of text-picture message, and reduce the uncertainty of meaning interpret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一節 研究源起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名詞解釋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研究問題	4
	第一節 漫畫中的敘事結構	4
	第二節 漫畫類型	7
	第三節 圖像符號與文字符號的差異	12
	第四節 傳播的意義與敘事	13
	第五節 圖文共構的相關研究	14
	第六節 眼動相關文獻研究	17
	第七節 眼球運動與圖文閱讀	20
	第八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6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1
	第三節 實驗設計	32
	第四節 實驗工具	32
	第五節 實驗對象	33
	第六節 實驗程序	34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36
	第一節 視線特徵與描述統計	36
	第二節 漫畫的觀看模式	39
	第三節 漫畫的圖文共構歷程	5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8
	第一節 結論	58
	第二節 重大發現與傳播意涵統整	64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66
參考文獻	68
附錄一 實驗刺激圖	72
附錄二 凝視時間熱區圖	92

圖目錄
圖2-1-1:「圖像具體」與「文字具體」漫畫示意圖	5
圖2-2-1:蔡志忠的漫畫舉隅	8
圖2-2-2:朱德庸的漫畫舉隅	9
圖2-2-3:敖幼祥的漫畫舉隅	10
圖2-2-4:老夫子的漫畫舉隅	11
圖2-7-1:AOI區域示意圖	21
圖2-7-2:關聯性回視示意圖/連續性回視示意圖	22
圖2-2-1:蔡志忠的漫畫舉隅	20
圖2-1-5:朱德庸的漫畫舉隅	21
圖2-1-6:敖幼祥的漫畫舉隅	22
圖2-1-7:老夫子的漫畫舉隅	23
圖3-1-1:研究架構	26
圖3-1-2:實驗素材示意圖	29
圖3-1-3:150毫秒及500毫秒熱區示意圖	30
圖3-2-1:研究流程圖	31
圖3-6-1:指導語示意圖	34
圖3-6-2:實驗程序圖	35
圖4-1-1:凝視時間之觀看圖區時間比例與漫畫類別關係圖	36
圖4-1-2:凝視時間之圖區平均每一次凝視時間與漫畫類別關係圖	37
圖4-1-3:凝視時間之文區平均每一次凝視時間與漫畫類別關係圖	37
圖4-2-1:劇情結構影響視線軌跡對照圖範例一	40
圖4-2-2:劇情結構影響視線軌跡對照圖範例二	40
圖4-2-3:劇情結構影響視線軌跡對照圖範例三	41
圖4-2-4:劇情結構影響視線軌跡對照圖範例四	41
圖4-2-5:漫畫人物表情圖像範例	42
圖4-2-6:誇張圖像影響視線軌跡對照圖範例一	43
圖4-2-7:誇張圖像影響視線軌跡對照圖範例二	44
圖4-2-8:文字較不受到注視對照圖範例一	44
圖4-2-9:文字較不受到注視對照圖範例二	45
圖4-2-10:文字受到注目對照圖範例一	46
圖4-2-11:文字受到注目對照圖範例二	46
圖4-2-12:文字受到注目對照圖範例三	47
圖4-2-13:文字受到注目對照圖範例四	48
圖4-2-14:圖像容易受到忽視對照圖範例一	48
圖4-2-15:圖像容易受到忽視對照圖範例二	49
圖4-2-16:圖像容易受到忽視對照圖範例三	49
圖4-2-17:以文為主漫畫人物造型範例	50
圖4-2-18:朱德庸漫畫人物較無受到注視對照圖	51
圖4-2-19:蔡志忠漫畫人物較容易受到注視對照圖	51
圖4-2-20:蔡志忠漫畫中的場景物件不易受到注視	52
圖4-2-21:蔡志忠漫畫中的漫畫符號不易受到注視	52
圖4-3-1:圖文關聯性回視與漫畫類別關係圖	53
圖4-3-2:任兩圖文區連續回視次數與漫畫類別關係圖	53
圖4-3-3:圖文回視之AOI區域回視機率範例圖	54
圖4-3-4:任兩圖區連續回視次數與漫畫類別關係圖	55
圖4-3-5:圖圖回視之AOI區域回視機率範例圖	55
圖4-3-6:任兩文區連續回視次數性與漫畫類別關係圖	56
圖4-3-7:文文回視之AOI區域回視機率範例圖	57

表目錄
表2-3-1:「視覺符號」與「言辭符號」之語義和語法差異	12
表2-4-1:意義的四個層次	14
表2-8-1:問題假設與回應	24
表3-1-1:實驗素材分類結果(以圖為主的漫畫)	27
表3-1-2:實驗素材分類結果(以文為主的漫畫)	27
表3-5-1:受試者的特徵分佈-性別	33
表3-5-2:受試者的特徵分佈-學院別	33
表5-1-1:兩種漫畫文類的觀看特徵	61
表5-1-2:問題假設與結論對應表	62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松木(2014)。試論日本漫畫的圖像修辭—以井上雄彥《灌籃高手》為例。《高雄師大國文學報》,19,73-126。
朱善傑、鐘世凱(2004)。動畫中漫畫表現形式研究—以漫畫造型與漫畫符號為中心。《藝術學報》,75,121-142。
吳思慧(2008)。漫畫迷閱讀特質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倩慧(2007)。初探報紙新聞圖文呈現方式與閱聽人解讀之關聯。中華傳播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
宋育泰(2009)。初探漫畫中的圖像敘事:社會符號學的觀點。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幸玲(2012)。燃燈佛授記本生敘事與圖像之互文性研究—以漢譯佛典故事和西北印、中亞、雲岡石窟造像為例。《政大中文學報》,17,158-222。
沈錦惠(2014)。隱喻即視覺化的語藝行動:網路時代談視覺語藝的古典根源。《中華傳播學刊》,26,63-106。
周文鵬(2014)。圖像載體的敘事與接受-論台灣漫畫文學的形成及創作。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邱淑惠、廖儷湘(2014)。學前幼兒如何閱讀繪本—眼動歷程之初探。《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09,57-73。
柯瓊閔(2008)。朱德庸漫畫之性別再現(1983~2006)。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唐大崙、張文瑜(2007)。利用眼動追蹤法探索傳播研究。《中華傳播學刊》,12,165-211。
桑尼譯(1999)。解讀影像—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原理(原作者:Kress,G.R.&Leeuwen,T.V.)。台北:亞太圖書。(1996)
秦海鷹(2004)。互文性理論的源起與流變。《外國文學評論》,3,30-19。
張恭銘(2005)。網路漫畫讀者使用與滿足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銘賢(2008)。蔡志忠《漫畫四書》研究。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怡如(2013)。用照片重新定義網路新聞。《數位時代》,232,108。
陳琪瑤、吳昭容(2012)。幾何證明文本閱讀的眼動研究:圖文比重及圖示著色效果。教育實踐與研究。25(2),35-66。
陳雅惠(2014)。探索網路新聞敘事新方向。《新聞學研究》,121,127-165。
張錦華等譯(1995)。傳播符號理論。台北:遠流。(原作者:Fiske,John)
童婉芬(2002)。青少年漫畫閱讀文化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兩所國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為出版碩士論文。
黃文信(2012)。電子漫畫易辨性與易讀性之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采薇(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英語圖文閱讀理解的眼動資料分析。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麗文(2006)。漫畫迷的休閒之覺自由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趙又慈(2006)。閱聽人怎麼繪本—科普繪本圖像與文字符號的解讀初探。中華傳播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
趙雅麗(2003)。符號版圖的迷思:影像化趨勢下語言的未來發展。《新聞學研究》,77,187-125。
趙雅麗(2010)。傳播成為一門「意義科學」的想像與準備:跨符號的觀點。《中華傳播學刊》,17,307-350。
劉瑤君(2011)。敖幼祥《烏龍院》系列漫畫之研究-以社會批判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滕淑芬(2004)。漫談智慧,畫出經典—蔡志忠。《台灣光華雜誌》,2004-6,92。
蔡介立、顏妙璇、汪勁安(2005)。眼球移動測量及在中文閱讀研究之應用。《應用心理研究》,28,91-104。
鄧宗聖(2010)。當代漫畫研究思潮的過去與現在:評四本當代漫畫研究書。《傳播與管理研究》,10。
鄭俊皇(1999)。漫畫於視覺上的應用研究-以擬聲字與閱讀順為中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湘文(2000)。讀者對報紙評論漫畫理解度之初探性研究—評論漫畫理解度測量指標建構的基礎。《民意研究季刊》,211,95-122。
蕭湘文(2001)。國中生漫畫識讀力之研究。《民意研究季刊》,215,20-44。
蕭湘文(2002)。漫畫研究:傳播觀點的檢視。台北:五南。
蕭湘文(2002)。漫畫研究—傳播觀點的檢視。台北:五南。
賴玉釵(2014)。跨媒介圖像敘事與藝術創作者之改編考量:「以2012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改編為互動式電子繪本為例。《藝術學報》,95,229-262。
賴孟龍、陳彥樺(2012)。以眼動方法探究幼兒閱讀繪本時的注意力偏好。《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2,81-95。
鍾蔚文(1992)。從媒介真實到主觀真實—看新聞,怎麼看?看到什麼?。台北:正中。
韓承靜、蔡介立(2008)。眼球軌跡記錄—科學學習研究的明日之星。《科學教育》,310,2-11。
韓叢耀(2005)。圖像傳播學。台北:威仕曼。

英文部分
Anderson,N.C.,W.F.Bischof,el al.(2013)Recurrence quantification amalysis of eye movements.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1-15.
Carr,N.(2011).The shallows: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WW Norton&Company.
Yarbus,A.(1967).Eye movments and vision.New York:Plenum Press.
Da-Lun Tang&Yung-Chi Sung.(2007)Unconscious processing embedded in conscious processing:Evidence from gaze time on Chinese sentence reading.Consciousness and Cogition.16(2),339-348.
Evans,M.A.,Williamson,K.,&PursooT.(2008).Preschoolers’ attention to print during shared book reading.Scientific Studues Of Reading,12(1),106-129.
Hannus,M.,&Hyona,J.(1999).Utilization of illustrations during learning of science textbook passages among low-and high-ability children.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4,95-123.
McCloud,S.(2006)Making Comics.New York,NY:HarperCollins.
Ong,Walter J.(1982).Orality and Literacy:Tachnologizing Of the Word.Methuen:London and New York.
Rayner,K.,Rotello,C.M.,Stewart,A.J.,Keir,J.,&Duffy,S.A.(2001).Integrating text and pictorial information:Eye movements when looking at print advertisement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Applied,7(3),219-226.
Rayner,K.(1998)。Eye movments in reading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20years of research.Psychological bulletin,124(3):372.

網路文章
江佾穎(2011)。創意《老夫子》,靈感就在柴米油鹽中。天下雜誌網。2015.10.2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6002
車亮、朱派(無日期)。朱德庸和他的城市話劇。2015.10.2,取自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3601/2004/05/09/342@152756.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