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402201513445600
DOI 10.6846/TKU.2015.00764
論文名稱(中文) 中國經濟崛起對臺灣國家安全之影響-以建構主義客觀利益角度分析 (2008-2014年)
論文名稱(英文) Theimpact of China's economic rise to Taiwan's national security from the Objective interests View of constructionism:(2008-2014)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3
學期 1
出版年 104
研究生(中文) 邱昭堡
研究生(英文) Shao-Pao Chiu
學號 70133014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5-01-16
論文頁數 20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翁明賢(wongmh@mail.tku.edu.tw)
委員 - 謝奕旭
委員 - 湯文淵
關鍵字(中) 建構主義
兩岸關係
國家利益
客觀利益
國家安全
關鍵字(英) Constructionism
Cross-strait relations
National interest
Objective interests
National Securi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文是從中國之經濟崛起歷程看對臺政策,依然建構在中國「一國兩制」與「和平統一」的目標之下,可從胡錦濤「胡六點」及習近平「中國夢」工作重點,在於爭取臺灣人民的認同,近程目標為「防獨促統」,目的是完成「和平統一」大業;另外,臺灣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希望能以務實的態度發展兩岸關係,從對中國的連結再造經濟動能。係以建構主義角度切入,採用客觀利益研究途徑,以文獻分析法蒐集、分析而成,從中分析對臺灣國家安全影響。
論文的內容共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主要敘述論文研究的動機、目的、研究方法等規格。第二章則在探討建構主義之利益相關論點,從而研究分析利益與國家安全之關係。第三章在以分析中國經濟崛起過程,和中國經濟崛起下對臺經濟戰略。第四章由建構主義客觀利益角度,以檢視中國經濟崛起下之生存、獨立自主、經濟財富與集體自尊。第五章從中國客觀利益下檢視對臺灣國防安全、政治、經濟與人民心理方面影響。第六章從建構主義客觀利益角度檢視臺灣國家安全。第七章結論,作為論文的研究心得、理論檢證與未來展望。
藉由客觀利益分析工具,即「生存」、「獨立自主」、「經濟財富」、「集體自尊」等四項客觀利益指標,從中解讀兩岸在國際間的互動過程,釐清臺灣面對中國經濟崛起此種情勢下客觀評估。分析中國願意為了「生存」、「獨立自主」、「集體自尊」利益,在犧牲本身「經濟財富」利益,影響臺灣國家安全,而臺灣在追求「經濟財富」利益的同時,而在其他的客觀利益上採取模糊務實處理,取得較大的操作空間。
英文摘要
I want to analyze China’s Taiwan policy from the view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t builds on the goals of “on country, two systems” and “peaceful unification”. “Hu’s six directions” form ex-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and “Chinese dream” from Xi Jinping, are emphasis on getting the agreement from Taiwanese. The short term goal is “promoting unification, preventing autonomy” to accomplish the unification peacefully.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impact from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aiwan hopes to develop the relationship with Chinese pragmatically, to rebuild economic energy from the connection with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he factors affect Taiwan national security from constructionism, gathering and analysis by the way of objective benefit research from the view of literature analysis.
There are seven chapters. Chapter one “general”, describe the motivation, objectives, research methods. Chapter two, I d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nefits and national security from the view of constructionism. Chapter three, I analyze the process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conomic strategy toward Taiwan. Chapter fou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bjective benefit constructionism, sees the physical survival, autonomy, well-being and collective self-esteem of China. Chapter five, view the affec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politics, economy and mentality to Taiwan from the view of China’s benefit constructionism. Chapter six, sees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Taiwan from the view of objective benefit constructionism.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 it concludes the acquisition, theory verification and future prospect. 
I use the objective benefit analysis tools, which are four objective benefit indexes, “physical survival”, “autonomy”, economic well-being” and “collective self-esteem”. I can tell the interactive process nationall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evaluate objectively how Taiwan can do during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rise. China is willing to pay the benefit of economic well-being to earn the benefits of “physical survival”, “autonomy” and “collective self-esteem”. Otherwise, Taiwan is looking for the benefit of economic well-being, it gets larger operation space by the way of fuzzy pragmatic dealing in other objective benefi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圖目錄》……………………………………………………………ii
《表目錄》……………………………………………………………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評述	5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1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1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步驟	23
第二章 建構主義客觀利益論點	27
第一節 建構主義核心概念	27
第二節 客觀利益的內涵	33
第三節 國家身分、安全與利益之關聯	39
第四節 小結	47
第三章 中國經濟崛起過程	49
第一節 中國經濟崛起背景	50
第二節 中國經濟崛起背景分析	56
第三節 中國經濟崛起下對臺戰略	67
第四節 小結	78
第四章 中國經濟崛起下客觀利益內涵	81
第一節 中國的客觀生存利益	82
第二節 中國的客觀獨立自主利益	91
第三節 中國的客觀經濟財富利益	98
第四節 中國的客觀集體自尊利益	113
第五節 小結	119
第五章 中國客觀利益對臺灣國家安全之影響	121
第一節 對臺灣國防安全之影響	121
第二節 對臺灣政治安全之影響	129
第三節 對臺灣經濟安全之影響	137
第四節 對臺灣人民心理之影響	144
第五節 小結	150
第六章 從客觀利益分析臺灣國家安全	151
第一節 臺灣的客觀生存利益	151
第二節 臺灣的客觀獨立自主利益	158
第三節 臺灣的客觀經濟財富利益	165
第四節 臺灣的客觀集體自尊利益	171
第五節 小結	180
第七章 結論	183
第一節 總結	183
第二節 研究檢證	190
第三節 未來研究與展望	192
附錄:兩岸交流大事記要	193
參考文獻	198

《圖目錄》
圖 一–1:建構主義客觀國家利益研究的四條途徑	19
圖 一–2:國際行為體的機制與過程共構圖	23
圖 一–3:兩岸行為體的機制與過程共構圖	25
圖 一–4:研究步驟圖	26
圖 二–1:客觀利益與主觀利益之關係示意圖	34
圖 二–2:客觀國家利益示意圖	38
圖 二–3:身分種類示意圖	42
圖 三–1:中國2008-2013年度進出口總值	53
圖 四–1:中國2008-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圖(GDP)	99
圖 五–2: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布圖	144
圖 五–3:臺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布圖	146
圖 六–1:臺灣重大資安政策進程	155
圖 七–1:兩岸行為體的機制與過程共構檢證圖	191
《表目錄》
表 一–1:文獻整理:建構與安全理論相關專書	5
表 一–2:文獻整理:兩岸關係相關文獻	11
表 一–3:文獻整理:碩博士論文	15
表 二–1:戰略家對戰略的定義	44
表 三–1:中國重要經濟指標變動趨勢	60
表 三–2:中國出口對象貿易額(2007-2014.1-3)	61
表 三–3:中國進口對象貿易額(2007-2014.1-3)	62
表 三–4:世界主要國家GDP一覽表	62
表 三–5:世界主要國家外匯存底	63
表 三–6:ECFA發展狀況彙整表	71
表 三–7:中國與東協進出口貿易統計(2002-2013)	75
表 三–8:東協加一與加三對臺灣總體經濟之影響	76
表 三–9:臺灣與東協十國貿易總額表	77
表 四–1:2007至2013年中國國防預算統計表	88
表 四–2:中國2008-2013年國內生產與人均生產總值	98
表 四–3:中國「十一五規劃」主要內容	104
表 四–4:中國「十二五規劃」主要內容	106
表 五–1:臺灣偵破共諜案一覽表	125
表 五–2:2008-2014年臺灣國防經費比	128
表 五–3:歷屆「江陳會談」大事記要	134
表 五–4:2008至2014年臺灣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	137
表 五–5:臺灣與中國雙邊貿易發展趨勢(1995-2013)	139
表 五–6:兩岸貿易依存度	139
表 五–7:中國自臺灣進口變化	141
表 五–8  2014年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之看法	145
表 六–1:臺海兩岸軍力部署比較表:地面部隊	152
表 六–2:臺海兩岸軍力部署比較表:海軍2014	153
表 六–3:臺海兩岸軍力部署比較表:空軍 2014	154
表 六–4:臺灣經濟發展分析表	165
表 六–5:臺灣在(IMD)年報統計數據(2008-2014)	166
表 六–6:臺灣對中國貿易統計表	169
表 六–7:兩岸已簽署之FTA(2003-2013)	170
表 六–8:2014年臺灣邦交國一覽表	171
表 六–9:臺灣邦交國統計表(2007年底-2014年9月)	173
表 六–10:兩岸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競爭力排名	175
表 六–11: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 臺灣競爭力報告	176
表 六–12:自由之家2014年世界自由度報告	17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政府出版品
1.	「2013年鐵道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家鐵路局。http://www.nra.gov.cn/fwyd/zlzx/hytj/201404/t20140410_5830.htm 2013年。
2.	「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鐵路局。http://www.nra.gov.cn/ghfz/zhysgh/sewzhjtystxgh/fzmb/201312/t20131212_3612.html  2014年1月24日。
3.	「中國軍事智庫發布年度戰略評估報告指出日政治右傾化進程加快引起高度關注」。解放軍報8版。 2014年6月19日。
4.	「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司。(2014年春季)。
5.	「中華民國100年國家建設計畫執行檢討」。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建會綜合計劃處。(臺北。2011年)。
6.	「中華民國101年國家建設計畫執行檢討」。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建會綜合計劃處。(臺北。2012年)。
7.	「中華民國97年國家建設計畫執行檢討」。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建會綜合計劃處。(臺北。2007年)。
8.	「中華民國98年國家建設計畫執行檢討」。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建會綜合計劃處。(臺北。2008年)。
9.	「中華民國99年國家建設計畫執行檢討」。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建會綜合計劃處。(臺北。2010年)。
10.	「立法院第 8 屆第 1 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 27 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 101卷第45期(2012年 5 月 30 日)。
11.	「全民國防教育簡介」。國防部政戰資訊服務網。http://aode.mnd.gov.tw/Unit/Index/120  (2014年10月28日)。
12.	「馬英九任職第12任總統就職演說」。中華民國總統府。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13752  2008年5月20日。
13.	「商務部:反對臺灣與東盟簽訂涉主權國貿易合作協議」。國務院新聞辦公室。http://gb.cri.cn/news/other/gxb1007260001.htm。 2010年7月26日。
14.	「國家統一綱領」。中華民國陸委會。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8276&CtNode=5836&mp=4。
15.	「國務院新聞發布2013年中國的國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http://www.gov.cn/jrzg/2013-04/16/content_2379013.htm  2013年4月16日。
16.	「習近平: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網。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ldhd/2013-07/31/content_2459009.htm  2013年7月31日。
17.	「發布十二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ttp://www.sdpc.gov.cn/fzgggz/wzly/zcfg/wzzczh/201207/t20120724_493166.html 2012年7月24日。
18.	「貿易趨勢預測季刊」。經濟部。第65期(2013年1月)。
19.	「邀請國防部部長嚴明報告業務概況」。立法院公報103卷第15期。http://lis.ly.gov.tw/lgcgi/lypdftxt?10301501;0271;0326  2014年9月30日。
20.	中共中央黨校編。 中共中央文件選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21.	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中華民國102年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臺北市:國防部。2013年10月)。
22.	張登及。「大陸地緣經濟戰略軸心-一帶一路」。陸委會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 http://www.mac.gov.tw/public/Attachment/410315552838.pdf 2014年9月。
23.	蕭萬長主編。「全球化和中國經濟崛起對我國的挑戰、願景與策略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6年6月)。
(二)書籍
1.	Alexander Wendt(亞歷山大.溫特)著。秦亞青譯。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2.	Martha Finnemore(瑪莎.芬尼摩爾)著。袁正清等譯。國際社會中的國家利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3.	Paul Kennedy (保羅.甘迺迪)。張春柏、陸乃勝譯。霸權興衰史。頁2。
4.	Walter Brugger布魯格著。項退結編譯。西洋哲學辭典。(臺北:先知出版社。1976)。
5.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6.	王俊評。和諧世界與亞太權力平衡:中國崛起的世界觀、戰略文化。與地緣戰略。(臺北:致知學術出版。2014年4月)。
7.	王騰坤。「產業內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原理與政策。(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8.	丘宏達。現代國際法(修訂二版)。(臺北:三民。2006)。
9.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著。林添貴譯。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臺北:立緒文化。1998)。
10.	朱雲漢、賈慶國主編。從國際關係理論看中國崛起。(臺北:五南。2007年11月)。
11.	李大中。聯合國維和行動:類型與挑戰。(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1)。
12.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3年3月)。
13.	翁明賢。吳建德主編。兩岸關係與信心建立措施。(臺北:華立圖書出版。2005年9月)。
14.	翁明賢著。解構與建構-臺灣的國家安全戰略研究 (2000-2008)。(臺北:五南出版社。2010)。
15.	張幼文、徐明棋。強國經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年)。
16.	張亞中、李閩榕。「海西經濟區與臺灣」。(臺北:兩岸統合學會。2010年)。
17.	張建邦總策劃。邵玉銘審校。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18.	莫大華。建構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安全研究。(臺北:時英出版。2003)。
19.	陳志武。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新北市:紅旗文化。2010年7月)。
20.	曾章瑞。全民國防概論。(臺北市:空中大學。2006)。
21.	童振源。「中國對臺政策的演變、特徵與變數」。胡錦濤時代的挑戰。丁樹範主編(臺北。新新聞文化。2002)。
22.	鈕先鍾。西方戰略思想史。﹙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初版﹚。
23.	鈕先鍾。西方戰略思想史。(臺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 
24.	鈕先鍾譯。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著。戰爭論精華。﹙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初版﹚。
25.	鈕先鍾譯。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著。戰爭論精華。﹙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初版﹚。
26.	鈕先鍾譯。約米尼﹙Antoine Henri Jomini﹚著。戰爭藝術。﹙臺北:麥田初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初版﹚。
27.	楊開煌。「三十年對臺政策VS 二十年大陸政策」。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論文集(臺北︰問津堂。2009 年)。
28.	楚樹龍。國際關係基本理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9.	瑪莎.芬尼摩爾(Martha Finnemore)著。袁正清等譯。國際社會中的國家利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30.	趙春山主編。兩岸關係與政府大陸政策。 (臺北:三民書局。2013年)。
31.	蔡學儀。兩岸經貿之政治經濟分析。(臺北:新文京出版社。2006年8月)。
32.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臺北:地球出版社。1994年)。
33.	鄭必堅。中國發展大戰略 論中國和平崛起與兩岸關係。(臺北:遠見天下文化。2014)。
34.	薄富爾(Andre Beaufre)著;鈕先鍾譯。戰略緒論。(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35.	謝茂淞。亢龍有悔-中共反介入戰略之研究。(臺北:高手專業出版社。2010年3月)。
36.	魏艾主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市場轉型(臺北:揚智文化。2003年)。
期刊
1.	Denies J. Blasko。歐冠宇譯。「共軍現代化概況。Chinese Army Modernization: An Overview」。 國防譯粹。第卅三卷第四期(2006 年)。
2.	朱雲漢,「中國大陸興起與全球秩序重組」,全球化的挑戰與因應, http://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1S101/101S101_AA03L01.pptx 
3.	朱新民。「中國和平崛起的省思:衝突或和諧」。國際關係學報,Vol.23,(2007年)。
4.	吳德美、曾聖文。「中國大陸崛起對東協經濟發展影響」。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3期(2005年)。頁68。
5.	呂孟璜。「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商學學報第21期(2012)。21頁。
6.	宋以敏。「時代主題與中國的和平發展」。國際問題研究。第3 期(2004 年)。頁6-9。
7.	宋學文、黃子哲。「從東帝汶獨立運動探討美國的干預主義:一個霸權穩定論的觀點」。問題與研究。第41 卷。第3 期(2002)。頁98-101。
8.	李正修。「務實參與國際 珍惜活路外交成果」。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1/14041 2014年8月25日。
9.	汪一洋。「解放中國購買力」。暸望10期(2009年)。頁31。
10.	林中斌。「北京經外制臺 內外有別」。財訊。第310 期。2008 年1 月。頁98。
11.	林正義。「ECFA對臺灣安全的挑戰」。後ECFA時代的政經展望與社會安全。新世紀智庫論壇第51期(2010)。頁17。
12.	林向愷。「全球化下臺灣面臨的經濟困境」。臺灣智庫。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chinese/page/1180/print。
13.	林奇伯,「陳水扁提「一邊一國」,盼兩岸關係正常化」,(臺北:臺灣光華雜誌,2002年9月),頁61。
14.	林祖嘉。「從十二五規畫看大陸經濟發展與兩岸關係的走向」。國政研究報告。http://www.npf.org.tw/post/2/8949。
15.	邱莉燕。「新型城鎮化 解決中國城鄉差距問題」。遠見雜誌第322期(2013年4月)。頁30。
16.	施正權。「中國和平崛起的機遇與挑戰:全球化觀點的分析」。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編。第八屆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2004)。
17.	唐永紅。「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兩岸經貿合作緊密區域問題探討」。臺灣研究集刊。頁47。
18.	徐遵慈。「東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最新發展與對臺灣之影響」。行政院經濟部全球臺商e焦點。第250期。http://twbusiness.nat.gov.tw/epaperArticle.do?id=246939648。
19.	翁明賢。「全球化下國家安全戰略的另類思維:建構主義的觀點」。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7期(2004)。頁14-15。
20.	翁明賢。「國家安全戰略研究典範的移轉──建構淡江戰略學派之芻議」。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6卷第3 期(臺北:臺灣國際研究學會。2010年)。頁67-75。
21.	張登及。「大陸地緣經濟戰略軸心-一帶一路」。陸委會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 http://www.mac.gov.tw/public/Attachment/410315552838.pdf。
22.	莫大華。「千禧年後的臺海安全─批判性安全觀的看法」。遠景季刊。2 卷1 期(2001 年1 月)。頁40。
23.	陳明通。「當前北京對臺策略剖析」。東吳政治學報第27卷。2期(臺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出版。2009)。頁127。
24.	曾復生。「習提一國兩制考驗臺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m.npf.org.tw/post/3/14214 2014年10月1日。
25.	童振源。中國經濟發展之全球風險與挑戰。九鼎月刊。第22 期。2009年8月。頁 35-37。
26.	黃立夫。「全民國防教育的緣由與未來展望」。幼獅文化。http://www.youth.com.tw/db/epaper/es001001/eb0020.htm
27.	溫宗國。「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實踐、思考與趨勢」。中技社通訊96期(2011年)。
28.	葉定國。「文化、認同與國家安全」。遠景季刊。2 卷1 期(2004年1 月)。頁142。
29.	戴振良。「建構主義國家身分觀點分析中美亞太戰略競合之研究」。在2014年淡江戰略學派年會-全國戰略社群碩博士論文發表會 。(新北市:淡江大學戰略所。2014)。頁133。
30.	鍾寶慧。「我國援外政策之探究」記者會紀要」。國政評論。http://www.npf.org.tw/post/1/8430  2010年10月25日。
31.	鞠德風、段復初、郭雪真。「國家主權與主權國家的迷思」。復興崗學報91期。(2008年)頁164。
32.	顏建發。「國民黨的中國政策」。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9卷第2期。(2013年6月)。
(三)學術論文
1.	宋桂青。「中國大陸海西經濟區之發展及其對臺灣之影響」。(碩士論文:開南大學。2010年12月)。頁54。
2.	林佳蓉。「東協區域經濟整合發展與問題—以建構東協加三為展望之分析」。(花蓮:國立東華大學。2011年)。
3.	洪財隆。「全球化、區域主義與經濟戰略-以兩岸經貿關係為實例」。當代戰略思想與前瞻。(臺北:第四屆戰略學術研討會。2008年)。頁11。
4.	孫豪。「中共對臺政策的持續與變遷(2008-2012)」。(碩士論文:淡江大學。2011年)。頁69。
5.	韓政儀。「海峽西岸經濟區與兩岸經貿關係」。(碩士論文:淡江大學。2009年)。
(四)報章雜誌
1.	「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http://big5.mofcom.gov.cn/gate/big5/zhs.mofcom.gov.cn/article/Nocategory/201405/20140500570684.shtml  2014年5月4日。
2.	「少婦抱娃丟紅鞋嗆馬」。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1021/35379439  2013年10月21日。
3.	「世衛密件曝光我列中國一省」。自由電子報。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490829   2011年5月9日。
4.	中國評論新聞網。「中國同研量產7型潛艇軍艦 美軍已無必勝信心」,http://hk.crntt.com/doc/1025/3/4/6/102534627.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2534627   2013年5月11日。
5.	中國評論新聞網。「余元傑:一國兩區是憲法對國家統一前的規定」。http://hk.crntt.com/doc/1020/5/0/2/102050257.html  2012年3月23日。
6.	中國新聞網。「2011年7月胡錦濤於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慶祝大會上講話內容」。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7-01/3150785.shtml 2011年7月1日。
7.	王海良。「大國協調格局與兩岸關係新建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hk.crntt.com/doc/1030/2/7/0/103027084.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3027084。
8.	朱雲漢。「中國崛起翻天覆地」。天下雜誌545期。2104年4月16日。頁26。
9.	呂雪慧。「臺灣人口結構 出現嚴重警訊」。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923000050-260202  2013年9月23日。
10.	林倖妃。「二○一○國情調查」。天下雜誌。437期。(2009年12月)。頁63。
11.	林楠森。「民進黨就服貿將發動全民包圍立法院」。 BBC中文網。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03/140318_taiwan_china_service_demonstrate.shtml  2014年3月18日。
12.	區鉅龍。「國際掃描?東帝汶獨立嘗苦果」。黎明文化事業。(檢索日期:2014年11月19)。http://www.lmcf.org.tw/Htm_F/fact/fact4.htm。
13.	曹伯彥。「中國駐馬大使:中國反對臺馬簽FTA」。自由時報。2014年8月21日。
14.	陶在樸。「世界需要『健康的中國』 臺灣需要『健康的兩岸』」。聯合報。2005年10月22日。版 A15。
二、英文部分
(一)Books
1.	Alexander E. Wendt, The Agent-Structure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1, No.3, (Summer 1987).
2.	Alexander Wendt,Social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	Harald Muller.「Security Cooperation」, in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y Walter Carlsnaes,Thomas Risse-Kappen,Beth A Simmons (California: SAGE  Pubns .2002).
4.	Nicholas Onuf。world of Our Making: Rules and Rule in Social Theory andInternational Relations(Carolin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89).
5.	Peter J. Katzenstein eds.,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 Norms and Identity inWorld Politics, op. cit., pp52-53.
 (二) Periodical
1.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3」,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http://www.defense.gov/pubs/2013_China_Report_FINAL.pdf.
2.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4」,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http://www.defense.gov/pubs/2014_DoD_China_Report.pdf.
3.	Alexander Wendt,「Constructing International Politics」,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0, No. 1. (1995),pp.71-81.
4.	Allexander Wendt, 「Collective Identity Form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ate」American PoliticalScience Review, Vol.88, No.2(1994), p.385.
5.	Ashley J. Tellis and Travis Tanner, eds.,「Strategic Asia by the Numbers2012-13」,p386。
6.	Charles Glaser, 「Will China‟s Rise Lead to War?」。 Foreign Affairs, Vol. 90, No. 2 (March/April 2011).
7.	Cimbala, Stephen J. 1984.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Choices and Limits.( 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p1-3.
8.	G. John Ikenberry.「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Future of the West」.foreignaffairs.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63042/g-john-ikenberry/the-rise-of-china-and-the-future-of-the-west..
9.	Martha Finnemore, National Interests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1-33.
10.	Matt McDonald, 「Human Secur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ecurity,」Global Society, Vol.16, No.3,2002, p. 295.
11.	Michael C. Williams, 「Words, Images, Enemies:Securit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47, 2003, pp. 511-531.
12.	Nicholas D. Kristof ,「The Rise of China」。Foreign Affairs。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49405/nicholas-d-kristof/the-rise-of-china.
13.	Rosemary Foot,「The UN System’s Contribution to Asia-Pacific Security ArchitectureThe PacificReview」, v16(2).(2003 )p218.
14.	Ted Hopf. The Promiseof Constructivis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3(1) 1998.: 171-200.
三、網路資料
1.	「陳志武教授個人網站」。耶魯大學。http://faculty.som.yale.edu/zhiwuchen/
2.	「新浪財經」http://finance.sina.com.cn/
3.	BBC網。http://www.bbc.co.uk/
4.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5.	大公報。 http://news.takungpao.com.hk/
6.	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
7.	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
8.	中央選舉委員會。http://db.cec.gov.tw/
9.	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
10.	中國人大網。http://www.npc.gov.cn/
11.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
12.	中國經濟網,http://big5.ce.cn/gate/big5/
13.	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網頁。http://www.moc.gov.cn/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網。http://big5.gov.cn/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http://news.mod.gov.cn/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鐵路局。http://www.nra.gov.cn/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http://www.gov.cn/
19.	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
20.	中華民國行政院。http://www.ey.gov.tw/
21.	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
22.	中華民國總統府網頁。http://www.president.gov.tw
23.	孔子學院。http://www.hanban.edu.cn/
24.	王志鵬部落格。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08001446-260109
25.	世界貿易組織。http://stat.wto.org/
26.	民主進步黨。http://www.dpp.org.tw/
27.	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
28.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http://www.mac.gov.tw/ 
29.	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 http://www.nicst.ey.gov.tw/
30.	旺e報,http://www.want-daily.com/
31.	東帝汶政府官方網站http://timor-leste.gov.tl/
32.	俄艾俄州立大學。https://polisci.osu.edu/people/
33.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http://esc.nccu.edu.tw/
34.	施正鋒政治學博士個人資訊網。http://mail.tku.edu.tw/cfshih/def6-3-990830.htm
35.	美國中情局。https://www.cia.gov/
36.	美國之音。http://www.voafanti.com/
37.	美國國防部。http://www.defense.gov/
38.	美聯社。http://bigstory.ap.org/
39.	紐約時報。http://cn.nytimes.com/
40.	新加坡國立大學。http://www.fas.nus.edu.sg
41.	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
42.	聯合國。https://treaties.un.org/pages/HistoricalInfo.aspx。
43.	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