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402201512065100
DOI 10.6846/TKU.2015.00756
論文名稱(中文) 運用翻轉教室合作學習策略進行國小三年級數學課程應用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n Action Research of Applying Flipped Classroom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ird-grade Mathematics Curriculum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3
學期 1
出版年 104
研究生(中文) 錢思媚
研究生(英文) Su-Mei Chien
學號 70073027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5-01-12
論文頁數 21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鄭宜佳
委員 - 崔夢萍(mptsuei@gmail.com)
委員 - 賴婷鈴(tlai@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翻轉教室
合作學習
數學應用課程
行動研究
關鍵字(英) Flipped Classroom
Cooperative Learning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多項國內外研究顯示,翻轉教室的教學模式可以滿足教室裡異質性學生學習上的個別需求。本研究旨在探討翻轉教室合作學習策略的教學模式,對於三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影響,並瞭解翻轉教室合作學習課程實施的困難與挑戰,及教師對於課程實施的修正與反思歷程。研究方法採取行動研究,共計進行6週18節課兩循環的數學應用課程行動研究,經由問題診斷、規劃行動、執行行動、評估行動四步驟螺旋循環,將課程實施上所面臨的問題修正、執行並反思。
依據兩次行動研究的質量化分析、歸納、整理後形成研究結果,研究結果顯示如下。1.翻轉教室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於三年級數學的學習具有學習成效與學習保留效果。2.翻轉教室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深受學生喜愛,對於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有正向的幫助。3.課前預錄課程幫助教師重新編排教學內容,提升教學的效能;課中的數學應用課程及佈題討論,增進教師的教學技能。4.同儕間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合作分工;小組間的競賽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意願。5.科技輔助教學帶來多元的教學選擇,唯編製教材費時耗力,需有教師協同分擔製作教材。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flipped classroom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regar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mathematics learning outcome and attitude of third-grade students, and understand the merits and limits of this method, and the modifying and reflection process of the teacher while implementing the curriculum. The research technique adopted the action research, carried on in 18 class sessions, two circulations of the mathematical application curriculum for 6 weeks.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ed,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Flipped classroom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third grade mathematics learning had learning outcomes and learning retention effect. 2. Flipped classroom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was liked by the students deeply, had a positive attitude regarding the mathematics learning of students. 3. Before class, pre-recorded programs helped teachers rearrange the teaching content,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during class, discussion and questions arrangement enhanced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4. Cooperate with peers in group discussions helped students learn to help each other; competition between groups motivated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activities. 5. Technology-assisted instruction brought multi-dimensional instructional choices, but time-consuming prepar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needed teachers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overcome thi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表 次	vii
圖 次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9
第五節 預期貢獻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翻轉教室	13
第二節 合作學習	26
第三節 分數教材分析	45
第四節 翻轉教室合作學習策略相關研究	6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7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6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7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79
第五節 教學活動設計	8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102
第四章  研究歷程、結果與分析	107
第一節 運用翻轉教室合作學習策略學習歷程	107
第二節 數學學習成就	134
第三節 數學學習態度	141
第四節 翻轉教室合作學習策略訪談資料分析	147
第五節 實施翻轉教室合作學習策略的挑戰與省思	156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6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6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71
參考文獻	173
附錄一  數學學習態度量表	184
附錄二  數學分數概念測驗(前、後測)	187
附錄三  數學分數概念測驗(延宕)	189
附錄四  數學分數計算測驗(前、後測)	191
附錄五  數學分數計算測驗(延宕測)	193
附錄七  協同教師觀課紀錄表	209
附錄八  學生訪談大綱	211
附錄九  教學省思日誌	212

表次
表2-1-1 傳統教室與翻轉教室對照表                                                                 16
表2-2-1 國內外學者對於合作學習的定義                                                         26
表2-2-2 進步分數轉換表                                                                                     35
表2-2-3 STAD、TGT及TAI比較表                                                                   40
表2-3-1 中年級分數學習迷思概念                                                                     53
表2-4-1 翻轉教室合作學習策略在數學領域的案例                                         62
表3-3-1 返家時間統計                                                                                         74
表3-3-2 電腦及網路使用情形                                                                             74
表3-3-3 電腦及網路使用的目的                                                                         75
表3-3-4 不同程度學生對於數學的態度                                                             76
表3-3-5 行動研究學生合作學習分組表                                                             77
表3-4-1 數學學習態度量表之計分方式與題次分配                                         79
表3-5-1 小組進步分數轉換表                                                                             88
表3-5-2 優秀小組表揚標準                                                                                 89
表3-5-3 分數概念教學活動簡案                                                                         89
表3-5-4 分數計算教學活動簡案                                                                         95
表3-5-5 資料蒐集對照表                                                                                   101
表3-6-1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及資料蒐集方法對照表                                   102
表3-6-2 質性資料編碼表                                                                                   105
表4-1-1 各行動歷程問題診斷與行動策略                                                       108
表4-1-2 翻轉教室合作學習活動流程                                                               110
表4-1-3小組內角色分派與任務內容                                                               119
表4-1-4合作行為觀察表                                                                                   124
表4-1-5 第一組行動研究成績對照表                                                               127
表4-1-6第四組行動研究成績對照表                                                               130
表4-1-7 第七組行動研究成績對照表                                                               132
表4-2-1 兩次行動研究前後測成對樣本t檢定                                                135
表4-2-2 不同程度學生第一次行動研究學習成就分析                                   136
表4-2-3 不同程度學生第二次行動研究學習成就分析                                   136
表4-2-4 兩次行動研究後測及延宕後測成對樣本t檢定                                137
表4-2-5 不同程度學生第一次行動研究學習保留分析                                   138
表4-2-6 不同程度學生第二次行動研究學習保留分析                                   138
表4-2-7 焦點學生學習成就成績                                                                       140
表4-3-1 數學態度量表前後測成對樣本t檢定                                                141
表4-3-2 數學態度總量表及分量表成對樣本t檢定                                        142
表4-3-3 不同程度學生整體數學學習態度差異                                               143
表4-3-4 不同程度學生數學態度分量表成對樣本t檢定                                144
表4-3-5 焦點學生數學學習態度前後測改變情形比較表                               145
表4-3-6 不同成就學生對於數學態度的改變對照表                                       146
表4-4-1不同成就學生個案訪談紀錄                                                               154


圖次
圖2-1-1 傳統教學與翻轉教室的比較                                                                 15
圖2-1-2 翻轉教室的理論框架                                                                             17
圖2-1-3以BLOOM認知領域教學目標解讀翻轉教學成效                             19
圖2-1-4學習金字塔                                                                                              23
圖2-3-2分成不等的三塊                                                                                      48
圖2-3-3 忽略給定的單位量                                                                                49
圖2-3-4受分子控制                                                                                              50
圖2-3-5受分母控制                                                                                              51
圖2-3-1 中年級分數學習地圖                                                                             56
圖3-1-1 行動研究螺旋循環                                                                                 68
圖3-2-1 本研究流程架構圖                                                                                 70
圖3-4-1 知識管理平台登入畫面                                                                         83
圖3-4-2 發現功能頁面                                                                                         83
圖3-4-3學習功能頁面                                                                                          83
圖3-4-4 312群組功能頁面                                                                                   84
圖3-4-5 研究班級知識課程頁面                                                                         84
圖3-4-5三年級分數學習頁面                                                                              85
圖4-1-1 合作技巧~專注與傾聽                                                                         117
圖4-1-2 合作技巧~輪流發言與掌握時間                                                         118
圖4-1-3 合作技巧~切合主題與主動分享                                                         118
圖4-1-4 合作技巧~相互幫忙與互相鼓勵                                                         118
圖4-1-5 合作技巧~對事不對人與達成共識                                                     118
圖4-1-6第一組兩次行動研究合作互動                                                            127
圖4-1-7第四組兩次行動研究合作互動                                                            129
圖4-1-8第七組兩次行動研究合作互動                                                            131
圖4-5-1數學線上遊戲                                                                                        157
圖4-5-2數學筆記                                                                                                158
圖4-5-3 數學應用課程                                                                                       159
圖4-5-4研究對象佈題練習                                                                                159
參考文獻
Chuang,J (2012)。翻轉教室 (Flipped Classroom) 讓學生自主學習。2013年09月20日取自http://chinese.classroom-aid.com/2012/04/flipped-classroom.html。
丁惠琪(2000)。合作學習應用在國小數學教學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2014)。「均等、一流」的學習革命~均一教育平台。取自http://www.thealliance.org.tw/cover_show.php?cover_id=52。
毛連塭、陳麗華(1987)。精熟學習法。台北市:心理。
王亦穹 (譯)(2013)。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兩億人的家教課,跟比爾.蓋茲的孩子一起學習(原作者:Salman Khan)。臺北市:圓神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12)
王麗卿(2006)。迷宮裡的孩子。台北:人本自然文化。
丘愛鈴(2013)。成就每一個學生:差異化教學之理念與教學策略。教育研究月刊,231,018-033。
田怡珊(2014)。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法實施乘法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櫻花國民小學二年級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石柳棻(2006)。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對國二學生數學學習動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策略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曲智鑛(2013)。讓我們一起翻轉教室吧!2013年10月27日取自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4450。
吳美慧(2014)。合作學習對國小二年級學生數學領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呂玉琴(1991)。分數概念:文獻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573-606。
呂玉琴、李源順、劉曼麗、吳毓瑩(2009)。國小分數與小數的教學、學習與評量。台北市:五南。
宋藍琪(2007)。融入數學史教學對小五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實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李佳芬(2013)。不同教學策略活化課程對國小三年級學童數學成就及其態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李國偉(2013)。培養數學素養的重要性。科學人雜誌,第132期2月號。2013年8月31日取自http://sa.ylib.com/MagCont.aspxPageIdx=5&Unit=
featurearticles&Cate=&id=2123&year= 。
李源順(2005)。同分母真分數加減運算的教學建議。台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3,2-26。
李源順(2005)。數位化學習之探討。教師天地,第136期,16-23。
李源順、余新富、李勇諭(2006)。同分母分數加法的教學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2006專刊,114-141。
李慧鳳(2005)。教師之有關兒童分數學習認知的知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麗君(2013)。數位原生的特徵及其學習動機。載於高熏芳(主編),數位原生的學習與教學,69-87。台北市:高等教育。
周楷蓁(2013)。翻轉教室結合行動學習之教學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天送(2011)。以串流影片實施診斷測驗與補救教學之研究--以國中數學比例單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
林佩璇(1991)。合作學習的實施(上)。研習資訊,8(5),22-25。
林佩璇(2007)。台灣教學行動研究運動-走入鴻流、走出泥淖、邁向新視野。課程與教學季刊,10(2),35-52
林金珠(2014)。合作學習對於國小二年級學童數學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林秋斌、蘇怡慈、李美萱(2012)。電腦輔助合作學習於分數概念教學之研究。數位學習科技期刊,4:1,001-015。
林韋萱、李佩芬(2013)。教學改變,15個關鍵問答。親子天下,26,52-85。
林凱胤、余安順(2011)。結合自學與數位化同儕教學策略促進護專學生電腦技能學習成效之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60,35-66。
林達森(2002)。合作學習在九年一貫課程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10(2),87-103。
林碧珍(1990)。從圖形表徵與符號表徵之間的轉換探討國小學生的分數概念。新竹師院學報,4,295-347。
林福來、黃敏晃、呂玉琴(1996)。分數啟蒙的學習與教學之發展性研究。科學教育學刊,4(2),161-196。
林穎(2010)。合作學習之概念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89。2013年8月26日取自http://society.nhu.edu.tw/e-j/89/。
林寶山(2003)。實用教學原理。台北:心理。
柯慶輝(2006)。以「小組加速教學」改進數學學習之行動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報,第17 期,55-81。
洪素敏、楊德清(2002) 。創意教學~分數的補救教學。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第29期,33-52。
孫憶明(2013)。「翻轉教室」成不成,電子書包扮關鍵角色。2013年09月20日取自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3409/ 。
徐文明(2007)。國小三年級分數概念學習困難兒童之補救教學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高熏芳(2009)。數位原生:教學革新的啟示。淡江時報,第764期。2013年10月 31日取自http://tkutimes.tku.edu.tw/dtl.aspx?no=20859。
康惠閔(2013)。運用電子書包與合作學習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張金淑(2005)。合作學習之理念與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31。45-60。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2012)。翻轉教室教學模式研究。遠程教育雜誌,211,46-51。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益勤(2014)。善用網路平台引發自學力。親子天下,156,102-104。
張景媛(1996)。國中生建構幾何概念之研究暨統整式合作學習的幾何教學策略效果之評估。教育心理學報,28,99-144。
教育部(2004)。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分組合作學習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曹宗萍、周文忠(1998)。國小數學態度量表編製之研究。八十七年度教育學術研討會。
望熙康(2010)。透過群組教室進行資訊融入合作學習對國小四年級數學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許桂英(2004)。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三年級數學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桂英(2004)。國小數學領域採合作學習之教學成效。教育學刊,23,111-113。
郭靜姿、何榮桂(2014)。翻轉吧教學!。台灣教育,686,9-15。
陳淑芬(2014)。翻轉教育之我思。師友月刊,564,45-46。
游政雄、呂玉琴(2002)。台灣北部地區國小中年級學童分數概念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5,37-68。
甯自強(1993)。分數的啟蒙--量的子分割活動的引入。教師之友,34(3),45-51。
黃俊程(2010)。合作學習對國中七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與數學焦慮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建瑜(1999)。國中理化教師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政傑、吳俊憲(2006)。合作學習發展與實踐。台北:五南出版社。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楊壬孝(1988)。國中小學生分數概念的發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編號:NSC-77-0111-S-003-09A)。執行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楊德清(2000):數字常識與筆算能力。教師之友,41(2),34-35。
詹志禹(2013)。你誤解「教學」了嗎?親子天下,47,64-65¬¬¬¬ 。
鄒景平(2012)。教育的破壞式創新上場了-顛倒教室。2013年8月4日取自:http://scrapbase.blogspot.com/2012/01/e.html。
鄒景平(2012)。翻轉教室的起源與成功關鍵。游於藝電子報,135。2013年10月31日取自:http://lib.hrd.gov.tw/index.html。
廖怡慧(2012)。教學新思維--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深耕教與學電子報,31,2013年8月30日取自http://www.teachers.fju.edu.tw/epapers/
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66&Itemid=364。
廖碧珠(2006)。合作學習對國中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態度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台北:師大書苑。
劉怡甫(2013)。翻轉教室-落實學生為中心與提升就業力的教改良方。評鑑月刊,41,031-034 。
劉建人、張淑美(2010)。生命教育「倫理思考與抉擇」融入技職院校「資訊倫理課程」之教學省思。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4),215-246。
劉秋木(1996)。數學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蔡培玲(2014)。用自己擅長的方式翻轉。2014年12月14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8%94%A1%E5%9F%B9%E8%81%86/%E7%94%A8%E8%87%AA%E5%B7%B2%E6%93%85%E9%95%B7%E7%9A%84%E6%96%B9%E5%BC%8F%E7%BF%BB%E8%BD%89/10152761870130837?pnref=lhc=。
蔡瑞君(2014)。數位時代「翻轉教室」的意義與批判議題。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0(2),115-138。
蔡職鴻、劉曼麗(2012)。國小三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童在分數迷思概念之探討。科學教育月刊,353,18-31。
鄭振初(2006)。分數的學習問題和教學原則。台灣:九章出版社。
賴筱凡(2013)。一堂讓兩萬學生搶著上的機率課。今周刊,875。2013年10月28日取自: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17-102469?page=3。
謝如山(2012)。合作學習與數學教學。教師天地,176,31-38。
謝君琳(2003)。合作學習對國小四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學習與同儕互動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謝順榮(1998)。合作學習對輕度智障學生閲讀學習成效及同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簡妙娟(2003)。合作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載於張新仁(主編),學習與教學新趨勢,403 464。台北:心理。
蘇怡慈(2012)。電腦支援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分數學習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Artzt, A. F. & Newman, C. M. (1990). How to Use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Mathematics Class. Virginia: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Inc.
Baker, J. W. (2000). The classroom flip:Using web course management tools to become the guide by the side. In J. A. Chambers,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lle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ymposium conducted at the Center for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Jacksonville, FL.
Behr, M. J., Harel, G., Post, T., & Lesh, R. (1992), Rational number, ratio, and proportion, In D.A. Grouws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296-333.
Behr, M. J., Wachsmuth, I., & Post, T. R. (1988). Construct a sum: A measure of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fraction size. Journal for 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6(2),120-131.
Behr, M. J., Wachsmuth, I., Post, T. R., & Lesh, R. (1984). Order and equivalence of 
rational numbers: A clinical teaching experiment.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5(5), 323-341.
Bergeron, M, J., & Herscovics, H. (1987). Unit Fractions of a Continuous Whole.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Bergmann, J., & Sams, A. (2012). Why Flipped Classrooms Are Here to Stay.Retrieved from
 http://www.edweek.org/tm/articles/2012/06/12/fp_bergmann_sams.html?tkn=WPC
Classroomwindow. (2012). Flipped classrooms:Improved test scores and teacher satisfaction. Retrieved from http://classroomwindow.com/flipped-classrooms-improved-test-scores-and-teacher-satisfaction/Coghlan, D., & Brannick, T. (2001). Doing Action Research in Your Own Organisa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Dale, E. (1969)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3rd Ed.) (pp. 37-51). New York:Dryden Press.
Farivar, S. H.(1985).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a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gram in amiddle elementary classroom.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 , 46, 1823, 6-10.
Figueras, O. (1989). Two different Views of fractions: Fractionating and Operating. In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Figueras, O., Filloy, E. & Volderuoros, M. (1988). Some Difficulties Which Obscure theAppropriation of the Fraction Concept.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Conference ofnternational Group for PME, 366-374. Montrcal, Canada.
Flipped Learning Network. (2014). The four pillars of f-l-i-ptm. Retrieved from http://fln.schoolwires.net//site/Default.aspx?PageID=92
Hunting, R. P. (1986). Rachel’s Schemes for Constructing Fraction Knowledge.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49-66.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75).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on, competition, and individualization. New Jersey, USA:Prentice-Hall.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89).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Theory and research. Edina, MN:Interaction Book.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0).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In S. Sharan(ED.),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and Research(pp.23-27). New York: Praeger.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0). Social Skills for Successful Group Work.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7, 29-33.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4).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Cooperative, Competitive,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4th ed.). Boston:Allyn and Bacon Company.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9).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5th edition. Massachusetts: Allyn and Bacon Company.
Johnson,D.W. &Johnson,R.T.(1987).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Cooperative,Competitive,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Johnson, L., Adams, S., Cummins, M., Estrada, V., Freeman, A., & Ludgate, H. (2013). The NMC horizon report: 2013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redarchive.nmc.org/publications/2013-horizon-report-higher-ed
Kerslake, D. (1986). Fractions: Children's Strategies and Errors. A Report of the Strategies and Errors in Secondary Mathematics Project. England: NFER-NELSON Publishing Company, Ltd.
November, A., & Mull, B. (2012). Flipped learning:A response to five common criticisms.Retrieved from http://novemberlearning.com/wp/assets/flipped-learning-a-response-to-five-common-criticisms.pdf
Parker, R. E. (1985). Small-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mproving Academic, Social Gains in the Classroom. NASS Bulletin, 69(479), 48-57.
Piaget, J., Inhelder, B. & Szeminska, A.(1960). The Child’s Concept of Geometry. New York : Basic Book.
Reys, B. J., Kim, O. K., & Bay, J. M. (1999). Establishing Fraction Benchmarks.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4(8), 530-32.
Skemp, R. R. (1989). Mathematics in the Primary School. London: Routledge. Slavin, R. E. (1985). Team-assisted individualization combi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in mathematics, In R. Slavin, S. Sharan, S. Kagan, R. H. Lazarowitz, C. Webb and R. Schmuck(eds.), Learning to cooperate, cooperating to learn(pp.177-209). New York: Plenum Press.
Slavin, R. E. (1995).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nd edi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Vygotsky, L. S. (1986).Thought and language.(A. Kozulin ed. and trans.). Cambridge, MA:MIT Press.
Webb, N. M.(1985). The role of gender in computer programming learning process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 441-457.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