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401201817252600
DOI 10.6846/TKU.2018.00717
論文名稱(中文) 典範科技大學推動國際化成效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1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張正彥
研究生(英文) Cheng-Yen Chang
學號 60172009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1-05
論文頁數 10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閻自安
共同指導教授 - 薛雅慈
委員 - 吳政達
委員 - 黃儒傑
關鍵字(中) 高等教育
典範科技大學
非典範科技大學
國際化
國際化成效
關鍵字(英) higher education
mod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ization
effec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典範科技大學推動國際化成效之研究,主要目的有五:一、 探討典範科技大學的沿革與理念;二、 探討典範科技大學推動國際化的現狀與推動策略;三、評估典範科技大學國際化的成效;四、探討影響典範科技大學國際化成效的差異化之成因;五、針對研究結果,提出相關改善的建議。
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分析法進行相關的文獻探討,其次,進行12所典範科技大學與12所非典範科技大學國際化成效差異性比較。國際化成效之比較,以外國教師數 (O1)、外國學生數 (O2)、國際移動學生數 (O3)、國際論文數 (O4) 以及跨國合作校數 (O5) 五指標為主,分別進行威克生等級和檢定 (WRST)。最後,根據研究分析的結果,歸納如下結論:
1.	學生國際化來看:
  (1)12所典範科技大學,正式修讀學位的外國學生總人數為9,341人,男性多於女性。外國學生人數最多的學校依序為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私立的南台科技大學。就學位生來看,以碩士學位人數的3,999人最多,其次是學士學位的3,263人,博士生有2,060人,居第三名。
  (2) 12所非典範科技大學,正式修讀學位的外國學生總人數為1,489人,男性多於女性。外國學生人數最多的學校依序為建國科技大學、聖約翰科技大學、嶺東科技大學、景文科技大學。就學位來看,以學士學位的1,357人最多,其次是碩士學位的126人,博士只有中臺科技大學、明志科技大學二校,招收博士生6人。

  (3) 在吸引外國學生方面,典範科技大學優於非典範科技大學,兩類科技大學的外國學生數有顯著差異。
2. 教師國際化方面:
  (1) 12所典範科技大學的外國教師總人數為79~65人。男性教師較多,是女性教師的3倍。其次就教師層級來看,以擔任助理教授的人數最多,講師居次;其下依次是副教授、其他;最少的是教授。
  (2) 12所非典範科技大學的外國教師總人數為21~30人。男性教師多,是女性教師的4倍。其次就教師層級來看,以擔任講師的人數最多,助理教授居次;其下依次是其他、副教授;最少的是教授。
  (3)在吸引外國教師方面,典範科技大學比非典範科技大學更吸引外國教師。
3.在國際移動方面,典範科技大學的出國學生數比非典範科技大學為多。
4.在國際學術論文發表方面,典範科技大學的國際論文數等級和檢定結果並優於非典範科技大學。
5.在跨國合作辦學方面,典範科技大學的國際合作數未優於非典範科技大學。
儘管跨國合作數仍相當有限, 典範科技大學目前累積的經驗仍有許多值得其他科技大學參考之處。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aiwan. There are five major purposes of this study: (1)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To explore the state quot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ized implementation at 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 To verifi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12 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elected 12 non-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 T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study combined with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including literature reviews, Wilcoxon rank-sum test between the 12 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12 non-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ve major indicators have been selected to compare which are international faculty (O1),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2), student’s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3),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O4)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s (O5). Wilcoxon rank-sum test (WRST) has been conducted to test the listed indicators’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elected genera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major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Indicator of stude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1) The total foreign students at 12 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9,341, there are more attracted male students among the campuses. The top five 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their numbers of foreign students a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n 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academic degree purposes, the majority of 3,999 students are for master degree, the next is 3,263 foreign students are for B.A. degree, and 2,060 foreign students are for doctor degree.
(2) The foreign students in selected 12 non-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1,489, the number of male students is bigger than that of female students. The top rankings of foreign students in selected non-mod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are as follows: Chienkuo technology university, St. John's University, Ling Tung university, Jinwe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the academic degree purposes, the majority of 1,357 students are for B.A. degree, the next 126 students are for master degree, and for doctor degree purpose only 6 students enrolled at Centr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ing Ch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 Regarding attracting foreign students, typically the performance of 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better than non-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Indicator of faculty’s internationalization:
(1) The number of foreign faculty at 12 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79~65, the numbers of male faculty are 3 times bigger than that of females’. In regard to the academic degree holder, this study found most of foreign faculty are assistant professors, then lecturers, associate professors, others. The number of professors are limited. 
(2) The foreign faculty numbers at 12 non-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21~30, the number of male faculty are 4 times than that of females’. In regard to faculty's degree holder, most of recruitment are lecturers in the non-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n, the assistant professor, others, associate professors and professors.
(3) Related to recruitment of foreign faculty, 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usually attracted higher level of faculty than do the non-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Indicator of international mobility: 
Regarding the international mobility, the number of students study abroad in 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bigger than that of non-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 Indicators of international published journal papers:
In the WRST, the result reveals the performance of 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better than that of non-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not reach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evel of .01. 
5. Indicator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s:
In the WRST, the result reveals the performance of model univers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did not over the non-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cause of current limited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s. 
Even though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s are very limited,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in model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n be implemented in other institute setting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理念	11
    第二節 典範科技大學國際化的發展現況	28
    第三節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相關研究	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9
    第二節 研究分析對象	60
    第三節 國際化成效評估指標選取、運用與分析	61
    第四節 研究步驟	63
    第五節 典範與非典範大學國際化成效差異檢定	6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7
    第一節 典範科技大學的國際化成效分析	67
    第二節 典範科技大學與非科技大學外籍師、生數比較	70
    第三節 典範科技大學與非科技大學之出國學生數差異	81
    第四節 典範科技大學與非科技大學之國際論文數差異	82
    第五節 典範科技大學與非科技大學之國際合作數差異	84
第五章 結論	85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90
參考文獻	95
    一、中文部分	95
    二、英文部分	100
 
表次
表2-1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101至105年各系所外國學生人數一覽表	31
表2-2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101至105年各系所外國學生人數一覽表	32
表2-3 雲林科技大學101至105年各系所外國學生人數一覽表	33
表2-4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101至105年各系所外國學生人數一覽表	34
表2-5 屏東科技大學101至105年各系所外國學生人數一覽表	36
表2-6 南台科技大學101至105年各系所外國學生人數一覽表	37
表2-7 崑山科技大學101至105年各系所外國學生人數一覽表	38
表2-8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101至105年各系所外國學生人數一覽表	40
表2-9 正修科技大學101至105年各系所外國學生人數一覽表	41
表2-10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101至105年各系所外國學生人數一覽表	42
表2-11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101至105年各系所外國學生人數一
覽表	43
表2-12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101至105年各系所外國學生人數一覽表	44
表2-13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博、碩士論文研究一覽表	50
表2-14 臺灣推動國際教育面臨之問題	57
表4-1 典範科技大學國際化成效描述性統計	67
表4-2 典範與非典範科技大學國際化成效統計	68
表4-3 區域性科技大學之國際化成效敘述性統計	69
表4-4 國際化成效區域差異之變異數分析	70
表4-5 12所典範科技大學101~105學年度的外國學生總人數一覽表	71
表4-6 105學年度12所典範科技大學的外國學生人數一覽表	73
表4-7 12所非典範科技大學101~105學年度的外國學生總人數一覽
表	75
表4-8 12所典範科技大學101~105學年外國教師人數一覽表	76
表4-9 七所科技大學101~105學年外國教師人數一覽表	77
表4-10 12所非典範科技大學101~105學年外國教師人數一覽表	79
表4-11 典範與非典範科技大學外籍教師WRST分析	80
表4-12 典範與非典範科技大學外籍學生WRST分析	81
表4-13 典範與非典範科技大學出國學生人數WRST分析	82
表4-14 典範與非典範科技大學國際論文數WRST分析	83
表4-15 典範與非典範科技大學跨國合作校數 WRST分析	84
 
圖次
圖3-1 研究架構	59
圖3-2 研究步驟	6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央通訊社 (2014年3月3日)。台教育界來港招收副學士學生。中央通訊社。取自 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403030299-1.aspx
內政部 (2017)。105年出生人口統計。取自 http://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220&ym=9300&ymt=10500&kind=21&type=1&funid=c0120101&cycle=4&outmode=0&compmode=0&outkind=1&fld0=1&cod00=1&rdm=hbyjmblt
王令宜 (2011)。我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體系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德芳 (2000)。我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系統的規劃與設計:引用全面品質管理之觀念(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市。
行政院 (2002)。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取自 http://www.wpeiic.ncku.edu.tw/law/%E6%8C%91%E6%88%B02008.pdf
吳柏林與謝名娟 (2010)。現代教育與心理統計學。臺北市: 華藝。
吳清山(2010)。高等教育評鑑議題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慧子與張靜瑩 (2008)。OECD國家的高等教育評鑑機制之發展。高教評鑑,1(2), 77-95。
呂琤琤 (2006)。大學國際化發展歷程與策略行動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某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市。
呂鴻玲 (2007)。組織策略對大學國際化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李建興 (2013)。全球化人才培育方案。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2/13056
李雅筑 (2016)。「訂做東南亞人才」時代登場。商業週刊,1511, 120-123。
周佳瑜 (2004)。國內大學國際化學習環境之研究:研究生的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今台南大學),臺南市。
邱靖雅(2003)。台灣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學報,1(1),35-41。
侯永琪 (2010)。全球化與高等教育品質保證跨國發展:對我國大學啟發。發表於高等教育評鑑論壇:高等教育全球化。臺北市: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研究發展處。
侯永琪 (2011)。全球化與高等教育跨國發展對大學品質的影響。通識在線,36。取自 http://www.chinesege.org.tw/geonline/html/uploads/epaper/36/CV36_4-3.htm
姜麗娟 (2005)。論全球化與跨國高等教育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啟示。中正教育研究, 4(1), 67-98。
姜麗娟 (2007)。WTO-GATS與跨國高等教育:以香港非本地高等教育之管理與運作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3,23-49。
姜麗娟 (2010)。亞太國家國際學生流動與跨國高等教育發展之探討與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4,113-138。
姜麗娟 (2011)。大學國際化評鑑。臺北市: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紀效田 (2006)。高等教育國際化環境下大學核心競爭力提升策略。中國山東省;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2(4),104-108。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2013)。教部公布12所典範科大名單。取自 https://tw.news.yahoo.com/教部公布12所典範科大名單-103325692.html
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2016)。境外學生人數突破11萬人創新高。取自 http://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EAB840E5EF4E49C
張惠婷 (2010)。台灣高等教育國際化下本地學生跨文化適應過程研究-以銘傳大學國際學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臺北市。
張進清 (2012)。跨境高等教育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西南大學,中國重慶市。
張馨萍 (2011)。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教育部 (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取自 http://ws.moe.edu.tw/001/Upload/3/RelFile/6315/6936/90.07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pdf
教育部 (2004)。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8354001/2005_2008/931109.htm
教育部 (2012)。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取自 http://epaper.edu.tw/news.aspx?news_sn=4804。
教育部 (2013)。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取自 http://www.ey.gov.tw/Upload/RelFile/27/697390/10bf7292-47e1-4976-8633-ac15f4600fa2.pdf
教育部 (2015)。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方案。取自 http://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495C1DB78B6E7C7A
教育部 (2016a)。菁英來臺留學計畫。取自 http://www.esit.org.tw/
教育部 (2016b)。教育部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取自 http://ws.moe.edu.tw/001/Upload/7/relfile/8053/51384/5fd31e54-beb7-48c1-b018-22ccf3de1e19.pdf
教育部 (2016c)。教職教育機構摘要(2015-2016)。取自 http://stats.moe.gov.tw/files/main_statistics/u.xls
教育部 (2017)。2016 教育統計。取自 https://stats.moe.gov.tw/bookcase/Education_Statistics/105/index.html#p=1
教育部 (2017)。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取自 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D33B55D537402BAA&s=A834155AB23A3E7D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2006)。技術及職業教育簡介。取自 http://www.tve.edu.tw/Public/Aboutus/2007511133017055.pdf
教育部高教司 (2005)。全方位推動大學國際化。高教簡訊,166。取自 http://www.news.high.edu.tw/monthly166/content02.htm
教育部教育研究發展委員會 (2011)。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黃金十年 百年樹人。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 (2017)。各級學校基本資料。取自 http://depart.moe.edu.tw/ed4500/News.aspx?n=5A930C32CC6C3818&sms=91B3AAE8C6388B96
陳怡如 (2008)。英國招收國際學生策略之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70,59-69。
陳慧蓉 (2012)。大學無國界的新契機:高等教育品質保證促進大學國際化。評鑑雙月刊,38,43-44。
陳學飛 (主編) (2002)。高等教育國際化:跨世紀的大趨勢。中國福州:福建教育。
彭翠香 (2011)。台灣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挑戰:本土學生經驗的省思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新竹縣。
曾瑞譙 (2006)。大專技職校院面對出生率降低的學校經營管理壓力與因應之道。教育行政,46,310-325。
曾瑞譙、張文軫與郭姿秀 (2009)。少子化對技專校院經營管理壓力與因應策略之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5(3),175-208。
曾滿超、王美欣、藺樂 (2009)。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的高等教育國際化。北京大學教育評論,7(2),75-100。
黃乃熒 (2010)。台灣高等教育國際化中激勵大學機構變革的領導心智取向。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4,21-40。
黃兆龍 (1995)。現代學校形象初探。武漢教育學院學報,14(1),11-15。
黃怡雯 (2007)。面對少子化現象學校行銷的涵義與因應策略。學校行政,49,272-287。
黃家凱 (2008)。科技大學國際化策略與實施成效分析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碩士班,台北縣。
楊巧玲 (2004)。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意義與爭議。教育政策論壇,7(1),101-110。
溫淑惠 (2008)。教育國際化下外籍學生在台灣之學習動機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臺北市。
鄒文豪 (2012)。大學生參與國際化活動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縣。
廖曉鈺 (2010)。越南高等教育國際化策略之分析(2001~2010)(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南投縣。
劉秀曦 (2001)。我國大學公共關係之探討。學校行政,11,14-24。
蔡志遠 (2007)。技專校院教育國際化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在臺外籍生觀點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蔡菁惠 (2014)。典範科技大學參與產學合作研究生成就動機及人格特質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戴曉霞 (2000)。新世紀高等教育的展望:回顧與前瞻。教育研究集刊,44,35-60。
戴曉霞 (2004)。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亞太地區外國學生政策之比較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0(2),53-84。
戴曉霞 (2006)。世界一流大學之卓越與創新。臺北市:高等教育。
薛承泰 (2014)。大學倒閉危機 轉型規劃不能等。自由時報。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3/today-life1.htm
謝幸蓉 (2006)。大學國際化指標建構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市。
簡瑋成 (2015)。科技大學教育國際化指標建構之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魏琦 (2014)。公立大學國際化指標建構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Chang, D. F. (2015). Impleme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policy in higher education explained by regulatory control in neoliberal times,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16(4), 603-612.
de Wit, H. (2011). Nam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will not revive it. University World News, 0194, October 23.
Dobbert, M. (1998). The impossibility of internationalizing students by adding materials to courses. In J. Mestenhauser & B. Ellingboe (Eds.), Reform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Internationalizing the campus (pp. 53-68). Phoenix, AZ: The Oryx.
Ellingboe, B. J. (1996). Divisional strategies on internationalizing the curriculum: A comparative, five-college case study of deans’ and faculty perspectives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Unpublished master of thes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Ellingboe, B. J. (1998). Reform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Internationalizing the campus. Phoenix, AZ: The Oryx.
Haigh, M. J. (2002).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ing inclusive education for a small world. 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26(1), 49-66.
Harman, G. (2004). New directions in internationalizing higher education: Australia's development as an exporter of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J752108)
Hou, A. Y.-C. (2011).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academic.ntou.edu.tw/service/dia/ unit/%E8%A9%95%E9%91%91%E5%AF%A6%E5%8B%99%E7%B3%BB%E5%88%97%E8%AC%9B%E5%BA%A7/0831-1.pdf
Hsiao, C. M. (2003).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postsecondary 218 program success in Asia: Experiences in Singapore,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Dakota, U.S..
Knight, J. (1999).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J. Knight & H. de Wit (Eds.), Qualit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pp. 13-28). Paris, France: OECD. 
Knight, J. (2011). Five myths about internationalizatio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62, 14-15.
OECD. (2008). Tertiary education for the knowledge societ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oecd.org/education/skills-beyond-school/40345176.pdf
Smith, M, A. (2012). European region action scheme for the mo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G. Ritzer (Ed.), The Wiley-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globalization. DOI: 10.1002/9780470670590.wbeog186
Trow, M. (1973).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In Polic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A general report. Conference on Future Structures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pp. 51-101), 26th-29th June, Paris, France: OECD.
Yang, R. (2002).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It meanings, rationales and im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3(1), 81-95. doi:10.1080/ 14675980120112968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