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401201409501400
DOI 10.6846/TKU.2014.00939
論文名稱(中文) 金庸武俠小說的悲劇人物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Jin Yong's tragic character stud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1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陳寀玲
研究生(英文) Tsai-Ling Chen
學號 70001022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1-14
論文頁數 11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呂正惠
指導教授 - 蘇敏逸
委員 - 周德良
委員 - 呂正惠
委員 - 胡衍南
關鍵字(中) 金庸
悲劇人物
武俠小說
關鍵字(英) Jin Yong
Martial arts
tragic characte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文是以金庸武俠小說的悲劇人物為研究主題,研究方法以文本細讀為主要工作,茲以西方悲劇學說為理論基礎,參考中國學者的悲劇觀點,整理出悲劇人物的條件架構,再回頭審視所挑選的人物,依循架構進行論述。

本論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緒論,介紹武俠小說的流變,探討武俠小說的定義和內涵;進一步分析人物創造之於小說的重要性,再從「人物創造」中引導出本項研究的主題。
第二章,以西方悲劇理論為基礎,探討中國有無悲劇的議題,近代多數學者認為,西方理論只能參考,不能一體適用,中國有條件並且應該發展符合中國民族性的悲劇理論。並且在認同中國也有悲劇的立論基礎上,參考西方悲劇理論及融合中國學者對悲劇的看法,於其後展開「構成悲劇人物的條件」分析,分別是悲劇人物性格、悲劇衝突、經歷苦難、悲劇效果。
第三章,提出正派角色的悲劇人物探討,本章選定的人物是《雪山飛狐》、《飛狐外傳》的胡一刀及苗人鳳。第三章到第六章選定的悲劇人物將先行作人物介紹,在「悲劇人物構成條件」的架構下進行分析驗證。 
第四章,提出反派角色的悲劇人物探討,選定《天龍八部》的段延慶及《笑傲江湖》的岳不羣。
第五章,提出亦正亦邪的悲劇人物探討,選定《碧血劍》的金蛇郎君及《笑傲江湖》的東方不敗。
第六章,獨立討論悲劇英雄—蕭峯。
第七章,參考席勒的悲劇理論與本文提出的悲劇人物進行綜合性的檢討,為本項研究做最後總結。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Jin Yong's tragic figure as the research topic to study ways to text reading as the main work, hereby Western tragedy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with reference to the tragic view of Chinese scholars, sorting out the framework conditions tragic figure, and then look back at the the selection of characters, follow the architecture are discussed.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introduces martial arts rheological explore the definition and meaning of martial arts;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creation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and then guide the study of the theme from the "Character Creation" on.
The second chapt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estern tragedy, the tragedy of topics to explore Chinese presence, most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modern Western theory only reference, not one size fits all, China should develop in line with Chinese conditions and tragic theory nationality. And in recognition of the tragedy of China also h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n the reference to the Western theories and "conditions constitute the tragic figure of the" fusion of Chinese scholar's views on the tragedy, the tragedy unfold subsequent analysis, were tragic character, tragic conflict, through suffering, tragedy effect.
The third chapter, the role of the tragic figure made decent discussion in this chapter is selected character "Snow Fox", "Legend Of The Fox," the Yidao and Miaoren Feng. Chapter III to Chapter VI of the selected characters tragic figure will first be introduced in the "tragic figure what constitutes" framework for analysis verified.
The fourth chapter proposes to explore villains tragic figure, "Dragon" Duan Yanqing and "Swordsman" Yue Buqun selected.
The fifth chapter, presented a paradox tragic figure discussed. "Sword," the Jinshelangjun and "Swordsman" unassailable selected.
Chapter VI, independent discussion of tragic hero - Xiao Feng.
Chapter VII, with reference to Schiller's theory of tragedy tragic figure proposed to undertak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a final summary of this stud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為何如此研究金庸 1

第一節	略說武俠3

第二節	  金庸研究之概況7

一、專書7

二、學位論文8

三、期刊1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及步驟16

第二章	金庸武俠小說的悲劇人物18

第一節	悲劇的定義及條件18

ㄧ、悲劇的定義18

(ㄧ)西方悲劇理論18

(二)中國有無悲劇27

二、悲劇的條件30

第二節	  悲劇人物的條件34

一、	悲劇人物性格35

二、	悲劇衝突37

三、	經歷苦難40

四、	悲劇效果42

第三章	正派角色的悲劇人物45
 
第一節	  胡一刀45

第二節	  苗人鳳54

第四章	反派角色的悲劇人物63
 
第一節	  段延慶66

第二節	  岳不羣77

第五章	角色亦正亦邪的悲劇人物83
     
第一節	  金蛇郎君夏雪宜83

第二節	  東方不敗91

第六章	金庸武俠小說悲劇人物的核心  蕭峰98

第七章	結論 109

參考書目 112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一)	金庸原著

金庸:《笑傲江湖》新修版,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四版。

金庸:《天龍八部》新修版,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四版。

金庸:《飛狐外傳》新修版,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四版。

金庸:《雪山飛狐》新修版,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四版。

金庸:《碧血劍》新修版,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四版。


(二)評論專書

亞里士多德著,姚一葦譯註:《詩學箋注》,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

顏元叔:《社會寫實文學及其他》,台北:巨流圖書,1978年。

王季思主編:《中國古典十大悲劇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

叔本華著,劉大悲譯:《意志與表象的世界》,台北:志文出版社,1983年 再版。

姚一葦著:《美的範疇論》,台北:台灣開明書局,1985年。

鄭樹森等合編:《中西比較文學論集》,台北:時報出版社,1986年。

蘇國榮著:《中國劇詩美學風格》,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7年。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台北:正中書局,1987年。

張法:《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馬振方著:《小說藝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劉大杰著:《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91年。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台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

王宏維:《命定與抗爭:中國古典悲劇與及悲劇精神》,北京:生活.讀書.心知三聯書店,1996年。

亞里士多德著,陳中梅譯注:《詩學》,台北:台北商務印書館,2001年。

孟瑤著:《中國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2002年。

朱光潛:《悲劇心理學》,台北:駱駝出版社,2002年。

葉洪生、林保淳:《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台北:遠流出版社,2005年。

黑格爾著,朱光潛譯:《美學‧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程孟輝著:《西方悲劇學說史》,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9年。

謝柏梁著:《中國悲劇美學史》,台北:國家出版社,2010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2010年。

舒國治:《讀金庸偶得》,台北:遠流出版社,1987年。

潘國森:《話說金庸》,台北:遠流出版社,1987年。

《諸子百家看金庸˙(一)~(五)》,台北:遠流出版社,1987年。  

陳墨:《金庸小說賞析》,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0年。

陳墨:《金庸小說人論》,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年。

陳墨:《金庸小說的情愛世界》,安徽:文藝出版社,1993年。

陳墨:《金庸小說情愛論》,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年。

曹正文:《金庸小說人物譜》,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年。

倪匡:《我看金庸小說》,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年。

陳墨:《文化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1997年。

陳墨:《文學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1997年。

陳墨:《人論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1997年。

陳墨:《人性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1997年。。

溫瑞安:《天龍八部欣賞舉隅》,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年。

溫瑞安:《談笑傲江湖》,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年 二版。

陳墨:《藝術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1998年。

陳墨:《形象金庸》,台北:雲龍出版社,1998年。

吳靄儀:《金庸小說的男子》,台北:遠流出版社,1998年。

王秋桂主編:《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論文集》,台北:遠流出版社,1999年。

潘國森:《解析金庸小說》,台北:遠流出版社,1999年。

林保淳:《解構金庸》,台北:遠流出版社,2000年。

陳墨:《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細說笑傲江湖》,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

陳墨:《評析金庸小說新版(上)(下)》,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2008年。

杜雅萍:《金庸傳—書寫俠義、筆戰江湖》,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


二、  期刊

1. 施忠賢:〈論金庸著《笑傲江湖》〉,《鵝湖月刊》,1991年6月,頁16-24。
2. 林翠芬紀錄整理:〈金庸談武俠小說〉,《明報月刊》,1995年1月,頁48-54。
3. 嚴家炎:〈論金庸武俠小說的生活化趨向〉,《現代中文文學評論》,1995年12月,頁73-83。
4. 林悟殊:〈金庸筆下的明教與歷史的真實〉,《歷史月刊》,1996年3月,頁62-67。
5. 計璧瑞:〈從人物性格與文學傳承話金庸〉,《中國現代文學理論》,1996年9月,頁432-438。
6. 彭  毅:〈中國古神話與武俠小說—以金庸著作為例〉,《台大中文學報》,1997年8月,頁75-91。
7. 孔慶東:〈從民族意識看金庸小說〉,《明報月刊》,1998年2月,頁39-45。
8. 羅賢淑:〈問世間情為何物—試論與楊過無緣的女子〉,《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1998年3月,頁143-161。
9. 張純寧:〈金庸作品之影響〉,《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刊》,1998年6月,頁12-20。
10.劉在復:〈金庸小說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會議導言〉,《明報月刊》,1998年8月,頁43-46。
11.嚴家炎:〈金庸談讀書及小說、電影創作---金庸答問錄〉,《明報月刊》,1998年12月,頁33-35。
12.林保淳:〈通俗小說的類型整合—試論金庸小說的「虛」與「實」〉,《漢學研究》,1999年6月,頁259-283。
13.吳宏一:〈金庸小說中的舊詩詞—粱羽生與金庸暗中較勁〉,《明報月刊》,2001年3月,頁77-83。
14.吳韋璉:〈金庸小說女性物化的檢視〉,《壢商學報》,2002年5月,頁17-32。
15.曾昭旭:〈論金庸書中的愛情—以《射鵰》《神雕》為中心〉,《鵝湖月刊》,2003年3月,頁8-12。
16.林保淳:〈金庸小說中的江湖世界〉,《淡江人文社會學刊》,2004年9月,頁1-28。
17.周淑媚:〈金庸小說中的兩性關係—論俠客之妻與母〉,《通識教育年刊.中國醫藥學院》,2004年12月,頁1-23。
18.羅賢淑:〈再探金庸小說初版之情節修訂〉,《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2005年4月,頁135-155。 
19.徐淑娟:〈從權力鬥爭到歸隱山林—論《笑傲江湖》中的兩種行為模式〉,《南師語教學報》,2005年4月,頁197-200。
20.許彙敏:〈論金庸《雪山飛狐》的復仇模式〉,《慈濟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7月,頁23-61。
21.劉玉華:〈金庸《倚天屠龍記》主題內容探析〉,《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007年3月,頁365-403。
22.鄭錠堅:〈從「內在英雄」人格分類學論析金庸小說的人物原型〉,《萬竅》,2007年5月,頁25-53。
23.蔡孟宸:〈縱「筆」走江湖--漫談金庸小說中的書藝與武藝〉,《中華書道》,2008年8月,頁69-77。
24.王志中:〈金庸武俠小說民間性試探—以「射鵰」三部曲為例〉,《東華中國文學研究》,2008年12月,頁155-181。
25.陳俊宏:〈對金庸小說民族觀的幾點反思〉,《中國語文》,2012年10月,頁62-71。
26.楊佳蓉:〈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之俠義與民族意識探析〉,《中國語文》,2012年12月,頁92-98。
27.陳俊宏:〈論金庸小說改版的人物變動方式〉,《中國語文》,2013年1月,頁80-90。


三、  學位論文

許彙敏:《金庸武俠小說敘事模式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羅淑賢:《金庸武俠小說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

蔡雅惠:《《史記》悲劇人物與悲劇精神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吳明麟:《《天龍八部》美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楊瑩葳:《金庸《天龍八部》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張依寰:《金庸小說「射鵰三部曲」研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劉嘉玲:《《史記》悲劇人物探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吳家齊:《金庸「射鵰三部曲」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彭徳育:《《射鵰英雄傳》之俠客形象塑造研究—以郭靖為例》,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翁芳葳:《金庸《笑傲江湖》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論文,2007年。

柯麗真:《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張馨云:《唐傳奇悲劇人物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沈麗華:《司馬遷《史記》悲劇意蘊探析》,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張鳳霖:《《笑傲江湖》愛情敘事及愛情觀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涂明淮:《金庸《天龍八部》版本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楊芸芳:《沉倫與解脫:《天龍八部》的悲劇意識》,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朱麗生:《金庸《射鵰英雄傳》與王度廬「俠情悲劇」五部曲愛情糾葛之比較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陳孟壎:《金庸《笑傲江湖》及其改編電影之研究—以徐克《笑傲江湖》為例》,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邱冠智:《金庸《射鵰英雄傳》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吳信耀:《金庸《飛狐外傳》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簡志雄:《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愛情研究—以「射鵰三部曲」為中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余佩貞:《《笑傲江湖》人物書寫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徐榮駿:《金庸及其《笑傲江湖》新舊版本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劉逸中:《金庸的中國觀--《書劍恩仇錄》與《天龍八部》的文本分析與比較研究,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李維軒:《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愛情論述》,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11年。

江怡靜:《遊俠與超越—金庸小說對俠文化的繼承與辯證》,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