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401201021372400
DOI 10.6846/TKU.2010.01351
論文名稱(中文) 胡錦濤時期中共政治體制改革之研究-以「大部制」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Mainland China politca& system reform in Hu Jintao terms. Case study :〝department integrated system〞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1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黃文淡
研究生(英文) Wen-Tan Huang
學號 79527010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1-03
論文頁數 15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潘錫堂
共同指導教授 - 龔春生
委員 - 劉瀚宇
委員 - 郭展禮
關鍵字(中) 政治體制改革
漸進式改革
大部制
行政體制
經濟制度
關鍵字(英) political Reform
progressive reform
Super-Ministry System
administrative system
economic syste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2002年中共召開「十六大」黨代表大會,中共於跨世紀之際完成了第四代的領導班子的權力交接,被視作是中共首次以制度化的方式和平轉移政權的重大表現,由此進入了以胡錦濤為中心的集體領導時期。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的繁榮,但政治改革跟不上經濟改革步伐,造成黨內腐敗嚴重、社會矛盾激化等問題。因應這些問題,以胡錦濤為主的中央集體透過一些改革來加以應付中國大陸社會的需求,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做有效的掌控,不至於在未來變成與其他社會上的力量相互競爭。
本研究沿著中共政治體制漸進式改革路線這一基本走向,分析胡錦濤時期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並以「大部制」為例探討行政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關係,以及對中共政治的影響。「大部制」改革標示出中國大陸不斷地調整其政府職能,其重心放在阻礙經濟發展的政治體制的改革。因此,本研究認為胡錦濤時期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現階段的重點是以行政體制改革領域為主,透過改革這些阻礙經濟發展的政治體制,建設促進經濟發展的政治體制,保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順利完成,至於民主和法治這一領域,則不在政治體制改革範疇裡面。
英文摘要
CPC eventually completed the fourth- generation leadership power transition during 16th Congress in 2002, which was considered as the first change to hand over the power in peace and by systemized since ever. Thus CPC is announced to be led to the Hu Jinto Era. 
   Though the open reform in China brought prosper economy, the political has still marched, which causes a variety of problems such as party corruption, violent conflict in society and so on. For solving these problems, Hu has made some reforms to satisfy people’s demands so that he can efficiently control the whole nation and reduce other opposite force and competition.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ing in China’s gradual system reform and analyzing the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in Hu Era. It’s adapted “Department integrated system” as the case study to discuss bo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ve reform and political reform and the impact on China politicas. 
    The Super-Ministry system is referred to the continuously governmental adjust, in particular reforming the political system hinder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tudy is suggested that CPC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in Hu Era is focused on administrative reform. By reforming those barrier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tics, Hu has establish positive political system which can surely promote economy and create an overall moderately wealth society.( the democracy and the judicatory issues are not applied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目  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基本概念界定	8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18
第四節 研究架構的建立	2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22
第二章 中共政治體制結構與實質	25
第一節 中共政治體制之組織形式	26
第二節 中共政體下之黨政關係	31
第三節 共產黨在中共政體中扮演之角色	37
第四節 中共政治體制實質	39
第三章 中共政治體制改革之歷程	43
第一節 中共政治體制改革概念與急迫性	43
第二節 中共政治體制改革之歷史進程	47
第三節 中共政治體制改革之特徵	56
第四節 小結	60
第四章 胡錦濤時期中共政治體制改革-「大部制」	63
第一節 胡錦濤時期之中共政治體制改革	63
第二節 「大部制」推動之歷程	65
第三節 從「大部制」檢驗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目標	76
第四節 胡錦濤時期中共漸進式的政治體制改革	81
第五節 小結	87
第五章 結論	8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1
參考書目	103
附錄一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節選)	109
附錄二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報告(節選)	113
附錄三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節選)	119
附錄四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節選)	123
附錄五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節選)	127
附錄六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節選)	139
附錄七 中共歷屆機構改革	145
附錄八 中共「大部制」調整方案	153

圖目錄
圖1-1:研究架構圖	21
圖2-1  政府與黨委的關係圖	33
圖2-2  歸口管理的結構圖	34
圖4-1:2008年中共「大部制」調整後組織架構75

表目錄
表1-1:[大部制]調整方案         5
表2-1 第5-10屆全國人民政協委員、常務委員、副主席構成統計表  36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
大衛新,公共管理學報10(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
毛壽龍,公共管理與治道變革(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1月)。
王文理編,和平演變戰略及其對策(北京:知識出版社,1992年1月)。
王貴秀等,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設(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吉拉斯,新階級(台北:龍田出版社, 1978年10月)。
朱新民,1978-1990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台北:永然出版社,1991年5月)。
吳玉山,共產世界的變遷:四個共黨政權的比較(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4月)。
吳玉山,政治科學論叢書9(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6月)。
李軍鵬,大部制改革下一步(廣州:花城出版社,2008年8月)。
汪玉凱,理論視野-1(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8年1月)。
周恩來,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
林尚立,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俞可平,增量式民主與善治(Incremental Democracy and Good Governance)(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2月)。
施九青,當代中國政治運行機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
段家鋒、孫正豐、張世賢,論文寫作研究(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2月)。
胡祖慶,中國政治的變與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8年10月)。
唐亮,漸進、民主---變革中的中國政治(新加坡:八方文化,2004年2月)。
徐斯勤,「機構改革-從十五大到十六」,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2月)。
浦興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
浦興祖,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
高放,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心聲(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年4月)。
寇健文,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權力轉移1978-2004(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5年10月)。
張五岳,中國大陸研究第2版(台北:新文京,2007年7月)。
張文正,黨的領導概論(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2月)。
張立榮,中外行政制度比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5月)。
張隆義編,和平演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2年6月)。
曹思源、曉沖,中國政改方略(九龍:夏菲爾國際出版公司,1999年6月)。
梁琴、鍾德濤,中外政黨制度比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9月)。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 :聯經出版社,1998年12月)。
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2年6月)。
陳敦源,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的觀點(台北:韋伯文化,2002年10月)。
華學成,中國政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黃天中、潘錫堂,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4年4月)。
黃宗仁,戰略與管理,51(北京:戰略與管理出版社,2002年7月)。
黃衛平,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Ι(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7月)。
楊光斌,中國政府與政治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
楊愛珍,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7月)。
廖風德,學潮與戰後中國政治:1945-1949年(北京:東大出版社,1994年2月)。
廖蓋隆,中共庚申改革方案-七十年代(3)(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
趙汝周,公共管理改革-9(北京:國家行政學院,2008年8月)。
趙紫陽,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4月)。
劉吉,社會主義改革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
劉杰,中國政治發展進展2006年(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4月)。
劉智峰,第七次革命:1998-2003中國政府機構改革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劉智峰編,中共政治體制改革(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9年6月)。
鄭永年,政治漸進主義(Political Incrementalism)(台北:吉紅資訊出版社,2000年6月)。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8月)。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
鄧小平,關於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
蕭超然、曉韋編,當代中國政黨制度論綱(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謝慶奎,政治改革與政府創新(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7月)。
謝慶奎、楊鳯春、燕繼榮,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5年3月)。
羅成徽,中國當代政治制度(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
蘇紹智,中國大陸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出版部,2001年12月)。
顧速,董方譯,中國政治(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
二、論文
(一)學術論文
金源坤,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6月)。
洪敬富,中共「十五大」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台北: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5月)。
楊鑫,80年代以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鄭州: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2006年6月)。
(二)中文期刊
「大部門體制」,中共研究(台北),第42卷,第4期,2008年,4月,頁120。
丁偉,「中國大陸政治體制改革與社會發展」,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39卷,第2期,1996年2月。
王壽林,「適度加快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動因探討:中國大陸民主發展的前景」,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27卷,第2期,2002年2月。
朱蓓蕾,「中共中央與地方政經互動關係:新制度主義之分析」,東亞季刊(台北),第31卷,第4期,2000年12月。
宋國誠,「近年來大陸學界對政治體制改革的論述—從「六四」之前至「十四大」(下)」,中共研究(台北),第27卷,第8期,1993年8月。
李國雄,「從比較觀點看中共官僚體系之發展:一九四九-一九八九(下)」中共研究(台北),第32 卷,第12 期:1990年6月。
高輝,「從中共選舉法的變遷探討其選舉制度」,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3卷,第9期,1997年9月。
陳德昇,「中共十六大機構改革的挑戰」,中共研究(台北),第45卷,第3期,2002年3月。
趙春山,「中共政治體制沿革-問題與對策」,中共研究(台北),第 34卷,第6期,2000年6月。
(三)學術研討會論文
江新立,「評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六大之後內部暨國際環境評估-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主辦,2002年6月)。
燕繼榮,「權力剝離:轉軌期間中國大陸權力結構重組」,兩岸地方政府與政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主辦,1999年12月)。
三、網路資料	
人民網(北京)http://www.people.com.cn
中國網(北京)http://www.china.com.cn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北京)http:///www.gov.cn/gjjg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北京)http://big5.gov.cn
中國政治學網(北京)http://www.cp.org.cn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http://cpc.people.com.cn
中國選舉與治理網(北京)http://www.chinaelections.org
新華網(北京)http://news.xinhuanet.com
新浪網(北京)http://finance.sina.com.cn
搜孤財經網(北京)http://business.sohu.com
四、中文報紙
人民日報(北京)
聯合晚報(台北)
五、英文書籍
Dickson, Bruce J. Democratization in China and Taiwan: The Adaptation of LeninistParties(Oxford: Clarendon Press,1997 )。
Goodman, David Communism in East Asia : The Production Imperative , Legitimacy and Reform(London: Frank Cass,1988)。
Huntington, Samuel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N 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68 )。
Wanat, John 「Bases of Bugetary Icrementalism」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68,1974。
Wu, Yushan From Reform to Bureaucratic Stability in the PRC(Tapei: Issues and Studies,1997)。
六、英文期刊
Berry , William D 「The Confusing Case of Bugetary Icrementalism: Too Many Meaningsfor a Single Concept」,The Journal of Politics,52(1),1990。
Bunce, Valerie and Echols, John M 「Power And Policy in Communist Systems: TheProblem of Icrementalism」,The Journal of Politics,40(4),1978。
Schoenhals, Political Movements,Change and Stability: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Power(The China Quarterly),1999。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