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309201616454800
DOI 10.6846/TKU.2016.00764
論文名稱(中文) 解析中共大戰略:構想與實踐
論文名稱(英文)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 Conception and Practic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2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楊順利
研究生(英文) Shun-Li Yang
學號 896330023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6-05-27
論文頁數 41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翁明賢(wongmh@mail.tku.edu.tw)
委員 - 洪陸訓(theodore@ms9.hinet.net)
委員 - 李大中(126251@mail.tku.edu.tw)
委員 - 施正權(ccshih@mail.tku.edu.tw)
委員 - 沈明室(t1204634@ms8.hinet.net)
關鍵字(中) 中共
中國
大戰略
國家戰略
中國夢
關鍵字(英) China
grand strategy
national strategy
Chinese drea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20世紀末,中共審視國際環境正處於趨向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於1978年將中心工作由階級鬥爭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從此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21世紀初,其經濟和軍事建設成果,不僅引起世人矚目,亦促使美國「重返亞洲」。初步觀察:在不同時空環境與資源條件下,中共國家領導人對於爭取達成戰略目標之抉擇與作為,轉趨明確、多元和積極。

作者根據戰略的「總體」與「行動」特性,以經濟和軍事力量為指標,解讀中共崛起過程並論證其大戰略之構想與實踐。研究發現:中共初期並無大戰略概念,僅有路線、方針與國家建設目標;在邊摸索邊修正情況下,大戰略輪廓才逐漸清晰。對於大戰略的實踐,則是採取分階段方式,結合國家五年建設計畫(規劃),逐步完成階段性目標,進而達到最終「富民強國,復興中華」總目標。

在中國共產黨政權穩定前提下,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的提升,使中共實踐大戰略過程之對外戰略行動模式已從低調的「韜光養晦」轉趨積極的「有所作為」,此將有利於實現「中國夢」。但是,成也經濟,敗也經濟;如果中共無法克服經濟建設不平衡所衍生的相關問題,恐將延宕國家大戰略的實踐,甚至影響其政權地位。
英文摘要
According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different time and available resources, the Chinese leaders strive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and strategic choices, have subsequently become more and more clear and active.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has increased considerably, b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economy and society is still very uneven.

In short, the economic growth not only enhances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but also ensures the Chinese Communist regime. If the economic growth did not remain and the gap of wealth inequality was bigger and bigger, would shake the Chinese Communist regime and the “Chinese Dream” would be hard to come tru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謝辭------------------------------------------------i
中文提要------------------------------------------iii
英文提要--------------------------------------------v
目錄----------------------------------------------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檢閱------------------------------------6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4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6
第五節 概念界定與研究架構---------------------------59
第二章  中共的崛起----------------------------------67
第一節  崛起背景------------------------------------67
第二節  戰略抉擇------------------------------------78
第三節  實力增長-----------------------------------104
第四節  戰略調整-----------------------------------113
第三章  中共大戰略之構想----------------------------119
第一節  官方觀點-----------------------------------119
第二節  學者觀點-----------------------------------143
第三節  基本框架-----------------------------------236
第四章  中共大戰略的實踐----------------------------241
第一節  戰略規劃-----------------------------------241
第二節  實踐過程-----------------------------------252
第三節  限制因素-----------------------------------278
第五章  案例分析-----------------------------------285
第一節  朝核問題-----------------------------------285
第二節  東海主權-----------------------------------299
第三節  南海主權-----------------------------------310
第六章  成效評估-----------------------------------335
第一節  正面成效-----------------------------------335
第二節  負面影響-----------------------------------342
第三節  分析評估-----------------------------------348
第七章  結論---------------------------------------357
一、研究總結與檢討----------------------------------357
二、研究發現與心得----------------------------------360
三、未來發展與研究建議------------------------------364
參考文獻-------------------------------------------369

〈圖目次〉
附圖1   中共「國防發展戰略」結構層次-------------------6
附圖2   中共戰略結構層次判斷1-------------------------7
附圖3   美國戰略體系-----------------------------------8
附圖4   中共戰略體系-----------------------------------9
附圖5   我國戰略體系----------------------------------10
附圖6   薄富爾戰略思想體系判斷------------------------24
附圖7   中共戰略結構層次判斷2------------------------27
附圖8   中共實現大戰略的過程判斷----------------------28
附圖9   戰略抉擇的影響因素----------------------------30
附圖10  不同「國家戰略」概念之間的關係----------------38
附圖11  中共戰略結構層次判斷3------------------------40
附圖12  「解析中共大戰略:構想與實踐」論文研究架構----51
附圖13  中共南海「九段(虛)界線」---------------------102
附圖14  中共「一帶一路」戰略規劃---------------------102
附圖15  中共「東海防空識別區」-----------------------103
附圖16  中共「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103
附圖17  中共與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106
附圖18  中共與主要國家軍費支出占GDP比例-------------109
附圖19  中共戰略結構層次判斷4-----------------------251
附圖20  中共與主要國家出口物量指數比較---------------255
附圖21  中共與主要國家進口物量指數比較---------------256
附圖22  北韓主要核設施分布位置-----------------------286
附圖23  北韓地下核試驗地點---------------------------291
附圖24  朝鮮地下核試引發地震-------------------------298
附圖25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位置-----------------------304
附圖26  中共公布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點基線-------306
附圖27  1947年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布南海諸島位置---------312
附圖28  1997年中共重申「九段線」及南海諸島-----------319
附圖29  中共聲稱主權水域和《聯合國海洋公約法》專屬經濟區-----------------------------------------------------323

〈表目次〉
附表1  中共學者對於「大戰略」的主要觀點及論述----------18
附表2  中共學者與美國和我國官方「大戰略」觀點比較------20
附表3  戰略行動基本模式-------------------------------36
附表4  世界軍(火)力排名比較---------------------------91
附表5  中共2006年至2015年國防預算支出情況----------108
附表6  中共國家領導人之戰略抉擇----------------------113
附表7  中共對外戰略行動模式判斷----------------------115
附表8  中共官方和學者之大戰略觀點比較----------------236
附表9  中共與主要國家GDP對世界經濟貢獻情況----------253
附表10 中共與主要國家GNI對世界經濟貢獻情況----------254
附表11 中共與主要國家近年軍費支出占GDP比例情況------262
附表12 中共航空工業近30年軍事科研成果---------------265
附表13 中共與主要國家軍事實力比較--------------------271
附表14 中國共產黨歷屆黨代表大會報告主題與目標--------274
附表15 中共公布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點座標--------305
附表16 中共公布領海基點座標--------------------------315
附表17 中共與主要國家2006年至2015年武器出口情況----344
附表18 全球10大武器進口國及其供應商-----------------35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目
(一)書籍
1.	「中國未來走向」編寫組 編。2009年。中國未來走向:聚焦高層決策與國家戰略布局。北京:人民出版社。
2.	Chava Frankfort-Nachmias and David Nachmias。潘明宏譯。1999年。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第五版(上冊)(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 5th ed.)。臺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3.	Corrine Glesne。莊明貞、陳怡儒譯。2006年。質性研究導論(Becoming Qualitative Researchers: An Introduction)。臺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	David A. de Vaus。莊靜怡譯。2006年。社會研究法的設計(Research Design in Social Research)。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5.	Earl Babbie。陳文俊譯。2007年。社會科學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臺北:新加坡商湯姆生亞洲私人有限公司。
6.	Mark J. Smith。吳翠松譯。2004年。社會科學概論:方法論的探索》(Social Science in Question)。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7.	W. Lawrence Neuman。王佳煌、潘中道 等譯。2002年。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8.	大衛.藍普頓(David M. Lampton)。林添貴譯。2015年。從鄧小平到習近平(Following the Leader Ruling China, from Deng Xiaoping to Xi Jinping)。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9.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3年。毛澤東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0.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6年。毛澤東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6年。毛澤東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8年。鄧小平思想年譜(1975-1997)。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9年。毛澤東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9年。毛澤東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2004年。鄧小平年譜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2010年。江澤民思想年編(1989-2008),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7.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83年。鄧小平文選(1975-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
18.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93年。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94年。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2006年。江澤民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1.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2006年。江澤民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2.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2006年。江澤民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3.	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2008年。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北京:學習出版社。
24.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編著。2013年。中共十八大:中國夢與世界。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25.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編。1996年。中共年報1996。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
26.	中共國防大學第二編研室編。1993年。徐向前軍事文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7.	中國航空工業史編修辦公室編。2011年。中國航空工業大事記(1951-2011)。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
28.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合編。2014年。習近平談治國理念。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29.	中國夢與中國道路叢書課題組。張文和、劉慶旻編。2013年。中國夢與中國道路。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30.	中華民國國防部。2004年。國軍軍語辭典。臺北:國防部。
31.	孔令晟。1995年。大戰略通論:理論體系和實際作為。臺北:好聯出版社。
32.	毛澤東。1991年。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33.	王文榮 主編。2000年。戰略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34.	王玉民。1999年。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5.	王良能。2002年。中共的世界觀。臺北:唐山出版社。
36.	王家福。1996年。國際大戰略。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
37.	王緝思 總主編。金燦榮 主編。2007年。中國學者看世界-大國戰略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38.	世界銀行「2020年的中國」編寫組編。世界銀行中國代表處譯。1997年。2020年的中國: 新世紀的發展挑戰。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39.	世界銀行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課題組。2013年。2030年的中國:建設一個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社會。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40.	丘宏達。2004年。關於中國領土的際法問題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股份有限公司。
41.	本書編寫組。2002年。江澤民“5.31”重要講話學習讀本。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
42.	石之瑜。2005年。社會科學方法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3.	石明楷(Mark A. Stokes)。高一中譯。2000年。中共戰略現代化(China’s Strategic Modernization: Implica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44.	伍爾澤(Larry M. Wortzel)。吳奇達、高一中、翟文中 合譯。2000年。廿一世紀台海兩岸的軍隊(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in the 21th Century),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45.	安德烈.薄富爾。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 譯。1989年。戰略入門。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46.	朱浤源 編。1999年。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
47.	朱雲漢、賈慶國 主編。2010年。從國際關係理論看中國崛起。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8.	朱鋒、羅伯特.羅斯(Robert Ross)主編。2008年。中國崛起:理論與政策的視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9.	江澤民。2002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
50.	何世同。2004年。戰略概論。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51.	何世同。中國戰略史。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52.	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李昂納德(Roger Ashley Leonard)編。鈕先鍾譯。2001年。戰爭論精華。臺北:麥田出版社。
53.	吳春秋。1998年。大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54.	吳春秋。2002年。論大戰略和世界戰爭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55.	宋國城。1996年。中國跨世紀綜合國力-公元1990-2020。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56.	李枏。2010年。現當代西方大戰略理論探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57.	李慎明編。2007年。世界社會主義黃皮書2006年:世界社會主義跟蹤研究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8.	李際均。2003年。論戰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59.	李德哈特(B. H. Liddell-Hart)。鈕先鍾譯。2007年。戰略論:間接路線(Strategy: The Indirect Approach)。臺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60.	李德哈達(B. H. Liddell-Hart)。鈕先鍾譯。1957年。戰略論(Strategy)。臺北:軍事譯粹社。
61.	李黎明。2001年。轉軌:變遷中的戰略思維。臺北:時英出版社。
62.	李澧、羅小兵 合編。1988年。軍事管理學論文集。北京:長征出版社。
63.	沈偉烈、陸俊元 主編。2001年。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事出版社。
64.	辛向陽。2006年。中國發展論。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
65.	周小猷 主編。2002年。高技術條件下部隊建設實用指南第一卷(軍內發行)。北京:海潮出版社。
66.	周丕啟。2005年。合法性與大戰略︰北約體系內美國的霸權護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7.	周丕啟。2009年。大戰略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
68.	金駿遠(Avery Goldstein)。王軍、林民旺 合譯。2008年。中國大戰略與國際安全(Rising to the Challenge: China's Grand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69.	門洪華。2006年。構建中國大戰略的框架:國家實力、戰略觀念與國際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70.	門洪華。2009年。中國國際戰略導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71.	阿拉斯泰爾.伊恩.約翰斯頓(Alastair Iain Johnston)、羅伯特.羅斯(Robert Ross)主編。黎曉蕾、袁征 合譯。2001年。與中國接觸-應對一個崛起的大國(Engaging China: the Management of An Emerging Power)。北京:新華出版社。
72.	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張春柏、陸乃聖 合譯。2014年。霸權興衰史:1500至2000年的經濟變遷與軍事衝突(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臺北:五南出版社。
73.	保羅.肯尼迪(Paul Kennedy) 等。2007年。大國崛起相對論。臺北:青林國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74.	保羅.肯尼迪(Paul Kennedy)編。時殷弘、李慶四 合譯。2005年。戰爭與和平的大戰略(Grand Strategy in War and Peace)。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75.	姚有志、陳寧 主編。2009年。毛澤東大戰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76.	姚有志、黃迎旭 主編。2009年。鄧小平大戰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77.	姚祖德。2002年。變革與玄機-跨越式的中國軍備發展。臺北:時英出版社。
78.	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李靜宜譯。2011年。權力大未來:軍事力、經濟力、網路力、巧實力的全球主導(The Future of Power)。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79.	約翰.柯林斯(John M. Collins),鈕先鍾譯。1975年。大戰略:原理與實踐(Grand Strategy:Principles and Practices)。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80.	胡宗山。2006年。中國的和平崛起:理論、歷史與戰略。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81.	胡鞍鋼、王紹光、周建明 等。2011年。人間正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82.	胡鞍鋼、鄢一龍、魏星 等。2011年。2030中國:邁向共同富裕社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83.	胡鞍鋼。2003年。中國大戰略。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84.	胡鞍鋼。2007年。中國崛起之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85.	胡鞍鋼。2012年。2020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86.	胡鞍鋼。2012年。中國:創新綠色發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87.	胡鞍鋼。2013年。中國道路與中國夢想。浙江省:浙江人民出版社。
88.	軍事科學院計畫組織部。1988年。未來的國防建設(下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89.	軍事科學院軍事戰略研究部。2013年。戰略學(2013版)。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90.	軍事科學院編著。1987年。戰略學(軍內發行)。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91.	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彭光謙、姚有志 主編。2001年。戰略學(2001年版)。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92.	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2001年。戰略學(2001年版)。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93.	唐晉 主編。2009年。大國策-通向大國之路的中國軟實力:軟實力大戰略。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94.	夏立平 主編。2004年。新世紀機遇期與中國國際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
95.	夏立平。2008年。當代國際體系與大國戰略關係。北京:時事出版社。
96.	夏立平。2013年。中國國家安全與地緣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	孫學峰。2011年。中國崛起困境:理論思考與戰略選擇。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98.	宮力、劉德喜、劉建飛、王紅續 等。2007年。和平為上:中國對外戰略的歷史與現實。北京:九州出版社。
99.	時殷弘 編。2008年。戰略二十講。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00.	時殷弘。2008年。戰略問題三十篇-中國對外戰略思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01.	翁明賢 主編。2013年。戰略安全:理論建構與政策研析。臺北:淡江大學出版中心。
102.	翁明賢 等主編。2007年。新戰略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03.	茲比格涅夫.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林添貴譯,2007年。大國政治(The Grand Chessboard)。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04.	袁易、嚴震生、彭慧鸞 合編。2004年。中國崛起之再省思:現實與認知。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105.	高全喜 主編。2009年。大國策-通向大國之路的中國策:全球視野中的中國大戰略。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106.	高全喜、任劍濤 等。2010年。國家決斷:中國崛起進程中的戰略抉擇。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07.	高崇雲。1989年。中共與南北韓關係的研究。臺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08.	高連升、郭競炎 主編。1997。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發展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09.	崔立如 主編。2010年。世界大變局。北京:時事出版社。
110.	張伊寧、鄧鋒 主編。1999年。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111.	張萬年 主編。2002年。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112.	張蘊岭 主編。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學部集刊(第四卷):中國面臨的新國際環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13.	梁守德、李義虎 主編。2008年。中國與世界:和平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114.	梁守德、李義虎主編。2009年。全球大變革與中國對外大戰略。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115.	郭樹勇 主編。2006年。戰略演講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16.	郭樹勇。2006年。大國成長的邏輯:西方大國崛起的國際政治社會學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17.	郭樹勇。2012年。中國軟實力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
118.	陳向明。2000年。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19.	陳佩堯、夏立平 主編。2004年。新世紀機遇期與中國國際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
120.	陳佩堯、夏立平 合編。2008年。國際戰略縱橫(第四輯)。北京:時事出版社。
121.	陳佩堯、夏立平 合編。2009年。國際戰略縱橫(第五輯)。北京:時事出版社。
122.	陳純一 編。2011年。書生論政(丘宏達教授法政論文集。臺北:三民書局。
123.	陳偉華。2003年。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
124.	彭光謙、姚有志 主編。2003年。軍事戰略學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125.	曾章瑞 策劃主編。2003年。2003台海戰略環境評估。臺北: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與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126.	鈕先鍾。1979年。戰略思想與歷史教訓。臺北:軍事譯粹社。
127.	鈕先鍾。1984年。國家戰略論叢。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28.	鈕先鍾。1988年。戰略研究與戰略思想。臺北:軍事譯粹社。
129.	鈕先鍾。1989年。現代戰略思潮。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30.	鈕先鍾。1992年。中國戰略思想史。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31.	鈕先鍾。1998年。戰略研究入門。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32.	鈕先鍾。1999年。西方戰略思想史。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33.	鈕先鍾。2000年。戰略家:思想與著作。臺北:麥田出版社。
134.	鈕先鍾。2003年。中國戰略思想新論。臺北:麥田出版社。
135.	鈕先鍾。2007年。孫子三論:從古兵法到新戰略。臺北:麥田出版社。
136.	黃平、崔之元 主編。2005年。中國與全球化:華盛頓共識還是北京共識。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37.	黃碩風。2001年。綜合國力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38.	黃碩風。2006年。大國較量:世界主要國家綜合國力國際比較。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139.	楊得志、宦鄉、糜振玉 等。1987年。國防發展戰略思考。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40.	楊開煌 主編。2007年。胡錦濤政權之續與變論文集。臺北:問津堂書局。
141.	楊毅 主編。2008年。國家安全戰略理論。北京:時事出版社。
142.	楊毅 主編。2009年。中國國家安全戰略構想。北京:時事出版社。
143.	葉自成 等。2009年。中國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分析。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144.	葉自成。2003年。中國大戰略:中國成為世界大國的主要問題及戰略選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45.	葉至誠、葉立誠。1999年。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146.	葉志誠。2009年。社會科學概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47.	詹姆斯.德.代元(James Der Derian)主編。秦治來 譯。2003年。國際關係理論批判(International Theory: Critical Investigations)。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148.	鄒慶國、袁昭。2009年。中國大戰略:高層決策焦點問題解讀。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149.	壽曉松 主編。2013年。戰略學(2013年版)。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150.	趙雲山。1996年。消失中的兩岸。臺北:新新聞出版社。
151.	劉明福。2010年。中國夢:後美國時代的大國思維與戰略定位。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52.	劉明福。2015年。中美世紀大對決。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153.	劉漸高 總編輯。1997年。認識戰略-戰略講座彙編。臺北:中華戰略學會。
154.	劉繼賢、王益民 主編。鄧小平軍事理論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155.	劉繼賢、王堂英、黃碩風。1989年。國防發展戰略概論(軍內發行)。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156.	劉繼賢。1992年。軍事理論與未來作戰。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157.	潘淑滿。2006年。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158.	蔡瑋、柯玉枝編。2005年。中國和平發展與亞太安全。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159.	蔡賢偉。1996年。中國大戰略。海南:海南出版社。
160.	鄧定秩。2011年。國家戰略的理論與實踐(增訂二版)。臺北:中華戰略學會。
161.	鄭必堅。2014年。中國發展大戰略:論中國的和平崛起與兩岸關係。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62.	黎蝸藤。2014年。釣魚臺是誰的?─釣魚臺的歷史與法理。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63.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國際經濟研究院(Peter G.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IE),樂為良、黃玉美 合譯。2008年。重估中國崛起-世界不能不知的中國強權(China: The Balance Sheet: What The World Needs to Know Now about The Emerging Superpower)。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64.	蕭旁 主編。1997年。中國如何面對西方,臺北:明鏡出版社。
165.	閻學通 等。1998年。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66.	閻學通、孫學峰 等。2006年。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67.	戴維.藍普頓(David M. Lampton)。姚芸竹譯。2009年。中國力量的三面:軍力、財力和智力(The Three Faces of Chinese Power: Might, Money, and Minds)。北京:新華出版社。
168.	糜振玉。2004年。戰爭與戰略理論探研。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69.	薄富爾(André Beaufre)。鈕先鍾譯。2000年。戰略緒論(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70.	韓源 等。2005年。全球化與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71.	關貴海、欒景河主編。2009年。中俄關係的歷史與現實(第二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二)期刊
1.	丁樹範。中共未來的軍備政策。遠景季刊。第2卷第2期,頁5至9。
2.	孔祥永、梅仁毅。如何看待美國的軟實力。美國研究。2012年第2期,頁7至28。
3.	方長平。西方戰略文化研究:從文化主義到建構主義。國際論壇,2004年第3期,頁46至50。
4.	王逸舟。國家利益再思考。瞭望。2001年第7期,頁8至11。
5.	王緝思。中國的國際定位問題與“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戰略思想。國際問題研究,2011年第2期,頁6至9。
6.	王緝思。中國國際戰略研究的視角轉換。中國國際戰略評論2008,總第1期(2008年),頁1至2。
7.	肖斌、青覺。美國重返亞洲對兩岸關係的挑戰與對策。中國評論,2012年2月號,頁28至34。
8.	周建明、王海良。國家大戰略、國家安全戰略與國家利益。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年第4期,頁21至26。
9.	邱義仁。「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致詞。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0期(2002年),頁23。
10.	門洪華。中國崛起與東亞安全秩序的變革。國際觀察。2008年第2期,頁16至25。
11.	門洪華。中國崛起與國際秩序。太平洋學報。2004年第2期,頁4至12。
12.	門洪華。國際機制與中國的戰略選擇。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2期,頁178至187。
13.	門洪華。論中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3年第3期,頁63至68。
14.	施正鋒。戰略研究的過去與現在。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6卷第3期(2010年),頁32。
15.	胡平。一個不可忽視的信號。北京之春。總第158期(2006年),頁3。
16.	胡鞍鋼。構建中國大戰略:“富民強國”的宏大目標。科學新聞。2003年第2期,頁9至13。
17.	唐世平。理想安全環境與新世紀中國大戰略。戰略與管理。2000年第6期,頁42至49。
18.	師學明、劉成安、伍鈞。朝鮮的核問題。軍備控制研究與進展。第1 卷第1 期,頁7。
19.	時殷弘。國家大戰略理論與中國的大戰略實踐。現代國際關係。2004年第3期,頁36至42。
20.	時殷弘。國家大戰略理論論綱。國際觀察。2007年第5期,頁15至21。
21.	時殷弘。對當前中國經濟戰略的思考。國際經濟評論,2003年第6期,頁50至51。
22.	時殷弘。戰略史考察與大戰略理論。史學月刊。2005年第6期,頁5至10。
23.	時殷弘。戰略觀念與大戰略基本問題。國際政治研究。2007年第4期,頁18至21。
24.	秦亞青。國家身份、戰略文化和安全利益-關於中國與國際社會關係的三個假設。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年第1期,頁10至15及頁77。
25.	袁德金。毛澤東與“早打、大打、打核戰爭”思想的提出。軍事歷史。2010年第5期,頁1至6。
26.	高路易。2020年的中國—宏觀經濟情景分析。世界銀行中國研究論文。第9期(2010年),頁3至19。
27.	章百家。改變自己,影響世界-20世紀中國外交基本線索當議。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1期,頁4至19。
28.	莫大華。中共戰略文化初探。中國大陸研究,第39卷第5期(1996年),頁39。
29.	許紀霖。二種危機與三種思潮-20世紀中國思想史。戰略與管理。2000年第1期,頁66至71。
30.	陳嶽。世紀之初的國際格局、世界主題與中美關係。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第15卷第5期(2001年),頁28至31。
31.	游美惠。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第8期(2000年),頁9至10。
32.	黃河。中俄航空合作新貌。全球防衛雜誌。第199、200、202、203期等四期專題。
33.	葉自成。中國邁向世界大國之路。國際政治研究。2003年第3期,頁73至86。
34.	葉自成。關於多極化格局的幾點思考。世界經濟與政治,1998年第11期,頁21至30。
35.	葉自成。關於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為-再談中國的大國外交心態。太平洋學報,2002年第1期,頁62至66。
36.	廖文義。北韓核問題與「六方會談」:回顧、分析與展望。通識研究集刊。第14期,頁31至56。
37.	劉宗義。中國共產黨國家利益觀的發展演變。國際展望,2011年第4期,頁35至45。
38.	蔡拓。中國大戰略芻議。國際觀察,2006年第2期,頁1至2。
39.	蔡拓。當代中國國際定位的若干思考。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頁121至136。
40.	蔡東杰。關於當前中國「大戰略」討論的辯證問題(The Debate for China’s Grand Strategy: A Critical View)。全球政治評論(Review of Global Politics)。2007年第17期,頁8。
41.	閻學通。“和平崛起”的分歧、意義及策略。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5期,頁51至53。
42.	閻學通。中國崛起的可能選擇。戰略與管理。1995年第6期,頁11至14。
43.	鞠德風、董慧明。中共崛起的理論與實際:國際關係理論的檢視與分析。復興崗學報。99年度第100期,頁135至158。
44.	藍勁松。缺乏“行動學”我們就會迷失方向。中國社會科學報。第247期(2011年),第五版。
(三)研討會
1.	黃炎東。2015年。釣魚臺列嶼主權歸屬問題之研究-從歷史與法理層面分析。「通識與警察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11月17日),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四)論文
1.	吳東林。2009年。中國國防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以航空母艦的發展為例。東吳大學政治系博士論文,頁64至65。
(五)報紙
1.	江澤民。增進友好合作 共創美好未來-在墨西哥參議院的演講。人民日報,1997年12月4日,第6版。
2.	宋念申。和平崛起,中國發展之路。環球時報,2004年4月23日,第3版。
3.	王陽華、任四玲、唐得勝。把握軍事訓練的時代“特質” 打贏信息化戰爭。中國國防報,2006年7月6日,第3版。
4.	具有時代意義的戰略選擇-一談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解放軍報,2006年7月7日,第1版。
5.	按打贏要求全面嚴格訓練部隊-二談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解放軍報,2006年7月10日,第1版。
6.	韋彬。習近平的政治改革會走多遠?華府郵報,2015年1月3日,第A10版。

二、英文書目
(一)Books
1.	Beaufre, A. 1965. 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2.	Beaufre, A. 1965. 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Problems of Defense, Politics, Economics, and Diplomacy in the Nuclear Age.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3.	Beaufre, A. 1974. Strategy for Tomorrow. New York: Crane, Russak & Company.
4.	Brodie, B. 1965. General André Beaufre on Strategy: A Review of Two Books. Santa Monica: RAND.
5.	Brzezinski, Z. 1998. 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 New York: Basic Books.
6.	Chatham House and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2005. Globalization and Future Architectures: Mapping the Global Future 2020 Project. London: Chatham House.
7.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2012. Pivot to the Pacific?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Rebalancing” Toward Asia.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8.	Downs, Chuck. Over the Line: North Korea’s Negotiation Strategy. Washington D.C.: 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Press, 1999.
9.	Goldstein, A. 2005. Rising to the Challenge: China's Grand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0.	HOUSE Hearing before the Oversight and Investigations Subcommittee of the Committee on Armed Servic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One Hundred Tenth Congress. 2009. A New U.S. Grand Strategy (Part 1 of 2).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11.	Kennedy, P. (Editor). 1992. Grand Strategy in War and Peac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12.	Kennedy, P.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 London: Unwin Hyman, 1988.
13.	Kennedy, Paul,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7.
14.	Keohane, R. O. and Milner, H. V. (eds.),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Domestic Politic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15.	Khalilzad Zalmay. Orletsky, David T. etc.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Toward a New U.S. Strategy and Force Posture. Santa Monica, CA: RAND, 2001.
16.	Lantis, J. S. Strategic Culture: From Clausewitz to Constructivism. Defense Threat Reduction Agency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6.
17.	Liddell-Hart, B. H. Strategy: The Classic Book on Military Strategy. New York: Meridian, 1991.
18.	Liddell-Hart, B. H. Strategy: The Indirect Approach. London: Faber and Faber Limited, 1954.
19.	Lindzey, G. and Aronson, E. eds.,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1968.
20.	Modelski, G. Long Cycles in World Politics. Washington D.C.: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87.
21.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Mapping the Global Future: Report of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s 2020 Project. Pittsburgh: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04.
22.	Nye Jr. J. S.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0.
23.	Nye Jr. J. S.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4.
24.	Rothbard, M. N. Economic Controversies. Auburn: The 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 2011.
25.	Snyder, J. L. The Soviet Strategic Culture: Implications for Limited Nuclear Operations. Santa Monica: RAND, 1977.
26.	Swaine, M. D. and Tellis, A. J. 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Santa Monica: RAND, 2000.
27.	The White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Washington, 2010.
28.	Waltz, K. 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ew York: McGraw-Hill Education, 1979.
29.	Wortzel, L. M. (edit) 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in the 21st Century. Carlisl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U.S. Army War College, 1999.
30.	Ye Zicheng(葉自成), Guoli Liu(劉國力) and Steven I. Levine(梁思文) ed. and trans. Inside China’s grand strategy: the perspective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Lexington: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11.
31.	Zheng Bijian, China's Peaceful Rise: Speeches of Zheng Bijian 1997-2005.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5.

(二)Periodicals (Journals & Magazines)

(三)Articles (Seminar & Symposium)
1.	Lampton, D. M. “Think Again: China.” Foreign Policy, Spring 1998, pp.13-27。
2.	Lankov, Andrei. “Pyongyang: Rules of Engagement.” The Pacific Review, Vol.16, No.4 (2003), p.614.
3.	Mière, Christian Le. “America's Pivot to East Asia: The Naval Dimension.” Survival: Global Politics and Strategy, Vol. 54, No. 3 (2012), pp.81-94.
4.	Modelski, G. “The Long Cycle of Global Politics and the Nation-State.”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 Vol. 20, No. 2, Varieties of Modernization (1978), pp.214-235.
1.	Nye Jr. J. S. “Soft Power, Hard Power and Leadership,” article of the seminar of “Smart Power and Leadership” on 8 November 2006, (Harvard Kennedy School, 27 October 2006), pp.3-4 and Table 1.
5.	Nye Jr. J. S. “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 No. 80, Twentieth Anniversary (1990), pp.153-171.
6.	Park, John S. “Inside Multilateralism: The Six-Party Talk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28, No.4 (2005), p.76.
7.	Park, Kyung-Ae. “North Korea in 2003: Pendulum Swing between Crisis and Diplomacy.” Asian Survey, Vol.44, No.1 (2004), p.140.
8.	Roberson, Jefffrey. “North Korea Nuclear Cri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Service, No.18 (2002-2003), pp.10-11.
9.	Samore, Gary. “The Korean Nuclear Crisis.” Survival, Vol.45, No.1 (2003), p.13.
10.	Straszheim, D. H. “China Rising.” World Policy Journal, September 22, 2008, pp.157-170.

三、網際網路
(一)中文
1.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人民網(黨史百科)。〈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165617/173273/10357183.html〉(2015年12月29日檢索)。
2.	“十七大”(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黨史百科。2007年10月21日。〈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165617/166495/10003268.html〉(2015年12月25日檢索)。
3.	“三步走”戰略和“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2/1024/c350701-19376358.html〉(2015年12月11日檢索)。
4.	《中共十八大:中國夢與世界》:首部十八大報告對外解讀本。新華網。2013年8月27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2013-08/27/c_125255262.htm〉(2014年7月10日檢索)。
5.	「211工程」介紹。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xwbl/zdjs/211gc/〉(2014年7月21日檢索)。
6.	1974年2月22日 毛澤東提出劃分三個世界的理論。人民網。2003年8月1日。〈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222/7.html〉(2014年11月10日檢索)。
7.	Andrew Browne,香港亂局令“一個中國”夢想更加遙遠。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14年10月9日。〈http://cn.wsj.com/big5/20141009/and074733.asp〉(2014年10月31日檢索)。
8.	丁峰。胡錦濤在報告中提出十八大主題。新華網。2012年11月8日。〈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08/c_113635576.htm〉(2015年3月10日檢索)。
9.	人才培養。復旦大學。〈http://xxgk.fudan.edu.cn/s/68/t/297/c0/6f/info49263.htm〉(2014年7月21日檢索)。
10.	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京舉行,胡錦濤作重要講話。人民網。2006年8月23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24/4735408.html〉(2014年7月21日檢索)。
11.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新華網資料庫。2003年1月。〈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7755.htm〉(2014年12月17日檢索)。
12.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網。2013年11月16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n/2013/1116/c1001-23560979.html〉(2014年7月21日檢索)。
13.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2012年。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2年10月31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n/2012/1031/c64164-19454317.html〉(2016年1月4日檢索)。
14.	中國南海搜船新規實施在即,引發各方關注。中國新聞評論網。2012年12月2日。〈http://hk.crntt.com/doc/1023/2/3/9/102323902.html?coluid=91&kindid=2710&docid=102323902〉(2014年7月21日檢索)。
15.	中國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新華網。2013年11月23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13-11/23/c_125751223.htm〉(2014年7月21日檢索)。
16.	中國艦隊經對馬海峽返航,幾乎繞行日本1周。人民網。2014年12月29日。〈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n/2014/1229/c172467-26293048.html〉(2015年8月19日檢索)。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09年9月)。2009年10月3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dangshi.people.com.cn/GB/234123/16184791.html〉(2014年12月17日檢索)。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09年9月)。2009年10月4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dangshi.people.com.cn/GB/234123/16184862.html〉(2016年1月4日檢索)。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09年9月)。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9年10月4日。〈http://dangshi.people.com.cn/GB/234123/16184862.html〉(2016年1月4日檢索)。
20.	中華民國總統府。打造中華民國的國家安全。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2001年5月12日。〈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24285&rmid=514&word1=%e5%a4%a7%e6%88%b0%e7%95%a5&sd=2008/01/01&ed=2013/02/28〉(2014年12月17日檢索)。
21.	中華百科全書.典藏版。〈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main-soc.asp?id=10133〉(2014年12月17日檢索)。
22.	中越戰爭30年,還原歷史真相。大紀元時報。2009年2月19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9/2/20/n2435890.htm〉(2014年12月17日檢索)。
23.	日公佈中國東海油氣鑽井照,外交部:有意製造對立。南華早報中文網。2015年7月23日。〈http://www.nanzao.com/tc/international/14eb91c191baf68/ri-gong-bu-zhong-guo-dong-hai-you-qi-zuan-jing-zhao-wai-jiao-bu-you-yi-zhi-zao-dui-li〉(2015年8月19日檢索)。
24.	毛澤東主席關於三個世界的理論和“一條線”戰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wjs_611318/2159_611322/t8972.shtml〉(2014年11月10日檢索)。
25.	王大慶、莊建。新聞人物:學者胡鞍鋼的追求。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3年2月4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3/0204/c49155-20422130.html〉(2015年2月17日檢索)。
26.	王子暉。習近平: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新華網。2014年4月15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2014-04/15/c_1110253910.htm〉(2014年11月27日檢索)。
27.	王宇。習近平法國演講引拿破侖比喻:中國睡獅已醒。大公網。2014年3月28日。〈http://news.takungpao.com/world/exclusive/2014-03/2385847.html〉(2015年5月26日檢索)。
28.	王緝思、李侃如。中美戰略互疑—解析與應對。觀察者。2012年4月5日。〈http://www.guancha.cn/wang-ji-si/2012_04_05_69858.shtml〉(2014年7月21日檢索)。
29.	王緝思、李侃如。建立戰略互信。觀察者。2012年4月10日。〈http://www.guancha.cn/wang-ji-si/2012_04_10_69856.shtml〉(2014年7月21日檢索)。
30.	王緝思、賈慶國 等。掃除中美戰略互信的三個障礙。觀察者。2012年2月16日。〈http://www.guancha.cn/wang-ji-si/2012_02_16_69859.shtml〉(2014年7月21日檢索)。
31.	王緝思。“西進”,中國地緣戰略的再平衡。觀察者。2012年10月17日,〈http://www.guancha.cn/wang-ji-si/2012_10_17_104219.shtml〉(2014年7月21日檢索)。
32.	王緝思。中國大戰略求索:崛起中的強國探尋未來之路〉。東方早報網。2011年2月28日至3月2日。〈http://www.dfdaily.com/html/51/2011/2/28/573642.shtml〉(2014年12月17日檢索)。
33.	王緝思。中國是世界第二強國嗎。觀察者。2011年4月14日。〈http://www.guancha.cn/wang-ji-si/2011_04_14_69865.shtml〉(2014年7月21日檢索)。
34.	王緝思。東南西北,中國居「中」—一種戰略大棋局思考。GLOCAL。2014年1月15至21日。〈http://www.glocal.org.hk/articles/33167〉(2014年7月21日檢索)。
35.	王緝思。理解戰略互疑—中方觀點。觀察者。2012年4月6日。〈http://www.guancha.cn/wang-ji-si/2012_04_06_69857.shtml〉(2014年7月21日檢索)。
36.	王緝思:中國大戰略求索。中華網,2011年3月1日至3月2日。〈http://military.china.com/critical2/23/20110301/16404376.html〉(2016年5月9日檢索)。
37.	北山。“中國和平崛起”論的由來。人民網。2004年4月19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guandian/8213/8309/28296/2456452.html〉(2016年3月17日檢索)。
38.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未來十年的中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013年3月11日。〈http://www.nsd.edu.cn/cn/userfiles/Other/2013-03/2013031117530164381517.pdf〉(2014年7月21日檢索)。
39.	四項基本原則。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56/64157/4509599.html〉(2015年12月11日檢索)。
40.	外媒:中國在南海「圍棋戰略」拿下6島。文匯網。2014年12月9日。〈http://news.wenweipo.com/2014/12/09/IN1412090024.htm〉(2015年8月19日檢索)。
41.	田方萌。拿破崙最早提出中國睡獅論嗎?。紐約時報中文網。2014年4月3日。〈http://cn.nytstyle.com/books/20140403/tc03lion/zh-hant/〉(2015年5月26日檢索)。
42.	白墨。菲律賓指責中國在爭議島嶼填海破壞環境。BBC中文網。2015年4月13日。〈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5/04/150413_philippines_china_reefs〉(2015年8月17日檢索)。
43.	任遠喆。中國外交大事紀。中國網。2009年7月28日。〈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9-07/28/content_18220207_7.htm〉(2016年1月4日檢索)。
44.	全要素生產率。MBA智庫百科。〈http://wiki.mbalib.com/zh-tw/%E5%85%A8%E8%A6%81%E7%B4%A0%E7%94%9F%E4%BA%A7%E7%8E%87〉(2014年12月5日檢索)。
45.	列爾。美情報總監:中國快將具備南海軍事部署能力。BBC中文網。2016年 3月 10日。〈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6/03/160310_south_china_sea_usa_intelligence〉(2016年3月22日檢索)。
46.	朱建陵。美批南海九段線,陸斥渲染緊張。中時電子報。2014年2月10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10000408-260108〉(2015年4月14日檢索)。
47.	朱鋒。維護核心利益亟待外交“大戰略”。人民網。2012年9月17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2/0917/c112851-19028389.html〉(2016年3月29日檢索)。
48.	朱鋒。熱點解讀:中國崛起的戰略選擇。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2013年6月1日。〈http://www.szccf.com.cn/wqhg_content_711.html〉(2016年3月29日檢索)。
49.	江澤民。新年講話。中央電視台。1998年1月1日。〈http://www.cctv.com/specials/1998speech/jiang1998.htm〉(2015年12月3日檢索)。
50.	江澤民主席在APEC第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布亞新幾內亞大使館。1997年11月25日。〈http://pg.china-embassy.org/chn/zt/apec/t10449.htm〉(2015年12月3日檢索)。
51.	冷靜觀察、沉著應付、韜光養晦、決不當頭、有所作為。人民網。2012年10月28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028/c350803-19412863.html〉(2014年12月3日檢索)。
52.	李克強:共同開創亞洲發展新未來—在博鼇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2014年4月10日,海南博鰲)。人民網。2014年4月11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4/0411/c64094-24877410.html〉(2014年7月21日檢索)。
53.	李忠傑。怎樣認識和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怎樣認識和把握當今的國際戰略形勢”之三。人民網。〈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0/49152/4376694.html〉(2014年12月17日檢索)。
54.	李忠謙。暗礁造島,解放軍南沙建「不沉航母」。風傳媒。2014年11月23日。〈http://www.storm.mg/article/24934〉(2015年8月17日檢索)。
55.	李洪峰。戰略家毛澤東-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而作。新華網。2015年8月25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8/25/c_1116363492.htm〉(2015年12月4日檢索)。
56.	李慎明。社會主義在21世紀發展前景的展望。人民網。2006年5月12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4/49156/4366289.html〉(2015年12月17日檢索)。
57.	李際均。全球化時代“和平崛起”下的中國國家安全。中國網。2004年4月6日。〈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4-04/06/content_5531511.htm〉(2016年5月17日檢索)。
58.	李際均。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2007年10月31日。〈http://www.cssm.org.cn/view.php?id=16364〉(2016年3月24日檢索)。
59.	肖楓。鄧小平同志的“韜光養晦”思想是“權宜之計”嗎?。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138903/141370/11297254.html〉(2015年7月9日檢索)。
60.	肖楓。鄧小平同志的“韜光養晦”思想是“權宜之計”嗎?。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0年4月6日。〈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138903/141370/11297254.html〉(2015年7月9日檢索)。
61.	阮銘。胡錦濤的大戰略。大紀元。2007年4月7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7/4/7/n1671285.htm〉(2015年11月30日檢索)。
62.	周楚卿、張迪。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講話側記。新華網。2013年3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3lh/2013-03/17/c_115055439.htm〉(2014年12月17日檢索)。
63.	周慧盈。陸發布東海防空識別區,含釣島。中央通訊社。2013年11月23日。〈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311230009-1.aspx〉(2015年4月14日檢索)。
64.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新華網資料庫。2004年6月。〈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6/09/content_1515866.htm〉(2016年5月26日檢索)。
65.	林永富。解放軍戰艦群分批穿越宮古海峽。中時電子報。2015年7月21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721000912-260301〉(2015年8月19日檢索)。
66.	武勇。中國崛起可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2015年4月17日。〈http://sscp.cssn.cn/xkpd/xszx/gn/201504/t20150417_1590080.html〉(2015年6月24日檢索)。
67.	社科院洩密中共要取代美國,胡錦濤戰略欺騙破功。看中國。2006年5月20日。〈http://b5.secretchina.com/news/06/05/20/151954.html〉(2015年12月17日檢索)。
68.	社評-習近平發出政治改革訊號。中時電子報。2014年3月20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20001104-260310〉(2014年7月21日檢索)。
69.	社論:沿著十六大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熱烈祝賀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2年11月14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9/65444/4429134.html〉(2014年7月21日檢索)。
70.	美國情報委員會預測2020年中國及印度成為世界有力的參與者。大紀元報。2005年1月17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5/1/18/n783881.htm〉(2016年2月17日檢索)。
71.	胡錦濤。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全文)。人民網。2012年11月18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n/2012/1118/c1001-19612670.html〉(2015年12月21日檢索)。
72.	胡錦濤:大力培育軍人忠誠於黨的核心價值觀。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年12月30日。〈http://www.chinatw.tw/doc/1008/4/3/9/100843925.html?coluid=4&kindid=18&docid=100843925〉(2015年12月31日檢索)。
73.	胡錦濤:努力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中國網。2005 年3 月13 日。〈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005lh/809954.htm〉(2015年12月31日檢索)。
74.	胡錦濤: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新華網。2012年11月8日。〈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08/c_113637843.htm〉(2014年7月21日檢索)。
75.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全文)。人民網。2007年10月15日。〈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106155/106156/6430009.html〉(2015年12月25日檢索)。
76.	胡錦濤要求提高外交工作的能力和水準。中國評論新聞網。2009年7月20日。〈http://hk.crntt.com/doc/1010/2/7/2/101027203.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027203〉(2014年7月21日檢索)。
77.	胡錦濤強調堅決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新華網。2005年3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5-03/14/content_2694667.htm〉(2015年12月31日檢索)。
78.	胡錦濤提出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新華網。2007年10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15/content_6883822.htm〉(2015年12月29日檢索)。
79.	胡錦濤視察寧夏部隊,強調軍隊要聽黨指揮。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4月17日。〈http://cnc.geetech.cnrn.tw/doc/1003/5/0/1/10035015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350159〉(2015年12月31日檢索)。
80.	郱書。評論:習近平「醒獅」比喻說服力有多大?。BBC中文網。2014年3月28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03/140328_ana_xi_lion_woken〉(2015年5月26日檢索)。
81.	夏立平。大國崛起理論與中國和平崛起。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2007年1月20日。〈http://www.cssm.org.cn/view.php?id=12913〉(2016年1月12日檢索)。
82.	孫文廣。胡錦濤對黨的軍隊建設思想的創新與發展。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7年11月6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68742/84762/84763/6489003.html〉(2015年12月25日檢索)。
83.	孫科佳。十七大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新要求。學習時報。〈http://big5.china.com.cn/xxsb/txt/2007-11/26/content_9297204.htm〉(2015年12月29日檢索)。
84.	徐尚禮。中國轟-6K首次飛越宮古海峽遠訓。中時電子報。2015年5月21日。〈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521003697-260408〉(2015年8月19日檢索)。
85.	徐尚禮。日本抗議中國在東海中間線建油氣設施。中時電子報。2015年7月6日。〈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706004986-260408〉(2015年8月19日檢索)。
86.	海南省沿海邊防治安管理條例施行。中國新聞網。2013年1月1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1-01/4452309.shtml〉(2015年4月14日檢索)。
87.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江澤民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政府網。2007年8月29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test/2007-08/29/content_730614.htm〉(2016年3月4日檢索)。
88.	常雪梅。鄭必堅談改革開放30年根本歷史經驗。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08年10月12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0/49152/8160209.html〉(2016年3月20日檢索)。
89.	張林。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舉辦“中國崛起與世界秩序”研討會。中國網。2015年4月21日。〈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5-04/21/content_35379851.htm〉(2015年6月24日檢索)。
90.	張威。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2012年11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2015年4月6日檢索)。
91.	教育教學。清華大學。〈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newthu/newthu_cnt/education/index.html〉(2014年7月21日檢索)。
92.	教學概覽。中國人民大學。〈http://jiaowu.ruc.edu.cn/news/jxgl.asp〉(2014年7月21日檢索)。
93.	曹智。胡錦濤: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資訊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中國網。2006年6月27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news/1257823.htm〉(2014年12月17日檢索)。
94.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我院將於2015年4月12日舉辦《中國崛起與世界秩序》研討會。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2015年3月27日。〈http://www.imir.tsinghua.edu.cn/publish/iis/7249/2015/20150327110635170619175/20150327110635170619175_.html〉(2015年6月24日檢索)。
95.	章百家。改變自己,影響世界。中國共產黨歷史網。2011年6月3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218984/218998/14818610.html〉(2015年6月24日檢索)。
96.	章百家。改變自己,影響世界-20世紀中國外交基本線索當議。近代中國研究。2010年11月4日。〈http://jds.cass.cn/Item/9095.aspx〉(2015年6月24日檢索)。
97.	組織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http://cass.cssn.cn/zuzhijigou/〉(2014年7月21日檢索)。
98.	習近平: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華網。2013年10月3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10/03/c_125482056.htm〉(2014年7月21日檢索)。
99.	習近平: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新華網。2012年11月29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29/c_113852724.htm〉(2016年2月25日檢索)。
100.	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講話側記。新華網。2013年3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3lh/2013-03/17/c_115055439.htm〉(2016年2月25日檢索)。
101.	習近平發表重要演講,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全文)。中國新聞網。2013年9月7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9-07/5257748.shtml〉(2014年7月21日檢索)。
102.	莊紅韜。世行預測:2020年中國將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人民網。2006年12月14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42773/5165580.html〉(2014年11月18日檢索)。
103.	郭樹勇。中國夢、世界夢與新國際主義。浙江大學國防生。2015年2月14日。〈http://www.gfs.zju.edu.cn/testonline/shownews.php?lang=cn&id=644〉(2016年1月29日檢索)。
104.	郭樹勇。中國夢、世界夢與新國際主義-關於中國夢的幾個理論問題的探討。人民論壇網。2014年9月5日。〈http://www.rmlt.com.cn/2014/0905/316021.shtml〉(2016年1月29日檢索)。
105.	郭樹勇。中國夢、世界夢與新國際主義-關於中國夢的幾個理論問題的探討。外交觀察。2014年7月16日。〈http://www.faobserver.com/Newsinfo.aspx?id=10266〉(2016年1月29日檢索)。
106.	陳葉軍。中共智囊鄭必堅:再論“中國和平崛起”。人民網。2011年5月16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14650592.html〉(2016年3月20日檢索)。
107.	備戰備荒為人民(一九六六年三月十二日)。中國社會科學網。2013年8月28日。〈http://db.cssn.cn/sjxz/xsjdk/mkszyjd/mzdsx/840202/84020205/201311/t20131124_877894.shtml〉(2014年11月25日檢索)。
108.	彭光謙。三論戰略機遇期—戰略機遇期不是戰略保險期。新華網。2013年3月19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3/19/c_124472653.htm〉(2014年12月17日檢索)。
109.	智明。中共"曙光工程"秘密進行中?(一)。看中國。2009年10月12日。〈http://b5.secretchina.com/news/09/10/12/314585.html〉(2015年12月17日檢索)。
110.	智明。中共“曙光工程"秘密進行中?(二)。看中國。2009年10月13日。〈http://b5.secretchina.com/news/09/10/13/314751.html〉(2015年12月17日檢索)。
111.	智明。中共“曙光工程"秘密進行中?(三)。看中國。2009年10月14日。〈http://b5.secretchina.com/news/09/10/14/314869.html〉(2015年12月17日檢索)。
112.	智明。中共“曙光工程"秘密進行中?(四)。看中國。2009年10月15日。〈http://b5.secretchina.com/news/09/10/15/315052.html〉(2015年12月17日檢索)。
113.	智明。中共“曙光工程"秘密進行中?。看中國。2009年10月16日。〈http://free-gate.org/do/Qa_Z/dWL9gx8NaezRYGLejX/YNt3/-J/r-/r4/315248.html〉(2015年12月17日檢索)。
114.	智明。中共納粹軍國主義急劇公開化,吞世「曙光工程」秘密進行中?。大紀元。2009年10月12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9/10/13/n2687327.htm〉(2015年12月17日檢索)。
115.	菲律賓拒絕在中國新護照上加蓋簽證。BBC中文網。2012年11月28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2/11/121128_philipppines_china_passport.shtml〉(2014年7月21日檢索)。
116.	黃安偉。中國鷹派大校劉明福談中美地緣政治較量。紐約時報中文網。2015年10月13日。〈http://cn.nytimes.com/china/20151013/c13liu/zh-hant/〉(2016年2月5日)。
117.	黃昱帆。時殷弘:習近平外交大戰略漸成型。紐約時報中文網。2015年1月20日。〈http://cn.nytimes.com/china/20150120/cc20shiyinhong/zh-hant/〉(2015年9月21日檢索)。
118.	黃碩:劃防空區背後有大戰略。新浪香港網。2013年12月13日。〈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1213/-9-3140531/1.html〉(2014年7月10日檢索)。
119.	楊鳳城。鄧小平與“三步走”發展戰略的形成。新華網。2011年8月3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heory/2011-08/03/c_121763396.htm〉(2015年12月11日檢索)。
120.	葛沖。克里:美國絕不遏制中國崛起。文匯網。2014年7月9日。〈http://news.wenweipo.com/2014/07/09/IN1407090038.htm〉(2014年10月31日檢索)。
121.	解放軍駐珍寶島部隊老營房標語:解放全球/圖。鐵血社區。2008年12月27日。〈http://bbs.tiexue.net/post_3268809_1.html〉(2015年12月17日檢索)。
122.	蒙克。西方專家:國家崛起和中國夢難一帆風順。BBC中文網。2013年9月10日。〈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3/09/130910_china_dream_western_experts.shtml〉(2014年10月31日檢索)。
123.	蒯轍元。習近平醒獅說傳遞的信息。亞州週刊。2014年4月20日。〈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id=1397101735857&docissue=2014-15〉(2015年6月24日檢索)。
124.	劉海梅。“中國和平崛起”論的由來。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guandian/8213/8309/28296/2456452.html〉(2016年1月27日檢索)。
125.	劉國華。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國際戰略思想比較。中國幹部學習網。2015年6月29日。〈http://www.ccln.gov.cn/dangshidagjian/dangshi/dsyj/132945-1.shtml〉(2015年12月7日)。
126.	滕建華。傳統戰略文化對我軍整體轉型的影響。看中國網。2009年2月10日。〈http://www.showchina.org/zgjbqkxl/zlwhyjszc/200902/t261581.htm〉(2016年6月29日檢索)。
127.	課程設置。北京大學。〈http://www.pku.edu.cn/education/kcsz02.jsp〉(2014年7月21日檢索)。
128.	鄧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024/c350701-19376359.html〉(2015年12月11日檢索)。
129.	鄧永勝。海南省沿海邊防治安管理條例經修訂後明起施行。中國新聞網。2012年12月31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12-31/4451913.shtml〉(2015年4月14日檢索)。
130.	鄭必堅。中國道路是和平發展之路。中國網。2015年8月7日。〈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30_135130.html〉(2016年3月23日檢索)。
131.	鄭必堅。在和平發展中構建利益共同體。中國網。2013年3月18日。〈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25_66725.html〉(2016年3月23日檢索)。
132.	鄭必堅。關於我國發展戰略的新思考。中國網。2012年1月20日。〈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14_32814.html〉(2016年3月23日檢索)。
133.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與中美關係。新華網。2005年8月11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8/11/content_3338555.htm〉(2016年3月1日檢索)。
134.	鄭永年。中國未來十年改革的“戰略機遇期”。中國評論月刊網絡版。2011年3月8日。〈http://hk.crntt.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35&docid=101621274〉(2014年12月17日檢索)。
135.	鄭永年。中國崛起成王還是敗寇:關鍵看這三件事!。中華網。2016年2月26日。〈http://military.china.com/critical3/27/20160226/21615689_all.html〉(2016年3月7日檢索)。
136.	閱安然。閻學通:安全利益是中國首要國家利益。中國網。2008年3月24日。〈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8-03/24/content_13397561.htm〉(2016年5月9日檢索)。
137.	學習江澤民總書記“5·31”重要講話。人民網。2002年9月12日。〈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8379/〉(2015年10月29日檢索)。
138.	閻學通。中國崛起的國際環境評估。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http://www.cssm.org.cn/view.php?id=31630〉(2015年9月9日檢索)。
139.	戴秉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新聞網。2010年12月7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0/12-07/2704985.shtml〉(2014年7月21日檢索)。
140.	簡介。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http://www.rczl.org/show.asp?xx=%D6%D0%B9%FA%B7%A2%D5%B9%D5%BD%C2%D4%D1%A7%D1%D0%BE%BF%BB%E1〉(2014年7月21日檢索)。
141.	簡介。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http://www.cssm.org.cn/html/index_gyzzh.html〉(2014年7月21日檢索)。
142.	關於我們。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http://www.ciids.cn/home/about/4c1c84bf-4983-4f7c-a262-0048a6524bfe〉(2014年7月21日檢索)。
143.	龐元正。深入理解十八大對科學發展觀的新定位。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2014年9月10日。〈http://www.wxyjs.org.cn/kxfzgyj/201401/t20140114_147513.htm〉(2015年12月22日檢索)。

(二)英文
1.	“China says it has every right to drill in East China Sea close to waters disputed with Japan.” ABC News. July 25, 2015. 〈http://www.abc.net.au/news/2015-07-25/china-says-it-has-every-right-to-drill-in-east-china-sea/6647626〉(2015年8月19日檢索)。
2.	“Countries Ranked by Military Strength 2015.” Global Firepower (GFP). 17 February 2015. 〈http://www.globalfirepower.com/countries-listing.asp〉(2015年4月1日檢索)。
3.	“The dragon’s new teeth: A rare look inside the world’s biggest military expansion.” The Economist. 7 April 2012. 〈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52193〉(2014年12月17日檢索)。
4.	“The World in 2008.” The Economist. November 15, 2007.〈http://www.economist.com/node/12376107〉(2016年2月22日檢索)。
5.	Bush, George W. “The President’s State of Union Address.” January 29, 2002. 〈http://www.whitehouse.gov/news/releases/2002/01/20020129-11.html〉(2016年6月29日檢索)。
6.	Kerr, Paul. “N. Korea’s Uranium-Enrichment Efforts Shrouded in Mystery.” Arms Control Association. May 1, 2003,〈http://www.armscontrol.org/act/2003_05/uraniumenrichment_may03.asp〉(2016年6月29日檢索)。
7.	Kerr, Paul. “The U.S.-North Korean Agreed Framework at a Glance.” Arms Control Association. August 17, 2004, 〈http://www.armscontrol.org/factsheets/agreedframework.asp〉(2016年6月29日檢索)。
8.	Sam LaGrone. “U.S. Intelligence Assessment Disputes Chinese Claims of Limited Militarization, Ceased Land Reclamation in South China Sea.” USNI News. March 9, 2016.〈http://news.usni.org/2016/03/08/u-s-intelligence-assessment-disputes-chinese-claims-of-limited-militarization-ceased-land-reclamation-in-south-china-sea〉(2016年3月22日檢索)。
9.	Victor Robert Lee. “South China Sea: China's Unprecedented Spratlys Building Program.” The Diplomat. April 25, 2015. 〈http://thediplomat.com/2015/04/south-china-sea-chinas-unprecedented-spratlys-building-program/〉(2015年8月19日檢索)。
10.	Zheng Wang.“The Chinese Dream From Mao to Xi.”The Diplomat. September 20, 2013.〈http://thediplomat.com/2013/09/the-chinese-dream-from-mao-to-xi/〉(2014年10月31日檢索)。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