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307202013003100
DOI 10.6846/TKU.2020.00682
論文名稱(中文) 企業二代男性在成年前期的生涯抉擇經驗之探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Career Decision-Making Experience in Early Adulthood of Male Successors to Family Busines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8
學期 2
出版年 109
研究生(中文) 黃朝鴻
研究生(英文) Chao-hung Huang
學號 60369114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0-06-17
論文頁數 8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貴傑
委員 - 楊明磊
委員 - 蔡秦倫
關鍵字(中) 企業二代
成年前期
生涯抉擇
關鍵字(英) Successors to Family Business
Early Adulthood
Career Decision-Mak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企業二代男性在成年前期的生涯抉擇經驗,採事後回溯方式了解研究參與者對職業選擇的看法及考量。研究者以滾雪球取樣方式,邀請三位符合研究條件者參與半結構方式進行深度訪談,並以主題分析方法進行分析。
   
   研究發現企業二代的產業類別及本身專長背景,影響各自的生涯發展、抉擇的考量因素及家庭關係,綜合三位受訪者的經驗以兩部分呈現研究結果:

 一、企業二代在成年前期的生涯抉擇之考量因素
  在研究中,最直接的影響是當事人接觸家業的經驗,包含面臨家業的工作條件、工作技能的勝任度;再來是家業的條件是否符合當事者的工作價值觀,例如提供穩定的經濟、成就感等等;最後在接觸家業的過程與家庭成員的關係,也會影響當事者的考量。
 
 二、企業二代的生涯抉擇是從自我走向關係的經驗歷程
    本研究三位參與者在各自的生涯抉擇皆與家庭關係有關,並非只有當事者本身的職業選擇,其背後的心理歷程及意義化都與家庭成員的關係有很大的連結性,包含在接觸家業的過程會和家人一起工作等同於家人就是同事,因此在職業選擇上也會因關係好壞而有不同的走向。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在受訪者性別、不同出生序位的教養方式、產業類別、家族企業與企業二代提出研究建議,並在生涯諮商上提供實務建議。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s of male successors’ decision-making to family business in their early adulthood. Research uses an ex post facto design to understand participants’ opinions and consideration on their caree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ree qualified participants recruited via snowball sampling participated in a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 Thematic analysis was applied.
  
  Result finds both family businesses’ industrial types and participants’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impact participants’ career, caree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their family relationship. There are two parts of the result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three participants:
   
   1.Factors in caree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successors to family business in their early adulthood
   What impact career decision most is success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family businesses, including working conditions and their own job eligibility. Next is whether the working conditions congruent with successors’ values or not, such as a steady income, 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nd so on.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with family members from practical experience is one of their career decision-making consideration.
   
   2.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successors to family business is an empirical process from self to relationship
   It is not merely occupational choice, but a family-relationship related decision to every participant. Participants’ thinking process and the meaning they have given to their career are both related to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uccessor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When working in family business, they may become co-workers with their family members in the work place, and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influences successors in career decision making.
   
  Research directions will be give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on gender, birth order, upbringing styles and types of industry, and then propose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family businesses, successors to family business and career counseling.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成年前期的發展任務理論及研究 5
第二節	生涯抉擇理論及相關研究 8
第三節	成年前期的生涯抉擇之相關研究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6
第一節	研究方法選擇 16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1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19
第四節	研究程序	20
第五節	研究資料分析 24
第六節	研究品質	25
第七節	研究倫理	27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結果 28
第一節	做為企業二代 29
第二節	他們的家業與家庭的經驗 32
第三節	繼承家業或走自己路的考量 43
第四節	回看自己的選擇 54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6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0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61
第三節	研究者的反思 64
參考文獻	74
附錄一	    研究邀請函 79
附錄二	    訪談邀請信內容 81
附錄三        研究訪談大綱 83

表3-1	受訪者資料一欄表 18
表3-2	訪談次數與時間表 22
表3-3	開放式編碼到選擇性編碼表-以奈威為例 23
表3-4  	選擇性編碼到主題性編碼表-以奈威為例 2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 行(1993)。大學生自我分化程度與生涯成熟度關係之探討。東吳社會學報。2,89-115。
王叢桂(2002)。影響工作價值觀傳遞之因素:男性中小企業主及一般職業工作者子女之比較。應用心理研究,14,117-150。
王玉珍、吳麗琴(2009)。大一新生回顧升學生涯抉擇與生涯適應之脈絡相互影響模式探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5,39-79。
白家丞(2017)。生涯轉換者參與徒步媽祖進香之經驗與意義探究。國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吳宜真、賈紅鶯(2012)。以家庭系統觀看生涯抉擇。諮商與輔導。314,42-45。
吳志文、葉光輝(2015)。工作自主經驗與父母教養行為:雙元自主性促進因素的範疇優勢性檢證。本土心理學研究。43,3-54。
吳祈毅(2017)。中小型企業啟動接班計劃之關鍵因素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高階經理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碩士學位論文。
李美美(2018)。台灣家族企業接班傳承之研究-以客家公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高階經理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碩士學位論文。
金樹人(2014)。生涯諮商與輔導(重修版)。臺北市:東華。
孫治本(1996)。台灣家族企業內部整合及其領導風格。戰略與管理。5。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陸洛(2003)。人我關係之界定-「折衷自我」的現身。本土心理學研究,20,139-207。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市:麗文。
陸洛、張婷婷、張妤玥(2012)。工作與家庭的意義對因應職家衝突的影響-華人雙文化自我觀之展現。本土心理學研究,37,141-189。
張小鳳(2003)家族主義認同與接班行為-個人生涯選擇模式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博士學位論文。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慧芝(2014)。Diane E. Papalia, Sally Wendkos Old, Ruth Duskin Feldman著。人類發展-成人心理學(二版)。臺北市:桂冠。
黃光國(1999)。華人的企業文化與生產力。應用心理學,1,163-185。
黃汝斈(2005)。台灣百年老店接班人生涯發展歷程之敘說分析-以老雪花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黃盈璋(2008)。男性繼承家業之生涯選擇歷程敘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黃富順、陳如山、黃慈(2010)。成人發展與適應。臺北市:空中大學。
鈕文英(2016)。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二版)。臺北市:雙葉。
黃莉莉(2017)。台灣家族企業二代接班問題之研究-以台灣中小企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高階經理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碩士學位論文。
黃世琤、黃富順(2019)。發展心理學。新北市:空中大學。
楊國樞、張春興(1984)。中國兒童行為的發展。臺北市:環宇書局。
葉光輝、吳志文(2013)。父母關心支持與工作自主經驗:雙元自主性促進因素的範疇優勢性檢証。發表於中央研究院主辦,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第五次學術研討會,臺北。
溫雅婷(2013)。已就業者之生涯抉擇與生涯適應敘說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鄭伯壎(1998)。家族主義與領導行為。載於楊中芳、高尚仁主編。中國人˙中國心-人格與社會篇,365-407。臺北市:遠流。
蕭至賢(2016)。男性諮商心理師生涯認同之敘說研究。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穆佩芳、黃久美、鄭夙芬、汪秀怜、蔡慈怡等(譯)(2018)。Robert S. Feldman著。實用人類發展學(三版)。臺北市:華杏。
顏姿吟(2014)。醫生世家子女生涯抉擇歷程與代間傳遞之研究-以整合歷程系統的觀點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所博士學位論文。
蘇守怡(2017)。精神疾病手足生涯抉擇歷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Churchill, N.C. 1987. "Non-market based transfers of wealth and power:A research framework for family busi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I(3):51-64.
Handler, W. C.(1994). Succession in Family Business:A Review of the Reserch.
	Family Business Review, 7(2), 133-157. Doi:10.1111/j.1741-6248.1994.00133.x
Kwan, H. K., V. P., & Au, K. (2011).Effects of Family-to-Work Conflict on Business Owners. Family Business Review, 25(2), 178-190. Doi:10.1177/0894486511426006
Mahler, M. S., Pine, F., & Bergman, A. (2000). The Psychological Birth of the Human Infant Symbiosis and Individuation. Basic Books.
Markus, H. R., & Kitayama, S. (1991). Culture and the self: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8(2), 224.
Miller-Day, M., & Marks, J. D. (2006). Perceptions of parental communication orientation, perfectionism, and disordered eating behaviors of sons and daughters. Health Communication, 19(2), 153-163.
Moch, S. D., &; Gates, M. F. (2000).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er experience. California, NY: Sage Publications.
Morse, N. C., & Weiss, R. S.(1995).The fuction and meaning of work and the job.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2),191-198
Noom, M. J., Dekoviv, M., & Meeus, W. (2001).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of adolescent autonomy.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30(5), 577-595.
Rosso, B. D., Dekas, K. H., & Wrzesniewski, A. (2010). On the meaning of work:A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and review.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0(0), 91-127. Doi:10.1016/j.riob.2010.09.001
Rossman, G. B., &; Rallis, S. F. (2003). Learning in the field: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Walford, G. (2001). Doing qualitative educational research: A personal guide to the research process. London, NY: Continuum.
Yeh, K. H., Bedford, O., & Yang, Y. J. (2009). A cross cultural comparison of the coexistence and domain superiority of individuating and relating autonom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4(3), 213-221.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