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307201210591400
DOI 10.6846/TKU.2012.00976
論文名稱(中文) 王端淑及其文學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Research of Wang Duan-Shu and her literatur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2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高月娟
研究生(英文) Yuen-Chuan Kao
學號 892000091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6-12
論文頁數 28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顏崑陽
委員 - 曹淑娟
委員 - 呂正惠
委員 - 胡衍南
委員 - 陳仕華
委員 - 顏崑陽
關鍵字(中) 王端淑
《名媛詩緯初編》
《映然子吟紅集》
明末清初女詩人
關鍵字(英) Wang Duan-shu
《Ming yuan shi wei chu bian》
《Yinhong ji》
late Ming dynasty and early Qing dynasty poetes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以王端淑及其著作為研究對象,所運用的研究方法為文本分析與歷史考察,探討王端淑其人生平經歷及其目前可見的《名媛詩緯初編》及《映然子吟紅集》兩部著作所呈顯的生命情調。
     全文分作五章。第一章緒論。陳述論文撰寫的動機與目的,並將前輩學者的研究成果依發表形式作概括性分析,提出前輩學者的研究成果中尚未關注的論題,擬定論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步驟,以建立本論文王端淑及其文學的研究基礎。第二章王端淑生平傳略及其年譜。依據相關文史資料對王端淑生命軌跡及其與男女文人詩文交游狀況進行論析;年譜部分則依王端淑年齡將王端淑一生活動進行探析。第三章端淑之著作及文學觀則由目前可見王端淑的兩部著作《吟紅集》及《名媛詩緯初編》對王端淑之著作及文學主張進行分析歸納評介。第四章由《映然子吟紅集》文本脈絡梳理作者所欲呈顯的自我形象、生命情調及其展示的性別意義。第五章結論。彙整各章要點,從縱向傳承與開創的歷時意義及橫向的同期女性著述者進行比較論析,使王端淑在文學成就與文化意義上的重要意義更為清晰明確。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focused on Wang duan-shu and her publications, with test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as researching method, it discussed the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life style showed from her two publications, 《Ming yuan shi wei chu bian 》 and 《Yinhong ji》 which stay available till now.
This article contains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introduction.  In this chapter, we mentioned about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this thesis.  By analyzing existed research result by prior researchers, point out the topics never been focused, and setting researching method and procedure for building the foundation of this studying about Wang duan-shu and her literature.
  Chapter two is life events and the chronicle of Wang duan-shu. In ths chapter, we discuss about the life track of Wang duan-shu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ang duan-shu and other male and female scholars based on existing historical academic information.  The chronicle resolutes activities of Wang duan-shu based on her age.
Chapter three is articles of Wang duan-shu and her literature view point.  In this chapter, we analysis, summarize and comment Wang duan-shu’s articles and her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her two existing publications 《Ming yuan shi wei chu bian 》 and 《Yinhong ji》。.
Chapter four shows the self recognized image, life style and the meaning of sexuality that Wang duan-shu wants to express by her《Yinhong ji》 publication.
     Chapter five is conclusion, In this chapter, we summarize the points of each chapter. By comparison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meaning as tradition and creation and the literal studying of other female articles at same period, we clarified the meaning of Wang duan-shu’s literature achievement and her influence to cultur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前行研究成果檢討與史料運用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31

第二章	王端淑生平傳略及其年譜 ………………………………35
 第一節  王端淑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生平經歷  …………………36
 第二節  王端淑之人格特質  ……………………………………56
 第三節  王端淑交游情況考略  …………………………………66
 第四節  王端淑年譜  ………………………………………… 143

第三章  王端淑之著作及文學觀 …………………………………  155
第一節  王端淑之著作…………………………………………… 155
第二節  王端淑之文觀……………………………………………177
第三節	明清文人對王端淑著作的價……………………………190

第四章《映然子吟紅集》所呈顯的自我形象與性別意義…………197
第一節《吟紅集》所呈顯的自我形象 ……………………………198
第二節《吟紅集》所呈顯的生命情調  ……………………217
第三節《吟紅集》所展示的性別意義 …………237

第五章 結語   …………………………………263
參考書目  ………………………………………270
附錄-附圖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	古代典籍(依朝代先後排列)
〔漢〕劉安;高誘注:《淮南子》(臺北市:中華書局,民國54年)。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1年)。
〔東晉〕郭璞;邢昺疏:《爾雅注疏》(臺北市:中華書局,民國54)
〔東晉〕劉昫著:《新校本舊唐書二00卷》(臺北市:鼎文書局,民國65年)
〔劉宋〕范瞱撰;〔唐〕李賢等註:《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76年)。
〔南朝梁〕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臺北開明書店,1993年)。
〔後魏〕酈道元:《水經注疏》(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華正書局,民國83年)。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唐〕歐陽詢等奉敕撰《藝文類聚》(臺北市:臺灣商務, 民72-75)。
〔唐〕姚思廉著:《新校本梁書五十六卷》(臺北市: 鼎文書局,民國64)。
〔唐〕杜甫撰;〔宋〕蔡夢弼箋注《杜工部草堂詩箋》,(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2005年)。
(唐〕唐太宗:《晉書》(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宋〕俞文豹:《吹劍續錄》,(臺北:世界書局,1963年4月)
〔宋〕蘇軾:《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宋〕陳師道《後山居士詩話》,嚴一萍輯:《百部叢書集成》(臺北市:藝文印書館,民國54年)。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民國73年)。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26年)。
〔宋〕朱熹:《詩集傳卷四》(臺北:學海出版社,民國81年)。
〔宋〕周敦頤:《周濂溪先生全集》(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7年)。
〔宋〕周邦彥撰;(明)陳元龍注:《片玉詞》(臺北市 : 世界書局, 民國48)。
〔元〕脫脫撰:《宋史》<道學傳>(臺北市:洪氏出版社,民國64年)。
〔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箋校‧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明〕湯顯祖:《湯顯祖集》(臺北:洪氏出版社,民國64年)。
〔明〕張岱:《瑯嬛文集‧卷四》(臺北:淡江書局,民國45年)。
〔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臺北:世界書局,1988年)。
〔明〕陳確:《新婦譜補》,《叢書集成續編》第62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1年)。
〔明〕蘇鄂:《杜陽雜編》(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8)。
〔明〕李夢陽:《空同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67 )。
〔明〕杜騏徵等編《幾社壬申合稿》(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34-35冊),冊34。
〔明〕袁宏道注;錢伯城校注:《袁宏道集箋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明〕毛晉輯:《宋六十名家集‧樂章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明〕祁彪佳:《祁彪佳集》(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臺北市:大安出版社,1998年)。
〔明〕吳訥:《文章辨體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
〔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
〔明〕高明; 江巨榮校注.:《琵琶記》(臺北:三民書局,民國87年)。
〔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
〔清〕王端淑:《名媛詩緯初編》(清康熙間(1662-1722)清音堂刊本)。
〔清〕王端淑:《映然子吟紅集》《清代詩文集彙編‧八二》 (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閏集》,(臺北:世界書局,民國74年)
〔清〕張怡熊修;平恕纂《紹興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4年)。
〔清〕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民國59年)。
〔清〕陳繼儒:《王季重雜著》(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民國66年)。
〔清〕陸雲龍:《翠娛閣評選十六名家小品》(明崇禎刊本,國圖收藏。)
〔清〕完顔惲珠編:《國朝閨秀正始集》,卷二(清道光辛卯(十一)年(1831)紅香館刊本 )。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明史列傳》(四)(臺北:明文書局,民國80年)。〔清〕陳田撰:《明詩紀事》《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民國80年),
〔清〕缪敬持輯《東林同難錄》《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民國80年)。
〔清〕王節婦:《女範捷錄》〔清〕陳夢雷等輯《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85年再版)。
〔清〕張庚《國朝畫徵錄》《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陳維崧:《婦人集》(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6年)。
〔清〕查為仁:《蓮坡詩話》《叢書集成新編》第七十九冊。(臺北:新文豐出版,民國74年)。
〔清〕周銘《林下詞選》(清康熙十年吳江周氏寧靜堂藏本)。
〔清〕錢謙益著;(清)錢曾箋注《牧齋初學集》中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清〕錢牧齋全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清〕吳偉業《梅村家藏稿》(臺北:學生書局,民國64年)
〔清〕吳偉業《梅村家藏稿》(臺北:學生書局,民國64年)
〔清〕姜紹書《無聲詩史》,《明代傳記叢刊》第72冊,(臺北:明文書局,1985)。
〔清〕阮元:《兩浙輶軒錄》(清嘉靖六年仁和朱氏錢塘陳氏同刊本)。
〔清〕聖祖御製:《全唐詩》(臺北市:明倫出版社,1960年)
〔清〕毛奇齡:《西河集》四庫全書珍本(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1年)。 
〔清〕王士禎:《分甘餘話》(臺北市:新文豐,民78)叢書集成.續編第214冊。 
〔清〕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編 393 據清嘉慶六年讀雪山房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秦簧修;唐壬森纂:《光緒蘭谿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3年)。
〔清〕李漁:《李漁全集‧卷十九》(杭州市 :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2)。
〔清〕)曹立身修;〔清〕潘茂才纂  《松陽縣誌》(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出版社, 2001年)
〔清〕秦瀛輯《己未詞科》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學林類》(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王思任編; 梁廷栴, 龔沅補編《祁忠敏公年譜》(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 年)
〔清〕溫睿臨:《南疆逸史》《續修四庫全書》,第332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清〕黃宗羲:《黃宗羲全集》(臺北市:里仁書局,民國76年)。 
〔清〕吳德旋:《初月樓續聞見錄》(臺北:新興書局, 民67年)。
(清)阮元:《兩浙輶軒錄》,清嘉慶六年仁和朱氏錢塘陳氏同刊本,第四十卷。
〔清〕沈德潛《明詩別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7年)。
〔清〕李漁:《李漁全集》(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清〕徐泌著:《明畫錄》《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民國80年)。
〔清〕張庚:《國朝畫徵錄》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陳田:《明詩紀事》《明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民國80年)。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臺北:華正書局,民國80年)。
〔清〕佚名《牧齋遺事》(《虞陽說苑》甲編,民國6年)。
〔清〕文秉:《烈皇小識》《叢書集成三編》第八十四冊(臺北:新文豐,1996年)。
〔清〕谷應泰輯《明史紀事本末》《叢書集成三編》第九十九冊(臺北:新文豐,民國85年)。
 

二、	現代中外文書籍(1911年以後出版,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列)
盧冀野《明代婦人散曲集》,前言(上海:中華書局,民國26年)。
冼玉清:《廣東女子藝文考》(商務印書館,民國37年)。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臺北:鼎文書局,1957年(民國57年))。
劉君任撰:《中國地名大辭典》(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9年)
唐圭璋編:《全宋詞》(三)(臺北:明倫出版社,民59年)。
Joanna Handlin,”Lu K’un’s New Adience:The Influence of Women’s Literary on sixteenth-Century Thought “in Wolf &Witke eds; Women in Chinese Society (Stanford : Stanford up,1975)。
梁乙真編《清代婦女文學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68年)。
胡適:《胡適文存》(臺北:遠東圖書,民國68年)
吳辰伯:《江浙藏書家史略》(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5月)。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註》(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
楊牧編:《豐子愷文選》Ⅲ(臺北市:洪範書店,民國73年)。
劉若愚:《中國詩學》(臺北:幼獅文化,民國74年)。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盛叔清輯:《清代畫史增編》收錄於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藝林類13》(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屈萬里:《詩經釋義》(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國77年)。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稻鄉,1988 年)。
陳飛龍:《王思任文論及其年譜》(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9年)
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東坡居士佛印禪師語錄問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清史稿校註審查委員會審定:《清史稿校註》(臺北縣:國史館,民國75-80年)。
清國史館原編:《清史列傳》(臺北:明文書局,民國80年,清代傳記叢刊‧綜錄類)。
洪英正;黃天中合著:《心理學》(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1992年)。
劉學鍇、余恕誠著《李商隱詩歌集解》(臺北市:洪葉文化發行,1992年)。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市:天工書局,民國82年)。
楊伯峻編注:《春秋左氏傳》(臺北:洪葉出版社,民國82年)。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五南書局,民國83年)。
吳敢輯校:《陳洪綬集》(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
傅璇琮主編;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屈萬里:《尚書釋義》(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社,1995年)。
徐樹敏、錢岳同選《眾香詞》(臺北市:富之江,民國85年)。
梅家玲:《漢魏六朝新論:擬代與贈答篇》(臺北:里仁書局,1997年(民國86年))。
Widmer Ellen and Chang kang-I sun:《Writing women in late imperial china》,(Stanford University,1997年(民國86年))。
梅家玲:《漢魏六朝新論-擬代與贈答篇》(臺北:里仁書局,民國86年)。
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 年)。
孫永都、孟昭星編:《簡明古代職官辭典》(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
葉嘉瑩:《迦陵談詞》,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
何寧:《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臺北市:聯合文學,1998年(民國87年))。
孫康宜著;謝樹寬譯《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臺北:聯合文學,民國87年)。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Stanford University,1999年)。
張宏生:《清代詞學的建構》(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
林幸謙:《歷史、女性與性別政治:重讀張愛玲》附錄三‧術語闡釋,(臺北:麥田人文,民國89年)。
孫康宜:《文學的聲音》(臺北市:三民書局,民國90年)。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臺北:裏仁書局,民國90年)。
蘇珊s.蘭瑟著;黃必康譯:《虛構的權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趙世瑜:《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文化》(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
陳玉蘭:《清代嘉道時期江南寒士詩群與閨閣詩侶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顏崑陽:《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中國古典詮釋學例說》(臺北:里仁書局,民國94年)。
高彥頤:《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曼素恩(Susan Mann)著;楊雅婷譯《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臺北:左岸文化,2005年)。
萬明主編《晚明社會變遷問題與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年)。
李奭學:《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05 年)。
王力堅:《清代才媛文學之文化考察》(臺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
時志明:《山魂水魄——明末清初節烈詩人山水詩論》(鳳凰出版社,2006年)。
鄒同慶,王宗堂著:《蘇軾詞編年校註》(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臺灣學術新視野-中國文學之部(一)(臺北:五南書局,2007年)。  
王夢鷗註譯:《禮記今註今譯》(臺北:商務書局,2009年)。
李匯群:《閨閣與畫舫-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江南文人和女性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
毛文芳:《中國歷代才媛詩選》(臺北:學生書局,2011年)。
 

三、	單篇學術論文(依發表時間先後排列)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寫作態度及其文學理論>,《東海中文學報》(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民國71年6月)。
魏愛蓮:<小青的文學傳奇和女性作家在晚期中華帝國中的位置>,(Xiaoqing’s Literary Legacy and the Place of the Woman Writer in Late Imperial China ),《晚期中華帝國》(Late Imperial China)13,第1期(1992年6月),頁110-135。
顏崑陽:〈論漢代文人「悲士不遇」的心靈模式〉,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所主編,《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孫康宜著、李奭學譯:<明清詩媛與女子才德觀>, 《中外文學》第21卷第11期,(民82年4月),頁52-81。
Widmer,Ellen作 劉裘蒂譯:<十七世紀中國才女的書信世界>,《中外文學》第22卷第6期,(民82年11月),頁55-81。
陸  草:<論清代女詩人的群體性特徵>,《中州學刊》(鄭州),1993年第3期。
魏愛蓮:<十七世紀中國才女的書信世界>,中外文學,第22卷,第6期‧1993年。
孫康宜:<柳是和徐燦:陰性風格或女性意識>,《中外文學》第22卷第6期,(1993年11月)。
孫康宜作 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第23卷第2期,(民83年7月),頁27~61。
林玫儀:<王端淑詩論之評析--兼論其選詩標準>,《九州學刊》第6卷第2期(民國83年7月),頁45~62。
王光宜:<晚明的女教--從女人「無才便是德」談起>,《歷史教育》第1期,(民86年6月),頁69-87。
許周鶼:<明清吳地社會對女子的期望和寬容>,《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
鮑震培:〈從彈詞小說看清代女作家的寫作心態〉,《天津社會科學》第3期,2000年。
郭延禮:<明清女性文學的繁榮及主要特徵>,收錄於《文學遺產》,期6(2002年),頁15-28。 
史  梅:<地域文化、家族文化與清代江蘇女學的繁榮>,《古典文獻研究》總第六期(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
蔡  瑜:<失落與追尋~談中國古典女性文學的研究>《婦研縱橫》,第68期,民國92年10月)。
張麗珠:<心性名教外一章:清代的義理學轉型與文學之呼應>,南華大學:《文學新鑰》第二期(南投:南華大學,2004年7月),頁37-58。
劉詠聰:<清初四朝女性才命觀管窺>,收錄於《中國婦女史論集 第三集》(臺北:稻香出版社,2004年)。
李聖華:<古代女詩人區域與寫作相同處>(夏門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2005年9月)
王  萌:<明清女性創作群體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中州學刊》(鄭州)第6期(2005年11月)。
胡曉真:<藝文生命與身體政治─清代婦女文學史研究趨勢與展望>,《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第13期 民國94年12月)。
黃冠華:<觀看不見:凝視的概念>,《新聞研究》,(民國95年4月)第87期。
閔定慶:<在女性寫作姿態與男性批評標準之間-試論《名媛詩緯初編》選輯策略與詩歌批評> ,《蘇州大學學報》(2006年11月第6期),頁27~33。
胡曉真:<聲色西湖-聲音與杭州文學景味的創造>,《中國文化》第25期,(2007年2月[民96.02] )。
楊玉成:〈纂就散絲盈絡緯:王端淑《名媛詩緯》的文學視域〉,《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精簡版)》,民國97年3月。
劉振琪:〈論隨園女弟子的創作取向與袁枚之關系-以《隨園女弟子詩選》為分析對象〉,《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第98期,2009年11月.15日,頁33-55。
胡曉真:<文學與性別-明清時代婦女文學>,《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年.5月)。
宋清秀:<秀-清代閨秀詩學的核心概念>《徐州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7卷第4期,2011年)。
李惠儀:<女英雄的想像與歷史記憶>(臺北: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寰宇漢學講座2011年5月31日)。

四、	學位論文(依發表時間先後排列)
陳建男:《清初女性詞選集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
王莉芳:《明代女曲家研究》,(華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李志宏:《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
王豔紅:《明代女性作品總集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謝愛珠:《賢媛之冠-商景蘭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
張  敏:《王端淑研究》(南京師範大學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蘇菁媛:《晚明女詞人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民國97年)。
郭  玲:《王端淑研究》,(中南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温珮琪:《家族、地域與女性選集──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研究》(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民國99年)。
康維娜:《清代浙江閨秀文章研究》(南開大學博士論文,2011年)。
彭佳慧:《寫在西方正典之外:邊緣女性藝術的主體性與再現政治》(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比較文學博士班學位論文,2011年)。
五、	電子資料庫
〔清〕王端淑:《名媛詩緯初編》(清康熙間(1662-1722)清音堂刊本)哈佛燕京圖書館明清婦女著作電子檔-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chinese/index.htm

〔清〕徐乃昌:《小檀欒彙刻百家閨秀詞》哈佛燕京圖書館電子檔-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chinese/index.htm

〔清〕惲  珠:《國朝閨秀正始集》,卷一(清道光十一年紅香館刻本)哈佛燕京圖書館電子資料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chinese/index.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