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307200717474100
DOI 10.6846/TKU.2007.00703
論文名稱(中文) 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政策之變遷:演化觀點
論文名稱(英文) The Policy Change of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 :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2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張喬怡
研究生(英文) Chiao-Yi Chang
學號 69355063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6-26
論文頁數 21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恆鈞(hcc31699@mail.tku.edu.tw)
委員 - 張世賢(zsx3@faculty.pccu.edu.tw)
委員 - 李長晏(changyen@dragon.nchu.edu.tw)
關鍵字(中) 政策變遷
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
個人
利益
機構
理念
關鍵字(英) policy change
ETC
individuals
insititutions
idea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在探討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政策,影響其政策演化的因素為何?藉由個案研究與政策變遷理論的結合,尋找政策變遷的因素。除了個案研究外,並藉由質化訪談來驗證理論。理論部分先介紹政策變遷的概念、類型及理由,之後一一敘述相關的政策變遷理論,再說明本研究所採取的政策變遷理論。個案為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以下簡稱ETC政策,歷經十年規劃、招商、建置、開通,ETC政策從規劃到執行階段卻因為各種因素,由國營轉為BOT(Build-Operate-Transfer;興建營運移轉),轉為BOT後,亦有相當多的爭論、弊案傳出,本章將介紹ETC政策的歷史沿革,試圖從中尋找政策變遷的影響因素,希望能對未來的ETC政策有所貢獻。ETC政策前後規劃達十年之久,歷經中華電信預算被刪,改採BOT決策轉折,到後來由遠通取得最優申請人,但在二OO六年二月二十四日卻遭高等行政法院撤銷最優申請人資格,在二OO六年八月三日更被最高行政法院認定ETC政策當初的招標違反公平、平等原則,ETC案必須重新招標。將個案與理論相結合,發現理念、個人、利益與機構是相互影響,並無任何一個因素是絕對的自變項或依變項。在ETC政策變遷的過程中,較易觀察的因素為「個人因素」及「機構因素」,原因是因為個人和機構會有外顯的行為,而利益和理念則隱藏在作為中。最後在最後一章說明研究發現與政策建議。
英文摘要
Using case study and policy change theory,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is which
factor affects ETC policy change? The theory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policy
change, the type and the reasons for change, and then narratives the 4I model which
was adopted in this paper.
The ETC policy from plans to carry out the stage actually because of each kind of
factor, by state-operated transfers BOT. After transferring BOT, it also induces many
arguments. Following chapters focus on introducing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ETC policy. By seeking influential factors, this paper hopes that could contribute to
future studying of ETC policy.
The ETC policy almost last for ten years, through the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
budget-cutting, changes picks the BOT decision-making transition, to afterwards by far
passed obtains the most superior applicant, but actually suffered the Higher
Administrative Court on February 24th. 2006 to abolish the most superior applicant
qualifications. The Highest Administrative Court recognized that the ETC policy
tender violated the equal principle fairly On August 3rd. 2006, therefore the ETC
document must tender again.
By unifying the document and the theory,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ideas,
individuals, the interests and the institutions will mutually affect. In the ETC policy
change process, comparatively is easy the factor which observes is "individual’s factor"
and "the institutions factor", the main reasons are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have
apparent behavior, but the interests and the ideas hide in the achievement. Finally, the
last chapter explains the find out of this research and promotes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界定 3
第四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5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研究架構 10
第六節	研究限制 12
第七節	相關文獻回顧 13
第二章	政策變遷理論探討 24
第一節	政策變遷意涵 24
第二節	政策變遷相關理論 31
第三節	政策變遷四I理論 48
第四節	小結 54
第三章	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個案 56
第一節	電子收費系統政策背景 57
第二節	電子收費系統國營階段(1997 ~ 2002.6)65
第三節	電子收費系統政策由國營轉向民營階段(2002.6 ~  2003.8)68
第四節	電子收費系統招標至正式通車階段(2003.8 ~ 2006.2) 77
第五節	電子收費系統正式通車後階段(2006.2.10 ~ 2006.8.3)86
第六節	電子收費系統現況及未來(2006.8.3~)107
第七節	小結 132
第四章	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政策變遷之分析 147    
    第一節 理念(Ideas)147 
    第二節 個人(Individuals)152 
    第三節 利益(Interests)154 
    第四節 機構(Institutions)156 
    第五節 其他相關重要討論議題 159
    第六節 小結 16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67
第二節	研究檢討與建議 179

參考書目 182
附件一:訪談大綱 193
附件二:消基會民意調查 195
附件三:學者訪談稿 199
附件四:記者訪談稿 202
附件五:交通部官員訪談稿 204
附件六:立委訪談稿 208
附件七:使用者訪談稿 210
附件八:未使用OBU用路人訪談稿 212
附件九:官員訪談稿 213

表目次
1-1  本文擬訪問人員表 9
1-2  高速公路電子收費政策相關論文 13 
2-1  政策創新、賡續、維持及終結的特徵 29
2-2  主要理論對於政策變遷看法之異同 55
3-1  ETC歷任交通部長及重要事件 64
3-2-1  國營階段(1997~2002.6)參與者 67
3-2-2  國營階段(1997~2002.6)利害關係人衝突點及最後決定 67
3-3-1  由國營轉向BOT階段參與者(2002.6~2003.8)76
3-3-2  由國營轉向BOT階段(2002.6~2003.8)利害關係人衝突點及最後決定 76
3-4  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競標團隊 78
3-5  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入圍團隊一覽表 79
3-6  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得標團隊 80
3-7-1  ETC之BOT階段參與者(2003.8~2006.2)85
3-7-2  ETC之BOT階段(2003.8~2006.2)利害關係人衝突點及最後決定 86
3-8-1  ETC正式通車後階段參與者(2006.2.10~2006.8)105
3-8-2  ETC正式通車後階段(2006.2.10~2006.8)利害關係人衝突點及最後決定 106
3-9  ETC第二階段甄審委員名單及其學經歷 115
3-10-1  ETC現況階段參與者(2006.8 ~今)130
3-10-2  ETC現況階段(2006.8 ~今)利害關係人衝突點及最後決定 131
3-11  ETC政策各階段參與者與最後政策決定 138
3-12  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ETC大事紀 142
5-1-1  國營階段(1997~2002.6)參與者 168
5-1-2  國營階段(1997~2002.6)四I影響分析 169
5-2-1  由國營轉向BOT階段參與者(2002.6~2003.8)169
5-2-2  由國營轉向BOT階段(2002.6~2003.8)四I影響分析 171
5-3-1  ETC之BOT階段參與者(2003.8~2006.2)171
5-3-2  ETC之BOT階段(2003.8~2006.2)四I影響分析 173
5-4-1  ETC正式通車後階段參與者(2006.2.10~2006.8)173
5-4-2  ETC正式通車後階段(2006.2.10~2006.8)四I影響分析 175
5-5-1  ETC現況階段參與者(2006.8 ~至今)176
5-5-2  ETC現況階段(2006.8 ~至今)四I影響分析 177
5-6   綜合各階段關鍵因素分析 178

 
圖目次
1-1 政策循環圖 4
1-2 研究流程圖 10
1-3 本文研究架構圖 12
2-1 政策循環圖 26
2-2 倡議聯盟架構圖 37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二版》,台北:巨流。
吳定(2001),《公共政策》台北:空大。
林水波、張世賢合著(2006),《公共政策》,台北市:五南。
陳恆鈞(2002),《治理互賴與政策執行》,台北:商鼎。
陳恆鈞譯(2001),James P. Lester and Joseph Stewart, Jr. 著,《公共政策-演進研究途徑》,台北:學富文化。

二、博碩士論文
王耀駿(2004),《高速公路電子收費即時費率與駕駛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水木(2003),《行動電子收費系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林啟銘(2004),《高速公路ETC車道配置之研究》,開南管理學院航運與物流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志憲(2003),《ETC 區段收費改為里程收費之最適前端系統佈置機制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茹(2000),《高速公路使用電子收費系統之成本效益評估》,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謁霏(2005),《論政府改造下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之相關法律問題-以合作行政為中心-》,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橋(2003),《以Auto-ID為基礎的資訊系統之建置─以電子收費系統為例》,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基鼎 (2005),《影響民眾申裝國道電子收費系統行為意向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千惠(2006),《限用塑膠袋政策變遷之研究:倡議聯盟理論觀點》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黃國鈞(2001),《行動通訊應用於道路電子收費系統》,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黃上原(2005),《探討影響消費者使用國道電子收費系統意願之因素》,國立成功大學電信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文忠(2003),《政策體系與政策變遷之研究:停建核四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施婷雯 (2004),《電子收費系統之車上單元附加功能發展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電信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庭順(2005),《高速公路電子收費下尖離峰差別通行費率模式建立之研究》,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劉蕙穎 (2005),《運用價值主張建構智慧型運輸系統應用服務產業之發展策略 –以電子收費服務為例》,元智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劉士豪(2003),《高速公路電子收費模式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霖霆(2000),《高速公路收費站電子收費車道設置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欣哲(1992),《無線分封網路為基礎之道路自動收費系統穩定性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電信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怡芸(2003),《高速公路ETC施行下將區段收費改為里程收費之過度市場調控機制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電子期刊
江研慧,「蘇蔡難相處,郭瑤琪走人」,新台灣新聞週刊542期、(2006年8月10日)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542&bulletinid=62733>(2007年2月1日)
江研慧,「電子收費, 正面效益浮現」,新台灣新聞週刊532期、(2006年6月1日)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532&bulletinid=24348>(2007年2月1日)。
李心怡,「【立院共犯結構】「利」委介入 害慘ETC」,新台灣新聞週刊522期、(2006年3月23日)<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522&bulletinid=23717>
(2007年2月1日)
李靜,「微波、紅外線系統業者惡鬥,ETC系統建置一延再延」,新台灣新聞週刊344期、(2002年10月25日),
<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344&bulletinid=9928>(2007年2月1日)。
李丹妮,「ETC回原點 過渡期大考驗」,新台灣新聞週刊542期、(2006年8月10日)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542&bulletinid=62734>(2007年2月1日)。
李慧屏,「官商纏訟 ETC何去何從?」,新台灣新聞週刊519期、(2006年3月2日),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519&bulletinid=23608>(2007年2月1日)。
李鴻典,「BOT峰迴路轉,ETC命運多舛」,新台灣新聞週刊522期、(2006年3月23日),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522&bulletinid=23720>(2007年2月1日)。
李俊毅,「ETC的急轉彎」,新台灣新聞週刊523期(2006年3月30日),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523&bulletinid=23923>(2007年2月1日)。
李俊毅,「蘇揆與ETC」,新台灣週刊519期,(2006年3月2日),<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519&bulletinid=23758>(2007年2月1日)。
胡思聰,「高速公路電子收費政策為何被民眾抵制」,(2006年2月21日),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D/095/SD-C-095-005.htm>(2007年2月1日)。
陳慧屏,「ETC有錢景,產業鏈驚人」,新台灣新聞週刊522期(2006年3月23日),<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522&bulletinid=23721>(2007年2月1日)。
陳秋燕,「產業瞭望-ETC開通衍生多元化服務,顯示器廠新商機浮現」,DigiTimes Reserch.(2006年2月20日),<http://home.digitimes.com.tw/print.aspx?zNotesDocId=92CCB57CA250675B4825711A00353E71>(2007年2月1日)。
張學孔,「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決策與技術之迷思」,營建知訊(2006年3月23日)。
蔡靚萱,「紅外線、微波靠邊站,衛星定位系統最看好 燙手ETC如何善了?」,財訊,2006年8月29日。<http://monthly.wealth.com.tw/project/view.asp?id=262>(2006年12月27日)。

四、報紙:
于國欽,「郭瑤琪,ETC案,政府傾向上訴」,工商時報,2006年2月26日,A 4版。
王己由,「最高行政法院判決定讞,遠通最優資格被撤,ETC招標須重來」,中時電子報,2006年8月4日。
王己由,「辯論終結 八月卅一日宣判 ETC弊案 宋乃午緊咬林陵三」,中時電子報,2006年8月15日。
王聖藜,「ETC弊案升高,傳喚林陵三」,聯合報,2006年2月28日,A 5版。
王聖蘺,「ETC標案,交通部疑獨厚遠通」,聯合報,2006年3月3日, A 4版。
王聖蘺,「ETC決標前,誰授意運研所做報告?」,聯合報,2006年3月11日, A 4版。
王聖蘺、張宏業,「ETC路測,亞新疑放水遠通」,聯合報,2006年3月16日,A 1版。
王聖藜,「蔡錦鴻向外商報喜:宋乃午很棒」,聯合報,2006年3月18日,A 3版。
王鵬捷,「ETC弊案,再約兩甄委」,中央日報,2006年3月22日,第3版。
中廣新聞網,「ETC交通部使拖字訣?蔡堆:先顧用路人 價錢爭議再說!」,2006年9月8日。
中廣新聞網,「ETC重回原點,兩週內公告甄審辦法」,2006年11月14日。
中廣新聞網,「ETC變數再起 宇通拒協商高公局續推動」,2007年1月10日。
中廣新聞網,「交通部堅持甄審 遠通篤訂得標 立委痛批護航」, 2007年1月17日。
中廣新聞網,「ETC每月將催繳兩次 每月十萬件沒成功扣款」, 2007年6月12日。
何祥裕、張宏業,「電子收費國道弊案,搜前交長機要宋乃午及六廠商」,聯合報,2005年4月20日, A 4版。
何裕祥「ETC弊案,秘密證人現身」,聯合報,2005年6月25日,C 4版。
何明國,「立院角力,ETC落選廠商抓弊」,聯合報,2006年2月27日,A 5版。
尚毅天,「電子收費標案,官員立委涉收賄,檢調偵辦」,聯合報,2004年6月6日,A11版。
何裕祥,「國道ETC弊案,甄選評分一再修改」,聯合報,2005年11月5日,A 6版。
何世平,「政府廉潔度,BOT最大石頭」,聯合報,2006年3月20日,A 15版。
李仲維,「民怨沸騰,蘇揆滅火」,中央日報,2006年2月16日,第5版。
李娟萍,林淑媛,「ETC案,遠通最優資格遭撤」,經濟日報,2006年2月25日,A 3版。
李娟萍、林政忠,「ETC案,遠通最優申請人資格撤銷」,經濟日報,2006年8月4日,A 2版。
社論,「由ETC風波看BOT案的教訓」,工商時報,2006年2月14日,A 2版。
社論,「ETC案謀殺了BOT?」,經濟日報,2006年2月27日,A 2版。
林信昌,「高速路收費系統,委TUV認證」,經濟日報,2004年6月22日,第16版。
林新輝,「送仿畫換得標,ETC爆弊案」,聯合報,2005年10月6日,A 12版。
林宛諭,「ETC過站,限速60較合理」,聯合報,2006年2月13日,A 2版。
林長順,「ETC案 台北地院:宋乃午擔任林陵三傳遞窗口」,中央通訊社電子報,2006年8月31日。
林怡君,「ETC六月底簽約 綠營立委要求應有優惠方案」,中央通訊社電子報,2007年5月25日。
汪淑芬,「高公局:ETC重甄審可望六月簽約」,中央通訊社,2007年3月6日。
汪淑芬,「ETC明開重甄審會 宇通籲交通部莫重蹈覆轍」,中央通訊社,2007年4月13日。
何宏儒,「蔡堆:ETC沒有回頭路!四月選出最優申請人」,中廣新聞網,2007年2月8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208/1/abf3.html>
周子琦,「ETC試辦一團亂,民意促停」,中央日報,2006年1月19日,第5版。
邱莉玲,「4個結,讓ETC不能快樂開通」,工商時報,2006年2月23日,D 3版。
呂雪慧,「政院:交部要準備接管ETC」,工商時報,2006年3月17日,A 2版。
崔慈悌、李尚華,「技術操在遠通,接管風險更大」,工商時報,2006年3月17日,A 2版。
崔慈悌,「遠通危機解除,政院取得契約主動權」,工商時報,2006年3月25日A 4版。
彭群弼,「明知有答案 高公局:ETC甄審程序不會停」,中廣新聞網,2007月4月13日。
彭群弼,「ETC遠通再次得標,宇通再度當老二」,中廣新聞網,2007年4月13日。
黃如萍,「ETC案,鎖定多名重量級立委」,中國時報,2005年4月21日, A 7版。
黃如萍,「ETC十日上路,OBU只賣3萬個」,中國時報,2006年2月4日,A 8版。
黃如萍,「國道大災難,收費站癱瘓」,中國時報,2006年2月12日,A 7版。
黃如萍、蔡慧貞、陳如嬌,「ETC宣導期延長,誤闖道不罰」,中國時報,2006年2月15日,A 6版。
黃如萍,「電子收費不喊停,上訴若輸,政府買ETC」,中國時報,2006年2月26日,A 1版。
黃如萍、蔡慧貞,「政府若接手ETC,後續仍得靠遠通」,中國時報,2006年3月17日,A 2版。
黃如萍,「十四億大禮 政府收不收兩難」,中時電子報,2006年8月12日。
黃如萍,「ETC託遠通代管五個月」,中時電子報,2006年8月15日。
黃如萍,「交通部:ETC第二階段甄審 照舊」,中時電子報,2006年9月1日。
黃如萍,「ETC招標 上演獨角戲」,中時電子報,2007年1月10日。
黃如萍,「管他什麼通,符合用路人權益才重要」,中時電子報,2007年4月15日。
黃名璽,「橘營:ETC服務縮水,高公局:依合約處理」,中央通訊社,2006年11月17日。
陳怡如,「ETC弊案,查出立委收賄照片」,聯合報,2005年4月27日, A 11版。
陳志賢、張孝義,「ETC案,林陵三前機要函辦」,中國時報,2005年11月15日, A 10版。
陳怡如,「今00:00前,誤闖ETC第三次才罰」,聯合報,2006年2月18日,A 6版。
陳怡如,「ETC收費道速限,今起改50公里」,聯合報,2006年3月1日,A 6版。
陳怡如,「接辦ETC,中華電將扮就援投手」,聯合報,2006年3月19日,A 3版。
陳怡如,「判決若不利遠通,政府接管ETC」,聯合報,2006年3月27日,A 6版。
陳怡如、蔡惠萍,「郭瑤琪又找中華電評估接管ETC」,聯合報,2006年4月4日,A 12版。
陳志平、林新輝,「遠通若有不法,政府不賠」,聯合報,2006年3月22日,A 3版。
陳志賢,「四官員行政疏失 移請懲處」,中時電子報,2006年8月5日。
陳燕模,「ETC車道,誤闖減少,超速居多」,聯合報,2006年2月19日,A 6版。
陳國元、周期銘,「ETC弊案宣判 前交長林陵三轉列被告重新分案調查」,ETtoday電子報。
張大千,「ETC案,應釐清原貌」,中國時報,2006年4月6日,A 16版。
張國仁,「檢調約談宋乃午等三人」,工商時報,2005年6月3日,第15版。
張國仁,「ETC招標弊案,宋乃午、蔡錦鴻交保」,工商時報,2005年6月4日,第11版。
張宏業,「ETC第二波偵查,鎖定6甄委」,聯合報,2006年3月16日,A 3版。
張宏業,「遠通紅外線系統,向奧買假認證」,聯合報,2006年3月29日,A 6版。
張孝義、王己由,「5理由認定共犯 顯然林事前知情」,中時電子報,2006年9月1日。
葉正玲,「ETC案新進展!第二階段15位甄審委員名單正式曝光」,Ettoday電子報,2006年9月11日。
傅啟倫,「ETC賣官疑雲,弊案再扯陳哲男!?」,中央日報,2005年10月7日,第5版。
曾仁凱、費家琪,「民眾退E通機,遠通原價購回」,經濟日報,2006年2月27日,A 9版。
馮昭,「ETC重新甄審期間 交通部繼續委託遠通經營」,中央通訊社電子報,2006年8月14日。
馮昭,「高公局:ETC甄審審慎進行,無廢標說」,中央通訊社電子報,2006年9月25日。
馮昭,「昨夜最新:蔡堆:ETC合約有效 遠通:未解決資金缺口」,中央通訊社電子報,2006年10月19日。
馮昭,「遠通電收捐股 蔡堆:沒有理由接受」,中央通訊社電子報,2007年1月17日。
馮昭,「立院交委會:ETC若行賄案偵結 政府收回自營」,中央通訊社電子報,2007年1月17日。
馮昭,「遠通將推ETC車上機租賃案 隨時可退租」,中央通訊社電子報,2007年4月15日。 
馮昭,「高公局:誤駛ETC車道 每月多達八千件」,中央通訊社電子報,2007年5月8日。
馮昭,「遠東集團ETC捐股政府 高公局評估弊多於利」,中央通訊社電子報,2007年5月8日。 
鄭育容,「加強防弊,政府續推動BOT」,聯合報,2006年7月12日,B 2版。
楊文琪,新聞辭典「ETC-收費站系統自動扣款」,經濟日報,2006年2月12日, A五版。
楊文琪,「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四競標團隊成形」,經濟日報,2003年8月21日,第六版。
楊文琪,「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BOOt,七家競標」,經濟日報,2003年11月21日,第6版。
楊文琪,「高速公路收費系統,三團隊入圍」,經濟日報,2003年12月25日,第6版。
楊文琪,「高速路電子收費,遠東聯盟勝出」,經濟日報,2004年2月27日,第1版。
楊文琪,「高速路電子收費,遠盟完成測試」,經濟日報,2004年4月6日,第6版。
楊文琪,「高速路電子收費系統BOT,今簽約」,經濟日報,2004年4月27日,第7版。
楊文琪,「高速路電子收費系統,周五動工」,經濟日報,2004年11月30日, A 6版。
楊文琪,「ETC攻防戰,林陵三喊卡,徐旭東委屈」,經濟日報,2005年12月28日, A 11版。
楊文琪,「ETC元旦上路,遠通叫停」,經濟日報,2005年12月30日, A 11版。
楊文琪,「國道ETC車上機降價」,經濟日報,2006年1月6日, A 11版。
楊文琪,「高速路電子收費啟用,誤闖車到要罰3000元」,經濟日報,2006年2月10日,A 9版。
楊文琪,「高速路電子收費服務,郭瑤琪不滿」,經濟日報,2006年2月11日, A 7版。
楊文琪,「高公局將與遠通電收修改合約」,經濟日報,2006年2月15日,A 9版。
楊文琪,「ETC善後,交部沙盤推演」,經濟日報,2006年3月6日,A 11版。
楊文琪,「ETC善後,遠通傾向政府接管,交部還要想兩天」,經濟日報,2006年3月23日,A 9版。
楊文琪,「ETC急轉彎,遠通續營運」,經濟日報,2006年3月25日,A 2版。
楊文琪,「賠償難估,拉長戰線」,經濟日報,2006年3月25日,A 2版。
楊文琪、「郭瑤琪要中華電信評估接收ETC」,經濟日報,2006年4月4日,A 9版。
楊文琪,「ETC公益方案,遠通反悔」,經濟日報,2006年6月23日,A 10版。
楊文琪,「ETC塵埃落定,相關廠商利多」,聯合新聞網,2006年7月15日。
楊湘鈞「黃玉霖:ETC逆轉,賽局必然結果」,聯合報,2006年3月27日,A 6版。
劉得昌,「蔡堆今返台 雪山隧道結構安全無虞」,中央通訊社,2006年10月18日。
趙國明、謝志賢,「檢調初步認定,ETC有綁標之嫌」,中國時報,2006年3月17日,A 2版。
蔡慧貞,「最壞打算,ETC重新招標」,中國時報,2006年3月19日,A 2版。
蔡惠萍,「ETC車上機免費 毛治國:除非廢標重來」,中央通訊社,2007年6月4日。
韓青秀,「交部:電子收費車上機,暫禁出售」,聯合報,2005年10月27日,A 6版。
韓青秀,「朝野齊聲:調離宋乃午」,聯合報,2005年11月1日,A 6版。
韓青秀,「加值優惠設限,又惹毛駕駛」,聯合報,2006年2月13日,A 2版。
韓青秀,「甄選紀錄,交部三天內公開」,聯合報,2006年2月28日,A 5版。
韓青秀,「ETC決策轉向,指向林陵三」,聯合報,2006年3月17日,A 1版。
韓青秀、何明國,「ETC怎退費?現金支票儲值」,聯合報,2006年3月28日,A 6版。
韓青秀,「ETC效應?接管BOT,高公局緊急擬法」,聯合報,2006年3月29日,A 6版。
薛孟杰,「李桐豪、劉憶如:買回ETC是下策」,工商時報,2006年3月17日,A 2版。
薛孟杰,「學者:解決政治問題,非最佳抉擇」,工商時報,2006年3月25日,A 4版。
蕭白雪,「林陵三斥宋乃午,讓交通部蒙羞」,聯合報,2006年7月26日,A 10版。
謝志松,「ETC電子收費,改寫交通史」,經濟日報,2005年12月29日,第3版。
謝志賢、趙國明,「交部指示?ETC不排除高層涉案」,中國時報,2006年3月16日,A 7版。
謝偉妹,「ETC亂象」,經濟日報,2006年2月17日,A 2版。
謝玲玉,「ETC車道空盪盪,兩邊大排長龍」,聯合報,2006年2月11日, A 3版。
謝蓉倩,「ETC甄選黑幕,疑弊升高」,中央日報,2006年3月2日,第1版。
謝蓉倩,「ETC上路,消基會民調」,中央日報,2006年3月10日,第3版。
蘇位榮,「《ETC弊案》林陵三疑涉偽證,法院函送偵辦」,聯合新聞網,2006年9月2日。
 

貳、西文部分

Baumgartner, Frank R. and Bryan D. Jones(1993). Agendas and Instability in American Politics.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aumgartner, Frank R. and Bryan D. Jones(2002). Policy Dynamics. Chicago & 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udley, Geossons and Jeremy Richardson(2000). Why Does Policy Change-Lessons form British Transport Policy 1945-99.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Hall, P. M.(1993). “Policy paradigms, social learning and the state: the case of economic policy-making in Britain,” Comparative Politics, 25(3): 275-94。
Hogwood , Brian W. and Lewis A. Gunn(1984). Policy Analysis for the Real World .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udge, D.(1993). The Parliamentary State. London : Sage.
Hood, Brain W. and B. Guy Peters(1983). Policy Dynamics .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Kingdon, John W.(1984).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Boston:Little, Brown.
Peters, B. G.(1996).“ Is it the institutions?Explaining the failure of health care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11(1): 8-15 
Richardson, J.(1993).“ Interest group behaviour in Britain:continuty and change ”, in J. Richardson, Pressure Groups .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Sabatier, Paul and Hank Jenkins-Smith(1993).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Process, ” in P. A. Sabtier and H.C. Jenkins-Smith(eds), Policy Change and Learning:An Advocacy Coalition Approach. Boulder, CO:West view Press.
Sabatier, Paul A.(1987).“Knowledge, Policy-Orient Learning, and Policy Change,” Knowledge:Creation, Diffusion, Utilization , Vol. 8, No. 4, June, pp.649-692
Sabatier, Paul A. (1988). “An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of Policy Change and the Role of Policy-oriented Therein ,” Policy Science, 21: 129-168 
Sabatier, Paul A.(1999).“Toward Better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 Policy Science and Politics, 24(2): 147-156
Sabatier, Paul A.(1999).“The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An Assessment,”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 pp.107-16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