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306202015403800
DOI 10.6846/TKU.2020.00665
論文名稱(中文) 助人工作者的自我照顧與多元文化人格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are and multicultural personality for professional helper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8
學期 2
出版年 109
研究生(中文) 馬健倫
研究生(英文) Chien-Lun Ma
學號 60669016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0-06-18
論文頁數 7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宋鴻燕
委員 - 徐加玲
委員 - 劉素鳳
關鍵字(中) 自我照顧
多元文化人格
助人工作者
關鍵字(英) self-care
multicultural personality
professional helper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助人工作者自我照顧與多元文化人格之關係,以國內從事助人工作者為研究對象,樣本主要以各級學校、醫療單位、社福機構等地之諮商心理師以及社會工作師/員為主,志願參與研究之助人工作者於網路上填寫聯絡表單,並寄發紙本問卷進行問卷施測。研究參與者共計179位(女性144位、男性35位),研究中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自我照顧量表」、「多元文化人格量表」以及「基本資料」三部分,研究資料以SPSS22.0 將所得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助人工作者普遍具有中高程度的自我照顧以及多元文化人格,在多元文化人格中,以心理開放度表現最佳。助人工作者的自我照顧與多元文化人格呈現顯著正相關,即自我照顧愈佳多元文化人格愈佳。高教育程度、諮商心理師之助人工作者其自我照顧程度較佳,諮商心理師在心理層面之自我照顧表現比較社工師為佳。助人工作者中,以女性、高教育程度、學校單位與醫療單位、以及諮商心理師,其生理面向之自我照顧程度較好,曾與不同文化案主工作之助人工作者其多元文化人格程度較高。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實務工作者具體之建議、進行研究過程中所遇到之困難與問題,說明研究上的限制,並提出對於後續研究之建議。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are and multicultural personality in professional helpers by using convenience sampling, questionnaire surveys including Self-Care Questionnaire, Multicultur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with basic person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participants. The study invited the professional helpers who willing to participate the study and mail the hard copy questionnaires were conducted among 179 professional helpers selected from schools,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welfare institutions in Taiwan. The statistical package software SPSS 22.0 version was utilized to analyze collected data for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study reach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The self-care of professional helpers was rated at the upper-intermediate level. The multicultural personality of professional helpers was rated at the upper-intermediate level with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Open-mindedness”. Self-care was foun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ulticultural Personality. Those who with a higher education level and counselors were better than the counterparts in terms of self-care. The mental aspect of self-care of counselors were better than social workers. Regarding to the personal background for professional helpers, female, high education level, school,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counselor were better than the other groups in the physical aspect of self-care. Professional helpers who used to work with client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showed a higher level of multicultural personality than those who have never had such experiences. Some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study we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were offered for the future study and practical work.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自我照顧的主客體	8
第二節 助人工作者人格與多元文化人格	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	3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36
第一節 樣本結構分析	36
第二節 助人工作者在自我照顧之現況	38
第三節 助人工作者在多元文化人格之現況	39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助人工作者在自我照顧與多元文化人格之差異分析	41
第五節 助人工作者之自我照顧與多元文化格人格之相關情形	5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6
第一節 結論	56
第二節 建議	59
參考文獻	63
(一)中文部分	63
(二)英文部分	66

附錄 	68
附錄一 本研究問卷	68

表目錄
表 4-1-1 樣本基本資料次數分配摘要表(N=179)	37
表 4-2-1 助人工作者在自我照顧上之現況	38
表 4-3-1 助人工作者在多元文化人格上之現況	40
表 4-4-1 不同性別在自我照顧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1
表 4-4-2 不同性別在多元文化人格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2
表 4-4-3 不同年資在自我照顧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2
表 4-4-4 不同年資在多元文化人格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4
表 4-4-5 不同教育程度在自我照顧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5
表 4-4-6 不同教育程度在多元文化人格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6
表 4-4-7 不同工作場域在自我照顧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6
表 4-4-8 不同工作場域在多元文化人格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7
表 4-4-9 不同專業別在自我照顧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8
表 4-4-10 不同專業別在多元文化人格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49
表 4-4-11 不同文化案主工作經驗在自我照顧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50
表 4-4-12 不同文化案主工作經驗在多元文化人格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50
表 4-5-1 自我照顧與多元文化人格各面向之相關分析摘要表	54


 
圖目錄
圖 2-2-1 多元文化人格特質理論模型	17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2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雅玄(2007)。多元文化素養評量工具及其應用:現況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4),149-180。
王智弘(2017)。從心理學本土化到社會科學本土化:本土社會科學研究的可能發展方向、目標與策略。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9(3),vi-x。
何金針(2007)。專業助人者的心理調適。諮商與輔導,(263),2-9。
余德慧(1997)。本土心理學的現代處境。本土心理學研究,8,241-283。
李素玲(2009)。諮商心理師自我照顧經驗之敘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如玉(2008)。諮商師完美主義與專業耗竭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宛霏(2011)。幼稚園教師多元文化人格、經驗與多元文化教學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李維倫(2017)。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化主體策略。本土心理學研究,47,3-79。
吳明珠(2009)。情緒智商、五大人格特質對廣播電台廣告AE績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吳羽柔(2016)。大學生出國研習對其多元文化人格、生活滿意度、憂鬱與焦慮
影響之研究-以淡江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吳思穎(2016)。從專業耗竭到自我照顧。諮商與輔導,361,48-49。
沈如雯(2016)。高中生的多元文化人格、文化智力與學校適應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邱琇琳(2005)。專業助人者之替代性受創與因應策略—以公部門家防社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周鼎文(2011)。愛與和解。臺北:心靈工坊。
胡峯鳳(2007)。大專院校諮商師替代性創傷、自我照顧及組織脈絡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暨南大學,南投縣。
修慧蘭、林蔚芳、洪莉竹(譯)(2014)。專業助人工作倫理。(原作者:Corey
, G., Corey, M. S., Callanan, P.)。台北市:雙葉書廊。(原著出版年:2011)
洪育志(2016)。實習諮商心理師的工作壓力、自我照顧重視知覺與自我照顧行為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洪志良(2017)。國軍部隊助人工作者專業耗竭與自我照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台北市。
張吟慈(2008)。實習心理師的心智負荷、自我照顧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麥麗蓉(2009)。助人工作者於危機處理過程中的壓力因應與自我照顧。台灣心理諮商季刊,1(3),11-21。
陳愉雅、張高賓(2012)。諮商心理師五大人格特質、壓力因應策略與專業耗竭之相關研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3,1-24。
陳秉華(2017)。多元文化諮商在臺灣。台北:心理出版社。
唐昭宇(2018)。大學生五大因素人格特質差異與網際網路性愛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曹雅娟(2012)。工作滿意度、工作特性與人格特質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梁嘉雋(2019)。大學生的多元文化人格、網路交友動機與人際關係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黃德祥(1986)。輔導人員「專業枯竭」成因與克服之道。諮商與輔導,12,2-4。
黃光國(1988)。儒家思想與東亞現代化。臺北市:巨流。
黃光國(1995)。知識與行動:中華文化傳統的社會心理詮釋。新北市:心理。
黃光國(2010)。本土心理學的知識論目標。高雄行為科學學刊,2,7-19。
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孟寅(2011)。諮商心理師專業耗竭與自我照顧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暨南大學,南投縣。
黃開義、戴伯芬、林昭銘(2011)。中區技職院校學生人格特質對身心健康之影響研究。修平人文社會學報,16,57-88。
楊國樞(1982)。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層次與方向。載於楊國樞、文崇一(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楊國樞(2004)。華人自我的理論分析與實徵研究:社會取向與個人取向的觀點。本土心理學研究,22,11-80。
葉建君(2010)。資深諮商心理師自我照顧經驗之探討-從全人健康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暨南大學,南投縣。
葉光輝(2011)。談如何建構一個好的本土心理學理論。本土心理學研究,36,139-153。
劉小菁(譯)(2003)。助人工作者自助手冊-活力充沛的秘訣。(原作者:Skovholt, T.)。台北市:張老師。(原著出版年:2001)。
劉相弦(2007)。諮商工作者的心理調適。諮商與輔導,263,20-24。
劉芳綺(2011)。國中輔導教師人格特質、自我照顧與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謝佩錚(2015)。新移民女性多元文化人格、知覺歧視 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鄭伯壎(2011)。百花齊放或定於一尊?本土心理學研究路線的抉擇。本土心理學研究,36,127-138。
藍珮瑄(2010)。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成就動機、自我照顧與全職實習經驗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英文部分
Brummett, B. R., Wade, J. C., Ponterotto, J. G., Thombs, B., & Lewis, C. (2007).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nd a multicultural personality disposition.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85(1), 73-87.
Dunning, T.(2006). Caring for the wounded healer-nurturing the self. Journal of. Bodywork and Movement Therapies, 10, 251-260.
Fei, S.T.(1948). Rural China (in Chinese). Shanghai, China: Ovwerver.
Figley, C. R. (2002). Compassion fatigue: Psychotherapist’s chronic lack of self care. JCLP In Session: Psychotherapy in Practice, 58, 1433-1441.
Hsu, F. L. K. (1953). American and Chinese: Two ways of life. New York, NY: Abelard-Schuman.
Hsu, F. L. K. (1985). The self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In A. J. Marsella, G. DeVos & F. L. K. Hsu (Eds.), Culture and self: Asian and Western perspectives (pp. 24-55). New York, NY: Tavistock.
Ho, D. Y. F. (1993). Relational orientation in Asian social psychology. In U. Kim & J. W. Berry (Eds.), Indigenous psychologies: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in cultural context (pp.240-259). Newbury Park, CA: Sage.
Kuo-Shu,Yang(2012). Indigenous Psychology, Westernized Psychology, and Indigenized Psychology: A Non-Western Psychologist's View.Chang Gung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5(1), 1-32.
Linley, P. A. & Joseph, S. (2007).Therapy work and therapis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Social & Clinical Psychology, 46(1), 5-19. 
Leong, C. H. (2007).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Multicultur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socio-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of Asian undergraduates who took part in a study-abroad progra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31(2007), 545-559.
Margavio, T., Hignite, M., Moses, D., & Margavio, G. W. (2005). Multicultural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 of Students in IS Course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ducation, 16(4), 421-428.
Martin, S. (2010). Predict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the validity, reliability and utility of two instruments.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in Education, 23(4), 233-254.
Malott, K.M. (2010). Multicultural Counselor Training in a Single Course: Review of Research. Journa of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38, 51-63.
Ponterotto, J. G. (2010). Multicultural personality: An evolving theory of optimal functioning in culturally heterogeneous societies.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38(5), 714-758.
Ponterotto, J.G., Ruckdeschel, D.E., Joseph, A.C., Tennenbaum, E. A., & Bruno, A. (2011). Multicultural personality dispositions and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 exploratory study.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51(5), 556-576.
Van der Zee, K. I., & van Oudenhoven, J. P. (2000). The multicultur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A multidimensional instrument of multicultural effectiveness.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4(4), 291-309.
Van Oudenhoven, J. P., Mol, S., & Van der Zee, K. I. (2003). Study of the adjustment of Western expatriates in Taiwan ROC with the multicultur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6(2), 159-170.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