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306201408541600
DOI 10.6846/TKU.2014.00898
論文名稱(中文) 青少年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elf-concept、Frustration tolerance and Well-being of the Adolescent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2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吳佳娟
研究生(英文) Chia-Chuan Wu
學號 60069006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5-23
論文頁數 8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林淑萍
委員 - 張瓊穗
委員 - 羅興樑
關鍵字(中) 自我概念
挫折容忍力
幸福感
關鍵字(英) Self-concept
Frustration tolerance
Well-be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年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與幸福感三者的相關。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及立意取樣的方式,以台北市地區各職業籃球隊舉辦之籃球營的青少年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共計466份,問卷填寫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等方法來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如下:
一、	青少年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與幸福感皆在中等偏上的程度。
二、	青少年的自我概念,以「家庭我」最高,而以「學業我」最低。
三、	青少年的挫折容忍力,以「人際行動取向」最高,而以「人際冒險」最低。
四、	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會因為性別、年級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五、	青少年自我概念與幸福感具有正向顯著相關性
六、	挫折容忍力與幸福感具有負向顯著相關性
七、	青少年之自我概念與挫折容忍力對幸福感的解釋變異量為22.6%,其中以「生理我」層面最具有預測力
最後,研究結論提供相關建議作為家長、學校教育、輔導人員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英文摘要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 among self-concept, frustration tolerance and well-being of the adolescents . Therefore were 466 adolescents from the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teams held the basketball camp in Taipei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1.	The sense of self-concept (M=3.96; SD=.83) , frustration tolerance (M=2.54; SD=.24) and well-being (M=4.52; SD=.96) among adolescents in Taipei were above average .
2.	Among the self-concept, the family-self ranked the highest(M=4.51; SD=1.13); and learning-self the lowest(M=3.81; SD=1.00).
3.	Among the frustration tolerance, the interpersonal adventure ranked the highest(M=3.03; SD=.41); and interpersonal action-oriented the lowest(M=2.08; SD=.66).
4.	The self-concept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gender and grade.
5.	There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concept and well-being (r=.233; p<.01).
6.	There ar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rustration tolerance and well-being (r=-.160; p<.01).
7.	Based on the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22.6% of well-being depending on the self-concept and frustration tolerance could be predicted. Results showed that factor of ” Physiology” dimension might be the most critical parameter with respect to the prediction of well-being.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parents, school institutions, social educational institutes, counseling and further research.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自我概念……………………………………………………………7
第二節	挫折容忍力…………………………………………………………15
第三節	幸福感………………………………………………………………26
第四節	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與幸福感…………………………………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假設……………………………………………………………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39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台北市地區青少年整體的現況……………………………………46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與幸福感之差異…48
第三節	青少年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與幸福感之相關…………………57
第四節	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對幸福感之預測力………………………62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64
第二節	研究建議……………………………………………………………70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73
英文文獻………………………………………………………………………79
附錄
附錄一 研究同意書
附錄二 青少年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幸福感調查問卷


圖表目次
表目次
表2-2-1 挫折建構表………………………………………………………………18
表3-1-1 台北市青少年樣本組成…………………………………………………38
表4-1-1 台北市地區青少年整體現況統計表……………………………………47
表4-2-1 不同背景變項青少年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與幸福感之差異情形…49
表4-2-2 不同性別青少年自我概念t考驗分析摘要表…………………………51
表4-2-3 不同年級青少年自我概念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2
表4-2-4 不同性別青少年挫折容忍力t考驗分析摘要表………………………54
表4-2-5 不同年級青少年挫折容忍力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5
表4-2-6 不同性別青少年幸福感t考驗分析摘要表……………………………56
表4-2-7 不同年級青少年幸福感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6
表4-3-1 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與幸福感之相關係數摘要表…………………57
表4-3-2 青少年自我概念與挫折容忍力之相關係數摘要表……………………58
表4-3-3 青少年自我概念與幸福感之相關係數摘要表…………………………60
表4-3-4 青少年挫折容忍力與幸福感之相關係數摘要表………………………61
表4-4-1 整體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預測幸福感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62
表4-4-2 不同的自我概念、不同的挫折容忍力預測幸福感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6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新華、王極盛(2004)。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研究述評。心理科學進展,12(1),59-66。
于子堯(2013)。陸軍心輔官工作壓力、專業承諾與工作滿足感關聯性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會工作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內政部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我國國民幸福指數之創編歷程與統計結果。2013年11月13日,取自http://happy_index.dgbas.gov.tw/index.htm。
田欣佳(2007)。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自我效能及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市國中為例。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江瓊美(2006)。高雄縣市國中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挫折容忍力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汪宏、竇剛、黃希庭(2006)。大學生自我價值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係研究。心理科學,29(3),597-600。
谷宗芸(2007)。台北縣國小高年學童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與學業成就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芷儀(2005)。從學習自我效能探討學業冒險取向與學習失敗容忍力對學業成就的影響─以台北市國中生之國文及數學科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佩錦(2007)。高中職學生親子關係、自我概念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吳哲豪(2013年4月29日)。考試沒考好 國中生自殺未遂。中央通訊社。取自http://tw.news.yahoo.com/
李秋英(2006)。大學生的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以屏東教育大學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未出版,屏東市。
李秋慧(2013)。國中學生自我概念、學習適應、友誼品質對幸福感之影響-以彰化縣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新竹市。
李海洲、邊和平(1995)。挫折教育論。南京:江蘇出版社。
李清茵(2004)。家庭互動行為、心理需求滿足、關係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吳慧怡(2006)。國中學生智力內隱理論、失敗容忍力、學業求助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李靜怡、劉明松(2011)。高雄市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與學校適應。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13,99-126。
林子雯(2000)。成人學生角色扮演、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正修學報,13,269-290。
林世欣(2000)。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佳蓉(2012)。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未出版,彰化縣。
林怡杏(2007)。台北市高中職肢體障礙腦性麻痺身體病弱學生自我概念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台北市。
周玉真(1992)。青少年的身體意象滿意度及其自我概念、班級同儕關係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邦傑(1980)。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之修訂。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27,71-78。
林佳蓉(2012)。高中職生自我概念、真實及網路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郁君(1997)。學業與自我概念之關係:以日本與台灣為例。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家屏(2002)。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珮萱(2012)。64.2分的幸福。遠見雜誌網。2013年11月13日,取自http://store.gvm.com.tw/article_content_19813_4.html。
范月華(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洪佩圓(2008)。高中學生自我概念、情緒管理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洪榮照(2006)。兒童攻擊行為之認知因素探究。特殊教育叢書,31-48。
侯雅齡(1998)。自我概念理論新趨向:多向度階層化建構。輔導季刊,34(1),11-23。
倪小平(2004)。國小肢體障礙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未出版,屏東市。
徐慎怡(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挫折容忍力與其內外控信念和 A 型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徐慧芬(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幸福感相關性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新竹市。
徐錫穎(2006)。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台北市。
張玉玲(2000)。尋找挑戰難題、打死不退的學生:國中學生解釋風格、自尊、學業失敗忍受力與挑戰學業難題行為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2013)。100年校園事件統計分析報告。2013年12月11日。取自https://csrc.edu.tw/FileManage.mvc/FrontDetail/293。
梁忠軒(2002)。國中生之幸福感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佳妙(2011)。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正向心理特質與其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陶芳標(2008)。青春發動時相其前與青少年心理病理學。中國學校衛生,28(6),481-484。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
陳苑茹(1998)。挫折復原力、自我概念與社會支持對國軍士兵自傷行為傾向關係之探究。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莊恬琪(2012)。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親子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陳玲玲(2007)。青少年自我概念因應與其憂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未出版,高雄市。
郭為藩(1979)。自我心理學。台南市:開山。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陳柏齡(2000)。國中生生活壓力、失敗容忍力與憂鬱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振成(1999)。如何培養學生的挫折容忍力。教育實習輔導,5(2),40-44。
陳書梅(2010)。書目療法、公共圖書館與青少年之療癒閱讀。台灣圖書館管理季刊,6(1),11-18。
張淑美(1995)。從自我概念談青少年的自我追尋與其輔導。學生輔導,36,88-95。
陳皎眉(主編)(2009)。心理學。台北:雙葉。
陳淑娟(2008)。判逆十五、二十時:談青少年的壓力與調適。家庭教育雙月刊,15,47-56。
張斐雲(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自我概念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郭菲、雷靂(2006)。青少年時期假想觀眾和個人神話觀念的研究述評。心理科學進展,14(6),873-879。
陳蓉蓉(2010)。大學生完美主義性格傾向、挫折容忍力與心理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郭靜晃、黃明發(2013)。發展心理學。新北市:揚智。
張靈、鄭雪、嚴標賓、溫娟娟與石艷彩(2007)。大學生人際關係困擾與主觀幸福感的關係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2,116-121。
莊耀嘉、黃光國(1981)。國中學生的成敗歸因與無助感特徵。中華心理學刊,23(2),155-164。
黃立賢(1996)。如何培養學生的挫折容忍力。訓育研究,35(2),65-74。
黃拓榮(1997)。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俊傑、王淑女(2001)。家庭、自我概念與青少年偏差行為。應用心理研究季刊,11,45-68。
黃秋霞(2002)。輔導青少年情緒管理與行為問題之萬用妙囊袋。屏師特殊教育,3,34-40。
黃堅厚(2002)。青年的心理健康。台北:心理。
黃慧玲(2011)。青少年自我分化、人際互動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黃德祥(2000)。青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楊釗武(2012)。國中生自我概念、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黃瓊妙(2000)。臺北市在學少年不同休閒參與類型之刺激尋求動機、休閒阻礙對其心理社會幸福感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溫甯鈺(2008)。國中學生自我概念、挫折容忍力與同儕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廖小雯(2008)。成年初顯期年輕人的自我認同狀態、自我定義記憶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苑如(2011)。青少年課業壓力、休閒調適與其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高中生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廖美娥(2012)。幽默感之中介角色驗證:運動中心員工的工作價值、工作挫折與工作滿意度之因果模式。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梓辰(2002)。家庭人際互動與家庭和諧、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鄭世昌(2005)。國民中學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未出版,彰化縣。
鄭立新、陶廣放(2001)。兒童主觀生活滿意度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9(2),105-107。
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2012a)。民國83年至101年全國自殺死亡趨勢。2012年5月15日,取自http://tspc.tw/tspc/portal/know/know_content.jsp?type=2&sno=47。
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2012b)。守護憂鬱青少年 靠你我的關懷。2012年取自http://tspc.tw/tspc/portal/news/content.jsp?type=news&sno=859。
潘佳韻(2008)。國民中學單親家庭學生之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未出版,彰化市。
劉怡婷(2014)。國中音樂資優班學生完美主義與學業挫折容忍力、人際挫折容忍力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盧欽銘(1979)。我國兒童及青少年自我觀念的發展。教育心理學報,12,123-132。
謝毓雯(1998)。青少年挫折經驗與挫折容忍度之關係研究:建設性思考與社會支持的角色。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韻雯(2012)。高中生共依附特質與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未出版,花蓮縣。
羅鼎程(2013)。台灣公部門社會福利工作人員的工作負荷與生活品質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英文部分
Andrew, F. M., & Withey, S. B. (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New York, NY: Plenum.
Argyle, M. (1987).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New York, NY: Methuen.
Campell, A. (1976). Subjective measures of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21(3), 117-124.
Clifford, M. M., Kim, A., & McDonald, B. A. (1988). Responses to failure as influenced by task attribution, outcome attribution, and failure toleran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57, 9-37.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y Bulletin, 95(3). 542-575.
Gans, A. M., Kenny, M. C., & Ghany, D. L. (2003). Comparing the self-concept of student with and without learn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6(3), 287-295.
Gilman, R., & Huebner, E. S. (1999). A multimethod investigation of the multidimensionality of children’s well-being reports: discriminant validity for life satisfaction and self-esteem.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46(1), 1-22.
Hagborg, W. J. (1996). Self-concept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 comparison of scholastic competence subgroups.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19(2), 117-126.
Hauser, S. T., Powers, S. I., & Noam, G. G. (1991). Adolescents and their families paths of ego development. New York: Macmillan.
Heady, B., & Wearing, A. (1989). Personality, life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oward a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7(4), 731-739.
Heady, B., & Wearing, A. (1990).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coping with adversity.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2, 327-349.
Huebner, E. S., Ash, C., & Laughlin, J. E. (2001). Life experiences, locus of control, and school satisfaction in adolescenc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55(2), 167-183.
Jennifer, A. O., & Abraham. S. (1999). Association between self-concept and body weight, gender, and pubertal development among male and female adolescents. Adolescence, 34, 69-80.
Ko Chih-Hung, Yen Ju-Yu, Yen Cheng-Fang, Chen Chung-Sheng, & Wang Shing-Yaw (2008).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rnet addiction and belief of frustration intolerance: The gender difference. Cyber Psychology & Behavior, 11(3), 273-188.
Newman, B. M., & Newman, P. R. (1986). Adolescence development. North Carolina, NC: Merrill.
James, W. (1890).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New York, 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Rathus, S. A., & Nevid, J. S. (1995). Adjustment and growth: The challenges of life. (6th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Rim, Y. (1993). Values, happiness and family structure variabl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15, 595-598.
Shaveson, R. J., Huebner, J. J., & Stanton, G. C. (1976). Self-concept: 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 407-441.
Wiebe, D. J. (1991). Hardiness and stress moderation: a test of proposed mechanism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1), 89-99.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