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306201401564100
DOI 10.6846/TKU.2014.00897
論文名稱(中文) 牟宗三程伊川學的詮釋問題——以Gadamer詮釋學為進路的考察
論文名稱(英文) A Hermeneutic Approach to Mou Zongsan's Interpretation of Chen Yi's philosoph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2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張惟智
研究生(英文) Wei-Chih Chang
學號 69901018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6-13
論文頁數 11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楊祖漢
共同指導教授 - 高柏園
關鍵字(中) 牟宗三、程伊川、康德、詮釋學、心、性
關鍵字(英) Mou Zongsan, Chen Yi, Kant, Hermeneutics, Xin, Hsi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文根據牟宗三的程伊川詮釋,探究牟宗三的程伊川詮釋的問題意識以及理論基礎,並更進一步討論牟宗三的程伊川詮釋的理論基礎所面臨的問題,與透過Gadamer詮釋學的研究成果來回應此問題。
本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研究目的、方法、觀點、步驟的展示;第二章藉由唐君毅、勞思光、鍾彩鈞、溫偉耀等學者的詮釋,呈現程伊川文本的詮釋現況,展現程伊川的文本具有多意義性的既存事實;第三章透過牟宗三對心性關係為一的規定,一步步循序分析說明牟宗三詮釋程伊川的理論基礎與此理論基礎的問題意識;第四章分析說明牟宗三建基於其理論基礎的詮釋觀點,並說明此詮釋觀點是無法根據李明輝的說法而證成俱有詮釋學循環,若牟宗三的詮釋觀點要具有詮釋學循環,則必須借助Gadamer的詮釋學研究成果,即視域融合,將牟宗三的詮釋觀點視為一種視域融合的結果,若如此,則可以具有詮釋學循環,也可以解決牟宗三的程伊川詮釋的三個問題;第五章為結論。
英文摘要
According to Mou Zongsan's(牟宗三) Interpretation of Cheng Yi's(程頤) philosophy, explore problem awareness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in Mou Zongsan's Interpretation of Cheng Yi's philosophy, and further discuss the problem, that is i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ou Zongsan's Interpretation of Cheng Yi's philosophy, and through research production in Gadamer's hermeneutics to respond to this issue.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in this paper. The Chapter I shows research purposes, methods, ideas and steps. Chapter II shows the status of interpretation of Cheng Yi's text and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a significance of multiple in Cheng Yi’s existing text by the interpretations of Tang Junyi(唐君毅), Lao Sze-Kwang(勞思光), Chung tsai-chun(鍾彩鈞) and Wan Milton(溫偉耀). Chapter III through revealing the provision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Xin(心) and Hsin(性), and a step by step analyse and describ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ou Zongsan's Interpretation of Cheng Yi's philosophy to show background or found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his interpretation. Chapter IV describes Mou Zongsan’s interpretation tha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his views, and illustrates the view of interpretation is not based on the justification, that is there is a hermeneutical circle as Ming-hui(李明輝) pointed out.If there is a hermeneutical circle in Mou Zongsan's interpretation of Cheng Yi's philosophy, we could use Gadamer’s research results of hermeneutics, namely fusion of horizons, to conside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 of the view of Mou Zongsan‘s fusion of horizons, and then, we could solve three problems in Mou Zongsan's Interpretation of Cheng Yi's philosophy. Chapter V makes the final conclus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 一 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三節 研究觀點與進路	6
一、Hans-Georg Gadamer詮釋學中的視域融合的觀點	6
(一)詮釋活動無法跳脫於時間、歷史、處境、視域之外	6
(二)時間、歷史、處境、視域作為詮釋的前結構	9
二、Hans-Georg Gadamer詮釋學中視域融合的觀點與其反參照間的論爭	11
第 二 章 現有研究成果的展示與分析	14
第一節 唐君毅的程伊川詮釋	15
第二節 勞思光的程伊川詮釋	16
第三節 鍾彩鈞的程伊川詮釋	29
第四節 溫偉耀的程伊川詮釋	39
第五節 對諸學者的程伊川詮釋的分析	50
第 三 章 牟宗三的程伊川詮釋的理論基礎	54
第一節 牟宗三的程伊川詮釋	54
第二節 牟宗三對程伊川思想的反省	60
第三節 牟宗三對橫攝與縱貫兩系統分判的來源	62
一、牟宗三對道德實踐的必然性與自律概念的理解	63
二、牟宗三對Immanuel Kant的自律概念的反省	66
三、牟宗三對Immanuel Kant的道德情感的反省	67
第四節 牟宗三認為人必須是雖有限而可以無限的原因	70
一、牟宗三對人只能是有限的反省	71
(一)牟宗三對Immanuel Kant智思物與物自身概念的反省	71
(二)牟宗三對Immanuel Kant上帝只創造物自身不創造現象的反省	75
1.上帝具有智的直覺也無法證成物自身是價值意味概念	75
2.上帝創造的物自身是有限或無限的疑難	77
二、Martin Heidegger對牟宗三的影響	78
(一)Martin Heidegger與牟宗三對Kant的理解的轉變	79
(二)Martin Heidegger對牟宗三哲學的啟發	81
1. Martin Heidegger對想像力作為感性與知性之根的說明	82
2. Martin Heidegger與牟宗三的人雖有限而可以無限的提出	87
三、牟宗三兩層存有論的建立	89
(一)人雖有限而可以無限——從識心到無限心	89
(二)牟宗三的儒家無執存有論	91
第五節 牟宗三的哲學系統的問題意識	94
第 四 章 牟宗三的詮釋觀點	98
第一節 牟宗三的理解文獻詮釋觀點的分析	98
第二節 從Hans-Georg Gadamer詮釋學觀點對牟宗三的詮釋觀點的反省	102
第 五 章 結論	107
參考書目:	110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書籍
〔宋〕程顥、程頤著;王孝魚點校,《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2月二版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5》,臺北市:聯經,2003年4月初版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6》,臺北市:聯經,2003年4月初版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7》,臺北市:聯經,2003年4月初版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13》,臺北市:聯經,2003年4月初版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20》,臺北市:聯經,2003年4月初版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21》,臺北市:聯經,2003年4月初版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28》,臺北市:聯經,2003年4月初版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29》,臺北市:聯經,2003年4月初版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一)》,臺北縣:正中,2006年3月初版12刷
牟宗三,《當代新儒學論文集・總論篇》臺北市:文津1996年初版
何炳松,《浙東學派溯源》,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3月初版
李明輝,《四端與七情》,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6月初版
李明輝,《儒家與康德》,臺北市:聯經,1997年9月初版
李秋零主編,《康德著作全集・第四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
林安梧,《牟宗三前後——當代新儒家哲學思想史論》,臺北市:臺灣學生,2011年9月初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宋明儒學思想發展》,臺北市:臺灣學生,2004年10月全集校訂版
陳榮華,《高達美詮釋學:《真理與方法》導讀》,臺北市:三民,2011年9月初版
張學智,《心學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10月初版
張鼎國著;汪文聖,洪世謙編,《詮釋與實踐》,臺北市:政大出版社,2011年12月初版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三上)》,臺北市:三民,2001年2月初版
勞思光著;關子尹編,《康德知識論要義》,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
盛志德,《牟宗三與康德關於『智的直覺』問題的比較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初版
馮友蘭,《三松堂全集4》,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二版
馮友蘭著;涂又光籑,《中國哲學史(下冊)》,香港:三聯書店2000年2月初版
楊祖漢,《中庸義理疏解》臺北縣:2007年10月初版
溫偉耀,《成聖之道:北宋二程修養工夫論之研究》,臺北市:文史哲,1996年10月初版
鄧曉芒,《儒家倫理新批判》(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初版)
〔美〕劉易斯・貝克(Lewis Beck)著;黃濤譯,《實踐理性批判通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初版
〔德〕伽達默爾著;洪漢鼎譯,《詮釋學Ⅰ、Ⅱ:真理與方法(修訂譯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4月初版
〔英〕葛瑞漢(A.C. Graham)著;程德祥等譯,《中國的兩位哲學家:二程兄弟的新儒學》,鄭州:大象出版社,2004年4月初版
〔德〕康德(Kant, I)著;李秋零譯著,《純粹理性批判(注釋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初版
〔德〕康德著;鄧曉芒譯;楊祖陶校,《純粹理性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初版
〔德〕康德(Kant, I.)著,李秋零譯註,《實踐理性批判(註釋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初版
〔德〕海德格爾(Heidegger, M.)著;陳嘉映,王慶節譯,《存在與時間:修訂譯本》,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6月四版
帕瑪(Palmer, R.E.)著;嚴平譯,《詮釋學》,苗栗縣三灣鄉:桂冠圖書出版,2011年3月初版

二、期刊論文
李明輝,〈牟宗三先生的哲學詮釋中的方法論問題〉《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八期,1996年3月
李瑞全,〈中國哲學現代之後的方向與發展:牟宗三先生兩層存有論的意涵〉《當代儒學研究》第一期,2007年1月
李明輝,〈牟宗三哲學中的「物自身」〉《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期1999年3月
陳榮灼,〈牟宗三對康德哲學的轉化〉《鵝湖學誌》第四十期,2008年6月
彭文本,〈關於《第二批判》的「理性 事實學說」之兩種解讀方式〉《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十四期,2005年7月
楊祖漢,〈牟宗三先生的朱子學詮釋之反省〉《鵝湖學誌》第四十九期,2008年6月
鍾彩鈞,〈二程本體論要旨探究——從自然論向目的論地展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二期,1992年3月
鍾彩鈞,〈二程心性說析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一期,1991年3月
鍾彩鈞,〈二程道德論與工夫論述要〉《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四期,1994年3月
鍾振宇,〈牟宗三先生、其後學與海德格——邁向新的基礎存有論之路〉《鵝湖學誌》第三十四期,2005年6月

三、學位論文
李彥儀,《牟宗三與康德對於「道德情感」之理解》,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何朝暉,《程頤思想體系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金玟,《程頤的形上學與工夫論》,臺北: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紀辛芯,《論程頤之理與事》,臺北: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張德麟,《程伊川心性學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
張麗華,《牟宗三先生對康德道德哲學之詮釋》,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