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306201120150800
DOI 10.6846/TKU.2011.00839
論文名稱(中文) 從中共不對稱的社會制度論其因果關係-以中國大陸農民工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Discussing the causation relations of asymmetric social system of asymmetric in China -in the case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2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彭國省
研究生(英文) Kuo-Sheng Peng
學號 79827013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6-19
論文頁數 9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潘錫堂
共同指導教授 - 龔春生
委員 - 潘錫堂
委員 - 張世賢
委員 - 梁崇民
關鍵字(中) 不對稱制度
戶籍制度
流動人口
二元結構
工業化
農民工
邊緣化
歧視
關鍵字(英) Asymmetric system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Floating population
Dual structure
Industrialization
Migrant workers
Marginalized
Discrimin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國大陸在改革初期,基本上是一個資源短缺,且人口膨脹而閒置的農業國家,在追求工業化的發展過程,數以千萬的農民成為中國大陸的流動人口,他們多半來自於中西部窮困的農村,從農村人口流動到城市的過程中,除了可以將剩餘的勞力轉移,投入生產的行列,同時農民可以藉由勞動的工資,累積儲蓄或改善內地貧窮家人的生活環境,在大規模人口的遷移下,相對加速中國大陸的都市化,卻給中國大陸帶來另一層次的問題。由於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在透過農村過剩的勞動人口轉移進城,從事政府規劃下的各項建設工程,在二元結構尚未根本突破的時代背景下,農民工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為中國大陸工業建設增添一股強大的競爭力。
  中國大陸的戶籍制度實質上是一種制度的歧視,規定某一羣體的政治、經濟或文化地位高於另一群體,從而使後者遭受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權益受到損害。農民在這種歧視性制度的安排下,成為邊緣化和底層化城鄉二元結構和城鄉發展的巨大差距,是中國大陸非均衡發展的一個長期的和突出的問題。戶籍制度造成了社會等級的存在,影響社會的公正性,同時與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福利、社會保障乃至於部分商品供應等,這一系列在待遇方面有著制度化的依存關係,造成現今中國大陸不對等的人性歧視。
  社會的混亂是中共政權的重要威脅,而有效的控制人口的流動情形,減緩訊息的傳遞,有助於中共政權的穩固,這才是問題的所在,因此中共對於農民工的問題,只能被動式的頭痛醫頭、脚痛醫脚,在不變更制度的範圍內進行農民工基本權益的維護與事務性的改革。現今中共若冒然廢除戶籍制度,將直接對中共政權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中共當局不會輕易嘗試去改變現狀,因為中共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切以經濟發展為目標,是不容輕易逾越,這個問題可能將延續到所謂社會主義上層建設的完善,既是達到開發中國家的水準,同時全面實施小康的階段,而民主制度更趨健全時,才有可能完全實現。
英文摘要
In the early stages of reform, China is basically an idle agricultural country due to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and population expansi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millions of peasants become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China. Most of them come from impoverished poor rural areas in the Midwest. In the from process of moving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not only the surplus labor could be transfered into the groups of production,meanwhile the peasants could accumulate savings or improve their inland Family's poor living environment through their wages. However, the large-scale migration of population has accelerated the speed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which brought the issue to another level. Due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through the transfer of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into the city by going for various construction projects planned by government, migrant workers play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nd also increase a powerful competitiveness for mainland China.
    China's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s essentially a system of discrimination by claiming the political, economic or cultural status of a group is superior to another one, so that the latter one is subjected to some unfair treatments and the rights of the group members are being infringed. China takes much attention to racial harmony far more then to peasants. Peasants and farmers' rights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have been categorized to the sub-culture class in this discriminatory system of arrangement. The structure of society has become marginalized and the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A hug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long-term and obvious issue in thi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in China.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resulted in the existence of social hierarchy and affected social fairness, employment, education, health, housing, welfare, social security and even some of the goods supply, etc. All of these institutionalized treatments results in an unequal discrimination in Today's China.
    Social chaos is a major threat to the communist regime, and how to control the movement of population t effectively and to slow down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are the key points to stabilize the Chinese Communist regime. Therefore CPC could only take passive stopgap measures for the problem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maintain the basic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ransactional reforms under the premise of not to change the current system. If the CPC hastily repeals the curren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it would result in a directly decisive impact 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regime. That is why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will not try to change the current status since the CPC is now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mail goals which can not be easily abandoned. Thus,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has not been discussed in this year's two meetings. The problem could be possible fully solved until the construction levels meet the standard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le the democratic system is more complet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 	iv
第一章  緒  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概念界定 ---------------------------------------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8
 第四節  研究架構 ---------------------------------------	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5
第二章  戶籍制度的形成因素及影響 ---------------------------	17
 第一節   戶籍制度與二元結構的因果關係 ----------------------	20
 第二節   形成戶籍制度的重要因素 ---------------------------	23
 第三節   戶籍制度對中共的影響 -----------------------------	26
第三章  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農業困境對社會的衝擊 ----------------	31
 第一節   經濟發展轉型對中國大陸的重要性 ---------------------	37
 第二節   工業化對中國大陸農業的衝擊 ------------------------	41
 第三節   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困境 --------------------------	46
第四章  轉型社會對農民工的影響及其境遇 -----------------------	51
 第一節   二元結構對農民工的限制因素 ------------------------	53
 第二節   轉型社會對農民工及其家屬的影響 ---------------------	56
 第三節   中共對農民工採取的相關措施 ------------------------	61
第五章  農民工的境遇所產生的政治、社會衝突及對中共政權的挑戰 -----	65
 第一節   中共政權與農民工的矛盾 ---------------------------	68
 第二節   農民工與社會衝突 -------------------------------- 71
 第三節   中共對危機的認知 --------------------------------	74
第六章  中共解決不對稱制度的政策及其效力 ---------------------	77
 第一節   中國大陸發展與社會建設歷程 ------------------------	79
 第二節   中共解決不對稱制度的相關政策	 ---------------------- 82
 第三節   中共如何落實均衡發展的效力 ------------------------	84
第七章  結 論 ------------------------------------------	8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90
 第二節   研究啟示	--------------------------------------- 91
 第三節   研究建議	--------------------------------------- 92
參 考 書 目 -------------------------------------------	93
 一、專書論著 -------------------------------------------	93
 二、翻釋專書 ------------------------------------------- 	96
 三、英文專書 -------------------------------------------	97
 四、期刊	----------------------------------------------- 97
 五、論文	----------------------------------------------- 97
 六、網頁資料 -------------------------------------------	97
參考文獻
一、專書論著
于淑清、陳志強、杜建初合著,中國社會主義發展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理論處,西部開發與中國的現代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年7月)。
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農村改革路線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年1月)。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市:洪葉文化,1997年8月增訂版一刷)。
王秉安、羅海成,福建全面發展競爭力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6月)。
王長勝編,2010年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1月)。
王洛林、張宇燕編,2010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2月)。
王振中主編,中國農業、農村與農民(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6月)。
王榮華、童世駿,多學科視野中的和諧社會(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年3月)。
王緝思、查道烔合著,中國學者看世界-非傳統安全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1月)。
本書編寫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大參考(北京:紅旗出版社,2006年5月)。
同春芬,轉型時期中國農民的不平等待遇透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月)。
汝  信、陸學藝、李培林合著,2008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月)。
汝  信、陸學藝、李培林合著,201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2月)。
汝  信、陸學藝、李培林合著,2011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1月)。
何思因編,中國大陸研究方法與成果(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3年)。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合著,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五版)。
李英明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市:巨流圖書出版社,2007年10月)。
李慎明、王逸舟主編,國際形勢黃皮書-2010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2月)。
李榮林等合著,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研究(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
周興維,戰略重心的西移(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1月)。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市:三民出版社,2003年六版)。
林毅夫,解讀中國經濟(台北市:時報文化,2009年3月)。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台北市:聯經出版社,2000年7月)。
哈佛燕京學社,全球化與文明對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胡鞍鋼,中國崛起之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6月二版)。
國務院研究室課題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年7月二版)。
張  國、林善浪,中國發展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9月)。
張幼文、黃仁偉,2007年中國國際地位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
張守常,中國農民與近代革命(鄭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1月)。
張汝立,農轉工-失地農民的勞動與生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月)。
張植榮,中國邊疆與民族問題-當代中國的挑戰及其歷史由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
郭新甯、徐棄鬱,從歷史走向未來-中國與發展中國家關係析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4月)。
陳  永編,南中國三農問題調查(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6年4月)。
陳佳貴、汪彤、劉樹成合著,2008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12月)。
閆志剛,社會建構論視角下的社會問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5月)。
傅  勇,非傳統安全與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
馮  鋼,轉型社會及其治理問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8月)。
黃天中、潘錫堂,中國大陸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楊  毅編,中國國家安全戰略構想(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年7月)。
楊光斌、李月軍,中國國內政治經濟與對外關係(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
溫世仁,西部開發十年可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9月)。
溫鐵軍,三農問題與世紀反思(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7月)。
葉敬忠,農民視角的新農村建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1月)。
鄒新樹,中國城市農民工問題(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年)。
廖小軍,中國失地農民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11月)。
趙建民編,大陸研究與兩岸關係(台北縣: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05年9月)。
潘一禾,文化安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
蔡  昉,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8月)。
鄭偉宏,邏輯與智慧新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一、二、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盧鐵城、張忠元編,中國西部大開發初論(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0年11月)。
盧鐵城、張忠元編,中國西部特色經濟(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0年12月)。
 
二、翻釋專書
B. Guy Peters著、陳永芳譯,比較政治的理論與方法(台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2003年11月)。
Matthew David、Carole D.Sutton 著、王若馨等合譯,研究方法的基礎(台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1月)
布里辛斯基著、林添貴譯,大國政治(台北縣:立諸文化,1007年10月二版一刷)。
安東尼‧史密斯著、葉江譯,民族主義-理論、意識形態、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亞歷山大‧利洛夫著、馬細譜等選譯,文明的對話-世界地緣政治大趨勢(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9月)。
杭亭頓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社,2004年2月)。
法蘭克‧威廉斯三世、馬玉琳‧馬克蕭著、周愫嫻譯,犯罪學理論(台北市:桂冠,1992年)。
保羅˙肯尼迪著、陳景彪等譯,大國的興衰(北京:國際文化出版,2005年6月)。
科塞著、孫立平等譯,社會衝突的功能(台北市:桂冠,1991年)。
紀登斯著、簡惠美譯,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11月一版三刷)。
約瑟夫‧奈伊著、吳家恒、方祖芳譯,柔性權力(台北市:遠流出版社,2006年8月)。
約翰‧芬斯頓著、張錫鎮等譯,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
曼海姆著、張明貴譯,意識型態與烏托邦(台北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2月)。
瑞雪.墨菲著、黃濤、王靜譯,農民工改變中國農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
詹姆士‧肯吉著、陳怡傑、藍毓仁譯,中國撼動世界-饑餓之國崛起(台北市: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2007年4月)。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與國際經濟研究院著、樂為良等合譯,重估中國崛起-世界不能不知的中國強權(台北市:聯經出版社,2006年9月)。
三、英文專書
四、期刊
馬曉河,「用新農村建設統領新時期“三農”工作」,中國評論(香港),總99期(2006年3月)。
五、論文
六、網頁資料
中國時報,2010年2年18日,http://news.msn.com.tw/news1599894.aspx。
中國時報,2010年11月30日,http://tvboxnow.com/thread-1199506-1-1.html。
中央社,2010年3月17 日,http://jobseo.twgg.org/19883.html。
中國經濟時報,2004年6月11日,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OP-c/584336.htm。
中國勞工通訊,2005年12月19日,http://www.clb.org.hk/chi/node/74739。
中國政府網,2006年9月6日,http://www.wenzhou.gov.cn/big5/wz/shouye/zcjd/userobject1ai31951.html。
中國經濟網,2008年10月20日,http://big5.ce.cn/xwzx/gnsz/gdxw/200810/20/t20081020_17124284.shtml。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9年02月24日, http://news.sina.com/ch/dwworld/102-000-101-105/2009-02-24/04263663925.html。
希望之聲,2009年3月26日,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162/122213-1.asp。
多維新聞網,2009年4月25日,http://www.dwnews.com/big5/BackStage/2009-04/2009-04-25-02-57-07-0160.html。
中國經濟網   ,2010年01月21日,http://big5.ce.cn/macro/more/201001/21/t20100121_20840570.shtm。
DJ財經知識庫,2010年2月10日,http://www.fund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4763c58e-0813-4bad-959e-c9ce5c3011a8。
中國新聞網,2010年2月24日, http://big5.chinataiwan.org/xwzx/dl/shh/201002/t20100224_1262747.htm。
廣州日報,2010年02月26日,http://big5.ce.cn/cysc/agriculture/gdxw/201002/26/t20100226_20164240.shtml。
新華網,2010年03月06日,http://big5.ce.cn/xwzx/gnsz/gdxw/201003/06/t20100306_21066513.shtml。
鳳凰網,2010年03月26日,http://big5.ifeng.com/gate/big5/phtv.ifeng.com/program/tfzg/201003/0326_2950_1587589.shtml。
中國新聞網,2010年10月15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forum.home.news.cn/detail/79359802/1.html。
工商時報,2010年10月28日, http://news.opview.com.tw/BiHistPage.aspx?daid=5986293&date=20101028。
中國新聞網    ,2010年10月29日,http://big5.ce.cn/xwzx/gnsz/gdxw/201010/29/t20101029_21929488.shtml。
人民網,2010年10月29日,http://nc.people.com.cn/BIG5/13075767.html。
中國新聞網    ,2010年10月29日,http://big5.ce.cn/xwzx/gnsz/gdxw/201010/29/t20101029_21929488.shtml。
香港商報,2010年12月15日,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10-12/15/content_2654529_2.htm。
香港文匯報,2010年12月16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0/12/16/YO1012160001.htm。
中國經濟網,2010年12月24日,http://big5.ce.cn/gate/big5/views.ce.cn/main/qy/201012/24/t20101224_22082085.shtml。
香港商報,2011年1月19日,http://chongqing.hkcd.com.hk/zsly/content/2011-01/19/content_2675669.htm。
DJ財經知識庫,2010年2月10日,http://www.fund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4763c58e-0813-4bad-959e-c9ce5c3011a8。
回良玉,「09年將是“三農”工作面臨挑戰最大一年」,中央日報網路報,2009年2月16日,http://www.cdnews.com.tw。
蕭功秦,「中國模式面臨國富民窮困境」,新唐人,2010年11月8日,http://ap.ntdtv.com/b5/video/id/39773。
耿曙,「當前社會形勢:發展失衡問題」,年度評估報,http://iir.nccu.edu.tw/attachments/journal/add/5/2001c_10_1_.pdf。
劉茜,「農民工不願落戶城市:有戶口無保障還是沒有根」,南方日報,2010年1月28日,http://internal.dbw.cn/。
陳俊,「轉型時期的農民工問題」,2008年1月30日,http://www.xxz.gov.cn/goxx/works508.html。
顏昆,「權利訴求與制度設計不對稱」,紅網,2010年3月4日,http://gov.rednet.cn/c/2010/03/04/1913427.htm。
林園春,「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問題研究」,2010年12月7日,http://www.hi138.com/?i272610。
童振源、王國臣,「中國大陸第十一個五年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國概念論壇,2006年5月28日,    http://tw.myblog.yahoo.com/jw!Z5Y_yWOfEQ5asIA0aUoHQFHLsA--/article?mid=1339。
黎堅,「2010 年中國大陸經濟與社會發展之預測」,大陸台商經貿網,2010年02月,http://www.chinabiz.org.tw/chang/monthly/136-201002/136-03.asp。
吳敬璉,「轉變發展方式存在四個制度性障礙」,中國企業家網,2010年11月12日, http://big5.chinataiwan.org/jm/jjgc/201011/t20101112_1599168.htm。
謝海軍,「群體性事件與非直接利益衝突」,中國政府創新網,2011年2月4日,http://www.chinainnovations.org/Item/23549.aspx。
鄭功成,「對中國農民工問題的理論判斷」,人民網,2009年6月8日,
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9/107424/157548/9431100.html。
常修澤,「中國經濟轉型提升的方向」,人民日報,:2010年11月26日,   http://big5.chinataiwan.org/jm/jjgc/201011/t20101126_1620174_1.htm。
蔡昉,「推動政府職能向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轉變」,石家庄市機關事業社會保險局,2011年2月21日,http://www.sjzjgbx.gov.cn/col/1291097701124/2011/02/21/1298253133675.html。
侯風雲、張鳳兵,「不平衡發展與中國新型城鄉二元經濟」,中共山東省委黨校,
http://www.sddx.gov.cn/001/001013/001013004/2771787994157.htm。
弗拉基米爾˙波波夫 ,「中國可能正在成爲不對稱超级大國」,世界民意網,2006年11月25日,http://www.wpoforum.com/viewtopic.php?fid=1&tid=21120。
杜曉山,「農村金融改革未來五年還需邁大步」,農民日報,2010年12月31日, 
http://www.bjmlxc.cn/newShow.aspx?ClassID=1078&ID=14415。
陳志柔,「中共十六大後的社會情勢分析」,2007年9月25日,http://tw.myblog.yahoo.com/jw!K1IQdcKeFRLPbkOV3SMf0SwjR_xs/article?mid=881。
「消除農業信息不對稱的政策選擇」,中國畜牧業信息網,2007年5月21日,http://www.yisongkeji.com/zw/ShowArticle.asp?ArticleID=198。
「部分返鄉農民工年收入幾乎為零」,北京新浪網,2009年03月05日,http://news.sina.com/102-000-101-101/2009-03-05/1433561385.html。
「對中國“發展”和“發展干預”研究的反思」,新疆哲學社會科學網,2010年12月31日,http://big5.xjass.com/jj/content/2010-12/31/content_183153.htm。
「調研稱保障差受歧視等致新生代農民工犯罪易發」,中國新聞網,2011年3月17日,
http://big5.china.com/gate/big5/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10317/16434762.html。
「中國農村土地改革歷程回顧」,新疆哲學社會科學網,2010年06月29日,  http://big5.xjass.com/jj/content/2010-06/29/content_154422.htm。
「農地流轉五大亂象值得警惕」,市縣領導月刊,2010年9月1日,http://www.sxldyk.org/showArticle.php?aid=1413。
「大陸缺工荒從沿海蔓延西部」,中央社,2010年12月30日,     http://met.asia-info.net/met_InfoBlog_Detail.aspx?id=2254。
「破解三農難題探索有中國特色的農村金融道路」,江西日報 ,2010年12月14日,
http://big5.ce.cn/cysc/agriculture/gdxw/201012/14/t20101214_20596075.shtml。
「對中國“發展”和“發展干預”研究的反思」,新疆哲學社會科學網,2010年12月31日,http://big5.xjass.com/jj/content/2010-12/31/content_183153.htm。
「回不去的新生代農民工 不會農活愛吃麥當勞」,南方日報,2010年02月02日,
http://big5.ce.cn/macro/more/201002/02/t20100202_20905397.shtml。
「戶籍制度改革」,你好台灣網,2011年02月28日。
http://www.hellotw.com/zthz/zdzt/2011lhktt/dl/2011lhttgnc/201102/t20110228_640948.htm。
「中國大陸工業面臨五大制約」,中央日報網路報,2010年11月14日,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9&docid=10134730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