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306201109101800
DOI 10.6846/TKU.2011.00825
論文名稱(中文) 我國大學書院制度課程設計之研究-以二所大學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Collegiate System in Universities– By Two Universities for Exampl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2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張雅雯
研究生(英文) Ya-Wen Chang
學號 69872027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6-02
論文頁數 26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薛雅慈
委員 - 陳伯璋
委員 - 楊瑩
關鍵字(中) 書院
課程設計
通識教育
關鍵字(英) Collegiate System
Curriculum Design
General Educ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我國大學書院制度課程設計,與通識教育及博雅教育結合之發展理念、方式與內容。
  為深入瞭解書院課程設計,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法,以文件分析、訪談之方式獲得資料;研究對象方面,則以目前發展較有成果之二所大學為研究個案,並分別針對書院課程設計之相關人員與書院學生進行文件資料與訪談資料之蒐集。根據文件與訪談資料之詮釋與分析的結果,本研究歸納結論如下:
一、二所大學書院課程皆在平衡大學生通識素養之不足;
二、二所大學書院課程設計在於建構大學生的軟實力
三、二所大學書院課程皆重視大學生學習自發與自主
四、二所大學書院課程富涵潛在課程之意義
五、課程理念方面,紫丁香大學H學院以培養學生社會關懷素養為主,紅木棉大學PY書院則為增加學生知識的深度及廣度。
六、課程架構方面,紫丁香大學H學院以「特色課程」為內容,紅木棉大學PY書院則規劃「知識性課程」及「實踐性課程」。
七、學分安排與修課規則方面,紫丁香大學H學院與校訂之通識課程結合,紅木棉大學PY書院則為完全獨立的書院課程。
八、結業規則方面,紫丁香大學H學院仍為規劃當中,紅木棉大學PY書院則有「結業」與「畢業」之分。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collegiate system in universities in Taiwan. And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collegiate system is combined with general education and liberal arts education, and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ideas, methods, and conten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collegiate system, this study adopte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with the means to obtain information by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terviews. To interview the related personnel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students of collegiate system for gathering more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documents and interviews of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the study summariz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wo case studies are to balance the inadequate of liberal literacy for graduates.
2.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wo case studies are to construct the soft power of graduates.
3.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wo case studies value the graduates’ independent study.
4.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wo case studies implicate hidden curriculum.
5. In curriculum ideas, the H college mainly cultivate the social-care accomplishments; the PY college mainly increase students'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knowledge. 
6. In curriculum framework, the H college mainly develops the feature programs; the PY college mainly develops the “knowledge-based course” and “practical course”. 
7. About credit points and studied, the H college links up with general courses of universities; the PY college is completely independent courses.
8. About the graduate rules, the H college is in plan; the PY college has two kinds:”complete courses” and “finish school”.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緖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書院的意義與實施內涵	13
第二節  以書院為通識教育設計的理念基礎	26
第三節  主要國家書院制度	40
壹、英國大學書院制度	40
貳、美國大學書院制度	49
參、中國大陸大學書院制度-以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為代表	61
肆、香港大學的書院制度-以香港中文大學的新亞書院為代表	68
伍、小結	84
第四節  我國大學書院制度現況概述	86
第五節  我國大學書院制度與主要國家書院之對照	95
第六節  書院制度相關文獻回顧	10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10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10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11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1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117
第五節  資料處理	118
第六節  研究倫理	120
第四章  二所大學書院制度及課程設計之分析	121
第一節  紫丁香大學書院制度與課程設計之分析	121
第二節  紅木棉大學書院制度與課程設計之分析	144
第三節  二所大學書院制度與課程設計整體歸納	181
第四節  二所大學書院課程設計之比較	1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97
第一節  結論	197
第二節  建議	201
第三節  研究省思	206
參考文獻	211
中文參考文獻	211
英文參考文獻	225
附錄1 訪談同意書	227
附錄2 訪談大綱(紫丁香大學H學院)	229
附錄3 訪談大綱(紅木棉大學PY書院)	230
附錄4 訪談大綱(書院學生)	231
附錄5 紫丁香大學H學院成果報告-議題小組	232
附錄6 紫丁香大學H學院成果報告-生活社群	242
附錄7 紅木棉大學PY書院提案表	245
附錄8 紅木棉大學PY書院個人學習計畫	247
附錄9 紅木棉大學PY書院-展翅營	248
附錄10 紅木棉大學PY書院方案性自主學習	252
附錄11 紫丁香大學H學院空間照片	253
附錄12 紅木棉大學PY書院空間照片	259

表次 
表2-3-1 北京大學通識課程學分分配及開設課程表 ................................ 66 
表2-3-2 新亞書院通識教育課程內容與學分規劃表 ................................ 78 
表2-3-3 新亞書院非形式教育活動課程表................................................ 81 
表2-3-4 中西方主要國家書院制度一覽表................................................ 85 
表2-4-1 紫荊書院通識教育課程內容 ....................................................... 92 
表2-4-2 臺灣發展書院制度之大學一覽表................................................ 93 
表2-6-1 「中國古代書院制度」相關文獻(與本研究焦點較無相關之文獻) ................................................................................................... 100 
表2-6-2 「中國古代書院制度」相關文獻(與本研究較相關之文獻) 101 
表2-6-3 現代大學書院制度相關文獻 ..................................................... 105 
表3-2-1 研究對象一覽表 ..................................................................... 113 
表3-3-1 本研究蒐集之文件類型與內容 ................................................. 115 
表3-3-2 個案訪談對象一覽表 ................................................................. 116 
表3-3-3 焦點團體訪談對象一覽表 ......................................................... 108 
表3-5-1 官方文件與編碼 ......................................................................... 119 
表3-5-2 正式訪談時間與研究參與者編碼.............................................. 119 
表4-1-1 紫丁香大學H學院的「宿學五共」理念 ................................. 123 
表4-1-2 H學院特色課程一覽表(以99學年度為例) ........................ 128 
表4-2-1 PY書院的博雅教育課程規劃面向 ........................................... 153 
表4-2-2 PY書院99學年度第二學期開課內容與修課規定(知識面正式課程-教) ...................................................................................... 157 
表4-2-3 PY書院99學年度第二學期開課內容與修課規定(知識面非正式
課程-學)................................................................................... 161 
表4-2-4 「六藝」活動之內涵 ................................................................. 170 
表4-3-1 二所書院課程與二十一世紀教育目標對照表 .......................... 188 
表4-4-1 H學院與PY書院課程目標比較表 ........................................... 190 
表4-4-2 H學院與PY書院課程架構比較表 ........................................... 193 
表4-4-3 PY書院課程與活動出席積點方式 ........................................... 194 
表4-4-4 H學院與PY書院學分制度與修課規則比較表 ....................... 195 
表4-4-5 H學院與PY書院結業規則比較表 ........................................... 195 

圖次 
圖2-2-1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目標 .................................................... 39 
圖2-4-1 政治大學辦學理念與通識願景 ........................................ 87 
圖2-4-2 政大書院全人八大元素 .................................................... 88 
圖3-1-1 研究架構圖 ................................................................... 110 
圖3-1-2 研究流程圖 ..................................................................... 112 
圖4-1-1 H學院特色架構圖 .......................................................... 124 
圖4-1-2 H學院規模架構圖 .......................................................... 125 
圖4-1-3 H學院組織架構圖 .......................................................... 126 
圖4-2-1 PY書院學習歷程圖 ........................................................ 179 
圖4-4-1 H學院課程架構圖 .......................................................... 191 
圖4-4-2 PY書院課程架構圖 ........................................................ 192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04職場觀點(2010)。七成新鮮人尚未就業,七成企業卻嘆人難找。104職場新貴報。檢索日期:2010年12月10日,取自http://www.104.com.tw/area/noble/list_content.cfm
H學院(2010)。樹人與宿人-台灣宿學的寧靜革命。未出版。
H學院(無日期a)。學院特色。檢索日期:2010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college.nthu.edu.tw/files/11-1090-1748.php
H學院(無日期b)。A書院的招生資訊。檢索日期:2010年10月5日,取自http://thc.web.nthu.edu.tw/files/11-1090-2083.php
H學院(無日期c)。B書院的招生資訊。檢索日期:2010年10月5日,取自http://thc.web.nthu.edu.tw/files/11-1090-2084.php
H學院(無日期d)。學院源起與架構。檢索日期:2011年4月20日,取自http://www.college.nthu.edu.tw/files/11-1090-1746.php
H學院(無日期e)。學院成員。檢索日期:2010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college.nthu.edu.tw/files/11-1090-1754.php
H學院(無日期f)。社會探究。檢索日期:2011年4月20日,取自http://www.college.nthu.edu.tw/files/11-1090-1762.php
PY書院(2008a)。院徽的意義。檢索日期:2011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3.thu.edu.tw/slal/detail.php?newsID=2443&prevID=385&subID=
 
PY書院(2008b)。小班制教學的延續。檢索日期:2011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3.thu.edu.tw/slal/detail.php?newsID=1882&prevID=385&subID=
PY書院(2008c)。「PY書院」的招生目標。檢索日期:2011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3.thu.edu.tw/slal/detail.php?newsID=1889&prevID=388
PY書院(2008d)。「PY書院」的學生人數與學習時程。檢索日期:2011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3.thu.edu.tw/slal/detail.php?newsID=1888&prevID=388&subID=
PY書院(2008e)。「PY書院」書院友登記辦法與公告。檢索日期:2011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3.thu.edu.tw/slal/detail.php?newsID=2266&prevID=388&subID=
PY書院(2008f)。學習歷程與結業。檢索日期:2011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3.thu.edu.tw/slal/detail.php?newsID=2032&prevID=388&subID=
PY書院(2008g)。博雅教育課程內容說明。檢索日期:2011年4月14日,取自http://www3.thu.edu.tw/slal/detail.php?newsID=2017&prevID=417&subID=
PY書院(2008h)。「PY書院」的課程規劃。檢索日期:2011年4月14日,取自http://www3.thu.edu.tw/slal/detail.php?newsID=1890&prevID=389&subID=
PY書院(2008i)。「PY書院」的課程設計理念。檢索日期:2011年4月14日,取自http://www3.thu.edu.tw/slal/detail.php?newsID=1891&prevID=389&subID=
PY書院(2010)。PY書院的運作。檢索日期:2010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3.thu.edu.tw/slal/detail.php?newsID=1886&prevID=387&subID
PY書院(2011)。PY書院99年第二學期書院生手冊。未出版。
大葉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辦公室(2010)。大葉書院。檢索日期:2010年12月20日,取自http://163.23.1.35/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28&Itemid=97
中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0)。中華書院。檢索日期:2010年11月8日,取自http://people.chu.edu.tw/~gkoffice/
天主教德光女中輔導室(2009)。臺灣有品運動。輔導通訊--教師版,54,檢索日期:2010年12月20日,取自http://tkgsh.tn.edu.tw/counsell/資料組/月會/教師通訊/97
王力行主編(2009)。贏在軟實力:華人企業領袖的二十堂課。臺北:天下文化。
王崇名(2008)。宣教士新教倫理與PY書院的基本精神。檢索日期:2011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3.thu.edu.tw/slal/detail.php?newsID=2179&prevID=385&subID=
王鎮華(1986)。書院教育與建築—臺灣書院實例之研究。臺北:故鄉
北京大學(2009)。元培學院課外導師。檢索日期:2010年10月26日,取自http://yuanpei.pku.edu.cn/shownews.php?nid=279
北京大學(2010a)。元培學院簡介。檢索日期:2010年10月26日,取自http://yuanpei.pku.edu.cn/category.php?cid=1&scid=9
北京大學(2010b)。元培學院歷史沿革。檢索日期:2010年10月26日,取自http://yuanpei.pku.edu.cn/category.php?cid=1&scid=10
北京大學(2010c)。元培學院:選擇權的回歸 自主性的塑造。檢索日期:2010年10月26日,取自http://yuanpei.pku.edu.cn/shownews.php?nid=531
北京大學教務部(2009)。北京大學選課手冊。北京:作者。
田玲(2009)。耶魯大學住宿學院制度簡介。通識在線,20,頁10-13。
江宜樺(2005)。從博雅到通識:大學教育理念的發展與現況。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4,頁37-64。
何希慧(2004)。潛在課程之理念與應用。載於《高等教育潛在課程》,頁1-7。臺北:東吳大學教務處。
何順文(無日期)。透過住宿式書院改革大學本科教育。2010年4月40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oedwjXeaHygk8D8nGDC8/article?mid=11118&prev=11119&next=11117&l=f&fid=63
但昭偉(2006)。教育哲學論述中的博雅教育。通識在線,2,頁28-29。
但昭偉(2009)。透過住宿文化的營造實行通識教育。通識在線,20,頁5-6。
吳京玲、陳正專(2010)。美國二十一世紀核心技能之探究。教育研究月刊,189,頁28-39。
吳昌期、吳淑芳(2009)。大學生必修的14堂課-談教育與生活。臺北:心理。
 
吳舒靜、吳慧子(2010)。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與歐洲聯盟(EU)推動「公民關鍵能力」發展之國際經驗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89,頁40-49。
李東豪(2009)。我國大學學位學程課程設計之研究—以美國四所大學作為參照。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廣生主編(2002)。趣談中國書院。中國:百花文藝。
李鎮岩(2008)。臺灣的書院。臺北:遠足文化。
沈君山、黃俊傑(1995)。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大學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季刊,2(1),頁1-5。
沈清松(1994)。對大學通識教育的檢討與建議。載於黃政傑,歐陽教主編:大學教育的革新。臺北:師大書苑,頁33-44。
季淳(2009)。精緻大學教育。檢索日期:2011年4月20日,取自http://www.nccu.edu.tw/news/detail/php?news_id=1501
明志教學卓越(2010a)。明志STAR。檢索日期:2010年11月8日,取自http://star.mcut.edu.tw/onweb.jsp?webno=3333333331
明志教學卓越(2010b)。子計畫三:A(attitude)。檢索日期:2010年11月8日,取自http://star.mcut.edu.tw/onweb.jsp?webno=333333336;
林子璇(2010)。透視H學院。載於紫丁香大學《基進筆記》,No.5,2010年10月出刊。
林生傳(2006)。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心理。
林建福(2009)。哈佛學院的通識教育。通識在線,20,頁37-40。
法鼓大學籌備處(2010a)。書苑生活。檢索日期:2011年1月24日,取自http://www.ddc.edu.tw/zh-tw/colleges
法鼓大學籌備處(2010b)。禪悅書苑。檢索日期:2011年1月24日,取自http://www.ddc.edu.tw/zh-tw/node/586
 
邱誌勇(2008)。從跨科際的本質論資訊科技對當代媒體藝術發展的影響。檢索日期:2010年11月30日,取自http://www.tais.org.tw/2008/doc/P-4.pdf
金頂兵(2006)。北京大學元培計畫的理念與實踐。通識在線,5,頁53-57。
金頂兵、鄧德華(2009)。元培計畫及元培學院2001-2006級學生專業選擇情況小結。檢索日期:2010年10月26日,取自http://yuanpei.pku.edu.cn/shownews.php?nid=212
金耀基(2000)。大學之理念。香港:牛津。
政大書院(2010a)。計畫目的。檢索日期:2010年6月2日,取自http://college.nccu.edu.tw/history_about.php
政大書院(2010b)。書院達人。檢索日期:2010年6月2日,取自http://college.nccu.edu.tw/master.php
政大書院計畫辦公室(2008)。政大書院計畫。檢索日期:2010年6月2日,取自http://topu.nccu.edu.tw/material/02plan/3.3.pdf
政治大學教務處通識教育中心(2009)。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現況與發展。臺北:作者。
范榮靖(2010a)。10位校長的建議—要有專業能力,也要有軟實力。遠見雜誌—大學入學指南,2010年5月1日出刊,頁108-113。
范榮靖(2010b)。通識課程跨領域開啟全人教育。遠見雜誌—大學入學指南,2010年5月1日出刊,頁54-57。
香港中文大學(2008)。中文大學校刊—從新鮮人到文藝復興人。香港:中文大學資訊處,頁2-23。
香港中文大學(2010a)。獨特的書院制度。檢索日期:2010年9月11日,取自http://www.cuhk.edu.hk/chinese/college/system.html
 
香港中文大學(2010b)。我們的書院。檢索日期:2010年9月11日,取自http://www.cuhk.edu.hk/chinese/college/info.html  
香港中文大學新書院研究小組(2006)。六所美國和英國大學/學院的書院教育考察報告。檢索日期:2010年11月1日,取自:http://www.cuhk.edu.hk/newcolleges/finalreportc.pdf
原春琳(2005)。香港中文大學:書院制度是其獨有特色。中國青年報 (2005/6/9)。檢索日期:2010年7月9日,取自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sooxue.sooxue.com/gaokao/bkzn/200506/8483.html&ei=B8b4S-38B4-ycYWoydAO&sa=X&oi=translate&ct=result&resnum=6&ved=0CDgQ7gEwBQ&prev=/search%3Fq%3D%25E6%259B%25B8%25E9%2599%25A2%25E5%2588%25B6%25E5%25BA%25A6%26hl%3Dzh-TW%26rlz%3D1R2ADRA_zh-TWTW374
徐永泰(2002)。牛津留痕。臺北:三藝。
高教技職簡訊(2009)。H學院發揚《宿學》理念,展現頂大計畫成果。檢索日期:2010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news.high.edu.tw/news037/2009122906.asp?c=0400&vers=037
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8a)。國立中正大學紫荊書院設置與實施要點。檢索日期:2010年10月5日,取自http://140.123.5.6/deptcge/Elite/origin.htm
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8b)。校長的話 ─ 培育菁英,追求卓越。檢索日期:2010年11月26日,取自http://140.123.5.6/deptcge/Elite/principal.htm
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8c)。國立中正大學紫荊書院修業規定。檢索日期:2010年11月26日,取自http://140.123.5.6/deptcge/Elite/rule.htm
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8d)。學習藍圖—學程介紹。檢索日期:2010年11月26日,取自http://140.123.5.6/deptcge/Elite/course.htm
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0)。98-99年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檢索日期:2010年10月5日,取自http://deptcge.ccu.edu.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68
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10)。辦學理念與通識願景。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現況與發展,頁2-3。
張家智、張家勇(2007)。哈佛大學本科生住宿制和導師制。比較教育研究,200,頁75-79。
張善楠譯(2008)。德瑞克.伯克(Derek Bok) (2006)原著。大學教了沒:哈佛校長提出的8門課(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s)。臺北:天下文化。
教育部(2008)。第二期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臺北:作者。
教育部(2010)。中心議題捌--知識經濟人才培育與教育產業。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參考資料(壹)—全民參與論壇結論暨建議。臺北:作者。
教育部百科辭典編審委員會主編(1994)。教育百科辭典。臺北:五南。
教育部電子報(2009)。H學院發揚《宿學》理念,展現頂大計畫成果。檢索日期2010年12月10日,取自http://epaper.edu.tw/print.aspx?print_type=news&print_sn=2647&print_num=0
教育部編印(2010)。高等教育法令選輯。臺北:作者。
淡江大學教育發展中心編印(2003)。淡江大學九十一學年度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實錄。臺北:淡江大學教育發展中心。
許瓊文(2010)。延後分流--跨界,才是學習的王道。2010年最佳大學指南,38,頁200-203。臺北:天下文化。
陳文村(無日期)。「H學院」:給「未來」的紫丁香人。檢索日期:2011年4月20日,取自http://www.college.nthu.edu.tw/files/11-1090-1749.php
陳幼慧(2009)。書院住宿學習與英國劍橋大學。檢索日期:2010年12月18日,取自http://www3.nccu.edu.tw/~yu-hui/0522/%E5%8A%8D%E6%A9%8B%E5%A4%A7%E5%AD%B8%E7%B0%A1%E4%BB%8B980518.pdf
陳幼慧(2010a)。國立政治大學通識改進計畫:落實大學博雅教育—建構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新典範。發表於高等教育與未來社會會議。
陳幼慧(2010b)。大學教育的再定位。通識在線,31。檢索日期:2010年12月20日,取自http://www.chinesege.org.tw/geonline/html/uploads/choiceness/CV31_7.htm
陳立恆(2009)。培育軟實力人才。2010年5月25日,取自http://www.cheers.com.tw/doc/page.jspx?id=40288aed2273d53f0122773b7e2a5e3f&number=1
陳伯璋(1987)。課程研究與教育革新。臺北:師大。
陳伯璋(2001)。新世紀教育發展的回顧與前瞻。高雄:麗文。
陳伯璋、游家政(1997)。師範院校通識課程的規劃。載於黃政傑主編:大學課程與教學,頁43-66。臺北:漢文書店。
陳谷嘉、鄧洪波主編(1997)。中國書院制度研究。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陳華(2004)。歐洲名校介紹:英國劍橋大學。檢索日期:2010年10月25日,取自http://www2.nuk.edu.tw/cee/Cambridge.pdf
陳樹衡(2006)。英國劍橋大學New Hall書院參訪紀要。檢索日期:2010年10月25日,取自http://www.iee.nccu.edu.tw/chinese/doc/meeting/951208.pdf
彭宗平(2008)。通識教了沒?。檢索日期:2010年5月26日,取自http://www.yzu.edu.tw/aboutyzu/files/pt/speak/970606.pdf
彭宗平(2009)。從中西方的書院傳統談大學宿舍的改造。通識在線,20,頁8-10。
彭昱融(2008)。生活是最好的學習。天下雜誌,2008年11月19出刊。頁214-218。
程海東(2008)。紅木棉大學的博雅教育與「PY書院」-生活學習、品格教育。檢索日期:2011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3.thu.edu.tw/slal/detail.php?newsID=2447&prevID=417&subID=
程海東(2009)。東海大學的博雅教育與「博雅書院」。通識在線,20,頁17-19。
華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辦公室(2010)。以覺之教育為核心的全人發展教育。2010年12月18日,取自http://te.hfu.edu.tw/~TE/plan/super_pages.php?ID=plan2&Sn=6
費迎曉、丁建弘(2004)。洪堡與蔡元培教育思想比較研究。世界歷史,4,頁65-78。
馮燕(2009)。寓教育於生活—學校宿舍與學習發展之關係。通識在線,20,頁13-16。
黃光雄(1988)。潛在課程的概念。研習資訊,0(37),頁15。
黃光雄等譯(2001)。Sumsan M.D.(1998)原著。統整課程的設計:證實能增進學生學習的方法(Creat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 Proven Ways to Increase Student Learning)。臺北:麗文文化。
黃亞琪(2010)。4大智庫預言未來職場。2010工作大未來—100個關鍵選擇,找對好工作,特刊35號,2010年3月出版,頁83。
黃坤錦(1995)。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美國心靈的攀登。臺北:師大。
黃武雄(1994)。臺大通識教育怎麼做?載於臺灣大學文學院編:大學通識教育的理論與實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頁44-59。
黃俊傑(2003)。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出版。
黃俊儒(2009)。建構大學教育的軟實力。檢索日期:2010年5月25日,取自http://www2.lssh.tp.edu.tw/~lib/share/chinatimes980723.htm
黃政傑(2008)。大學生該學些什麼?師友月刊,490,頁8-13。
新亞書院(2010a)。學規。檢索日期:2010年9月12日,取自http://www.na.cuhk.edu.h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4 3&Itemid=21&lang=tw 
新亞書院(2010b)。書院歷史。檢索日期:2010年6月18日,取自http://www3.cuhk.edu.hk/na/page_plain.php?lang=zh-tw&id=12
新亞書院(2010c)。新亞書院-通識教育的歷史與課程。檢索日期:2010年9月12日,取自http://www.cuhk.edu.hk/oge/curriculum/ge_brochure/19-21_na.pdf
新亞書院(2010d)。學長計劃。檢索日期:2010年9月12日,取自http://www.na.cuhk.edu.h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1&Itemid=74&lang=tw  
新亞書院(2010e)。設施。檢索日期:2010年11月22日,取自http://www.na.cuhk.edu.h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05&Itemid=63&lang=tw
 
新亞書院(2010f)。書院通識。檢索日期:2010年9月12日,取自http://www.na.cuhk.edu.h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Itemid=13&lang=tw  
新亞書院(2010g)。雙週會。檢索日期:2010年9月12日,取自http://www.na.cuhk.edu.h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22%3Abi-weekly-assembly&catid=5%3Astudents-life&Itemid=22&lang=tw
新亞書院(2010h)。新亞書院/耶魯大學交流活動。檢索日期:2010年9月12日,取自http://www.na.cuhk.edu.h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64%3Anew-asia-college-yale-university-student-exchange-programme-&catid=5&Itemid=67&lang=tw
新亞書院(2010i)。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檢索日期:2010年9月12日,取自http://www.na.cuhk.edu.h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93%3Achien-mu-lectures-in-history-and-culture&catid=9%3Aacademic-activities&Itemid=86&lang=tw
楊子慧(2008)。北京大學通識教育改革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布生、彭定國(1997)。中國書院文化。臺北:雲龍出版。
溫振源(2005)。以學生事務的角度觀察博雅教育的實踐。載於黃俊傑主編《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新挑戰》,臺北:臺灣大學,頁52-60。
鄒川雄(2006)。一流大學的迷思?--從美國大學自由教育精神檢討臺灣高教之改革方向。教育社會研究,10,頁125-162。
 
趙偉(無日期)。澳大學院院長全球招聘,住宿式書院制培養全人。新華澳報(本澳新聞)。檢索日期:2010年5月30日,取自http://www.waou.com.mo/detail.asp?id=42911
劉世閔主編(2006)。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與文獻格式之運用。臺北:心理。
劉永編著(2004)。耶魯人的追求。臺北:宏道文化。
劉永編著(2005)。哈佛人的思想。臺北:宏道文化。
劉兆漢(2008)。跨領域的通識課程-永續發展。通識在線,26。檢索日期:2010年6月3 日,取自http://www.chinesege.org.tw/geonline/html/uploads/choiceness/CV26_5-2.htm
蔣興儀(無日期)。服務學習的雙重意涵。檢索日期:2011年4月21日,取自http://www.college.nthu.edu.tw/files/15-1090-6913,c5276-1.php
鄧德華(2009)。關於元培計畫及元培學院學生住宿的探索與思考。檢索日期:2010年11月28日,取自http://yuanpei.pku.edu.cn/shownews.php?nid=217
盧曉東(2009a)。耶魯大學住宿學院制度研究(1)。檢索日期:2010年12月20日,取自http://blog.sina.com.cn/blog_55f90dc80100c62n.html
盧曉東(2009b)。耶魯大學住宿學院制度研究(2)。檢索日期:2010年12月20日,取自http://blog.sina.com.cn/blog_55f90dc80100c62n.html
蕭富元(2010)。跨越領域的關鍵是興趣。天下雜誌,460,2010年11月17出版,頁62。
遲惠生、關海庭、牛大勇、金頂兵、宋鑫(2009)。構建以素質教育為取向的跨學科通選課體系。檢索日期:2010年10月26日,取自http://yuanpei.pku.edu.cn/shownews.php?nid=225
 
薛曉華(2006)。現代性到後現代性中的「知識轉型」課題及其在大學課程上的蘊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薛曉華、陳伯璋(2006)。後現代與全球化的知識課題及其在大學課程發展上的蘊義。高等教育期刊創刊號,頁69-109。
薛曉華譯(2004)。Eric Margolis原著。高等教育中之潛在課程(The Hidden Curriculum in Higher Education)。臺北:高等教育文化。
謝文英(2001)。通識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藍星(2004)。代序—耶魯大學。載於劉永編著《耶魯人的追求》,頁3-11。臺北:宏道文化。

 
英文文獻
Duke, A.(1996).Importing Oxbridge: English residential colleges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US: Yale University.
Education Encyclopedia(2002). Residential Colleges. Retrieved December 18, 2010 from http://web.archive.org/web/20060525205837/education.families.com/residential-colleges-2043-2047-eoed
Harvard College(2010a). Office of Student Life. Retrieved October 28, 2010 from http://osl.fas.harvard.edu/icb/icb.do
Harvard College(2010b). The Upperclass House System. Retrieved October 28, 2010 from http://admissions.college.harvard.edu/about/living/house_system.html
Newman, J. H. (1959). 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New York: Garden City.
R. E. Rich(1996).Making a place for the new American schola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AHE Conference on Faculty Roles and Rewards, Atlanta, GA.
Robert J. O’Hara(2009a). House Systems in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Retrieved October 26, 2010 from http://collegiateway.org/house-system/ 
Robert J. O’Hara(2009b). Residential Colleges and the Renewal of Campus Life. Retrieved October 26, 2010 from http://collegiateway.org/house-system/
Symes, C., & McIntyre, J.(2000). Working Knowledge: The New Vocationalism and Higher Education. UK: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0c). College Index. Retrieved October 25, 2010 from http://www.cam.ac.uk/colleges/addresses.html
University of Cambridge(2010a). A Brief History. Retrieved October 25, 2010 from http://www.cam.ac.uk/univ/history/records.html
University of Cambridge(2010b). The Colleges of the University. Retrieved October 25, 2010 from http://www.cam.ac.uk/colleges
University of Oxford (2010a). Colleges and Halls. Retrieved October 25, 2010 from http:// http://www.ox.ac.uk/colleges/colleges_and_halls_az/index.html
University of Oxford (2010b).College guide. Retrieved February 10, 2011 from http://www.ox.ac.uk/admissions/postgraduate_courses/college_guide/index.html
University of Oxford (2010c).How do I choose an Oxford college?. Retrieved February 10, 2011 from http://www.ox.ac.uk/admissions/undergraduate_courses/colleges/how_do_i_choose_a_college/index.html
University of Oxford (2010d). The collegiate system. Retrieved October 25, 2010 from http://www.ox.ac.uk/colleges/the_collegiate_system/index.html
University of Oxford (2010e).Oxford Colleges—facts & figures. Retrieved October 25, 2010 from http://www.ox.ac.uk/about_the_university/facts_and_figures/index.html#aoxford_colleges
Yale College(2010). Residential Colleges. Retrieved October 28, 2010 from http://yalecollege.yale.edu/content/residential-college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