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306201014503000
DOI 10.6846/TKU.2010.00774
論文名稱(中文) 當代法國漢學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contemporary study of French sinolog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Document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簡夏蘭
研究生(英文) Hsia-Lan Chien
學號 69702002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6-02
論文頁數 10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林春明
委員 - 陳仕華
委員 - 蔣秋華
關鍵字(中) 現代
漢學
漢學家
關鍵字(英) contempotaty
sinology
sinologis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漢學」(Sinology)一詞主要是指外國人對於中國歷史文化等人
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明末清初,大舉入華的耶穌會士,奠定了歐洲
漢學的根基。自十七世紀末以來,法國遠較其他西歐國家,擁有更
多的學者投入中國文化綜合的、概括的探討,十八世紀到二十世紀
上半葉,巴黎一直是歐洲漢學的重鎮,占據領先地位。
    本論文主要內容共分四個部份:第一部份概述法國漢學史,介紹漢學的起源、型態,將法國漢學略分成傳述、研究及社會學學科化三個時期。1814年12月11日法蘭西學院成立西方第一個漢學講座,隨後1843年,國立東方現代語言學校又設置漢語課程,法國的漢學研究及其學術地位傲視全歐,獨領風騷。
    第二部份,界定「當代的法國漢學」範圍,說明其學術特徵及成就;第三、第四再依序論述以歐洲漢學巨擘──沙畹為首的巴黎正統漢學,其傑出門徒:法國漢學泰斗伯希和、他的語文天才,不可一世;馬伯樂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另闢蹊徑;葛蘭言之社會學研究,獨樹一格;戴密微更承先啟後,成就20世紀上半葉法國漢學的空前盛況。
    漢學是西方國家,運用新學科的理論方法整理我國固有文化,我們可以吸取西方漢學的研究成果,在中華文化的學術領域裏,創造新觀點。
英文摘要
The word“Sinology”mainly means studie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 to foreigners. During the end of M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Chin Dynasty, lots of Christian missionaries established the foundation of Sinology. Since the end of 17 Century, France devoted itself much more than the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on Chinese study synthetically.  Before the middle of 20 Century, Paris is the core of European Sinology.

    There are four major parts in this thesis:First is the introduction of French Sinology, including its origins and types , whose developing history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broadcasting, researching and sociologizing.“ Collège de France ”established the first Chair of Sinology on Dec.11,1814. In 1843,“ Ecole National des Langues Orientales Vivantes ”arranged the course of Chinese language. French Sinology study has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Europe.

    The scope of contemporary Sinology of French is defined in second part. Regarding the third and fourth part, the outstanding french sinologists were reviewed as follows:Edouard Chavannes, Paul Pelliot, Henri Maspero Marcel Granet, Paul demiéville.

    Western countries study Chinese culture with scientific methods; from their study, we could find out a new view point in this fiel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	4
一  漢學的義界	4
二  Sinology的定義	5
三  國學與漢學	5
第三章  國學與漢學	7
第一節  漢學之起源	8
一  世界的中國觀	8
二  漢學的型態	9
第二節  法國漢學傳述期(16到18世紀)	13
一  法國的中國觀	13
二  法國在華的漢學研究	17
三  法國本土的漢學研究	22
第三節  法國漢學研究期(19世紀)	25
一  漢學學科的確立	25
二  漢學建立的意義	26
三  19世紀法國漢學三傑	27
四  教研機構的建立	30
第三章 當代的法國漢學	35
第一節  法國漢學學科化期	36
一  學術特徵	36
二  學術成就	38
第二節  中國目錄學研究的先驅	42
一  生平簡介	42
二  學術成就	42
第四章 歐洲漢學巨擘:沙畹	47
第一節  生平與撰寫背景	48
一  神州之旅	48
二  朝聖之行	50
第二節  學術成就	52
一  《司馬遷史記》(les Mémoires historiques de Se-ma-Ts,ien )	55
二  《西突厥史料》(Documents sur les Tou-kiue occidentaux)	59
第五章 戰火紋身的法國漢學家:伯希和、馬伯樂、葛蘭言、戴密微	61
第一節  法國漢學泰斗:伯希和	61
一  漢學研究發軔期	63
二  漢學地位奠定期	66
三  漢學發揚光大期	68
第二節  身繫囹圄的漢學家:馬伯樂	68
一  家學淵源	69
二  學術背景	69
三  學術成就	74
第三節  社會學化的漢學家:葛蘭言	74
一  學術背景	74
二  治學淵源	76
三  學術貢獻	77
第四節  承先啟後的漢學家:戴密微	80
一  地靈人傑	81
二  良師益友	81
三  任重道遠	82
四  魯殿靈光	88
第六章 結論	89
第一節  漢學研究之回顧	90
一  法國篇	90
第二節  漢學研究之展望	96
一  臺灣篇	96
二  大陸篇	97
參考及引用書目	101
參考文獻
參考及引用書目

專著:
石田幹之著,《中西文化之交流》,上海:商務印書館,1942年。
莫東寅,《漢學發達史》,北京:北平出版社,1949年。
陶振譽,《世界各國漢學研究論文集》,臺北:國防研究院,1962年9。
沙  畹,《西突厥史料》,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4年。
周法高,《漢學論集》,臺北:精華印書館,1964年。
費海璣,《漢學反哺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張星烺,《中西交通史料彙編》10卷,臺北:世界書局,1969年。
方  豪,《方豪六十自定稿》,臺北:方豪,1969年。
李  璜,《法國漢學論集》,香港九龍:珠海書院出版委員會,1975年。
孟德斯鳩著、張雁深譯:《論法的精神》 上海:商務印書館,1982年。
程偉禮,《全盤西化的外衣與東方文明的軀體》,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年。
蔡百銓,《法國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89年。
錢林森,《中國文學在法國》,廣州:花城出版社,1990年。
艾田蒲,《中國之歐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錢林森,《法國作家與法國》,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
國際漢學編委會編,《國際漢學》第1期,上海:商務印書館,1995年。
國際漢學編委會編,《國際漢學》第2期,上海:商務印書館,1995年。
國際漢學編委會編,《國際漢學》第3期,上海:商務印書館,1995年。
李學勤主編,《國際漢學著作提要》,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忻劍飛、《世界的中國觀》,學林出版社,1996年。
榮新江,《海外敦煌吐魯番文獻知見錄》,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李學勤,《國際漢學著作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閻純德,《漢學研究》第1集,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6年。
任繼愈,《國際漢學》第4輯,鄭州:大象出版社,1996年。
龍巴爾、李學勤,《法國漢學》第1輯,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年。
任繼愈,《國際漢學》第5輯,鄭州:大象出版社,1997年。
閻純德,《漢學研究》第2集,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7年。
龍巴爾、李學勤,《法國漢學》第2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
戴仁主編、耿昇譯:《法國當代中國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
 年。
任繼愈,《國際漢學》第6輯,鄭州:大象出版社,1998年。
法國漢學叢書編輯委員會,《法國漢學》第3輯,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桑  兵,《國學與漢學──近代中外學術交往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年。
閻純德,《漢學研究》第3集,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9年。
任繼愈,《國際漢學》第7輯,鄭州:大象出版社,1999年。
法國漢學叢書編輯委員會,《法國漢學》第4輯,北京:中華書局,1999。
任繼愈,《國際漢學》第8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0年。
艾田蒲,《中國文化西傳歐洲史》,北京:商務印書館桂林,2000年。
吳孟雪、曾麗雅,《明代歐洲漢學史》,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閻純德,《漢學研究》第4集,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法國漢學叢書編輯委員會,《法國漢學》第5輯,中華書局,2000年。
沙  畹,《司馬遷的史記》,東京都:勉誠出版,2001年。
閻純德,《漢學研究》第5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任繼愈,《國際漢學》第9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1年。
張國綱,《明清傳教士與歐洲漢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嚴建強,《十八世紀中國文化在西歐的傳播及其反應》,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
 社,2002年。
陸慶夫,《中外敦煌學家評傳》,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年。
閻純德,《漢學研究》第6集,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任繼愈,《國際漢學》第10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2年。
劉  正,《海外漢學研究──漢學在20世紀東西方各國研究和發展的歷史》,武
 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
法國漢學叢書編輯委員會,《法國漢學》第6輯,中華書局,2002年。
法國漢學叢書編輯委員會,《法國漢學》第7輯,中華書局,2002年。
鄭克魯,《法國文學史》,上海:上海外與教育出版社,2003年。
許明龍,《黃嘉略與早期法國漢學》,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卜松山,《與中國作跨文化對話》,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閻純德,《漢學研究》第7集,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任繼愈,《國際漢學》第11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
卓新平,《相遇與對話》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法國漢學叢書編輯委員會,《法國漢學》第八輯,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任繼愈,《國際漢學》第12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4年。
錢林森,《光自東方來──法國作家與中國文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
 年。
閻純德,《漢學研究》第8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李約瑟,《李約瑟文錄》,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
任繼愈,《國際漢學》第13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
葛蘭言,《古代中國節慶與歌謠》,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張西平,《他鄉有夫子──漢學研究導論》,北京: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2005
 年。
劉  正,《圖說漢學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張星烺:《中西交通史料匯編》第2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朱謙之,《中國哲學對歐洲的影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考狄耶,《十八世紀法國視野裡的中國》,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
閻純德,《漢學研究》第9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任繼愈,《國際漢學》第14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何培忠,《當代國外中國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6年。
王榮華,《多元視野下的中國》,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年。
任繼愈,《國際漢學》第15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7年。
閻宗臨,《中西交通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周  寧,《世界之中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閻純德,《漢學研究》第10集,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錢林森,《法國漢學家論中國文學──古典詩詞》,北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
 版社,2007年。
王榮華、黃仁偉,《中國學研究:現狀、趨勢與意義》,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
 年。
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  兩個世界的撞擊》,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圖書
 店,2007年。
李中華,《文化自覺與文化認同:東亞視角》,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年。
方  豪,《中西交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謝和耐,《中國社會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
閻純德,《漢學研究》第11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任繼愈,《國際漢學》第16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
盧國屏,《訓詁演繹 漢語解釋與文化詮釋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8年。
任繼愈,《國際漢學》第17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年。
錢林森,《和而不同──中法文化對話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張西平,《歐洲早期漢學史──中西文化交流與西方漢學的興起》,北京:中華書
 局,2009年。
許光華,《法國漢學史》,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年。
閻純德,《漢學研究》第12集,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唐  晉,《大國策:通向大國之路的中國軟實力  國學熱與文化傳承》,北京:人
 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
約翰‧霍布森,《西方文明的東方起源》,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年。
吳志攀、李玉,《東亞的價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期刊論文
 沙畹撰〈漢學〉收入《法蘭西科學》第2卷 1916
 柏卜撰〈法公史莅本校演說記事〉收入《北大日刊》1918年
 李璜撰〈法蘭西學者的通信家〉收入《少年中國》第1期 1921年
 李璜撰〈法蘭西近代歷史學〉收入《少年中國》第6期 1922年
 李思純撰〈與友論新詩書〉收入《學衡》第19期 1923年
 李璜撰〈法國支那學者格拉勒治學方法〉收入《新月》第2卷第8期 1929年
〈法國漢學家伯希和莅平〉收入《北平晨報》1933年1月15日
 齊思和撰〈評馬斯波羅中國上古史〉收入《史學年報》第2卷第2期 1935年 
 羅益增撰〈日本人之中法文化運動觀〉收入《旅歐周刊》第2卷第3號 1937 年
 梁繩愇撰〈外國漢學研究概況〉收入《國學叢刊》第1、2期 1941年
 王靜如撰〈二十世紀之法國漢學及其對中國學術之影響〉收入《國立華北編
  譯館》第2卷第8期 1942年
 唐敬果撰〈近世紀來西洋人之中國學研究〉收入《東方文化》第1卷第2期
   1944年
 陳定民撰〈中法文化交換之回顧與前瞻〉 收入《中法文化》 第1卷第1期 1945
  年
 方  豪撰〈敬悼馬伯樂先生〉收入《大公報》1945年
 費海璣撰〈沙畹:司馬遷史記的法文譯註卷首導言〉收入《世界各國漢學研究
  論文集》 1962年
 饒宗頤撰〈戴密微教授八十壽序〉收入《敦煌學》第1期 1974年
 饒宗頤撰〈敬悼  戴密微先生〉收入《敦煌學》第5期 1979年
 Hebert Durt撰、吳其昱譯〈戴密微先生與法寶義林〉收入《敦煌學》第4期 1979
  年
 羅錦堂撰〈國學與漢學〉收入《中外文學》 1979年
〈五十年來法國的漢學研究〉 蘇瓦米耶撰 收入《中國史研究動態》 1979年
 Jean-Pierre Diény撰、吳其昱譯〈戴密微先生Paul Demiéville〉收入《敦煌學》
  第5期 1982年
 何金蘭撰〈20世紀前期之法國漢學〉收入《淡江學報》1983年
 何金蘭撰〈法國漢學之奠定及其發展〉收入《淡江學報》第26期 1988年
 Gauting Herbert Franke撰、古偉瀛譯〈尋覓中華文化:對歐洲漢學史的一些看
  法〉收入《漢學研究通訊》第11卷第2期 1992年    
 程艾藍撰〈法國的古代中國研究〉收入《國際漢學》第1期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5年
 雅克布洛斯撰 李東日譯〈從西方發現中國到國際漢學的緣起〉收入《國際漢學》
  第1期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5年
 維吉爾‧畢諾撰 耿昇譯〈中國文化對十八世紀法國哲學家的影響〉收入《國際
 漢學》第1期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5年
 戴仁撰 耿昇譯〈法國敦煌學〉收入《漢學研究》 第1集 中華書局 1996年
 戴密微撰 胡書經譯〈法國漢學研究史概述〉收入《漢學研究》 第1集 北京:
  中國和平出版社 1996年
 劉國忠撰〈《吐蕃僧諍記》提要〉收入《國際漢學著作提要》 南昌:江西教育
  出版社1996年
 錢林森、齊紅偉撰〈法國漢學的歷史與現狀〉收入《漢學研究》第2集 北京:
  中國和平出版社 1997年
 童丕 藍克利撰〈法國對中國古代經濟社會史的研究〉收入《漢學研究》第3 集
  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 1998年
 蘇遠鳴撰 耿昇譯〈法國漢學五十年〉收入《法國當代中國學》 第4集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
 戴密微撰〈法國漢學研究史〉收入《法國當代中國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出版社 1998年
 洪怡沙、魏丕信撰〈《通報》雜誌小史〉收入《法國漢學》 第3輯 北京:中華
  書局 1998年
 羅伯爾‧熱拉-貝札爾撰  耿昇譯〈法國對中國西域的研究〉收入《漢學研究》
  第4集 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 1999年
 蘇遠鳴撰 耿昇譯〈法國漢學五十年〉收入《法國當代中國學》 第4集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
 樂黛云撰〈迎接漢學研究的新發展〉(代序)收入《漢學研究》 第4集 北京:
  中華書局 1999年
 田永秀 鮮于浩合撰〈鴉片戰爭前的法國漢學與中法文化交流〉收入《漢學研究》
  第4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99年
 方駿撰〈中國海外漢學研究現狀之管見〉收入《國際漢學》第6輯 鄭州:大象
  出版社 2000年
 王振澤撰〈饒宗頤先生與法國漢學家戴密微〉收入《國際漢學》 第6輯 鄭州:
  大象出版社 2000年
 韓大偉撰〈西方古典漢學史回顧:傳統與真實〉收入《清華漢學研究》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0年
 錢林森撰〈遊記與西方漢學〉收入《漢學研究》第5集 北京:中華書局 2001
  年
戴仁撰 周長青 施安昌合譯〈沙畹和法國的中國碑銘學〉收入《法國漢學》 第
   6集 北京:中華書局 2001年。
 洪怡沙、魏丕信撰 耿昇譯〈《通報》雜誌小史〉收入《漢學研究》 第5集 北
  京:中華書局 2001年
 徐怡撰〈伯希和〉收入《漢學研究》第5集 北京:中華書局 2001年
 戴密微撰、許明龍譯〈馬伯樂小傳〉收入《法國漢學》第7集 北京:中華書局
  2002年
 謝和耐著、吳旻譯〈法蘭西學院院士戴密維的生平、成就簡介〉收入《法國漢
  學》第7集 北京:中華書局 2002年
 路易‧勒內、路易‧瓦楊、讓‧菲力澳札撰、耿昇譯〈法國漢學泰斗伯希和〉
  收入《漢學研究》第6集 北京:中華書局 2002年
 亞歷山大‧伍思德撰〈在西方發展乏力時代中國和西方理論世界的調和〉收入
  《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年
 蔣向艷撰、胡志宏譯〈法國漢學家沙畹〉 收入《國際漢學》第13輯 鄭州:大
  象出版社 2003年
 巴斯蒂撰〈19、20世紀歐洲中國史研究的幾個主題〉 收入《國際漢學》 第13
  輯 鄭州:大象出版社 2003年
 任繼愈撰〈21世紀漢學瞻望〉收入《漢學研究》第7集 北京:中華書局 2003
  年
 周振鵬撰〈馬伯樂對中國歷史地理學的貢獻〉收入《法國漢學》 第9集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
 謝和耐撰 錢之瑩譯〈馬伯樂和戴密微〉收入《國際漢學》第11輯 鄭州:大象
  出版社 2004年
 閻純德撰〈從「傳統」到「現代」:漢學形態的歷史演進〉收入《文史哲》第5
  期 2004年
 朱丁撰〈試論葛蘭言《詩經》研究的得失〉收入《國際漢學》第12輯 鄭州:
  大象出版社 2005年
 王祖望編撰〈法國篇〉收入《歐洲中國學》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5
  年
 楊堃撰〈葛蘭言研究導論〉 收入《西方與非西方:文化人類學述評選集》 北
  京:華夏出版社 2005年
 顧鈞撰〈巴斯蒂教授訪談錄〉 收入《國際漢學》 第12輯 鄭州:大象出版社 2005
  年
 張西平撰〈漢學研究導論〉收入《國際漢學》第12輯 鄭州:大象出版社 2005
  年
 錢林森撰〈關於中西方文化的第一次實質性接觸──訪謝和耐教授〉收入《國
  際漢學》第12輯 鄭州:大象出版社 2005年
 嚴紹璗撰〈我對SINOLOGY的理解和思考〉收入《世界漢學》 第4期 2006
  年
 阮潔卿撰〈法蘭西學院的中國學研究〉收入《海外中國學評論》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 2006年
 〈法國漢學機構的確立和發展〉 許光華撰 收入海外中國學評論 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 2006年
 張芝聯撰〈漢學家的作用〉收入《海外中國學評論》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年
 李中華撰〈國學、國學熱與文化認同〉收入《大國策:通向大國之路的中國軟
  實力  國學熱與文化傳承》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
 陳友冰撰〈20世紀中國文學在法國的留播及其學術特徵〉收入《漢學研究》第
  11集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8年
 陳友冰撰〈十年來義大利的漢學研究─以中國文學研究為主要例舉〉收入《漢
  學研究》 第11集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8年

外文資料:

著作: 

Mélanges de sinololgie offerts à Monsieur Paul Demiéville .Paris: Presse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66.
José Frèches La sinololgie de 1900 à 1945:II et III, La Sinlolgie, Presse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75.
René Etiemble, L’Europe chinoise 2vol. Editions Galimard, 1988.
Anne Chen, La pensée en Chine aujourd’hui Editions Galimard, 2007.
Anne Chen, Histoire de la pensée chinoise Editions du Seuil, 2007.

論文
Henri Cordier, Edouard Chavannes Journal Asiatique,1918.
Henri Maspéro, Histoire et Historiens depuis cinqante ans .Bibliothèque de la Revue
  Historique, Paris 1927.
Entre sinololgie pratique et sinololgie savante, les interpretes Professeurs de l’Ecole 
  des langues orientales vivantes 1871-1930, sous la direction de Marie-Claire
  Bergère et Angel Pino.
Christine Nguyen Tri, Paul Demiéville, Les Langues’O et les études chinoises, Une
  siècle d’enseugnement du chinois à l’Ecole des langues orientales vivantes
  1840-1945,sous la direction de Marie-Claire Bergère et Angel Pino.  
Alain Roux La Recherche en France depuis 1950 sur l’Histoire de la Chine au XX
  siècle.
T’oung Pao LXIV 1-3 1978
Michèle Pirazzoli, Paul Demiéville Journal Asiatique, 1979, 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