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306200523153600
DOI 10.6846/TKU.2005.00553
論文名稱(中文) 權衡員工分紅配股政策之激勵效果與稀釋效果研究-系統動態學之應用
論文名稱(英文) Trade-off between incentive effect and dilution effect of employee stock bonus plan:An application of system dynamic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會計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王韻琪
研究生(英文) Yun-Chi Wang
學號 69247051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6-16
論文頁數 7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葉金成
委員 - 汪進揚
委員 - 廖述賢
關鍵字(中) 員工分紅配股
激勵效果
稀釋效果
系統動態學
關鍵字(英) Employee Stock Bonus Plan
incentive effect
dilution effect
System Dynamic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國內獨創之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同時具有激勵效果與稀釋效果。激勵效果是為激勵員工生產力,然伴隨而生的稀釋效果則有稀釋現有股東價值之虞。又國內員工分紅配股制度之會計處理係將員工分紅認列為盈餘分配而非費用,且分紅配股以面額衡量而非公平價值,此制度之稀釋效果並未正確反映在財務報表上,故尋求最適員工分紅配股率,以權衡激勵效果和稀釋效果是一個重要的工作。但最適員工分紅配股率不是穩定的均衡點,會隨環境狀況變動而改變,基於其中存有之動態性與複雜性,故本研究以「系統動態學」建構一個權衡激勵效果與稀釋效果之員工分紅配股率動態模式,藉以找尋個案公司在現有情況下之最適員工分紅配股率,並模擬在不同環境下之員工分紅配股率。模擬結果顯示所建構之系統動態模式(實驗室)有助於找到企業在不同情境下之最適員工分紅配股率;而其他公司在相關參數調整後,也是適用的。
英文摘要
In Taiwan, the Employee Stock Bonus Plan (ESBP) has both incentive effect and dilution effect to stockholders’ equity. The incentive effect motivates employees’ productivity, but the dilution effect is quested to decrease the value of stockholders’ equity .The accounting of ESBP is a part of earning distribution instead of expense, and measured by book value instead of fair value, so the dilution effect cannot be precisely presented and disclosed i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Therefore, to find optimal stock bonus distribution rate (OSBDR) to trade-off incentive effect and dilution effect is very important, but the optimal stock bonus distribution rate will change when environment changes and it is not stable. Because of being of dynamics and complexity, our study uses System Dynamics to build a dynamic ESBP model to observe the trade-off of incentive effect and dilution effect, and to find the OSBDR of our case in present situation, then simulates different OSBDR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Dynamics model (laboratory) can help our case to find the OSBDR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After adjusting parameters, the other enterprises also can use our model to find their OSBDR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論文架構…………………………………………………3
第貳章 文獻探討……………………………………………………4
第一節 員工分紅配股制度……………………………………………4
第二節 員工分紅配股之激勵效果…………………………………11
第三節 員工分紅配股之稀釋效果…………………………………16
第參章 研究方法……………………………………………………19
第一節 研究問題之特性……………………………………………19
第二節 系統動態學之介紹…………………………………………21
第三節 系統動態學之研究流程……………………………………23
第肆章 個案公司介紹………………………………………………26
第一節 個案公司描述………………………………………………26
第二節 個案公司之經營策略………………………………………27
第三節 個案公司之員工分紅配股.…………………………………28
第伍章 員工分紅配股激勵效果與稀釋效果系統動態模式…………29
第一節 因果環路圖之建構……………………………………….29
第二節 系統流量圖之建構…………………………………………32
第三節 模式測試與效度分析………………………………………43
第陸章 管理策略之情境模擬分析…………………………………47
第一節 激勵因子……………………………………………………47
第二節 稀釋效果……………………………………………………50
第三節 最適化之模擬結果…………………………………………51
第四節 最適員工分紅配股率之敏感度分析………………………54
第五節 個案公司之員工分紅配股率政策管理分析.……………56
第柒章 結論與建議…………………………………………………57
第一節 結論………………………………………………………57
第二節 對個案公司之建議………………………………………58
第三節 對後續研究者之建議.……………………………………58
參考文獻……………………………………………………………60
附錄 系統模式程式(Vensim)總覽…………………………………64
圖目錄
圖2-1 廣泛基礎股票選擇權計畫………………………………….10
圖4-1 公司架構圖……………………………………………………27
圖5-1 成長之極限基模圖……………………………………………29
圖5-2 員工分紅配股之激勵效果與稀釋效果之因果環路圖………30
圖5-3 辨認模組間關係說明圖.……………………32
圖5-4 模組間關係示意圖……………………32
圖5-5 製造模組基礎示意圖……………………33
圖5-6 激勵效果流量圖……………………34
圖5-7 激勵效果影響生產力乘數……………………34
圖5-8 員工基礎結構流量圖……………………35
圖5-9 製造基礎結構流量圖……………………36
圖5-10 目標存貨倍數 (inventory coverage) 之圖函數…………37
圖5-11 收入費用基礎結構流量圖……………………38
圖5-12 盈餘分配流量圖……………………40
圖5-13 流量圖全覽……………………42
圖6-1 生產力……………………48
圖6-2 雇用人數……………………49
圖6-3 銷貨成本……………………49
圖6-4 不同稀釋效果下之股東權益報酬率……………………51
圖6-5 個案公司1999-2003年之股東權益報酬率之模擬結果………52
圖6-6 預期2004-2006年之銷貨收入………………54
 
表目錄
表2-1 分紅入股分類整理………………………………………………8
表2-2 員工分紅之激勵效果相關實證研究整理……………………15
表4-1 公司沿革表………………………………………26
表4-2 個案公司員工分紅配股狀況表…………………28
表5-1 模型變數之實際值與模擬值分析…………………………………………44
表5-2 模型變數模擬值與實際值之統計檢定………………………46
表6-1 各項情境簡表………………………………………47
表6-2 不同稀釋效果下之股東權益報酬率…………………………50
表6-3 個案公司1999-2003年間之最適化之模擬結果………………52
表6-4 各情境下之最適員工分紅配股率……………………………53
表6-5 預期未來銷貨收入之變動………………………54
表6-6 預期未來銷貨收入上升之最適員工分紅配股率……………55
表6-7 預期未來銷貨收入下滑之最適員工分紅配股率……………55
表6-8 本研究個案公司各年度分紅配股狀況表……………………5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仁暉,2004,分紅配股與公司、員工間激勵效果之關聯性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呂靜宜,2004,高科技研發經費和員工分紅入股政策對公司績效之影響,淡江大學會計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汪美伶,2002,分紅入股制度對公司績效之影響:以台灣高科技產業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李雅婷,2003,員工分紅入股制度之闡析及其與生產力之關聯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啟銘,2004,台灣五十EVA排行,會計研究月刊NO.230,P32-56。
范欽舜,2000,台灣企業員工激勵計畫-引進獲利分享計畫及股票選擇權,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范姜如萱,2001,台灣電子資訊公司分紅入股措施對員工生產力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姚鷺,2002,員工分紅配股對股東權益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俞金康,1993,系統動態學原理及應用,國防工業出版社,北京。
張培真,2003,員工分紅入股與公司特質之關係及其對公司績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殿文,虎與狐,2005,天下文化。
陶在樸,系統動態學,1999,五南出版公司。
郭進隆譯,1994,Peter M. Senge著,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文化。
陳加屏,1992,系統基模及企業模組式系統動力學建模輔助教材之設計,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建忠,2001,員工分紅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未出版碩士論文。
游淑禎,2003,員工分紅配股與公司經營績效,雲林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潘奎佑,2002,企業中高階經理人現金紅利、股票紅利及認股選擇權之激勵效果研究-以積體電路產業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蔡志瑋,2003,員工分紅與公司績效及投資人報酬之關聯性研究-以台灣上市資訊電子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鄭淑芬,1998,員工最適配股率之研究-以台灣上市電子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鮑敦川,2003 ,從ADR股價報酬探討中美員工分紅配股會計處理之盈餘資訊內涵,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羅維、林建良,2001,系統動力學與工程品質管制,營建管理季刊,第48期,第29-36頁。
蘇懋康,1988,系統動力學原理及應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二、英文部分
Blasi, J., Michael C, Douglas, K., 1996,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among Public Companies, ” Industrial & Labor Relations Review, Vol. 50, pp. 60-79
Coughlan, A. T., and R. M. Schmidt, 1985, “Executive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Turnover, and The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Vol. 7, pp. 43-66.
Coyle, R.G., 1996, “System Dynamics Modeling: A Practical Approach, ” 
Chapman & Hall, London.
Chin-Ying Chen, 2003,“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Equity Value and Employees’ Bonus, ”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 pp.941-973,October.
Conte, Michael A, 1992, “Contingent Compensation: (How) Does It Affect Company Performance? ”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Jun.
Fitzroy, F. R., and K. Kraft. , 1987, “Cooperation, productivity, and profit shar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35, pp.23-35.
Forrester, J.W., 1961, Industrial Dynamic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Kruse, D., 1993, “ Profit Sharing: 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 The Productivity and Stability Effects of Employee Profit-Sharing Plans. ” Michigan: W.E. 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ee Research.
Kruse, D. L., 1991,“Profit-Sharing and Employment Variability: Microeconomic Evidence on The Weitzman Theory,” Industrial & Labor Relations Review, Vol. 44, pp.437-453.
Martin and Richard, 2001,“Shared Modes of Compens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UK evidence, ” March.
Ohlson J. A., 1995, “Earnings, Book Values, and Div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 Accounting Research ,vol.11, No.2,pp 661-687.
Staiman, J. and K. Tompson,1998,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a Broad-Based Stock Option Plan,” Compensation & Benefit Review, pp.24-39.
Sterman, J. D. ,2000, “Business Dynamics, ” McGraw-Hill.
Skinner, D. J., 1996, “Are Disclosures about Bank Derivatives and Employee Stock Options“Value-Relevant”?”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Vol. 22, pp.393-405.
Senge, P. M., 1990, “The Leader's New Work: Build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s, ”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ol.32 , pp.7-24.
Wolstenholme, E. F. , 1990, “System Enquiry–A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 John-Wiley, Chichester.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