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306200511444900
DOI 10.6846/TKU.2005.00542
論文名稱(中文) 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功能性耐震能力評估法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Seismic Capacity 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Based method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建築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施明媛
研究生(英文) Ming-Yuan Shih
學號 69230101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6-11
論文頁數 11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何德仁
委員 - 曾一平
委員 - 李鴻鈞
關鍵字(中) 功能性耐震能力評估法
耐震能力評估
容量震譜
耐震能力
耐震
關鍵字(英) Seismic Capacity Evaluation
Performance-Based method
Seismic Capaci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國內目前普遍採用的建築結構耐震能力詳細評估之方法,主要是以ETABS結構分析軟體作建築物之強度檢核,以及韌性與強度為主之耐震能力詳細評估法。以強度檢核為主之評估法,難以準確掌握結構物之真正非線性特性,以及既存建物有多少耐震能力,沒有具體客觀的標準。耐震能力詳細評估為主之分析方法,以此法評估最大的問題是於地震力作用下,各構材的極限強度並不會同時發生,而是隨著構材的韌性逐漸發生破壞,再者對於同時具有鋼筋混凝土造、鋼骨鋼筋混凝土造及鋼骨造組合而成的混合建築,無法正確評估其耐震能力。

本文以功能性耐震能力評估法評估既存建築物之耐震能力,考慮到結構物構材韌性能力的不同,而逐漸發生破壞的行為,且利用ATC-40容量震譜法評估建物於不同破壞行為下之地表加速度,並給予概念式之定性描述;因採用側推分析(Push Over Analysis)方法評估建物耐震能力,故既有建物之軟層、弱層、平立面不規則等特性皆能反應於結構分析之中;另結構體因為長期使用而產生裂縫、變形、老化等缺陷,這些結構缺陷對於建築物的耐震能力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也應該反應於耐震能力評估之中。

本文以二棟建築物為分析案例,案例一為鋼筋混凝土建築物,案例二為鋼骨造與鋼筋混凝土造混合建物。分析結果綜合討論如下:
1.案例二建物受到經年性的影響,其計算所得之崩塌地表加速度Ac可再減折至0.89Ac。
2.韌性用盡與容許韌性容量下之崩塌地表加速度比值約在1.3~1.8倍間,表示耐震能力詳細評估法所得到之地表加速度,應可以再放大1.3~1.8倍之耐震能力。
3.結構物應該會隨著構材塑鉸逐步形成而週期隨之改變,根據案例分析結果顯示,降伏點到崩塌點之週期變化約在1.1~1.3倍。
4.案例二耐震能力詳細評估法將鋼構樓層排除於結構分析之中,經分析結果顯示,塌崩層為第二層,而本文評估法分析結果顯示,崩塌層為第四層鋼構層。因為耐震能力詳細評估僅適用於鋼筋混凝土造建物,故採用功能性耐震能力評估法,可以真正反應崩塌樓層。
英文摘要
The methods about the seismic capacity evaluation method for structures are generally used by the ETABS structure software to check strength and by the detail evaluation of seismic capacity method mainly analyzed by ductility and strength. The evaluation method checked by strength is difficult to state accurately the re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nlinear behaviors of structures, and it is no concrete and objective standard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of the detail evaluation of seismic capacity method is the building structure that members are not suffered from de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but are gradually destroyed under seismic force, and Moreover,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the mixing buildings for reinforced building, steel construction building, and steel reinforced building are not able to be correctly evaluated. 

Evaluated by the seismic capacity 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based method, it is applied to seismic capacity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 that the structure members of difference ductility capacity and the behaviors that failures happen gradually are considered in the paper. The ground accelerations under different failures are evaluated by utilizing ATC-40 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and the paper offers damage control and building performance levels. Because using pushover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buildings, the method can react to soft story, weak story, and layout and elevation irregular etc. in the structure analysis. Because of the long time using, such defects as cracks, deformations, aging etc. take place on the structure. The paper here producse a certain degree of reacting on the building while evaluated in seismic capacity evaluation.

The paper regards two buildings as the analysis cases. One case is RC building, and the other case is mixing building of SC and RC. The analysis result is discussed as following.
1.The case two is on the influence of life, and then collapse ground acceleration Ac can be reduced to 0.89Ac again.
2.The ratio of collapse ground acceleration is among 1.3~1.8 times under ductility used up and allowable ductility capacity. It shows the detail evaluation of seismic capacity enlarged by 1.3~1.8 times again.
3.The period shall be changed progressively with forming hinges of the structure members from yielding point to collapse point about 1.1~1.3 times according to analysis result of the case.
4. It is the second story to collapse shown by the analysis result, but SC story is not considered in the detail evaluation of seismic capacity method. It is the fourth story to collapse shown by the seismic capacity 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based method.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detail evaluation of seismic capacity is only suitable for RC building but the seismic capacity 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based method shall be suitable for mixing building.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謝  誌	i
中文論文提要	ii
Abstract	iii
目 錄	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綸	1
1-1 前言	1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1-3 研究範圍與方法	2
1-4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 前言	5
2-2 目前實務界常用之耐震能力評估法	5
2-3 常用之耐震能力評估法比較	21
2-4 RC造建物的結構行為	23
第三章 理論基礎	27
3-1 前言	27
3-2 分析流程圖	27
3-3 構材強度與韌性比分析	28
3-4 塑鉸性質設定	35
3-5 容量震譜法	37
3-6 耐震性能與功能點地表加速度	45
3-7 結構體現有缺陷之評估	49
3-8 耐震能力不足之標準	52
3-9  耐震能力評估法及耐震功能性評估法理論相異點	52
第四章 案例分析與比較	55
4-1 前言	55
4-2 案例分析一	56
4-3 案例分析二	76
第五章 結論及建議	108
5-1  討論	108
5-2  結論	110
5-3  建議	111
參考文獻	112

表目錄
表2.1既有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表	6
表2.2 C0值	20
表2.3 C2值	20
表3.1定性描述表	46
表3.2各類地盤水平向正規化加速度反應譜係數與周期之關係表	47
表3.3經年指標Tt計算表	51
表4.1案例一載重計算表	58
表4.2案例一震區地震地表加速度計算表	60
表4.3案例一豎向分配計算表	60
表4.4案例一耐震評估法求得崩塌地表加速度整理表	61
表4.5案例一經年指標Tt計算表	73
表4.6案例一耐震能力評估法及耐震功能性能評估法Ac比較表	74
表4.7案例一耐震能力評估法及耐震功能性能評估法考慮經年指標Ac比較表	74
表4.8案例一定性描述	75
表4.9案例一以剩餘使用壽命評估鑑物耐震能力計算表	75
表4.10案例二樓層載重計算表	78
表4.11案例二震區地震地表加速度計算表	81
表4.12案例二豎向分配計算表	81
表4.13案例二耐震評估法求得崩塌地表加速度整理表	82
表4.14案例二經年指標Tt計算表	104
表4.15案例二耐震能力評估法及耐震功能性能評估法Ac比較表	105
表4.16案例二耐震能力評估法及耐震功能性能評估法考慮經年指標Ac比較表	106
表4.17案例二定性描述	106
表4.18案例二以剩餘使用壽命評估鑑物耐震能力計算表	107
 
圖目錄
圖1.1研究流程	4
圖2.1學校震害-長向壁量比-柱單位載重-耐震指標的關係	10
圖2.2標準教室平面	11
圖2.3 RC校舍壁量比-柱單位載重-弱軸耐震指標關係	12
圖2.4調查學校底層壁量比、柱單位載重分佈與弱軸耐震指標關係	12
圖2.5靜力耐震能力評估流程	15
圖2.6特徵週期反應譜	19
圖2.7建築物強度與變形能力示意圖	24
圖2.8構造物地震時基底剪力與變形能力示意圖	24
圖2.9保有性能的基本指標 求法	25
圖2.10多重側推分析曲線及其等值二折線	26
圖3.1研究流程圖	27
圖3.2 柱之軸力-彎矩交互曲線與破壞示意圖	28
圖3.3 鋼筋混凝土梁、柱斷面圖、應變圖與應力圖	29
圖3.4 剪力破壞時構材承擔之剪力與韌性比	30
圖3.5 梁柱桿件破壞模式分析	32
圖3.6 未達韌性容量之剪力破壞時構材承擔之剪力與韌性比	33
圖3.7 達韌性容量時構材承擔之剪力與韌性比	34
圖3.8 鋼筋混凝土軸力破壞塑鉸設定	35
圖3.9 鋼筋混凝土柱塑鉸設定	36
圖3.10 鋼筋混凝土剪力塑鉸設定	36
圖3.11側推分析曲線之建立	38
圖3.12容量震譜之建立	41
圖3.13彈性需求震譜建立	42
圖3.14需求震譜折減用等效阻尼之推導	44
圖3.15彈性需求震譜之折減	44
圖4.1高應大教室結構圖	57
圖4.2高應大教室正面	57
圖4.3高應大教室背面	57
圖4.4案例二結構圖	77
圖4.5案例二建築物正面	77
圖4.6案例二建築物側面	77
參考文獻
1.內政部建築技術審議委員會,「建築物耐震規範及解說之修定研究」,2002。
2.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學校建築防震手冊」,民國88年4月。
3.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法及推廣」,民國88年12月。
4.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九二一集集大地震震災調查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修復補強專輯」,民國88年12月。
5.中華民國鋼結構工程學會,「921 集集地震結構勘災心得研討會」,民國88年5 月。
6.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中小學校舍耐震評估與補強」,民國89年。
7.日本建築学会(1999),「1999年台湾 集集地震 第二編 鉄筋コンクリト造學校」。
8.日本建築防災協會(2001),「既存鉄筋コンクリト造建築物の耐震改修設計指針同解說」。
9.日本建築防災協會(2001),「既存鉄筋コンクリト造建築物の耐震診断基準同解說」。
10.ATC-40, Seismic Evaluation and Retrofit of Concrete Building,Applied Technology Council, Redwood City, California ,1996.
11.FEMA: NEHRP Recommended Provisions for Seismic Regulations for New Buildings, Report No. FEMA273, FEMA , 1997.
12.FEMA: NEHRP Recommended Provisions for Seismic Regulations for New Buildings, Report No. FEMA274, FEMA , 1997.
13.FEMA 273, NEHRP Guidelines for the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s,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Washington,D.C., 1997.
14.「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民國88年。
15.楊金龍,「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16.林政逸,「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 年。
17.陳威成,「學校建築結構耐震能力詳細評估與補強」,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 年。
18.李威震,「建築物之強度韌性耐震能力評估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 年。
19.許茂雄、陳俊宏、張文德,「鋼筋混凝土建築結構之非線性耐震分析」,中華民國第十五屆全國力學會議論文集,國立成功大學,1991 年,pp1567~1575。
20.劉白梅,「鋼筋混凝土建築結構受人為災害後之耐震診斷」,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21.陳界宏,「建築結構之耐震評估與補強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22.陳政杰,「弱柱強梁結構之極限層剪力計算與耐震評估方法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23.唐治平、柯孝勳,「建築物震後安全與耐震能力評估」,結構工程,第十五卷,第三期,pp21~35,民國89年。
24.郭心怡,「RC學校建築快速耐震診斷」,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25.邱麗君,「中小學校舍建築結構系統與耐震評估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0年。
26.呂國維,「台灣地區學校建築結構系統及震害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27.楊斯如,「學校建築結構耐震行為詳細評估」,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28.吳詩斌,「鋼筋混凝土建築結構物耐震評估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29.翁元滔,「建築結構多振態耐震性能評析與位移導向設計法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1年。
30.Freeman, S, A.,”Prediction of Response of Concrete buildings to Severe Earthquake Motion”, Douglas McHenry Int. Symp. On Concrete Struct., ACI SP-55,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Detroit, p.589-605, 1978.
31.Freeman, S, A., Nicoletti,J. P.,and Tyrell, J. V.,”Evaluations to existing buildings for seismic risk-A case study of Puget Sound Naval Shipyard”, Washingtion, Preoceeding of st 1 U.S.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EERI,Berkeley,113-112,1975.
32.Saiidi, M. and Sozen, M.A., ”Simple nonlinear seismic analysis of R/C structure”,Journal of Structurel Engineering, ASCE, (107)937~952.
33.Mayhaney J.A.,Freeman, S.A., Paret, T, F., and Kehoe, B.E., “The 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of Evaluating Structural Response During the Loma Prieta Earthquake” Proc. 1993 National Earthquake Conference,pp.501~510,Memphis,1993.
34.Krawinkler,H.,“A Few Basic Concepts for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roceedings, 11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Paper No.1113, Acapulco, Mexico, Elsevier science Ltd,1996.
35.羅俊雄、簡文郁、廖文義,「依耐震規範設計下鋼筋混凝土建築物極限耐震能力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報告,民國92年。
36.蕭文華,「鋼筋混凝土建築物性能評估與現行耐震評估之比較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37.康倍馨,「既有鋼筋混凝土學校建築之耐震診斷與補強」,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38.宋裕祺,「以結構性能為目標的橋樑耐震設計與耐震能力評估」,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39.林士群,「鋼筋混凝土抗彎構架之容量反應譜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40.洪岳亮,「鋼筋混凝土抗彎構架系統之集集大地震非線性分析探討耐震設計規範結構行為參數」,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41.廖文義,「學校建築耐震能力之簡易評估法及ATC-40 評估法」,結構工程,第十六卷,第三期,p3~17,民國90 年。
42.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容量設計法應用於建築物耐震設計之探討」,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民國90年。
43.「最新建築技術規則」,詹氏書局,民國92年6月。
44.Chopra, A.K. and Goel, R.K.,”Capacity-Demand-Diagram Methods for Estimating Seismic Deformation of Inelastic Strutures;SDOF systems, Report PEER-1999/02,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 April 1999.
45.Chopra, A.K., “Dynamics of Structures: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1995.
46.Newmark, N.M., and W.J. Hall, Earthquake Spectra and Desig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akland, CA, 198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