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302201817223400
DOI 10.6846/TKU.2018.00680
論文名稱(中文) 我國哲學系發展與經營之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Cas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a Philosophy Department in a Taiwanese Univers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1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姜怡雯
研究生(英文) Yi-Wen Chiang
學號 60472007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1-22
論文頁數 7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鈕方頤
委員 - 吳政達
委員 - 張鈿富
關鍵字(中) 高等教育
發展與經營
哲學系
關鍵字(英)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Philosoph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採用深入訪談法以及文件分析法對某所學校進行探究,了解我國哲學系發展與經營之個案情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
一、瞭解個案學校哲學系發展現況與運作情形。
二、了解課程安排對學生就讀意願的影響。
三、瞭解個案學校哲學系未來規劃。
四、瞭解推廣高中哲學對個案學校哲學系的幫助。
五、依據研究結果為我國哲學相關科系提供建議。

依其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課程內容的豐富與教師教學創新會影響學生就學意願。
二、哲學系希望透過發展跨領域,引起更多共鳴。
三、透過在高中推廣哲學,幫助打破大眾迷思。
四、要創造對哲學友善的環境,須先從向大眾推廣哲學開始。
英文摘要
Abstract:
This study uses in-depth interview and document analysis to examine a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in an university.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1.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and practices of the subject department.
2. To understand how curriculum design influences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study
3. To explore the future plans of the subject department 
4. To explore if the high school philosophy education benefits the subject department 
5. To give suggestions to philosophy departments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 
2. Low willingness for professors to do technology transfer.
3. Lack of resources, effective policies and professional administrative staff.
4. Low performanc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 due to high turnover rate.
5. The administrative work takes lots of time.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Richness of the curriculum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positively affect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study.
2. Hopes to have more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s in the future 
3. Philosophy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can clarify public misunderstandings
4. In order to create a philosophy-friendly environment, promoting philosophy to the public should be the first step.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臺灣高等教育發展11
第二節 臺灣大學校院哲學系發展23
第三節 高等教育經營內涵與相關研究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3
第一節 研究方法33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者34
第三節 研究實施程序35
第四節 資料處理37
第五節 研究的信實度38
第六節 研究倫理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系所招生與在高中推廣哲學41
第二節 永續發展經營與未來規劃52
第三節 綜合討論58
第五章 結論63
第一節 結論63
第二節 建議65
參考文獻67
中文部分67
外文部分73
附錄	75
附錄一 訪談計畫書75
附錄二 訪談大綱77
附錄三 訪談同意書78
圖次
圖1-1 1991年至2017年大專校院數變化圖2
圖1-2 本研究步驟圖	8
圖2-1 1991年到2017年大專校院數變化圖(含總數)19
圖2-2 大專校院一般體系學校之系所增減數量(2006-2015)21
圖2-3 大專校院學生數變動趨勢圖(1990-2014)23

表次
表2-1 高等教育的三種型態內涵12
表2-2 台灣高等教育的六個時期15
表2-3 以「高等教育」、「發展」、「經營」等關鍵字所搜尋之學位論文表29
表2-4 使用「高等教育」、「發展」、「經營」等關鍵字所搜尋之期刊論文30
表2-5 以「高等教育」、「發展」、「經營」等關鍵字所搜尋之專書表31
表3-1 研究參與者資料3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大學考試分發委員會(2015)。錄取分數及錄取人數一覽表。取自
https://www.uac.edu.tw/ 
古雅瑄(2008)。美日大學分類與排名系統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之啟示。學校
行政雙月刊,56,1-13。
沈清松(2002)。哲學概論。台北:五南。
沈清松(2006)。近二十五年來哲學系在台灣的發展。漢學研究通訊,100。
孫志麟(2005)。台灣高等教育擴張政策分析:困境與轉化。2005台灣教育。
臺東。摘取自:http://www.nttu.edu.tw/nttc2005/
楊思偉(2000)。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模式初探。教育研究資訊,8(4),17-
32。
楊振昇(2000)。新世紀學校經營的理念。學校行政,5,72-86。
楊國賜(編)(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鄒長城(2005)。論中國大學經營的要素與內在缺陷。湘潭大學學報,29-5,
142-145。
蔡培村、孫國華(1998)。學校經營的基本概念。載於蔡培村(主編),學校
經營與管理,1-24。高雄:麗文。
王秀菱(2015)。臺灣高教發展趨勢之探討-以中部某私立大學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
劉慧珍(2013)。陸生來臺政策就學動機、政策涉入程度對就學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陸研所。臺北。
柯鴻彬(2008)。台灣高等教育機構經營與管理之研究-大學校院教師之意見
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
黃啟倫(2006)。政府高等教育支出與經濟成長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研究所。台北。
黃健夫(2008)。當前我國高等技職教育發展問題之探討。嶺東通識教育研究
學刊2卷3期,13-26。
梁金盛(2004)。市場化 vs 教育計畫-以大學整併政策為例。台北:五南。
江文雄(1996)。學校經營的理念與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35,11-15。
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林天佑(2000)。教育行政革新。台北:心理。
林適湖(2011)。高等教育之發展與省思。教育資料集刊,52,取自
	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33/pta_5994_4549893_
16724.pdf
林曉慧、沈志明(2016,5月)。輔大哲學系57人申請轉出,人數破紀錄 
20160528公視晚間新聞。公視新聞網。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ZmpcjjaxE
林曉鈴(2003)。社會變遷與高等教育我國成人高等教育之發展(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南投。
林聰明(2013,1月)。高等教育發展與政策。論文發表於中華工程教育學會
舉辦之「2013年工程及科技教育校院長論壇」。台北。
吳政達(2008)。全入時代的高等教育政策:生源與經費兩大議題。教育研究
月刊,173,5-9。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清山(2011)。我國高等教育革新的重要課題與未來發展之分析。長庚人文
社會學報,4(2),241-280。
吳建華、謝昱發、黃俊峰、陳銘凱(2003)。個案研究。載自潘慧玲(主
編),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頁199-236)。台北市:高等教育。
青年高峰會(2015)。在高等教育愈趨普及下青年眼中的機遇及未來。取自
http://www.coy.gov.hk/tc/activities/youth_summit_archives/youth_summit_
2015.html
曹翠英(2006)。策略聯盟:強化大學競爭優勢。台北:五南。
鍾宜興(主編)(2011)。各國高等教育經營管理之比較。台北:麗文。
洪千惠(2015)。高等教育機構共享價值發展策略之研究-運用系統思考觀點。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台北。
許品鵑、謝秉弘、陳騏竹(2015)。25年來臺灣大專校院校數變動趨勢。
評鑑雙月刊,58。取自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5/11/01/6442.aspx
陳思廷、鄭凱元(2012)。南島的沉思: 淺談近現代台灣哲學研究的發展與東
亞分析實作哲學的新展開。載於戶田山和久、美濃正、與出口康夫合編之
《これが応用哲学だ!》。日本:大隅書店。(頁212-223)。取自
http://moodle.nthu.edu.tw/file.php/24474/南島的沉思-with_reference.pdf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伯璋(2005)。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載於陳伯璋、蓋浙生(主
編),新世紀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3-37。台北市:高等教育。
陳煜清(2001)。談「人力資源管理」對教育行政組織之啟示。學校行政,
15,1-9。
陳維昭(2008)。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劃。載於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發展處主編。
任務與遠景:我國高等教育論壇,130-135。臺北:台大出版中心。
陳昭穎(2001)。從菁英走向大眾:台灣高等教育擴充過程之政策分析(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
陳舜芬(1993)。英國多元技術學院的發展趨勢。載於陳舜芬(主編),高等
教育研究論文集。台北:師大書苑。
陳惠美、薛家明(2013)。全球脈絡下的國際學生流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 
(1),4-8。
郭添財(2014)。台灣高等教育問題與改善策略。教育學術彙刊,6,61-72。
潘慧玲(2004)。緒論:轉變中的教育研究觀點。載於潘慧玲(主編),教師
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頁1-34)。台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張雲龍(2015)。臺灣高等教育數量與發展經濟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
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台北。
張曼平(2007)。高等教育發展的理念與模式。鄭州大學學報,40(60),
144-146。
張珍瑋、劉秀曦、蘇淑燕(2017)。高等教育實施全球移動課程的理念與實
際:以淡江大學俄國語文學系大三學生出國留學為例。課程研究,2 
(1),41-68。
詹盛如(2001)。臺灣高等教育類型與功能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9(6),99-
122。
詹盛如、黃庭玫(2016)。臺灣高等教育研究現況分析。評鑑雙月刊,
60。取自 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6/03/01/6514.aspx
詹盛如、楊家瑜(2014)。面對少子化與全球化的挑戰:高等教育組織的發展
策略。評鑑雙月刊,52。取自
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4/11/01/6248.aspx
鄭語謙(2016,5月)。申請入學制淪轉系跳板? 教授:學生面試像詐騙。
聯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928/1725123
謝秉弘、許品鵑(2016)。十年來台灣大專校院一般體系學校系所增減情形。
評鑑雙月刊,64。取自
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6/11/01/6642.aspx
謝秉弘、許品鵑(2016a)。十年來台灣大專校院學生變動趨勢。評鑑雙月刊,
64。取自 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6/03/01/6513.aspx
蘇慧貞、倪周華(2012)。全球化大學不缺席─校園國際化打造競爭力。高教
技職簡訊,63,18-21,取自
http://www.news.high.edu.tw/uploads/edm/201506221415567135.pdf 
蓋浙生(2005,6月)。臺灣私立大學校院財源結構與經營策略。論文發表於
淡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舉辦之「市場化過程中政府與高等教育
之關係:兼論中國民辦高校的角色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
羅文基(1994)。近四十年來我國大學教育發展的回顧與檢討。載於歐陽教、
黃政傑(主編),大學教育的理想,21-36。台北:師大書苑。
宋明娟、甄曉蘭(2011)。重建大學課程的意義與策略初探:來自建構大學系
所學生專業能力的經驗反思。當代教育研究,19(1),55-100。
薛曉華(2004)。少子化的教育生態轉變是危機或轉機?兩種價值觀的檢視:兼
論因應少子化時代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政策。臺灣教育,630,21-
30。
李艾妘(2009)。社會正義與高等教育學費政策─當代自由主義觀點(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新竹。
中國臺灣網(2009)。臺灣高等教育概況。取自
http://big5.chinataiwan.org/zt/twzt/gaoxiao/gaikuang/liebiao/200903/t20090327_857724.htm
教育部(2011)。高等教育輸出-擴大招收境外學生行動計畫。臺北:教育
部。
教育部(2011a)。 教育統計(2011年版)。 取自 http://www.edu.tw/
教育部統計處(2017)。大專校院數統計。取自
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1B58E0B736635285&s=D04C745
53DB60CAD
教育部高教司(2008,2月)。高等教育的過去與未來╱高教司司長何卓飛。
高教技職簡訊,14。取自 
http://www.news.high.edu.tw/news014/2008012802.asp?c=0100&vers=014
教育部高教司(2008)。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書(97修正核
定版)。取自 http://www.edu.tw/files/list/B0069/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
研究中心修正計畫書(97修正核定版).pdf
教育部(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6)。出國留學人數降低問題及因應對策。臺
北市:戴肇洋。
聯盟百科(無日期)。哲學系。取自https://zh.unionpedia.org/i/哲學系
百度百科(無日期)。發展與經營。取自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81805835075981732.html?qbl=relate_questi
on_0
佛光大學(無日期)。哲學系發展歷程。取自http://website.fgu.edu.tw
 
外文部分
Bingham, F. G. (1993). Marketing the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a research 
analysis enrollment model.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4(1), 
59-72.
Cowan, J., George, J. W., & Pinheiro-Torres, A. (2004). Alignment of
developm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48(4),439-459.
Rowntree, D. (1981), A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London: Harper & Row. 
Su, H.-C., & Ni, C.-H. (2012). Universities are not absent under 
globalization, campus internationalization by creating competitiveness. Retrieved from http://www.news.high.edu.tw/uploads/edm/201506221415567135.pdf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16). Open doors data: Fast facts. Retrieved 
From http://www.iie.org/Research-and-Publications/Open-Doors/Data/Fast-Facts#.WEn3W2R970E
Trow, M. (1972). The expan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18(1), 61-84.

Trow, M. (1973).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091983).

Trow, M. (2005). Reflections o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to universal access: 
Forms and phas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modern societies since wwii. 
Retrieved April 23, 2008, from 
http://repositories.cdlib.org/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46&context=igs 

Knight, J. (1997).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In J. Knight & H. de Wit (Eds.),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pacific countries. Amsterdam: EAIE/IDP.

Kotler, P. & Fox, K. F. (1995).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