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302201617552200
DOI 10.6846/TKU.2016.00727
論文名稱(中文) 從建構主義探討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Research on the Cross-strait Military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 A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m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1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吳順宏
研究生(英文) Shun-Hong Wu
學號 70033011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5-01-15
論文頁數 11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高成
委員 - 邱坤玄
委員 - 朱新民
關鍵字(中) 建構主義
兩岸關係
信心建立措施
軍事互信機制
關鍵字(英) Constructivism
Cross-Strait relations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Military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為了避免因誤判而引發爭端,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並確保臺海兩岸長久的和平與發展,多年來國內政界與學術界紛紛倡議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隨著2008年馬總統上臺所提出的國防政策,以及首次出版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報告中,都將兩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議題列入國防政策目標,顯見對此議題的重視。
現階段政府積極恢復與中國大陸兩會模式的制度化協商機制,經過數年的努力,已有大步的進展。值此蛻變之際建立軍事互信機制是否為最佳時機?兩岸隔海分治66年長期處於「敵對狀態」,縱使最近3年以來兩岸關係有長足的進展,但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屬於高度的政治性議題,在國內政治認同分歧的情況下,兩岸又該如何推動軍事互信機制。
本研究以建構主義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首先必須兼顧民主正當性的原則下,凝聚國內共識,以近、中、遠程循序漸進的模式,增加彼此互信基礎,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為兩岸爭取最大的和平與安定。
英文摘要
For the sake of keeping enduring peace between ROC(Taiwan)and PRC and getting rid of misunderstanding causing the perish result by serious conflict on specific issues, political circle and academic circle have been advocating to build up Military Confidence Measures(MCBMs)for along time.In the year of 2008, President Ma’s defense policy and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QDR),the first time published by the government,have also mentioned the needs of building Military Confidence Measures between PRC and ROC(Taiwan).Above all,the subject of Military Confidence Measures has been a spotlight and getting a lot of attention.
Ma’s government has positively restarted the systematic dialogue by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Straits Exchange Foundation (Taiwan)and the 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Mainland China).After years dialogue, the relation between Taiwan Strait has been making great progress and getting improvement.After breaking the ice and reducing the hostile,it might be a good time to build up the Military Confidence Measures between PRC and ROC.However,by with the lack of local consensus, and by with the highly sensitive political issue of MCBMs,it will be a tough call to carry it out.
To implement the Military Confidence Measures between PRC and ROC effectively,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actions by democratic constitution,illustrating the meaning of MCBMs,constructing the local consensus, setting up the goal and plans by different terms.By bilateral dialogues lastingly,we hope to escalate mutual confidence and create benefit and peace for the people of ROC and PRC.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6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3
  第四節  研究架構………………………………………1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8
第二章  建構主義與軍事互信機制………………………20
  第一節  建構主義的概念與內涵………………………20
  第二節  軍事互信機制的緣起與發展…………………34
第三章  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立場分析……………46
  第一節  我國對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立場………46
  第二節  中國大陸對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立場…64
第四章  建構主義推動兩岸軍事互動之可行性…………72
  第一節  近程階段互通善意……………………………72
  第二節  中程階段建立規範……………………………80
  第三節  遠程階段終止敵對……………………………87
第五章  結論………………………………………………94
  第一節  研究發現………………………………………95
  第二節  研究建議………………………………………102
參考文獻……………………………………………………105
表  目  錄
表2-1:我國學者相關研究文獻中關於CBMs詮釋彙整表………………36
表2-2:彙整國內外學者對於CBMs的分類專案及具體內容表…………43
表2-3: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於CBMs 的分類項目比較表…………………44
表3-1:馬總統與兩岸建立CBMs 的相關談話一覽表……………………58
表3-2:中國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任期內有關兩岸建立CBMs的相關談話一覽表……………………………………………………………70
圖  目  錄
圖1-1:研究架構圖………………………………………………………17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洪葉出版社初版》,1994年12月。
李英明,〈國際關係理論的啟蒙與反思〉,《臺北:揚智文化》,2004年7月。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三民書局第8 版》,1993年2月。
俞正樑,〈發展中國家在主權問題上的當代選擇-中國對外戰略思考之一〉,《收錄於任曉編,國際關係理論新視野》,(北京:長征出版社,2001年)。
秦亞青譯,Wendt, Alexander,〈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上海:人民大出版社》,2000年12月。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2003年》。
翁明賢,〈解構與建構:臺灣的國家安全戰略研究(2000-2008)〉,《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4月18日。
郭立民,〈中共對臺選輯1949-1991〉,《臺北:永業出版社,1992年》。
莫大華,〈建構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安全研究〉,《臺北:時英出版社》,2003年3月。
陳欣之,〈國際關係理論:對現實主義的質疑〉,《收錄於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臺北:揚智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
國防部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2002年》。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北京: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年》。
二、期刊論文
于有慧,〈近期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8期》,2001年8月,頁47-53。
方天賜(2001.7-8 月),〈印度實施經濟改革以來的外交走向〉,《問題與研究》,第40 卷,第4 期,頁81-96。
王順合,〈美國與臺海兩岸之軍事合作交流及互信措施〉,《中山學報》,2010年6月30日,頁1-9。
王炳忠,<當前美國對華政策評析:「巧實力」的觀點>, 2010年12月12日,頁72。
王肇隆、初國華、黃財源合著,〈兩岸互動研究:雙層賽局中國內因素之影響〉,《屏東技術學院學報,第13期》,頁123。
王高成,〈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與美中臺三邊關係〉,《戰略與評估》,第 1 卷第 4 期,(2010年),頁21-22。
尤本立,〈戰略環境變遷下美中臺三邊關係的競爭與合作〉,《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4期》,2007年4月,頁56。
白永成,〈臺海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建構-兩岸劃設「非軍事區」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頁81-91。
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臺北:五南,1999),頁9-15。
任海傳,〈兩岸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以共同打擊犯罪為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頁23。
李毓峰,〈中共推動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之評析〉,《全球政治評論,第三十四期》,2011年4月,頁71-95。
吳孝寶,〈分裂國家、地區軍事互信機制建構與比較〉,《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09期》,2009年4月,頁31-32。
吳玉山,〈臺灣的大陸政策:結構與理性〉,《收錄於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1999年3月),頁155。
吳國中,〈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可行性研析〉,《國防雜誌第二十七卷第一期》,100年12月21日,頁63-77。
宋鎮照,〈解析中共對臺談判策略和臺灣因應之道〉,《共黨問題研究,第24卷第8期》,1998年8月,頁37。
余克禮,〈從臺海兩岸關係說明書看臺灣當局大陸政策的本質〉,《臺灣研究,第4期》,1994年,頁5。
沈道震、劉進福、宋筱元與曾正一合著,<兩岸合作共同打擊犯罪可行模式之評估與分析>,2002年5月,頁5-6。
林正義,〈臺海兩岸「信心建立措施」芻議〉,《國防雜誌,第13卷第12期》,1998年6月,頁75。
林文程,〈多元社會與封閉社會:臺海兩岸兩個層次談判之分析〉,《中山大學學術會議》,2000年6月5日,頁4-7。
邵嘉玲,〈胡錦濤時期中國大陸軍事外交與作為〉,《銘傳大學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6月,頁94。
周煦,〈美國柯林頓政府的亞太安全政策〉,《美歐月刊,第11卷第3期》,1996年3月,頁5-39。
袁易等,〈中國崛起之再省思:現實與認知〉,《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6年,頁6-28。
孫敬先,〈臺海兩岸談判策略之研究〉,《中興大學碩士論文》,1994年7月,頁 45。
孫敬先,〈臺海兩岸談判策略之研究〉,《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09 期》,頁 35。
孫冬雪,〈適時探討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專訪陳興國和彭光謙〉,《兩岸關係(北京)》,第 6 期,(2010.8),頁 16。
郝以知,〈推動兩岸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6月,頁41。
秦治來譯,Derian, James Der 主編,〈國際關係理論批判(International Theory:Critical Investigations)〉,《臺北:時英出版社》,2003年2月,頁167。
陳偉寬,〈淺談軍事互信機制的經驗與啟示〉,《空軍學術雙月刊,第596期》,2006年4月,頁2。
陳偉寬,〈論海峽中線之適法性〉,《空軍軍官雙月刊,第127期》,2006年4月,頁28-32。
陳重成,〈全球視野下文化疆域的變與常:兼論當代中國社會的重構〉,《遠景基金會季刊,第7卷,第4期》,2006年10月,頁95。
陳國銘,〈由建立信任措施論歐洲傳統武力條約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頁22-23。
陳明通,〈當前北京對台策略剖析〉,《東吳政治學報》,第27卷第2期,(2009.3),頁127-136。
陳先才,〈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理論建構與實現路徑〉,《臺灣研究集刊(廈門)》,第 1 期,(2009),頁26。
莫大華,〈和平研究:另類思考的國際衝突研究途徑〉,《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1期》,1996年11月,頁114。
莫大華,〈理性主義與建構主義的辯論:國際關係理論的另一次大辯論〉,《政治科學叢論,第19期》,2003年12月,頁115。
曹永坤,〈兩岸協商談判之研究:從兩階段談判與第三方介入角色探討〉,2000年6月,頁46。
郭臨伍,〈信心建立措施與兩岸關係〉,《收錄於陳鴻瑜主編,信心建立措施的理論與實際》,(臺北:臺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2001年2月,頁165-174。
張執中,〈不對稱談判權力結構下的強制策略:以中國大陸「不放棄對臺動武」為例〉,《東亞季刊,第32卷第3期》,2001年9月,頁5。
張亞中,〈論兩岸治理〉,《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6期》,2003年11-12月,頁37-39。
張匡世,〈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建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8年,頁93-95。
童振源,〈臺海和平發展與亞太區域安全〉,《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2期》,2008年6月30日,頁38。
黃秋龍,〈中共第十六屆六中全會之評析〉,《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11期》,2006年11月,頁5。
黃奎博,〈當前信心建立措施與兩岸關係發展之研究〉,《我國國防安全危機預判及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11日,頁2。
黃介正,〈美國臺海安全戰略:政治與軍事分析〉,《中美關係專題研究:1998~2000》,(臺北:中研院歐美所,2002年),頁123。
傅立文,〈從建構主義觀點分析胡錦濤對臺策略〉,《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8期》,2008年8日,頁48-49。
葉茂益,〈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可行性之研究〉,《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頁118-119。
鄒文豐,〈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對我國家安全之影響〉,《陸軍學術雙月刊第50卷第538期》,2014年12日,頁118-128。
楊文靜,〈中國新外交與東亞安全:一個建構主義的分析〉,《第五屆兩岸遠景論壇東亞區域整合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11月,頁200-205。
楊志恆,〈中共近年來對外軍事交流及其對我國國防安全之影響〉,《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政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編,1996年7月),頁2-3。
楊永明,〈美國亞太安全戰略之理論分析〉,《美歐季刊,86年》,頁21-24。
鄭任汶、馮美瑜,〈花錢買戰爭?或花錢買安全?臺灣的國家安全:建構主義的觀點初探〉,《北臺灣科技學院通識學報,第4期》,2008年6月,頁132-133。
鄭端耀,〈國際關係社會建構主義評析〉,《美歐季刊第15卷第2期》,2001年6月,頁199。
蔡志昇、應澤揚合著,〈擱置爭議追求雙贏-馬英九時代開展兩岸和平之研究〉,《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09期》,2009年4月,頁6。
蔡美美,〈美國圍堵戰略:冷戰、後冷戰與九一一的比較〉,《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6月,頁15。
蔡瑋,《中共的涉臺決策與兩岸關係》,(臺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3),頁11-14。
閻學通、陳寒溪譯,Dougherty, James E. and Robert L. Pfaltzgraff, Jr.,〈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 comprehensivesurvey)〉。《北京:世界知識,2003年6月》,頁558。
蕭朝琴,〈後冷戰時期中共對亞太地區的外交戰略〉,《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10期》,頁 47。
謝臺喜,〈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研究〉,《中華戰略學刊》,2009年6月,頁99-129。
顓孫建華,〈兩岸發展「信心建立措施」之研究:理論與實務之評估〉,《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頁122。

三、網站
〈大陸撤離對臺飛彈才能消除臺灣人民疑慮〉,《中華新聞網》,2010.2.8。http://www.cdns.com.tw/20100209/news/edit/104000002010020819443299.htm.
王崑義,〈如何建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2010.5.1。
http://www.sef.org.tw/ct.asp?xItem=50552&ctNode=4295&mp=11.
中國政府網,〈2004年中國的國防〉,2004.12。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zwgk/2005-05/27/content_1540.htm.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見蕭萬長一行〉,《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4.12。http://big5.china.com.cn/economic/zhuanti/boao08/2008-04/12/content_14942426.htm.
中時電子報,〈兩岸皆中華民族,齊頭並進〉,2008.5.21。http://www.chinatimes.com/。
文匯網訊,〈習近平提促進兩岸合作四點希望〉,2013.4.9。
http://news.wenweipo.com/2013/04/09/IN1304090006.htm
石仲泉,〈毛澤東:致力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人民網》,2006.6。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7/49164/4517972.html。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現階段兩岸關係與中華民國政府的大陸政策〉,2009.7.14。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6651&ctNode=5629&mp=1.
朱顯龍,〈美臺軍事關係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2002.7.27。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178867.htm.
〈共同體:兩岸統合與第三憲的樑柱〉,《中國評論月刊網路版》,2009.10.08。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61&docid=101097869&page=3.
自由時報社論,〈美對中改採圍交雙軌政策〉,2005.11.18。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43911。
〈爭取和平統一 胡錦濤提出「六點」〉,《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12.31。 http://chinareviewagency.net/doc/1008/4/4/6/100844688.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844688&mdate=1231175900
你好臺灣網,〈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2009.12.30。http://big5.am765.com/zt1/ztfl/jlzt/lhldrdscht/dschtxwbj/200912/t20091230_526260.htm.
李淑華,〈總統:樂見美臺軍售新發展有助臺海穩定〉,《奇摩理財網》,2010.1.12。 http://tw.money.yahoo.com/news_article/adbf/d_a_100112_1_1uo6i.
林芥佑,<美學者建言:歐巴馬政府應儘速檢討臺灣政策>,中央社,2009.1.30。http://estock.marbo.com.tw/asp/board/v_subject.asp?BoardID=3&ID=4995399.
〈兩岸一甲子研討會論文披露 學者提和平協定構想〉,《新華網》,2009.11.12。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w/content12440843.htm 
〈兩岸經貿第四次「江陳會談」的意義〉,《中央日報網路版》,2009.12.28。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1&docid=101016078
〈兩岸將啟動外交、軍事二軌對話〉,《Sina 全球新聞》,2009.11.11。 http://dailynews.sina.com/bg/tw/twpolitics/ausdaily/20091111/1555862013.html
兩岸將啟動外交、軍事二軌對話〉,《Sina 全球新聞》,2009.11.11。 http://dailynews.sina.com/bg/tw/twpolitics/ausdaily/20091111/1555862013.html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探討〉,《帥化民立法委員個人網站》,2008.2.26。http://www.ans.org.tw/detail_page.php?category=04&tid=167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探討〉,《帥化民立法委員個人網站》,2008.2.26。http://www.ans.org.tw/detail_page.php?category=04&tid=167。
〈兩岸應通過建構和平達成合統〉,《八年來臺灣政治發展的省思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2008.10.11。http://www.waou.com.mo/detail.asp?id=35123
〈知識管理的馬奇諾防線專家〉,《叡揚資訊》,2003.7.23。 http://www.gss.com.tw/tw/newscenter/349.htm
南方朔,〈辜汪會談與陸委會的遙控〉,《新新聞週刊》,第329期,1993.10。http://www.new7.com.tw/weekly/old/507/article001.html-11k.
〈南韓建造神盾級艦緊密美日韓軍事同盟〉,《青年日報》,2009.11.17
http://www.youth.com.tw/db/epaper/es001002/m990129-c.htm.
〈要正確把握當前的兩岸關係〉,《中國評論新聞網》,2009.11.30。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1/5/2/4/101152490.html?coluid=33&kindid=541&docid=101152490&mdate=1130163724
〈軍艦又越界 南北韓緊繃〉,《中時電子報》,2010.5.17。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0,5246,11050401x122010051700167,00.html.
高朗,〈美現實主義外交下的兩岸政策〉,《國政評論》,2000.12.18。http://www.npf.org.tw/ particle-140-1.html。
〈馬英九稱許「九二共識」讓臺灣廣泛參與國際〉,《香港新聞網》,2010.2.2。http://www.hkcna.hk/content/2010/0202/42194.shtml.
〈連胡發布和平願景;國共新聞公報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中時電子報》,2005.4.3。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peace_travel/trip/94043004.htm.
〈國家安全組〉,《何謂「九二共識」》,2001.9.6。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0/NS-B-090-001.htm 
國家政策研究基會,〈臺海兩岸建構軍事互信機制的關鍵要素〉,2010.3.15。http://www.npf.org.tw/2/7182?County=%25E5%2598%2589%25E7%25BE%25A9%25E5%25B8%2582&site
〈國際體系轉型與東北亞多邊制度〉,《學說連線網》,2010.1.11。http://www.xslx.com/htm/gjzl/dyzz/2010-01-11-24215.htm 
〈「國家安全發展新方向論壇」專題報告,劉復國:建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探討〉,《帥化民立法委員個人網站》,2009.4.24。http://www.ans.org.tw/detail_page.php?category=04&tid=171
〈現階段兩岸關係與中華民國政府的大陸政策〉,《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網》,2009.7.14。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6652&ctNode=5618&mp=1
湯紹成,〈胡六點與兩岸關係〉,《海峽評論》,第218期,2009.2。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218-7438.html。
劉屏,〈馬回應胡六點兩岸先經濟再軍事〉,《中國時報(臺北)》,(2009.4.23),第 14 版。
溫蓓章、陳信宏,〈兩岸新局開展臺日產業合作新契機〉,《全球臺商服務網》,2010.5.7。http://twbusiness.nat.gov.tw/epaperArticle.do?id=42041354
〈臺海兩岸建構軍事互信機制的關鍵要素〉,《國政研究報告,國安(研)099-002 號》,2010.3.15。http://www.npf.org.tw/post/2/7182。
潘錫堂,〈剖析中共對臺和戰兩手策略的意圖〉,《國政評論,國安(評)091-296號》,91.7.8。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1/NS-C-091-296.htm。
總統府網站,〈總統府新聞稿〉,2008.5至2015.12。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84&lctl=view&itemid=468&ctid=105&q。
鍾堅,〈大陸撤除對臺導彈沒有時間表〉,2009.1.5。http://www.waou.com.mo/detail.asp?id=33507
謝志傳,〈評析馬習會的深遠意義〉,《臺胞好康月刊》,2015.12.15。
http://www.npf.org.tw/3/15583
〈簽ECFA 與撤飛彈是兩回事〉,《中時電子報》,2010.5.19。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51900450,00.html

貳、西文部分
Alford, Jonathan, “The Usefulness and Limitation”, ( William Epstein and Bernard T.Feld New Directions in Disarmament. N.Y.: Praeger Publishers Press,1981),p.134.
Checkel, Jeffrey T, “International Norms and Domestic Politics: Bridging the Rationalist- Constructivist Divide”,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3, No. 4,1997), pp. 473-495.
Checkel, Jeffrey T, “International Norms and Domestic Politics: Bridging the Rationalist- Constructivist Divide”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3, No. 4), June 1997,pp. 473-495.
Checkel, Jeffrey T, “International Norms and Domestic Politics: Bridging the Rationalist- Constructivist Divide”,(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3, No. 4),June 1997,pp.324-348.
Finnemore, Martha,”National Interests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Ithaca: CornellUniversity Press, 1996),P.4.
Finnemore Martha ,” National Interests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Ithaca: CornellUniversity Press),Jauary 1996,pp.15-23。
Hopf, Ted, “The Promise of Constructivis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3, No.1),June 1998, p.175。
Holst, Johan Jorgen,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Survival, Vol.25, No.1),June 1983, pp. 1-2.
Homas Christensen , “Fostering Stability or Creating a Monster?” ,(International ,Vol.31,No.1),Summer 2006, p.101.
James B.Steinberg,“Administration’s Vision of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Keynote Address at the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Washington, DC, September 24,2009.
Kahler Miles, “Rationalit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Peter J. Katzenstein, Robert O. Keomane, and Stephen D. Krasner, eds., Exploration and Contestation in the Study of World Politics.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February 1999,PP. 296-298.
Kappen, Thomas Risse, “Democratic Peace -Warlike Democracies?: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Interpretation of the Liberal Argu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1, No.4), July 1995,pp. 203-207.
Krepon, Michael,“A Handbook of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of Regional Security”,( Washington, D.C.: The Henry L.Stims on Center Press,1998),P.4.
Krepon, Michael, ed,” A Handbook of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of Regional Security”,(Washington, D.C.: 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 Press,1998), P.4。
Krepon, Michael, ed. “A Handbook of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of Regional Security”,(Washington, D.C.: 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 Press,1998),PP.13-14。
Mason, Margaret, “Confidence building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Prospects and Problem”,( Ralph A.Cossa, ed., Asia Pacific Confidence and Security Building Measures. Washington, D.C.: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1995),P.102.
Wiener, Antje ,“Constructivism: The Limits of Bridging Gap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evelopment, Vol.6, No. 3,2003), pp.252-275.
Wendt, Alexander, “Bridging the Theory/Meta-Theory Gap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17, No. 4), June 1991, pp. 383-392.
Wendt, Alexander,“Bridging the Theory/Meta-Theory Gap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17, No.4),June 1991,pp. 318-336.
Wendt, Alexander, “Bridging the Theory/Meta-Theory Gap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17, No.4),June 1991, pp. 324-33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