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302201018554400
DOI 10.6846/TKU.2010.00764
論文名稱(中文) 《搜神記》動物書寫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animal writing of “Sou Shen Ji”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1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劉怡佳
研究生(英文) I-Chia Liu
學號 69400024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1-11
論文頁數 19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葆文(107290@mail.tku.edu.tw)
委員 - 林保淳
委員 - 黃麗卿
關鍵字(中) 搜神記
動物書寫
六朝志怪
干寶
關鍵字(英) “Sou Shen Ji”
animal writing
Six Dynasties Zhiguai
Gan-Bao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搜神記》作為六朝志怪小說的代表作,無論在故事情節、敘事藝術或人物塑造上,都勝於他書,而動物是文學中的不朽命題,人類觀看動物的方式,也就反映出那個時代的思維模式。在《搜神記》中與動物有關的文本,超過了全書三分之一,從災異之說到殊方異物,從神祇使者到精怪化身,都可見動物的影子穿梭其中。這些時而記物時而記事的瑣碎文本,是否能從中歸納出大致的主題或模式?動物角色在文本中有何作用,又是如何被觀看與定位?這些動物書寫中,是否有其背後的思維方式與時代意蘊?故本論文試圖就《搜神記》的動物書寫,首先分析其主題類型與表現模式;其次藉由主客體之區分,探討動物角色之作用;再透過思維方式的分析,建構出時代所顯現的獨特意蘊。

    本論文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並就研究現況加以述評,後確立「動物書寫」一詞之義界與研究範圍,以及說明研究步驟。第二章為《搜神記》動物書寫之主題類型分析,依主題類型與表現模式,分為七大類型,將瑣碎而條目繁多的動物書寫文本,歸結為系統性的論述。第三章則是《搜神記》動物角色之作用。首先以「事件的行動者」與「被描述的對象」兩個概念,將動物角色定位為「主體」和「客體」,接著將動物角色之作用分為五組概念,並分別探究動物角色之作用與主題類型的關係。第四章是《搜神記》動物書寫之時代意蘊,透過五個思維面向的分析,以逼顯出動物書寫的時代意蘊。第五章乃結論,先歸結論文內容、說明研究命題的價值,並省思本論文的缺失,而後將此論文定位為一先行論述,期能將本論文作為以古鑑今的基礎,以志怪小說中對動物的固有觀點,照見今人不自覺被制約的思維方式,進而開展出未來的研究方向。
英文摘要
The “Sou Shen Ji” is a representative work of the Six Dynasties Zhiguai. It’s better than other novels in plots, narratives, or portrayals. Then the animal is the immortal themes of literature, and the way of people treat animals, will reflect the way that they think in their times. From the emblem of disasters to strange things, from the deity’s messengers to incarnation of monsters , there are one-third parts of  “Sou Shen Ji” which about animals. How to induce the models of the texts? What’s the functions of animal roles in the texts? And they reflect some modes of people thought in their tim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subject’s styles, and analyze their models. Second,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subjects and objects on the animal roles, and make clear the their functions of texts. Third, to analyze the styles of thought, and propose the atmosphere of Six Dynasties.

This article consisting of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exordium, to explain the motive, the purpose, the scope, and the steps of this study. Then propose the definition of the ”Animal Writing”. The Second Chapter induce miscellaneous texts to become systematic theory depend on seven types of subjects.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 the functions of animal roles of  “Sou Shen Ji”. First,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subjects and objects on the animal roles depend on two concepts: ‘The role acts in the incident” or “The object which be described.” Second, to classify five types according the functions of animal roles, and expou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unctions and subjects. The Forth Chapter about the atmospheres of times. It combines with the Second and Third Chapters, to analyze people’s thought which displayed from  “Sou Shen Ji”, and propose five styles to discuss with it. The Fifth Chapter is conclusion. First, to sum up the contents of this article. Second, to propose this article’s values and introspect for the defect of this article. Finally, to regard this article as an initial study, and hope to explain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viewpoint of Six Dynasties and the viewpoint of today. And further in the future, to find the thought of us which be restricted unconsciously depen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articl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搜神記》版本述評與研究現況探討…………………3
      一、《搜神記》版本述評…………………………………… 3
      二、研究現況探討……………………………………………8
  第三節  研究題目之義界與研究範圍……………………………15
      一、「動物書寫」之定義………………………………………15
      二、研究範圍界定……………………………………………20
  第四節  研究步驟說明……………………………………………22
第二章  《搜神記》動物書寫之主題類型分析……………………25
  第一節  奇事異物之記錄…………………………………………28
  第二節  災祥禍福之象徵…………………………………………43
  第三節  善惡道德之報償…………………………………………61
  第四節  宗教信仰之祈驗…………………………………………72
  第五節  特質異能之凸顯…………………………………………82
  第六節  疾病問題之處理…………………………………………99
  第七節  異類精怪之驅除…………………………………………107
  第八節  小結………………………………………………………117
第三章  《搜神記》動物角色之作用………………………………119
  第一節  歸因與溯源………………………………………………123
  第二節  象徵與隱喻………………………………………………129
  第三節  獎勵與懲戒………………………………………………135
  第四節  凸顯與對照………………………………………………138
  第五節  爭鬥與回報………………………………………………141
  第六節  小結………………………………………………………145
    一、動物角色為主體……………………………………………146
    二、動物角色為客體……………………………………………149
    三、動物角色介於主客體之間…………………………………151
 第四章  《搜神記》動物書寫之時代意蘊…………………………152
第一節  對博物知識之探求……………………………………153
第二節  對未來人事之憂慮……………………………………161
第三節  對道德價值之思考……………………………………166
第四節  對神力異能之崇敬……………………………………170
第五節  對病災妖祟之恐懼……………………………………175
第六節  小結……………………………………………………177
第五章  結論………………………………………………………178
參考書目……………………………………………………………184
附錄一、「《搜神記》動物書寫分析總表」………………………189

圖表目次
圖表1、《搜神記》動物書寫補遺……………………………………22
圖表2、「奇事異物之記錄」文本之一………………………………30
圖表3、「奇事異物之記錄」文本之二………………………………35
圖表4、「奇事異物之記錄」文本之三………………………………36
圖表5、「奇事異物之記錄」文本之四………………………………38
圖表6、「奇事異物之記錄」文本之五………………………………41
圖表7、「災祥禍福之象徵」文本之一………………………………46
圖表8、「災祥禍福之象徵」文本之二………………………………48
圖表9、「災祥禍福之象徵」文本之三………………………………51
圖表10、「災祥禍福之象徵」文本之四……………………………54
圖表11、「災祥禍福之象徵」文本之五……………………………55
圖表12、「災祥禍福之象徵」文本之六……………………………57
圖表13、「災祥禍福之象徵」文本之七……………………………60
圖表14、「善惡道德之報償」文本之一……………………………64
圖表15、「善惡道德之報償」文本之二……………………………68
圖表16、「善惡道德之報償」文本之三……………………………71
圖表17、「宗教信仰之祈驗」文本之一……………………………75
圖表18、「宗教信仰之祈驗」文本之二……………………………80
圖表19、「特質異能之凸顯」文本之一……………………………83
圖表20、「特質異能之凸顯」文本之二……………………………85
圖表21、「特質異能之凸顯」文本之三……………………………86
圖表22、「特質異能之凸顯」文本之四……………………………90
圖表23、「特質異能之凸顯」文本之五……………………………94
圖表24、「特質異能之凸顯」文本之六……………………………98
圖表25、「疾病問題之處理」文本之一……………………………101
圖表26、「疾病問題之處理」文本之二……………………………101
圖表27、「疾病問題之處理」文本之三……………………………104
圖表28、「異類精怪之驅除」文本之一……………………………111
圖表29、「異類精怪之驅除」文本之二……………………………115
圖表30、「異類精怪之驅除」文本之三……………………………117
圖表31、《搜神記》動物書寫分析簡表…………………………153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以下皆依作者姓名排序)

一、古籍

(晉)干寶、汪紹楹校注:《搜神記》,台北:里仁出版社,1980年
(晉)干寶撰、李劍國輯校:《新校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東漢)王充:《論衡》,長沙:岳麓書社,1996年5月
(晉)王嘉:《拾遺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清)王國維:《論曲五種》,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年無著錄
(清)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台北:漢京文化公司,1983年9月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台北:明倫出版社,1975年
(先秦)左丘明:《國語》,景印文淵閣叢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
(漢)何休:《春秋公羊傳注疏》,台北:廣文書局,1972年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台北:學生書局,1967年
(清)阮元注疏:《十三經注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唐)房玄齡:《晉書》,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10月
(劉宋)范瞱:《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10月
(明)胡應麟:《甲乙剰言‧知己傳》,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清)郝懿行:《山海經箋疏》,台北:中國書店,1991年6月
(漢)班固:《漢書》,台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9月
(漢)班固:《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10月
(明)陳言:《潁水遺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天工書局,1998年8月
蔣錫昌:《老子校詁》,台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2月
(漢)鄭玄:《周禮注疏》,台北:中華書局,1965年
(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曲禮、橝弓)》,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10月
歐陽景賢、歐陽超:《莊子釋譯》,台北:里仁書局,1992年9月
(明)劉履等著、楊家駱編:《古詩十九首集釋》,台北:世界書局,1997年
(清)蘇輿:《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2月

二、專書

丁錫根:《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王立:《心靈的圖景──文學意象的主題史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2月
王勇等編著:《中國世界圖騰文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5月
王國良:《六朝志怪小說考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11月
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
石育良:《怪異世界的建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6月
史蒂芬‧懷斯(Steven M. Wise J.D.):《憤怒的獸籠》,台北:高寶國際公司,2000年
 (荷)米克‧巴爾著,譚君強譯:《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11月
朱大渭等著:《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1月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台北,學生書局,2002年8月
牟宗三等著:《中國哲學思想論集‧兩漢魏晉隋唐篇》,台北:水牛出版社,1992年5月
(明)李時珍著,紫圖編繪:《圖解本草綱目》,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年5月
汪子春、程寶綽:《中國古代生物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8月
周發祥:《西方文論與中國文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
周慶華:《中國符號學》,台北:揚智出版社,2000年12月
金元浦:《文學解釋學》,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
金榮華,《比較文學》,台北:福記文化圖書有限公司,1982年
金榮華著:《六朝志怪小說情節單元分類索引‧甲編》,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7年9月
金榮華著:《六朝志怪小說情節單元分類索引‧乙編》,台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8年3月
林富士:《漢代的巫者》,台北:稻鄉出版社,1999年1月
彼得‧辛格:《動物解放》,台北:關懷生命協會,1996年3月
彼得‧辛格:《捍衛‧生命‧史匹拉》,台北:柿子文化,2006年8月
苗壯:《筆記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侯忠義《漢魏六朝小說史》,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9年3月
胡新生:《中國古代巫術(修訂本)》,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
唐君毅:《哲學概論》,台北:學生書局,1989年10月
徐岱:《小說形態學》,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
馬書田:《中國人的神靈世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年1月
陳福濱:《兩漢儒家思想及其內在轉化》,台北:輔仁大學出版,1984年5月
馮觀富:《情緒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2005年6月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2007年1月
曾春海:《兩漢魏晉哲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5年6月
集弦、廖玉蕙編:《中國古典小說論集》,台北:幼獅出版社,1988年10月
傅樂成主編:《秦漢史》,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9月
楊儒賓、黃俊傑編:《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台北:正中出版社,1996年11月
趙輝:《六朝社會文化心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月
鄭世根:《莊子氣化論》,台北:學生書局,1993年7月
鄭欽仁等著:《魏晉南北朝史》,台北:里仁書局,2007年9月
錢志熙:《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6月
劉玉建:《兩漢象數易學研究》,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
劉仲宇:《中國精怪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劉苑如:《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12月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上海古輯出版社,2006年4月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香港:三聯書店,1996年3月
(俄)謝爾巴特赫著:《恐懼感與恐懼心理》,北京:華文出版社,2007年5月
弗雷澤:《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台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1991年2月
韓復智等編:《秦漢史》,台北:里仁書局,2007年1月
聶石橋主編:《古代文學中人物形象論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

三、學位論文

李翠瓊:《搜神記研究》,香港能仁學院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李華:《魏晉動物賦研究》,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李韶堯:《《黃帝內經》氣化宇宙論思想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吳明益:《當代台灣自然寫作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金克斌:《魏晉志怪小說中的世界──以《搜神記》為中心的研究》,國立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林淑珍:《論《搜神記》的民間童話質素》,台南師範學院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倪智芸:《《搜神記》精怪故事之敘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袁飛:《生態文學發展脈絡與《狼圖騰》生態意識解讀》,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張美卿:《中國古代靈異動物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張億平:《魏晉南北朝民間信仰研究》,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陳昭吟:《唐小說中龍故事類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論文,1992年
陳明恩:《氣化宇宙論主體架構的形成及其開展》,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陳佩玫:《《搜神記》的民間故事類型研究──以「地陷為湖」及「羽衣仙女」型故事的演變為主的考察》,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陳德興:《兩漢氣化宇宙論之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梁達良:《董仲舒「天人感應」說的特點及其歷史作用》,香港能仁書院中國文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蔡麗雲:《中國民間動物故事類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蔡其原:《巫術與文學─以六朝志怪小說為主的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劉苑如:《《搜神記》和《搜神後記》之研究:從觀念世界與敘事結構之考察》,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盧俐文:《《太平廣記》禽鳥類故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賴采蘋:《《搜神記》中的動物類型研究──以動物與人類的關係為中心》,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蘇榮彬:《神道設教──《搜神記》感應類故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四、期刊或研討會論文

李豐楙:〈正常與非常:生產、變化說的結構性意義──試論干寶《搜神記》的變化思想〉,《第二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11月),頁75─141
金榮華,〈「情節單元」釋義──兼論俄國李福清教授之「母題」說〉,《華岡文科學報》第24期,2001年3月
侯宏堂:〈陰陽學說與中國人的宇宙觀〉,《中國文化月刊》第275期,2003年11月,頁1─26
范寧:〈關於《搜神記》〉,《文學評論》第1期,1964年,頁86─92
徐志平:〈「人化異類」故事從先秦神話到唐代傳奇之間的流傳〉,《台大中文學報》第6期,1994年6月,頁357─398
張育甄,〈論《搜神記》中屠龍與英雄歷險典型──以〈李寄〉殺蛇為例〉,《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第五輯,2000年9月
許建新:〈干寶《搜神記》校註〉,《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第19期,1975年,頁549─640
黃宗潔:〈當代台灣動物書寫中的動保意識〉,《思想》第8期,2008年1月,頁71─106
鄭志明:〈《搜神記》的神話思維〉,《第二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11月),頁337─392
劉苑如:〈鑑照幽明:六朝志怪的揭露模式與其文類關係──兼論六朝志怪的評價標準〉,《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8月),頁1─42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病瘧」故事研究〉,《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8月),頁255─280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之敘事特性──以干寶《搜神記》為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07年第1期,2007年6月

五、工具書

夏征農、羅竹風主編,《生命科學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年7月
郭曉庄等編:《有毒中草藥大辭典》,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2年3月
陳慧、黃宏煦主編,《世界文學術語大辭典》,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陳國強編、石奕龍等撰稿:《文化人類學辭典》,台北:恩楷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6月

六、報刊資料

黃宗慧:〈台灣動物文學現況〉,《自由時報》副刊,2004年5月24號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