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302201017360200
DOI 10.6846/TKU.2010.00763
論文名稱(中文) 胡錦濤主政時期僑務政策研究(2002-2009)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s Overseas Chinese Affair Policy(2002-2009)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1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鍾文昌
研究生(英文) Wen-Chang Chung
學號 79627019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12-30
論文頁數 16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潘錫堂
共同指導教授 - 龔春生
委員 - 鄭乃文
委員 - 梁崇民
關鍵字(中) 華僑
華人
胡錦濤
僑務政策
科學發展觀
關鍵字(英) Overseas Chinese
Ethnic Chinese
Hu Jintao
Overseas Chinese policies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2002年胡錦濤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從此展開胡錦濤時代序幕,從2002年至2009年期間,中國大陸在經濟社會發展、國際事務參與、兩岸關係進程及僑務工作方面,均較以往有更大的精進與收穫。
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2007年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的觀點」,把「科學發展觀」列為此一理論體系的構成要素,並定義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為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目標,建立以人為本、社會和諧的小康社會。
在國際關係發展方面,2005 年12 月中共發佈「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稱,中國將走和平發展道路,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堅持和平、發展、合作,與各國共同致力於建設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在兩岸關係進程方面,2005年3月中共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在國際社會及海外僑社凝聚「一個中國」共識方面,取得正面且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對台灣政府及其僑務工作造成重大衝擊與壓力。
在僑務政策方面,2005年胡錦濤會見全國僑務工作會議與會代表時強調,在凝聚僑心、發揮僑力,爲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貢獻方面,僑務工作大有作爲;在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方面,僑務工作大有作爲;在開展民間外交、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擴大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方面,僑務工作大有作爲。
本論文係以「歷史研究法」為研究途徑,「文獻資料分析法」為研究方法,就2002年至2009年胡錦濤主政期間的歷史事件發展,蒐集各方資料進行整理、分類、歸納與分析,瞭解中共僑務政策脈絡,探討胡錦濤僑務政策背景與內涵,及整理台灣僑務因應作為。透過本論文的闡述,可以認清中共當前的僑務策略,及其在政治、經濟、文教等領域結合華僑力量的作為,其成效與影響,將可預判中共僑務政策未來走向,此部分仍可供後續觀察與研究。
英文摘要
The era of Hu Jintao was ushered in after he held the title of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2002. During the year 2002 to 2009, China has witnessed a greater improvement and result in the matter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ion, cross-strait relations and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In regards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was a part of Hu Jintoa’s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aised at 17th Party Congress in 2007, defining as “an important guidanc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 major strategic that must be upheld and applied in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is to put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as a main objective, formulat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which is agreeable and human-centric.

Looking at the progres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re is the white paper on Peaceful Development Road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n Dec. 2005, which promised a future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by promoting a friendly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o push forward itself, stressing peace,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world of sustained peace and common prosperity along with other countries.

With respect to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a positiv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was seen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overseas community after the adoption of “One-China policy” in Anti-Secession Law, which was ratified on March 14, 2005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n the mean time, great impact and stress was laid upon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and their overseas compatriot affairs.

As for the policy concerning Taiwan and overseas Chinese, Hu Jintao stressed in the meeting with delegates of the national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commission, that there has been great success in regard to the contribu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in the grand objective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slashing “Taiwan Independence” attempt, achieving peace and national unity, advancing grassroots’ diplomacy, spreading the great Chinese 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people from around the world.

Through the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event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milestone of Hu Jintao administration between 2002 to 2009, organizing, categorizing, generalizing and analyzing data in all areas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Party’s policy on overseas Chinese. We discuss the context and content of these polices, and observe the reaction on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CPC utilizes overseas Chinese’s effort and the subsequent impact in political, economic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sphere. In light of this, this study illuminates CPC’s current strategy and predict the outlook of their overseas Chinese policies, helping with future studi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基本概念界定…………………………………………… 5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1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1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9
第二章 中共建政以來僑務政策………………………………………21
    第一節 毛澤東時期僑務政策……………………………………21
    第二節 鄧小平時期僑務政策……………………………………26
    第三節 江澤民時期僑務政策……………………………………36
第三章 胡錦濤僑務政策背景與思維…………………………………43
    第一節 核心思維背景---科學發展觀……………………………43
    第二節 國際環境背景---和平發展觀……………………………55
    第三節 國內環境背景---和諧社會觀……………………………64
第四章 胡錦濤僑務政策內涵與成效…………………………………71
    第一節 政治領域…………………………………………………73
    第二節 經濟領域 …………………… …………………………80
    第三節 文教領域 …………………………… …………………90
    第四節 法制領域 ………………………………………………101
第五章 我國僑務因應作為…………………… ……………………109
    第一節 政治領域…………………… …………………………109
    第二節 經濟領域 ………………………………………………116
    第三節 文教領域……………………… ………………………122
    第四節 僑務休兵……………………………… ………………129
第六章 結論 …………………………………………………………137 
第一節 研究心得……………………………… ………………137
第二節 後續建議……………………………… ………………141
參考書目………………………………………………………………145
附錄  …………………………………

圖目錄
圖1-1 伊斯頓 (David Easton) 政治系統模式……………13
圖1-2 研究架構…………………………………………………16

附錄目錄
附錄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161
附錄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辦法…165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一、書籍部份
丁樹範主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文化,2002年6月)。
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6月)。
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6月)。
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編,新時期統一戰線文獻選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1986年9月)。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 著,中國改革開放史(北京: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1980年12月)。
中共國務院僑務幹部學校編著,華僑華人概述(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年10月)。
中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僑情」編輯部主編,僑務工作研究論文集(一)(北京:「僑情」編輯部,1990年6月)。
中國人民代表大會華僑委員會研究室編寫,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解說 (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0年12月)。
中國人民代表大會華僑委員會研究室編寫,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講話 (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0年11月)。
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主編,中共建政50年-中國大陸面面觀(台北:正中書局,2002年6月)。
中國國民黨中央海外工作會,共匪僑務工作新動向資料彙編(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海外工作會,1980年3月)。
中國統一戰線辭典編委會編,中國統一戰線辭典(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2年1月)。
尹慶耀,中共的統戰外交(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11月)。
毛起雄,當代國內外僑情與中國僑務法制建設(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4月)。
毛起雄、林曉東編著,中國僑務法律法規概述(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4年10月)。
毛起雄、林曉東編著,中國僑務政策概述(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3年10月)。
王功安、毛磊,華僑華人與國共關係(武漢:新華書店,1999年10月)。
王偉光,科學發展觀基本問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王賡武,中國與海外華人 (香港:商務印書館,1994年1月)。
丘漢平撰述,華僑問題 (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12月)。
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0年6月)。
石之瑜,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7月)。
石漢榮,探解中國僑務(香港: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4年4月)。
任貴祥、趙紅英,華僑華人與國共關係 (武漢:武漢出版社,1999年10月)。
刑國強主編,華人地區發展經驗與中國前途(台北:政大國研中心,1988年7月)。
朱宏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5年4月)。
朱志宏,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9月)。
朱國宏,中國的海外移民—一項國際遷移的歷史研究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4年12月)。
朱堅章主譯,黃季、陳裝慶合譯,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臺北:幼獅文化,1986年2月)
何 畏,中共僑務與僑鄉(香港:自聯出版社,1956年4月)。
吳元黎,中共國際經濟政策-現代化與開放的探索(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4月)。
吳安家,中共意識形態的變遷與持續(1949-2003年)(台北:國史館,2004年6月)。
吳定,公共政策(台北:華視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2月)。
吳前進,國家關係中的華僑華人和華族(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7月)。
呂亞力著,政治學方法論 (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7月)。
汪駿,中共對華僑的統戰與經濟掠奪(台北:世界反共聯盟中華民國分會,1975年5月)。
周南京主編,世界華僑華人詞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1月)。
周思源主編,對外漢語教學與文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
尚明軒、餘炎光編,雙清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
易君博著,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9月)。
杭亭頓,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重建(台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9月)。
林水波、張世賢,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84年10月)。
林金枝、莊為璣,近代華僑投資國內企業史資料選集(廣東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
林金枝主編,華僑華人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林國章,中共四化政策對其僑務政策影響之研究(台北:海華文教基金會,1994年6月)。
林琳文,後社會主義中國: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台北:生智出版社,1997年11月)。
邵宗海,當代大陸政策(台北:生智出版社,2003年6月)。
金鑫、徐曉萍著,中國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6月2版)。
門洪華主編,中國:大國崛起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
柳可白,建設和諧的小康社會(青島:青島出版社,2007年8月)。
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8年3月)。
胡之信,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史(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年12月)。
胡鞍剛,中國大戰略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胡鞍剛,中國崛起之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
胡鞍鋼,中國:新發展觀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郁漢良,華僑教育發展史(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7月)。
夏誠華,民國以來的僑務與僑教研究(1912-2004)(新竹:玄奘大學海外華人研究中心,2005年6月)。
夏誠華主編,海外華人研究論文集(新竹:玄奘大學海外華人研究中心,2005年4月)。
展望與探索雜誌社主編,中國大陸綜覽97年版(台北:展望與探索雜誌,2008年3月)。
高智瑜、李燕奇編著,鄧小平與當代中國改革(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秘書行政司資料室編,各國華僑華人(北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1991年12月)。
國務院辦公廳秘書局、中央編委辦公室綜合司編,中央政府組織機構(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5年6月)。
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 (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7月)。
張光,中國的外交政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5年11月)。
張興漢等主編,華僑華人大觀(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0年6月)。
張靜如主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現代化(長沙:湖南出版社,1991年5月)。
曹伯一等著,大陸問題研究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6月)。
曹俊漢著,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9月)。
莊國土,華僑華人與中國的關係(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
莊國土,當代華商網絡和華人移民、起源、興起與發展(台北:稻鄉出版社,2005年12月)。
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鄧小平時期的檢證分析(台北:水牛出版社,2000年4月)。
郭梁主編,戰後海外華人變化(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0年8月)。
郭隆隆、趙念渝編著,世紀之交的大國關係(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
郭萬超,中國崛起一一個東方大國的成長之道(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
陳 慶,中共對台政策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0年)。
陳子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支撐一江澤民政治思想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陳占安、孫蚌珠,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陳烈甫著,華僑學與華人學總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2月)。
陳毓鈞,胡錦濤時代的中美台動向-維持現狀、遏制台獨(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6年6月)。
陳碧笙選編,華僑華人問題論文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
陳懷東,海外華人經濟概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9月)。
景 杉主編,中國共產黨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5月)。
游梓翔,領袖的聲音:兩岸領導人重要演講選集1906-2006(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6年6月)。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編輯部編,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成立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年10月)。
楊建成,八十年代-中共外交僑務與海外華人問題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6月)。
楊泰芳,中國僑聯四十年(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6年12月)。
楊萬秀主編,海外華僑華人概論(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89年3月)。
楊慶南,世界華僑華人歷史縱橫談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年5月)。
葉自成,新中國外交思想:從毛澤東到鄧小平-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外交思想比較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
葉至誠,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9月)。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10月)。
僑務委員會編,共匪外交與統一戰線僑務資料(台北:僑務委員會,1972年4月)。
僑務委員會編,全球僑務統計表(台北:僑務委員會,2008年11月)。
僑務委員會編,全球僑務統計表(台北:僑務委員會,2009年11月)。
僑務委員會編,全僑一家親台灣向前行(台北:僑務委員會,2008年5月)。
僑務委員會編,僑務委員會75週年慶特刊(台北:僑務委員會,2007年10月)。
僑務委員會編印,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年報(台北:僑務委員會,2002年11月)。
僑務委員會編印,僑政論文選集 (台北:僑務委員會,1981年9月)。
趙賢州主編,對外漢語教學通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
劉 珣,對外漢語教育引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
潘錫堂,中共外交與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87年4月)。
潘錫堂,兩岸政經關係與情勢(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公司,2009年2月)。
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公司,2006年3月)。
蔡昉、林毅夫,中國經濟(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公司台灣分公司,2006年5月)。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戴昭銘,文化語言學導論(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年6月)。
戴萬欽主編,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和平與發展的展望(台北: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2006年6月)。
謝淑麗(作者Susan L. Shirk)、溫哈溢(譯者),脆弱的強權-在中國崛起的背後(台北:遠流出版社,2008年6月)。
  二、論文部份
小林伊織,中共改革開放後的僑務政策,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田雛鳳,江澤民僑務思維及政策之研究(1992-2003年),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論文,2006年6月。
朱惠賢,鄧小平時期中共僑務政策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周偉倫,中國和平發展戰略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張愛群,兩岸對外華語文教學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游凱全,我國僑教政策變遷之研究-SWOT觀點的分析,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6月。
羅俐,兩岸僑教政策變化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饒慶鈴,海峽兩岸推展僑務政策之比較研究:兼論僑教之比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6月。
 
 三、期刊雜誌
「胡錦濤和馬英九的共識與分歧--「胡六點」的另類觀察」,海峽評論(台北)2009年2月 。
「從鄧小平、江澤民到胡錦濤--一九七八-二○○四中國的轉型與快速發展」,歷史月刊   (台北),2004年4月 。
「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 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內涵」,僑務工作研究(北京),第139期,2007年11月。
尹海良,「關於世界漢語熱的幾點思考」,廣西社會科學 (廣西),第2期,2009年2月。
王 虹,「論經濟全球化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及對策」,理論與改革(北京),第6期,2007年6月。
王中人,「細勘『中國威脅論』」,世界知識(北京),第12期,1997年6月。
王 琳,「海外華僑華人與實施『走出去』戰略」,僑務工作研究(北京),第131期,2006年7月。
王寧寧,「關於海外孔子學院的全面認識」,科教文匯(北京),第6期,2007年6月。
王曉鶯,「海外華裔專業人才資源在中國人才強國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僑務工作研究(北京),第 128期,2006年1月。
王燕超,「網際網路與遠距教學」,台灣教育(台北),第560期,1997年6月。
王嶼生、尹承德,「關於『建構和諧世界』的幾點思考」,國際問題研究(北京),第4期,2006年6月。
丘立本,「外國僑務工作新動向及其原因與啓示」,僑務工作研究(北京),第123期,2005年3月。
石齊平,「中共十七大後大陸發展形勢的觀察--從鄧小平中國到胡錦濤中國」,電工資訊雜誌(台北),2007年12月 。
任貴祥,「論周恩來對僑務工作貢獻」,華僑華人歷史研究(北京),第1期,1998年1月。
別林業,「中華文化助推僑胞在海外生存發展」,僑務工作研究(北京),第140期,2008年1月。
吳前進,「論新時期『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21世紀以來新華僑華人與中國的關係互動」,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北京),2008年12月。
呂中瑛,「中文網路課程之設計與運用」,華文世界(台北),第92期,1999年8月。
李欣,「僑務工作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大陸橋視野(北京),2008年7月。
李海峰,「實施『海外人才爲國服務計劃』成效顯著」,僑務工作研究(北京),第135期,2007年3月。
林克,「胡錦濤的和諧社會」,商業周刊(台北),2005年6月 。
邱子軒,「中共和平發展戰略與和平崛起論之內涵比較」,國防雜誌(台北),2006年6月。
邱貴發,「網路世界中的學習:理念與發展」,教育研究資訊(台北),1998年4月。
信世昌,「遠距教學與華語文電腦網路教材之發展」,華文世界(台北),第83期,1997年5月。
俞新天,「中國國家利益的文化思考」,國際問題研究(北京),第2期,2006年2月。
姜敏達,「構建和諧僑社的幾點思考」,僑務工作研究(北京),第142期,2008年5月。
姚秀芝,「『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辦法』新增內容述要」,僑務工作研究(北京),第118期,2004年5月。
姚道中,「略談網際網路的中文教學資源」,教學科技與媒體(台北),第36期,1997年9月。
段 奕,「硬實力-軟實力理論框架下的語言-文化國際推廣與孔子學院」,復旦教育論壇(上海),第6卷,第二期,2008年2月。
胡惠林,「論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走出去』戰略」,思想戰線(北京),第3期,2006年3月。
唐家璇,「努力做好新形勢下的僑務工作」,僑務工作研究(北京),第122期,2005年3月。
孫紅霞,「簡析如何加強和完善我國的文化外交」,山東電大學報(山東),第1期,2007年1月。
徐 堅,「『建構和諧世界』的理論與實踐」,國際問題研究(北京),第4期,2006年4月。
徐 利,「見證三十年僑務法制建設的輝煌成就」,僑務工作研究(北京),第147期,2009年3月。
馬 健,「孔子學院:中國與世界全方位的交流平臺」,國際人才交流 (北京),第10期,2006年10月。
馬 玲,「中南海為收入差距傷腦筋」,廣角鏡(北京),第407期,2006年8月。
張小明,「約瑟夫.奈的『軟權力』思想分析」,美國研究 (北京),第1期,2005年1月。
張西平,「簡論孔子學院的軟實力功能」,世界漢語教學(北京),第3期,2007年3月。
張秀明,「改革開放以來僑務政策的演變及華僑華人與中國的互動」,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北京),2008年3月。
張清敏,「全球化環境下的中國文化外交」,外交評論(北京),第87期,2006年2月。
張學森,「科學發展觀:背景、內涵及創新點」,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報(成都),第2期,2004年2月。
郭招金,「世界華文傳媒的發展現狀與態勢」,僑務工作研究(北京),第138期,2007年9月。
陳奉林,「中國外交政策中的僑務問題研究」,僑務工作研究(北京),第147期,2009年3月。
陳津萍,「胡錦濤『科學發展觀』之戰略涵義」,陸軍學術雙月刊(台北),2008年6月。
陳剛華,「以文化傳播角度看孔子學院的意義」,學術論壇(北京),第7期,2008年7月。
陳毓鈞,「胡錦濤建構振興中華統一戰線」,海峽評論(台北),2005年12月。
喬言,「發揮僑務優勢爲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僑務工作研究(北京),第134期,2007年1月。
曾金金,「華語文教材的文化走向」,華文世界(台北),第84期,1997年6月。
覃業棟,「僑務系統工程對科學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新東方(北京), 2008年7月。 
馮躍貞,「堅持三個維權、維護僑界利益」,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北京),2008年4月。
楊立冰,「論毛澤東的僑務方針政策及其作用」,八桂僑刊(廣西),第2期,2004年2月。
董立文,「中共的全球戰略與『中國威脅論』」,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39卷第9期,1996年9月。
趙建民,「科學發展觀與胡錦濤路線」,展望與探索(台北),2007年12月。 
蔡恩澤,「僑資回鄉30年:感恩報國、桑梓情結」,觀察與思考(北京),2008年2月。
鄭海麟,「胡錦濤的兩岸和平發展72字方針」,海峽評論(台北),2009年2月。 
蕭全政,「論中共的『和平崛起』」,政治科學論叢(台北),第22期,2004年12月。
薑知然,「華文教育將面臨大的發展機遇—訪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張偉超」,僑務工作研究(北京),第121期,2004年11月。
譚天星,「淺談海外華商與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的互動關係」,僑務工作研究(北京),第122期, 2005年1月。
譚天星,「新形勢下僑務工作戰略意義的再認識」,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北京),2009年1月。
龔隆生,「中共『和平崛起』?改變了美國亞太戰略」,空軍學術月刊(台北),第584期,2005年7月。

   四、報紙資料
「馬:兩岸外交休兵 僑務也要休兵」,中華日報(台北),97年7月5日,2版。
王逸舟,「和諧世界的發展」,人民日報(北京),2005年9月24日,2版。
溫家寶,「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人民日報(北京),2007年2月27日,2版。

貳、網路資料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大中華黃頁貿易網:http://www.hiyp.com.tw
大紀元網:http://www.epochtimes.com
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網:http://www.zytzb.org.cn
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網:http://www.npc.gov.cn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網:http://www.cppcc.gov.cn
中國泛藍聯盟網:http://www.uocn.org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cn
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
中華民國總統府網:http://www.president.gov.tw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網:http://www.chinaql.org
美國之音網:http://www.voanews.com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網:http://www.gwytb.gov.cn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網:http://www.gqb.gov.cn
新唐人網:http://www.ntdtv.com
僑務委員會全球資訊網:http://www.ocac.gov.tw

叁、英文部分

Mahbubani, Kishore, “Understanding China”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October 2005 
Nye, Joseph Jr.,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0) 
Nye, Joseph Jr., Hard Power, Soft Power (The Boston Globe, August 6, 1999)
Nye, Joseph Jr., 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 1990)
Nye, Joseph Jr.,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Overholt, William, The Rise of China (New York: Norton, 1993) 
Perkins, Dwight, How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Shapes Its Future (New York:American Assembly, 1997) 
Roy, Denny, ”The China Threat Issue-Major Arguments“, Asian Survey, Vol. 36, No. 8 (August, 1996) 
Shambaugh, David. “China’s Military: Real or Paper Tiger”,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19, No. 2, pp. 21-23. 
Zbeng, Bijian,“China’s Peaceful Rise to Great-power Status”, Foreign Affairs, vol. 4, No. 5, 200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