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302201014492900
DOI 10.6846/TKU.2010.01332
論文名稱(中文) 我國表演藝術運用口碑傳銷與網路社群經營之策略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Applications of Mouth of Words Effects and Virtual Community Conducting to the Industry of Performance Art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貿易學系國際企業學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1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李傅中武
研究生(英文) Fu-Jung-Wu Li
學號 79655029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1-14
論文頁數 10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林江峰
委員 - 鄭冠宇
委員 - 蔡政言
關鍵字(中) 表演藝術
網路行銷
口碑傳銷
網路社群
關鍵字(英) Performance Arts
Internet Marketing
Mouth of Words Effects
Virtual Communi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網路行銷已是目前表演藝術產業的宣傳與推廣方式之一,但在因應整體變化、善用網路資源與創新思維方面,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探討。而運用口碑傳銷與網路社群經營當做行銷的策略,更是許多表演藝術業者思索如何降低其行銷的效率與增加其行銷的效率的方式。因此,本文將探討表演藝術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與優劣勢,並如何運用有效的行銷媒介與行銷策略來擬定有效的經營策略。因此,本論文將探討口碑傳銷與網路社群經營之特性與優缺點,並分析如何將口碑傳銷與網路社群之經營運用於表演藝術行銷之策略。

本研究發現,表演藝術團隊應該善用網路社群力量,給予消費者參與的空間,且分享與開放是主要的方式;其次,搭配線上或實體行銷活動,借重「串聯」活動其病毒式行銷的口碑效應,透過網路上的意見領袖,以擴大分眾社群間的宣傳效益。最後,便是善用「關鍵字行銷」與「差異化行銷」,以創造表演藝術部落格間的異質性。而表演藝術業者對於虛擬社群之經營,應該把少數的資源用在以下四個主要分類:(一)創作類:部落格、使用者產出內容及podcasts;(二)連結類:社交網絡和虛擬世界;(三)互動類:論壇、評等和評論;及(四)整理類:標籤。
英文摘要
The internet marketing becomes a common tool for performing arts industry to use as a medium of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today. However, there still leave many questions to be answered since the environment, technologies and internet resources are changing quickly. How to apply mouth of words effects and virtual community conducting as marketing strategies become major methods of reducing marketing costs and increasing market efficiencies for many performance arts companies. To comprehend the variations and problems of internet marketing that performing arts companies may face in the future,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is to study the obstacles of Taiwanese performance arts industries fac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s of mouth of words effects and virtual community conducting for Taiwanese performance arts industries, and to conclude the strategies for employing the marketing of mouth of words effects of and virtual community conducting.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performing arts companies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mouth of words effects of and virtual community conducting. They can encourage consumers to share the internet space by offering them chances to participate freely and widely. In addition, they can combine with virtual or physical events to create viral and word-of-mouth marketing effects, and to expand the segmental community promotion through internet opinion leaders. In final, the companies can use “keyword search engine” and “differential marketing” to create diversities among performing arts blogs. The study also makes four suggestions for blog service providers: customization threshold, cluster effect, performing arts blog portal, and sponsorship, and hope to encourag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 performing arts groups. For virtual community conducting, performing arts companies should carefully allocate their scare resources on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1) Innovative writing:Blog, output & reports, and podcasts;(2) Connecting: Social networks and virtual worlds; (3) Interactive:Forums, evaluations, and comments;(4) Sorting: Tag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
第貳章 網路行銷與網路社群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網路行銷(Internet Marketing)	6
第二節 口碑傳播與部落格行銷	22
第參章 表演藝術之特性與產業結構	42
第一節 表演藝術產業定義與特性	42
第二節 台灣表演藝術產業概況	49
第三節 台灣表演藝術產業之國際發展	53
第肆章 台灣表演藝術產業之競爭環境與策略分析	56
第一節 台灣表演藝術產業之外部環境分析	56
第二節 台灣表演藝術產業之五力分析	65
第三節 台灣表演藝術產業之全球價值鏈分析	73
第四節 台灣表演藝術產業SWOT分析	79
第五節 台灣表演藝術團體之網路與社群行銷	8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90
第一節 結論與建議	90
第二節 研究限制	92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92
參考文獻	93


 

表目錄
表 2-1  網路行銷與傳統行銷比較表	17
表 2-2  部落格定義分類	26
表 2-3  國內外部落格發展歷史	26
表 2-4  RSS 相關名詞釋義	33
表 2-5  部落格和其他網路媒體之比較 I	37
表 2-6  部落格和其他網路媒體之比較 II	38
表 2-7  部落格和其他網路媒體之比較 III	38
表 3-1  表演藝術之定義	44
表 3-2  2003 年至 2005 年表演藝術產業之家數與成長率	50
表3-3  2003 年至 2005 年表演藝術產業中各種類別的公司之家數	50
表 3-4   2003 年至 2005 年表演藝術產業之營業額、附加價值以及成長百分比	51
表3-5  2003 年至 2005 年表演藝術產業中各種型態公司之營業額	51
表3-6  2003 年至 2005 年表演藝術產業組織結構家數	52
表 4-1  表演藝術產業供應商	70
表 5-1  台灣表演藝術產業之全球競爭態勢	90
表 2-8  2006 年表演藝術團體部落格(依分類、筆劃編排)	105
表 2-9  部落格相關名詞釋義(依字母順序)	109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	5
圖 2-1 網際網路提供服務的工具	7
圖 2-2 網路行銷的運作模式	8
圖 2-3 傳統一對多的行銷溝通模式	8
圖 2-4 電腦媒介環境的行銷溝通模式	9
圖 2-5  ICDC 模型	10
圖2-6 新 8P 行銷組合	15
圖 2-7  Cronin 的顧客關係網路價值鏈	19
圖2-8 一般部落格內容(重點截圖組成,非完整網頁)	32
圖 2-9  Krishnamurthy 的部落格分類圖	35
圖4-1 表演藝術團體經營電子商務方式之比例 (單位:%)	61
圖4-2 表演藝術團體運用電子商務經營之比例	62
圖4-3 各表演藝術類型架設網站之比例 (單位:%)	63
圖4-4 表演藝術產業價值鏈	75
圖4-5 表演藝術產業全球價值鏈	78
圖4-6 表演藝術團體 2005 年收入項目 (單位:%)	8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	丁錫鏞,《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台北:嵐德,民 93。 
2.	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3.	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專屬網站:http://www.cci.org.tw/portal/newspaper/05/story.asp 
4.	文建會網站:http://www.cca.gov.tw/ 
5.	毛向輝(2003)。Blog 將成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民 95 年 6 月 13 日,取自:http://www.isaacmao.com/works/essays/BlogEP/Weblog_Portfolios.htm 
6.	王志平(2002)。網路行銷導論。台北:全華。 
7.	王怡雰(2004)。電腦溝通媒介與任務型態對媒介認知之影響。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8.	王啟祥(2000)。數位時代博物館的網路行銷策略。科技博物,p.72-74。
9.	王雪、褚靜育,〈我國公司治理結構的外部環境分析〉,《華北電立大學學報》,第2002 卷,第 4 期,民 91,頁 13-16。 
10.	王瓊英,〈台灣現代劇團行銷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民 89。 
11.	王麗嘉,〈從台灣表演藝術團體概況談演出創意獲利的可能性〉,《美育》,第 48期,民 94,頁 90-95。
12.	史玉琪,《我在藍天下,跳舞:雲門藍天教室的故事》。台北:天下雜誌,民 93。 仲曉玲、徐子超譯,Richard E. Caves 著,《以契約達成藝術和商業的媒合》。台北 :典藏藝術家庭,民 93。
13.	台灣網誌青年運動會(2005)。台灣網誌青年運動會官方網站。民 95 年 6 月 5 日,取自:http://blog.bof.tw/ 
14.	成英姝,〈凡此苦樂所有,只能以幸福名之雲門 25 周年訪林懷民〉,《聯合文學》, 第 162 期,民 87,頁 66-79。
15.	朱宗慶打擊樂團網站:http://www.jpg.org.tw/
16.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世紀風華:表演藝術在台灣。台北:文建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文化統計。民 95 年 6 月 5 日,取自:http://event.cca.gov.tw/artsquery/static_book.htm 
17.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表演藝術產業生態系統初探。台北:文建會。 吳奕軍(1998)。從傳統行銷出發看網路行銷。突破雜誌,153,p.98-101。
18.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白皮書.2004 年》。台北:文建會,民 93。
19.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世紀風華:表演藝術在台灣》。台北:文建會,民 91。
20.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之系統服務規劃報告》。台北:文建會,民 92。
21.	吳建誼(2006)。企業如何運用部落格行銷。民 95 年 6 月 5 日,取自:http://blog.bof.tw/
22.	吳思華,〈文化創意的產業化思維-下〉,《典藏今藝術》,第 137  期,民 93,頁134-137。
23.	吳思華,〈文化創意的產業化思維-上〉,《典藏今藝術》,第 136  期,民 93,頁114-117。
24.	吳苑如(2001)。網站互動性與企業公關管理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吳敏菁(2005)。國內表演藝術團體運用於網路行銷績效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吳錫德譯,Jean-Pierre Warnier 著,《文化全球化》。台北:麥田,民 92。
27.	吳錦範(2006)。RSS 介紹及其在圖書館的應用。民 95 年 7 月 16 日,取自:http://www.lac.org.tw/epaper/032.html
28.	李夏琳 和 喬許、柏諾夫,2009, < 網客聖經 – 成功擄穫人心的社群媒體行銷。
29.	李欣岳 主編(2006)。15 分鐘搞懂 Web 2.0。台北:巨思。 
30.	李欣岳(2005)。席捲企業的新勢力!Blog Inc.。e 天下雜誌,民 95 年 5 月 8 日,取自:http://www.techvantage.com.tw/content/055/055082.asp
31.	李治安(2006)。開放內容:一場數位資訊的草根運動(上)。民 95 年 9 月 10 日,取自:http://creativecommons.org.tw/static/about/maillist/archive/005
32.	沈育德、謝光萍(2005)。使用者為何以 blog  呈現個人生活?民 95 年 10 月 15 日,取自:
http://graphics.csie.ntu.edu.tw/~edwards/Blog_Report.pdf
33.	周一彤(2000)。網際網路對台灣現代劇團管理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周立軒(2005)。網誌的使用者與使用行為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班論文。 
35.	周恆甫(2005)。臺灣地區網路媒體 Blog 發展與應用之初探研究-以「交通大學無名小站」為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周雅菁、曾啟雄,〈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之研究〉,《設計研究》,第 5 期,民 94, 頁 132-139。
37.	林克寰(2004)。你不能不知道的部落格─Blog  是甚麼碗糕啊?。民 95 年 1 月 13 日, 取自:
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3856.html
38.	林希展(2006)。2006 Web 100 全球最火紅網路獲利模式。民 95 年 6 月 13 日,取自:http://www.bnext.com.tw/mag/2006_01_01/2006_01_01_5242.html
39.	林芍音(無日期)。個案研究法。民 95 年 4 月 1 日,取自:http://www.etweb.fju.edu.tw/teacher/research_method_1.htm
40.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
41.	林欣若(2003)。網路中的女性情誼-以台大椰林「站崗的女人」為例。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42.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 礙研究,3(2),122-135。
43.	林思元,〈部落格在表演藝術網路行銷之使用研究〉,碩士論文,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民 96。
44.	林泰宏(無日期)。2.0 時代的圖書館 – Web 2.0、Library 2.0 介紹。民 95 年 6 月 13 日,取自:http://www.lib.pu.edu.tw/%7Ejiang/LAROC/library2.pdf
45.	林銘鋒〈台汽營運績效與外部環境分析〉,碩士論文,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民89。林霈蘭〈從文化創意產業的觀點探討朱宗慶打擊樂團隊的多元發展〉,碩士論文,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民 95。 
46.	林懷民,〈表演藝術的契機〉,《票房行銷》。台北:遠流,民 87。頁 VIII-IX。
47.	花建,《文化+創意=財富》。台北:帝國文化,民 92。 
48.	表演藝術聯盟,《中華民國 91 年表演藝術生態報告》。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民 92。 
49.	邱承君(2006)。網誌、網誌活動與網誌世界:在理論與實踐間遞迴往覆。資訊社會研究,10,107-146。
50.	柯泓志,〈台灣表演藝術團體之行政實務概述〉,《彰化藝文》,第 34 期,民 95, 頁 14-17。
51.	洪永旭(1996)。網際網路的運用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
52.	洪敬惠(2001)。網路行銷之視覺識別體系探討-以國內網路書店為例。銘傳大學設計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3.	胡文豐(2006)。部落格-新行銷公關模式。產業雜誌,民 95 年 7 月 18 日,取自: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00265
54.	胡敏怡(1998)。網際網路事業經營之成功因素研究—以網路書店為例。政大科技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55.	范麗娟(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7(2),25-35。
56.	英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網頁:www.culture.gov.uk 
57.	唐慧慈〈琉璃工房與琉園經營策略之探討〉,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民 94。 
58.	夏學理等編著,《文化市場與藝術票房》。台北:五南,民 92。 
59.	師帥、陳蓉蓉,〈藉助價值鏈打造包裝企業核心競爭力〉,《包裝工程》,第 26 卷, 第 5 期,民 94,頁 182-183。
60.	紙風車劇團網站:http://www.paperwindmill.com.tw/paper/ 
61.	高芷彤(2006)。從 Web 2.0 時代看 Metadata 新應用模式-Folksonomy。民 95 年8月25 日,取自:http://content.ndap.org.tw/main/doc_detail.php?doc_id=949
62.	涂麗玲,〈我國兒童劇團之行銷研究〉,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民94。 
63.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化創意產業實例全書》。台北:商周,民 93。 
64.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網站:http://www.ncafroc.org.tw/ 
65.	張文慧(1998)。如何利用 INTERNET 行銷。台北:聯經。
66.	張玉佩(2005)。從媒體影像觀照自己:觀展⁄表演典範之初探。新聞學研究,82,41-85。 張愛晶(2004)。表演藝術團體公共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7.	張秀如,〈舞團與舞蹈班結合經營之策略分析〉,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階經理碩士班,民 89。 
68.	張思菁,〈文化消費與表演藝術品牌經營〉,《藝術欣賞》,第 2 卷,第 4 期,民 95, 頁 84-91。
69.	張苙雲,《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台北:遠流,民 89。 
70.	張殷綺〈台灣舞蹈類表演藝術基金會多角化經營之探討〉,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民 95。
71.	產業策略評析(2006)。行銷策略與行銷組合(中)。民 95 年 7 月 10 日,取自: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analysis/pat_A080.htm
72.	郭書祺(2001)。企業運用網路公關之研究初探─從電腦中介傳播談起。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73.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74.	陳亞萍(2000)。北市表演藝術觀眾之生活型態與行銷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75.	陳怜妏,〈高雄市表演藝術產業化之策略研究〉,碩士論文,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民 95。 
76.	陳昭義總編輯,《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2005》。台北,工業局,民 95。 
77.	陳昭義總編輯,《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2006》。台北,工業局,民 96。 
78.	陳致中(2003)。網路文學創作者行為之初探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
79.	陳瑞陽(2006)。網路行銷。台北:學貫。
80.	魚夫,《創意賺大錢:創意產業創新經營》。台北:甲馬創意,民 94。
81.	傅大煜(2005)。部落格─「We the Media」時代來臨。電子商務導航,7(3),1-8。 彭開英(2007)。To Blog or Not To Blog? It is the Question.  談公司部落格(CorporateBlogs)所產生的法律問題。民 96 年 4 月 4 日,取自:http://www.digitalcontent.org.tw/e/temp/960404/e_960404-1.php
82.	彭慶輝、王孟鈞,〈工程總承包企業價值鏈及其優勢分析〉,《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 會科學版)》,第 15 卷,第 4 期,民 94,頁 33-36。
83.	華翼新聞(2003)。Google 同意買下網路日軟體開發業者 Pyra Labs。民 95 年 5 月 3 日, 取自:http://news.chinesewings.com/cgibin/site/k.cgi?code=big5&id=20030219194270956
84.	雲門舞集網站:http://www.cloudgate.org.tw/ 
85.	馮久玲,《文化是好生意》。台北:臉譜,民 91。 
86.	黃永東,〈價值鏈管理在醫療上的應用〉,《品質月刊》,第 42 卷,第 9 期,民 95, 頁 17-23。
87.	黃國禎(2005)。初探 BLOG 在企業內部溝通的可行性。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 論文。
88.	黃琦惠,〈澳洲表演藝術國際發展支援體系研究〉,碩士論文,台北藝術大學藝術 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民 95。
89.	楊曉農(2006)。台灣立法委員部落格之政治資訊行銷研究。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 士論文。
90.	楊燕枝、吳思華,〈文化創意產業的價值創造形塑之初探〉,《行銷評論》,第二卷,第 3 期,民 94,頁 313-338。
91.	溫慧玟計畫主持,《表演藝術產業生態系統初探》。台北:文建會,民 94。 
92.	溫慧玟計畫主持,《表演藝術產業調查研究》。台北:文建會,民 96。
93.	葉素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策略行銷之研究:以非營利組織的觀點切入〉,碩士 論文,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民 94。
94.	詹志強、曾俊彥,〈應用價值鏈與要徑法分析台灣精密機械產業供應鏈網路系統〉,《朝陽學報》,第 6 期,民 90,頁 129-146。 
95.	鄒侑如,《表演藝術:啟動藝術新商機》。台北:典藏藝術生活,民 93。 
96.	榮泰生(2001)。網路行銷─電子商務實務篇。台北五南。 賓至剛(1999)。網路行銷應用秘笈。台北:松崗。
97.	劉一賜(2005)。2005 年網路發展趨勢解析。工商時報,31 版,民 95 年 6 月 5 日,取 自:http://www.cyberone.com.tw/ItemDetailPage/ProfessionalColumnist/05ProfessionalColumnistContentByAuthor.asp?MMContentNoID=13942
98.	劉世閔(主編)(2006)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與文獻格式之運用:以 QSR N6 與 EndNote 8為例。台北:心理。
99.	劉江釗(2005)。部落格之社會網絡與自我呈現初探。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0.	劉明德、曹祥雲、方之光、顏宏旭(2001)。《電子商務導論》,台北:華泰。 慧聰網(無日期)。博客歷史。民 95 年 7 月 15 日,取自:http://img.blog.hc360.com/zongbian/help/help_index.htm
101.	劉祥熹、陳永琦,〈經營策略、外部環境、組織結構與經營績效之關聯性-台灣地 區農漁會信用部之實證研究〉,《企業管理學報》,第 46 期,民 89,頁 77-113。
102.	樓永堅,《藝術產業行銷個案集》。台北:智勝文化,民 94。 
103.	樂多行動日誌(無日期)。什麼是 Moblog?。民 95 年 10 月 25 日,取自:http://moblog.roodo.com/info/index_02.htm 
104.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105.	蔡宜真、林秀玲譯,Bruno  S.  Frey 著,《當藝術遇上經濟—個案分析與文化政策(Arts& Economics: Analysis& Cultural Policy) 》。台北:典藏,民 92。
106.	蔡雅芳、胡哲生,〈組織內部與外部價值活動之交易互動-價值鏈觀點〉,《管理學 報》,第 22 卷,第 6 期,民 94,頁 727-742。
107.	鄭國威(2005)。Blog, Research, and Beyond。民 95 年 6 月 4 日,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5/45-05.htm
108.	鄧淑貞、莊子駿,〈加入 WTO 對科學園區貨運業影響之研究〉,《中華管理學報》,第 2 期,民 94,頁 73-82。
109.	澤瑋(2006)。生活脈絡小組的 wiki。民 95 年 9 月 23 日,取自:http://context.pbwiki.com/Blog%E6%BE%A4%E7%91%8B20060716-%E6%B7%91%E8%8A%AC%E4%BF%AE
110.	優劇團網站:http://www.utheatre.org.tw/
111.	聯合線上(2006)。blog 成書不是夢!udn 數位閱讀網「部落成書」計畫獲獎。民 95 年7 月 11 日,取自: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pr.asp?UID=4614
112.	謝安琪,〈從創意工業談英國的文化政策〉,《文化視窗》,第 31 期,民 90,頁 47。藺德、邱上嘉,〈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回顧與展望〉,《設計研究》,第 5 期,民 94,頁 141-146。
113.	張涵茵(2008)。台灣表演藝術產業之全球競爭策略。私立銘傳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1.	Anderson, M.D., Choobineh, J. (1996). Marketing on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 Strategy
2.	Angehrn, A. A. (1997). What to make of the Internet: the ICDT Model. Retrieved September21, 2006, from http://www.insead.fr/CALT/Publication/ICDT/strategicImplication.htm
3.	Babbie, E.  (2005),陳文俊 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雙葉。
4.	Bartlett, C.A., and S. Ghoshal, “Going Global,”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78, No.4, 2000, pp132-142. 
5.	Berthon, P., Pitt, L. F. and Waston, R. T., (1996),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and the WorldWide Web,” Business Horizons, Vol. 39, No. 5, pp. 24-32.blog. (2006). Grolier Multimedia Encyclopedia. Retrieved September 18, 2006, from Grolier Online http://gme.grolier.com.ezproxy.lib.nsysu.edu.tw:8080/cgi-bin/article?assetid=0035945-0 blog. (2006). In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Retrieved September 18, 2006, from Encyclopedia
6.	Blood, R. (2002). The Weblog Handbook: Practical Advice on Creating and Maintaining
7.	Borsook, T. K. and Higginbotham-Wheat, N., (1991), “Interactivity: What is it and What can it do for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ct., pp. 11-17.
8.	Britannica Online: http://www.britannica.com/eb/article-9404269
9.	Byrnes, W. J. (2004),桂雅文、閻惠群 譯。藝術管理這一行。台北:五觀。
10.	Chung,  S.C.,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Teaching  of
11.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43(6), 97-102.web 2.0. (2006).Webopedia. Retrieved September 18, 2006, from Webopedia Online:http://www.webopedia.com/TERM/W/Web_2_point_0.htmlweblog. (2006).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Retrieved September 18, 2006, from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2.	computer: glossary. (2006). Grolier Multimedia Encyclopedia. Retrieved September 18, 2006, from Grolier Online http://gme.grolier.com.ezproxy.lib.nsysu.edu.tw:8080/cgi-bin/article?assetid=0069231-0
13.	Crabtree, B. F. & Miller, W. L. (2003),黃慧雯 等譯。最新質性方法與研究。台北:韋 伯。
14.	Cuene, J. (2005). Web 2.0: Is it a Whole New Internet? Retrieved June 15, 2006, from http://cuene.typepad.com/blog/2005/05/web_20_at_mima.html
15.	David, M. & Sutton, C. D.  (2006),王若馨 等譯。研究方法的基礎。台北:韋伯。
16.	Davids, M., (1994), “The Interactive Evolution,” 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 Vol.12, pp.52-55.
17.	Dowell, G. and A. Swaminathan, “Entry timing, exploration, and firm survival in the early U.S. bicycle industr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7, 2006, pp1159-1182.
18.	Enactment of September 11. In Maastricht, The Netherlands: Internet Research 3.0.
19.	Executive's Journal, 12(4), pp.22-9。
20.	Fahey,   L.,   and   V.K.   Narayanan,   Macro   Environmental   Analysis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New York: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986.
21.	Fievet C. & Turrettini E. (2006),施瑞瑄 譯。誰沒部落格!。台北:商周。
22.	Givotovsky, M.,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the Issues and Applications of Interactive Multimedia for Information Specialists, Special Libraries Association.
23.	Grampp, W., Pricing the Priceless: Art, Artists, and Economics.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9.
24.	Gurzick, D. & Lutters, W. G. (2006). From the personal to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the blog life cycle. Retrieved June 3, 2006, from http://portal.acm.org/citation.cfm?id=1125614&dl=acm&coll=&CFID=15151515&CFTO KEN=6184618
25.	Heilbrun, J., and C.M. Gray, the Economics of Art and Culture. Cambridge: Cambridge
26.	Hill, L., O’Sullivan, C. & O’Sullivan, T. (2004),林潔盈 譯。如何開發藝術市場。台北: 五觀。
27.	Hirvela, D. (1990). The Performing Arts –An Audience’s Perspective.Kendall/HuntPublishing Company
28.	Hoffman, D. L. & Novak, T. P. (1996). Marketing in Hypermedia Computer-Mediated Environment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60, No. 3 (Jul.1996), pp. 50-68
29.	Hoffman, D. L., Novak, T. P. and Chatterjee, P., (1995), “Commercial cenarios for the Web: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Vol. 1, No.3.http://blog.yam.com/justDaniel/archives/488194.html
30.	http://www.deeds-ist.org/PG5/Presentations_and_docs/Paper_Vanharanta.pdf
31.	http://www.tcw.utwente.nl/theorieenoverzicht/Theory%20clusters/Mass%20Media/Media_Richness_Theory.doc/
32.	Jensen, K. B. & Jankowski, N. W. (1995),唐維敏 譯。大眾傳播研究方法—質化取向。 台北:五南。
33.	Kotler, P. & Scheff, J.  (1998),高登第 譯。票房行銷。台北:遠流。
34.	Krishnamurthy, S. (2002). The Multidimensionality of Blog Conversations: The Virtual
35.	Lampel,  J.,  T.  Lant,  and J.  Shamsie,  “Balancing  Act:  Learning  from  Organizing
36.	Lawrence,  T.B.,  and  N.  Phillips,  “Understanding  Cultural  Industries,”  Journal  of
37.	Leinad, D. X.  (2005)。究竟部落格有多紅?。民 95 年 9 月 15 日,取自:
38.	Lori's(2006)。國內部落格(Blog)於教學上之應用。民 95 年 7 月 1 日,取自:http://blog.yam.com/lori0105/archives/1241098.html
39.	Management Inquiry, Vol. 11, No. 4, 2002, pp430-441.
40.	Mark(無日期)。網誌 Blog 的企業應用。民 95 年 10 月 15 日,取自:http://www.ossii.com.tw/modules/sections/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d=22
41.	Onlinehttp://dictionary.oed.com.ezproxy.lib.nsysu.edu.tw:8080/cgi/entry/00319399?query_type=word&queryword=BLOG&first=1&max_to_show=10&sort_type=alpha&result_place=1
42.	O'Reilly, T. (2005). What Is Web 2.0 - Design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 Retrieved May 31, 2006, from http://www.oreillynet.com/pub/a/oreilly/tim/news/2005/09/30/what-is-web-20.html?page=1
43.	Performing Art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Education, Vol. 4, No. 1,2000, pp64-80.
44.	Pines, J.M., “The economic role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the health care continuum: Applying   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   to   emergency medicine,” 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Vol. 30, 2006, pp447-453.
45.	Porter M. (1985). The Value Chain. Retrieved October 10, 2006, from  http://www.netmba.com/strategy/value-chain/
46.	Practices  in  Cultural  Industries,”  Organization  Science,  Vol.  11,  No.3,  2000,pp236-269.
47.	Rentschler, R., J. Radbourne, R. Carr, and J. Rickard, “Relationship Marketing, Audience Retention and Performing Arts Organization Vi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Marketing, Vol. 7, 2006, pp118-130.
48.	Schauer, B. (2005). Experience Attributes: Crucial DNA of Web 2.0. Retrieved July 4, 2006, from http://www.adaptivepath.com/publications/essays/archives/000547.php University of Twente (2004). Media Richness Theory. Retrieved June 15, 2006, from
49.	University Press, 2001.
50.	Vanharanta, H. & Breite, R. (2003). A Supply and Value Chain Management Methodology for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Retrieved October 10, 2006, from
51.	Walther, J.B. (1996).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m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Hyperpersonal Interactio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3: 3-43.
52.	Watson, R. T., Zinkhan, G. M. & Pitt, L. F.. (2000). Integrated Internet  marketing.
53.	Wilson, M. (2006). Encyclopedia Americana. Retrieved August 2, 2006, from http://ea.grolier.com.ezproxy.lib.nsysu.edu.tw:8080/cgi-bin/article?assetid=0308205-00
54.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  (1998),李天任、藍莘 譯。大眾媒體研究。台北: 亞太。
55.	Wright, J.(2006),洪惠芳 譯。部落格行銷。台北:麥格羅希爾。 方興東(2004)。博客的自律與他律。民 95 年 6 月 4 日,取自:http://www.people.com.cn/GB/wenhua/27296/2343597.html
56.	Your Blog. Cambridge, MA: Perseus Publishing.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