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301201318531000
DOI 10.6846/TKU.2013.00914
論文名稱(中文) 廢玻璃與垃圾焚化飛灰資源化作為調濕陶瓷原料之生命週期評估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the Recycling Process of MSWI Fly Ash with Waste Glass for Producing Humidity-Controlling Ceramic Materia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1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林洋玟
研究生(英文) Yang-Wen Lin
學號 69948013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1-10
論文頁數 10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高思懷
委員 - 李育明
委員 - 胡憲倫
關鍵字(中) 廢玻璃
焚化飛灰
生命週期評估
GaBi
調濕陶瓷材料
燒結
關鍵字(英) waste glass
municipal solid incinerator (MSWI) fly ash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GaBi
humidity-controlling ceramic
sinter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廢玻璃的回收量逐年增加,再利用技術可有效達到廢玻璃資源化使增加廢玻璃的應用性,而飛灰資源化為目前處理飛灰最佳的可行方案,但是在研發資源化技術過程中,必須同時考慮資源化對整體環境的負載,以免解決了飛灰的問題,卻帶來更多的環境問題;因此如果能在研發的階段便導入生命週期思維,並模擬評估日後實廠的狀況,如此一來便能更清楚的掌握研發的方向,進而使日後研發出來飛灰資源化的技術對整體環境負載能降到最低。
本研究運用生命週期評估技術,來模擬都市焚化飛灰資源化實廠化後對環境的影響,並使用生命週期軟體GaBi 5來分析;以本研究室研發的廢玻璃與焚化飛灰資源化為調濕陶瓷材料之技術為模擬分析的對象並提出改進方案;利用廢玻璃與高嶺土作為黏結劑,加入具多孔特性之都市垃圾焚化飛灰,並運用燒製的技術使其具有成為調濕陶瓷原料之潛力。本研究依照實驗團隊得知有二種配比分別為廢玻璃粉60%、高嶺土20%、焚化飛灰20%(GKF-622)及廢玻璃粉60%、高嶺土30%、焚化飛灰10%(GKF-631)均符合日本調濕陶瓷材料規範 JIS A 1470-1:2008及CNS3299-4 陶瓷面磚試驗法之標準,以兩種不同配比進行生命週期評估之比較。生命週期衝擊評估以Eco-Indicator 99指標來評估對人體健康、生態及資源的損害衝擊。
結果發現利用廢玻璃與垃圾焚化飛灰製作成陶瓷調濕材料之製程中,燒結製程天然氣使用對環境所造成的環境負荷最大、其次是電力使用。結果顯示配比較佳為GKF-631。生產1公斤調濕陶瓷材料濕陶瓷材料對環境衝擊最大為資源耗用(Resources) 5.65 Pt,次要為人體健康(Human health) 2.13E-01 Pt最小為生態系統(Ecosystem Quality) 1.51E-02 Pt。以各製程中對環境衝擊大小為:燒結製程>飛灰水萃製程>調質製程>廢玻璃粉製程>成型製程,因此對環境相對最友善也可作為日後研發的方向。
英文摘要
In Taiwan, the quantity of waste glass recycling has increased over years. Current recyclable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waste glass recycling. Recycling is also the best way to manage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or (MSWI) fly ash. However, the whole environmental load affected by the treatment process need to be consider, which can avoid to generate mo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us, if the Life Cycle Assessment(LCA) could be introduced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research and with full-scale simulation, we might have a better sense of direction and could improve the technique of the fly ash recycling that can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This study used LCA to simulate the effect of recycling process of the MSWI fly ash and analyze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by  Gabi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Software. This recycling technique of the MSWI fly ash with waste glass to manufacture humidity-controlling ceramic material can provide improving solutions accordingly. Waste glass, kaolinite and fly ash are the porous material and foaming agent, which can be synthesized by sintering technology to produce humidity-controlling ceramic material.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two composition ratios can meet the standard of Japan humidity-controlling ceramic material specification and which would conform to CNS3299-4 standard. These ratios are 60% waste glass powder, 20% kaolinite and 20% fly ash (GKF-622); and 60% waste glass powder, 30% kaolinite, 10% fly ash (GKF-631). By using to the two ratios, this study accesses their lifecycles respectively. LCA used Eco-Indicator 99 index of Gabi5 to access the impact of human health, ecosystem and resources. 
The result of the LCA shows that the best ratio of GKF is GKF-631. The main environmental impact for producing 1 Kg of humidity-controlling ceramic material is 5.65Pt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The minor environmental impact is 2.13E-01Pt of human health. The minimal environmental impact is 1.51E-02 Pt of ecosystem quality. The order of environment impact in each process is as following: sintering process > water extraction process of MSWI fly ash > adjusting process > waste glass powdering process > molding proces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2
1.3	研究目的	2
1.4	章節大綱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	廢玻璃狀況	5
2.1.1	廢玻璃來源及產量	5
2.1.2	廢玻璃的物理特性	5
2.1.3	廢玻璃的化學特性	6
2.1.4	國內外廢玻璃資源化現況及應用	7
2.2	垃圾焚化飛灰	10
2.2.1	焚化飛灰之種類	10
2.2.2	飛灰物理特性	11
2.2.3	飛灰化學特性	12
2.3	調濕材料	13
2.3.1	調濕材料對健康之影響	13
2.3.2	調濕材料種類及應用	14
2.3.3	國內外調濕材料之發展與現況	17
2.4	生命週期評估	23
2.4.1	生命週期評估發展	23
2.4.2	生命週期評估方法	25
2.4.3	國內外生命週期評估之研究	28
2.5	生命週期評估模式與軟體應用	30
2.5.1	生命週期評估軟體介紹GaBi	30
2.5.2	生命週期衝擊評估Eco-Indicator 99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2
3.1	生命週期評估	42
3.2	目標與範疇	44
3.3	生命週期盤查	48
3.4	生命週期衝擊評估	51
3.5	生命週期闡釋	52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3
4.1	生命週期盤查	53
4.1.1	原料製造及操作條件	53
4.1.2	原料製造設備資料建立	59
4.1.3	燒結製造及操作條件	61
4.1.4	燒結製造設備資料建立	63
4.2	生命週期衝擊評估	68
4.2.1	各製程依配比不同之三種數據結果	68
4.2.2	各製程依配比不同之標準化比較	79
4.2.3	各製程依配比不同之權重比較	88
4.3	生命週期闡釋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7
5.1	結論	97
5.2	建議	98
參考文獻	99

表目錄
表2-1台灣廢玻璃容器回收處理公司	9
表2-2國內廢玻璃資源化之文獻回顧彙整表	9
表2-3焚化飛灰粒徑分佈重量百分比	11
表2-4垃圾焚化飛灰與底渣之物理性質	12
表2-5國內外焚化飛灰元素分析結果	13
表2-6調濕材料市面上產品	15
表2-7目前市場上調濕材料的發展情況	17
表2-8國內調濕材料之文獻回顧彙整表	21
表2-9生命週期歷史背景	24
表2-11國內進行生命週期評估技術之研究	29
表2-12損害種類及原因	37
表2-13 Eco-Indicator 99衝擊類別	38
表2-14 Eco-Indicator 99損害評估之轉換因子	39
表2-15 Eco-Indicator 99損害評估之常態因子	40
表2-16權重化轉換因子表	40
表3-1北台灣廢玻璃回收統計表	48
表4-1廢玻璃容器模擬及操作條件	53
表4-2 GKF-622第一段水萃模擬及操作條件	54
表4-3 GKF-622第二段水萃模擬及操作條件	55
表4-4 GKF-631第一段水萃模擬及操作條件	56
表4-5 GKF-631第二段水萃模擬及操作條件	57
表4-6 GKF-622廢水處理操作條件	57
表4-7 GKF-631廢水處理操作條件	58
表4-8 GKF-622調質操作條件	58
表4-9 GKF-631調質操作條件	58
表4-10廢玻璃粉製程設備及能源評估表	59
表4-11水萃製程設備及能源評估表	60
表4-12調質製程設備及能源評估表	61
表4-13 GKF-622成型操作條件	62
表4-14 GKF-631成型操作條件	62
表4-15 GKF-622燒結操作條件	62
表4-16 GKF-631燒結操作條件	62
表4-17成型製程設備及能源評估表	63
表4-18運輸階段盤查表	63
表4-19成型製程設備及能源評估表	64
表4-20產品每小時消耗總電力	65
表4-21產品每小時消耗天然氣	65
表4-22 GKF-622各製程特徵化數據	69
表4-23 GKF-622各製程標準化數據	70
表4-24 GKF-622各製程權重化數據	72
表4-25 GKF-631各製程特徵化數據	74
表4-26 GKF-631各製程標準化數據	75
表4-27 GKF-631各製程權重化數據	77
表4-28廢玻璃粉製程標準化分析	79
表4-29不同配比飛灰水萃製程標準化之比較	80
表4-30不同配比調質製程標準化之比較	81
表4-31不同配比成型製程標準化之比較	83
表4-32不同配比燒結製程標準化之比較	84
表4-33運輸階段標準化分析	85
表4-34不同配比廢水處理單元標準化之比較	87
表4-35廢玻璃粉製程權重化分析	89
表4-36不同配比飛灰水萃製程權重化之比較	89
表4-37不同配比調質製程權重化之比較	90
表4-38不同配比成型製程權重化之比較	91
表4-39不同配比燒結製程權重化之比較	91
表4-40運輸階段權重化分析	92
表4-41不同配比廢水處理權重化之比較	94
表4-42不同配比綜合性評估	95

圖目錄
圖1-1論文架構圖	4
圖2-1廢玻璃歷年回收量	5
圖2-2 典型玻璃處理系統流程	8
圖2-3產品生命週期流程圖	24
圖2-4生命週期評估架構圖	26
圖2-5 生命週期評估階段圖	26
圖2-6 Plan 由Processes 組成,Process 由Flows 組成	32
圖2-7 GaBi 軟體之Plan、Process 與Flow 示意圖	33
圖2-8 GaBi 軟體之Flow 屬性圖	34
圖2-9 LCIA 計算結果: 衝擊指標特徵值	35
圖2-10 Eco-Indicator 99 衝擊性評估模式之流程	36
圖3-1生命週期評估研究流程圖	43
圖3-2廢玻璃資源化製造流程	45
圖3-3廢玻璃與垃圾焚化飛灰共同再生製作調濕陶瓷材料生命週期製程地圖	47
圖3-4廢玻璃粉製程圖	49
圖3-5水萃製程圖	50
圖3-6調質製程圖	50
圖3-7成型製程圖	51
圖3-8燒結製程圖	51
圖4-1 GKF-622物質流圖	66
圖4-2 GKF-631物質流圖	67
圖4-3 GKF-622各製程標準化結果分析圖	71
圖4-4 GKF-622各製程權重化結果分析圖	73
圖4-5 GKF-631各製程標準化結果分析圖	76
圖4-6 GKF-631各製程權重化結果分析圖	78
圖4-7 廢玻璃粉製程標準化分析圖	80
圖4-8 不同配比飛灰水萃製程標準化之比較圖	81
圖4-9 不同配比調質製程標準化之比較圖	82
圖4-10 不同配比成型製程標準化之比較圖	83
圖4-11 不同配比燒結製程標準化之比較圖	85
圖4-12 運輸階段標準化分析	86
圖4-13 不同配比廢水處理單元標準之比較圖	88
圖4-14 兩種配比綜合比較	96
參考文獻
Abe, S., F. Kambayashi and M. Okada (1996), " Ash Melting Treatment by Rotating Type Surface Melting Furnace", Waste Management, 16(No.5/6): 431-443.
Alam, M. and D. J. Schlotthauer (1990), "Planning for successful ash handling", Solid waste power., 4(4): 30-36.
Arundel, A. V., E. M. Sterling, J. H. Biggin and T. D. Sterling (1986), "Indirect health effects of relative humidity in indoor environments",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65: 351.
Buchholz, B. and S. Landsberger (1995), "Leaching dynamics studie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or ash", Journal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45(8): 579-590.
Buchholz, B. A. and S. Landsberger (1993),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 128(No.2): 423-441.
Chimenos, J., M. Segarra, M. Fernandez and F. Espiell (1999),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ottom ash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or",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64(3): 211-222.
Eighmy, T. T., J. D. Eusden Jr, J. E. Krzanowski, D. S. Domingo, D. Staempfli, J. R. Martin and P. M. Erickson (1995),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ward understanding element speciation and leaching behavior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ash",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9(3): 629-646.
Gardner, K. H. (1991), "Characterization of leachates from municipal incinerator ash materials: a thesis", Clarkson University.
Gong, Y. and D. W. Kirk (1994)," Behaviour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or Fly Ash.I : General Leaching Study",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36: 249-264.
Iori, J. (1995), "Detoxification of municipal waste incineration residues by vitrification", Elsevier.
ISO, E. (2006), "14040: 2006",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Life cycle assessment–Principles and framework.
Jakob, A., S. Stucki and P. Kuhn (1996)," Evaporation of Heavy Metals during the Heat
Treatment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or Fly Ash"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9(No.9): 2429-2436.
Kida, A., Y. Noma and T. Imada (1996)," Chemical Speciation and Leaching Properties of Elements in Municipal Incinerator Ashes",Waste Management, 16(No.5/6): 527-536.
Lee, S. (2009), "Sintered ceramic made by mixing waste glass and porous material with controlling humidity ability".
Ontiveros, J., T. Clapp and D. Kosson (1989),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species distributions within municipal waste combuster ashes", Environmental progress, 8(3): 200-206.
PRe, C. (2001), "Sima Pro Database Manual Methods library", PRe Consultants BV, The Netherlands.
Wiles, C. C. (1996), " Municipal solid waste combustion ash: State-of-the- knowledge",Journal of Hazard Materials, 47: 325-344.
Wunsch, P., C. Greilinger, D. Bieniek and A. Kettrup (1996), "Investigation of the binding of heavy metals in thermally treated residues from waste incineration", Chemosphere, 32(11): 2211-2218.
孔偉、杜玉成、卜倉友、王從曾 (2011),「硅藻土基調濕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非金屬礦(01): 57-59+62。
方萍、吳懿、 龔光彩 (2009),「多孔礦物調濕材料的微觀結構與其吸濕性能」,材料導報(S1): 475-477。
王志源 (2004),「市售行動電話生命週期評估之個案研究」,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冉茂宇 (2002),「日本對調濕材料的研究與應用」, 材料導報。
冉茂宇 (2006),「調濕材料動態調濕性能的評價方法」,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7(4): 392-395。
田福禎、孫曉強、李波、陳崧 (2010),「調濕材料的研究及應用」, 新材料產業(01): 54-5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1),「環保低碳活動平台」,網址:http://greenevent.epa.gov.tw/carbon_1.asp. 
西藤、一.、秋. 宮野 、 正. 田中 (1949),「屋内湿度変化と壁体材料」, 日本建築學會研究報告(3): 157-161。
李育儒 (2009),「塗佈卡紙之生命週期評估」,臺北大學自然資訊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
李佳禾 (2004),「生命週期評估與環境績效分析研究-以人造纖維產品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雙安 (2009),「多孔材料添加廢玻璃燒結調濕陶瓷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添士 (2011),「廢玻璃應用於混凝土磚之可行性研究」,正修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正芳、韋文誠 、吳忠信 (2002),「無機污泥材料化技術研究」,行政院環保署.
林群超 (2012),「Process LCA 原理探究與案例說明」。
邱思瑀 (2011),「以生命週期衝擊評估作為環境影響評估之分析工具及其不確定性分析」, 明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國艷、冀志江、王靜、王繼梅、王曉燕 (2008),「調濕材料的國內外研究概況」, 材料導報(08): 78-82。
侯博震 (2003),「廢玻璃應用於再生瀝青混凝土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天明 (2009),「調濕材料應用於水泥質複合材料之探討」,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一岑 (1991),「有害廢棄物焚化技術」,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張韋豪 (2011),「台灣半導體產業環境管理與碳足跡現況及生命週期評估軟體需求探討」,臺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添晉 (2011),「資源循環與再生利用,循環經濟與節能減碳」,財團法人中技社。
張添晉、王愫懃 (2010),「廢玻璃與廢燈管資源回收循環」,中技社兩岸交流研討會,台北,中技社。
張智淵 (2006),「生質能之生命週期評估-以甘蔗提煉燃料酒精為例」,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詠淳 (2011),「以生命週期評估與生命週期成本探討 PET 寶特瓶材料之生態效益」,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作義 (2011),「硅藻土復合調濕材料的調濕性能研究」,化工新型材料(05): 48-49+53。
陳怡靜 (2009),「氫能社會之複合生命週期評估」,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金獅 (2001),「廢玻璃再利用於瀝青路面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研究所學位論文。
陳漢錚 (2011),「鋼筋混凝土由原料開採至產品之生命週期評估」,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憲弘 (2001),「廢玻璃應用於混凝土骨材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澤文 (2011),「以生命週期評估與生命週期成本探討食品紙容器生態效益之研究」,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瓊儀 (2003),「人造纖維產品之生命週期評估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宗智、王鯤生 (1997),「垃圾焚化飛灰粒徑對燒結效果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耀婷 (2009),「矽酸鹽類材料之調濕性能探討」,元智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蔡雯雯 (2011),「以生命週期評估與生命週期成本探討塑木之生態效益研究」,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樹偉、丘林、王文海 (2004),「調濕建材應用于輻射供冷房間的可行性」,制冷與空調(04): 70-73。
冀志江、王靜、金宗哲、隋同波 (2004),「健康建材與健康住宅」,新材料新裝飾(11): 23-27。
蕭錫卜 (2010),「都市垃圾焚化飛灰添加於紅磚進料之生命週期評估」,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曦芸 (1997),「調濕材料的開發」,化工新型材料,3: 9。
顧洋、申永順、許淑麗、李崑池 (1995),「國內保麗龍使用級廢氣處置之環境影響及相關管制對策之討論」,行政院環保署專案研究計畫期末報告書。
顧順榮、鍾昀泰、張木彬 (1995),「台灣地區都市垃圾焚化灰份中重金屬濃度及 TCLP 溶出之評估」,第十屆廢棄物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 271-279。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