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8201601213501
DOI 10.6846/TKU.2016.00712
論文名稱(中文) 《世說新語》與《晉書》中「竹林七賢」之史事異同考辨
論文名稱(英文)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rove' in Shi Shuo Xin Yu and Jin Shu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2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高睿隆
研究生(英文) Jui-Lung Kao
學號 60201007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6-05-26
論文頁數 9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傅錫壬
委員 - 殷善培
委員 - 王俊彥
關鍵字(中) 世說新語
晉書
十八家晉史
竹林七賢
關鍵字(英) Shi Shuo Xin Yu
Jin Shu
Eighteen Jin Historical records
The 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rov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魏晉之時政治動盪,身家性命朝不保夕。在爭權奪勢與階級鬥爭中,誕放於山林之中,縱情詩酒,清談玄理成為魏晉獨有的特色。而劉義慶之《世說新語》為展現此時期的政治形態與社會風貌,特以文人雅士之風談言行作為主體,用短小精煉的文字與自然表現的寫作手法,呈現這時代風情,自然而然的保存了許多歷史資訊,可供參照。故在此條件下,《世說新語》與《晉書》、「十八家晉史」等史書可互相參照、對比。在魏晉這一戰亂毀書與私家修史風氣盛行的時代,「文史互證」是可以在眾多散雜的資料中尋找史實一大途徑。
    在《世說新語》中竹林七賢可謂一書之「靈魂人物」,但因史料的遺失與文人傳抄和史臣編修下,其言行事蹟難免有誤,在此般形況裡,任何資料都可能是找尋歷史的素材。故本文將以小說與史書的互證研究,追尋竹林名士之風貌。
英文摘要
Wei, Jin, when political turmoil, his life precarious. In the struggle for dominance and class struggle gave birth to put in among the mountains, and indulge in poetry and wine, talk Wei Jin Metaphysics becom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Liu Yiqing's "Shi Shuo Xin Yu" to show political form and social landscape of this period, especially in the literati style talk words and deeds as the main body, refined writing style with short text and natural expression, showing that the era of style, naturally It saves a lot of historical information for reference. Therefore, in this condition, "Shi Shuo Xin Yu" and "Jin Shu", "Eighteen Jin Historical records" can refer to each other and other historical contrast. The war ruined the book in the Wei, Jin and the Private Compiling History rampant era, "History, Literature," is looking for facts in a big way in a number of bulk materials.

In "Shi Shuo Xin Yu" in The 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rove can be described as a book of "soul," but the loss of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editing chuanchao and Shi Chen, the words and deeds of their deeds will inevitably be wrong, in this case shaped like , the data are likely to be looking for any historical material.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be novel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Mutual certificate, bamboo Lin Mingshi pursuit of styl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價值	2
第三節 文獻回顧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	7
第二章 《世說新語》之成書與歷史意義 9
第一節 成書原因	9
第二節 歷史意義	10
第三章 《晉書》之版本 12
第四章 竹林七賢交遊及史事比較 18
第一節 「竹林七賢」之由來 18
第二節 「竹林七賢」之交遊 22
第三節 「竹林七賢」之史事異同考辨 24
一、阮籍 24
(一)、少年時期與族中提拔者 25
(二)、飲酒態度 28
(三)、表面德行的真相 29
(四)、長嘯 31
(五)、東平相與步兵校尉非閒職 33
二、嵇康 44
(一)、於史無載的兄長 44
(二)、婚姻 45
(三)、廣陵絕響 46
三、山濤 49
(一)、品評人物 49
(二)、仕宦 50
四、劉伶 51
(一)、酒德頌 51
(二)、為官之夢 53
五、阮咸 54
(一)、禮法所譏 54
(二)、南阮北阮 55
(三)、與豬同飲 56
(四)、善解音律 57
(五)、仕宦歷程 60
六、向秀 63
(一)、造事營生 63
(二)、衝突的箕山之志 65
七、王戎 68
(一)、三語掾 68
(二)、吏部人選問題 75
第五章 結論 82
徵引書目 85
附錄 88 

圖目錄
圖一 59
圖二 65

表目錄
表一 15
表二 16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一、傳統文獻

晉.陳壽撰,裴松之注,盧弼集解:《三國志集解》,(台北縣: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
梁.蕭統撰,李善、張铣、呂延濟、劉良、李周翰、呂向註:《增補六臣註文選》,(臺北:華正書局, 1980年9月初版)。
梁.釋惠皎著:《高僧傳》(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12年8月)
唐.劉知幾:《史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唐.房玄齡等著:《晉書一百三十卷》,(臺北市 : 藝文印書館,1971年)。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0月第5刷)。
清.湯球輯,楊朝明校補:《九家舊晉書輯本》,(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第1刷)。
清.湯球,黃奭輯 ; 喬治忠校注《眾家編年體晉史》,(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9年)。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11月)
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卷四十三,(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12月)

二、現代專著

王先謙《魏書校勘記及其他一種》,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12月。
王能憲《世說新語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
王余光《中國歷史文獻學》,臺北:天肯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王保玹《玄學通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
何啟民《竹林七賢研究》,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3月 。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9月。
周一良〈《世說新語》和作者劉義慶身世的考察〉《魏晉南北朝史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7月初版。
范子燁《《世說新語》研究》,西安:世界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6月。
梅家玲《世說新語的語言與敘事》,臺北:里仁出版社,2004年。
傅錫壬《牛李黨爭與唐代文學》,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4年9月。
楊勇編《世說新語校箋》,台北:正文書局,1992年,10月。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11月初版。。
逯耀東《魏晉史學及其他》,臺北市:東大發行1998年初版。
逯耀東《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臺北市:東大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台北:鼎文書局,2003年9月。
萬繩楠整理《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
萬國鼎著,萬斯年、陳夢家補訂《中國歷史紀年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月。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
韓格平《竹林七賢詩文全集譯注》,吉林:吉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三、學位論文

牛剛:《山陽舊夢,竹柳餘音—嵇康研究新探》,上海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5月。
李和昌:《向秀研究》,逢甲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6月。
李建華:《晉書》材料源於《世說新語》研究》,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5月。
陳勤斯:《唐修《晉書》中的歷史敘事與小說敘事研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4月。
張建偉:《阮籍研究》,首都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5月。
張建偉:《阮籍研究 》,首都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5月。
趙丹:《竹林名士交遊研究》,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7月3日。
蘇雯:《竹林七賢研究》,廈門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4月。

四、期刊論文

方詩銘〈何晏在曹魏高平陵政變前後〉,上海:《史林》1998年第3期。
王建國〈魏晉陳留阮氏及其家學家風考論〉,河南:《天中學刊》第19卷,2004年8月第4期
牛貴琥〈阮籍至東平考〉,江西:《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10月,第39卷第5期。
李妍、曾良〈世說新語與晉書比較〉,四川:《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26卷第7期。

高淑清〈唐修《晉書》採擷《世說新語》因由初探〉,吉林:《吉林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第2期。
高淑清〈《晉書》取材《世說新語》之管見〉,吉林:《社會科學戰線》2001年01期。
胡適等主編〈國學季刊發刊宣言〉,北京:《國立北京大學國學季刊》,1923年第1期第1卷。
袁濟喜、高丹〈嵇康傳箋證〉,河南:《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3月第47卷第2期。
南京博物院,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羅宗真執筆)〈南京西善橋南朝墓及其磚刻壁畫〉,南京:《文物參考資料》8-9,1960年12月。
程峰〈孫登與阮籍、嵇康關係的幾個問題〉,河南:《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10月,第11卷,第4期。
傅錫壬〈世說四科對論語四科的因襲與嬗變〉,台北:《淡江學報》,1974年3月,第十二期。
魯统彥〈試論《世說新語》的史料價值〉,南京:《文學研究》,2001年1月第22卷第1期。
張娟,王戰揚等著〈論一家之書出,眾家之書亡-以唐修《晉書》為例〉,山東:《德州學院學報》,第30卷第5期,2014年10月。
閻步克〈阮咸何曾與豬同飲〉,北京:《文史知識》,2007年第1期。
衛紹生〈竹林七賢緣何游於山陽〉,河南:《中州學刊》,2007年3月第2期。
劉志偉〈嵇康兄弟之謎與兄弟關係考辨〉,甘肅:《西北師大學報(社科版)》,1995年1月第32卷第1期。
蔡振翔〈竹林名士交游考〉,湖南:《求索》,1993年第1期。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