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8200622223900
DOI 10.6846/TKU.2006.00713
論文名稱(中文) 三二○公投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The Impact of Taiwan's Referendum on March 20 on Cross-Strait Relation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4
學期 2
出版年 95
研究生(中文) 陳柏伶
研究生(英文) Po-Ling Chen
學號 69224011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6-06-12
論文頁數 15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蘇起
委員 - 張五岳
委員 - 楊泰順
關鍵字(中) 公民投票
公民投票法
兩岸關係
三二○公投
防衛性公投
防禦性公投
關鍵字(英) referendum
plebiscite
the Referendum Law
Cross-Strait Relations
the March 20 referendum
preventive referendum
defensive referendu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在一般民主國家,公民投票是直接民主的展現,公民投票的目的乃是為了彌補代議政治的不足,它被視為民主政治運作的正常現象。然而在台灣,公民投票的訴求始終是極爭議的議題,它不但引發了泛藍陣營和民進黨間的激烈對抗,並且導致美國和中共不同程度的強烈反應。
  在台灣,人民以擁有參與政治事務的權利為傲。然而大多數的台灣人認為三二○公投涉及選舉策略考量,致使他們對公投舉辦的必要性、公投的法源基礎,甚至公投舉辦的時間點產生莫大的疑慮,這些爭議不但引發極大的爭論,造成朝野對立,更導致社會族群分裂。而三二○公投後的抗爭示威活動更影響台灣政治的穩定,甚至對台灣人民得來不易的民主成就造成實質的傷害。
  另一方面,當陳水扁總統提請防衛性公投之際,美國猛然發現台灣的公投旨在改變兩岸現狀,為此美國改變其在台海政策的一貫立場,不僅將其台海政策由原本的「戰略模糊」轉為「戰略清晰」,甚至公開表明底線,在台獨的立場上作清楚的表態,防止台灣片面改變台海現狀,進而危及東亞海域的穩定。
  至於中共,自從陳水表發表「一邊一國論」後,中共當局便放棄對陳水扁總統的「聽其言、觀其行」策略,並且升高對扁政府的敵意,對陳水扁的台獨行徑嚴加看管,以免台灣當局做出違反「一中原則」的言行。而當台灣宣布舉辦公投時,北京更認為民進黨當局是在走漸進式台獨的路線,於是便發表文章和輿論批判台灣公投,甚而舉辦軍事演習,意圖達到恐嚇台灣的目的。更甚者,中共更一改向來反對國際勢力介入兩岸局勢的思維,主動引進美國勢力,意圖假手美國達到對台施壓的效果。
  大體而言,三二○公投對美、中、台均造成深遠的影響,它不但使美台關係陷入低潮,雙方的互信亦受到破壞,即便是兩岸關係也處在極度緊繃的狀態。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民主成就和形象亦因涉及選舉策略操作的公投而遭抹滅,對我民主歷程發展是一大影響。
英文摘要
Referendums are expressions of direct democracy in most democratic countries.  Their purposes are to make up for shortcomings in representative politics.  They are viewed as a normal phenomenon of democratic political action.  However, the call for referendums in Taiwan has been a contentious issue.  It not only sparks violent partisan rows between the pan-blue camp and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but also meets with reactions of varying intensity from Washington and Beijing.  
      In Taiwan, people take pride in their right to participate political affairs.  However, most of them think the referendum on March 20 is involved in campaign strategy, so that they suspect the necessity of holding the referendum, the legal basis of referendum, even the timing of referendum.  The violent debate causes a great deal of dissension and breaks the hard-won democratic achievements of Taiwanese. 
      On the other hand, when President Chen Shui-bian proposes the defensive referendum, the U.S. becomes abruptly aware that Taiwan’s referendum aims to change cross-strait status quo.  For this reason, Washington return the favor by shifting his stance on cross-strait policy from “strategic ambiguity” to “strategic clarity”, unequivocally defining his administration’s position on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issue.
      As to Beijing, since President Chen proposed “one state on each side” statement, the mainland authorities gave up the “listen and see” strategy to President Chen and heightened its opposition to Chen administration.  Even the intention to hold a referendum is announced, Beijing thinks the Chen administration is taking the gradual path to Taiwan independence.  Therefore, mainland China uses articles and public comments to criticize Taiwan. He even holds military exercises in an attempt to intimidate the people of Taiwan.  More seriously, the mainland authorities make attempts to use the U.S. to put Taiwan under pressure.  
      Generally speaking, the referendum on March 20 influences the three-sided relations among Taiwan, the U.S., and mainland China.  It makes Taiwan-America relations fall to a low, and the mutual trust between the authorities on both sides is broken.  Even cross-strait relations are at their tensest.  More importantly, Taiwan’s democratic images and achievements are destroyed by the referendum with campaign strateg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5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7
第四節 研究架構  ………………………………………………………………………9
第二章 公民投票的理論與實踐……………………………………………………11
第一節 公民投票之意涵 ………………………………………………………………13
第二節 公民投票之類型 ………………………………………………………………17
第三節  公民投票之評議 ………………………………………………………………26
第四節  近代公民投票之發展與施行概況 ……………………………………………32
第三章  台灣公民投票之發展與施行………………………………………………43
第一節  我國地方性公民投票實施概況 ………………………………………………44
第二節  台灣公民投票推動之歷程 ……………………………………………………52
第三節  國內對公民投票之評議 ………………………………………………………58
第四節  「三二○公投」之施行概況……………………………………………………77
第四章  「三二○公投」對兩岸關係所引發之衝擊……………………………85
第一節  「三二○公投」對美國所引發之衝擊…………………………………………86
第二節  「三二○公投」對中共所引發之衝擊…………………………………………90
第三節  「三二○公投」對台灣所引發之衝擊…………………………………………102
第五章  「三二○公投」對兩岸關係之影響………………………………………111
第一節  「三二○公投」對美國台海政策之影響………………………………………113
第二節  「三二○公投」對中共對台政策之影響………………………………………118
第三節  「三二○公投」對台灣內部及大陸政策之影響………………………………128
第六章  結論  …………………………………………………………………………143
第一節  研究發現………………………………………………………………………143
第二節  研究建議………………………………………………………………………146

參考書目……………………………………………………………………………………149

圖表目錄

圖1-1:論文架構圖…………………………………………………………………10
圖2-1:plebiscite和referendum 之異同……………………………………………16
圖2-2:全球公民投票兩區段發展次數圖…………………………………………40
圖3-1:投票所投票流程示意圖……………………………………………………80
圖3-2:「三二○公投」兩項議題結果………………………………………………81

表2-1:非民主先進國家公民投票比較表…………………………………………34
表2-2: 歐洲國家舉行全國性公民投票次數表……………………………………36
表2-3:全國性公民投票的次數(以十年為單位),1900-2003……………………38
表3-1:台灣地方性公民投票案例…………………………………………………46
表3-2:政黨輪替後公民投票大事表………………………………………………56
表3-3:公民投票法規大要…………………………………………………………67
表3-4:「三二○公投」各縣市投票結果 …………………………………………83
表4-1:自中共「十六大」到2004年台灣總統大選前對台政策時序分類表……100
表5-1:「三二○公投」後一年中共對我外交壓制作為一覽表 …………………122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1.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 (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
2.	布特勒 (David Butler)、蘭尼 (Austin Ranney)著,吳宜容譯,公民投票的實踐與理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2年1月)。
3.	曲兆祥,公民投票理論與台灣的實踐(台北:揚志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10月)。
4.	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劉軍寧譯,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年)。
5.	林勁編,台獨研究論集(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3年12月)。
6.	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3-2004(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4年8月)。
7.	高永光編,民主與憲政論文彙編(台北:政大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1年9月)。
8.	曹金增,解析公民投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3月)。
9.	許世楷編,台灣憲政根本問題(台北:前衛出版社,1998年8月)。
10.	陳翁平,一九九五年魁北克主權公投運動的探討—兼論台灣統獨問題的意含與影響(台北:華立圖書,2001年3月)。
11.	陳隆志主編,公民投票與台灣前途(台北:前衛出版社,1999年4月)。
12.	謝復生(主持)、張台麟、韋洪武,公民投票(創制複決)制度比較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7年)。
13.	謝瑞智,憲政體制與民主政治,增訂三版,(台北:文笙書局,2005年9月)。
14.	賽塔拉(Maija Setålå)著,廖揆祥、陳永芳、鄧若玲譯,公民投票與民主政府(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2年9月)。
15.	五南法律小組編,公民投票法立法資料彙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2月)。
16.	內政部編,公民投票法研訂實錄(台北:內政部,2004年)。
17.	立法院法制局編,憲政制度與陽光法案之研究(台北:立法院法制局,2004年4月)。
18.	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公民投票(台北:立法院圖書資料室,1993年)。
19.	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公民投票續篇一(台北:立法院圖書資料室,1999年)。
20.	立法院圖書資料室編,公民投票續篇二上、下輯(台北:立法院圖書資料室,2004年)。
21.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文件,第15版,(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5年9月)。
22.	財團法人台灣智庫編,公投民主在台灣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台灣智庫,2004年2月)。



二、期刊、論文

期刊部分
1.	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編印,「陳水扁宣佈公投議題及近期兩岸三方關係」,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429期,2004年1月28日。
2.	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編印,「大陸軍界『以武制獨』的新論述」,大陸情勢雙週報(台北),第1426期,2003年12月10日。
3.	「胡錦濤主導對台工作後兩岸關係可能發展」,中共研究,第38卷第10期,2004年10月,頁21-29。
4.	「進退失據的中共對台政策─論中共對我總統大選因應作為」,中共研究,第38卷第4期,2004年4月,頁15-24。
5.	「總統大選後美國對兩岸政策的轉折與走向」,中共研究,第38卷第5期,2004年5月,頁14-22。
6.	曲兆祥,「公民投票概念的定義、性質與種類之分析與建議」,師大政治論叢,2004年第2期,頁1-28。
7.	李明峻,「國際公法與公民投票問題」,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期,1998年5月。
8.	青華,「民進黨撕裂台灣社會」,鏡報月刊(香港), 2004年6月,頁87-88。
9.	林勁,「台灣當局舉辦“防禦性公投”的過程與影響」,台灣研究集刊(廈門),總第86期,2004年,頁1-18。
10.	林濁水,「『反分裂國家法』與中國的對台政策」,國家發展研究,第4卷第1期,2004年12月,頁207-240。
11.	孫升亮,「台灣推動公民投票的主要歷程、活動特點及影響評估」,台灣研究(北京),總第68期,2004年,頁7-13。
12.	張五岳,「從反分裂法檢視中國對台政策法律化的困境與兩岸新挑戰」,律師雜誌,第309期,2005年6月,頁61。
13.	陳一新,「從布胡會看美中臺關係走向」,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12期,2005年12月,頁1-5。
14.	陳志瑋,「三二○公投與台灣政治發展分析」,臺灣民主季刊,第1卷第2期,2004年6月,頁43-71。
15.	陳翁平,「主權公投對於當前台灣統、獨問題的意含與影響之探討」,政策研究學報,第二期,2002年7月,頁71-103。
16.	陳動,「評台灣的“公投”」,台灣研究集刊(廈門),總第82期,2003年,頁28-36。
17.	葉俊榮,「台灣第一件公民投票:後勁反五輕『民意調查』觀察報告」,國家政策研究季刊,第6期,頁136-141。
18.	蔡政修,「從台灣的公投、新憲議題看美國小布希政府的兩岸政策調整」,問題與研究,第45卷第1期,2006年1、2月,頁107-133。
19.	蔡瑋,「對中共《反分裂國家法》的分析及國際反應」,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4期,2005年4月,頁6-9。
20.	謝麗娟,「台灣大選期間之中共對台政策:2004年總統大選個案分析」,展望與探索,第三卷第五期,2005年5月,頁62-79。



論文部分

1.	林如娜,直接民主理論發展之研究─兼論我國二○○三年公民投票法(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2.	林國龍,從比較觀點與過去實踐經驗論我國當前公投爭議(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3.	高金清,我國公民投票實施經驗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4.	曹金增,我國公民投票之研究(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5.	莊雅萍,公民投票之理論與經驗:一九九八年台南市公民投票之個案研究(成功大學經濟所碩士論文,2000年)。
6.	歐柏麟,我國公民投票實務發展之研究─個案與法制之檢證(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7.	顏銓成,國民大會變革之研究—析論公民投票與新憲法主張(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8.	羅際芳,兩岸關係對我國公民投票法影響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頁66。



三、報紙

1.	中央日報(台北)
2.	中國時報(台北)
3.	中時晚報(台北)
4.	自由時報(台北)
5.	聯合報(台北)
6.	聯合晚報(台北)


四、網路資源

1.	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default.stm。
2.	2004總統大選--UDN選舉學院,http://udn.com/PE2004/index.shtml。
3.	「2004年台灣軍事掃描」,東方紅‧太陽升‧部落格,http://kevinkao.idv.tw/mt/archives/000255.php。
4.	「2004總統大選--專題報導」,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report/2004president/readspec.php?no=0203&start=0&id=200403300397。
5.	「320和平公投法律問題之分析」,高點法律網,http://www.license.com.tw/lawyer/practice/news/pl104.shtml。
6.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64/。 
7.	大紀元網,http://www.epochtimes.com/。
8.	中共官方對台政策文件彙集,http://www.gptaiwan.org.tw/~cylin/China/index.html。
9.	中國台灣網,http://big5.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651364/index.html。
10.	中央日報,http://www.cdn.com.tw/daily/2004/03/15/text/930315a1.htm。
11.	中華資訊網,http://www.ttnn.com/cna/news.cfm/040315/21。
12.	中國民國總統府全球資訊網,http://www.president.gov.tw/index_c.html
13.	中國國民黨全球資訊網,http://www.kmt.org.tw/index.html。
14.	中華民國國防部,http://www.mnd.gov.tw/。
15.	民主進步黨全球資訊網,http://www.dpp.org.tw/。
16.	「民主寫歷史、牽手護台灣」網站,http://www.gov.tw/referendum/index.html。
17.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ly.gov.tw/index.jsp。
18.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
19.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ey.gov.tw/mp?mp=1。
20.	我的E政府─2005年外交與國防,http://www.gov.tw/EBOOKS/TWANNUAL/show_book.php?path=3_004。
21.	亞洲時報在線中文版,http://www.atchinese.com/。
22.	軍事焦點評論,http://www.diic.com.tw/comment/06/06comform1.htm。
23.	香港大學民意網站,http://hkupop.hku.hk/。
24.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http://www.sef.org.tw/。
25.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
26.	陳怡如,「從三二○公投論公民投票法第十七條之合憲性問題」,法律新聞雜誌,第32期,2004年6月,頁64-76。http://home.pchome.com.tw/education/jyfd1103/320.htm。
27.	商業訊息快報,http://www.tcoc.com.tw/newslist/003100/3122.htm。
28.	評論:危險的挑釁—評陳水扁的分裂言論」,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8/06/content_512466.htm。



貳、英文部分
	
1.	Bulter, David and Ranny, Austin eds. 1978. Referendum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actice and Theory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2.	Bulter, David and Ranny, Austin eds. 1994. Referendums Around the World: The Growing Use of Direct Democracy.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3.	Farley, Lawrence T. 1986. Plebiscites and Sovereignty:The Crisis of Political Illegitimacy. London: Westview Press.
4.	Suksi, Markku. 1993. Bringing in the People: A Comparison of Constitutional Forms and Practices of the Referendum. Boston: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 
5.	Setålå, Maija. 1999. Referendums and DemocraticGovernment: Normative Theory and the Analysis of Institution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6.	Uleri, Pier Vincenzo and Gallagher, Michael eds. 1996. The Referendum Experience in Europe.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