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8200516090200
DOI 10.6846/TKU.2005.00904
論文名稱(中文)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思維下的中共因素
論文名稱(英文) Discussion of Security the China’s fact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S. National Strategi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趙雪吟
研究生(英文) Hsuen-Yin Chao
學號 79026009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6-18
論文頁數 19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翁明賢
委員 - 曾復生
委員 - 王崑義
關鍵字(中) 國家安全
國家戰略
關鍵字(英) National Security
National Strateg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校系(所)組別: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在職專班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93學年度第2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趙雪吟    指導教授:翁明賢  博士

論文提要內容:
1969年尼克森開啟了美中關係正常化的過程後,中共即在美國國家政策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美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即奠定了世界強國的地位,且歷經冷戰及後冷戰等時期之後,美國國力可以說只有與日俱增,並成為現今的世界超強地位,但是為甚麼長期以來,美國對於中共政策卻一直在理想與現實的抉擇中求取平衡,中共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究竟佔著何種的地位?而美國在制訂其國家安全戰略的同時,究竟是如何看待中共所扮演的角色? 
不同時期的美國政府,為了因應各時期國際環境情勢變化,對中共建構不同的國家安全戰略政策;一九七二年迄今,美國雖歷經了七位總統,但中共在其國家安全戰略思維下,卻有其持續性的政策考量。本文分別從冷戰、冷戰終結、後冷戰、及迄今後911等時期,美國政府主要幾位總統執政時期,探究其國家安全戰略思維對中共的之間的政策考量為何?以及中共在其國家安全戰略政策制定過程中究竟扮演著何種角色?
美國、中共兩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有重合之處,也有衝突的地方,兩國關係好壞,攸關著東亞安全是否得以維繫。台灣所處的地位,確實是十分的特殊,地位雖處重要,卻也屬於虞力量最小、較無任何置喙餘地的一方,如何游走於兩邊並確保安全無,對台灣的政府及人民,的確是一件相當艱困的挑戰與考驗。
英文摘要
Title of Thesis:                                 Total pages:197
Discussion of Security the China’s fact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S. National Strategies.

Key word:National Security;National Strategy

Name of Institute: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Graduate date: 2005/6                          Degree conferred:master

Name of student:Chao Hsuen Yin                 Advisor:Wong Ming Hsien
                趙    雪    吟                         翁    明    賢

Abstract: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ional policy of United States since President Nixon normalized the US relation with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69. In addition,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Cold War and post Cold War, has become stronger and stronger and remained one of the superpowers in the world. However, United States’ policies toward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ve been seeking a balance between ideal and reality. What status doe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ve in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How does the United States consider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en making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during seven presidencies since 1972 had different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es toward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respond to different periods of international circumstances change. Unlike the United States,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ntinued the same political policy based on her own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The purpose of the thesis was to explore the US policy-making considerations toward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presidencies from Cold War, end of Cold War, post Cold War and after the 911 Event. What role doe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lay in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making process?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re mutual interests and conflict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ontributes to the security of the East-Pacific region. Taiwan located on the East-Pacific region is small but important. How Taiwan maintains neutral and safe is definitely a great task and challeng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諸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p.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p.6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p.8
第四節  研究概念界定……………………………………p.10
第五節  文獻檢閱…………………………………………p.14
第六節  研究架構…………………………………………p.19

第二章  冷戰時期的考量因素
       第一節  國際環境的分析…………………………………p.23
         一、二次大戰結束後的國際環境………………………p.23
         二、六0年代末期以後的國際環境…………p.27         
第二節  中共戰略發展影響………………………………p.30
一、中、蘇關係演變……………………………………p.30
二、美、中關係發展……………………………………p.36
第三節  美國戰略發展考量………………………………p.37
  一、尼克森政府時期……………………………………p.42
  二、卡特政府時期………………………………………p.48
第四節  小結………………………………………………p.55
         一、美國的考量因素……………………………………p.56
         二、中共的角色定位……………………………………p.58
         三、美中關係之影響……………………………………p.58

第三章  冷戰結束前、後的考量因素
       第一節  國際環境的分析…………………………………p.61
         一、八0年代的國際環境………………………………p.61
     二、九0年代的國際環境………………………………p.63
第二節  中共戰略發展影響………………………………p.64
  一、經濟發展……………………………………………p.64
  二、外交攻勢……………………………………………p.65
  三、中、印關係發展……………………………………p.66
  四、美中關係發展………………………………………p.67
第三節  美國戰略發展考量………………………………p.70
         一、雷根政府時期………………………………………p.73
         二、布希政府時期………………………………………p.81
第四節  小結………………………………………………p.88
         一、美國的考量因素……………………………………p.89
         二、中共的角色定位……………………………………p.90
         三、美中關係之影響……………………………………p.90

第四章  後冷戰時期的考量因素
      第一節  國際環境的分析…………………………………p.92
         一、後冷戰時期的國際環境……………………………p.92
         二、新的國際結構形成…………………………………p.95
         三、東南亞安全情勢……………………………………p.96
      第二節  中共戰略的發展影………………………………p.97
         一、穩定中發展的務實戰略……………………………p.97
         二、既聯合又爭鬥的反霸作為…………………………p.99
         三、國際與區域角色的運用……………………………p.100
      第三節  柯林頓時期戰略發展考…………………………p.102
         一、安全戰略的考量……………………………………p.102
         二、維護市場的經濟利益………………………………p.107
         三、人權問題與最惠國待遇……………………………p.108
         四、交往政策……………………………………………p.111
         五、亞太區域的假想敵…………………………………p.120
         六、對台關係與三不政策………………………………p.122
      第四節  小結………………………………………………p.124
         一、美國的考量因素……………………………………p.124
         二、中共的角色定位……………………………………p.126
         三、美中關係之影響……………………………………p.126

第五章  後九一一時代美國戰略思維探討
      第一節  國家利益與安全戰略……………………………p.128
         一、國家利益……………………………………………p.128
         二、安全戰略……………………………………………p.131
      第二節  中共戰略發展影響………………………………p.140
         一、911事件後的考量…………………………………p.140
         二、中共與「上海合作組織」…………………………p.142
         三、建構多極、擴展周邊………………………………p.145
         四、和平堀起的戰略……………………………………p.146
      第三節  小布希政府對中共的戰略思維…………………p.147
         一、亞太戰略佈局與考量………………………………p.148
         二、美中關係的調整……………………………………p.153
         三、兩岸政策……………………………………………p.160
      第四節  小結………………………………………………p.162
        一、美國的考量因素……………………………………p.163
         二、中共的角色定位……………………………………p.164
         三、美中關係的影響……………………………………p.165

第六章  結論
     壹、總結………………………………………………………p.168
       一、國家利益的考量………………………………………p.168
       二、理想與現實的差異……………………………………p.171
       三、國家安全戰略的調整…………………………………p.172
       四、各時期中共角色比較…………………………………p.174
     貳、心得啟示…………………………………………………p.175
       一、美中關係與台海情勢…………………………………p.175
       二、台灣應有的認知………………………………………p.177
     參、未來研究展望……………………………………………p.177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p.181
       二、英文部分………………………………………………p.190
     










《圖  表》

圖一、本文章節分配架構圖…………………………………………p.21
圖二、研究概念架構圖………………………………………………p.22
表三-一、美中軍事交流概況表(1985-1986)…………………p.75
表四-一、A-B-C威脅列表…………………………………………p.114
表四-二、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逆差統計圖(1990-1999)……p.12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中文書籍

l	丁樹範等,《「亞太經合會」後,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台北:遠景民國90年。
l	丁幸豪、潘  銳著,《冷戰後的美國》。台北:五南。
l	三軍大學編印,《美國圍堵戰略(上冊)》。台北:民國73年8月。
l	王  瑋主編,《美國對亞太政策的演變:1776-1995》。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冬梅編,〈中美關係資料選編1071.7-1981.7〉。北京,時事出版社,1982年。
l	王崑義,《全球化與台灣:陳水扁時代的主權、人權與安全》。台北:創世文化,民國90年。孔令晟,《大戰略通論:理論體系和實際作為》。
l	石之渝,《中國大陸政治經濟原理》。台北:五南。沈劍虹,《使美八年紀要-沈劍虹回憶錄》。台北:聯經,民國71年。
l	包宗和,《台海兩岸互動的理論與政策面向(1950~1989)》。台北:三民,民國87年。
l	朱成虎,《中美關係的發展變化及其趨勢》。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
l	伍啟元,《美國世紀:1901~1990》。台北:台灣商務。
l	何思因主編,《美國》。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83年。
l	杜衡之,《中美實質外交與其他國際問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7年。
l	余  堅,《中美外關係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4年。
l	李大維,《台灣關係法立法過程》。台北:洞察出版社,民國77年。
l	李本京,《美國外交政策研究》。台北:正中。
l	宋達生、鞏小華,《穿越台灣海峽的中美較量》。雲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l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第6版。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3年。
l	武文祥著,譚逸譯,《越戰的回顧與檢視》。台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民國74年1月。
l	林正義,《台灣安全三角習題》。台北:桂冠。
l	邵玉銘,《中美關係研究論文集》。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9年11月。
l	胡為真,《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90年。 
l	范建民,《努力建立中美建設性的戰略伙伴關係:江澤民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北京:世界知識,1998年。
l	席來旺,《美國的決策及其中國政策透析》。北京:九洲,1999年。
l	宮少朋、朱立群、周啟朋等主編,《冷戰後國際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10月。
l	唐正瑞,《中美棋局中的台灣問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l	袁文靖,《越南戰爭史》。台北:國際現勢周刊社,民國70年12月。
l	翁明賢編,《2010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公司,民國87年。
l	翁明賢,《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
l	陳敦德,《毛澤東和尼克遜:中美建交揭秘》。香港:金時出版社,1989年。
l	陳毓鈞,《戰爭與和平-解析美國對華政策》。台北:環宇出版社,民國86年。 
l	陳志奇,《美國對華政策三十年》。台北:中華日報社,民國79年。
l	陳  明著,《布希新政府之兩岸政策走向》。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0年。
l	陳文尚、雷家驥,《亞洲戰略研究》。台北:聯鳴文化。
l	陳一新,《斷交後的中美關係》。台北:五南。
l	陳毓鈞,《戰爭與和平:解析美國對華政策》。台北:環宇。
l	許介麟、蕭全政、李文志合著,《亞太經濟合作與美國的亞太戰略》。台北,國策中心,民國83年9月。
l	郭偉峰,《中美關係敵友莫測》。香港:中國評論,2001年。
l	張良任,《尼克森政府的越南政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2年9月。
l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生智,民88年。
l	張敏謙,《美國對外經濟戰略》。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1年。
l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第13版。台北:台灣東華書局,民國78年10月。
l	資中筠編,《戰後美國外交史:從杜魯門到雷根》。北京:世界出版社,1994年。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著,張理京譯,《美國與中國》(John King Fairbank)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台北:左岸文化出版,民國92年。
l	賈慶國,《未實現的和解:中美關係的隔閡與危機》。北京:新華,1998年。
l	蔡政文,《當前國際關係理論發展及其評估》。台北:三民。
l	劉達第編,《中美關係重要文獻資料選編》。北京:時事出版社,1996年。
l	劉德海,《南韓對外關係》。台北:政治大學外交系,民國86年。
l	劉金質,《美國國家戰略》。潘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年。
l	潘振球主編,《中華民國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40年1至6月份》。台北,國史館,民國84年5月。
l	潘鍚堂,《美對中共政策的回顧與展望:中共外交岸關係》。台北:五南。
l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l	閻學通等著,《中國堀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l	閻學通,《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l	謝正一,《一個中國-與中美國際關係》。台北:華威,民國89年。
l	魏  鏞主編,《美國政府對華政策之可能演變及可能攻策因應分析》。台北:前瞻政策研究中心。
l	簡後聰,《美國對華政策的演變與研析》。民國74年。
l	譚溯澄、李偉成譯,霍斯蒂(K.J.Holsti),《國際分析架構(International Politic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台北:幼獅文化世界公司,民國84年8月。
l	關  中,《美國外交政策之檢討》。台北:民主文教基金會。
l	關  中,《美國與中共:充滿變數和矛盾的關係》。台北:民主文教基金會。
l	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北京:世界知識,1998年。
l	嚴聲毅主編,《當代國際關係》。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
l	《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北京: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時事出版社,2002年。
l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38年(1949)10至12月份。
l	《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l	《鄧小平文選:1975-1982》。香港:三聯書店香港分店,1983年。
l	中美關係報告編輯小組主編,《1979-1980中美關係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80年。
l	中美關係報告編輯小組主編,《1980-1981中美關係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81年。
l	中美關係報告編輯小組主編,《1981-1983中美關係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84年。
l	中美關係報告編輯小組主編,《1983-1985中美關係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85年。
l	裘兆琳主編,《1985-1987中美關係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
l	林正義主編,《1988-1989中美關係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91年。
l	林正義主編,《1990-1991中美關係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3年。
l	裘兆琳主編,《中美關係專題研究1992-1994》。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6年。
l	林正義主編,《中美關係專題研究1995-1997》。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8年。

(二)英譯書籍
l	尼克森(Richard Nixon),《尼克森回憶錄中冊》。北京:商務書館,1979年。
l	《美國圍堵戰略『下冊』》,三軍大學編譯印:民國74年1月。
l	Henny Kissinger,林添貴、顧淑馨譯,《大外交》(Diplomacy)。
l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費正清論中國》。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3年。
l	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86年。
l	白禮博(Richard Bernstein)孟儒(Ross H. Munro),《即將來到的中美衝突》。台北:麥田出版公司,民國86年9月1日。
l	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著,張春柏等譯,《霸權興衷史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台北市:五南出版社,民國86年12月。
l	袁明,哈里.哈丁主編,《中美關係史上沈重的一頁(Sino-American Relations1945-1955. A Collaborative Reassessment of a Trtubled Time)》。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l	James H.Mann,林添貴譯,《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台北:先覺出版社,民國88年。
l	李潔明(James R. Lilley)著,林添貴譯,《李潔明回憶錄》。台北:時報出版,民國92年。《偃兵息鼓-新世紀的美國軍力》,國防部史編局譯印。民國88年8月。
l	艾許頓、卡特(Ashter B. Carter)、威廉、裴利(William J. Perry)著,許授南譯,《預防性防禦》(Preventive Defense)。台北:麥田出版,民國89年3月1日。
l	《布希政府的戰略挑戰》。台北:國部防史政編譯局譯印,民國90年12月。

(二)期刊

l	于有慧,〈近期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8期。民國90年8月。
l	王崑義,〈中共全球戰略的轉變與台灣的外交困局〉《國家政策雙周刊》。民國96年9月16日。
l	王崑義,蔡裕明,〈和平堀起:轉型中的中國國際戰略與對台戰略思考〉,《全球政治評論》第9期。民國94年1月。
l	王德育,〈美國柯林頓政府的對華政策〉《美歐月刊》第9卷第12期。台北:民國83年12月。
l	尹慶耀,〈中共與蘇聯關係對東北亞情勢之影響〉《問題與研究》第19卷第4期。
l	尹慶耀,〈中共與美國關係面面觀〉,《問題與研究》第20卷第8期。民國70年5月10日。
l	尹慶耀,〈談美蘇高峰會議〉《問題與研究》第25卷第3期。民國75年1月。
l	包宗和,〈後冷戰時期美國與中共關係的評估和展望〉《政治科學論叢》第5期。民國83年4月。
l	包宗和,〈轉型中的國際體系:一九七0-一九九0〉《亞洲與世界月刊》(民國80年4月),頁47。
l	石原忠浩,〈戰後『中』日經濟與政治的互動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5期。民國86年5月。
l	朱一鳴,〈美國『迴旋戰略』的改變及其與中共軍事勾搭問題〉《問題與研究》第19卷第6期。民國69年3月10日。
l	李明,〈中共介入韓戰的得失及影響〉《歷史月刊》第29期。民國79年5月1日。
l	沈鈞傳,〈中共對南亞的外交攻勢〉,《問題與研究》第20卷第12期。民國70年9月10日。
l	邱坤玄,〈蘇聯變局後美國與中共的關係〉,《美國月刊》,第7卷第1期民國81年1月。
l	邱坤玄,〈霸權穩定論與冷戰後中(共)美權力關係〉《東亞季刊》,第31卷第3期。民國89年。蔡  瑋,〈美國與中共的關係:理想和現實的抉擇〉,《美國月刊》,第9卷第1期。民國83年1月。
l	林正義,〈九一一事件對國際關係的影響〉《國際事務季刊》第2期。
l	林正義,〈美國東亞安全政策與預防外交〉《戰略與國際研究》,第3卷第1期。民國 90年1 月。
l	林岩哲,〈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部署〉《問題與研究》第26卷第1期。民國75年10月。
l	林佳龍、賴怡忠,〈台灣在911事件後臨的安全挑戰與戰略選擇〉《戰略與國際研究季刊》第4卷第2期。民國91年4月。
l	林麗香,〈中共與美國在東南亞的競逐〉《中共研究》第36卷2期。民國91年2月。
l	林麗香,〈中亞地區:中共、美國的新勢力範圍〉《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1期。民國91年1月。
l	林吉朗,〈當前美國國家軍事戰略之研究〉《歐美月刊》第11卷第11期。民國85年11月。金智,〈韓戰在冷戰結構下的歷中意義〉《空軍技術學校學報》第1卷第1期。民國88年8月1日。
l	周  煦,〈全球情勢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0期。民國85年10月。
l	周永生,〈構築中國的戰略後方〉《世界經濟調研》第39期。2000年10月。
l	吳玉山,〈仍是現實主義的傳統:九一一與布希主義〉,《政治科學論叢》第17期。民國91年12月。
l	胡志強,〈美國與中共軍事合作面面觀〉,《美國月刊》第1卷第5期。民國75年9月。
l	唐仁俊,〈美國參與越戰的回顧與省思〉《空軍學術月刊》第540期。
l	畢英賢,〈中蘇共高峰會晤〉《問題與研究》第28卷第9期。民國78年6月。
l	翁明賢,〈我國新世紀的不對稱國防戰略思維〉《政策月刊》第56期。民國90年10月。
l	陳一新,〈美國新政府對台海兩岸政策觀察〉《中國評論》。北京,2001年2月號。
l	陳  元,〈一九八四大選年美國兩黨的經濟政策〉《問題與研究》第24卷第1期。民國74年6月。許湘濤,〈美國對中共軍售的爭論(1979-85)〉《美國月刊》第1卷第7期。民國75年11 月。
l	馭  志,〈一九九一年的中共外交〉《中共研究》第26卷第2期。民國81年2月。
l	葉明德 節譯,〈試析美國與中共關係的決定因素〉《美國月刊》第1卷第1期。民國75年5月。
l	張雅君,〈從圍堵論剖析美國與中共的關係〉,《美歐月刊》,第10卷第12期。民國84年12月。
l	張鎮邦,〈中共外交政策的演變及其當前國際處境〉《中共研究》第25卷第3期。民國80年3月。
l	張麟徵,〈布希政府對華政策的可能內涵〉《海峽評論》第122期。北京:2001年2月。頁7-10。
l	葉明德 節譯,〈試析美國與中共關係的決定因素〉,《美國月刊》第1卷第1期。民國75年5月。
l	彭慧鸞,〈柯林頓政府的新東亞政策:奈伊『複合式領導』的理論與實踐〉《美歐季刊》第12卷第3期。民國86年秋季號。
l	楊潔勉,〈中美關係:回顧與反思〉《中國與世界》第3、4、5期合刊本。民國85年6月。熊向暉,〈打開中美關係大門的前奏〉《瞭望》第35期。民國81年。
l	楊永明,〈從戰略模糊到三不政策:美國對台政策的轉變〉《理論與政策》第12卷第4期。民國87年12月。
l	楊志恆,〈中共近來對外軍事交流及對我國國防安全之影響〉《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民國85年6月7日。
l	翟曉明,〈中美戰略關係反思〉,《戰略與管理》。民國89年3月)。
l	蔡  瑋,〈由F-16戰機軍售案看當前的美國-台灣-中共三角關係〉《美國月刊》第7卷第11期。民國81年11月。
l	鄭瑞耀,〈布希政府安全戰略發展評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2期。民國92年4月。
l	鄭偉靜,〈2002年中國大陸外交回顧與前瞻〉《大陸工作簡報》。2003年1月8日。
l	魏  艾,〈近年來美國與中共的經貿關係〉《問題與研究》第24卷第2期。民國74年7月。
l	顧長永,〈論美軍在菲律賓的去留〉《問題與研究》第29卷第1期。民國79年8月。
l	〈美國與中共貿易最惠國待遇問題(MFN)分析〉《工業簡訊》第24期第8期。民國83年8月31日。
l	〈美國新國防規劃〉《國防譯粹》第21卷第4期。民國83年4月。

二、英文部分

l	Avery Goldstein,“U.S. Policy Toward China: Try  for the Best, Preoare for the worst”,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report, April 13, 2001).
l	Bill Clinton, “Fundamentals of Security for a New Pacific Community,”address before the National Assembly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 July 10, 1993,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Vol.4, No.29(July 19, 1993).
l	Bill Clinton, “To Advance the Common Interest in a More Open China,”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June 12, 1994, p.21.   Bates GILL, “Limited Engagement,”Foreign Affairs, Vol. 78, No. 4(July/August 1999).
l	Ben Barber, U.S.Plays the India Card,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August 11, 2001.
l	Charles P Kindleberger..“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Berke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Dominance and Leadership o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ierly, Vol. 25, No. 2 ,(June)1981.
l	Charles P Kindleberger..“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Berke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Dominance and Leadership o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ierly, Vol. 25, No. 2 ,(June)1981.
l	C. Vance, Hard Choice(N.Y.:Simon and Schuster,1983).
l	Condoleezza Rice ,“Promot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Foreign Affairs , 79(1).
l	David Shambaugh.“Sino-American Strategic Relations:From Partners to Competitors,”Survival, vol, 42, no. 1,(Spring)2000.
l	Charlene Barshefsky, “Text:USTR Barshefsky on Keeping China Engaged”USIS Washington  File, Journal of Commerce (February 2, 1998).
l	Douglas MacArrthur, Reminiscences(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64).
l	David S. Broder,“American Foreign Policy Needs Practical Idealism”,IHT(July 31 ,1991).
l	Don M. Snider ,The National Secutity Strategy:Documenting Strategy Vision (Carlisle Barrack:U.S. Army War College ,1995).
l	Douglas Brinkley,“Democratic Enlargement:The Clinton Doctrine,”Foreign Affairs, No. 106(Spring, 1997).
l	Donald Nuechterlein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Interest:A Time For New Approch”, Orbis , Vol. 23 , No. 1 , 1979 , pp 73-79.
l	George Bush, 《National Security》The White House,(August),1991.
l	“X”(George Kennan)“The Sources of Sources of Soviet Conduct,”Foreign Affairs,vol.25,July 1947).
l	Henry A. Kissinger,“Reflection on Containment”,Foreign Affairs, Vol.73,No.3(May-June1994). 
l	Herry Kissinger,“Four Proposals to Get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off Their Collision Course”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July 24,1995),p.9.
l	Henry Kissinger, White House Years (New York:Little, Brown, & Co.,1979).
l	Joseph S. Nye,Jr.,Bound to Leac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Basic Books,1990,.
l	Jimmy Carter , Keeping Faith:Memories of a President (New York:Bantam Books,1982).
l	James A. Baker,Ⅲ,“America in Asia:Emerging Architecture for a Pacific Community,”Foreign Affairs, Vol.70,No.5(Winter 1991-92).
l	J. Holdridge, Crossing the Divide(N.Y.: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1997).
l	Jim Mann, “Clinton’s Tough Talk Keeps Diplomads Guessing,”Los Angeles Times, October 6, 1992,.
l	James A. Kelly, United States Policy in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Challenges and Priorites , Testimony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East Aaia and Pacific House Committee on Inter national Relations, June 12, 2001.
l	Kent Wiedemann , “Taiwan and the United Nations” ,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 21 August 1995 , pp. 653-655.
l	Kurt M. Campbell, The Checllit of Strategic Change in Asia, Orbis, Summer 2001.
l	Lawrence Freedman ,“The Gulf War and the New World Order”Survival, Vol.XXXⅢNo.3(May/June).
l	Michael Richardson,“A Chinese Shadow Over the Pacific”,International Hearald Tribune, (18 April).
l	Mower,Jr. Glenn, Human Rights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The Carter and Reagan Experiences(Westport, CT:Greenwood Press, 1987).
l	Mickey Kantor ,“U.S.Trade Policy and the Post-Cold War”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 Vol.4 ,No.1(March 15 , 1993).
l	Madeleine K. Albright,“Albright on China MFN,”Secretary of State Statement before the  Senate Finance Committee, June 10, 1997.
l	Michael D. Swaine,Ashley J. Tellis, 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Past, Present, and   Future (Santa Monica: RAND,2000).
l	Madeleine K. Albright ,“American Principle and Purpose in East Asia ,Text File(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BG-97-20c(April 1997), p.2.
l	Perry L. Wood,“The Future of U.S.-China Relation”,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February 1990).
l	Richard Nixon, The Memoris of Richard Nixon.(New York:Grooset and Dunlap, 1978).
l	Richard Nixon, The Real War (New York:Warner Books, 1980).
l	Robert Gesturer,The China Ouality:Domestic Determents of U.S. China policy 1972-1982(Colorado:West view Press,1983).
l	Robert S. Ross,“Engagement in U.S. China Policy,”Engaging China The Management of an Emerging Power.
l	Robert Burns, “Army Shifting Equipment to Asia,”The Washington Post, August 30, 2001, at<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articles/A20806-2001Aug30.html>.
l	Roy Medvedev,“ China and the Superpowers”(New York:Basi Blackwell Ltd.,1986).
l	Samuel P. Huntington,“Americas Changing Strtegic Interests”, Survival, Vol.XXXⅢ, No.1(January/February 1991).
l	Stephen M. Walt, “American Primacy:Its Prospects and Pitfalls”,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55, no . 2(Spring 2002).
l	Themas H. Etzold and John C. Gaddis,eds. ,Containment on American Policy and Strategy, 1945-1950,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8.
l	Warren Christopher ,“America’s Leadership ,America’s Opportunity ,”Foreign Policy , No .98(Spring 1995).
l	William J. Parry,“Annual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and Congress”     Washington , D.C.:Department of Defense , March 1996 ,.
l	Warren Christopher ,“America’s Leadership ,America’s Opportunity”Foreign Policy ,No.98(Spring 1995),.
l	W. Bowman Cutter , Joan Spero , and Laura Andrea Tyson ,“New World , New Deal:A Democratic Approach to Globalization”, Foreign Affairs , Vol.79 No.2(March/April 2000).
l	Zbigniewi Brzezinsk, Power and Principle:Memoirs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rev.,ed.(New York:Farrar, Strars and Giroux,1985).
l	Zalmay Khakilzed,“Congage China”,Issue Paper, RAND 1999.
l	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or A New Century, the White House, Dec. 1999, Oct. 1998.
l	“A Nation Challenged: The Diplomacy: World Leaders List Conditions on Cooperation,”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19,2001.
l	A Distinctly American Internationalism. Speech delivered at 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 , Simi Malley , California , November 19 , 1999.
l	 “Bush Signs Into Law Legislation Creating New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Washington File , November 25, U.S. Department of State,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Programs.
l	China:U.S. Policy Since 1945(Washington, D.C.:Congressional Quarterly, 1980).
l	“China’s MFN Status:Summary of 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s of Secretary of State Warren Christopher,”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May 26, 1994.
l	Remarks By Secretary of State Colin L. Powell And Chinese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Tang Jiaxuan After Their Meeting,”U.S. Department of State Office of the Spokesman For Immediate Release , Sep. 21, 2001
l	Strategic Assessment 1999:Priorities for a Turbulent World ,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tegic studies ,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 2000.
l	The White House,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eptember 17 2002.
l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http:www.whitehouse.gov/nss.html. February 2003.
l	U.S. Department of States,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Basic Documents, 1950-1955.
l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1988(Washington D.C.:Department of Defense, 1988).
l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The 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 1998;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1997.
l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Washington, D.C.: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1).
l	美國國務院,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FRUS),1950,Vol.7.
l	美國國務院,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FRUS),1952-1954,Vol. 14, Part 1.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