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7201922060200
DOI 10.6846/TKU.2019.00706
論文名稱(中文) 高中學校本位「探索教育」課程對高中學生「團隊合作」實踐效能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n the Impact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Course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Collaborative Performanc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2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楊育民
研究生(英文) Yu-Min Yang
學號 60675004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9-06-24
論文頁數 13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月霞
委員 - 陳麗華
委員 - 吳麗君
關鍵字(中) 探索教育
團隊合作
探索成長營
活動課程化
關鍵字(英) experiential learning course
teamwork
exploring growth camps
Activity curriculu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喜樂高中"辦理特色課程範疇進行「探索教育」課程規劃,其目的包括:
一、探討「探索教育」課程目標與架構。
二、探討「探索教育」課程實施歷程與困難因應。
三、學生參與「探索教育」課程中及參與後,對於「團隊合作」實踐效能及對學生心態的影響。
"喜樂高中"的「探索教育」課程發展,要從「課程活動化、活動課程化」談起,認知型的課程,如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科目,本是教育最終認知效果的檢驗。但室內課以講述為主的授課方式,常會流於呆板、單向且制式的知識傳授,又因成效要求而衍生出逼迫學習的行為,這來自指導層面的逼迫或學習者的自我要求,都難免導致對興趣與創意的限制,除非活化課程設計,改變教學方式,善用教材,如此才能在培養興趣,刺激創意上得到學習效果,這是「課程活動化」概念的緣起。
本研究方法重點在於參與及訪談,本校特有探索教育課程,有別於一般學校,在發展的過程中嘗試過許多的項目,並與專營探索教育課程事業機構發展出互相配合關係,即學校提供規劃想法及概念,交由執行團隊付出執行,並於執行結束提交成果,由學校針對執行結果進行考核及評鑑,在學務及導師會議中提出獎勵及改善計劃,為次年課程承辦時之參考。
研究的內容,包括在情意及技能型之課程設計,以活動課程在於藝術、體能相關科目上的規劃為藍圖,在學校,除了有藝術專長或體育專長的學生,會因為將來的升學,如報考音樂、美術或體育等相關科系而有所重視外,一般學生會因為不考試而忽略課程的重要。
因此,學校為使學生五育均衡發展,不獨徧智育,乃發展「活動課程化」的課程概念,指導各領域教學研究會研發課程項目,評估可行性,於活動課程執行完畢實施評鑑,使活動成為有系統的課程,讓學生產生興趣進而參與活動。
本研究結論在於「群育」即「品德教育」的內化程度及實踐,「群育」受到學校及學生家長普遍的重視,因此,在活動課程中加入群我的元素,刻意營造「團隊生活」,啟發同儕間的互助合作,並能增進個人的自信心及問題解決能力、人與人對事的溝通能力、信任與尊重、負責任不輕言放棄、感恩惜福、對生命的尊重。學校辦理「探索成長營」,運用「探索教育」課程項目如溯溪、泛舟、定向越野、營火晚會等,讓學生以體驗學習方式延伸至團隊的重要,進而內化成為生活的實踐。
英文摘要
"Joy High School" handles the curriculum of " Experiential Learning Course " in the course of special courses. Its objectives include:
1.Explore the objectives and structure of the " Experiential Learning Course " course.
2.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 Experiential  Learning Course " curriculum.
3.The impact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 Experiential Learning Course " course and participat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mwork" and the mentality of studen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 Experiential Learning Course " course of "Joy High School" should start from "course activity and activity curriculum". Cognitive courses, such as language, mathematics, physics, chemistry,           history, geography, etc., are the ultimate in education. Test of cognitive effects. However, the lectures based on storytelling in the indoor class often flow in a rigid, one-way and systematic knowledge transfer, and the behavior of forced learning is derived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erformance. This comes from the persecution at the instruction level or the self-requirement of the learner. It is inevitable to lead to restrictions on interest and creativity, unless the curriculum design is changed, 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changed, and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re used, so that   the interest can be cultivated in cultivating interest and stimulating creativity. This is the origin of the concept of "course activity".
The research method focuses on participation and interviews. The school has a unique exploration education course.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school. It has tried many project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developed a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ranchise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at is, the school provides planning. Ideas and concepts are handed over to the executive team for execution, and the results are              submitted at the e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The school evaluates and evaluates the resul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resents incentives and improvement plans in the academic and mentoring sessions for reference in the next year's course.
The content of the study, including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affection and skill type, is based on the planning of the activity curriculum in the subjects of art and physical fitness. In the school, students with artistic expertise or sports expertise will be enrolled in the future because of the future study. In addition to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music, art, or sports, the general student will ignore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urse because they do not take the test.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five-education, the school has developed the curriculum concept of "activity-based curriculum", guide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projects in various fields, evaluated the feasibility, and implemented evaluation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ity curriculum. Activities become systematic courses that allow students to generate interest and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is the degree of internalization and practice of "group education", that is, "character education". "Group education" has been widely valued by schools and parents of students. Therefore, the elements of my group are added to the activity curriculum to deliberately create "team life." Inspire peer-to-peer mutual cooper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enhance individual self-confidence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human-to-human communication ability, trust and respect, responsibility not to give up, gratitude, and respect for life. The school handles the               "Exploration of Growth Camp" and uses the "Exploration Education" curriculum projects such as river rafting, rafting, orienteering, campfire evenings, etc., so that students can exte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experience to the team and then internalize into the practice of lif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壹、研究背景	1
貳、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壹、研究目的	3
貳、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壹、探索教育課程(experiential learning)	4
貳、團隊合作(teamwork)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壹、研究範圍	5
貳、研究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探索教育課程的意涵	8
壹、探索教育的發展	8
貳、探索教育的基礎	9
參、探索教育的實施方式	15
第二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與"喜樂高中"「探索教育」課程	16
壹、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相關	16
貳、"喜樂高中"之「探索教育」課程與「團隊合作」效能的意義	17
參、小結  	18
第三節 「探索教育」文獻相關研究	19
壹、「探索教育」之課程規劃及架構	19
貳、「探索教育」之課程目標	20
參、對高中(職)探索教育之相關研究	21
肆、文獻與本研究之啟示與研究價值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26
第一節 "喜樂高中"探索教育課程架構	26
壹、研究埸域及期間	26
貳、歷史源起	27
參、學校活動課程規劃	35
第二節 "喜樂高中"現階段之「探索教育」課程實施現況	38
壹、課程實施前教育	38
貳、探索教育課程之實施	39
參、溯溪體驗教學教案及活動情形	40
肆、泛舟體驗教學教案及活動情形	41
第三節 研究設計	43
壹、研究方法的選擇	43
貳、研究架構	44
參、研究流程	45
第四節 研究場域及參與人員	46
壹、研究場域	46
貳、研究對象	47
參、資料蒐集流程	48
肆、基本資料	49
第五節 研究方法	49
壹、非參與式觀察法	49
貳、結構式訪談法	49
參、對學生之訪談問卷大綱及內容	51
第六節 編號設計與資料分析	52
壹、編號設計	52
貳、資料分析	54
參、研究資料及編碼說明	54
第七節 研究效度與倫理	57
壹、研究效度	57
貳、研究倫理	58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59
第一節 「探索教育」課程與學生「團隊合作」效能發現	59
壹、學生問卷-前測	59
貳、學生問卷-後測	68
第二節 「探索教育」課程之實施與學生「團隊合作」效能困難及因應	76
壹、前、後測結果比較	76
貳、實施困難	79
參、困難因應方法及討論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2
第一節 結論	82
壹、「探索教育」課程實施歷程	82
貳、實際執行成效	86
參、訪談者觀點	90
肆、研究者觀點	93
第二節 建議	94
壹、研究者研究者建議各方面探討。	95
貳、本研究對承辦人員之建議	95
參考文獻	97
附錄一 操舟及水上求生教案	99
附錄二 成長營行前測驗	101
附錄三 成長營行前測驗成績暨分析	104
附錄四 成長營課程表	106
附錄五 溯溪體驗課程教案	109
附錄六 泛舟體驗課程教案	114
附錄七 對教師、行政人員暨執行教官之訪談問題	119
附錄八 探索教育課程實施學生問卷(前測)	121
附錄九 探索教育課程實施學生問卷(後測)	124
附錄十 學生問卷問答回饋	127

 
表目錄
表2- 1高中職相關探索教育論文	21
表2- 2探索教育研究相關主題及篇數	24

表3- 1活動課程推行歷程及概況分析表	30
表3- 2"喜樂高中"學生探索教育課程學習護照	33
表3- 3成長營活動行事表	34
表3- 4"喜樂高中"實探索教育課內容	35
表3- 5質性資料編號說明	52
表3- 6研究資料概念編碼表-對教師	54
表3- 7研究資料概念編碼表-對行政人員	55

表4- 1男女性別比例	59
表4- 2各項次全體受測學生回饋表	60
表4- 3男生回饋表	61
表4- 4女生回饋表	62
表4- 5各項次全體受測學生回饋表	63
表4- 6男生回饋表	64
表4- 7女生回饋表	66
表4- 8男女性別比例	68
表4- 9各項次全體受測學生回饋表	68
表4- 10男生回饋表	69
表4- 11女生回饋表	70
表4- 12各項次全體受測學生回饋表	71
表4- 13男生回饋表	72
表4- 14女生回饋表	74

表5- 1各階段之實施歷程以課程方式呈現如表	84
表5- 2前測回饋注重程度排名	86
表5- 3後測回饋注重程意度排名	87
表5- 4全體受測學生回饋統計如表	88
表5- 5受測男生回饋統計	89
表5- 6受測女生回饋統計	89

附表 1 操舟及水上求生訓練教案	99
附表 2 高二全年級行前測驗成績	104
附表 3 行前訓練測驗試題分析	104
附表 4 第一天(106/05/10):星期三	106
附表 5 第二天(106/05/11):星期四	107
附表 6 第三天(106/05/12):星期五	108
附表 7溯溪體驗教學教案	109
附表 8 泛舟體驗教學教案	114
 
圖目錄
圖1- 1研究期程圖	5

圖2- 1體驗式學習「做中學」培養孩子四大能力	11
圖2- 2課程規劃圖	20

圖3- 1"喜樂高中"學生參與證書	33
圖3- 2籌辦活動模式	34
圖3- 3研究概念架構圖	45
圖3- 4研究流程圖	46
圖3- 5研究資料蒐集流程圖	48
圖3- 6學生抽樣方式	52
圖3- 7研究三角校正關係圖	57

圖4- 1受測學生性別分佈圖	60
圖4- 2全體受學生回饋分佈圖	61
圖4- 3男生回饋分佈圖	62
圖4- 4女生回饋分佈圖	63
圖4- 5全體受測學生回饋分佈圖	64
圖4- 6男生回饋分佈圖	65
圖4- 7女生回饋分佈圖	67
圖4- 8受測學生性別分佈圖	68
圖4- 9全體受學生回饋分佈圖	69
圖4- 10男生回饋分佈圖	70
圖4- 11女生回饋分佈圖	71
圖4- 12全體受學生回饋分佈圖	72
圖4- 13男生回饋分佈圖	73
圖4- 14女生回饋分佈圖	75
圖4- 15前後測受測學生認知反饋比較	76
圖4- 16前後測男生認知滿意度反饋比較	77
圖4- 17前後測女生認知滿意度反饋比較	77
圖4- 18前、後測各題滿意度比較表	78
圖4- 19前、後測男生各題滿意度比較表	78
圖4- 20前、後測女生各題滿意度比較表	79

附圖 1 河谷行進	113
附圖 2 相互協助	113
附圖 3 學生泛舟全景景觀	117
附圖 4 落水學生協力救援	117
附圖 5 學生聴取解說情形	118
附圖 6 全體學生泛舟情況	118
參考文獻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2014). 教育部.
大衛·庫伯(Kolb David)著;王灿明,朱水萍等譯. (2008). 體驗學習-讓體驗成為學習和發展的源泉.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台灣碩博士論文資料庫. (無日期). 擷取自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
吳清山、林天祐. (2007). 教育e辭書. 臺北市: 高等教育.
私立淡江高級中學. (2013). 代代相傳. 新北市: 私立淡江高級中學.
私立淡江高級中學. (2018). 綜合高中課程手冊. 新北市: 私立淡江高級中學.
徐正芳. (2005). 體驗式教學訓練成效之因素探討. 桃園市: 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徐秀青. (2017). 教育領航,68期. 擷取自 台中市教育電子報: http://www.tc.edu.tw/epaper/index/view/id/2445
校園團契飛颺教師組. (2004). 飛颺人際有藍天 : 探索教育的魅力. 臺北縣新店市: 校園書房出版社.
張凱元. (2004). 談學校本位課程實施的迷失與策略. 師說,182, 47-58.
教育部. (2005).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實務工作手冊. 台北市: 教育部.
教育部. (2018年2月21日). 「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規定. 臺教授國部字第 1060148749B 號令訂定.
曹天瑞(Tien-Jui Tsao);周鳳琪(Feng-Chi Chou);陳穆螢(Mu-Yin Chen) . (2001). 台灣探索教育初探. 公民訓育學報, (10) (頁 179-209). 師大公民訓練.
郭託有, 施慧怡, 廖淑惠. (2009). 體驗教育理論與實務 . 臺北市 : 華都文化事業公司.
陳雅惠. (2012). 運用探索教育提升國小五年級凝聚力之行動研究. (頁 19-20).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研士班學位論文.
廖炳煌. (2013). 能力,是探索出來的:體驗式學習與「探索教育」推手廖炳煌的故事.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商業周刊.
甄曉蘭. (2002).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與實務策略. 於 潘慧玲, 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 (頁 141-171). 臺北: 學富文化.
蔡居澤, 廖炳煌. (2007). 將探索教育帶回學校 = Bring adventure education back to your school : action plan. 桃園縣龍潭鄉: 中華探索教育發展協會.
蔡居澤, 廖炳煌. (2007). 探索教育引導技巧培訓手冊. 桃園縣龍潭鄉: 中華探索教育發展協會.
蔡居澤, 廖炳煌. (2008). 創意探索教育設計與實施 : 探索自我.發現團隊.學習成長 = Creativity exploration adventure eduction . 桃園縣龍潭鄉: 中華探索教育發展協會.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