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7201907052300
DOI 10.6846/TKU.2019.00689
論文名稱(中文) 看見閃閃發亮的鑽石-鐘點教師的教學互動與省思
論文名稱(英文) Seeing the sparkling diamond - An hourly teacher’s teaching interactions and reflection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2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許自蕙
研究生(英文) Zih-huei Syu
學號 60469006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9-06-12
論文頁數 9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楊明磊(ymlxxx@ms1.hinet.net)
委員 - 陳劍涵(chienhanc@mail.tku.edu.tw)
委員 - 謝曜任(iouzen1812@gmail.com)
關鍵字(中) 自我敘說
鐘點教師
教學互動與省思
牌卡
關鍵字(英) self-narrative
hourly teacher
teaching interaction and self-reflection
Psychologyical card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這是一篇關於身兼多重角色之鐘點教師的自我敘說論文,試圖以進入研究所後在教學與生活中累積的各式素材,加以重新檢視作為自我反思,盼望能在其中了解到身兼多職的情況下,是如何支撐並維持著教學熱忱,同時也試圖幫助讀者一起找到,如何在忙壞並且累壞的情境下,找到撐著不死的方式。
文中從多重角色需兼顧研究所課程、諮商實習、師資培育中心修課、國中兼任代課鐘點教師及照顧小孩的日常起居談起,透過教學互動的觀察、心理類牌卡媒材、生活中累積的多元素材…等,進行自我敘說與重新理解的過程,看見那個一直在高壓與忙碌狀況下彷彿陀螺般旋轉的自己,是用什麼樣的姿態在奮力生活著。
研究結果與分析:一、教師入班的準備和期許,包含了班級規範、節次因應、隨機應變;二、教師可以從教室布置、興趣專長、創意展現、師生互動、學習單回饋來理解班級和學生;三、心理類牌卡媒材在教學與教師的自我應用,其目標設定應著重於能引發出什麼樣的省思;四、生活中隨處皆是可以覺察省思的媒材。
最後,藉由看見自己,看見圖像式的投射已成為自我省思與覺察的機制,並釐清教職角色對自己的重要性,以及了解自己是因著教學互動而成為閃閃發亮的鑽石,進而明白自己是如何透過教職角色來平衡個人的內在平衡與情緒調節。
英文摘要
This is a self-narrative paper on teachers who has multiple roles, trying to re-examine the various materials accumulated in teaching and life after entering the Institute, and re-examining them as self-reflection, hoping to learn how to support and maintain teaching enthusiasm in the context of multiple roles, and also try to help readers find out together, How to find a way to stay active in a busy and exhausting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from the multi-role which includes the graduate school’s degree , consulting internship, teacher training center courses, the middle school’s hour teacher and care for own child’s daily living. The observation of teaching interaction, psychological card media, life accumulated multi-material ... And so on, to self-narrative and re-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to see what had been done and decisions had been made under the infinite loop of the high pressure and busy situation. 
The results and analysis: First, the preparation and expectation of teachers in class, including class norms, section response, random response; Its goal setting should focus on what kind of thought can be triggered. 
Finally, by seeing yourself, seeing the image-style projection has become a mechanism of self-reflection and awareness, and to clarify the importance of the teaching role to themselves, and to understand that they are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 of teaching and become a shining diamond, and then understand how they balance in between internal peace and emotional adjustment of the individual through the teaching rol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解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鐘點教師的相關文獻	9
第二節 心理類牌卡媒材的分類及相關理論	10
第三節 教師的自我敘說對教學影響之研究	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21
第二節 研究場域	23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	24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26
第五節 研究工具	2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29
第一節 教師入班的準備與期許	29
第二節 教師如何理解班級和學生	40
第三節 師與生的班級日常	44
第四節 心理類牌卡媒材的運用	56
第五章 覺察省思的媒材	63
第一節 學生回饋	63
第二節 師生互動	66
第三節 教師個人多重角色反思	6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結論	77
第二節 建議	78
參考文獻	79
中文文獻	79
英文部分	82
附錄	85
附錄1:研究者省思札記	85
附錄2:青少年參與研究意願書暨家長知情同意書	86
附錄3:學習單-寶渴夢大師	87
附錄4:學習單-師長進行曲	88
附錄5:學習單-家的樣子	89
附錄6:學習單-多元智能(背面)	90
附錄7:學習單-性格特質單(背面)	91
附錄8:學習單-資源進行曲	92
附錄9:學習單-三年級的我	93
附錄10:學習單-校園霸凌:沉默的代價(影片欣賞)	94
附錄11:學習單-扭轉未來	95
附錄12:學習單-生涯價值TOP 10	96
附錄13:學習單-愛的任意門(考慮使用之編修學習單)	97


 

表次

表2-1 牌卡運用於自願個案工作.....................................16
表2-2 牌卡運用於團體輔導工作.....................................17
表2-3 牌卡運用於教師研習.........................................17
表2-4 教師的自我敘說與自我探究對教學影響之研究...................19
表3-1 牌卡研習與相關媒材類專業訓練...............................25




 

圖次

圖3-1 研究架構....................................................21
圖3-2 研究流程圖..................................................22
圖4-1 「寶渴夢」學習單. ..........................................29
圖4-2-1 H班:我們可以怎麼團結?...................................38
圖4-2-2 W班:為外出而簽的切結書...................................39
圖4-3-1 N班:創意校慶入場道具.....................................41
圖4-3-2 H班:教室佈置一隅.........................................41
圖4-4 W班:桌面塗鴉1&2............................................42
圖4-5-1 N班:魔術方塊挑戰.........................................42
圖4-5-2 W班:令人驚豔的畢冊.......................................42
圖4-6-1 W班:「史上最潮拖鞋」......................................43
圖4-6-2 N班:驚悚版人體彩繪......................................43
圖4-7 學習單:師長進行曲..........................................44
圖4-8-1 學習單:家的樣子(圖文)...................................45
圖4-8-2 學習單:家的樣子(圖像)..................................45
圖4-8-3 學習單:家的樣子(文字)....................................45
圖4-9 學習單:多元智能............................................46
圖4-10-1 學習單:性格特質單.......................................47
圖4-10-2 學習單:性格特質單2......................................47
圖4-11-1 學習單:資源進行曲1......................................48
圖4-11-2 學習單:資源進行曲2...................................... 48圖4-12-1 學習單:三年級的我1...................................... 48
圖4-12-2 學習單:三年級的我2...................................... 48
圖4-13 學習單:校園霸凌............................................49
圖4-14 學習單:扭轉未來............................................50
圖4-15 課程回顧與調查.............................................51
圖4-16 W班:翻滾吧阿信!集體創作心智圖............................52
圖4-17 跟學生交換公仔.............................................52
圖4-18 九四多少?.................................................53
圖4-19 關於頭髮的對話.............................................54
圖4-20 非考科的為難...............................................55
圖4-21-1 生涯卡.班級實作照片......................................56
圖4-21-2  W班的賓果連線價值觀.....................................56
圖4-22 愛情卡.....................................................57
圖4-23-1 我的任意門卡+很角色卡...................................58
圖4-23-2 我的任意門卡+學習單.....................................58
圖4-24 療心卡-滋養組.............................................59
圖4-25 奧修禪塔羅-關於論文這件事情...............................60
圖5-1 C班:學生的小日記主題......................................63
圖5-2 學生送的美術作品............................................64
圖5-3 N班:幸福存摺...............................................64
圖5-4 N班:畢業禮物-改編歌曲「聽見老師的鼓勵」....................65
圖5-5 班級點名簿1&2..............................................66
圖5-6 多元智能:肢體動覺智能-扯鈴林韋良..........................66
圖5-7 三溫暖般曲折的心情..........................................67
圖5-8 教學相長....................................................68
圖5-9 輔導課時帶領母親節活動......................................68
圖5-10 放鬆課示意圖...............................................69
圖5-11 未來工作...................................................70
圖5-12 身心壓力"圖像化...........................................71
圖5-13 教室日常-切八段...........................................72
圖5-14 人生不就是一直在換位置嗎?.................................73圖5-15 太極圖1&2.................................................74
圖5-16 暑假的最後一天.............................................75
圖5-17 團督時的身影...............................................75
圖5-18 刺蝟........................................................76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王俐文(2012)。與同學一起抽張塔羅吧:學術生涯情感的情感連帶。文化研究月報,130,106-113
王純琪(2007)。敘事取向的遊戲治療。諮商與輔導,261,25-29。
白雅芳(2014)。中學輔導人員牌卡應用現況及其創造力之相關(未出版之博士碩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江宛凌(2006)。以塔羅牌為諮商媒介諮商中低自尊大學生所知覺重要事件與晤談感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江學瀅(2014)。我的任意門:藝術治療圖卡。台北:師大出版部。
李昭明、陳欣希(譯)(2008)。原作者:Barbara Rogoff 。人類發展的文化本質。台北:心理。
邱佩瑜、洪志成(2016)。不從眾的教材選用行動之自我探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33,67-106。
邱皓政、林碧芳(2016)。孰優、孰弱?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軌跡之異質性分析。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4(1),33-79。
沈益君(譯)(2006)。原著:Oaklander,V.。開啟孩子的心窗。台北:心理。
宋美慧(2008)。教會課後照顧對國小單親兒童生活適應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吳清山、林天佑(2009)。教育名詞:偏鄉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0,177-178。
吳珮瑀、吳佳慧、蕭高明(2013)。博士媽媽向前走-女性多重角色與進修博士的困境與進路。應用心理研究,(57),春,31-75。
邱珮瑜(2016)。自我探究途徑的教師專業發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6),125-133。
邱珮瑜、洪志成(2016)。不從眾的教材選用行動之自我探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33,67-106。
林淑君、王麗斐(2015)。滴水穿石:某偏鄉國中駐校心理諮商介入方案之縱貫性追蹤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0(4),161-190。
林良慶(2015)。論國民小學鐘點代課教師問題與改善作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66-68。
周詠詩(2014)。心靈牌卡私房書:從一對一、小團體到班級課程的輔導運用。新北市:周詠詩。
周詠詩(2017)。療心卡:42把認識自我的心靈之鑰。台北:布克文化。
洪志成(2013a)。自我探究。載於蔡清田(主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新論(頁85-113)。台北:五南。
洪志成(2013b)。自我探究。載於陳秋蘭、廖美玲(主編),嶄新而實用的英語教學:國小國中英語教學指引(2版)(頁41-57)。台北:敦煌。
洪士強(2015)。「牌」出心靈的故事-牌卡運用於生涯探索團體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盈君(2013)。OH!圖卡完全使用手冊。台中市:左西新創藝。
郭思琪(2008)。視覺藝術在目睹家暴兒童團體上的應用。諮商與輔導,276,18-22。
許巧靜(2007)。一位國小教師與行動研究的相遇情事。中正教育研究,6(1),1-35。
許誌庭(2014)。偏遠地區教育困境:空間、社會與文化。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1(1),33-42。
康以諾(2015)。「鐘點站」上的挑戰:國民小學教師的物化現象。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7),71-77。
莊明貞(2010)。從知識論出發—課程領域教師敘事探究的發展及其效度評析。載於莊明貞(主編),敘事探究--課程與教學的應用(頁1-20)。台北:心理。
莊靜茹(2011)。以塔羅牌為晤談媒介對國中高關懷學生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梁文鴻(2013)。塔羅牌在非自願個案諮商上的運用。諮商與輔導,329,16-19。
張民杰(2012)。過渡的日子-代理教師生涯發展困擾之分析權。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6(2),1-24。
張良丞、許添明、吳新傑(2016)。國民中學適足教育經費:臺灣偏遠與非偏遠地區學校的比較。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1(3),43-67。
曹春燕(2018)。OH卡讀心術。新北市:賽斯文化。
黃士鈞(2017)。生涯規劃全系列卡片帶領手冊。台中:健康卡片發明家。
傅浧瑄(2013)。現代塔羅牌中的未來意象:以萊德瑋特牌為例。載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編),第五屆發展研究年會論文集-發展:危機與安全(1330-1356頁)。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發展研究所。
張瑋珊、許忠文(2009)。以塔羅牌為晤談媒介對國中高關懷學生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鄒宗翰(2012)。生活中的保力達-新竹縣泰雅國中生的成長故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楊淑貞(2008)。藝術塔羅。育達時報。97年11月16日。
楊淑貞、黃宗堅(2010)。藝術塔羅:以圖卡進行自我成長團體之經驗初探。台灣藝術治療學刊,2(2), 55-67。
楊淑貞(2011)。藝術圖卡於諮商輔導中之運用。諮商與輔導,307, 58-61。
楊力虹、王小虹、張航(2016)。OH卡與心靈療癒。新北市:百善書房。
甄曉蘭(2007)。偏遠國中教育機會不均等問題與相關教育政策初探。教育研究集刊,53(3),1-35。
鄭安舜(2012)。家庭背景對於學生學習成就之影響-以八所國三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鄭秀琴等人(2017)。綜合活動教師手冊3下。台北:康軒文教事業。
鄭秀真(2014)。以學生日記為鏡:一個國小高年級教師的自我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潘信全(2012)。四名中等師資生之生涯敘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
賴念華(2009)。表達性藝術治療在失落悲傷團體之效果研究。台灣藝術治療學刊,1(1),15-31。
謙達那(譯)(2013)。奧修禪塔羅(OSHO)。台北:奧修。
鐘明彥(2013)。運用投射性牌卡創意玩出心理位移效果-以OH卡為例。諮商與輔導,335,26-30。
魏永村、陳昭彥、曾銀助(2003)。青少年休閒教育發展趨勢之探討。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2(1),629-637。
譚光鼎(2002)。原住民學生適應與流失問題-新竹縣原住民學生的探究。原住民教育季刊,27,45-68。
臺灣文創牌卡教育推廣協會團隊合著(2018)。心靈牌卡教案書。宜蘭:台灣文創牌卡教育推廣協會。

英文部分
Ackerman, B., Smith, C., & Kobak, R. (2009). Diversity in the school problems of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adolescents: Dual pathways of read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Social Development, 18(3), 597-617.
Braconier, H. (2012). Reforming education in England. OECD 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s, 939. Paris, France: OECD.
Erikson, E.H. (1994).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NY: Norton.
Feldman, A.(2006). Using existential of reflection to understand my transformation as a teacher educator. In C. Beck, A. Freese & A. Samaras (Eds.), Making a difference in teacher education through self-study: Studies of personal, professional and program renewal(pp.35-49). Netherlands: Springer.
Hackling, M., Byrne, M., Gower, G., & Anderson, K. (2015). A pedagogical model for engaging aboriginal children with science learning. Teaching Science, 61(1), 27-39.
Pinnegar, S., & Hamilton, M. L. (2009). Self-study of practice as a genre ofqualitative research: Theory, methodology, and practice. New York, NY: Springer.
Warley, R., Coatta, K., Harris, M., & Enoki, A. (2012). F. I. T. Camp: Using an intervention research model for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optimum programming for disadvantaged you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Wellness and Society, 2(2), 67-8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