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7201322541100
DOI 10.6846/TKU.2013.00889
論文名稱(中文) 國民中學K版英語教科書全球教育內涵之論述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global education elements in English textbooks of junior high school - Taking K edition as an example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江佳玫
研究生(英文) Chia-Mei Chiang
學號 69975001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21
論文頁數 18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游家政
委員 - 吳靖國
委員 - 陳劍涵
關鍵字(中) 論述分析
文化學習
全球議題
國際關連
關鍵字(英) discourse analysis
cultural learning
global issues
international connectednes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依據2008年微調課綱編輯而成的K版國中英語教科書第一至六冊為研究對象,並參考Fairclough早期主張的批判論述分析架構,依文本、論述實踐與社會實踐三個面向,來描述、詮釋並解釋教科書中的「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論述:除分析論述中的全球教育內涵與意識型態外,並探討影響論述生成的社會脈絡。根據研究結果發現,K版國中英語教科書之「文化學習」論述,多以旅遊、飲食、節慶、習俗等作為文本主題,取材集中英語系國家(尤以英、美為最);豐富的插圖傳遞了全球文化的多樣性,並正向描寫跨文化經驗。但在本土文化的取材上,則忽略原住民與新住民文化。至於K版國中英語教科書之「國際瞭解」論述,本研究則以「全球議題」及「國際關連」兩方面來探討。在全球議題方面,發現文本主題以環境永續及人權議題居多,並出現基進社會行動取向的文本描述;但和平與衝突及國際競爭面向則少有論及。而國際關連方面,教科書中除以歌曲、圖片、故事來呈現「心手相連」的全球依存感,並藉科技發展論述時空壓縮的全球化現象,以環境議題來呈現時間關連等。   
在學科本位的科層體制、以英語為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工具理性思維、以英美兩國所謂的「標準英語」及歐美白人中產階級價值為主的種族位階心態等社會脈絡因素的影響下,K版國中英語教科書的全球教育內涵,較偏向學科取向的、多元主義的、環境的全球教育,其論述特徵即是:重視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多從自我享受角度來學習文化,對跨文化理解的可能性抱持樂觀看法,但忽略制度性的歧視與不公義;能反省城市發展及資源使用等對環境的影響,以提升對全球與未來世代永續發展的責任感等。
英文摘要
With reference to Fairclough's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study describes, interprets and explains the "cultural learning and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discourses in K edition English textbook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o analyze the elements and the ideologies concerned with global education in them.  
As for the "cultural learning" discourses,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Sight seeing, food, festivals, customs are topics used most in the texts, especially those drawn from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like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2. Abundant illustrations transfer the world's cultural diversity. 3. Cross-cultural experiences are of positive depiction. 4. Aboriginals’ and new residents’ cultures are ignored.    
On the other hand,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discourses in terms of "Global Issues" and "International Connectedness". Among global issues, the texts talk about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human rights mostly, and the emergence of radical social action-oriented text description is of value. However, issues concerned with peace vs. conflict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re little discussed. Besides, songs, pictures, stories are used in the texts to facilitate a sense of global interdependence. Space compression phenomenon of globalization is stated through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 this study provides suggestion for the textbook editors, the English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follow-up studi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I
表次 	II
圖次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8
第三節 研究方法	8
第四節 名詞解釋	9
第五節 研究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中小學全球教育的意涵與課程架構	13
第二節 全球化下的英(外)語教科書設計	35
第三節 批判論述分析及其在教科書研究之應用	54

第三章 研究設計	6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6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9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70
第四節 研究的信實度	73

第四章 國民中學K版英語教科書文本的論述分析	77
第一節 英語教科書文化學習層面文本的描述與詮釋	77
第二節 英語教科書國際瞭解層面文本的描述與詮釋	118
第三節 英語教科書論述的社會實踐面向之解釋	14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9
第一節 結論	159
第二節 建議	162

參考文獻	167
中文文獻	167
英文文獻	175
附錄		179
一、中小學國際教育能力指標	179
二、現行K版國中英語教科書第一至六冊課程大綱	180

表  次
表2-1-1  Oxfam GB階段三/四之全球公民課程	20
表2-1-2  全球觀融入澳洲中學課程學習之能力面向與重點主題	23
表2-1-3  臺灣中小學國際教育之課程主題軸	26
表2-1-4  全球教育課程主題要素	29
表2-1-5  人權教育議題融入「語文(英語)」學習領域之對應表	32
表2-1-6  環境教育議題融入「語文(英語)」學習領域之對應表	33
表2-1-7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語文(英語)」學習領域之對應表	34
表2-2-1  跨文化能力內涵	36
表2-2-2  國中階段與全球教育相關的英語分段能力指標及重點意涵(97課綱)	42
表2-2-3  英語課程可培養之基本能力具全球教育內涵者	43
表2-2-4  英語教材主題參考表	44
表3-3-1  教科書文本資料蒐集表編碼方式	73
表4-2-1  插圖中深黑膚色人物次數統計表	144
表4-3-1  教科書在課程設計上的理念取向	153

圖  次
圖2-3-1  Fairclough之論述分析向度……………………………………………..59
圖3-1-1  研究架構圖	68
圖3-1-2  研究流程	69
圖3-3-1  問題、資料以及意義之間的關係	72
圖4-1-1  中式食物的英語名稱介紹	81
圖4-1-2  國內外傳統文化藝品與意象	83
圖4-1-3  蕭青陽與其在全球大放異彩的作品STORY ISLAND	85
圖4-1-4  世界舞臺中的優秀華人	85
圖4-1-5  世界文化遺產-英國STONEHENGE(巨石陣)	87
圖4-1-6  英國倫敦城市景點與街道介紹	88
圖4-1-7  取材自英倫電視節目BRITAIN'S GOT TALENT《英國有天才》的文本
		89
圖4-1-8  取材自好萊塢電影的文本	90
圖4-1-9  取材自《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課文情境設計	91
圖4-1-10  取材自《莎拉公主》的克漏字練習文本設計	92
圖4-1-11  全球典範人物介紹	94
圖4-1-12  取材自外國童話的句型練習情境設計	96
圖4-1-13  取材自《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克漏字練習文本設計	97
圖4-1-14  各國著名景點	98
圖4-1-15  “SUDDENLY, A GHOST CAME OUT OF THE TV AND ATTACKED YOU.”	99
圖4-1-16  日本風情介紹	100
圖4-1-17  PART-TIME JOBS IN SUMMER	101
圖4-1-18  各國國旗與不同服裝特色的比較	102
圖4-1-19  各國不同飲食文化的比較	102
圖4-1-20  中外節日比較	103
圖4-1-21  澳洲不同的耶誕風情	105
圖4-1-22  因應自然地理特性發展出的住與行方式	106
圖4-1-23  各國幣值的不同	106
圖4-1-24  各國的國球與國技	107
圖4-1-25  中外習俗的不同	110
圖4-1-26  跨文化的調適	112
圖4-2-1  取材自RYAN'S WELL FOUNDATION創辦人RYAN的克漏字練習文本設計	121
圖4-2-2  以女性照片呈現傳統認為較陽剛之職業與學校活動	121
圖4-2-3  女性仍被塑造為不愛運動、情緒起伏大之形象	123
圖4-2-4  對女性推銷員帶有性別歧視之描述	124
圖4-2-5  對女性食量之負面描述:”EAT LIKE A BIRD” V.S.”EAT LIKE A HORSE”	125
圖4-2-6  文本偏愛的理想家庭形象為父母加兒女共五人的組合	126
圖4-2-7  社會認可的異性戀組合	127
圖4-2-8  環保議題結合外國街景介紹,以拓展全球視野	129
圖4-2-9  藉由立場互換來省思他者權利	130
圖4-2-10  國際援助	133
圖4-2-11  「心手相連,讓世界各美好」意象之插圖	137
圖4-2-12  思考科技對人類生活之影響	139
圖4-2-13  全球科技重鎮-美國加州的GOOGLE X實驗室	139
圖4-2-14  深膚色角色明顯較少,且多出現於圖片後方或角落位置,或呈現
刻板意象	145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方德隆(2009)。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實施現況相關研究後設分析。中小學課程發展之相關基礎性研究2009年成果討論會論文輯,1-49。
王永慶(2007)。「全球化」與「本土化」之對話-國中英語科教科書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彰化。
王珩(2012)。外語教師之跨文化能力培訓。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26(1),37-58。
王雅玄(2005)。社會領域教科書的批判論述分析:方法論的重建。教育研究集刊,51(2),67-97。
王德威(譯)(1993)。知識的考掘(原作者:M. Foucault)。臺北市:麥田。
卯靜儒、張建成(2004年12月)。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間─解嚴後臺灣課程改革論述的轉變與文化認同問題,1987-2003。臺灣社會學年會「走過臺灣─世代、歷史、與社會」發表之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江吟梓、蘇文賢(譯)(2010)。Marilyn Lichtman(著)。教育質性研究:實用指南(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 A User’s Guide)。臺北市:學富文化。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3)。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取自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1570&ex=2
吳孟芬(2008)。國小社會教科書族群意識型態之批判論述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
吳怡慧(2007)。國中英語教師對教科書中英美文化內涵之詮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
吳清山、林天祐(2010)。教育e辭書。臺北市:高點教育文化事業公司。
宋佩芬、陳麗華(2008)。全球教育之脈絡分析兼評臺灣的全球教育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1(2),1-26。
李文富(2003)。海德格的詮釋現象學及其在教育學方法論的意涵。花蓮師院學報,16,89-107。
李致菁(2010)。九年一貫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國中英語教科書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中。
李偉俠(2005)。知識與權力。臺北市:揚智文化。
周珮儀(2001)。知識、權力和愉悅的三位一體:後現代文化中的表徵教育論。載於財團法人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臺灣教育社會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與教育改革議題:教育社會學取向的分析(頁3-19)。高雄市:高雄復文。
周珮儀(2005)。我國教科書研究的分析。課程與教學季刊,8(4),91-116。
周珮儀、鄭明長(2008)。教科書研究方法論之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1(1),頁193-222。
周珮儀、鄭明長(2011)。我們培育孩子成為全球公民嗎?一從全球教育觀對國小社會教科書的論述分析。臺灣民主季刊,8(1),1-45。
周淑卿(2012)。新國教政策下教科書應有的改變。教科書研究,5(2),142-146。
孟昭昶(2010)。跨文化溝通導向之外語文化課程設計-以「德國概覽」課程為例。東吳外語學報,133-151。
林天祐(2010)。APA格式第六版。取自web.ed.ntnu.edu.tw/~minfei/APA6th
林文韵(2012)。批判識讀能力與多文本閱讀之關係探究。取自orad.ntue.edu.tw/ADC_develop/201110.pdf
林俶敏(2008)。人本教育基金會管教論述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林素卿(2011)。課程如國際文本-全球教育課程與實踐之省思。研習資訊,28(5),17-23。
林蕙蓉(2006)。兒童英語學習與文化背景知識輸入。國教之友,58(1),21-28
邱玉蟾(2011)。學校推動國際教育應有的認識。取自 
web.fg.tp.edu.tw/~tispa/blog/epaper/02/word/d2-3.pdf‎ 
邱玉蟾(2012)。全球化時代國際教育中的意識型態。課程研究,7(2),1-30。
邱琡雯(2008)。國際理解教育與女性移民的社會參與:從日常生活的歧視經驗出發。教育與社會研究,16,63-103。
姜添輝(2003)。教師是專業或是觀念簡單性的忠誠執行者?文化再製理論的檢證。教育研究集刊,49(4),93-126。
柯宜中(2011)。五十多年來高中英文教材中文化與英語角色之演變。教育研究月刊,206,78-92。
洪志成(2010)。國際教育融入課程轉化與深化的觀察與省思。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實務工作坊會議主題:國際交流(一)。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洪雯柔(2011年3月)。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理念之課程轉化。發表於教育部100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社群融入課程群組第一次研習專題講座(二),高雄市。
洪雯柔、郭喬雯(2012)。建構國際教育融入課程的教師專業成長團體規劃模式:三所偏鄉學校策略聯盟的經驗。課程研究,7(2),55-84。 
香港樂施會(2006)。從校園走到世界-世界公民教育活動手冊。取自http://www.cyberschool.oxfam.org.hk/minisites/gce/big5/index.htm
倪炎元(2011)。批判論述分析的脈絡建構策略:Teun A. van Dijk與Norman Fairclough的比較。傳播研究與實踐,1(2),83-97。
倪炎元(2012)。批判論述分析的定位爭議及其應用問題:以Norman Fairclough 分析途徑為例的探討。新聞學研究,110,1-42。
夏春祥(1997)。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54,141-166。
桃園縣政府e-news教育電子報(2011)。向世界邁進---桃園縣全球教育計畫。取自http://163.30.192.132/list_detail.asp?e_paperid=3078
高熏芳(2005)。全球化情境下高等教育的課程革新-論全球教育在師資培育之實施。淡江人文社會學刊五十五週年校慶特刊,115-151。
高熏芳、陳劍涵(2003)。提升文化學習能力之教學策略:全球教育的啟示。教育研究月刊,112,127-142。
高熏芳、黎世潔(2012)。國際教育學習成果之評量。教師天地,180,22-29。
張武昌(2006)。臺灣的英語教育:現況與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69,129-144。
張武昌等人(2007)。九年一貫課程之教科書總評鑑:設計理念、能力指標與連貫性-語文領域(英語)教科書評鑑報告。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
張武昌、廖美玲(2010)。《全球化下的臺灣英語教學總體檢-九年一貫英語課程綱要的規畫及實施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取自http://doc.duk.cn/d-212468.html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35,87-120。
張芬芬(2012)。文本分析方法論及其對教科書分析研究的啟示。取自lms.tmue.edu.tw/sys/read_attach.php?id=28753
張芬芬、陳麗華、楊國揚(2010)。臺灣九年一貫課程轉化之議題與因應。教科書研究,3(1),1-40。
張惠貞(2011)。《論文寫作格式手冊》標題及文獻引用格式之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視覺藝術教學碩士學位班,臺北。
教育基本法(1999年6月23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0.php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2.php
教育部(2004)。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2008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login_type=1
教育部(2008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人權教育)。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login_type=1
教育部(2008c)。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環境教育)。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login_type=1
教育部(2008d)。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login_type=1
教育部(2008e)。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資訊教育)。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login_type=1
教育部(2008f)。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海洋教育)。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login_type=1
教育部(2008g)。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英語)。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login_type=1
教育部(2008h)。2009-2012教育中程施政計畫。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2010a)。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中心議題陸-多元文化、弱勢關懷與特殊教育。取自http://140.111.34.54/files/site_content/B0010/教改-十大議題06.pdf
教育部(2010b)。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中心議題玖-兩岸與國際教育。取自http:// 140.111.34.54/files/site_content/B0010/教改-十大議題09.pdf
教育部(2011)。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臺北:編印者。
教育部(2012)。中小學國際教育融入課程資源手冊。取自http://ietw.moe.gov.tw/GoWeb/include/index.php?Page=1-3-1
章五奇(2010)。從後殖民觀點分析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中「全球關聯」內容。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7(2),103-134。
莊坤良(2002)。在地性的政治:全球化、新興英文與英語教學的文化反思。英語教學,27(1),1-16。
莊明貞(2002)。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新興議題:政策到實施的反省。國民教育,43(1),7-13。
莊明貞(2003)。九年一貫課程中有關學校統整課程設計與實施問題之分析。現代教育論壇,8,340-357。
莊明貞(2010年11月)。轉化知識:臺灣國中小重大議題融入課程發展機制之探析。「第十二屆兩岸三地課程理論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莊明貞(2011)。性別、知識與權力:九年一貫社會領域教科書中性別文本的論述分析。各國性別平等教育之比較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41-268)。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莊明貞(2012)。課程改革:理念、趨勢與議題。臺北市:心理。
陳世欽(2013年5月19日)。全球第14國 法同性婚姻合法了。聯合報,國際A14版。 
陳弘哲(2010)。英國中小學階段國際教育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南投。
陳光華(2012)。言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取自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725/
陳怡如(2011)。臺灣中等學校國際教育實施現況與未來發展。教育資料輯刊第50輯-2011各國中等教育,1-26。
陳怡臻(2007)。國中英語教科書「文化全球化」知識內涵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育研究所,臺北。
陳英輝(2003)。重語輕文的英語教育-從技職體系「應外系」的文化文學課程談起。載於戴維揚、梁耀南(主編),語言與文化(頁39-80)。臺北市:文鶴。
陳淳麗(2003)。美國文化與美語教學。載於戴維揚、梁耀南(主編),語言與文化(頁241-256)。臺北市:文鶴。
陳超明(2012)。全球英語實戰力Global English Is Here!。臺北市:聯經。
陳雅玲(2007年3月)。未來的一軍。商業週刊,1006,72-78。
陳劍涵、高熏芳(2011)。網路專題式外語創新教學之實施:全球教育的個案研究。教育研究月刊,206,49-62。
陳錦芬(2003)。網際網路教學上多元文化的交流與整合。載於戴維揚、梁耀南(主編),語言與文化(頁287-308)。臺北市:文鶴。
陳麗珍(2007)。教科書中文化內容之探討:以國中英語課本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外國文學所,嘉義。
陳麗華(2008)。評介「為學習而設計的教科書」及其對我國中小學教科書設計與研究的啟示。教科書研究,1(2),137-159。
陳麗華(2009)。都會區教育局處推動全球教育的做法。國教新知,56(3),30-42。
陳麗華、林淑華(2008)。社會學習領域第二、三、四學習階段教科書中社會行動取向教材之比較分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1(3),93-127。
陳麗華、彭增龍(2007)。全球觀課程設計的新視野:公民行動取向。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2),1-18。
曾金金(2003)。語言、文化與翻譯教學。載於戴維揚、梁耀南(主編),語言與文化(頁175-188)。臺北市:文鶴。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42。
游家政(1993)。詮釋學與教育研究。載於賈馥茗、楊深坑(主編),教育學方法論(頁65-81)。臺北市:五南。
游家政(2011)。全球教育融入學校課程的原則與模式。教育研究月刊,206,5-16。
游家政、江佳玫(2012)。中小學國際學習的課程規劃與落實【專論】。教師天地,180,10-16。
游毓玲(2003)。文化脈絡與語言學習。載於戴維揚、梁耀南(主編),語言與文化(頁147-160)。臺北市:文鶴。
黃文定(2008)。文化差異與文化認同:以兩所阿美族學校學生的語言認同建構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11(4),51-74。
黃文定(2012年5月)。跨文化能力模式應用於全球教育的探討-以跨國校際交流為例。「全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十六屆課程與教學論壇」發表之論文,私立淡江大學。 
黃自來(2000)。文化背景知識與英文閱讀教學。第九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597-605)。
黃玟君(2003)。培養學生多元與積極的語言/文化認同:臺灣英語教學的反思與期待。第十二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227-239)。臺北: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黃貞蓉(2010)。國中英語教科書中社會階級意識型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
黃書祥(2007)。國小社會教科書家庭概念之批判論述分析-以K版第一冊第一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
黃瓊慧(2009)。國中英語教科書之性別角色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嘉義。
楊明德(2005)。教科書中性別角色的探討-以國中英語課本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嘉義。
楊思偉(主編)(2000)。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系列專書(二)-基本能力實踐策略。臺北市:教育部。 
楊振富、潘勛(譯)(2005)。世界是平的(原作者:Thomas L. Friedman)。臺北市:雅言文化。
楊惇惠(2009)。國中英語教科書內容之階級意識型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屏東。
楊深坑(1988)。理論.詮釋與實踐-教育學方法論論文集(甲輯)。臺北市:師大書苑。
詹盛如(2010)。英、澳、日全球教育推動現況。教育部99年中小學全球教育專業知能研習。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廖柏森(2005)。以英語為國際語(EIL)之義涵與教學觀。英語教學,30(1),1-14。
廖柏森(2006)。解構標準英語的迷思。取自http://blog.udn.com/trjason/212121
臺北市政府(2009)。2010-2015臺北市全球教育白皮書。臺北:編印者。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8)。臺北縣新住民教育白皮書。臺北:編印者。
齊若蘭(2004年11月)。國際化教育,世界即校園。天下雜誌,311,34-41。
劉永元(2010)。高雄市全球教育推動理念與實踐。教育部中小學全球教育實務工作坊。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劉蓓樺(2006)。高中英語教科書中的文化類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高雄。
劉慶仁(2008)。與國際接軌-從教育做起。取自http://www.ced.ncnu.edu.tw/speech/962.htm
劉慶仁(2009)。中小學國際教育的展望。取自http://163.20.14.1/~jack/98hnps/980416&7intereducation/980417internaled/meeting/980417internaled.htm
潘志煌、莊明貞(2011)。台灣課程本土化變革之批判論述分析-以社會學習領域為例。教育研究月刊,206,63-77。
潘慧玲(2003)。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教育研究資訊,11(1),115-143。
蕭佳華(2005年11月)。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省思-從國小英語教學看臺灣的主體性課程。「第十三屆課程與教學論壇-建置臺灣主體性的課程教學」發表之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
戴浩一、林麗菊(2011)。我國外語政策之檢討與展望-政策建議書。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號:RDEC-RES-100-024)。臺北市: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戴維揚(2003a)。九年一貫新課程文化學習與英語文教學。載於戴維揚、梁耀南(主編),語言與文化(頁1-21)。臺北市:文鶴。
戴維揚(2003b)。英語文課程革新的三大目標:文字、文學、文化。載於戴維揚、梁耀南(主編),語言與文化(頁23-37)。臺北市:文鶴。
藍順德(2006)。教科書政策與制度。臺北市:五南。
藍順德(2010)。教科書意識型態:歷史回顧與實徵分析。臺北市:華騰文化。
顏佩如(2006)。學校全球教育課程內涵建構。載於陳麗華(主編),社會重建課程的理念與實踐:覺醒、增能與行動(頁551-605)。臺北市:五南。
顏佩如(2007)。全球教育課程發展。臺北縣:冠學文化。
顏佩如(2008)。全球教育課程實踐:國小課程發展與課程融入。臺北縣:冠學。
顏佩如、張美雲(2011)。從我國兩大「全球教育」白皮書探究中小學全球教育之推展。教育研究月刊,206,35-48。 
魏叔倫(2003)。英文慣用語的文化背景及英語教學。載於戴維揚、梁耀南(主編),語言與文化(頁257-270)。臺北市:文鶴。
譚光鼎(2008)。被扭曲的他者:教科書中原住民偏見的檢討。課程與教學季刊,11(4),27-50。
嚴嘉琪、蘇若水(2008)。探討台灣英語教育的迷思與爭議。興大人文學報,41,201-214。
蘇怡婷(2008)。國中英語科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蘇峰山(2004)。論述分析導論。教育社會學通訊,54,18-31。
蘇順發(1999)。淺談英(外)語教科書潛藏的文化宰制現象及其衍生的文化教問題。英語教學,23(4),16-25。

貳、英文文獻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National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3rd ed.). Retrieved from http://www.actfl.org/advocacy/discover-languages/advocacy/discover-languages/advocacy/discover-languages/resources-1?pageid=3392
American Forum for Global Education. (2003). Guidelines for global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education: Challenges, culture, connections. Retrieved from http://www.globaled.org/guidelines/index.php
Betsy Hu Xiaoqiong & Jiang Xianxing (2011): Kachru’s Three Concentric Circles and English Teaching Fallacies in EFL and ESL Contexts. Changing English: Studies in Culture and Education, 18:2, 219-228
Cates, K. A. (1998). Teaching for a better world: Global issues and language education. Human Rights Education in Asian Schools, 41-52.
Cohen, D. J.,&Crabtree, B. F.(2008). Evaluative Criteria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Health Care: Controversies and Recommendations. 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 6(4), 331-339.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2008). Global perspectives: A framework for global education in Australia schools. Retrieved from http://www.asiaeducation.edu.au/verve/_resources/global_perspectives_statement.pdf  
Cortazzi, M., & Jin, L. (1999). Cultural mirrors: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the EFL
classroom. In E. Hinkel (Ed.),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 196-219).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rystal, D. (2003).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2nd ed.).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2005). Developing the global dimension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ducation.gov.uk/publications/standard/publicationdetail/page1/DFES-1409-2005
Ellis, R. (2010).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and language-teaching materials. In N. Harwood (E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Theory and practice (pp. 33-57).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airclough, N. (1989). Language and power. London, England: Longman.
Hanvey, R. G. (1976). An attainable global perspective. Retrieved from http://www.globaled.org/an_att_glob_persp_04_11_29.pdf 
Harwood, N. (2010). Issues in materials development and design. In N. Harwood (E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Theory and practice (pp. 3-30).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eilman, E. (2010). Global education. In C. Kridel (Ed.),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studies. (pp. 409-413).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doi:10.4135/9781412958806.n221 
Henson, K. T. (2011). Curriculum planning: Integrating multiculturalism, constructivism, and education reform (4th ed.). Long Grove, Illinois: Waveland Press, Inc.
Hu, X., & Jiang, X. (2011). Kachru’s three concentric circles and English teaching fallacies in EFL and ESL contexts. Changing English: Studies in Culture and Education, 18(2), 219-228.
Lochtman, K. & Kappel, J. (2008). The world a global village: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Uitgeverij VUBPRESS Brussel.
Mckay, S. L. (2003). Toward an appropriate EIL pedagogy: re-examining common ELT assump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 13(1), 1-22.
Murphy, J., Prono, L., & Xanthopoulos, J. (2006). Globalization. In H. Birx (Ed.), Encyclopedia of anthropology. (pp. 1082-1091).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doi: 10.4135/9781412952453.n390
Oxfam GB (2006). Education for Global Citizenship: A Guide for Schools. Retrieved from http://www.oxfam.org.uk/~/media/Files/Education/Global%20Citizenship/ education_for_global_citizenship_a_guide_for_schools.ashx
Paige, R. M., Jorstad, H., Siaya, L., Klein, F. & Colby, J. (2003). Culture Learning in Language Educa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trieved from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summary?doi=10.1.1.129.3411
Pike, G. (2000). Global education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pursuit of mean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39(2), 64-73.
Pingel, F. (2010). UNESCO guidebook on textbook research and textbook revision (2nd revised & updated ed.). Hannver: Hahn.
Richards, J. C. (2001).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gers, R., Malancharuvil-Berkes, E., Mosley, M., Hui, D. & Joseph, G. O. (2005).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n eduva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5(3), 365-416.
Rong, X. (2006).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F. English (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administration. (pp. 518-522).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doi: 10.4135/9781412939584.n297 
Schulz, R. A. (2007). The challenge of assessing cultural understanding in the context of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40 (1), 9-26.
Stewart, V. (2007). Becoming citizens of the worl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4(7), 8-14. 
Tomlinson, B. (2010). Principles of effective 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N. Harwood (E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Theory and practice (pp. 81-108).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