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7201321421200
DOI 10.6846/TKU.2013.00885
論文名稱(中文) 明清家訓中家庭教育方法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n the Family Education of Family Instruction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黃瓊真
研究生(英文) Chiung-Chen Huang
學號 79701010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17
論文頁數 13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哲夫
委員 - 孫永忠
委員 - 崔成宗
關鍵字(中) 明清時代
家訓
家庭教育
關鍵字(英) Ming and Qing Dynasty family instruction
Family Educ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我國歷代都極重視家族經營與家庭教育,而「家訓」乃「治家立身之言,用以垂訓子孫」,是家庭教育的具體表現。這些獨特的家訓類文獻,是家族長輩濃縮其豐富的人生經驗,立言以訓誡子孫,成為規範家人言行、處理家庭事務的一種準則,並用之以謀求家族的永續經營與發展。
傳統的家訓,是注重家國一體的家庭教育,對於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影響極為深刻。今日社會多數為小家庭型態,加以社會風氣與價值觀丕變,家庭教育功能不彰,社會亂象層出不窮,故傳統的道德品格教育重新被重視,「家訓」正是傳統道德教育的最佳體現。而明清時期為家訓的繁榮發展期,本論文於是嘗試探討分析明清家訓中有關家庭教育的內容,期望能對現今教育有所貢獻。
本論文的內容大致如下:
首章為緒論,除了「研究動機與論題說明」、「相關研究概況」外,尚有「家訓的定義與來源發展」、「傳統家庭教育與家訓之關係」等項,將全篇論題做一概略性介紹。
第二章到第四章介紹及分析明清家訓中家庭教育的方法。
第二章分析整理明清家訓中關於「修身」、「處世」、「戒慎」的內容。其中「修身」分為「立定志向」、「精勤讀書」、「慎獨自省」三小節;「處世」分為「謹言慎行」、「謙讓寬厚」、「敦睦族誼」來討論;「戒慎」則區分「戒賭酒」、「戒淫樂」、「戒爭訟」、「慎交友」四小節。
第三章分析明清家訓中對於「立業治生」、「家庭倫常」、「家務原則」的觀念看法。「立業治生」分耕讀、工商、其他三類;「家庭倫常」探討「盡孝道」、「友兄弟」、「宜夫婦」三種人倫關係;「家務原則」分為「田產管理」、「倡導勤儉」、「婚姻與喪葬」三者。
第四章分析明清家訓中「教化子弟」、「教導為清官」、「教導為良民」的方法。「教化子弟」從「胎教蒙養」、「選聘良師」、「提倡興學獎勵讀書」三方面討論;「教導為清官」分為「居官之要」與「清廉守紀」。「教導為良民」以「完糧納稅」、「守法不要結盟」諸項來探討。
第五章為結論,總結前文,並論述家訓對今日教育的重要意義。
能完成本論文,最要感謝吳師哲夫不厭其煩的指導,此五章初成,多有疏漏,尚祈先進不吝指正。
英文摘要
There has been a long history in the Family Instruction in ancient China. The family management and family education have been greatly emphasized throughout the Chinese history, and “Family Instruction” is the concre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words of family foundation and personal individualization” as the teachings of the descendants. The collection of unique family teachings is what the family elders condensed their rich life experiences into and what they put into words to become the criterion for disciplining the behaviors of family members and for dealing with family affairs in pursuit of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The traditional Family Instruction, the family educatio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unity of the family and the country,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individuals, the family, the society, and the country. A majority of families in modern society are the “small family” type, and hence, what with the transformed social practices and values, what with the malfunction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what with the frequent social disorders, the traditional ethical education has been revalued. And Family Instruction is the best revel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Becaus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is the period of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for Family Instruction, this thesis will try to analyze the contents related to family education in Family Instruction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with the view to making some contribution to modern education. 
The following are the contents of the thesi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On top of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thesis explanation”, and “relevant research generation”, this chapter includes “the definition of family instruction and the form of origins”, “the development of branches of family instru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family education and family instruction”, as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topics in this thesis. 
From the second chapter to the fourth chapter, there is the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ethods of the family instruction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and lists the contents of “self–study”, “socialization” and “self–discipline”. The “self–study” is divided into the three parts of making resolutions, diligently studying and self–reflection; the “socialization” will discuss separately about careful speech and cautious behavior, toleration and generosity, and the harmonious treatment with people of the same family; “self–discipline” is segmented into the abstinence from gambling and alcohol, the abstinence from sexual indulgence, the abstinence from disputes and the caution in making friends. 
The third chapt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s about “business-making and living–making”, “family ethics” and “family principles” in the family instruction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The “business–making and living–making” is concerned about the three segments of “farming and studying”, “business” and “others.” The “family ethics” talks about the realization of filial piety, harmonious brotherhood and sweet relationship between a couple. The “family principles” is divided into the three parts of the management of farming estate, the promotion of diligence, and the marriage and funeral.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methods of “disciplining disciples” and “educating noble officials and good civilians.” The “disciplining disciples” focuses on the three sections of the baby cultivation, the mentor selec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school establishment and study encouragement; the “educating noble officials and good civilians” is segmented into the observation of virtues and disciplines, the contribution of produce and taxes, and the law–obedience and the abortion of alliance.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making a summary of the above–mentioned contents and depic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family instruction. 
This thesis can’t be completed without the tireless guidance of my best–respected teacher, Professor Wu. This thesis is the first trial of my study, and any error is open to be correct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論題說明	1
第二節  相關研究概況	2
一、探討明清時代的家訓作品	3
二、關於家訓類的通論作品	3
第三節  家訓的定義與來源發展	5
一、家訓的定義	5
二、家訓的來源	6
三、家訓的發展	7
第四節  傳統家庭教育與家訓之關係	11
第二章  明清家訓中重視個人之立身、處世法	15
第一節  修身	15
一、立定志向	16
二、精勤讀書	18
三、慎獨自省	24
第二節  處世	27
一、謹言慎行	27
二、謙讓寬厚	31
三、敦睦族誼	34
第三節  戒慎	38
一、戒賭酒	38
二、戒淫樂	42
三、戒爭訟	45
四、慎交友	48
第三章 明清家訓中鼓勵立業、重視倫常	54
第一節  立業治生	54
第二節  家庭倫常	63
一、盡孝道	63
二、友兄弟	70
三、宜夫婦	75
第三節  家務原則	81
一、田產管理	81
二、倡導勤儉	83
三、婚姻與喪葬	88
第四章 明清家訓之教化子弟、居官為民之道	94
第一節  教化子弟	94
一、胎教蒙養	96
二、選聘良師	103
三、提倡興學獎勵讀書	106
第二節  教導為清官	111
一、居官之要	111
二、清廉守紀	114
第三節  教導為良民	116
一、完糧納稅	116
二、守法不要結盟	123
第五章  結論	127
參考文獻	131
一、古籍書目	131
二、近人著作	132
三、期刊	133
四、學位論文	136
五、譜牒	136
參考文獻
一、古籍書目
1.	漢・司馬遷《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82年。
2.	漢・鄭玄《周禮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3.	漢・鄭玄《禮記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4.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2年。
5.	魏・何晏《論語集解》,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6.	唐・孔穎達《尚書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77年。
7.	唐・李世民《帝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8.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題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9.	宋・袁采《袁氏世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10.	明・高攀龍《高子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1.	明・方孝孺《遜志齋集》,寧波:寧波出版社,1996年。
12.	清・勒德洪奉敕纂《清實錄》,臺北:中華書局,1985年。
13.	清・托津等《清會典事例》,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14.	清・焦循《孟子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15.	清・陳宏謀《五種遺規》,臺北:中華書局,1962年。
16.	清・曾國藩《曾文正公家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83年。
17.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85年。
18.	清・曾國藩《曾國藩全集》,湖南:嶽麓書社,1987年。
19.	清・張伯行輯《課子隨筆鈔》,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20.	清・石成金《傳家寶》,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年。
二、近人著作
1.	王長金,《傳統家訓思想通論》,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
2.	王鶴鳴等主編,《中國譜牒研究-全國譜牒開發與利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3.	包筠雅著,《功過格:明清社會的道德秩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4.	史校貴主編,《古今家訓新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2年。
5.	史鳳儀,《中國古代的家族與身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6.	守屋洋著,鍾憲譯《中國歷代偉人家訓集》臺北:世潮出版社,1994年。
7.	朱明勛,《中國家訓史論稿》,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
8.	吳汝綸,《諭兒書》,載欣敏編,《中國君臣家書精品》,四川辭書出版社,1995年。
9.	宋濤,《中國傳世家訓》,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
10.	李文治、江太新《中國宗法宗族制和族田義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11.	奚敏芳編注《不朽的庭訓:歷代家書精選》臺北:台視文化,1988年。
12.	徐少錦、陳延斌,《中國家訓史》,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13.	徐梓,《家範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4.	酒井忠夫,《中國善書研究》,東京弘文堂,1960年。
15.	張懷承,《中國的家庭與倫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
16.	張豔國等編著《家訓輯覽》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17.	清水盛光著,宋念慈譯,《中國族產制度考》,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6年。
18.	畢誠,《中國古代家庭教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19.	陳其南,《家族與社會》,臺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
20.	陳捷先,《中國的族譜》,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1999年。
21.	陸林主編,《中華家訓大觀》,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
22.	喻岳衡編著,《歷代名人家訓》,長沙市:岳麓書社,2003年。
23.	費成康主編,《中國的家法族規》,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
24.	翟博主編,《中國家訓經典》,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年。
25.	劉詠聰,《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26.	盧正言主編,《中國歷代家訓觀止》,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
27.	閻愛民,《中國古代家教》,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28.	顏之推,《顏氏家訓》,王叔岷校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
29.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30.	《中華族譜集成》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
31.	《左宗棠全集》第十三冊,湖南岳麓出版社,1987年。
32.	《清代四名人家書》,近代中國史叢刊第63輯第624冊,臺北:文海出版社。
三、期刊
1.	周法高,〈家訓文學的源流(上)〉,《大陸雜誌》,第22卷第2期(1961年1月),頁33-37。
2.	周法高,〈家訓文學的源流(中)〉,《大陸雜誌》,第22卷第3期(1961年2月),頁88-94。
3.	周法高,〈家訓文學的源流(下)〉,《大陸雜誌》,第22卷第4期(1961年3月),頁111-116。
4.	陳捷先,〈清代族譜家訓與儒家倫理〉,《第二屆亞洲族譜學術研討會會議紀錄》,1985年,頁161-182。
5.	宋光宇,〈試論明清家訓所蘊含的成就評價與經濟倫理〉,《漢學研究》第7卷第1期,1989年6月。
6.	朱勇,〈清代族規研究〉,《清史論叢・第八輯》,1991年,頁198-225。
7.	王若、李曉非、邵龍寶,〈淺談中國古代家訓〉,《遼寧師範大學學報》,1993年第6期,頁39-43。
8.	許水濤,〈清代族規家訓的社會功能〉,《清史研究集・第八輯》,1997年,頁220-254。
9.	李景文,〈中國古代家訓文化透視〉,《河南大學學報》,1998年第6期,頁114-118。
10.	尤雅姿,〈由歷代家訓檢視傳統士人家庭之經濟生活模式〉,《思與言》第36卷第3期,1998年9月,頁1-59。
11.	謝揚舉,〈家訓與中華民族人文精神〉,《西北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頁11-16。
12.	周曉薇,〈中國古代的家訓〉,《歷史月刊》第140期,1999年9月,頁86-90。
13.	鍾豔攸,〈明代家訓類文獻簡介〉,《明代研究通訊》第2期,1999年7月,頁41-68。
14.	陳瑛珣,〈由明清家訓探討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婦女角色〉,《僑光學報》第17期,1999年,頁101-114。
15.	劉劍康,〈論中國家訓的起源-兼論儒學與傳統家訓的關係〉,《求索》,2000年第2期,頁107-112。
16.	曾春海,〈宋元明理學家的家訓〉,《輔仁大學學誌》第28期, 2001年7月,頁51-78。
17.	佘雙好,〈我國古代家庭教育優良傳統和方法探析〉,《武漢大學學報》第54卷第1期,2001年,頁116-122。
18.	王建軍,〈論中國古代家庭教育思想〉,《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4月,頁99-123。
19.	雷立成,〈傳統家訓德教理念及其現實意義〉,《衡陽師範學院學報》4期,2001年,頁118-120。
20.	劉春梅,〈歷代家訓與古代家庭教育的價值取向〉,《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第24卷第4期,2002年,頁112-114。
21.	蘇雅婷,〈家訓文學對現今教育的啟示-朱子治家格言探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4卷1期,2003年。
22.	林慶,〈家訓的起源和功能-兼論家訓對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影響〉,《雲南民族大學學報》第21卷第3期,2004年5月,頁72-76。
23.	張娟娟等,〈明清時期家法族規與國家法的衝突〉,《法治與社會》,2007年8月。
24.	鄒巧靈,〈論傳統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現實價值開掘〉,《傳山學刊》,2008年第4期。
25.	張占力,〈明代家法族規與家族保障探究〉,《蘭陽世界》,2009年9月。
26.	林錦香,〈中國家訓發展脈絡探究〉,《廈門教育學院學報》第13卷第4期,2011年11月,頁45-51。
27.	陳新專、符德團,〈傳統家訓道德培育的當代啟示〉,《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第5期,頁52-55。
28.	王瑜,〈從家訓看明清士大夫對家庭人際關係的期許〉,《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第22卷第5期,2012年,頁86-90。
29.	牛志平,〈家訓與中國傳統家庭教育〉,《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第5期,2012年,頁79-86。
30.	王軍委,〈傳統家訓德育思想探析〉,《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2年第18期,頁26-28。
31.	張豔國,〈簡論中國傳統家訓的文化學意義〉,《中州學刊》第五期,1994年,頁99。
32.	孔令慧,〈傳統家訓與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家訓文化〉,《山西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
33.	羅炳綿,〈明太祖的文字統治術〉,收錄於《中國學人》第3期(1971年),頁39。
四、學位論文
1.	王龍風,《明代家訓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2.	鍾豔攸,《明清家訓族規之研究》,臺北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3.	岳孝利,《明清時期家教文化研究》,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4.	王瑜,《明清士紳家訓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
5.	謝金穎,《明清家訓及其價值取向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6.	林錦香,《清代家訓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五、譜牒
1.	江國桂,《江氏宗譜‧家範》,清光緒5年愛山堂木活字版印本卷1。
2.	江國桂《江氏宗譜‧家範》,卷1。
3.	羊永澂等,《武進羊氏宗譜》卷一。
4.	何士晉,《宗規》,收入岑毓英,《西林岑氏族譜》卷3。
5.	吳士邁等《吳氏族規》清光緒14年景婁堂刊本。
6.	吳志泰等《吳氏宗譜‧原譜家規》,卷首。
7.	呂坤,《去偽齋集》卷七,《呂子遺書》道光丁亥刊本。
8.	李怡廷等,《夫椒李氏家乘‧木菴公家言》清光緒11年敦睦堂木活字版印刷卷1。
9.	李烈卿《旌陽李氏宗譜》,卷首。
10.	汪雍等,《汪氏宗譜‧宗訓》卷一。
11.	來秉奎等,《蕭山來氏家譜‧四訓八戒(嘉靖8年)》,卷首。
12.	周芳翰,《周氏三續族譜‧家訓》,卷二。
13.	胡象彌等,《胡氏宗譜‧家訓》卷首。
14.	胡廣慈,《山陰張川胡氏宗譜》,卷21。
15.	孫鳳岡等,《梁溪孫氏宗譜‧家訓五篇》清光緒15年木活字版印本卷1。
16.	孫鳳岡等《梁溪孫氏宗譜》,卷1。
17.	高瑛等,《桐城官山高氏宗譜‧齊家條規》清乾隆20年慶壽堂木活字版印本卷1。
18.	張景燾等,《重修登榮張氏族譜‧家訓》清道光21年木活字版印本卷2。
19.	許金高等,《古虞高陽許氏宗譜‧祖訓》卷一。
20.	閻大鏞、閻啟光,《閻氏續修族譜‧族規》卷首。
21.	閻大鏞、閻啟光《閻氏續修族譜》,卷首。
22.	邊方晉等《任邱邊氏族譜‧家訓‧一經堂家訓》清乾隆37年篤敘堂刊本,河北任邱 卷19。
23.	嚴登等,《烏程鳳林嚴氏家譜‧家範》清乾隆9年刊本卷首。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