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7201314483500
DOI 10.6846/TKU.2013.00880
論文名稱(中文) 七年級數學科定期評量模擬試題分析之分析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nalytic Research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rm pretest of Seven-Grader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數學教學碩士學位班
系所名稱(英文)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In Mathematics for Teacher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黃弘均
研究生(英文) Hong-Jun Huang
學號 79819018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6-26
論文頁數 10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李武炎
指導教授 - 李武炎
委員 - 楊國勝
委員 - 張員榮
關鍵字(中) 試題分析
試題反應理論
試題特徵曲線
關鍵字(英) Analysis of the Term pretest
item response theory
item characteristic curv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在教育現場上,學校的定期評量,對於學生學習,是重要的學習回饋,亦
影響學生的學習動力,考試的方向則成為學生的學習目標。現行的學校定期評
量,以筆紙測驗為主,故定期評量的品質,是值得研究的主題。
定期評量理想的編制步驟如下:
(1) 準備測驗編制計畫
(2) 編擬測驗試題
(3) 試題與測驗的審查
(4) 試題與測驗的分析
(5) 測驗的編輯
本研究針對上述第(4)點試題與測驗的分析進行探討,以期提升教學的成
效,使學生能從學習中獲得最大助益。
本研究的命題章節範圍為七年級下學期第一次定期評量,內容為:
「1-1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1-2 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1-3 應用問題」、
「2-1 直角坐標平面」。
命題時參照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教育部國審字第1487 號審定課
本之教學內容,並依據教育部頒布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課程
綱要」 (俗稱97 課綱)為命題原則。
本研究使用古典測驗理論進行信度與效度的檢測,並作難度和鑑別度的判
讀。為了補古典測驗理論之不足,研究中並使用當代試題反應理論(IRT)無參
數的試題特徵曲線檢視,將測驗題分析討論,以做為教與學之回饋。
英文摘要
In the scene of education, the achievement tests provide information feedback to
students learning. The higher score of achievement tests makes students learning powerful.
A perfective achievement test of organization should follow the step:
(1) Preparing the program of achievement test
(2) Making the achievement test questions.
(3) Investigating the achievement test questions
(4) Analysis the achievement test questions
(5) Editing the achievement test questions
This resear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nalysis the achievement test question which were
mention before. The purposes of the researches are provide information feedback to students
learning and teachers teaching. From this, better effects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teachers
teaching are expected.
This research depends on classical testing theory to testing split – half
reliability 、 factor validity 、degree of difficulty、degree of item discrimination. To
supply the short of classical testing theory, the researcher uses the item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item response theory to view if the questions of achievement test are good .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信度……………………………………………………………  7
第二節	效度.……………………………………………………………10
第三節	試題反應理論………………………………………………… 11
第四節	本研究範圍的學生迷思概念………………………………… 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16
第一節	難度 …………………………………………………………  18
第二節	鑑別度………………………………………………………… 19
第三節	信度…………………………………………………………… 19
第四節	效度…………………………………………………………… 21
第五節	無特徵試題反應理論特徵曲線……………………………   22
第六節	試題編制原則………………………………………………… 22
第四章	研究結果…………………………………………………………………  24
第一節	難度…………………………………………………………… 24
第二節	鑑別度………………………………………………………… 24
第三節	信度…………………………………………………………… 25
第四節	效度…………………………………………………………… 26
第五節	試題反應理論………………………………………………… 29
第五章	研究討論…………………………………………………………………  30
第六章	結論……………………………………………………………………… 101
參考文獻……………………………………………………………………………103

表目錄:
表1:Bloom教育目標之題號統計…………………………………………………23
表2:第1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30
表3:第2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33
表4:第3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35
表5:第4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38
表6:第5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41
表7:第6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44
表8:第7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47
表9:第8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50
表10:第9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53
表11:第10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56
表12:第11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59
表13:第12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62
表14:第13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65
表15:第14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68
表16:第15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71
表17:第16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74
表18:第17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77
表19:第18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80
表20:第19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83
表21:第20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86
表22:第21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88
表23:第22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 91
表24:第23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93
表25:第24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96
表26:第25題各選項高低分組人數與比例統計…………………………………99


圖目錄:
圖1:各題的難度統計………………………………………………………………24
圖2:各題的鑑別度統計……………………………………………………………24
圖3:折半信度結果…………………………………………………………………25
圖4:alpha信度結果 ………………………………………………………………25
圖5:KMO檢定與Bartlett球形檢定………………………………………………26
圖6:主成分萃取分析 …………………………………………………………… 27
圖7:因素陡坡圖……………………………………………………………………28
圖8:模擬試題第1題之試題特徵曲線……………………………………………32
圖9:模擬試題第2題之試題特徵曲線……………………………………………34
圖10:模擬試題第3題之試題特徵曲線……………………………………………37
圖11:模擬試題第4題之試題特徵曲線……………………………………………40
圖12:模擬試題第5題之試題特徵曲線……………………………………………43
圖13:模擬試題第6題之試題特徵曲線……………………………………………46
圖14:模擬試題第7題之試題特徵曲線……………………………………………49
圖15:模擬試題第8題之試題特徵曲線……………………………………………52
圖16:模擬試題第9題之試題特徵曲線……………………………………………55
圖17:模擬試題第10題之試題特徵曲線…………………………………………58
圖18:模擬試題第11題之試題特徵曲線…………………………………………61
圖19:模擬試題第12題之試題特徵曲線…………………………………………63
圖20:模擬試題第13題之試題特徵曲線…………………………………………66
圖21:模擬試題第14題之試題特徵曲線…………………………………………69
圖21:模擬試題第15題之試題特徵曲線…………………………………………72
圖22:模擬試題第16題之試題特徵曲線…………………………………………75
圖23:模擬試題第17題之試題特徵曲線…………………………………………78
圖24:模擬試題第18題之試題特徵曲線…………………………………………81
圖25:模擬試題第19題之試題特徵曲線…………………………………………84
圖26:模擬試題第20題之試題特徵曲線…………………………………………86
圖27:模擬試題第21題之試題特徵曲線…………………………………………89
圖28:模擬試題第22題之試題特徵曲線…………………………………………91
圖29:模擬試題第23題之試題特徵曲線…………………………………………94
圖30:模擬試題第24題之試題特徵曲線…………………………………………97
圖31:模擬試題第25題之試題特徵曲線…………………………………………10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楊智穎等(2012)。開卷有益:教科書回顧與前瞻。國家教育研究院。台北:五南。
吳明隆(2011)。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新北:易習圖書。
余民寧(2009)。試題反應理論IRT及其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文科(2007)。課程與教學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顏佩如(2007)。全球教育課程發展。新北市:冠學文化。
顏佩如(2007)。全國教育課程發展。台北:冠學文化。
王文科(2007)。課程與教學論。台北:五南。
危芷芬譯(2006)。心理測驗Psychological Testing。台北:雙葉書廊。
林玉体(2003)。台灣教育史。台北:文景。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郭生玉(1996)。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吳大猷(1986)。教育問題。台北:遠流。

李國偉(2013)。TIMSS2011耐人尋味的問題。科學人雜誌第132期。
謝明初(2012)。全球化背景下的課程改革。數學傳播季刊。第34卷2期。
吳國良(2012)。高中化學成就測驗的試題類型與考生答題結果分析之研究。科學教育月刊。台北
陳正凡(2012)。國科會數學教育合作研究計畫的發展史。科學教育月刊。台北
謝勝隆(2012)。台灣教育一定要改變。親子天下雜誌35期。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陳雅慧(2012)。真正的學習-專訪英國創意文化與教育中心執行長。親子天下雜誌31期。

許菊芳(2010)。失落的國中三年。親子天下15期雜誌。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徐仁全(2006)。2015關鍵報告,你不能不知未來六大趨勢。遠見雜誌第245期。
郭政仁(2003)。國二生多項式四則運算錯誤類型之調查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第31期。
劉湘川、吳慧泯(2000)。無參數IRT軟體-Testgraf98之介紹。測驗統計簡訊第33期。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許天維、殷志文(1995)。試題特徵曲線簡介。測驗統計簡訊第6期。
鄭富森(1996)。無參數試題反應理論在國小教學評量上的應用。測驗統計簡訊第11期。
劉湘川、施淑娟(1995)。試題反應理論參數估計電腦程式之簡介。測驗統計簡訊第6期。
李文忠(1995)。無參數試題反應理論之等化模式簡介。測驗統計簡訊第6期。
郭伯臣(1995)。無參數試題反應理論簡介。測驗統計簡訊第6期。



黃卉珍(2012)。探討雙重鷹架在多重表徵的動態幾何環境中對解題過程之影響-以二元一次方程式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靜君(2010)。對話式形成性評量在數學教學上的運用-以七年級二元一次方程式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麗雯(2001)。國中一年級學習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能力發展與解題的錯誤分析。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孟珊(2000)。以不同符號表徵未知數對國二學生解方程式表現之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
莊雅清(1996)。二元一次方程式圖形補救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景媛(1994)。數學文字題錯誤概念分析及學生建構數學概念的研究。數學教育心理學報,第27期。
林清山、張景媛(1994)。國中生代數應用教學策略效果之評析。教育心理學報,第27期。
英文部分:
Norman E Gronlund(2006)。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8th ed)
Ramsay,J.O.(2000).TestGraf: A program for the graphical analysis of multiple choice test and questionnaire data. Quebec, Canada:McGill University.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