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7201010451300
DOI 10.6846/TKU.2010.00724
論文名稱(中文) 民進黨執政時期柔性外交之研究:以對歐盟關係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oft-Power Diplomacy toward EU under DPP Administra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李孟縈
研究生(英文) Meng-Ying Li
學號 69633011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6-25
論文頁數 15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翁明賢
委員 - 許智偉
委員 - 吳建德
關鍵字(中) 柔性外交
柔性權力
複合互賴
關鍵字(英) soft-power diplomacy
soft power
complex interdependenc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主要是研究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柔性外交」政策。「柔性外交」是以「柔性權力」為工具,透過外交的方式來達到國家的利益與目標,此也為本論文的主軸。首先以奈伊所提出的「柔性權力」概念為基礎來探討與界定出台灣本身的「柔性權力」,分別為文化吸引力(台灣的多元文化)、政治價值觀(民主制度與人權的發展和成熟、科技進步)、外交政策(對「人類安全」觀念的重視)。並以基歐漢(Robert O. Keohane)和奈伊所提出的「複合互賴理論」來探討「柔性外交」的特性-多元管道、議題連結,和途徑-民主人權外交、文化外交、科技外交、國際援助合作。其次,探討影響民進黨執政時期「柔性外交」的因素,分別為中國因素(中國崛起與其對外政策、中國對台政策)、國際因素(全球化、美國)與國內因素(國民黨執政時期對外政策的演變、民進黨在野時期的立場 )。
而為了更加聚焦民進黨時期「柔性外交」的執行狀況,本論文以對歐盟的關係為例,之後針對「柔性外交」的三項目標-提升國際形象、增加經濟利益、擴大國際空間所設定的指標進行台灣對歐盟「柔性外交」實施的效果評析。
  最後從各項指標數據可以發現,民進黨執政時期「柔性外交」有達到一定成效:
1、 在提升國際形象方面:從國際評比可以看出台灣的國際形象在全球有一定成
果的提升;對歐盟而言,歐洲人民對台灣的形象仍以文化觀光形象為主,但
民主人權形象則在歐洲官方達到良好的宣傳。
2、 在國際空間拓展方面:成果還是有限,因為受限於歐盟「一個中國」和「政
經分離」政策的影響,官方交流次數有限,但民間和非政府組織的交流則成
穩定的發展狀況,而從台歐雙方簽訂的條約與協定則可發現,合作對象仍侷
限於英、法等幾個特定國家,空間拓展的有限。
3、 在增加經濟利益方面:從台歐雙方2000 年~2008 年間穩定增長的貿易量可看
出是有達到成效的。
英文摘要
The goal of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Taiwan' s “soft-power diplomacy"under DPP administration(2000-2008), using two theories-"soft power"and “complex interdependence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Soft-power diplomacy“ means that countries use "soft power" as the tool,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to attract and effect other countries, and then increase Taiwan's diplomatic space in soft agendas.
  First of all, I explained the concept of “soft power" that proposed by Joseph S. Nye to identify Taiwan's own soft power resources, namely cultural attractiveness(Taiwan's multi-culture performance), political values(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eign policy(importance of concept of “human security").Furthermore, I used “complex interdependence theory" that proposed by
Robert Keohane and Nye to explore the features of “soft-power diplomacy"-"multiple channels" and “linkage strategies", and four channels- democratic and human right diplomacy, cultural diplomacy, technological diplomacy, international aid and cooperation.
  Secondly, I analyzed the factors that impact DPP's soft power diplomacy, such as China factor(the rise of China and its foreign policy  and Taiwan policy), international factor(globalization , USA), and domestic factor(the evolution of KMT regime's foreign policy, DPP's policy before 2000). And I used Taiwan's relationship toward EU as the case study, then set the indicators for three objectives(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image,increase economic benefits , expand international space) of Taiwan's soft power diplomacy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implementation.
In conclusion, we can find from the indicators stated above that the DPP's soft-power diplomacy had achieved partial results.
1. The image of Taiwan to European people is mainly focus on culture and
tourism. And the image of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 has well promoted
in EU official.
2. The achievement of soft-power diplomacy is limited in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space, because of EU's “one china policy" and
“separation between politics and economics".
3. In relating to increase economic benefits has been achieved succes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9
第二章	柔性外交的概念與理論基礎………………………………14
  第一節	柔性外交的意涵……………………………………………14
    第一項	柔性外交的定義
    第二項	柔性外交的原則與途徑
    第三項	柔性外交的運作組織
  第二節	柔性外交的理論基礎………………………………………26
    第一項	複合互賴理論的意涵
    第二項	奈伊的柔性權力定義與內涵
    第三項	柔性權力的再界定
  第三節	柔性外交的評定指標與操作………………………………38
第三章	影響民進黨時期推動柔性外交的環境因素………………44
  第一節	國際因素……………………………………………………44
    第一項	全球化
    第二項	美國因素
  第二節	國內因素……………………………………………………53
    第一項	國民黨執政時期的對外政策的演變
    第二項	民進黨在野時期的立場
  第三節	中國因素……………………………………………………59

第四章	民進黨時期柔性外交的建構………………………………63
  第一節	台灣的柔性權力的來源……………………………………63
    第一項	文化吸引力
    第二項	政治價值觀
    第三項	外交政策
  第二節	民進黨執政時期時行柔性外交的目的……………………75
    第一項	提升台灣的國家形象
    第二項	拓展國際空間
    第三項	增加經濟利益
  第三節	民進黨時期柔性外實踐的途徑……………………………78
    第一項	民主與人權外交
    第二項	文化外交
    第三項	科技外交
    第四項	國際援助合作
第五章	民進黨時期對歐盟柔性外交的實踐……………………101
  第一節	台灣與歐盟之關係………………………………………101
    第一項	台灣與歐盟關係之發展
    第二項	台灣與歐盟機構的關係
    第三項	台灣與歐盟雙邊對話機制
  第二節	台灣對歐盟柔性外交的實踐……………………………112
    第一項	總統夫人之「自由之旅、人權之旅」以及呂副總統之「歐洲破冰之旅」
    第二項	文物交流-「天子之寶故宮文物德國展」
    第三項	科技合作-參與歐盟「架構型計畫」(Framework Programme;FP)
    第四項	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合作進行融資援助
  第三節	台灣對歐盟柔性外交成效之評估………………………122

第六章	結論………………………………………………………135
  第一節	研究總結與檢證…………………………………………135
  第二節	政策建議與未來展望……………………………………139

參考書目………………………………………………………………142


圖目錄
圖1-1:理論架構圖………………………………………………………………………………………………..10
圖1-2:研究架構……………………………………………………………………………………………………11
圖1-3:台灣的柔性權力及其施展途徑………………………………………………………………..12
圖2-1:權力的三維立體圖……………………………………………………………………………………33
圖4-1:2006 年到2009 年整體人權指數比較………………………………………………………69
圖4-2:2006 年到2009 年台灣民眾對政府政治權利保障的偏好程度………………..69
圖4-3:2006 年到2009 年政治人權分項指標比較………………………………………………70
圖4-4:台灣文化與外交關係圖…………………………………………………………………………….83
圖5-1:2000-2008 年台灣參與歐洲地區舉辦之國際會議(包括政府、民間和國際
活動)之次數…………………………………………………………………………………………..123
圖5-2:2001-2008 年台灣官方訪歐人數…………………………………………………………….124
圖5-3:2001-2008 年歐洲政府官員以及國會議員訪台人數………………………………124
圖5-4: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五國對台灣的熟悉(Favorable Impression)
程度………………………………………………………………………………………………………..131
圖5-5: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對台灣的印象調查……………………………132
圖5-6:2000-2008 年歐洲人民來台之人數以及以觀光為目的來台之人數比較133
圖5-7:2000 年到2008 年台歐貿易量………………………………………………………………..134
圖5-8:2004、2006、2008 年台灣出口自歐盟貨品之項目比例………………………..134
表目錄
表1-1:複合互賴理論文獻列表…………………………………………………………………………….5
表1-2:柔性權力文獻列表…………………………………………………………………………………….6
表1-3:柔性外交文獻列表…………………………………………………………………………………….7
表2-1:各國文化外交的執行機構……………………………………………………………………….24
表2-2:我國參與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概況表………………………………………………………..26
表2-3:現實主義和複合互賴下政治形式(political pattern)之比較………………….29
表2-4:現實主義和複合互賴理論對國際關係結構認知之比較………………………….30
表2-5:權力光譜……………………………………………………………………………………………………35
表2-6:台灣施行柔性外交之目標與評定指標…………………………………………………….39
表2-7: 「政治權利」及「公民自由」評比等級總平均及其代表意涵…………….40
表2-8: 「政治權力」和「公民自由」評比等級分數表……………………………………41
表2-9: 「全球和平指數」24 項細部指標…………………………………………………………..42
表4-1:2009 年人權保障程度評估……………………………………………………………………….68
表4-2:台灣「柔性權力」的來源及內容…………………………………………………………….75
表4-3:民進黨執政期間歷任外交部長提出之外交施政方針……………………………..79
表4-4:2000 年至2008 年期間正副總統出訪之整理…………………………………………..80
表4-5:2007 年~2010 年文建會徵選至「外亞維儂藝術節」表演之團體.............85
表4-6: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範疇及主管機關…………………………………………………………88
表4-7: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子計畫…………………………………………88
表4-8:2005 年-2009 年台灣參與「國際授權展」之主題與其特點……………………90
表4-9:ADOC 計畫的執行策略、具體內容以及成效………………………………………….92
表4-10:國科會各駐外科技組之服務區域…………………………………………………………..94
表5-1:2000-2008 年間「歐洲議會」有關台灣之決議案和聲明……………………….107
表5-2:2002 年~2007 年歷屆「台歐盟諮商會議」……………………………………………109
表5-3:台灣於TC fund 的合作項目與情況(1991-2007)………………………………..121
表5-4:國合會參與「官方金融合作」計畫的情況統計……………………………………122
表5-5: 「歐銀-台北特別投資金-亞塞拜然中小企業貸款計畫」內容…………….122
表5-6:2000 年到2008 年台灣與歐洲國家或歐盟所簽訂之條約或協定…………..125
表5-7:2002 年到2007 年台灣在「世界自由度」中的評比與排名………………….128
表5-8:2007 年與2008 年台灣在GPI 中的分數與排名………………………………………129
表5-9:2007 年與2008 年台灣在GPI 中細部指標之評比………………………………….129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
一、	書籍資料
(一)	專書
1、	Earl Babbie著,林佳瑩,徐富珍校訂,《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 The Basic of Social Research》。台北:雙頁書廊有限公司,2005。
2、	Malcolm Waters著,徐偉傑譯,《全球化》(Globalization)。台北:弘智文化,2000年。
3、	《新世紀 新出路-陳水扁國家藍圖(國家安全)》。台北:陳水扁總統競選指揮中心,1999年。
4、	王萬里,《歐盟、台灣、中國三邊關係剖析》。台北:五南,2008。
5、	王萬里,《歐盟台灣中國三邊關係剖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
6、	王萬里,《台灣與歐盟》。台北:五南,2002。
7、	李正中,《國際政治學-世界政治發展與變遷(上冊)》。台北:國家圖書館出版,2009年。
8、	呂秀蓮,《海洋立國世界島-台灣大未來》。台北:知本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9、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0年。
10、	周世雄,<國際情勢對我國參與國際社會之限制與展望>,陳璽安主編,《國際空間再突破之策略》。台北:國家發展文教研究基金會,1997年。
11、	約瑟夫‧奈伊著,吳家恆、方祖芳譯,《柔性權力》。台北:遠流,2006年。
12、	洪泉湖,《台灣的多元文化》。台北:五南,2005年。
13、	政策白皮書編撰工作小組,《民進黨政策白皮書(說明篇)》。台北: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1993年。
14、	郭建平主編,《冷戰後美日歐盟與台灣關係研究》。九州出版社,2007年。
15、	施政鋒主編,《外交戰略》。台北:國展會、台灣心會,2004年。
16、	高朗,《中華民國外交關係之演變(1972~1992)》。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年。
17、	國立編譯館主編,《教育大辭書(七)》。台北:文景,2000。
18、	國立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編著,《2004年政策建言-我國外交暨大陸政策的機會與挑戰》。台北:國立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4年。
19、	陳明通等著,《民主化台灣新國家安全觀》。台北:先覺,2005年。
20、	陳璽安主編,《國際空間再突破之策略》。台北:國家發展文教研究基金會,1997年。
21、	黃俊傑,何寄澎主編,《台灣的文化發展-世紀之交的省思》。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2年。
22、	黃默總編,《人權字典》。台北:教育部,2007。
23、	黃偉峰主編,《歐洲聯盟的組織與運作》。台北:五南,2003年。
24、	葉至誠,《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2000年。
25、	賴怡忠主持,《我國推動資訊科技外交之策略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5年。
26、	戴萬欽主編,《2005年台灣與世界關係》。台北: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2005年。
27、	戴萬欽主編,《2006年台灣與世界關係》。台北:時英,2006年。
28、	戴萬欽主編,《2007年台灣與世界關係》。台北:時英,2007年。
29、	羅致政,《飄移的島嶼-大國夾縫中的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2009年。
30、	蘇進強主編,《911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2年。
(二)	官方出版品
1、	「國際資訊合作-縮減數位落差,創造數位機會」,《國合會2004年年報》,2004年。
2、	文建會,《2004年文化白皮書》。台北:文建會,2004。
3、	文建會,<台灣五劇團躍國際,外亞維儂藝術節展身手-讓歐洲矚目的「藝」勢力>,《從文化看到希望-文化特輯》,第4期。
4、	外交部外交年鑑編輯委員會,《中華民國88年外交年鑑》。台北:外交部,2000年。
5、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我國推動資訊科技外交之策略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2005年。
6、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94年版》。台北:行政院,2005年。
7、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著,《國際發展合作的概念與實務》。台北: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2007年。
8、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帶您探索歷史的榮耀-台灣對外技術援助45週年慶紀念專刊》。台北: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2005年。
二、	期刊論文
1、	方怡文,<從全球治理探討我國第二軌道外交之機會與限制;一個民主與人權的觀點>。《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1期, 2005年9月。
2、	毛樹仁、吳坤霖,〈台灣非政府組織於政府外交事務的角色與功能〉。《國家政策季刊》,第3卷第1期,2004。
3、	李智,<試論文化外交>。《外交學院學報》,第1期,2003年。
4、	李登科,<以全民外交開創外交新局>。《理論與政策》,1999年9月。
5、	吳建德,<中共對台政策之演變>。《莧橋學報》,第3期,1996年。
6、	宋學文,<我國在第二軌道外交之功能與限制>。《政策月刊》,第50期,1999年9月。
7、	宋學文,<議題連結與兩岸關係之研究>。《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2期,1998年2月。
8、	林正義,<知識天地-平衡台海的美國>。《中央研究院週報》,第1150期,2007年12月13日。
9、	林文程,<美中台關係與台海安全>。《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1期,2005年。
10、	林佳範,<台灣人權發展與國際接軌>。《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5期,2009年3月。
11、	林奇伯,「陳水扁榮獲自由獎 ──第一夫人歐洲颳旋風」。《光華雜誌》,2001年12月。
12、	芳怡文,<從全球治理探討我國第二軌道外交之機會與限制;一個民主與人權的觀點>。《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1期,2005年9月。
13、	洪鳳儀,<細水長流的文化外交>。《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6卷12期,2003年。
14、	洪丁福,<複合式互賴-國際關係理論典範之變遷>。《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十四期,2003年。
15、	胡聲平,<中共「軟實力」外交-中共對非洲文化與經濟外交的分析>。《亞太研究通訊》,第7期。
16、	徐升潔,<為台灣文化品牌再添力量-文化創意產業二期計畫>。《藝術家》,2008年7月。
17、	徐惠雯、簡弘光,<有朋自遠方來-前歐銀合作融資處處長Dr. Kiermayr榮獲我外交勳章>。《國合會訊》,第11期,2002年5月。
18、	徐郁芬,楊昊,<臺灣開拓國際關係的另一條道路:「新外交」的詮釋、實踐與複合網絡策略的建構>。《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8期,2004年12月。
19、	閆坤,張磊,<試論日本文化外交中軟權力的應用>。《保定學院學報》,第21期,2008年4月。
20、	陳俊宏,<人權與民主(Ι):共生或互斥>。《東吳政治學報》,第11期,2000年。
21、	陳志凱,<知識經濟之衡量與國家競爭力分析>。《正修學報》,第18期,2005年。
22、	陳隆志,<由歐洲聯盟與台灣關係看台灣加入WHO的策略>。《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8期,2002年6月。
23、	鄒筱涵,<國家形象衡量指標建立之研究>。《社會教育年刊》,第45期,1997年3月。
24、	黃光男,<全球化流變下的軟實力-台灣文化的體與用>。《新活水》,第20期,2008年。
25、	黃傅娟,<以文化外交突破台灣外交封鎖線>。《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1卷第4期,2008年4月。
26、	莊純琪,劉聰德,<運用資通訊科技拓展台灣的國際空間>。《科技發展政策報導》,第6期,2008年11月。
27、	張洋培,<歐盟駐台辦事處成立過程之回顧與展望>。《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1期,2003年3月。
28、	張芸瑋、盧靜儀,<台灣開拓國際關係的另一條道路-以歐盟為例>。《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4期,2003年12月。
29、	楊偉中,<在文化邊緣位置,撐起台灣核心價值>。《新新聞》,第1155期,2009年4月。
30、	葛士強,<古巴軟實力外交>。《消費專刊》,第20期,2009年10月,頁256。
31、	葛傳宇,<國際對外援助新趨勢與台灣模式>。《育達技術研究叢刊》,第4期,2003年3月。
32、	趙磊,<理解中國軟實力的三個維度:文化外交、多邊外交、對外援助政策>。《社會科學論壇》,第5期,2007年。
33、	蔡昌言,黃筱晴,<台灣人權外交政策之評估與展望>。《全球政治評論》,第11期,2005年。
34、	蔡昌言、葉亭葶,< NGOs 在台灣外交政策地位之變遷與成效(1991-2002)>。《整合全球化與在地化:21 世紀政治學研究的新趨勢》。
35、	蔡政文,<中華民國務實外交的理念、評估及展望>。《政治科學論叢》。第六期,1995年。
36、	蔡育岱、譚偉恩,<人類安全概念之形塑:建構主義的詮釋>。《政治科學論叢》,第37期,2008年9月。
37、	劉大和,黃傅娟,<軟性外交力量:文化外交之研究>。《2004年APEC議題論叢》,2005年5月9日。
38、	劉大和,<台灣亟待推廣文化外交>。《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第170期,2005年1月。
39、	劉煥雲,<多元文化視角下的「台灣文化」與「中華文化」>。《孫學研究》,第4期,2008年5月。
40、	謝佳宇,<從經濟破產到文化征服的韓國奇蹟-韓國經驗給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啟示>。《貿易雜誌》,2005 年11月。
41、	謝曉娟,<論軟權力中的國家形象及其塑造>。《理論研究》,第19期,2004年)。
42、	謝易達,<非政府組織(NGOs)與外交官聯性之研究>。《三民主義學報》,第23期,2001年12月。
43、	龐解,<柔性國力與中華民國生存>。《中山學報》,2007年12月,頁35-44。
44、	顧長永,戴萬平,<由務實外交到全民外交:互賴理論的觀點>。《理論與政策》,第545期,2000年10月。
三、	網路資料
(一)	官方網站
1、	 [ Art in Taiwan ] 台灣館- 6/22紐約記者會會後新聞稿,http://www.heyshow.com.tw/newsdetail.asp?id=1725(檢閱日期:2010/4/17)
2、	EBRD官網:http://www.ebrd.com/about/basics/index.htm
3、	「2007 年數位機會評比 台灣居全球第七名」,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8561645171.pdf(檢閱日期:2010/4/19)
4、	「2008外亞維儂藝術節暨第10屆太平洋藝術節 台灣團隊躍上國際舞台」,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網站,http://www.cca.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220948555773(檢閱日期:2010/4/23)
5、	「2008 APEC領袖及部長會議議題分析」,中華台北APEC研究中心,頁32,取自http://www.ctasc.org.tw/02publication/2008chief/2008chief.pdf(檢閱日期:2010/5/13)
6、	2009 國際授權展-台灣館網站,http://creativetaiwan.teldap.tw/about.asp#03(檢閱日期:2010/4/17)
7、	2009 國際授權展-台灣館網站,http://creativetaiwan.teldap.tw/about.asp#03(檢閱日期:2010/4/17)
8、	文建會網站:http://cci.cca.gov.tw/page/p_03_6.php
9、	「中華民國89年外交年鑑」,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web_UTF-8/almanac/almanac2000/mofa_36.htm(檢閱日期:2010/03/10)
10、	「中華民國年鑑九十二年版」,中華民國新聞局,http://www.gio.gov.tw/info/92roc/pdfs/05-02-03.pdf(檢閱日期:2010/5/4)
11、	「中華民國年鑑 九十六年版」,中華民國性政院新聞局, http://www.gio.gov.tw/info/96roc/(檢閱日期:2010/5/17)
12、	中國人權協會,《2009年台灣政治人權指標調查報告書》,http://www.cahr.org.tw/政治.pdf(檢閱日期:2010/4/19)
13、	「民主太平洋聯盟成立」,我的E政府-2005年世界年鑑,http://www7.www.gov.tw/todaytw/2005/TWtaiwan/ch04/2-4-33-0.html(檢閱日期:2010/5/13)
14、	民主太平洋聯盟網站:http://www.dpu.org.tw/Ch/About.php?ID=159&Mode=Article(檢閱日期:2010/5/13)
15、	「台灣醫療外交成果豐碩」,我的e政府-2007年世界年鑑,網頁http://www7.www.gov.tw/todaytw/2007/intestine/ch04/2-4-06-0.html(檢閱日期:2010/4/26)
16、	「台灣資訊科技競爭力全球第2」,我的e政府-2008年世界年鑑http://www7.www.gov.tw/todaytw/2008/intestine/ch06/2-6-07-0.html(檢閱日期:2010/4/15)
17、	「台灣知識經濟競爭力 亞洲第一」,我的e政府-2008年世界年鑑,http://www7.www.gov.tw/todaytw/2008/intestine/ch06/2-6-06-0.html(檢閱日期:2010/4/15)
18、	「台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的成立與事蹟,《外交部通訊》,第26卷第2期,http://multilingual.mofa.gov.tw/web/web_UTF-8/out/2602/p3.htm(檢閱日期:2010/4/15)
19、	台英商務協會網頁(TBBC),http://www.tbbc.org.tw/html/eleventhmeeting/pdf/word02.doc(檢閱日期:2010/5/18)
20、	台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網站,http://www.taiwaniha.org.tw/intrc/chinese3.html
21、	「外交部長於立法院第四屆第三會期之施政報告」,錄自外交部網頁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10711&ctNode=1810&mp=1(檢閱日期:2010/4/21)
22、	「外交政策-我國與歐盟關係」,外交部,2009年6月,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38530&ctNode=1137&mp=1(檢閱日期:2010/5/21)
23、	「外交施政報告」,外交部,2009年6月,http://外交部.tw/webapp/ct.asp?xItem=38530&ctNode=1588&mp=22
24、	外交部統計年報(2008年),http://www.mofa.gov.tw/webapp/public/Data/011115221671.pdf(檢閱日期2010/2/10)
25、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www.apc.gov.tw/main/docDetail/detail_ethnic.jsp?cateID=A001917&linkSelf=94&linkRoot=8(檢閱日期:2010/5/18)
2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之各年度年報,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6098#5
27、	行政院衛生署國際合作處有關國際醫療援外之資料,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aspx?now_fod_list_no=994&class_no=108&level_no=3
28、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網站:http://web1.nsc.gov.tw/content.aspx?mp=1&xItem=9993&ctnode=298(檢閱日期:2010/5/13)
29、	「阿扁外交政策白皮書」。http://forums.chinatimes.com.tw/report/newgov/paper/520-4.htm#a(檢閱日期2010/2/10)
30、	「美國「蓋洛普機構」所作之五國民調顯示,台灣及其人民普獲國際人士好感」, 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27445&ctNode=1429(檢閱日期:2010/5/11)
31、	「第五屆第三會期外交施政報告」,中華民國外交部,2003年3月10日,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10490&ctNode=1137&mp=1(檢閱日期:2010/5/26)
32、	「第十五屆台歐盟諮商會議」七月二十一日於台北隆重舉行,台歐盟經貿關係穩定發展」,參見國貿局網站:http://ekm92.trade.gov.tw/BOFT/web/report_detail.jsp?data_base_id=DB009&category_id=CAT537&report_id=12176(檢閱日期:2010/5/3)
33、	「當前外交政策」,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30543&ctNode=112&mp=1(檢閱日期2010/1/4)
34、	「歐部長立法院第七屆第一會期外交業務報告」,2008年6月20日,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32211&ctNode=1810&mp=1(檢閱日期:2010/5/20)
35、	「陳總統訪問南太平洋友邦」,我的E政府-2007世界年鑑,http://www7.www.gov.tw/todaytw/2007/intestine/ch04/2-4-02-0.html(檢閱日期:2010/4/22)
36、	陳維紹、胡念祖,「國際科技合作機制之檢討評估」,頁10-11。參見網頁:http://grbsearch.stpi.org.tw/GRB/result.jsp?id=654396&plan_no=NSC92-2745-P002-001&plan_year=92&projkey=PF9209-0082&target=plan&highStr=科技合作&check=0&pnchDesc=%E5%9C%8B%E9%9A%9B%E7%A7%91%E6%8A%80%E5%90%88%E4%BD%9C%E6%A9%9F%E5%88%B6%E4%B9%8B%E6%AA%A2%E8%A8%8E%E8%A9%95%E4%BC%B0(檢閱日期:2010/5/13)
37、	許榮富,<台灣與歐盟創簽科技合作協議里程碑之詮釋與展望>,參建國科會頁 http://www.nsc.gov.tw/dept/belgium/NEWSLETTER/s-report/SP-0311/SP-0311001.htm(檢閱日期:2010/5/6)
38、	許榮富,「歐盟已定位與台灣FP6、FP7科技研發的合作為Associate Member State:許榮富博士促成歐盟執委會簽約與組團赴台經過與展望」,參建國科會網頁http://www.nsc.gov.tw/dept/belgium/NEWSLETTER/s-report/SP200503/SP200503_02.htm(檢閱日期:2010/5/6)
39、	國科會國際合作處網頁:http://www.nsc.gov.tw/int/ct.asp?xItem=5426&CtNode=1220(檢閱日期:2010/5/13)
40、	「開拓開拓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商機-專訪本會胡惇卜副秘書長」,國合會電子報,第81期(2005年6月15日),http://www.icdf.org.tw/epaper_file/200506171725v3epaper-no81.html##100(檢閱日期:2010/5/15)
41、	經濟部組織簡介資料,http://www.moea.gov.tw/
42、	「數位機會評比躍升世界第七」,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http://www.teema.org.tw/publish/moreinfo.asp?autono=3420(檢閱日期:2010/4/19)
43、	跨文化藝術交流協會網站,http://www.iov.org.tw/about.asp(檢閱日期:2010/4/23)
44、	「總統啟程展開「攜手登峰‧永續共榮之旅」,總統府新聞稿(2005年9月20日),見總統府網頁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11126(檢閱日期:2010/4/22)
45、	「總統夫人吳淑珍女士代表總統接受「二OO一年自由獎」,總統府新聞稿(2001年11月15日),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6327(檢閱日期:2010/5/17)
46、	「總統夫人「珍藏台灣.文化睦誼」之旅將於七月十五日啟程」,總統府新聞稿,2003年7月10日,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8448(檢閱日期:2010/5/6)
47、	「彌平國際數位落差,引領台灣企業走向全球」,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2007年台灣資通訊國際策略聯盟成立暨國際研討會,http://www.icdf.org.tw/epaper_file/200705221725v3epaper-no104.html(檢閱日期:2010/4/15)
48、	謝德錫,「布袋戲」,行政院新聞局網站,http://www.gio.gov.tw/info/culture_c/buta.htm(檢閱日期:2010/4/14)
49、	賴怡忠,「國際援助與台灣國際參與的機會」。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主辦,「援外的世界潮流」國際研討會,2004年10月16日。http://www.icdf.org.tw/pdf/20041016taiwan%20participate.pdf(檢閱日期:2010/4/15)
(二)	新聞與政論網站
1、	「WEF:台灣資訊國力 全球排名第七」,http://news.yam.com/cna/fn/200603/20060328408313.html(檢閱日期:2009/12/20)
2、	「小吃力量大,延伸台灣軟實力」,中央社,2010年1月23日。http://n.yam.com/cna/international/201001/20100123450664.html(檢閱日期:2010/4/14)
3、	「夫人出訪-台德努力10年,故宮珍藏登上歐陸文化舞台」,Nownews,2003年7月18日, http://www.nownews.com/2003/07/18/303-1484987.htm(檢閱日期:2010/5/5)
4、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是否能走通?──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黃靖答」,多維博客,2006年7月2日。http://blog.dwnews.com/?p=13013(檢閱日期:2010/4/9)
5、	「中國應向日本學習軟實力外交」,中國新聞網,2009年3月23日。http://www.cns.hk:89/hb/news/2009/03-23/1613165.shtm(檢閱日期2010/3/31)
6、	「布希就職演說:充滿宗教激情的「政治布道」」,中國日報網,2005年1月23日,http://www.chinadaily.com.cn/gb/doc/2005-01/23/content_411438.htm(檢閱日期:2009/10/12)
7、	「向中施壓促還機組員 美驅逐艦駛向海南島」,自由電子新聞網,2001年4月3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apl/3/today-t1.htm(檢閱日期:2010/4/8)
8、	「布里辛斯基解析中國崛起」,BBC中文網,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indepth/2010/04/100404_iv_brzezinski_uschina.shtml(檢閱日期:2010/4/9)
9、	「台灣最大優勢-深厚中華文化底蘊」,中國評論新聞網,2010年1月18日。http://tw.news.chinayes.com/Content/20100118/KC6WVV4BN9Y0C_2.shtml(檢閱日期:2010/4/14)
10、	「台灣意象票選出爐,布袋戲、玉山、101最台」,自由電子報,2006年2月17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feb/17/today-fo11.htm(檢閱日期:2010/4/14)
11、	「台灣林文中舞團──美國首演《情歌》」,雅虎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govpress/article.html?id=4523(檢閱日期:2010/6/4)
12、	朱鋒,「911和中美關係」,BBC中文網,2002年9月18日。http://news.bbc.co.uk/hi/chinese/china_news/newsid_2266000/22662262.stm(檢閱日期:2010/4/8)
13、	「自由之家評比 台灣言論自由滿分」,大紀元,http://tw.epochtimes.com/6/10/4/38055.htm(檢閱日期:2010/5/17)
14、	「因應中共大國外交 我外交部將成立專案小組」,中時電子報,1998年11月28日。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japan/112801.htm(檢閱日期:2010/4/10)
15、	「呂秀蓮破冰,出訪匈牙利」,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2002年3月19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mar/19/today-p10.htm(檢閱日期:2010/5/17)
16、	「呂秀蓮控訴中共打壓台灣」,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2/3/24/n178818.htm(檢閱日期:2010/5/17)
17、	俞正,「中國的大國外交走向」,《知識通訊評論月刊》,第62期(2007年),http://k-review.com.tw/2007/12/01/613/ (檢閱日期2010/4/2)
18、	「美專家:中國「軟實力外交」 戰略已經產生非凡成就」,中國經濟網,2006年10月20日。http://big5.ce.cn/culture/focus/200610/20/t20061020_9056505.shtml(檢閱日期:2010/5/10)
19、	「美國新全球戰略瞄準兩岸關係」,華夏經緯網,2002年4月24日。http://big5.huaxia.com/2003617/00003093.html(檢閱日期:2010/4/9)
20、	「美新戰略思維:先制攻擊取代圍堵嚇阻」,大紀元,2002年6月11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2/6/11/n195732.htm(檢閱日期:2010/4/8)
21、	「美兩岸基調不脫1法3公報,奉行一中政策,執行會有調整」, 2009年11月19日,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501921+112009111900497,00.htmlh(檢閱日期:2010/4/10)
22、	「「哆啦A夢」讓世界親近日本」,新華網,2008年8月20日,http://big5.ce.cn/kjwh/ylmb/dmdd/200808/20/t20080820_16557424.shtml(檢閱日期:2010/5/12)
23、	「故宮四百件天子之寶裝箱赴德」,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2003年6月26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jun/26/life/art-1.htm(檢閱日期:2010/5/5)
24、	「故宮柏林展出圓滿閉幕,吸引十萬人潮-「天子之寶」移師波昂 展名加註台灣」,自由時報新聞網,2003年10月13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oct/13/life/art-1.htm(檢閱日期:2010/5/6)
25、	「故宮展寶-德媒體:台灣是古老中國合法繼承者」,Nownews,2003年7月16日,http://www.nownews.com/2003/07/16/703-1483886.htm(檢閱日期:2010/5/6)
26、	「科技台灣,前進歐盟表現亮眼」,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318/35/vlnk.html(檢閱日期:2010/5/7)
27、	「挾IT優勢 台灣助APEC會員體縮減數位落差」,中央社,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080930/1/15qg5.html(檢閱日期:2010/5/13)
28、	「軟權力才能拓展民主?」,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2008/new/may/3/today-o4.htm(檢閱日期:2010/2/10)
29、	「麻生倡建亞歐「民主弧帶」:日本外交新基軸,打民主牌與華較勁」,亞洲時報在線,2006年12月2日。http://www.atchinese.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5975&Itemid=47(檢閱日期:2010/01/19)
30、	陳金隆,「2009台灣WEF競爭力排名分析」,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分析,2009年9月,http://www.npf.org.tw/post/3/6468。(檢閱日期:2009/12/15)
31、	「陳水扁妻子代夫領自由獎」,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1655000/16554182.stm(檢閱日期:2010/5/17)
32、	「執政兩年馬提6國論 勾勒黃金10年」,中時電子報,2010年5月19日,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5394x112010051900145,00.html(檢閱日期:2010/5/20)
33、	貿易雜誌電子報,http://www.ieatpe.org.tw/magazine/186-1.htm(檢閱日期:2010/5/21)
34、	趙剛,「科技外交應納入外交戰略」,暸望新聞周刊,第52期(2007年),http://news.sohu.com/20071226/n254305895.shtml(檢閱日期:2010/4/11)
35、	「德國文物明年五月起在台北展出三個月」,大紀元文化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3/6/1/c13178.htm(檢閱日期:2010/5/6)
36、	「歐盟史上最大型頂尖科研計畫 台灣獲參與」,中央社,2007年11月16日,http://www.cna.com.tw/menu/NewsDetail.aspx?strCatL=IT&strSearchDate=&strNewsID=200711160279&strType=HD(檢閱日期:2010/5/7)
37、	劉新園,「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2009年5月12日,http://www.npf.org.tw/post/2/5867(檢閱日期:2010/5/18)
(三)	其他
1、	《世界人權宣言》全文,http://wildmic.npust.edu.tw/sasala/human%20rights.htm(檢閱日期:2009/10/12)
2、	「另類外交 「國際醫療」幫台灣開了一扇窗」,http://www.taiwanroot.org/sixteen3.html(檢閱日期:2010/4/15)
3、	李賢淇、黃芝瑩、陳曉怡、江奐儀、王碧玲、Antonio Balaguer 科技政策中心著,「科技與外交-發揚台灣柔性國力的最佳拍擋」,http://www.narl.org.tw/tw/topic/topic.php?topic_id=20(檢閱日期:2010/1/9)
4、	「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於「臺灣關係法﹕第一個二十年」研討會講詞-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美國在臺協會(1998年9月15日),http://www.ait.org.tw/zh/news/officialtext/viewer.aspx?id=1998092302(檢閱日期:2010/4/10)
5、	「琉璃工房」,http://www.liuli.com.tw/Chinese_liuli.aspx(檢閱日期:2010/5/18)
6、	陳少廷,<正確認識美國對台政策>,http://www.wufi.org.tw/republic/rep1-10/no04_05.htm(檢閱日期:2010/4/10)
7、	陳郁秀,「歐洲之愛-台灣所吸收的歐洲價值與經驗以及歐洲所喜愛的台灣面向」,歐洲聯盟研究協會電子報,2004年2月10日,參見網頁http://www.eusa-taiwan.org/NEWSLETTER/LETTER/2004/20040210.htm(檢閱日期:2010/5/5)
8、	張雅君,「2003年中共外交:走向與評估」,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http://iir.nccu.edu.tw/index.php?include=article&id=2023(檢閱日期:2010/4/10)
9、	趙剛,「科技外交應納入外交戰略」,http://news.sohu.com/20071226/n254305895.shtml(檢閱日期:2010/4/11)
10、	「暢談當前我國外交政策,外交部長歐鴻鍊15日風靡成大」,成大研發快訊,第8卷第10期(2009年5月22日),http://research.ncku.edu.tw/re/news/c/20090522/1.html(檢閱日期:2010/5/20)
11、	鐘志明,「臺灣與歐盟關係發展與展望下的歐洲議會角色」,歐洲聯盟研究協會,http://www.eusa-taiwan.org/NEWSLETTER/LETTER/2006/20060901.htm(檢閱日期:2010/4/28)
四、	報紙資料
1、	高希均,「台灣的出路以「軟性實力」立足世界」,《聯合報》(2006/03/01)。
2、	「美國大叔就是愛台灣」,中國時報,2010年5月1日,版22。
3、	「前進國際,故宮等數位商機達10億」,中國時報,2006年6月16日,E8版。

貳、 英文資料
一、	書籍資料
1、	Keohane, Robert O. and Nye, Jr. Joseph S.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3nd ed. Boston:Little Brown, 1989.
2、	Keohane, Robert O. and Nye Jr. Joseph S. Transnational Relations and World Politic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3、	Margaret Wyszomirski, International Cultural Relations: A Multi-Country Comparison . Washington, D.C.:Centre for Arts and Culture, 2003.
4、	Nye Jr. Joseph S. ,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 ature of Am erican Power. New York:Basic Books, Inc., 1990. 
5、	Robbins, S. P.Power and politic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Jersey:Prentice-Hall, 1998.
6、	The Royal Society , New Frontiers in Science Diplomacy. London:The Royal Society, 2010.
二、	期刊論文
1、	Alexander L. Vuving, “How Soft Power work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Toronto(2009/9/3).
2、	Charles Krauthammer, “The Unipolar Moment Revisited”,  The National Interest, volume 70, Winter 2002.
3、	Nye Jr., Joseph S., “Think again:Soft power”, Foreign Policy(2006/3/1)。
4、	Shane Le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Soft Power for Taiwan”, Taiw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1, No.2, Summer 2005.
5、	Sook-Jong Lee,”South Korea’s Soft Power Diplomacy>”,EAI Issue Briefing , 2009/01.
三、	網路資料
(一)	官方網站
1、	Freedom House, http://www.freedomhouse.org/template.cfm?page=1(檢閱日期2010/1/4)
2、	Gallup:http://www.gallup.com/poll/20431/made-taiwan-positive-global-impressions.aspx
3、	U.S Department of State: http://exchanges.state.gov/cultural/initiatives.html(檢索   日期2009/5/15)
4、	Vision of Humanity, http://www.visionofhumanity.org/index.php(檢閱日期2010/1/4)
(二)	新聞與政論網站
1、	「Norway Leads on Soft Power Diplomacy」,MandaMorgen, 2009/6/12. http://www.mandagmorgen.no/norway-leads-soft-power-diplomacy(檢閱日期:2010-02-0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