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7200822494900
DOI 10.6846/TKU.2008.00754
論文名稱(中文) 我國師資培育政策執行評估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Evaluation of Teachers’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游惠君
研究生(英文) Hui-Chun Yu
學號 79564005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23
論文頁數 19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恒鈞(hcc31699@mail.tku.edu.tw)
委員 - 高熏芳(kittykao@mail.tku.edu.tw)
委員 - 羅清俊(cjluor@mail.ntpu.edu.tw)
關鍵字(中) 師資培育政策
儲備教師
政策執行評估
對應性
普及度
貫徹度
關鍵字(英) Teachers’ Education Policy
Reserved Teacher
Policy Evaluation
integration
scope
capaci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係以我國師資培育政策為個案,從政策執行評估的角度觀之,探討我國師資培育執行機構落實各階段師資培育政策程度及我國各階段師資培育政策的執行成效。此外,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期提供相關單位未來作為師資培育政策之參考。
在個案部分,本文經參閱與本個案相關之政府出版品、計畫報告,以重要事件發生為區分點,將國內師資培育政策分為政府解除戒嚴時期、師資培育法推行時期、教育改革開放時期、師資培育法修正時期及教師檢定考實施時期五個階段,並分別敘述與比較各階段中各師資培育政策歷經多元師資培育管道、確立專門學分認定、確定領域課程設計、具體實施實習制度、落實輔導學生措施及實施評鑑制度作用的轉折。
理論部分則從政策執行評估理論相關文獻中,歸納政策執行評估的意義、功能、重要性與類別,並探討影響政策執行評估的因素,說明本研究所採取的政策對應性、普及度及貫徹度三項指標。
由本文除進行個案研究分析外,並運用質性研究訪談分析法進行驗證理論。以政策對應性、普及度及貫徹度三項指標探討師資培育政策執行成效,並提出研究發現與建議。
英文摘要
The study evaluates the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ed in Taiwan and discusses the effects that policies have applied in different phases. Moreover, the study points out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The main references of this study are publish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are presented in five sections based the five key events: (1) the period after the abolition of martial law; (2) the period that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had been implemented; (3) the period of educational policy evolution; (4) the period that reediting of Teacher Education Law and (5) the period that Teacher Certification had been implemented. Besides, this study also applies the method of comparis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ultiple approaches to educate teachers, cognizance of expert course, design of area course,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tern system concretely, the measurements to assist stud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The main theory in this study is policy evaluation, concerning its conception, function, importance and type. Furthermore, it also discusse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policy evaluation, to explain three indexes: integration, scope, capacity.
The study also conducts a qualitative research by analyzing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depth interviews.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is based on the three indexes: integration, scope and capacity. Finally, the study provides some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study are provid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 一 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限制	2
第三節	概念名詞界定	3
第四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5
第五節	研究流程	7
第六節	文獻回顧	8
第 二 章	師資培育政策個案	28
第一節	師資培育政策概述	28
第二節	師資培育政策變遷	33
第三節	影響師資培育政策之因素	70
第 三 章	政策執行評估理論	73
第一節	政策執行與政策評估	73
第二節	政策執行評估探討	83
第三節	政策執行評估指標	95
第四節	影響師資培育政策執行評估因素	98
第 四 章	研究設計	10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00
第二節	專家效度檢定	101
第三節	訪談實施	105
第四節	資料整理	110
第 五 章	師資培育政策訪談分析	113
第一節	對應性	113
第二節	貫徹度	118
第三節	普及度	124
第四節	影響因素之歸納	131
第 六 章	結論	13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3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36
參考書目	140
附錄一:師資培育法	150
附錄二:第一代師資培育法	155
附錄三:第二代師資培育法	157
附錄四:內容效度專家說明函	161
附錄五:訪談邀請函	165
附錄六:訪談回饋函	166
附錄七:訪談稿	167
附錄八:影響師資培育政策執行因素及個案Tree Nodes	193


表目次

表一	師資培育相關論文	8
表二	政策執行評估相關論文	18
表三	一九四九~一九九五年師範教育發展沿革	31
表四	政府解除戒嚴時期之師資培育政策參與者	39
表五	政府解除戒嚴時期利害關係人衝突點及最後決定	41
表六	政府解除戒嚴前後時期之師資培育政策	41
表七	中等學校教師教育學程科目表	47
表八	師資培育法推行時期之師資培育政策參與者	48
表九	師資培育法推行時期之利害關係人衝突點及最後決定	49
表十	解嚴後與師資培育法推行時期之師資培育政策	49
表十一	教育改革開放時期之師資培育政策參與者	54
表十二	教育改革開放時期之利害關係人衝突點及最後決定	55
表十三	師資培育法推行與教育改革開放時期之師資培育政策	55
表十四	第一代師資培育法與第二代師資培育法比較	58
表十五	師資培育法修正時期之師資培育政策參與者	59
表十六	師資培育法修正時期之利害關係人衝突點及最後決定	60
表十七	教育改革開放時期與師資培育法修正時期之師資培育政策	60
表十八	師資培育法新舊教育實習制度與取得教師資格方式	62
表十九	考試類科與應試科目	63
表二十	九十三~九十六學年度各類師資培育人數統計	65
表二十一	九十五年度大學校院師資培育機構實地評鑑結果	66
表二十二	各時期師資培育政策特色	71
表二十三	政策執行評估的意義	85
表二十四	訪談大綱專家效度檢定名單	102
表二十五	專家效度檢定前、後師資培育機構主任訪談大綱	103
表二十六	專家效度檢定前、後師資培育機構教師訪談大綱	103
表二十七	專家效度檢定前、後中學校長、主任訪談大綱	104
表二十八	訪談對象對照表	106
表二十九	訪談對象基本資料	106
表三十	師資培育政策相關重要概念分類表	111
表三十一	政策預期目標與政策執行結果比較	136

圖目次

圖一 研究流程圖	7
圖二 研究架構圖	101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一、	專書
丘昌泰(1995)。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台北:巨流。
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
吳定(1997)。公共政策辭典。台北:五南。
吳定(2002)。公共政策辭典。台北:五南。
吳定(2003)。政策管理。台北市:聯經。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市:元照。
林水波(1984)。政策分析評論。台北:五南。
林水波(1993)。強化政策執行能力之理論建構。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林水波(1999)。公共政策論衡。台北:智勝。
林水波(1999)。公共政策新論。台北:智勝。
林水波、張世賢(1982)。公共政策。台北:五南。
胡幼慧編著(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教育部(編)(2005)。師資培育政策建議書。台北:教育部。
陳恆鈞(2002)。治理互賴與政策執行。台北:商鼎。
翁興利、施能傑、官有垣、鄭麗嬌(1998)。公共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8)。實習輔導工作研討會會議手冊。台北:師大。
張芳全(2001)。教育政策導論。台北:五南。
曹俊漢(1991)。公共政策評估為「無效」之研究:政策執行評估之探討。
湯詢章(2002)。公共政策。台北:華泰。
黃炳煌(1989)。教育與現代化。台北:文景。
顏國樑(1997)。教育政策執行理論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薛曉華(1996)。台灣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與社會的分析。台北:前衛。

 二、期刊論文
丁志權(2002)。第二代『師資培育法』的變革與展望。教師之友,第43卷第4期,頁77。
王順平(2005)。建構知識社會的師培新圖像。研習資訊,第6期,頁47-52。
王俊民(2003)。行政院「國家發展研究班」及「女性領導發展研究班」規劃及其執行評估。人事月刊,第36卷第3期, 頁65-68。
孔正裕(2000)。臺灣地區敬老乘車優待之執行評估。社區發展季刊,第89期,頁226-238。
任可怡(2004)。公務人員終身學習入口網站方案執行評估之研究。考銓,第33期,頁64-90。
吳宗立(2004)。師資培育新藍圖:新制師資培育制度探析。國教天地。第155期。頁35-40。
吳清山(2005)。師資培育發展的困境與突破。研習資訊,第6期,頁23-29。
吳清山(1997)。師資培育法及相關法規內容評析。教育資料集刊,第22期,頁97-118。
吳清山、高家斌(2005)。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發展的回顧與展望。教育資料與研究。第63期,頁53-66。
吳武典(2005)。我國師資培育的困境與突破。研習資訊,第6期,頁37-46。
吳宗立(2004)。師資培育新藍圖:新制師資培育制度探析。國教天地,第155期,頁35-40。
何福田(2005)。論我國師資教育的走向。研習資訊,第6期,頁1-7。
張茂源(2005)。師資培育制度的檢討與展望。教育與發展,第23卷第2期,頁95-97。
陳清溪(2005)。『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之現況與展望。研習資訊,第6期,頁8-13。
張德鋭(2005)。我國師資培育制度的回顧與前瞻。研習資訊,第6期,頁30-36。
黃俊英(1993)。計畫評估理論(一)。載於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編),行政績效評估專論選輯(一),頁119-128,台北市:行政院研考會。
黃朝盟(2005)。從行政院中程施政計畫制度之初期執行評估--策略思考不足的策略規劃。中國行政,第76期,頁99-124。
楊宗文(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體育訪視評鑑之執行評估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第13卷第1期,頁103-125。
劉祥熹(2000)。臺灣地區推動期貨市場發展之執行評估研究。經社法制論叢,第25期,頁95-129。
簡宏江 (2004)。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的執行困境與對策:政策設計觀點。教育政策論壇,第7卷第1期,頁19-40。
簡宏江(2005)。教育政策執行評估的內涵分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5卷第6期,頁118-138。

三、公報類
立法院公報(1996),頁190~191。
立法院公報(1996),頁431。
立法院公報(1996),頁101。
立法院公報(1995),頁431~442。
立法院公報(1997),頁46~56。
立法院公報(1996),頁93~101。
立法院公報(1997),頁46~56。
立法院公報(1997),頁56。
教育部公報(1991),第195期。
教育部公報(1991),第197期。
教育部公報(1991),第204期。
教育部公報(1992),第206期。
教育部公報(1992),第210期。
教育部公報(1992),第213期。
教育部公報(1992),第330期。
教育部公報(1992),第331期。

四、學位論文
王湘翰(2006)。我國師資培育之研究(1994~2005年)。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
王禮福(2006)。師資培育政策轉變過程之研究-從「流浪教師現象」談起。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甘恩光(2001) 。公立醫院『公辦民營』政策執行之評估研究。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沈梓文(1992)。我國就業服務法預評估:政策設計與執行的觀點。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
紀金山(2002)。師資培育制度的轉型與實踐的組織分析。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
洪靖雅(2002)。電子化教學之執行評估-國內大專院校優良遠距教學個案探討。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馬向青(2000)。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入學制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未出版,高雄。
徐意淳(2004)。外籍配偶識字教育政策執行評估-以台北市國小補校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世桓(1996)。台北市普設公立幼稚園政策執行之評估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釋光(2002)。台灣關係法二十年的執行與評估。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巧昀(2007)。多元化師資培育政策制定過程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姿儂(1995)。臺北市學前兒童照顧政策之執行評估。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
張慶惠(2007)。國中校長遴選政策之研究-組織協商與權力運作觀點。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馮聖宗(1997)。師院公費生與自費生生活適應、教師態度及對師資培育制度意見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
湯維玲(1996)。反省取向的師資培育學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三吉(1997)。海峽兩岸教師教育改革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曾希若(2005)。國民旅遊卡政策設計與執行評估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冠球(1998)。政策評估方法之理論與實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嘉業(2002) 。國民小學教師聘任政策之執行評估。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怡峰(2001)。上海地區小學師資培育制度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詹文洲(2005)。中國大陸小學師資培育與任用變革之研究---兼論台灣地區的興革及對策。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廖啟森(1997)。台灣與大陸地區師資培育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台北。
劉巧麗(2003)。我國小學師資培育制度規劃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鄭嘉偉(2006)。我國國小師資培育政策變遷過程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宜蘭。
謝卓君(2002)。教育基本法制定過程之個案探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韓舜南(2004)。韓國中等學校職前師資培育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顏志峰(2004)。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師資培育政策趨向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屏東。
簡宏江(2005)。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政策執行評估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羅清水(1999)。教育政策執行評估之研究--以高職實用技能班政策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嚴育玲(1995)。我國師資培育制度變革的社會背景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蘇美仁(2006)。國小教師週三進修方案執行成效評估之研究--以澎湖縣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清村(2002)。環境政策執行評估之研究-以台北市垃圾清運及收費制度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五、譯著
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Anselm Strauss and Juliet Corbin)。台北:巨流。

六、網站
立法院(2007)。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第五屆第二會期報告。2007年10月1日取自網址: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1/sub04/01040009a.htm。
教育部(2007)。2007年4月23日取自網址:http://www.edu.tw/12edu/about06_work.php。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2007)。2007年6月15日取自網址:http://www.edu.tw/EDU_WEB/Web/HIGH-SCHOOL/index.htm。
教育部(2007)。推動師資培育「調量重質」目標,2007年5月31日取自網址:http://140.111.34.116/e9617_epaper/topical.aspx?topical_sn=35。
高強華(2006)。我國師資培育的政策與問題。2007年11月25日取自網址:http://www.tmue.edu.tw/~adeva/activity_photo/photo/international/teacherprofession95.4.29/files/breed.pdf。
高思博(2005)。師資培育政策急轉彎,扼殺考生權益記者會。2007年11月15日取自網址:http://www.ly.gov.tw/ly/01_introduce/0103_leg/leg_main/leg_news/leg_news_02.jsp?stage=6&lgno=00105&tablename=cw_LY1000_NEWS&tableid=1083&ItemNO=01030700。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研究小組(2004)。「師資培育政策」民意調查。2007年12月15日取自網址:http://www.rdec.gov.tw/ct.asp?xItem=16837&ctNode=5434。
師資培育政策的調整策略。2007年11月15日取自網址:http://prin-ctr.ntue.edu.tw/05/02.html。
師資培育重要政策。2007年08月18日取自網址:http://english.moe.gov.tw/public/Attachment/73221147471.doc。
許志賢(2003)。中小學師資培育政策。2007年10月15日取自網址:http://192.192.169.101/92-2/921105/all.pdf。
曾燦燈、李皓光(2007)。多元化師資培育政策檢討與改進策略。2007年9月15日取自網址:http://www.growth.com.tw/mainths/0719.doc。
楊朝祥(2005)。師資培育是成功的基石。2005年10月28日取自國家政策論壇,網址:http://www.npf.org.tw/monthly/00201/theme-155.htm。
羅德水(2005)。少子化的挑戰與因應。2005年8月10日取自立報,網址:http://aecer.org/modules/news/print.php?storyid=200&PHPSESSID=cc292752bf6bf5aada59d6049777e7c7。

七、西文部分
Anderson,J.E.(2003).Public policymaking:An introduction.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Beyer, B. K.(1995).How to conduct a formative evaluation.Alexandri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rinkerhoff, D. W. and B. L. Crosby. (2002). Managing Policy Reform: Concepts and Tools for Decision-makers in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ing Countries. Kumarian Press, Inc.
Browne ,A.,& Wildavsky,A.(1987).What should evaluation mean toimplementation? In D. J. Palumbo(Ed.) ,The Politics of programevaluation(pp.146-172). Newbury Park, CA: Sage.
Dunn, W.(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2nd, N.j.: Prentice-Hall, Ine.
Edwards Ⅲ, G. C.(1980).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y.Waashington D.C.: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
Elmore ,R. F.(1979).Backward mapping:Implement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decisions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94(4),Winter ,601-616.
Elmore, R. F.(1987).Insruments and strategy in public policy. PolicyStudies Review,7(1), 174-186.
Hogwood, Brian W. and Lewis A. Gunn. (1984). Policy Analysis for the Real World. London: Oxford Univ. Press.
Hood, C. (1986). The Tools of Government.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Howlett, M. (1991).“Policy Instruments, Policy Style,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National Approaches to Theories of Instrument Choice”,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 19, No. 2, pp. 1-21.
Leithwood, K. A.(1991).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In A.Lewy(Ed.),The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pp.444-8).New York:Pergamon.
McDonnell, L. M. and R. F. Elmore (1987).“Getting the Job Done: Alternative Policy Instrument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Vol. 9, No. 2, pp. 132-152.
Parsons, W.(1995).Public polic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olicy analysis .Cheltenham, UK :Edward Elgar.
Poister, T. H.(1978).Public program analysis:Applied research methods. Maryland:University Park Press.
Rossi, P .H.,Freeman, H. E.,& Lipsey, M. W.(1999).Evaluation:A systematic approach(6th ed.).Thousand Oaks,CA:Sage.
Sabatier, P. A. & Mazmanian, D. A. (1980).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olicy: A framework of analysis. Policy Studies Journal, 8 (4):538-560.
Sabatier, P. A.(1986).Top-Down and Bottom-Up Approaches to Implementation Research:a Critical Analysis and Suggested Synthesis.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1,21-48.
Schneider, A. and H. Ingram (1990b).“Policy Design: Elements, Premises, and Strategies ”, in Nagel, S., ed., Policy Theory and Policy Evaluation.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Schneider, A.L. & Ingram, H.( 1988).Systematically pinching idea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policy design. J. of Public Policy, 8(1),61-80.
Schneider, A. I.& Ingram, H.( 1990a). Behavioral assumptions of policy tools.Journal of Politics, 52(2),510-527.
Schneider, A. L. ,& Ingram, H.(1991). Improving implementation through framing smarter statutes.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10(1),67-88.
Schneider, A. L. & Ingram, H.(1997).Policy design for democracy. Lawrence, KA: The Univ. Press of Kansas.
Stufflebeam, D.L.(2000).Foundational models for 21st century program evaluation. In D.L.Stufflebeam, G.F .Madaus,, T.Kellaghan(Eds),
Van Meter, D. S. and Van Horn, C. E. (1975).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6(4), 445-488.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