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6201623480900
DOI 10.6846/TKU.2016.00704
論文名稱(中文) 臺北市國中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實施成效之調查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the Implement Effects of Mentor Teacher Program for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2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張家瑋
研究生(英文) Chia-Wei Chang
學號 70372032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6-06-03
論文頁數 12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清基
委員 - 洪啟昌
委員 - 薛雅慈
關鍵字(中) 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
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
夥伴教師
關鍵字(英) the Mentor Teacher Program in Taipei
the Mentor teacher in Taipei
Partner Teache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從夥伴教師的觀點,探討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實施成效,瞭解各校配對依據及實施方式,並進一步探究不同背景變項之夥伴教師,對於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正向回饋及負面知覺之差異情形。
研究採用研究者自行編修之「臺北市國中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實施成效之調查研究問卷」,進行調查研究,以參與102-104學年度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 50 所公立國民中學,夥伴教師共計 302 人進行施測。實際回收問卷 284 份,有效問卷 274 份。並將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事後多種比較分析等進行統計分析。融合分析討論後,歸納出以下幾項結論:
一、配對方式主要以為「任教科目」一致為主。
二、實施方式主要考量「定期舉辦相關教師成長研習」及「結合校內教師學習社群」。
三、不同性別、年齡、參與身份別的夥伴教師,對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實施方式的正向回饋層面具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性別、年齡、參與身份別、教學年資、學校規模的夥伴教師,對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實施方式的負面知覺層面具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性別、教學年資的夥伴教師,對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實施方式的改進意見層面具有顯著差異。
英文摘要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from the view of partner teachers to probe into the implement effects of mentor teacher program in Taipei City, to understand what do they stand on to mate mentor and partner teachers and the method to implement the program, and to probe into the positive feedback and negative sense of mentor teacher program in Taipei which is from partner teacher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further.

The author editors, revises and researches “Questionnaires of The Study of the Implement Effects of Mentor Teacher Program for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  There are 302 partner teachers who are from 50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his Mentor Teacher Program from 2013 to 2015 in Taipei City participating in questionnaires. There are 284 questionnaires we retrieving, and 274 questionnaires are valuable. We use several different method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Scheffe method multiple comparisons, to count and analyze all data what we get. After merging the data what we analyze and discuss, here are some conclusions what are generalized:

1.	The method what we mate mentor and partner teachers is depending on the same subject.
2.	“To hold development Camps for teachers regularly” or “to combine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associations at school “is what we introduce while we implement this program.
3.	The positive feedback of the Implement Effects of Mentor Teacher Program for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is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sexy, the age, and the identity of each partner teachers.
4.	The negative sense of the Implement Effects of Mentor Teacher Program for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is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age, the identity, the year of teaching, and the scale of school of each partner teachers.
5.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mplement Effects of Mentor Teacher Program for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is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sexy, the year of teaching of each partner teacher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謝誌……………………………………………………………………………Ⅰ

中文摘要  ……………………………………………………………………Ⅱ

英文摘要  ……………………………………………………………………Ⅲ

目錄……………………………………………………………………………Ⅳ

表次……………………………………………………………………………Ⅵ

圖次……………………………………………………………………………Ⅷ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理念之探討  ……………………………………………11

  第二節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發展與實施現況……………………………………………21

  第三節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實施之相關研究探討………………………………………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1

  第二節 研究工具…………………………………………………………………………42

  第三節 研究對象…………………………………………………………………………51

  第四節 研究實施…………………………………………………………………………57

  第五節 資料處理…………………………………………………………………………57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59

  第一節 夥伴教師參與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現況分析  ………………………………59

  第二節 不同背景獎項之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認知差異情形  …………………………65

  第三節 綜合討論…………………………………………………………………………78

第五章 結論及建議………………………………………………………… 87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 87

  第二節 結論………………………………………………………………………………89

  第三節 研究建議…………………………………………………………………………91

參考文獻………………………………………………………………………95

  中文部分 …………………………………………………………………………………95

  英文部分 …………………………………………………………………………………98

附錄 …………………………………………………………………………103

  附錄一 臺北市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學輔導教師設置方案 ………………………103

  附錄二 臺北市國中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實施成效之調查研究問卷(初稿) …………109

  附錄三 臺北市國中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實施成效之調查研究專家效度問卷 ………115

  附錄四 臺北市國中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實施成效之調查研究正式問卷 ……………122

表 次
表2-1 臺北市90-104學年度參與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學校數統計表 ……………………30
表2-2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研究對象一覽表 ………………………………………………32
表2-3 教學輔導教師制實施成效一覽表 …………………………………………………35
表2-4 教學輔導教師制度遭遇困境一覽表 ………………………………………………38
表3-1 專家效度專家學者名單 ……………………………………………………………43
表3-2 問卷專家內容效度分析結果 ………………………………………………………44
表3-3 臺北市國中第二群組(中山、大同區)學校名單 …………………………………46
表3-4 「實施成效量表」預試之項目分析表 ……………………………………………48
表3-5 本研究預試問卷信度分析表 ………………………………………………………50
表3-6 102學年度臺北市國民中學辦理教學輔導教師設置方案學校一覽表 …………52
表3-7 103學年度臺北市國民中學辦理教學輔導教師設置方案學校一覽表 …………53
表3-8 104學年度臺北市國民中學辦理教學輔導教師設置方案學校一覽表 …………54
表3-9 102-104學年度臺北市國民中學辦理教學輔導教師設置方案學校一覽表 ……55
表3-10 正式問卷發放回收狀況摘要表 …………………………………………………56
表4-1 受試者基本資料分佈情形 …………………………………………………………60
表4-2 受試者知覺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分佈情形 …………………………………………62
表4-3 受試者知覺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分佈情形 …………………………………………63
表4-4 夥伴教師對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知覺情形現況分析摘要 ………………………64
表4-5 不同性別之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認知t考驗分析摘要表……………………………66
表4-6 不同年齡之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認知相關問題考驗表 ……………………………67
表4-7 不同最高學歷之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認知相關問題考驗表 ………………………69
表4-8 不同參與身份別之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認知相關問題考驗表 ……………………71
表4-9 不同教學年資之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認知相關問題考驗表 ………………………73
表4-10 不同擔任職務之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認知相關問題考驗表 ……………………75
表4-11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認知相關問題考驗表 ……………………76
表4-12 受試者知覺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分佈情形 ………………………………………78
表4-13 受試者知覺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分佈情形 ………………………………………79
表4-14 研究樣本對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各構面的看法 …………………………………80
表4-15 研究樣本對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看法摘要表 ……………………………………82
表4-16 不同背景變項對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知覺感受摘要表……………………………83

圖 次
圖1-1 本研究步驟圖 ………………………………………………………………………7
圖3-1 研究架構圖 …………………………………………………………………………4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一顧(2003)。美、英、紐、日初任教師導入方案及其對我國之啟示。課程及教學季刊,6(3),87-104。
丁一顧、張德銳(2007)。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實施成效與問題的三年縱貫
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8(2),1-32。
丁一顧(2011)。淺談中小學教師夥伴合作學習。教師天地雙月刊,175,38-43。
丁一顧、張德銳、高紅瑛(2007)。臺北市中等學校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實施成效與困難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8,115-144。
江雪齡(1989)。由美國良師制度探討實習教師的問題與輔導途徑。國教研究雙
月刊,7,49-52。
李玉馨(2009)。新手教師的使命與困境:從 Dewey 哲學論臺北市教學導師制
度之改進。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7(1),107-136。
吳金盛(2011)。30 週年慶暨教師專業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臺北市教
師研習中心。
吳清山(2010)。師資培育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祐(2002)。認知學徒制。教育研究月刊,99,148。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吳清山、林天祐(2008)。教師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73,136-137。
吳清山、林天祐(2011)。教育 e 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吳紹歆(2004)。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研究-一所國小教師文化與制度的對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伯安(2011)。教學輔導教師培訓方案之成效評估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臺北市。
林志成、葉青青(2011)。以教師領導塑造優質學風的策略。教育研究月刊,202,
23-35。
俞涵鈺(2009)。我國與英國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秦秀蘭(2000)。臺北市試辦設置「教學導師」之評析。北縣教育,35,76-80。
秦夢群(2000)。教學導師概念與設置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36,1-6。
姜懿珊(2012)。從夥伴教師的觀點探討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花蓮
     縣。
張民杰(2010)。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方案的功能-代理教師觀點。新竹教育大
學教育學報,27(1),33-60。
張芬芳(2000)。英美教學導師制度及其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36,7-11。
張鈿富、葉連祺(2006)。2005 年臺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論壇,9(1),1-21。
張德銳(2006)。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的回顧、現況與前瞻。教育行政與評
鑑學刊,創刊號,1-22。
張德銳(2009)。美國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及其在我國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之應用。
教育資料集刊,42,181-202。
張德銳、丁一顧(2010)。臺北市教學導師教師領導與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
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0,55-84。
張素偵、張德銳(2008)。提升國小初任教師班級常規經營之教學輔導歷程分析。
初等教育學刊,30,35-62。

張德銳、高紅瑛、李俊達(2002)。臺北市中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九十學年度
實施成效評鑑報告。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教育部教育研究發展委員會(2011)。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黃金十年 百年樹
人。臺北市:教育部。
許子云(2007)。教學輔導互動歷程及其對教學導師專業成長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月玫(2002)。國民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許雅惠(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試辦現況與實施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黃雅萍(2007)。鷹架理論在 Web Quest  教學策略的應用與分析探討。教育研
究月刊,155,46-57。
黃詩婷(2008)。臺北市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與教育實習制度之比較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市。
陳木金(1995)。「教與學」的另一種原理-認知學徒制。教育研究雙月刊,45,
46-53。
陳木金、邱馨儀、蔡易芷、高慧容(2005 年 11 月)。從認知學徒制探討中小學師傅校長教導課程的系統建構。「2005 年海峽兩岸:中小學教育發展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嘉義大學。
陳永岑(2011)。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實施成效與實施困難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進修暨研究學院教學視導碩士學位
學程班,屏東縣。

陳信夫(2003)。臺北市中等學校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試辦現況與實施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陳曉雯(2007)。雲林縣國民小學初任教師遭遇之困擾問題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雲林縣。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5)。2015教學輔導教師在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臺
     北市。
廖修輝(2010)。國民小學教學輔導教師專業素養指標之建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南投縣。
蔡玉對(2007)。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對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之意見調查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市。
蔡易芷(2005)。國民中小學師傅校長教導課程對校長專業能力之影響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鄭可偉、鄭玉卿、張德銳(2008)。教學輔導教師制度試辦學校推動歷程之研究。
初等教育學刊,29,85-112。
簡賢昌(2008)。臺北市國小教學輔導教師與初任教師互動歷程之研究(未出版
博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魏韶勤(2004)。教學輔導教師教學觀察與回饋對國小初任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英文部分
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 (1998). Mentor teacher programs in th states. Educational Issues Policy Brief, 5, 1-13.
Bishop, N. R. (1997). Selection and assignment of Georgia Teacher Support Specialists(mentors): Perceptions of principals and beginning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Georgia Southern University, Statesboro, GA.
Brock, B. L. & Grady, M. L. (1998). Teacher-principal relationships: First year teachers.Clearing House, 71(3), 179-184.
Commission on Teacher Credentialing. (1993). Beginning teacher support and assessment program descriptions: Year one. Sacramento, CA: California Departmentof Education.
DePaul, A. (2000). Survival guide for new teachers: How new teachers can work effectively with veteran teachers, parents, principals, and teacher educato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42791)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2010).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 The Schools White Paper 2010. London, England: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Feiman-Nemser, S. (1992). Helping novices learn to teach: Lessons from an experienced support teache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Association on Teacher Thinking, Surrey, England, September, 1991.
Ganser, T. (1995). Principles for mentor selection. Clearing House, 
68(5), 307-309. 
Glazerman, S., Senesky, S., Seftor, N., & Johnson, A. (2006).
     Design of an impactevaluation of teacher induction program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Evaluation.
Gordon, S. P., & Maxey, S. (2000). How to help beginning teachers succeed.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ewis, G. (1998). The mentor novice relationship: Navigating through intention, interpretation, and terms of endear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
Lindgren, U. (2005). Experiences of beginning teachers in a school-based mentoring program in Sweden. Educational Studies, 31(3), 251-263.
Niday, D. M. (1996). Beginning again: Mentoring the novice teacher.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Iowa, Iowa City, IA.
Odell, J. S. (1987). States of concern of beginning teacher in a collaborative internship induction program.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Houston, TX.
Saban, A. (2002). Mentored teaching as (more than) a powerful means of recruiting newcomers. Education, 122(4), 828-838.
Stanford,R.L.,Banaszak,R.A.,McClelland,S.M.,Rountree,B.S.,&Wilson,E.K.(1994).
     Empowering Cooperating Teachers: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Clinical Master Teacher (CMT) Program.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4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Atlanta, GA, February 12-16, 2007.
The Monitor’s Editorial Board(2011, March 17). The Monitor’s view: Next US education reform: Higher teacher quality [Online forum comment]. Retrieved from http://www.csmonitor.com/Commentary/the-monitors-view/2011/0317/Next-US-educati on-reform-Higher-teacher-quality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York-Barr, J., & Duke, K. (2004). What do we know about teacher leadership? Findings from two decades of scholarship.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4(3), 255-316.
Zepeda, S. J. (2004).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for school improvement. Larchmont, NY: Eye on Education.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