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206201600365900
DOI 10.6846/TKU.2016.00681
論文名稱(中文) 《四庫全書》收錄外紀書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Research of Wai Ji Categories in Si Ku Quan Shu:Historica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2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曾川芳
研究生(英文) Chuan-Fang Tseng
學號 79801006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6-05-25
論文頁數 22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哲夫
委員 - 孫永忠
委員 - 崔成宗
關鍵字(中) 《四庫全書》
外紀之屬
藩國
朝貢
東南亞
關鍵字(英) Si Ku Quan Shu
Wai Ji Categories
feudatory
tribute
Southeast Asia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四庫全書》為清高宗乾隆皇帝下令編纂,將所收書籍分為經、
史、子、集四部,並於部下分類,類下再分子目,共分為四部四十四類六十六子目,本論文研究範圍為《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四˙外紀之屬》共十七本外紀圖書。
  中國自古對周邊鄰國以文化產生深刻影響,其強大之政治力引致許
多國家前往朝貢,並形成政治臣屬的關係,因此對於外國的認識與了解以獲得經濟政治上的利益與軍事上的確保,便成為外紀書形成的原因。
   本論文就《四庫全書˙外紀之屬》所收錄之外紀圖書之收錄概況、作者背景以至書籍內容進行探討,以深入了解十七本外紀書撰書目的、內容,以及其留存至今對於學術界的研究價值。
  因此本文之研究方法主要以《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四˙外紀之屬》所著錄之十七本外紀書為主,依其內容並參以各大正史及相關之研究專書、論文及期刊以梳理出本論文所需之內容與研究方向。
  全文共五章,分別為第一章<緒論>,第二章<中國歷代外紀圖書收錄概況>,第三章<《四庫全書》收錄外紀書概況>,第四章<《四庫全書》外紀書收錄內容分析>以及第五章<結論>。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used the profile of collection books, writers background and the contexts of Wai Ji Categories on the documents which are Wai Ji Categories in Si Ku Quan Shu:Historical to reveal the writing purpose, the context and the research worth to the present academia.
The research method is mainly to focus on the seventeen boos, which are Wai Ji Categories in Si Ku Quan Shu:Historical, with historical records of every dynasty, research books, papers and periodical relevant to Wai Ji to ascertain that the substance and the research purpose which this study need.
This paper comprises five chapters, including Ch1: Introduction, Ch2: The Profile of Collections of Wai Ji on Dynasties in Chinese History, Ch3: The Profile of Collections of Wai Ji in Si Ku Quan Shu:Historical and Ch5: Conclus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文獻	9
        一、研究範圍  9
        二、研究文獻  10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1
第二章	中國歷代外紀圖書收錄概況	 23
第一節 外紀圖書撰錄之緣起 23
第二節 歷代外紀書收錄概況 29
第三章	《四庫全書》收錄外紀書概況 38
第一節	時代背景與收錄緣由 38
        一、時代背景 38
        二、收錄緣由 40
第二節	收錄外紀圖書之作者背景 54
        一、南朝宋 釋法顯 55
        二、唐 玄奘 56
        三、宋 徐兢 57
        四、宋 趙汝适 59
        五、宋 朱輔 61
        六、元 周達觀 63
        七、元 汪大淵 65
        八、明 董越 65
        九、明 黃衷 66
        十、明 張燮 68
        十一、明 西洋 艾儒略 69
        十二、明 鄺露 70
        十三、清 傅恆 71
        十四、清 西洋 南懷仁 72
        十五、清 圖理琛 74
        十六、清 陳倫炯 77
第四章	《四庫全書》外紀書收錄內容分析 79
        第一節 收錄標準 79
        第二節  收錄內容	 87
        一、古代僧人西行取經見聞:《佛國記》與《大唐西域記》87
         (一)《佛國記》89
         (二)《大唐西域記》92
         (三)《佛國記》與《大唐西域記》相關佛教傳說與建築 98
        二、高麗朝鮮風土紀實:《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朝鮮賦》與《朝鮮志》104
         (一)《宣和奉使高麗圖經》105
         (二)《朝鮮賦》110
         (三)《朝鮮志》112
        三、古代南洋諸國史料集珍:《諸蕃志》、《真臘風土記》、《島夷志略》、《海語》與《東西洋考》115
         (一)《諸蕃志》 115
         (二)《真臘風土記》117
         (三)《島夷志略》  119
         (四)《海語》 122
         (五)《東西洋考》124
        四、少數民族社會活動紀實:《溪蠻叢笑》與《赤雅》129
         (一)《溪蠻叢笑》	129
         (二)《赤雅》131
        五、世界地理知識的擴充:《職方外紀》、《坤輿圖說》、《異域錄》與《海國聞見錄》134
         (一)《職方外紀》134
         (二)《坤輿圖說》137
         (三)《異域錄》  139
         (四)《海國聞見錄》139
        六、各地民族圖像的傳真:《皇清職貢圖》140
第五章	結論 	142
        第一節	外紀與域外交流	142
        第二節	《四庫全書》收錄的外紀書內容極其豐富 147
參考書目	 155
        附錄一:《四庫全書》著錄之外紀書古今地名對照表	167
        表一:《佛國記》	167
        表二:《大唐西域記》169
        表三:《諸蕃志》178
        表四:《東西洋考》181
        表五:《職方外紀》184
        表六:《島夷志略》189
        附錄二:《四庫全書》著錄外紀書附圖略觀	194
        附圖一:《皇清職貢圖》194
        附圖二:《坤輿圖說》201
        附圖三:《異域錄》217
        附圖四:《海國聞見錄》218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依編著者時代先後排列)
(一)基礎文獻: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南朝宋)釋法顯撰:《佛國記》(內府藏本)。(清)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梁)慧皎等撰:《高僧傳合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2月。
(梁)釋慧皎撰,湯用彤校注,湯一玄整理:《高僧傳》,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0月第一版。
(唐)玄奘譯,辨機撰:《大唐西域記》(浙江鮑士恭家藏本)。(清)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唐)魏徵等撰:《隋書》,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宋)范曄撰,(唐)李賢 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
十一月。
(宋)司馬光撰,李宗侗、夏德儀等校註:《資治通鑑今註˙十》,
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中華民國五十五年八月。
(宋)趙汝适撰:《諸蕃志》(永樂大典本),(清)永瑢、紀昀等: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宋)沈括撰:《夢溪筆談》,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中華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
(宋)徐兢撰:《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清)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宋)朱輔:《溪蠻叢笑》(編修程晉芳家藏本),(清)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元)周達觀撰:《真臘風土記》(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清)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元)汪大淵撰:《島夷志略》(浙江范懋柱家藏本),(清)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元)馬端麟撰:《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中華民國五十二年十月。
(元)脫脫 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元)林坤撰:《誠齋雜記》,新興書局有限公司,中華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版。
(元)吾邱衍撰:《竹素山房集》,王德義主編:《叢書籍成續編第一六七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中華民國七十八年七月台一版。
(明)黃省曾撰:《西洋朝貢典錄》,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一年。
(明)董越撰:<朝鮮賦>(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清)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明)黃衷撰:《海語》(浙江鄭大節家藏本),(清)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明)張燮撰:《東西洋考》(江蘇巡撫採進本),(清)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明)艾儒略撰:<職方外紀>(兩江總督採進本),(清)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明)鄺露撰:《赤雅》(浙江巡撫採進本),(清)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明)不著撰人:《朝鮮志》(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清)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明)費信撰:《星槎勝覽》,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九一年。
(明)利瑪竇 等:《天主教東傳文獻》,臺北:臺灣學生書局,中華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初版。
(明)徐光啟等:《天主教東傳文獻續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中華民國五十五年五月初版。
(明)何喬遠 編撰:《閩書》,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明)鄧士龍,許大齡,王天有 著:《國朝典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明)焦紘 編撰:《國朝獻徵錄》,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54年元月初版。
(明)雷禮 編輯:《國朝列卿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集叢:《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傳記類522-524》
(明)王兆雲 撰:《本朝分省人物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集叢:《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傳記類533-536》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
(清)永瑢、紀昀等奉敕撰:《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6年9月。
(清)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清)傅恆等奉敕撰:《皇清職貢圖》,(清)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清)南懷仁撰:《坤輿圖說》(內府藏本),(清)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清)覺羅圖理琛撰:《異域錄》(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清)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清)陳倫炯撰:《海國聞見錄》(浙江巡撫採進本),(清)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初版。
(清)孫詒讓撰:《溫州經籍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清)趙爾巽,柯劭忞等 編纂:《清史稿》,臺北:洪氏出版社。
中華民國七十年八月一日初版。
(清)清世宗纂:《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七一七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清高宗敕撰,(據武英殿殿本影印):《清朝文獻通考》三冊,
臺北:新興書局,中華民國五十二年十月新一版。
(清)馬齊,張廷玉等奉敕修:《大清聖祖仁(康熙)皇帝實錄》,
臺北:華聯出版社,中華民國五十三年一月出版。
(清)鄂爾泰,張廷玉等奉敕修:《清實錄˙世宗實錄(一)》,
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10月第一版。
(清)陸心源:《宋史翼》,《311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別史類》,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三月。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二月初版。
(清)慶桂等奉敕修:《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1985年12月第一版。
(清)鐵保 等:《欽定八旗通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中華民國五十七年十月景印初版。
(清)王先謙纂修:《十二朝東華錄-乾隆朝(四)》,臺灣:大東書局,中華民國五十七年八月初版。
故宮博物院編:《康熙與羅馬使節關係文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中華民國六十二年九月景印。
故宮博物院編:《清世祖聖祖御製詩文》,湖南:海南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二)研究專書(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光中法師編《大唐玄奘三藏傳史彙編》,臺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
基金會,西元二OO六年五月。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地學史組主編:《中國古代地理學史》,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年6月。
方豪:《中西交通史》。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社,中華大典編印會 合作,民國四十二年一月初版。
方豪:《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香港:香港公教真理學會,一九七O年九月。
王壽南:《隋唐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初版。
王雲五、傅緯平主編,王輯五著:《中國日本交通史》,臺灣:臺灣商 務印書館,中華民國五十四年七月。
王漪:《明清之際中學之西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六十八年九月初版。
白壽彝撰:《中國交通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六年六月臺五版。
明˙鞏珍撰,向達校注整理:《西洋番國志˙鄭和航海圖˙兩種海道針經》,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4月。
吳哲夫撰:《四庫全書薈要纂修考》。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初版。
吳哲夫撰:《四庫全書纂修之研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民國七十九年六月初版。
吳浩坤撰:《古史探索與古籍研究》。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9年12月。
何齡修,朱憲,趙放 編:《四庫禁毀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11月。
何修仁撰:《周達觀《真臘風土記》研究-十三世紀末中國華人的域外訪察與文化交流》,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10年3月。
李定信撰:《《四庫全書》堪輿類典籍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0月。
李天鳴撰:《中國疆域的變遷(上、下)》,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五月初版一刷。
岑仲勉撰:《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隋唐史》,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李治亭撰:《中國漕運史》,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六年八月。
沈定平撰:《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史-明代:調適與會通》。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6月。
沈福偉撰:《中西文化交流史》,臺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初版。
杜瑜撰:《海上絲路史話》,臺北:國家出版社,二OO四年十月初版。
林麗月撰:《明代的國子監生》,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中華民國六十七年六月初版。
周連寬撰:《大唐西域記史地研究叢稿》,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2月第一版。
周積明撰:《文化視野下的《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10月北京第一版。
周偉民,唐玲玲撰:《中國和馬來西亞文化交流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九十一年三月初版。
胡世慶撰:《中國文化通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9月。
計文德撰:<從《四庫全書》探究明清間輸入之西學>。臺北:漢美圖書有限公司,1991年7月。
馬洪路撰:《行路難》,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1990年10月初版。
徐玉虎撰:《明鄭和之研究》,高雄:德馨室出版社,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六月一日。
徐宗澤編撰:《明清間耶穌會士譯著提要》,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1月第1版。
郭伯恭撰,《四庫全書纂修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五十六年七月臺一版。
常建華編撰,《乾隆事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2 月1日 初版一刷。
國立奉天圖書館:《文溯閣四庫全書要略及索引》,奉天:興亞印刷株式會社,康德五年六月五日印刷。
張惠菁編撰:《掌中乾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九十一年十月初版一刷。
張德昌等撰:《明代國際貿易》,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中華民國五十七年五月初版。
張蔭麟撰,李毓澍編輯:《張蔭鱗先生文集》,臺北:九思出版社,
中華民國66年9月15日初版。
張習孔、田珏 主編:《中國歷史大事編年》。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三年九月。
張秀民等撰:《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影響》,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十月。
張國剛,吳莉葦撰:《中西文化關係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曹永和撰:《中國海洋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10月初版。
郭松義,張澤咸撰:《中國航運史》,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六年八月。
陳水逢撰:《中國文化之東漸與唐代政教對日本王朝時代的影響》,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中華民國五十五年十月。
陳立夫主編:《孔子學說對世界之影響》,臺北:復興書局,中華民國六十年三月初版。
陳方中主編:《中國天主教史籍彙編》,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七月初版。
陳佳榮,錢江,張廣達合編:《歷代中外行紀》,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12月。
裴源撰:《明末清初東來耶穌會士翻譯著述之研究》,臺北:建一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八月初版。
莊吉發校注:《滿漢異域錄校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二年八月初版。
符太浩撰:《溪蠻叢笑研究》,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馮承鈞校注,明˙馬歡撰:《瀛涯勝覽校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七月初版。
葉鴻灑撰:《北宋科技發展之研究》,臺北:銀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4月。
楊家駱編撰:《四庫全書概述-增附五種本》,臺北:中國辭典館復館籌備處,中國學術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六十年十月十日七版。
齊秀梅,韓錫鋒撰:《亙古盛舉-《古今圖書集成》與《四庫全書》》。瀋陽:遼海出版社,1997年8月。
鄭樑生撰:《中日關係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90年6月。
鄭一鈞撰:《論鄭和下西洋》,北京:海洋出版社,1985年6月。
劉伯驥撰:《中西文化交通小史》,臺北:正中書局,中華民國四十二年六月。
劉新華撰:《四庫全書總目類敘注》,臺北:永裕印刷廠,中華民國六十四年十二月出版。
潘吉星撰:《中外科學之交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3年。
錢存訓撰:《中國紙和印刷文化史》,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賴永海譯:《唐高僧傳》,臺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二月初版。
蘇繼廎校釋:《島夷誌略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5月,第1版。
(三)外國人士著作:
日˙今西春秋撰:《校注異域錄》,日本奈良縣:天理大學おやさと研究所發行,天理時報社印刷,1964年4月23日。
日˙藤田豐八等撰,楊鍊譯:《西北古地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三年十月臺二版。
日˙桑原騭藏撰,楊鍊譯:《張騫西征考》,臺灣商務印書館,
中華民國五十六年四月臺二版。
英˙崔瑞德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西方漢學研究課題組譯:《劍橋中國隋唐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12月。
法˙伯希和撰,馮承鈞譯:《鄭和下西洋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一月。
法˙榮振華撰,耿昇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補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月第1版。
荷蘭˙希格勒撰,馮承鈞譯:《中國史乘中未詳諸國考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中華民國五十一年九月臺一版。
韓˙李寬淑撰:《中國基督教史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韓˙李丙燾撰,許宇成(韓)譯:《韓國史大觀》,臺北:正中書局,中華民國五十年十一月初版。

(四)單篇論文:
甘肅《四庫全書》研究會編:《《四庫全書》研究文集-2005年《四庫全書》研討會文選》,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06年8月。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編:《考古學研究(五)》。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年7月。
臺北輔仁大學:《南懷仁逝世三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 論文集》,輔仁大學出版,1987年11月17-18。
魏若望編:《傳教士˙科學家˙工程師˙外交家 南懷仁(1623-1688)-魯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五)期刊論文:
曾紀剛撰:<̊《四庫全書》之纂修與清初崇實思潮之關係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六月。
陳觀勝撰:<利瑪竇對中國地理學之貢獻及其影響>,《禹貢半月刊˙第五卷˙第三四合期》,北平:北平成府蔣家胡同三號,禹貢學會。民國二十五年四月十一日出版。
楊武泉撰:<《溪蠻叢笑》作者朱輔的籍貫與時代考>,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湖北:中南民族大學。
符太浩撰:<歷史民族志《溪蠻叢笑》論略-兼論朱輔其人>,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1月20卷第1期。雲南:雲南民族大學。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